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63900000004

第4章 我一定是病了——疑病症

我一定是得了很多“重病”

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指的是病人总是觉得自己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的强迫观念,他们会反复就医。

尽管经反复医学检查结果为阴性,但医生的解释和没有相应疾病的证据也不足以打消病人的顾虑,这种疾病常常伴有焦虑或抑郁。

病人根据自身感觉或征象作出患有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致使整个身心被由此产生的疑虑、烦恼和恐惧所占据。

很多人总是分不清疑病症和抑郁症的区别,他们总是觉得这两个就是一回事儿。其实,疑病症和抑郁症还是不同的。

抑郁症其实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会有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并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比如说他其实处境很好,但是他就是不开心。而且一直很不开心,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

这种病甚至还会产生妄想症,患者容易产生疑病观念,因此发展为疑病或者罪恶妄想。

但是抑郁症和疑病症是不一样的,疑病症是怀疑并且坚信自己有病,但是实际上他们是没有病的;而抑郁症是真的有病,会因为抑郁症引发各种问题。

有一些抑郁症患者会出现性欲减退的现象。对于女性患者来说,甚至还会出现月经的紊乱。

很多患者在没有节食时都会有食欲下降或者亢进、体重减轻或者增加的情况,几乎每天都会失眠或睡眠过多。但是一般来说,很轻微的,可能就是出现一些消化道上的问题,比如食欲不振,伴随有头痛、胸闷等症状。

但内科检查却发现没有大的问题,相应的治疗效果也十分不明显。

它们比较相似的一点是,一般来说患有疑心病的人会有抑郁的症状,但是抑郁不一定就是抑郁症。我们很多人常常说自己抑郁了,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抑郁症。抑郁症的定义里面有一条是这样说的,心情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也就是说,对于这种人来说,抑郁是一种生活常态,不管他们过得好还是不好,他们都是不开心的,但是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通常我们说自己郁闷都是因为遇到不好的事情了,处于一种糟糕的环境,或者是受到排挤,或者是心里面压抑,这些都会导致我们产生某一段时间不开心。一般来说,过完那段日子,又或者遇到其他好的事情,或者脱离了那种困苦的境地,我们的心情就又好起来了。

所以说,一般说的抑郁也不是抑郁症。

据估计,20个看医生的美国人中就有一个是“疑病症”患者。令人沮丧的不确定:一个人可能终身患疑病症,自己却不知道这一点;另一方面,一个人也可以被判定为疑病症,而事实上身体真有病。

专门研究焦虑症的丹佛心理学家盖尔马兹·尼尔森说:“一般人都没心思倾听别人的焦虑,比如‘我害怕我有艾滋病、我害怕我得了癌症、我害怕我有淋巴瘤’”。人们听到后,往往一笑而过。但得了疑病症确实可以瘫痪一个人的身心,这可并不是开玩笑的。

所以疑病症真的不是那么简单,也不是好敷衍的,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样的人就真的因为疑心太久真的得了那种病。根源不是病,根源是他们的心,他们的思想生病了,所以他们会真的病了。

老年疑病症

之前我们讲的很多疑病症的案例都是和中年白领或者其他生活压力大的人有关,但是实际上,在患有疑病症的人中,很大一部分是老年人。这些人由于很闲很孤单,所以容易胡思乱想。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案例。

陈老先生,今年65岁,他退休在家,中年时就丧偶了,从那以后就一个人生活,儿女都在外地,他经常的消遣活动就是在家看看书、晒晒太阳什么的。家里有保姆,不过他不太愿意老麻烦别人,经常自己也动手清理一下屋子。

近期以来,他的大便开始不规律起来,经常腹泻、便秘什么的,他觉得很奇怪,就跑去医院检查,但是检查来检查去都没检查出什么。他怀疑自己是得了重病,实在是很不放心,就自己看书研究,整天捣鼓一些草药什么的。

后来有一次他在点眼药膏的时候不小心用错了药,当时就感觉很疼痛。保姆立即做了清洁处理,但陈老一直感觉眼睛不舒服,怀疑眼睛会失明或者有异物在眼内。他又数次到著名医院看眼科,医生再三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从此,他对医生失望,不再求医。

