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08600000004

第4章 “十种心量”之二——永远选择学习,给生命高质量的浇灌

世界是一部百科全书,不读书学习的人,无论你怎样努力,终其一生,只不过看了扉页。

——亚里士多德

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确实到死都没有思考过。

——罗素

向死而生,重归学习之路

学习不需要理由,不学习才需要理由。

梭罗在《瓦尔登湖》第三部分“阅读”一章里有这样一段话:我们识字之后,就应该读文学作品中最好的东西,不要永远在重复ABCD和单音字这个水平,不要四年级五年级年年留级,不要终生坐在小学最低年级的教室前排。许多人能读就满足了,或听到人家读就满足了,于是他们只读一些轻松的东西,让他们的功能退化或单调地度过余生……于是,他们的读物、他们的谈话和他们的思想,水平都极低,只配得上小人国的侏儒……所以,他们成了愚昧无知、不学无术的文盲,这与平常意义上的文盲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后者是目不识丁的市民,前者则是已经读书识字、但只能读智力极低的读物——永远生活在最低层次的“人生留级生”。

美国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学习有一条很清晰的“学习曲线”:1~7岁时,这条学习曲线是非常陡峭的,上升极快,几乎是直角三角板的直角;7~14岁,人的学习曲线稍微放缓,但仍然保持着质和量的快速提升;14~21岁,学习曲线会继续上升,并逐步稳定在一个抛物线的顶点;之后,大部分人都递减下降,直至生命的终点。

新浪创始人王志东也有一个感受,他认为人生可以分为“五个七年”:1~7岁、7~14岁、14~21岁、21~28岁、28~35岁。决定人生的其实就是这“五个七年”。

“学习曲线”中的1~21岁与“五个七年”的前三个七年时间是重合的,这是一个人从出生、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直至上大学的阶段,是一个纯粹的学习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有三个特点:一是唯一性。除了学习,没有其他更重大的任务,所以这个阶段的人最主要的身份是学生,最核心的任务是学习。二是强制性。一方面是为了长大必须学,从学走路、学说话到学一切必需的生存技能,不学就难以生存;另一方面是周围的环境逼着你学,家长逼、学校逼、社会逼、国家逼,不学你就是文盲。三是渐进性。1~21岁,基本都是前进、上升的,每一天都在长高长大,每个学期都开始新的课程,每一学年都升入高年级,可以说从身体到心灵都是一路成长、一路进步、一路惊喜。

21岁以后,大部分人都进入大学并相继毕业,毕业后每个人又有了一个统一的身份:社会人。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学习,而是工作。角色的切换和任务的转移,使很多人出现了一个“断崖”——把学习和工作截成两段,而且两段是分裂的。所以,很多人到21岁左右,即大学毕业前后就达到了人生“学习曲线”的峰值,之后就以工作代替了学习,直到走完一生也再没有主动、系统、深刻地学习过,甚至连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的兴趣都散失了——这应该就是很多人的人生越往后越走下坡路的根因。

当然也有例外,这就看对“五个七年”中后两个七年的把握。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提出,在30岁以前绝不做三件事:一不忙着结婚生子;二不急于买车买房;三不沉迷于赚钱出名。不做这三件事的主旨,是为了让自己在应该开足马力奋斗的大好年华,不为家累,不为物累,不为名累,避免变成家奴、车奴、房奴。他们集中力量只做一件事:继续选择在工作中学习,最大限度地丰富和发展自己,致力于打造自身与社会完全接轨的“核心竞争力”,使自己的实力支撑得住自己的“野心”。这样的人,大多会在28~35岁这个七年实现学习和工作的完美结合与彻底释放,成功避免断层割裂,实现从学生到专业人士、从学场到职场的平滑过渡,学有所专,业有所立,打开人生的崭新格局。

所以,如果以学习为主线,把“学习曲线”和“五个七年”对应起来,我的归纳是:1~7岁,启蒙学习,长成身体;7~14岁,初步学习,积累知识;14~21岁,深入学习,树立梦想;21~28岁,重点学习,奠定专业;28~35岁,实战学习,逐梦前行;35岁以后,终身学习,睿智人生。

在“五个七年”中,有两道“大坎”:一是大学毕业后,无论你在大学学的是什么专业,如不能主动清零,重新学习,你将什么都不是,因为在当前的教育语境中,你在大学所学的那点专业,充其量只是一点皮毛基础,既不能独当一面,又与社会需求不相接轨,所以北大高才生王文良才说,“北大毕业等于零”;第二道坎是35岁以后,很多人由“佛系青年”进入所谓的“油腻中年”,如果不重新学习,就变成了被现实打败或裹挟的“投降者”,日复一日,随波逐流,灰头土脸,无力自拔。

