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2500000037

第37章 回头几度风花

不是一个落红成阵的傍晚。

一丛丛金英翠萼的迎春花,正开得满眼鹅黄妆点出枝枝新巧,小桃红也忙不迭地吐出了相思豆一般的颗颗苞蕾;而堤畔的杏林花事已经过了芳时,绯桃也片片花飞,在淡淡的轻风中,划出美丽的弧线,飘飞在行人的眼前,漫洒在绿幽幽的草坪上,坠落到清波荡漾的河渠里。

面对着这种残红万点的景色已经不知多少次了。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到姨母家去,时光不比现在晚多少,我却已经换了单衫了,是月白色的土布做的。路过一处桃园时,空中没有一丝风,缤纷的花瓣飘落在布衫上,一片叠着一片,乍一看像是绣上去的细碎的花朵。妈妈在前面几次三番催我快走。我说走不得,往外一走,我的绣花衫就又变成白布了。最后,索性站在桃林深处,一动不动,享受着大自然的美的赐予。

可是,等我们几天后回家,再度经过这里,已经是繁英落尽,绿叶蒙茸了。果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当时,暗诵着王安石的“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荫”的诗句,觉得大野芳菲如此幻化无穷,确是满新鲜的,一时竟抑制不住心头的兴奋。当时实在不能理解,那些文人骚客对着绿暗红稀居然愁绪茫茫,究竟所为何来。

还有一次,是“文化大革命”后期,我已经开始体悟到中年情味了,其时被抽调到偏远的山区去参加“改造落后队”的实践,当然,落脚点还是要改造我们这些“臭老九”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时间是一年,种地之前农闲时期进村,到次年的大忙季节返回。

任是再困难、再“落后”的荒村僻野,春风也照样吹开了冻土,我们便挥起镐头,刨那些秸稞割掉后留下的巷子,或者一担担地往地里挑粪,晚上还要顶着星星月亮,开那滚滚滔滔、无休无尽的会。一天过后,累得连炕都爬不上去。尽管这里水媚山娇,风情万种,人们却没有半点赏花玩景的心思,每天连脑袋都懒得抬一下。

可是突然有那么一天,早晨出工时,我不经意地发现路旁的杏花残瓣正在随风飘落,不禁心神为之一振。这倒不是由于清景撩人,逗发了什么诗兴;只是想到杏花落了,表明春天已经来过多时眼看就要开犁种地了,我们也即将脱离改造身心的环境,告别这种繁重的体力劳动了。

有人说,花朵是沟通大自然与人的心灵的一种不需要翻译的语言。借助花朵的昭示,人们能够体察到天地造化中的灵性,感知自己灵海的波澜、心旌的摇荡。也许果真是这样,但我自己的体会不深。只觉得年华老大之后,面对着残红委地,落英缤纷的衰凉景色,总有些“春归如过翼流年暗中偷换”的丝丝怅惋。

在这方面,我们不能不佩服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感受力的敏锐与表现力的高超。她在一首调寄《清平乐》的词里,通过她在梅花面前的表现,刻画出自己青少年、中年、晚年心态的变化: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此时她在汴京,正处于待字闺中和新婚燕尔的花季,每当雪飘飞絮、梅吐清芬之时,她总要满含着盈盈笑意,如醉如痴地把那独占春先的梅朵插在青丝秀发上。一个“醉”字,就把小儿女春闺嬉戏的情景刻画得活灵活现。

待到哀乐杂陈的中年时节,她这个情感极为丰富的才女,更由于被丈夫疏远而无亲生子嗣,变得郁郁寡欢,了无意绪了,“援尽梅花无好意,臝得满衣清泪”一边揉搓着寒梅的花朵,一边想着心事,不觉清泪沾裳。

下片写她在汴京沦陷、丈夫病逝之后的晚年心境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在这里,人与花的命运是相互照应的,花犹如此,人何以堪!“看取晚来风势”,也正是词人审视自己晚年颠沛流离的处境和国破家亡的形势。