他天天躲在家里,看那些医药的书,越看越觉得可怕,觉得自己心、肝、脾、肺、肾都有问题,然后就忧心忡忡,老是睡不好,经常不开心,有时候还爱摔茶杯什么的。保姆觉得这不对劲,就打电话通知他的儿女过来,儿女闻讯赶来,准备照顾老父亲。

老父亲不愿意听他们的话去医院就医,他说:“我还不知道那些医院,就每天拿钱不干事儿,去那儿简直就是送钱,打死我也不去,我要得绝症了,你们不要理我,我就快要死了。”儿女们对固执的老头实在是感到无可奈何。

事实上,老人是患上了一种叫做疑病症的病。

患上这种病的老人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步骤,开始是在心理上有抵触情绪,害怕自己患上某种病,于是反复就诊,即使没有结果但是他们仍然不放心,因为这种焦虑和担心情绪上就会反复无常,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一般情况下,这种症状持续3~6个月就是老年疑病症了。

案例中的陈老非常具有典型性。首先为什么老人会患疑病症,因为他们身体不好,因为他们不忙,有更多的时间胡思乱想。其次他们生活圈子很狭窄。这里的陈老就是,圈子很窄,社交范围很小,爱躲在家里看书、晒太阳,不怎么运动,这就很容易引起对于病症的恐惧,而且儿女不在身边,一个人很孤单,这个也是一点。

可以看出来,内向、多疑、敏感性格的人容易患上这种病,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不相信医生的诊断,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有点自恋,只信自己。

还有,从本质上来说,患疑病症的老人往往接触过这种疾病的环境。比如在童年时家人对患者漠不关心,家庭中有人患过病,或者亲密的家庭成员在患者成长的关键时期去世,或者这些早期的不幸经历对患者造成心理创伤,这些都有可能引发疑病。在我们这个案例中,陈老的妻子在他中年的时候就去世了,这点也非常符合。

除此以外,患这种症状的多少都是有点文化的老年人,就是因为他们有文化,他们才不会轻易相信那些医生说的话,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他们会通过研究一些医学书籍观察自己的症状是不是符合要求,然后自己在那里比比划划。也是因为这样,所以他们一知半解、胡思乱想,最后导致精神有点不在状态,怀疑自己有病等。

这个病例还有一个典型性在于,一般来说,患有这种症状的老人都是受过外界的不良刺激的。在这里,他是受过医生的不良刺激,因为医生一直没能解决他的问题和困扰,所以他觉得医生没有用,他也容易产生这种病症。

那要怎样做才能使老人们摆脱这种症状呢?

一方面,要从心理下手。建议老人们多做点别的事情,比如使自己专注于某一样不是身体健康方面的事情,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或者多交一些朋友,难受的时候互相倾诉,开心的时候互相分享,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他们都应该要相信彼此。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可以增强心理暗示:“医生确定我没有病,我确实是健康的。”对于医生来说,他们应该帮助患者寻找疾病根源,解除或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同时尽可能避免在医疗过程中不利影响的发生。这样两者之间的信任确实会对病症的减轻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就是物理治疗了,即药物治疗。一般来说,抗焦虑与抗抑郁药可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老年人这个群体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父母长辈,他们也曾经年轻过。作为我们人类来讲,谁都会害怕孤单、害怕衰老、害怕死亡,尤其是当他真的老了的时候,他需要我们的陪伴,需要我们的理解,需要我们在身边给予鼓励。他们之所以会得疑病症,也是和这些离不开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照顾他们,莫要“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关于艾滋病恐惧症

在疑病症里有一种十分普遍,就是很多人都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

艾滋病恐惧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简称恐艾症。

艾滋病恐惧症包括怀疑自己得艾滋病,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并有洁癖等强迫症表现。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说的艾滋病恐惧症其实是和疑病症有交集,同时也和强迫症有交集,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症状表现。

一般来说,这类患者往往过度执拗、要求过度精确,过分坚持。他们常常错误地把心理恐惧所引起的一些自主神经症状认定为艾滋病的症状,每次看医生后,在阴性检查结果和医生细致解释后,心理负担可得到暂时的解脱,但没过多久,新的疑虑会再次产生,使其不得不再次到医院要求检查。

