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7300000010

第10章 “抠门”父母让孩子学会理财(2)

有的小孩子每年得到的压岁钱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笑笑这样的便是典型。如果这笔钱放到孩子手里,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富有,从而变得花钱大手大脚。所以,帮助孩子正确处理好压岁钱是培养孩子理财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

给孩子建一个私人账户是一种首选的方法。当然,在这之前,要征得孩子的同意,然后再带孩子去银行建立一个账户把他们的压岁钱存进去。另外,还要鼓励孩子有一个自己的账本,比如每次存进去多少,支取多少,自己做好记录。这样不仅可以使孩子不用担心自己的压岁钱会被爸爸妈妈占用,也可以培养孩子积累金钱、节约用钱的意识。

其实,给孩子存钱也是我们在带孩子的过程中临时想出来的招儿。但是从笑笑的表现我们也意识到了,存钱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的孩子,真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即使平常孩子没有意识到要什么的时候,我们家长也总是忍不住给他们买。所以,在孩子眼里就觉得有了钱就有自己想要的一切。也许是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笑笑把自己的压岁钱看得太重,这促使我们产生了让她学会去银行储蓄的想法。

我建议当孩子手中有了不少零花钱、压岁钱的时候,爸爸妈妈要鼓励孩子学会存钱,学会理财。在孩子三岁多对金钱有了一定认识时,爸爸妈妈就可以用家里的钱和他们玩储蓄游戏,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积蓄存到家中的“银行”——储钱罐,并学会妥善保管。等孩子有了基本的存储观念后,就可以带孩子去了解银行,帮助他办理银行卡,作为专门账户。让孩子知道钱存起来不仅安全,还可以有利息,让他们感受钱能生钱的效果。

“当家”让孩子学会理解父母

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日本教育名言

案例

自从邹聪上小学后,我每周给他5元钱,并告诉他这5元钱可以由他自己随意支配,但同时也告诉他,如果这笔钱有余下的就是他的私房钱,如果不够花也不要向我们再要,这是铁的纪律,不可更改。

一开始,邹聪拿着这5元钱花得很节省,每周都还能剩个几毛甚至1块钱。可到后来就不行了,往往到了周四周五就开始嚷嚷着没钱花了。如果问他钱都花到哪里去了,他就会振振有词地告诉我们是买了什么什么,很有条理的样子。其实,邹聪也没有买什么不适合他的东西,但从他花钱的项目来看,我们知道他开始有了花钱大手大脚的趋势了。后来我追问的次数多了,儿子竟然说:“妈妈,我同学的妈妈每周都给他们10元钱,你才给我5元,你太抠门了。”

听了儿子的话后,我当时大脑就短路了,没想到自己在儿子眼里竟然成了一个抠门的人。可后来一想,也许随着儿子结交的朋友越来越多,别人花钱的方式也在影响着他。我们身边有很多实例证明,许多孩子从小就只知道伸手要钱,大手大脚花钱,却从来不问钱是怎么来的,对父母更是不知道感恩。

所以,儿子的一席话让我不禁开始思考如何培养他合理花钱的问题。

一番思考之后,我想出的点子就是让儿子当家。说实话,儿子已经7岁了,况且作为男子汉,将来要承担养家之重任的,所以,先让他感受一下也未尝不可。

我和老公都在国企上班,除了节假日平常都没有太多时间陪儿子,所以,在儿子放假一周后,他开始嚷着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很寂寞,我就借着这个机会把让他当家的计划提了出来。(后来的事实证明,善于抓住机会这一点对于教育孩子来说是一大法宝。)在他感到寂寞的那几天里,邹聪先是嚷着要我给他买玩具,我的回答是没有钱,后来,他又嚷着去郊区玩,我的答复是没有时间。有了好几次没有结果的交涉后,儿子气愤地给了我一个称谓——最抠门的老妈,他的意思是我不仅是个没有钱的老妈,还是个没有时间的老妈。看到儿子百无聊赖的样子,我就把让他当家的想法告诉了他。