无独有偶,异曲同工。大约过了七十年左右,南宋另一位着名词人蒋捷写了一首《虞美人》词。说不清楚是妙手偶得,不谋而合,还是吸收、借鉴,探丽得珠,达到同鸣共振,反正除了他是以听雨为线索,与李清照以梅花为线索略有差异外,在整个谋篇布局、意蕴提摄方面如出一辙,甚至句式、段落也完全一致,都是上片写青壮年下片写晚年,各为四句。他们都是以高度简捷、概括的手法,通过一种眼前的意象,刻画出曲折的人生经历,以及随着时空变换而呈现出的三个阶段、三种心态: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绣帏低掩,烛影摇红,绮罗芗泽,写尽了少年时代恣情游冶,逐笑追欢,无忧无虑的的放浪生活。迨至壮年,就在客舟中听雨了,“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笔端极度渲染了西风雁唳之中,风雨兼程、飘游江海的悲凉心境。与少年时代昏卧温柔乡中、红罗帐里,恰成鲜明的对比。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老去情怀本多孤寂,又兼息影僧庐,羁人偏逢夜雨,自然是倍感凄清、愁苦。“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人生悲喜无常,离合难定,哪里有心绪去听那淅淅沥沥,通宵不止,仿佛点点滴滴都敲在心上的雨声,索性由它去罢。

道是无情还有情。说是不听,实际上心思并没有真正放下,甚至是牵肠挂肚,彻夜不眠。若不然,怎么会知道雨声“点滴到天明”呢?象征性地描绘出了国事蜩螗,生涯愁苦,萦萦难以去怀的故园心眼。语似解脱,实际上却是沉痛至极。

同是落英缤纷的春晚,同是漫步在“桃花乱落如红雨”的芳林里,一样的飞花片片,此刻我的心境却与少年时节迥然不同。仿佛行进在霏霏细雨之中耳畔听得见那似近似远疑幻疑真的时间的淅沥,像是丝丝缕缕、点点滴滴都飘落在寂寥的心版上,切实地体验到一种流光似水、逝者如斯的感觉。我相信了,细雨真的是一种撩拨思绪的弦索,雨丝织出来的“情绣”常常是对于往昔的追思。何况,而今人过中年,正处在对于“韶华不再”最为敏感的年纪。

一般地说,伴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人们心目中的宇宙似乎在不断地向外扩张开去,而从个体生命的角度看,人生的风景却在这种扩张中相对地缩微、收敛。从前曾经喧啸灵海的汐潮,在时序的迁流中,已如浅水浮花,波澜不兴了;许多生活的图像,或则了无踪影,或则漫漶模糊,在心灵的长期浸染下,它的釉彩也会变得斑驳不清,成为一种前尘梦影,旧时月色。

岁月无情,它每时每刻都在销蚀着生命;自然,它也必不可免地要接受记忆力的对抗——往事总要竭力挣脱流光的裹挟,让自己沉淀下来,留存些许痕迹,使已逝的云烟在现实的屏幕上重现婆娑的光影。而所谓解读生命真实描绘人生风景,也就是要捕捉这些光影,设法将淹没于岁月烟尘中的般般情事勾勒下来。

回忆是缠绵在中老年人身上的一种痼疾说得好听一点,它是这个人群特有的专利。它常常是重新感受年轻,追忆逝水年华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灵履约,是对于昔日芳华的斜阳系缆,对于遥远的童心的痴情呼唤,当然,也是对于眼前的衰颓老病所造成的心灵创伤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调适与抚慰。

普通的人们毕竟还都天机太浅,既不具备怫禅的顿悟,也没有道家坐忘的功夫,总是像《世说新语》中说的“未免有情”。因此,在回首前尘,也就是重新展现飞逝的生命的过程中,在感受几丝甜美、几许温馨的同时,难免会带上一些淡淡的留连、悠悠的怅惋;而且由于想象中的完美和过于热切的期待终竟代替不了实际上的近乎无情的变换,所以,回忆常常带有感伤的味道,“于我心有戚戚焉”。

当然,回忆终究是有价值、有必要的。心灵慰藉之外回忆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可以通过平静而真切的回忆,去解读那多彩多姿的生命流程,掲示已不复存在的事物本相,汲取宝贵的人生经验。如果再进一步,能够把它写在纸上形诸文字,那就无异于重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真实,描绘出种种生灭流转的人生风景,这对他人、对来者都是很有意义的。

不过,事情常常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早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玉溪生就在《锦瑟》诗中慨乎言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当时就已惘然,何谈事后追忆!况且,追忆终竟属于想象的领域,它是在时空变换条件下的一种新的综合、新的加工。许多飘逝了的过眼云烟,通过回忆,获得一种以新的形态再次亮相的机缘,包括有些当时并不具备,而是由追忆者赋予它的新的意灵、新的感受。

不要说凡是追忆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夹杂着本人对于过往情事的重新检释;即使是当时,由于各个当事人诸多方面的差别,也往往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记其所见,而略其所未见。

即如朱自清与俞平伯两位文学大师,原是同时同地、同在桨声灯影里畅游秦淮河,可是,他们所感知、所记述的,却是或抒诗怀,或重“主心主物的哲思”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朱先生眼中,那是“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