随着艾滋病感染人数的增加,患有这个病的人也会增加。

在2011年,广东爆发了一次群体性自述阴性艾滋病事件,后卫生部介入调查,结果发现不过是一群人患有恐艾症而已。

其实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谈“艾”色变,因为在21世纪后,人类社会进入了疾病多发阶段,而艾滋病更是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难题。很多电视、杂志都在渲染、夸大艾滋病的可怕。虽然媒体并没有刻意想要造成社会公众恐慌的心理,但是从新闻学的角度来说,选择性报导本身就表达了报道者自身的倾向,还有很多媒体会报导艾滋病人是怎么死的,他们会把艾滋病人的死状描写的很可怕,这样社会公众就会觉得恐慌,一群人在那里夸大艾滋病的影响,这样就会导致人人自危。

人们对于艾滋病的恐惧表现除了谈“艾”色变以外,还表现在对于艾滋病的无知上。这种无知主要是对艾滋病的传播渠道还有艾滋病的机理的不了解。比如他们不知道其实艾滋病的传播是通过母婴、通过血液、通过性交等来进行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艾滋病人和一个正常人发生性行为,那个正常人就可能会得艾滋病;如果母亲患有艾滋病,那么她的孩子就可能会患有艾滋病;如果一个人去献血,医生的清洁工作做得不好,之前捐血的人中有艾滋病患者,而另一个人用的是那个人用过的没有清洁完全的针头,这样的话,也可能会感染艾滋病。

但是,和艾滋病患者拥抱并不会得艾滋病,和艾滋病患者交流也不会。所以在很多时候,大多数人因为不知道艾滋病的传播渠道,他们就会选择回避艾滋病人,甚至厌恶他们,见到他们就显示出一种鄙夷的神情。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说要给艾滋病患者多一点关爱的原因。因为这个社会上很多人对于艾滋病的认识是有误区的,对于艾滋病是害怕恐惧的,巴不得和它不要沾一点边儿。而艾滋病人除了要承受病痛的折磨,还要遭受很多人的轻视的目光,生存确实举步维艰。

也许大家并不清楚艾滋病的机理。事实上,这种病靠的是攻击一个人的防御系统,导致很多其他的病原体就很容易进入人的身体,这样的话,艾滋病患者最后就会死于各种感染病,各种呼吸道疾病或者其他,所以也不怪人们谈“艾”色变。

那么,恐艾症患者一般都是因为什么才这么过度在乎艾滋病的呢?

一般来说,大多数患者都有过高度危险的婚前或婚外性行为,而性行为的对象又常是暗娼、酒店三陪女或是发廊女,这样就让他们觉得不安全。一方面,由于这种行为是社会道德规范所不容许的,因而在内心深处他们经常受到道德的谴责和社会的压力。另一方面,这些危险性行为确实会使艾滋病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

所以在双重压力下,他们就会患上这种症状。

此外,还有就是身边经历过这种事,身边有这样的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就形成了那种观念,所以一旦受到现实的刺激,就会发作。

其实,这种症状是可以得到缓解的。一方面患者需要转移注意力,还要相信科学的检测,要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另外,在个人的生活卫生习惯上要多多注意。

完美主义和固执心理

经过很多临床观察,医生发现患上疑病症的人大多都是那种很固执的做事追求完美的人,他们的性格都有小心翼翼的成分,同时大多数人小时候都有过不同的经历,使他们追求事事完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追求完美不一定是坏事,但是任何事情过度都是不好的,所谓物极必反,如果一味地追求完美,到最后可能就陷入了某种思想上的囹圄,一种思维障碍。

这种过度追求完美的人,他们除了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以外,其实很多时候他们是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的。怎么说呢,就是他们的价值观等参照的标准都是大众标准,别人觉得好,或者怎样,他们就会得到一种因为心理认同感而得到的快乐和满足,所以他们不可遏制地需要靠一些东西去证明自己,以迎合大众的观点。他们总希望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做不到就会感觉自卑自责。