“聪聪,你不是喊着没事情做吗?我们虽然也很想趁着你放假时好好陪陪你,可我们必须得上班,而我们这个月又特别忙。所以,我和你爸爸商量,决定这个月让你来当家。”我郑重其事地对儿子说。

“我当家?”儿子立刻表示怀疑。

“是啊,你当家。”我再一次用比较肯定的语气重复。

“当家?做什么呀?好玩吗?”好家伙,他一口气问了三个问题,看起来对当家这件事他还是很好奇的。

“就是掌握经济大权,然后在合理支配的情况下负责为家里购物。总之,咱们这个家都会在你的掌控之中。”我说完这段以后感觉自己表达得不够明确,怕儿子听不懂,干脆又拿具体数字举了一遍例子,“也就是说,妈妈给你500元钱,这500元钱是我们家一个月的花销,比如买菜、买饭、买电都要从这500元里出。你的任务就是用这500元钱把家打理好,保证不让我和爸爸饿肚子。”这样说儿子应该就能明白了。

“500元?”邹聪听到钱数后小眼睛立即放出亮光了,真是个小财迷!

“儿子,干不干?”我流露出期待的眼神。儿子扭头看了看他老爸,然后又考虑了一下,便说:“好!”

成交!不过我还得重申一下注意事项:“儿子,一定要记住,这500元钱是我们全家一个月的支出,如果超额了,下个月我们就得挨饿。”这是最关键的一点。然后我又拿出一个小本子,告诉他,“你可以记账,例如,买什么了,花了多少,这样一目了然了。”

就这样,我们把家里的财政大权交给了儿子。当然,我是做好了预算的,而且所要购买的东西也都在儿子能掌控的范围之内。

儿子当家第一天,他问我:“妈妈,我今天应该买什么?”我的回答是:“今天爸爸妈妈不回家吃饭,你只需要买点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就好。”儿子当天买了10元钱的苹果,并按照要求记了账。

当家第二天,我和老公依旧不回家吃饭,所以儿子只买了一包瓜子。不过,等到了第三天,我就给儿子设置了一个小难题。

“儿子,今天接到小李阿姨的电话,她要结婚了,请我们去吃喜宴。”

“好啊,我最喜欢吃喜宴了。”儿子立马表示了自己的兴奋。

“可是,我们不能白去吃啊,是要凑份子的。”我对儿子说。

“凑份子?”儿子还不懂凑份子的意思。

“就是要给钱。”我解释道。

儿子恍然大悟,“是这样啊,没事,咱们还有好多钱呢,现在才花了13元。”

“那你准备给多少?”我问儿子。

“20元吧!”儿子听了我的询问后,想了想,然后给了我答案。

“多少?”我差点跌破眼镜。(嘿嘿,幸好我没有眼镜)

“20元?太少了吧!”老公故意大声嚷嚷,“怎么好意思拿出手呀?”

“不少了,都超过我的零花钱了。”儿子嘟囔着说。哈哈,原来儿子是按照他的零花钱在定数啊。

“不行不行,太少了。”老公继续表达着他的不同意。邹聪不满地瞪了爸爸一眼,然后对我说:“妈妈,我决定了,就20元。”

“我们再商量商量?”我极力用讨好的语气问道。

“那你说要给多少?”儿子无奈地问我。

“200元。”

“什么?200元!”这下轮到儿子大呼小叫了。

“200元就算少的了,儿子,要是妈妈的知己好友结婚,怎么也得凑1000元才行呢。”

“爸爸,你看看妈妈。”儿子大概觉得我说的数目太离谱,便转向他爸爸求助去了。

“这其实是个很小的数目,很多人都是这样给的。儿子,把钱给妈妈吧,否则她都不好意思去见人了。”老公没有理会儿子的求助,果断地站在了我这边。

最后,儿子在我们的夹击下很不情愿地拿出了200元。

接下来的一周,我就教儿子买点简单的日常物品,然后趁着周末的时间我带着他去超市买了些家里要用的东西。整个算下来,一共花去了100多元。

儿子对于家里的开销,似乎有点失去控制的感觉了。他对我说:“妈妈,我们还有三周呢,你能不能少花点,我们只有不到200元了。”

我告诉他:“没关系的,只要你知道节省着花,我们这个月应该没有问题。”

可谁想到新的问题很快就来了。“妈妈,家里没电了。”这次不是我去找问题,而是问题直接找到了我们,在公司我接到了儿子的电话。

“是吗,那快去买电吧。”

“到哪里买?”

