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嬷嬷领着秀女们走了小半柱香的时间,秀女们有些乏了,李嬷嬷察觉到了,道:“诸位小姐,你们未来都是要当宫里主子的人,这点小事,希望诸位忍忍。”
秀女们听及此,收回了不满的神情,往前一望,是座恢宏的宫殿,是静怡轩,宫门口的嬷嬷见了,向李嬷嬷打了个手势,李嬷嬷便让大家停下。
不一会儿,一个尖细的声音唱到:“宣秀女觐见!”
众秀女慢慢的走了进去,恭敬地跪下:“臣女参见太后娘娘,宸贵妃娘娘,淑妃娘娘,贤妃娘娘,童妃娘娘,娘娘万福金安。”
为首的自然是太后楚逍遥,太后年过三十,但面色依旧红润,精神十足,眉眼间带着一股英气,身着太后吉服,雍容华贵,眼底笑意不减。
其次是宸贵妃,丹凤眼漫不经心的看着底下的秀女,不怒自威,朱唇娇艳,手里把玩着如意玉。
淑妃打扮素雅,面容清秀平静,仿佛对着选秀不在意,眉心的朱砂到是为她增添了几分韵味。
贤妃衣着华丽,眼底不难看出带着怒意,审视着这些娇嫩的花朵,恨不得一把掐断,手上镶嵌着红宝石护甲紧紧的扣着桌子。
童妃是这四妃里最普通的,甚至还有些不起眼,坐的端正,身上也没什么配饰,穿了条浅绿的百花裙,显得整个人温和沉静。
“免礼。”太后温和道。
马上有嬷嬷按着顺序宣唱道:“五品捕头董翰林之女,董玉簪,董玉婉。”被喊到的秀女上前一步行礼站好。
“这两个孩子眉目清秀,尤其是那个嫡女,更甚一筹,贵妃觉着呢?”太后低声问道。
“太后喜欢便好,这董家的事儿,在京城里传着也不是一两天了。”宸贵妃漫不经心地回话。
太后示意了李嬷嬷,李嬷嬷朗声道:“留牌子。”
两人行礼告退。
“二品右丞相之女徐姣。”
“从三品都转盐运使司运使童治之女,童彤儿。”
“贤妃,这是你妹妹?”太后问道,有些严厉,示意她收敛点。
“回太后的话,正是臣妾的嫡妹姣儿。”
“素日里品行如何,性子温婉否?”太后询问。
“姣儿素日里温婉可人,品行自是端正的。”贤妃看了眼自家妹妹,温声答道。
“那便留牌子吧。”太后示意嬷嬷,这里也参杂了太后的私心:宫里就属贤妃不省心,让这徐姣牵制下,说不定可以安稳一阵子。
贤妃如何不清楚太后是什么意思,心中不喜,但也照样谢恩。
“臣妾瞧这童家女儿芳华正艳,不知童妃妹妹意下如何?”贤妃被太后摆了一道,自然有气不敢撒,变把矛头转向童妃。
“…姐姐说的是,彤儿长相美艳,得姐姐欣赏,是她的福分。”童妃愣了愣,温顺的回答道。
贤妃冷哼一声,便请旨:“臣妾看这童家女儿不错,想来陛下也会喜欢。”
太后看着这童彤儿,确实不俗,便顺了贤妃的意,让嬷嬷留牌子。
两人行礼谢恩,便退下了。
“二品护国大将军之女岳英,岳雅。”
宸贵妃一听到岳雅这个名字,冷哼一声,淑妃抬起了久未抬起的眸子,眼中闪过一丝不满。
太后无奈的看了一眼贵妃和淑妃,没有言语,毕竟贵妃和淑妃可是疼紧了瑞湘,她这个嫡亲祖母都自愧不如。
“这便是岳家小姐,这大小姐英姿飒爽,这二小姐嘛,就如那御花园的蒹葭般少见呢。”淑妃勾着唇,看着贵妃说。
“淑妃妹妹所言极是,这蒹葭,在宫中一年只得上千株,当真是珍贵呢。”宸贵妃把玩着如意玉,挑了挑凤眉,冷冷的说道。
岳雅的脸色霍的变白,一年只得上千株,这…如何叫珍贵!
岳英到是勾了勾唇,说道:“家妹自是如娘娘所说,是少见的美人,作为长姐,在这里谢过娘娘看得起家妹。”
这岳英…岳雅纵使有再多的不满也不敢发泄出来,狠狠的撇了一眼岳英,随及安静了下来。
“这岳家二姐妹到是有意思,留牌子。”太后看了看宸贵妃,心知她想干什么,本不想允了这件事,但又看到自家孙女这么伤心,还是允了此事。
“臣女多谢娘娘。”两人行礼谢恩。
……
两柱香过后,留牌子只有十六人,撂牌子的却有二十几人,这些女孩,幸或不幸,还是未知数。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不是吗?