这种对自己的苛责还算是好的,更过分的是,很多时候这种人还会对自己身边的人有很多要求,苛求他人在他们的标准和判断里是完美的、无可挑剔的。这个算是比较极端而且自私的想法了,此等追求完美可谓达到了极致,不仅仅伤害了自己,同时也伤害了自己身边的人。

为什么过度追求完美会导致他们这种人患上疑病症呢?是这样的,这种人在各个方面都想要做到尽善尽美,那么当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身体健康这一块的时候,他们就会表现得很极端,刻意追求身体健康上的完美。比如说医生认为他们只是身体上有小的瑕疵,只是偶感风寒之类,他们就小事化大,各种焦虑不安,总是觉得自己的问题是很严重的,即使通过多次检查,他们也不愿意相信医生的结果,因为完美,才是他们所追求的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但是完美的健康和健康其实是两码事,不可能有人完完全全是健健康康的,是人都会有小病小灾,他们这种追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最后会导致自己心理各方面的崩溃也就不足为奇了。

还有专家认为,这种病除了和完美主义有关,还和一个人的固执心理有关。

固执指的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无法将客观与主观、现实与假设很好地区分开来。

如果他们将自己这种已有的经验再驾驭到现实之上,并过分固化,更会执迷不悟。在日常工作中表现为缺乏民主作风,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

这种人常常敏感多疑,自我评价过高,容易冲动,缺乏幽默感。他们并不愚钝,但是却容易陷入某一个绝对没有好处的事情中不能自拔,不管身边的人怎么劝说,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很难悔悟。

这是一种偏执型人格障碍,和我们在前面所说的妄想症有关。

美国有一个学者叫做莱昂·费斯汀格,他在解释人的固执心理的时候认为这是由认知失调导致的。他说,人都会遇到信念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情况,这种情况就会导致认知平衡失调,所以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感觉难受,从而想办法来恢复心理平衡。

而疑病症患者易受暗示并且会联想,他们爱把各种疾病信息往自己身上套,内心也因此变得恐惧起来,在他们眼里,各种五花八门、离奇的病症都有可能出现。这个说到底就是他们的固执心理在作怪。

专家认为,克服自身的固执心理是对付这个症状的最基本的一条。此外还要学会转移自身的注意力,克服完美主义,比如多做一些锻炼,多进行一些阅读,多出去走走,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别人的生活,多看看新闻杂志等。可以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可以学着去扩大自己的生活半径。一个人要丰富自己,而后他会明白价值判断是多元的,大众审美不一定就是好的,别人的评价其实不影响自己生活的主调。事实上,这个社会很缺少这样的人,因为特立独行的基础是你的思想已经是很丰富和坚固的,你不会轻易受到动摇,这里指的是好的那种思想,并不是上文我们提到的固执心理。固执心理是因为看到的太少,特立独行是因为看到的太多,这个是本质上的区别。

疑病症之所以会存在,其实就是这些完美主义、固执心理的东西在作怪。

森田和森田疗法

在疑病症这块,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很著名的疗法,叫做森田疗法。

森田,全名叫做森田正马,他是森田疗法的创始人。

森田疗法是他在1920年创立的适用于神经质症的特殊疗法。森田疗法在心理患者中的地位颇高,已经达到了和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相提并论的地位。

森田疗法的主要对象是神经质。那么,什么是神经质呢?

神经质是在神经质性格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心理疾病。

这种人一般都会比较敏感多疑。

例如见到邻居被偷,自己就会变得格外小心,再比如听到有人谈论艾滋病、癌症就感到非常可怕,甚至会捂住自己的耳朵。

一般人偶尔也会这样,但是患这种病的人不然,他们发作是经常性的。

森田疗法的主要指导思想是顺其自然,要按照一种朴素的愿望去活动,不要刻意安排,不要努力去适应痛苦的感觉,不要设法去取消这种痛苦,要承认事实,听之任之,就像佛家所说“心头无杂念,烈火也觉凉”。

这种疗法认为,不仅用脑筋去理解,而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行动去理解。只是思考什么也不会产生,要行动,要不断做出成绩,要通过亲身体验去理解。