“去我们楼下的银行。”我回答着儿子的提问,心里暗暗觉得这个问题来得很好,还能让儿子学会怎么买电。

“就是去我们取钱的那个银行吗?”儿子问我。

“是的,你拿着电卡去银行,告诉那里的叔叔要买电,他就会教你如何去做的。”

“可是……”儿子还是有点犹豫。

“很简单的,你告诉叔叔说你要买100度电,然后把钱交上去就能搞定。妈妈相信你能行。”最后,我在电话里给儿子鼓了鼓劲。

我不知道儿子是否按照我说的去做了,反正他最后搞定了。但是等下午下班我们回到家时,看到的不是儿子的喜悦,而是愁眉苦脸的样子。他对我说:“妈妈,我们只有126元钱了。”原来,当家的人为钱少而犯愁了。

“没事,儿子,剩下的一段时间没有大的支出了,主要就是买点菜、水果之类的。”我安慰他。

“可是,你上一次就说没有大的支出了,可最后又得买电。”儿子好像很怀疑我的话。

“这次,妈妈保证。”可怜的儿子,我心想,要是他知道了问题都是老妈设计出来的,该有多伤心啊。

不过,即使我做了保证,儿子却总好像有一种如临大敌的感觉,把钱攥得紧紧的。每次我想花钱的时候,都必须征得他的同意才行。最后,在儿子的努力下,当月的家庭财政余额是11块钱,我们对他节约开支的卓有成效进行了隆重的表扬。

事后,我问儿子当家的感受是什么,儿子跟我说,感觉钱花得太快了,好像没买什么东西就没有了。我对他的感受表示认可,并对他说,就因为钱花得快,我们才要知道节约。儿子很聪明,当然也从这次实践中感受到了这一点,当即表示以后一定不再乱花钱了。

听了儿子的话,我感觉到这种方法很有效果,于是就打趣儿子:“那妈妈还是抠门老妈吗?”

儿子不好意思地笑了。看来,当家一个月就长大了不少啊。

让孩子当家是一种有助于孩子养成正确花钱习惯的好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通过安排适当的支出渐渐明白,钱是不能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

现在很多家庭的情况是,孩子什么都不缺,唯独缺一种良好的习惯。就拿花钱来说,一般的家庭一周给孩子的零花钱都不少于10元,而那些富裕的家庭就不用说了。再加上一些父母自己花钱也大手大脚,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这样孩子以为钱花完了反正爸爸妈妈还会给,所以根本就没有节约的意识。而让孩子当家,学着安排生活支出的话,能让孩子发现节约的重要性,就像案例中的邹聪那样。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让孩子当家,也要根据年龄来安排当家的内容。三四岁的小孩子可以负责基本的卫生,告诉孩子他当家的任务就是负责搞好家里的卫生,比如套垃圾袋、倒垃圾等。六七岁的孩子因为有的已经进入小学,可以适当地给他一部分钱让其管理,主要让他从中体会钱应该怎么花才能花得好。

常言说得好,说一百遍不如亲身经历一遍。只有亲身经历了,孩子才会有所认识。不过家长要记住,要给孩子把好关,随时关注,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

在让邹聪当过家之后,他对花钱就开始有节制了。平时孩子爱做手工,需要买色卡纸,我让他用自己的零花钱买。孩子买回来后告诉我,1.5元一张的色卡纸只比1元一张的大一点点,所以他买了几张1元一张的。由此可见,他节约的意识已经很明显了。