所以,学习是生命的原动力、唯一动力,是一生的“强刺激”,只有学习能让人生轨迹永远上升,只有学习能够让生命本体不断新生。放松学习,就是走下坡路的开始;放弃学习,就是放弃发展;停止学习,就是慢性自杀。

对我来说,正是因为经受了摧毁般的打击,才开始了真正的学习。所以,选择学习,就是选择重生,就是自我救赎,除此之外,我别无他途。可惜,这样的领悟对我来说,来得是多么的晚、多么的痛,几乎是用了我前半生的命换来的。

2013年冬天,中国南方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很多历年硕存的植物都没能挨过来,死的死,残的残,冬风肃杀,万木萧飒,南方之寒甚于北国。那一年的春节到得很晚,那一年正好是父亲满80岁的寿辰。借春节回家过年的机会,我们几兄妹陪父亲到照相馆照了生日照,为他添置了新衣,在老家和近亲好友们一起为父亲过了一个简朴而庄重的生日——那是父亲一生中我们第一次为他做寿,也是最后一次。

春节过后,我回到省城,一边埋头苦干,一边期待着新的开始和新的发展。

然而,接下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接二连三地发生了我工作中的一系列裂变,但给我最痛一击的还是来自我的亲人。

2014年夏天的最后一个周末,刺耳的电话铃声把我从凌晨的蒙眬中惊醒,电话是远在乡村的大哥打来的——老父亲病危,让我速回。当我抱着侥幸的希望赶到父亲身边时,他已经完全昏迷,在我急切的呼唤声中,他激烈地挣扎,努力想对我说什么,但最终什么也没能说出来,在我面前停止了呼吸。

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工人,所以能够回归乡村,拥有一个土坑,入土为安,这也是他生前最后的愿望。父亲终生沉默寡言,严肃刻板,做事井井有条,待人不温不火。他是如此的普通,以至于我都记不起来他这一生是否有过一次出彩的机会;他是如此的沉闷,甚至都没有对他的儿女说过一句动听的话语;他是如此的平淡,以至于他去世的时候,周围的人只说了四个字:“老杨走了”。

有人说,一个男孩彻底变成一个男人就是从他失去自己的父亲那一刻开始的——这意味着从那以后,他就要当自己乃至整个家庭的父亲,去承担全部的责任。

我自觉接过了这份责任。在最后的那一刻,我把额头紧紧地贴在父亲冰凉的脸颊上,硬着心深深地对父亲的耳廓说:“父亲,我知道您一生坚强好强,但这一次您挺不过去了。安心走吧,放心吧,放下吧,尽管我一生都不懂您,尽管您最终没能和我说一句话,但您想说的我全都听懂了,我一定把全家老小都照护好,努力维系我们三兄妹、全家老小28口人的大家庭和睦相处,不会有一个人变成坏人。我们都会想着您,永远深爱您!”

从父亲离世中我看到了生命冰冷的边界——我必须真实地去面对死亡。

人往往只有经历心中最爱之人变故的强烈刺激,才会获得最清醒的启示,我把这种现象理解为上天对苦难的救赎。

通常,对过去荣光的肯定和对未来希望的确信,乃是我们普通人活着的两大精神支柱。年轻时,除了沸腾的热血,几乎一无所有,支撑我们的力量主要是未来的希望。所以我们谈论的总是“我的梦想是什么”“我以后会怎么样”,通常的做法是通过“预支未来的光环”来照亮现实的身价。中老年后,日薄西山,没有了未来的光环,拥有的只是过去的故事,支撑我们的力量主要来自过去积累的资本。所以我们谈论的总是“以前我干过什么”“当年我怎么样”,通常的做法是“好汉全靠当年勇”,用过去的光环保住逐渐下滑的身价。

也就是从父亲去世那一年的秋天开始,我集中心力思考了这样一串问题:我是谁?我过去做了些什么?接下来的生命还能做什么?我究竟为何而来?我将怎样死去?我的存在还有何意义?

就是在那一年里,我痛彻地领悟到:一切已经发生的都只能一个人去承受,深沉的情感一定是要经过忍辱负重的情怀来承载,而人生最深沉的力量就在于默默去接受无可奈何的现实,并咬紧牙关吞下它、改变它,最终战胜它!

想定以上这一切的那天,我狠狠地送了两句话给自己:我的人生不能像现在这般苟延残喘地活,也不能像父亲那般平淡无奇地死,我一定得采取行动,做点什么!