不要受情绪影响,要有一种注重于实现自己目的的生活态度。神经质患者总是有一种看重情绪的生活态度。森田疗法要求对于不受意志支配的情绪不必予以理睬,让我们重视符合自己心愿的行动。当患者认为自己有病,并对症状觉得有精神负担求助于医生的时候,医生就应该告诉患者:“这不是症状,只是一种情绪,能体现你的价值的是行动和达到的效果。”

举个例子,比如你去买苹果,心情好不好不是很重要的,只要你把苹果买回来了,你就达到目的了,就成功了,如果没有买回来,那么不管你的心情是好还是不好,你都是失败的。

森田努力让人们用另一种方式去生活,不要过度看重自己的情绪,要拥有一种朴素的价值观,一种朴素的愿望,要摆脱舒服感,例如理论的舒服。像这种患者倾向于偏向理论,很多事情他们喜欢去用理论的规律的一种固有的模式去思考,却不知变通,但是森田指出,要想解决问题,不能依赖理论、哲学之类的东西,而要重视实践,实际的情况往往比想象的要简单的多,而且还能超越最难的理论。

森田疗法认为,我们应该做一个坦诚的人,你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越是坦诚的人治疗得就越快,他认为,为值得烦恼的事而烦恼,不值得去烦恼的事烦恼也没有用。对于不安应该是来者不惧顺其自然,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

森田还有很多比较著名的思考,这里就简略地挑选一些和大家来分享。

森田认为,所谓地位,是心身修养方面最可贵的东西。所谓财产,是能够满足衣食住行及其他需要和欲望的有形或无形的材料和手段。所谓名誉,是未曾做过有愧良心的事。他说,以上是人生中的三个条件。

他还认为,越迷惑越好,越怀疑越好。这种矛盾心理越厉害,领悟就越大。

他还要有个尽性的理论,要尽己性,就是要真正明确自己的状态,怀着生的欲望去过积极的生活,为实现自我从现在做起,奋发努力。要尽人性,就是要肯定别人应有的价值。还要尽物性,也就是说要看准每件事物的存在价值。

有这方面倾向的人或者对森田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森田正马写的书,《自觉与领悟之路》《神经衰弱与强迫观念的根治法》《神经质的本质与治疗》等。

患上疑病症,应该怎么办

一般来说,患这种病的人表现症状常为心慌、心跳加速、头痛、失眠、多梦、疲乏无力等,并且这种症状有时间性,用脑后症状加重,休息后症状会减轻。

这种病症,是一种反应方式,一种综合征。具体主要表现为,对心脏、胃、肠道、脑、脊髓等方面的担忧,他们会很焦虑地去观察身体的自律功能。通过这些非自然的观察注意和焦虑的态度,这些心理活动会不自觉地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就是那些使植物神经分布的器官系统会受到功能性损害。

这里有一个反作用,就是因为这种心理活动会导致生理上的器官系统的功能性损害,同时这种损害会导致这个人对于疾病的担忧。

这种病人对于器官及其功能的焦虑程度有时可接近恐怖症,一味地纠缠,固执地认为自己有病这一点又类似强迫症。

我们可以从很多案例中看出来,患这种病的人一般都过分地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一般都具有渴求完美人格特征,从他们对医院的态度上可以看出来他们身上都具有谨慎的特质,也是因为这些特质导致他们会怀疑自己得病并且深信不疑。

对于这种患者医生应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要耐心细致地听取患者的诉述,让他们出示各种检查结果,持同情关心的态度,不要挑动患者的症状,要顺着他们,第一步就是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样才有继续沟通的可能。可以通过转移环境,改变生活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或者引导患者做另外一些他们感兴趣觉得有趣的事情,来改善他们的症状。

同时可以找他们的亲戚朋友来帮忙,在患者信赖医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认识疾病的本质,告诉他们这是一种心理障碍,需要用心理的办法去治疗。如果患者接受暗示性的程度很高,可以做一种暗示疗法,可获得戏剧性的效果。

事实上,一定的药物也是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的,比如说抗焦虑和抗抑郁药,它们可以消除患者焦虑等负面情绪。这个都是要慢慢来摸索的。

上面是医生要做的,那么患者应该怎么做呢?

