“还是浩哥好,改天我请你吃饭,就当做是感谢。”女同事嘻嘻一笑,眼睛眯成了缝隙,特别可爱,嘴角还有一个小小的梨涡。
李浩听完转动手机,将视频朝向其它方向,而后嘴角浮现一抹无奈苦笑。
他这位女同事是京城本地人,叫周初灵,二十四岁,大学毕业刚一年,家里居住在三环不说,长得还特别漂亮。
有颜值、有学历、有家境,开的代步车都是三十多万的雷克萨斯,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孩,身边自然也不会缺乏优秀的追求者。
当然更多是向李浩这样的男士,唯有站在远处默默观望,而鼓不足勇气对她展开追求。
哪怕他的颜值配周初灵绰绰有余,但她京城本地人的身份,却始终无法让李浩与她放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去比较。
只有将她当做普通的朋友、同事,那种自卑才会在无形之间消失,毕竟交朋友以及与同事相处,不需要去考虑那些外在因素。
“怎么了?浩哥,手机干嘛不对着自己?”周初灵动听的声音响起,有点责怪。
李浩恢复慵懒的表情,手机一转,这才重新出现在镜头之中。
一男一女,一直聊天聊到了夜里凌晨半点,直到最后李浩说他要去洗澡,视频通话才中断。
第二天六点半,李浩准时出门,路边随意买了份早餐,边赶地铁边吃。
七点四十左右,李浩来到公司,开始了这一天的忙碌。
夜里十一点左右,忙完工作的他又准时回到租住的单间,周初灵像昨天一样,打来视频通话,又跟李浩唠嗑聊天。
到了周末,他和她出去玩了,在游乐场,玩过山车、蹦极、海盗船、水上乐园,玩得非常开心。
第三个月,李浩和周初灵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虽未同居,但放假时间,几乎也是形影不离。
交往半年之后,周初灵约在一家餐厅,带着母亲跟李浩见了面。
李浩第一次面对未来丈母娘,情绪非常之紧张,聊天时结巴了多次,把一旁的周初灵逗得捂嘴笑出了声。
这女孩这一刻的笑容,李浩觉得自己这辈子恐怕都会铭记在心,到死都忘不了。
这顿饭吃的很愉快,眼前这位未来的丈母娘也没李浩所想象中的那么难相处,反倒还显得平易近人,吃完饭结账时,作为长辈的她还抢着买了单。
当天回到租住的房子,李浩本以为可以美美的睡一觉,然而却忽然接到未来丈母娘打来的一通电话。
“阿姨。”
“嗯,小李你还没睡吧。”
“没呢,阿姨和初灵到家了吗?”
“嗯,到了,初灵在洗澡,还哼着歌呢,可见这孩子也挺喜欢你的。”说到这里,周母微微叹气,“这么些年来,我还是第一次见她笑得那么开心。”
李浩沉默听着。
周母那边也安静了一会,她再次开口,语气已经有点陌生,“小李,你和初灵年纪也都不小了,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谈恋爱肯定是要奔着结婚去的,不然也不会在一块相处。阿姨说得对吧。”
“对,阿姨说得对。我有想过要娶初灵,但初灵怎么想的我目前还不太清楚。”
“那如果你和初灵结婚,结婚了之后,你们…打算住在哪?”周母不得不提到这些现实残酷的问题,为了女儿将来,她可以去做一个坏女人,“小李你也别怪阿姨说话直,以你目前的薪酬,哪怕在短短五年之内,想要在六环买个房子的首付,恐怕都不太可能。”
“而阿姨对于未来的女婿,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京城有套房,哪怕在六环也无所谓。一个女人有了房才会拥有家的感觉,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小李你年纪比初灵还大两岁,这个道理阿姨相信你也能够明白。”
李浩沉默。
该来的还是来了。
“好了,小李,不说了,初灵洗完出来了。你也别太操劳,记得早点睡。”
还没等李浩说再见,那一头便挂了电话,周母挂电话那微妙的表情,李浩脑海中能够想象出来。
之后李浩和周初灵依然在交往,周母并未从中阻止二人。
但此时二人的感情,都觉得有点变质,那就是不再像之前那么纯粹,多了一层物质。
两人从一开始的每天都视频通话,逐渐减少为两天一次、一星期一次、半个月一次、甚至更少。
紧随而来的便是争吵,一开始吵完李浩还会去哄,但随着吵的频率越来越高,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最终李浩吵完便是甩门而去,只想独自静静,已经无暇再去顾忌周初灵的感受。
又一次大吵之后,周初灵离了职,去了其它公司。
上班不能再见面的二人,相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终于过了三个月之后,周初灵提出了分手,躺在床上的李浩看到这条信息时,默默回了个嗯。
那一夜,一对本来还可以挽救的年轻情侣,都缩在被褥内哭成了泪人,从此以后分道扬镳。
第二天李浩去公司递交了辞职书,这里有太多太多跟周初灵的回忆,对于他而言就是一个伤心之地,根本留不得。
之后李浩没再去进那些看似高档,实际月薪也才一万出头的写字楼公司,而是大胆创业,从摆地摊开始。
早餐、夜宵、李浩都做,他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一心只想着赚钱。
做了一个月,李浩的生意便开始火热起来,每天都有许多上班族到他这来买早餐,特别是一些职场女白领。
买份便宜实惠又好吃的早餐,还能顺便看看帅哥,她们谁会不乐意呢?
李浩的赚的钱,也终于比上班时多了一些,但最高一个月也就赚到两万多,那一个月他几乎累到只要躺在床上闭上眼睛,不到一分钟就能睡着。
干了一年半之后,李浩新交了一个女朋友,叫贾辛敏,比他小一岁,她也来自李浩所出生的昌市,并非京城人。
贾辛敏本是李浩早餐摊点的一位顾客,由于经常来,一来二去之间,二人便熟了。
之后加了微信开始聊天,发现是老乡,一下变得特别亲切,有说有笑的聊了足足一个通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