在千万次追问之后,我找到了那个困扰半生的答案:如果我的下半生只能做一件事情,我的选择是什么?我将怎样开始?

我的选择是:投身教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教育!

我的做法很简单:重归学习之路,不学习,毋宁死!

神照我心,咬定青山见古今

为什么很多人的学习总是兴致高时一头热,兴致去时一头冷?为什么很多人表面上天天都像模像样地学习、若有所思地思考,但却长期精神涣散、毫无建树?为什么现代人大多不愿去啃专业的大部头和经典书籍,甚至连完整读完一本书的定力耐心都没有?为什么人们对学习总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为什么很多管理者总是在办公室和书架上摆很多装帧精美的图书,却任由它们接灰受潮从来不翻?为什么很多领导干部在总结自己不足时总是貌似痛悔地说自己“最大不足就是学习不够”,但却从来没有做出实质性的改正?为什么很多人总是抱怨没时间学习,但真正有时间时却又总是忙于“打发时间”?

墨子曾一语道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德鲁克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目标不明确,是一切管理绩效低下的根本原因。

当我重新把学习作为我走向未来的通途时,我认真审视了这40多年来我在学习中走过的弯路、犯过的错误、失败的教训和别人成功的原因,发现当时的理由可能有千条万条,但事后看来,最要命的就是一条:一切迷茫都是目标的迷茫,一切迷失都是志向的迷失,当你自己都不能坚定清醒地回答“为什么学习”时,你一定没有强劲持久的动力。这几乎是一条通律:凡是不能被赋予价值和意义的行为,都不能持久。

通常,人只有在三种情况下会主动学习:一是一无所有却渴望成功;二是备受摧残而不甘沉沦;三是认识到自己无知而追求伟大。人在三种情况下不会真正学习:一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二是“骄傲自满,自以为是”;三是“心存侥幸,首鼠两端”。

那么,怎样去立定生命的志向呢?

有三个点位是至关重要的:

1.志向一定要高远。百学志为先。宋代朱熹有一句话:“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王阳明也曾痛斥:“志不立,天下断无可成之事。”孟子甚至说:“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我大学的诸位导师给我留下的最有用的话,莫过于思想品德课老师告诉我的:“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远志,志当存高远。”记得当时我还反驳老师:志存高远,那不是好高骛远吗?如果实现不了,那不就是吹牛皮?志向真的是越远大越好吗?现在我已经能领悟到,对于一个真正心中有志的人来说,志向是不分大小的,任何宏大的志向都是由无数小志向(小目标)垒成的,而任何小志向最终都必然会指向那个宏大之志,最后集中到两个维度上:一是空间有多高;二是时间有多远。所谓“高远”,指的就是由时间轴和空间轴交汇成的坐标和幅面究竟有多大。时间最长的就是“前见古人,后见来者”;空间最广的就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时间和空间交汇的坐标就是“定位”——你生命的立足点;而时空坐标所延展的幅面,就是“格局”——你心灵的空间。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志向不过就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仰不愧天,俯不怍人;顶天立地,继往开来”这三句话相融合的时空境界。如果说得再大,恐怕就是虚妄了;再小,多半就是自己玩了。这个意思,曾国藩和张载都曾抒发过。张载的志向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曾国藩亦言:“君子之立志,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他们二人的描述,是迄今我所看到的最大气又最靠谱的宣言。

2.志向一定要神圣。没有神圣价值和意义的志向,对内无法唤起自己彻底的信仰、信念和信心;对外无法激发人们的信任、共鸣和响应。任何伟大的志向都不可能靠一己之力实现,所以,实现一切志向的第一步都是“找人”——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让你的志向成为大家的志向——找不到人你只能是个体户,能找到的人当然是越多越好,一个、两个、十个、上万个……甚至全世界、全人类,当你的志向变成全世界的志向时,你已经属于全人类!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或力量才能感召别人呢?在人类两千多年来用过的方法中,确实存在一种神圣的价值、精神的价值,它可以延伸到洪荒,绽放成曙光,神圣到无量,细微到胸膛——它注入梦想,使人们超越个体、超越物质,成为感召世界的旗帜——谁找到了这种价值,谁就拥有了这种力量,谁就是时代的旗手。

一切神圣的价值,在时间上都表现为“三段论”:对历史的传承,对现实的担当、对未来的创造。在空间上也表现为“三段论”:对微观个体的关照、对中观空间的普照、对宏观世界的预兆。两个价值链合在一起,就变成一句话——你的志向在多大范围内为多少人创造了神圣的价值,就有多少人奉你为圭臬!正像《士兵突击》中许三多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我只做有意义的事。”如果找不到这种神圣的价值和意义,你的志向注定不过是一场物质利益的赌博,一次尔虞我诈的游戏,一声令人哀婉的叹息,没有人陪你玩到底,你自己也将最终迷失。