可以通过自我暗示法加以调节。比如:“过去自己感觉到这儿痛那儿痛、这儿不舒适那儿不舒适,都是自己太敏感的缘故。其实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有这样的现象,这不是病,是一种正常人的‘不正常’现象,会很快过去的。我的身体其实还行,这已被所有检查过的和化验过的结果所证实,医生也都说自己没有任何疾病的,现在自己应该坚信这点了。我今后不去想它了,不舒适的感觉就会消失了。现在我已经感觉到舒适多了,也不再为此而烦恼了,现在我对自己的健康充满信心。”类似这种。

自我暗示语要根据自己疑病的情况编写,要毫不犹豫、直截了当,使自己接受“不必怀疑”的观念。

如果每天自我暗示一次,效果较佳。

主要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它不是身体上有病,而是心理上有病。要在“无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努力放下思想包袱和心理负担,要从个人“疾病”的小圈圈中跳出来,轻装前进。

最后一点,就是要好好和医生合作,不要不相信医生,要正确看待医生间的诊断不一致的情况,要如实客观地陈述病情,不要夸大和作出不切实际的解释,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的诊断,不要把自己的感觉强加于医生。

同类推荐
  • 轻松面对人生中的138个心理问题

    轻松面对人生中的138个心理问题

    本书带您进入心理学的殿堂,让您更深层的了解人性!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心理困惑和苦恼,都是可以在心理学面前迎刃而解的。然而,由于很多人对心理学知识的了解还很肤浅或者存在误解,使得一些问题逐渐恶化,最终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如:像恋爱、婚姻、自卑、人际关系以及失眠、焦虑、忧郁等等问题。我们用敝事的形式来编辑本书,通过生动贴切的故事,为读者铺就一条通往心理之门的康庄大道。使读者在享受读书乐趣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了解心理学上的各种知识。期望读者在读完本书后能够进一步地了解心理学,并将之应用到现变生活中,相信必能让自已的身体健康和事业发展有一个质的飞跃。
  • 催眠师手记(第一季)

    催眠师手记(第一季)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假象,而我们,就生活在这假象之中,没有任何真正创造,也没有过任何突破,我们就像执行程序的电脑,就好像电脑不会明白自己正在执行程序那样,不同的是,我们非常坚定地相信人类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因为,很少有人能明白真相。如果福尔摩斯主攻心理学,而华生会催眠,他们的故事大概就是“催眠师手记”系列。
  • 认知商:如何认清现实与错觉?

    认知商:如何认清现实与错觉?

    通常,我们坚信自己的所见所感都是真实存在的,我们的记忆也都是准的。我们都生活在自我认知的世界里,这个世界经由我们的认知创造而来,同时也影响着我们对待周遭世界的看法与行为。事实是,这个世界不一定是真实的存在,还可能充满了种种错觉。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制于自身认知商的高低。布莱恩博士是美国久负盛名的眼科专家,他从眼病患者对世界的错误感知入手,提出了认知商的概念。他认为,认知商是指如何解读事物,以及利用我们的经验来区分现实与幻想。他结合哲学、医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脑科学、社会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与精彩案例,指出人类认知商因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处于低水平,这也导致我们对周遭世界的认知出现了错觉,进而做出错误的决定。但认知商并非不可改变,它是可以后天习得的,它起始于意识,需要勤于练习,オ能形成习惯。布莱恩博士在书的最后给出了评估和提升认知商的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看待世界和做出决定的方式。我们是如何在心理和行动上看待和对待这个世界的,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回答这个问题。
  • 小众行为心理学

    小众行为心理学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常被视为疯狂的人、不正常的人,很少有人用正常的眼光看待他们。通过《小众行为心理学》,作者将带我们带入这个疯狂的、不可思议的世界:也许,他们平时看起来比正常人还正常,可他们的荒谬行为却常常令人感到震惊。《小众行为心理学》视角独特、思考深入,以通俗幽默的笔调刻画了各种千奇百怪的人,不仅让人一窥人类行为中隐秘部分的真相,还引发人们对当今世界状况的种种思考。
  • FBI心理分析术