出了主殿,李嬷嬷让另一个老嬷嬷乐嬷嬷带着秀女们出宫,过几天,等几位和皇帝商量好了,自会有懿旨下来。
——————————————
“簪儿,等等姐姐。”董玉婉快步走上来。
“我为何要等你,我接受你,仅仅因为你是父亲的血脉,并不代表承认你是我姐姐。”董玉簪淡淡地说。
“另外,我姐姐已经死了,被你害死的。”董玉婉一听这话,笑容难看,不再说话。
董玉簪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快步上了马车,看向窗子外面。
到了董府,董翰林对着玉簪嘘寒问暖,白姨娘,便是玉婉的母亲,也围着玉簪转,完全忽视了玉婉。
玉簪毫不领情,转身回了屋。
“老爷,簪儿……”白姨娘有些伤心,她费劲了心思,也得不到对方的一个笑脸。
“哼,若不是你,簪儿会这样对我这个父亲吗!还有你那好女儿,害了雯儿不说,要是再欺负簪儿怎么办!”董翰林有些恼怒,指着白姨娘和玉婉就骂了起来。
“请父亲莫要令姨娘伤心,是婉儿的错。”玉婉恭敬地跪下,好似已经习惯了如此。
“你!为父令你娘伤心?董玉婉,你能耐了,今晚你不许吃饭,门外跪着去。”董翰林一听,更是怒火中烧,一巴掌给了过去。
玉婉低下头顺从地去门外跪着。白姨娘心疼女儿,想为她求情,却被董翰林打断:“你要是再为她求情,你就滚出这个府!若不是阿玉的遗愿,你以为你可以留下这吗,早被老夫人赶出去了。”
董翰林推开白姨娘,向屋内走去。只留下白姨娘暗自伤神,无暇顾及玉婉。
玉婉在门口跪了半天,最后是玉簪用晚膳的时候看见的,怎么看怎么心烦,便让玉婉回屋去。
玉簪漫步在后院里,望着皎洁的月儿,想起了姐姐以前总喜欢在月光下跳舞,喃喃道:“姐姐,你说,我不管董玉婉,我做对了吗?”
月亮自然是不语的,玉簪便回了屋。
董翰林是出了名的清官,洁身自好,董家有着不纳妾的传统。董翰林的结发妻子是柳氏,性格温婉,两人恩爱,诞下两个女儿,玉雯和玉簪。
但是早在两年前,董翰林被人设计,侵占了白筱,白姨娘,诞下了女儿玉婉,董翰林虽没有接她们回府,但也让她们过的不错。
但在三年前,柳氏去世,让她把这母女两接回来,这两人虽进了府,吃穿不愁,但是老夫人不喜,董翰林不喜,玉簪玉雯两人排斥,在这府中的日子也不好过。
一次,玉婉打碎了贵客的首饰,把玉雯拉出去替罪,玉雯不知,董翰林震怒,虽不相信玉雯会这么粗心,但是宾客认定了她,要求严厉惩罚。
只好打了玉雯二十大板,玉雯身子骨弱,禁不起打,又染了风寒,在玉簪的生辰的前一天去世了。
后来是老夫人问出事情真相,更加排斥玉婉母女俩,玉簪从此话更少了。
以至于导致玉婉母女在董家举步艰难,但这除了可以怨玉婉年幼不懂事,还能怨谁?是不是当时被打的人玉婉,一切会不一样呢?
白姨娘时常这么想。
玉婉忍隐的模样被玉簪看在眼里,但是她没有心软,有些事,时间并不可以冲淡,她时常问自己:你恨吗?
她董玉簪不知道,恨?亦或不恨,姐姐都回不来了,不是吗?但是,她就是放不下啊。
玉簪不再到姐姐的闺房,不再碰姐姐喜欢吃的菜,似乎想把与姐姐的一切封闭起来。
她只是想忘记啊!
但是董玉婉的出现,她的忍隐更让人火大,一次又一次的出现,让她无法遗忘。
所以,董玉簪从不亲近玉婉。
次日,宫中传来懿旨:秀女董玉婉知书达理,气度天成,克佐壶仪,恣仰仗皇太后慈谕,册封为庶七品常在,赐居倚羽阁。
秀女董玉簪知书达理,气度天成,克佐壶仪,恣仰仗皇太后慈谕,册封为正七品贵人,赐居静怡轩。
玉婉对入宫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希望自己在宫中可以得宠,姨娘可以过好些。
玉簪只是带着她娘的一些遗物,关于姐姐玉雯的,她一样也没带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