而在俞先生笔下,则为:“又早是夕阳西下,河上妆成一抹胭脂的薄媚”;“朦胧之中似乎胎孕着一个如花的笑一这么淡,那么淡的倩笑。淡到已不可说,已不可拟,且已不可想;但我们终久是眩晕在它离合的神光之下的。我们没法使人信它是有,我们不信它是没有。勉强哲学地说,这或近于佛家的所谓“空’,既不当鲁莽说它是“无’,也不能径直说它是“有’”。

最有趣的还是平伯先生在文章结尾处的交代:“说老实话,我所有的只是忆。我告诸君的只是忆中的秦淮夜泛。至于说到那“当时之感’,这应当去请教当时的我。而他久飞升了,无所存在。”先生作此散文时,离“秦淮夜泛”那天,还不到一个星期,而他就已经这样讲了;如果往事越过十年、二十年,甚至半个世纪,又当如何呢?

因此,无论回忆也好,捕捉光影、勾勒情怀也好,充其量只是粗具形体的原始素描,而绝非摄影机下原原本本的照相,更不可能是那种记录三维空间整体信息的全息影片。

当然,就算是原原本本的摄像或者全息影片又怎么样,年光已经飞鸟般地飘逝了,留下来的只是一个个空巢,挂在那里任由后人去指认、评说。有人说得更为形象:照片这东西不过是生命的碎壳纷纷的岁月已经过去,瓜子仁一粒粒咽了下去,滋味各人自己知道留给大家看的唯有那满地狼藉的黑白瓜子壳。

同类推荐
  • 钱春绮译尼贝龙根之歌

    钱春绮译尼贝龙根之歌

    一部用中古高地德语写的英雄史诗。大约作于1200年,作者为某不知名的奥地利骑士。全诗共39歌,2379节,9516行。分上下两部,讲的是尼德兰王子齐格弗里德早年曾杀死巨龙等一系列故事。史诗源于民族大迁移后期匈奴人和勃艮第人斗争的史实,其中人物都是从大量民间传说英雄中提炼而来,但具有浓厚的封建意识。是中世纪德语文学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
  • 六朝文学史

    六朝文学史

    东汉末年到隋朝初年是文学史上的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取得了不容低估的艺术成就。文人的个体意识开始觉醒,大诗人陶渊明和众多文学集团纷纷涌现,创作了华美精工的骈体文,还将五、七言古诗推向繁荣。六朝是崇尚美的时代,六朝文学之美更是迷倒众生。诗歌有曹丕《燕歌行》、左思《咏史诗》、谢灵运《游南亭》、鲍照《拟行路难》……文赋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吴均《与朱元思书》、庾信《哀江南赋序》……小说有刘义庆《世说新语》、张华《博物志》、干宝《搜神记》、王琰《冥祥记》……本书中,戴建业教授以其别具一格的解读方式和优美机智的语言,讲述六朝诗歌、文赋、小说的演进、特点与魅力。
  • 股市大亨自白

    股市大亨自白

    大学没考上,我在家里逛荡了一年半,后来父母托人,把我送进了北京东郊的一个大工厂。第一次走进那里,差点惊呆了!哪见过这么大的工厂啊——足有十几里地,走一圈累得腿都疼。这个厂里居然还通着火车,有好几个铁路道口。厂里的马路比外边的马路还宽,并且设立了跟外面交通岗一模一样的红绿灯。我第一次对父母产生了敬意。我对他们说:“这个工厂不错,我以后不会到处乱跑了,我就在这个厂子好好干,好好学一门技术,为‘四化’做贡献。”
  • 那年那人那些事

    那年那人那些事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做一本书,而是给每一个人布置一片风景,让总是匆匆而过的脚步和心灵,可以慢一些,停一停,看看窗外的阳光和星辰,看看很久没有因为感动而流泪的眼睛。《那年那人那些事》挑选能与你产生共鸣的文字,和你分享,打造经典阅读典范!这些文字都由《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的超人气当红作家倾情奉献。
  • 名人佳作:赠言赠诗篇

    名人佳作:赠言赠诗篇

    “只是在审美状态中,我们才觉得我们像是脱开了时间,我们的人性纯洁地、完整地表现了出来,仿佛它还没有由于外在力的影响而受到任何损害。”出自于本书。书中还有更多的名人佳作,等你来领略。
热门推荐
  • 玄武狂尊

