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的过着,似乎总是在重复昨天的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是这样,转眼过去了三日,来到了天福二年的七月初七。
自从揽翠楼的一夜之后,契丹商人进城的事情在杭州的商场稍有平息,据说是被招进了宫中。此后的几天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便在杭州传播开来,最靠谱的便是这些契丹人的身份并不简单的商人,有可能是契丹中的皇族,因为在此之前也有契丹商人来到杭州,却从没有受到过这等规格的待遇。
事情虽然是暂时的平息了,但杭州各个商贾之间暗中的角力却一刻也未曾停歇,就像是明苏两家,似乎都对这块到嘴的肥肉势在必得,朝廷的介入提前引发了导火索,已经是生死存亡的关头。因为这次交易的极有可能是战马,不论是哪一家得到这笔生意,都将直接和朝廷产生直接的联系,到时候压倒另外几家再逐步蚕食简直轻而易举。因此身为布商的苏明两家明里暗里都已经行动了起来。
商人如此,文人才子却迎来了七夕。
揽翠楼的一夜让明月姑娘的人气大涨,这些日子以来慕名前来的人数不胜数,就只是为了去看明月姑娘跳舞。但是,明月姑娘再也没有穿着那件衣服跳过,不免有些扫兴,却也无所谓了。这件事情让明家丝绸的知名度也提升了不少,反观苏家,似乎已经被隐隐的压了一头。对此据传在苏家的掌柜议事上,苏家老爷子很发了一通脾气。
这些日子以来最郁闷的可能就是李仪了,原因是明照青竟然去逛青楼了,更为郁闷的是,他竟然没有叫上自己,最为气人的是错过了明月姑娘穿广袖流苏裙的那段舞蹈。以后的几天他都去过,却无缘再见。不过也并非全是坏事,这几日他倒是经常遇上清风姑娘,相谈甚欢。
揽翠楼一楼的正厅的歌舞表演的地方,二楼三楼才是姑娘们单独的卧房。许多没有指定姑娘的年轻公子便是聚在那里,看一些歌舞曲艺的表演。
李仪一个人独坐一桌喝着酒也会遇到一些熟人,也大都是以前认识,偶尔也会让人请过去,讨论一番诗词,或是家国大事,如北面的唐国和南面的闵国有发了什么大事之类的。因为吴越之地距中原较远,许多事情都很难传到吴越来,所听之事也大都随着临近几国商队传来。
初七,揽翠楼中也变得热闹起来,白日里也有许多的年轻的公子来到了揽翠楼,喝酒听曲自然不必说,也有一些自命风流的才子会当众吟上上一首诗词以获得姑娘们的芳心。相比于北方的动乱,权利的频繁更迭,吴越之地尚算繁华,也能有这等娱乐。
听着几个年轻公子些的诗词,李仪不由得摇了摇头,这些诗词写的都是一般,尽是赞美奉承之词句和那日明照青西湖上所作的那首差了不是一点点,他虽然自明风流,但是对于儒学,诗词一道涉猎不深,听多了却也能听的出高下。
想到了清风姑娘曾经数次拜托他相约明照青,心中暗自到道:“莫非清风姑娘对照青兄有意思?”
正自想着,原本嘈杂的大厅中忽的安静下来,甚至有人正在对哪位姑娘吟着自己得意的诗作也停了下来,目光齐齐的看向了从二楼下来的楼梯处。
脚步声传来,李仪抬头看了过去,见清风明月二位姑娘从楼梯上款款的走了下来。两人卸去了平日表演所画的浓妆,只是在脸上略施了一些粉黛,看上去清纯了靓丽,所穿衣服也与普通人家的女子一般无二。若是在别的地方遇见也定然瞧不出两人便是青楼中女子。
两人走下了楼梯,见众人望来,便盈盈行了礼。
“今天奴家二人还有些事情要做,便不陪各位了。”
明月说完,又行了礼这才走出了门去。
门外早有车马停在那里。
厅内一阵失望的叹息声中,各人又继续寻欢去了。清风却是没有离开,她看到了独自坐在一边的李仪便走了过去。
“李公子还是一个人喝闷酒?怎么都没有见薛公子。”
李仪没想到她竟是过来和自己说话,连忙站起身。
“远山兄最近……我也不知道他在忙些什么。”
心情不由得有些低落下来。
“对了,姑娘前些天拜托我的事情,我已经和明兄说过了。只是他……”
清风笑着行了一礼。
“本来是和公子开玩笑的,公子还当真了。不过公子的这份心意奴家领了。”
“姑娘所托,李某定当竭尽全力。”
李仪说的真诚。
清风目光看向了门外的长街上,道:“今天是七夕,奴家想要去城外的万佛寺上一炷香不知道李公子有没有时间一块去走走。”
听清风这么说心里早已经乐开了花,别人抢都抢不到的事情竟然落在了自己的头上。要知道清风明月二位姑娘可是揽翠楼的头牌,不是有钱就可以一亲芳泽的。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心理这么想着,却也不能表现出来。
“乐意之至。”
随后两人出了揽翠楼,在一片艳羡的目光和唏嘘声中上了马车,离开了揽翠楼。
沿着城中的道路一直向前,从钱塘们出了临安城。这一路上倒是也有不少人向城外的万佛寺而去,多是青年书生,也有二八芳龄的少女。
今天是七夕,当然不会是去礼佛,吸引众多才子佳人的是那山顶的神女祠。按照当地的风俗,七夕那天去神女祠拜上一拜,来年春闱定可高中。
在以前吴越称王,钱元瓘去国仪,封为吴越王,虽然也有取士,但大多却不经过科举,更多的类似于举荐之类的,比如某某公子有才名便有人向朝廷举荐,朝廷便派人考察一番,下一道节度令便当官了。如今却不同了,天福二年也就是今年二月,钱元瓘上书晋国皇帝石敬瑭,请求建国,四月晋国回诏,应允。四月建国,开科举大赦天下。相比于往年,今年的科举算是正统的科举了。
两人坐在马车内,李仪说着这些日子的见闻和一些有趣的事情。
“那天我和薛淮竟然喝多了,还是明兄送我们回去的,清风姑娘不知道,从哪之后明兄再也不和我们喝酒了,说我们酒品太差。”李仪一边说一边笑着,清风也是微微的笑了起来。
“好长时间没有见你们三个人一起来揽翠楼了,也不知道他们都忙什么去了?”
李仪当然知道他所指的三人是谁,笑着摇了摇头。
“谁知道啊,最近他们都神神秘秘的。”
“难道明公子开始要接手家中生意?”
清风笑着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不可能吧,明兄根本就不是做生意的料。”李仪肯定的道,他最熟悉以前那个明照青了。
说明照青想要做生意,恐怕打死他也不信。
清风仔细的想了想,明照青也确实不是做生意的料,败家倒是可以,有些得意的笑了起来。
心中却总感觉那里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这几日他从各个方面打听明照青的消息,无一例外都是二世祖败家子这样的评价,唯有一点,最近这个二世祖竟然深居简出,一点消息也没有传出来,不过这到不是什么大问题。
两人又聊了一会明家生意上的事情,李仪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其实明家做生意最厉害的是明昭和,衢州那边的几个生丝商便是他拿下来的,还有他主持改良的织机生产出来的布料质地光滑,透气性又好,至今苏家都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
哒哒的马蹄声中已经到了山下,灰瓦黄墙的万佛寺已经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