    FBI心理分析术

    FBI是美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执法机构,它在打击犯罪和恐怖活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功赫赫。FBI行为分析专家研究发现:细微又真实的身体反应是人类作为一种生物,经过长时间的进化、遗传,最终继承下来的本能反应。FBI行为分析专家将这些不会“作假”的身体反应,整理成了具有典型意义并且能够用来洞察人心的解读技巧,并使用高科技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最终提出了被心理学界认可的“心理分析术”。本书以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将FBI洞察人心的“心理分析术”全数倒出,学习本书中所讲的知识,不仅会改变你看待问题的视角,帮助你洞察人心,起到保护自己、改善人际关系的作用,还可以赋予你预测他人行动的超能力。
热门推荐
  • 从融合天书开始

    从融合天书开始

    “东皇钟?”“打神鞭?”“蟠桃树?”“人参果树?”“混沌青莲?”……自从开启宝库后,叶天才知道自己可以拥有世间一切。
  • Alif the Unseen
  • 恋恋有你

    恋恋有你

    唐恋恋是一只熊。嗯,确切的来说,是一只刚成仙不久的熊。为了找寻八百年前救自己的恩人,她不惜把整个天宫都大闹了一遍,因此,天宫的人听到唐恋恋这个名字都闻风丧胆,唐恋恋不负众望成了新一代的“弼马温”。哦呀呀,找寻恩人的过程中,又被一个毒舌腹黑王给救了,怎么办,先报嗯呗,结果这报着报着,咋还把自己给赔进去了呢?
  • 综漫之我想要一顿毒打

    综漫之我想要一顿毒打

    我求求你们打我吧!高峰之上,肖晓悲戚的仰天长啸。斩赤世界:大臣,我求求你放过我吧!魔禁世界:亚雷斯塔,我求求你别搞事了!我都快收不了尾了!fate世界:间桐脏观,我求求你给我多点戏份啊!我好歹是个反派!肖晓:丑拒!总之,这是一个挂壁的综漫旅途。别问,问就是开挂!我肖本伟,没有开挂!
  • 超时空救场

    超时空救场

    时而与修真界的大佬谈笑风生;时而在魔法世界中叱咤风云;更是在超能大战中力挽狂澜拯救世界……原本只是一个普通宅男的周启,在成为超时空救场公司的工作人员后,开始了一段段穿梭在修真、魔法、超能力等各种世界的奇妙旅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文学少女的异界绘卷

    文学少女的异界绘卷

    一个文学专业出身的写手,穿越进了自己作品中的世界……“明明是我自己设定的世界,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我不知道的事?”“设定再怎么详尽也有极限。你没设定或是没考虑过的东西,会按真实合理的原则自动补完。”“不是有句名言‘在虚构的世界中寻求真实感的人脑袋一定有问题’吗?”“你都实实在在的穿越了,还在乎这个?”浩浩荡荡的奇幻世界探索冒险长卷,就此开幕。“其实,我原本真打算做一个安静的文学少女的。”本书传统奇幻版标题:《永恒之血与光明之世》注:更多信息详见书评区置顶精华
  • 偏门药师

    偏门药师

    这里科技与修炼共生。主角从一开始的懵懂,在经历众多事情之后,慢慢变得老练。从地球出发,一路征战星辰大海。这一路上,他遇到了各种人群、宗门、超然势力、稀奇种族、以及最后的真像……当然,如果你认为这是系统流,那你就OUT了!
  • 漫威之从九头蛇开始

    漫威之从九头蛇开始

    贴吧有云:漫威锅共一石,神盾局独占一斗,超英与恶分一斗,唯九头蛇独占八斗。在漫威中如果有什么坏事不知道始作俑者是谁,直接把锅丢给九头蛇准没错。在这个危险的世界,身为九头蛇的沃德表示内心很慌,尤其还是在这个九头蛇最为脆弱的时间段,但很快,沃德就发现,九头蛇的身份不仅仅只是一个累赘,同样也意味着巨大的资源。
  • 轮回千年我只记得你

    轮回千年我只记得你

    轮回千年记忆荏苒,寻你三世,三世枉然,世世为孤,世世难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