    玄武狂尊

    少年穿越异界,资质平凡,被逐出家族。凭借天生传承武魂神通,逆袭强者,天雷锻体,练霸决,控炎焚尽苍穹,武碎乾坤!苍天之下,霸体无敌!
  • 我的身体五十年

    我的身体五十年

    我在下关读明德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正好赶上了上世纪60年代的三年困难时期,整天饿得头昏眼花。国家供应的粮食不够,小城内外能吃的东西几乎都被吃光了,树叶、树皮、草根乃至一种名叫观音土的白泥。我至今还记得观音土的滋味,微涩,粘口,吃了拉不出来,给你的肠胃一种万物皆备于我的饱胀感。许多人就在这种幸福的饱胀感中默默地死去。死的人骨瘦如柴,肚皮胀得像个半透明的气球,看得见里边的绿肠子,无声无息地躺在灿烂的阳光下。那时候小,不懂事,只当心他的肚皮会被晒爆,而不知道他已经失去生命。可是活着的肚子总得填补。
  • 神选史诗

    神选史诗

    上界危机,为了拯救上界,各界发动神召指引将上界勇者到下界各自选择一人,五年发动一场战争。选神、战争,即将开启。
  • 无限入侵系统

    无限入侵系统

    陆离为了解开父母去向之谜,特意开了一家离子调查事务所,然而经营惨淡,入不敷出,面临倒闭。在这危难之际,陆离被系统入侵,成为无限入侵系统的唯一宿主。陆离通过系统可以获取不同案件的线索,破获不同的案子,离子调查事务所得以继续开办。一系列诡异离奇的案子,留下一条条线索,跟着线索追寻,离子调查事务所大放光彩,陆离也开始腾飞。
  • 华藏乾坤

    华藏乾坤

    华藏世界,居于一真法界之中,由无数巨大莲花构成,无比庄严。在这庄严圣境之中,三界演化,六道轮回,痛苦无穷无尽。圣人垂顾三界六道,教化众生,斩邪除恶,护卫大道。时修罗王血罗贪欲炽盛,欲夺三十三天为己有,大战天界,反被大道正阳无上天尊青阳和大德广法无量天尊素云斩杀,血罗发誓:来世定让人间变为地狱。于是,青阳和素云也下凡拯救苍生,力挽狂澜……
  • 苏沈良方

    苏沈良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灰之预言

    灰之预言

    十六世纪的法国知名预言家诺查·丹玛斯在1555年著有预言诗《诸世纪》。1566年诺查·丹玛斯在法国逝世,后人在其家中发现了一本并不是他亲手所著的书,诡异的书面让人不由引起好奇。多年后,此书销迹于世,当时知道真相的人在不久后也已先后离奇死去,于是,关于预言的传说,永远地被尘封在十六世纪的某个黑夜。而此书的名字便是——《灰之预言》。
  • 寒夜慢慢晚相依

    寒夜慢慢晚相依

    新生入学大会上,他对她一见钟情。“我喜欢你,做我女朋友好不好”“不好”“你先别着急拒绝啊,我再给你两天好好考虑考虑?”“同样的话我已经听三遍了……”他终于将她追到手,却因为家庭原因将她推开。“我不在乎,不要不要我好不好”…………
  • 大梅法常二偈之流传轨迹

    大梅法常二偈之流传轨迹

    幼出家于荆州玉泉寺。年二十,于龙兴寺受具足戒。后师马祖道一,得嗣禅法。德宗贞元十二年,自天台移居明州余姚南七十里之大梅山,其地即汉梅子真旧隐处。世称大梅和尚,习称大梅法常。文宗开成初建成寺院,四方僧侣请学者达六七百人。开成四年九月卒,年八十八。事迹见《祖堂集》卷一五、《宋高僧传》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七本传。法常谈禅语录,门下辑为《明州大梅山常禅师语录》,中国不传,日本金泽文库藏有旧抄本,今存称名寺,日本学者日置孝彦撰《明州大梅山常禅师语录之相关考察》有校录本,刊《金泽文库研究纪要》第十号(临川书店1989年);贾晋华《传世洪州禅文献考辨》(《文史》2010年2辑)也有考及。
  • 斗气魔妃太狂傲

    斗气魔妃太狂傲

    人家穿越她也穿,可她怎么就这么倒霉,穿成了个废物大小姐,还被一个陌生男人吃干抹净了,更可恨的是,在她苏醒之际,这该死的男人竟消失不见,她愤然起誓,当她傲然挺立在这魔幻之巅时,当小废物变天才之际,必将那死男人碎尸万段!管你是什么人物,给姑奶奶我乖乖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