不过,在让孩子当家的过程中要运用点心理学常识。比如,一开始,当邹聪刚拿到500元钱时,那感觉想必是很爽的,我就让他头几天少花点,等过几天,再想办法让他一下子支出很多,这就令他又不得不回到花钱很少的状态。如此一来,压力有了,但孩子也不会出现因为没法掌控而不愿意继续当家的情况。

所以,从我的切身经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让孩子当家,适当安排经济开支,是一个节制孩子乱花钱的好办法。

小小推销员——赚钱意识悄崛起

家长应从小给孩子赚钱的机会,应该给自己树立起靠自己不靠父母的行为习惯。

——青少年情绪心理学者宋承昊

案例

自从决定对儿子项明进行理财教育后,我就一改往日给他乱买东西的习惯。以前,项明想要什么家里就给买什么,我在上网的时候看到有新款衣服、新式玩具也总是给他买下来。就这样,家里的玩具放不下,衣服也穿不完。

后来,有一次我与办公室其他同事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才发现自己的教育方法已经落后了。他们说,现在的家长都注重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了。我听了他们的话后感觉很不是滋味,仿佛自己成了一个被时代抛弃的人。后来,我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国外的一些家庭很注重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培养。比如,让孩子取报纸,可以获得几美元;让孩子整理花园,可以获得几美元……不过,我不太认同这种方法。培养孩子爱劳动,是基本的内容,而且也是每个人的义务。我不想让孩子在心里把劳动和金钱完全画上等号。

经过一段时间的恶补,我决定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儿子实施理财教育。我的方式是要让儿子体验一把赚钱的不易。当然,在这之前我要先改正自己以前的花钱方式。

大概有一个月吧,我都不再给儿子乱买东西,儿子对于我的转变自然很不满意,不停地抱怨我不爱他了,而且还告诉他爸说我变得很可怕、很小气。

“妈妈,张思扬的妈妈给他买了个遥控飞机,你也给我买一个吧!”晚上,儿子不思悔改地向我提出要求。

“不行,一个遥控飞机要好几百呢,我可没钱。”我一口回绝。我的拒绝让儿子生气了,他冲我嚷着:“我要赚钱,然后自己买,以后都不用你买!”呵呵,我要的不就是这个效果吗?

“好啊,你想怎么赚钱?”我趁热打铁问道。

儿子无语了,半天没有回答,他大概没想到我真的同意让他去赚钱吧!

“我看不如这样吧,儿子,你也做一次老板,把家里你不用的玩具拿出来卖掉,这样不就可以赚钱了吗?”我及时地给出建议。

儿子听了我的话后有片刻的睖睁,然后用一种下狠心的口气说:“好!”

同类推荐
  • 你会教孩子吗(全集)

    你会教孩子吗(全集)

    本书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让孩子带着兴趣去学习,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等角度,总结出100个要点,来阐述如何教孩子。
  • 静待花开:和孩子们一起幸福成长的日子

    静待花开:和孩子们一起幸福成长的日子

    信息时代,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向何处去?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应该怎样寻求课堂教学设计改进的突破点?班主任德育、美育工作怎样更好地开展?史勤是上海市黄浦区优秀的语文教师。她潜心耕耘,静待花开,课堂“以情动情、诗意优雅”,班主任工作也风生水起。她立足多年课堂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探索,令人耳目一新。
  • 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外国篇)

    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外国篇)

    本书让您迅速了解大师教育智慧的核心内容,从而能够轻而易举地亲近和理解世界教育大师的智慧,感受世界经典教育方法的巨大魅力。对于那些渴望获得成功的教子经验的中国父亲和母亲来说,本书是一部有很大参考价值的家庭教育读本,甚至可以说是一套权威而完善的教育宝典。汲取榜样母亲科学的教育理念,成就优秀孩子辉煌的发展轨迹。本书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母亲的教子经验,这些“榜样母亲”的教子经验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在中外家庭教育的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意义深远,而且她们的教育智慧在今天的实践中依然不断地被运用。
  • 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

    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

    本书分为“自我调整”、“培养亲情”、“引导而非控制”三大部分,这既是本书的三大特色和基本理念,也是让父母循序渐进的三大阶梯,即父母首先需要解决自身的问题 ,其次建立起理想的亲子关系,然后才可能采用高效的育儿技巧。这本革命性指南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针对学步期到中学阶段的儿童,通过合理的限制、换位思考和清晰的交流,书中提供实用高效实用的应答措辞和教子方案,培养具有自律品质的孩子。
  • 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营养师

    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营养师

    从孩子还在妈妈的肚子里到孩子呱呱坠地,从孩子咿呀学语到孩子可以叫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孩子的营养与健康都跟妈妈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妊娠期,妈妈饮食不全面,宝宝则营养不良;哺乳期,妈妈饮食挑三拣四,宝宝则会瘦弱多病……可见妈妈在孩子营养方面扮演的角色是多么的重要。本书内容全面,丰富,首先介绍妈妈应该了解的营养知识,然后分别从饮食窍门、饮食雷区等方面讲解了宝宝营养健康方面的知识。
热门推荐
  • 人生名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人生名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家有老爸

    家有老爸

    轻松幽默的笔调下,作者将一个美国上层家庭的父亲形象展现出来。他强势却又不失柔情;他霸道,却又公正;他有些自私,却又可爱;同时读者也能从书中一窥19世纪末美国纽约的全貌。根据该回忆录改编的电影由艾琳·邓恩、威廉·鲍威尔和伊丽莎白·泰勒出演。该电影获得了多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 微声衍繁

    微声衍繁

    如果相遇就是结果那么能不能不要遇到,她,他,或者她们会经历什么。
  • 猫宁

    猫宁

    这是一只名叫阿宁的小猫,与那喝不下的孟婆汤,那记得前尘往事的一生又一生中,以一只猫视角,讲述别人的故事。这里的故事,都不只是故事,而身处其中的阿宁将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又带来怎样的悲欢离合?
  • 纪丰润张学士马江战事本末

    纪丰润张学士马江战事本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狼王戏妃

    狼王戏妃

    【她痛他伤,她痴他狂,女主强悍,男主闷骚,正剧剧情,小白风格】真是杯具啊!前世的驱魔大师今世竟被个妖怪逼得要死要活。每次半夜醒来被那妖孽亲亲热热搂在怀抱里,她除了咬牙切齿地握紧了拳头,心中再如何悲催也有些无可奈何。本文一对一,抵死缠绵。************************************************此文原名《妖宠》。欢迎收藏点评票票支持!!言的读者群:20242393(敲门砖:言的小说男女主人公任一名字)************************************************【推荐个人完结文】:贪吃好色,惹是生非,《极品太女》:幽默搞笑文,女扮男《钦差女国舅》:历史加穿越,别样郡主《殿前欢》:白骨妖精演义痴情卷《穿过骨头爱上你》:*********************************************推荐好友文:美女七色:《十岁小父王》无意宝宝:《天魔》杜雨:《溺宠》醉轩:《孽夫》杏花小虫儿:《后宫贱妇》樱桃晓玩字:《金屋藏妖》
  • 茶香未尽南风归

    茶香未尽南风归

    北宋末年,江南平静,可是她,却在这潜伏的波涛中,上下沉浮。看着他被砍头,她发誓,此生定要找到背后凶手,替他报仇…看着齐家落魄,她知道,此生定要接过他的担子,振兴齐家…于是,她用自己的双肩,承担起这茶叶世家渺茫的未来。于是,她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独属于江南岸边的传奇。
  • 送王昌龄

    送王昌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突围集

    突围集

    当下经济下行,未来的改革着力点在哪里,哪些领域有可能闯出新的改革路径?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对当下的改革和未来的经济有何影响?从改革史上标志性的莫干山会议开始,周其仁教授就密切参与中国改革的每一步。他善于从现实世界出发,在《改革的逻辑2》一书中,用扎实的经济学功底和风趣、直白的文字,将当下的改革和经济发展做了逻辑清晰的梳理,让读者更加了解中国改革的逻辑和当下的问题所在,同时对未来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
  • 红马

    红马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