3.志向一定要彻底。在这个世界上,最令人热血沸腾而经久不息的力量有三种:真情、信仰、梦想。真情产生震撼,信仰产生力量,梦想指引方向。这三种力量都以彻底的“真诚”为基础,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要做到“真诚”,须得彻底,清澈见底;要做到彻底,须得专一,抱朴守一。老子说“多则惑,少则得”就是这个道理;诸葛亮悟到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也是这个道理;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悟到的“红尘中空落了多少英雄的梦想,而伟大只在淡泊宁静中可得”还是这个道理。如果一个人在立志时脑中千头万绪,心中三心二意,身边红尘滚滚,其志向必定是水花四溅、乱花迷眼、昙花一现。如果能集中一点,水滴石穿,气贯长虹,就一定能统摄精气,其道大光。所以,一切志向须立得专一、彻底。那么,如何才能专一、彻底呢?如果不涉及实操,思维层面主要就是“三个彻底”:首先要“彻底认识自己”。我是谁?我的优势是什么?挑战是什么?我此生的使命是什么?现在我该做什么?这是立志之人须得反复诘问、脑清目明的第一个问题;其次要“彻底相信自己”。按乔布斯的话说,就是“一个人只有疯狂到相信自己能改变世界,才能最终改变世界”。在彻底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一定要前前后后考虑清楚,可一旦志向选定,就必须坚定不移、毫不犹豫、放手一搏,这就叫“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最后要“彻底解放自己”。高远、神圣、明确的志向可以改造人、成就人、解放人,但首先得解放自己。人无时不生活在千头万绪中,无时不生活在千愁万苦中,从来就没有外来的救世主,永远不会有顺风顺水的成功路,在一切求取真经的路上,等待你的永远是“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没有毅然决然的斩断、彻心彻神的解放,你将永远没有完整的时间从容开始,永远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要么彷徨,要么涅槃,你只能选择一样。

志向高远,强调的是立志要有“时空格局”;志向神圣,强调的是志向要有“价值导向”;志向彻底,强调的是志向要有“专一精诚”。只有三者合一的志向,才能经得住人的千嘲万讽,经得住事的千锤百击,经得住时的千转百回,具有承继古今、汇通天地、心神俱振、无坚不摧的愿力。

正是依据上述准则,在彻底反思后,我郑重地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个“胆大包天”的志向:“立志追随马克思的足迹,续写再世孔子的传奇”。

具体层面,这个志向分三层目标体系:

最高目标:构建完成整个人类“教育革命”的理论体系,启动并推动这个体系“全球路演”“播种落地”;

中级目标:构建完成整个人类“教育革命”的理论体系,创建并完成一至两所大学的革命性试验;

最低目标:构建完成整个人类“教育革命”的理论体系,出版推广这套体系的重要宣言。

贯穿整个体系的逻辑主线是:通过大学改革,撬动高中——初中——小学改革;通过教育革命,改变学生命运;通过持续改变几代学生的命运,最终改变整个人类的命运!

这样的志向,出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年人之口,你也许快笑掉大牙了!当我第一次这样写的时候,我的手在抖,连我自己都害怕——这会是一个痴人说梦的“大笑话”吗?

后来,我终于找到了三个不会笑话我这个志向的人:

一是罗永浩:“不被嘲笑的梦想,是不值得实现的”;

二是拿破仑:“没人会嘲笑你的梦想,他们只是嘲笑你的实力”;

三是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我相信能够悟出这三句话的人,一定都是备受嘲讽、备受折磨、尝遍委屈而百折不挠之人,既然世上有这样的人,我便不会孤单。即使终生不能做到,我也要反复祷告:前贤相望,史不绝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我已经准备好要做这样的人,走这条少有人走过的路——要么重新学习,走向辉煌;要么混吃等死,消磨消亡——我选前者!

汇通天下,找寻最伟大的自我激励

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力代表将来。

大约用了三年多的阅读对比,我发现,我与一切伟人并非相差十万八千里,实质性的差别只有三点:

1.格局不够宏大——从跨入社会就掉进了既定的感情、名利、金钱三大游戏圈子,沉湎于一时一域的私欲私利而无力自拔。

2.意志不够坚韧——左摇右摆、随波逐流,孤芳自赏、患得患失,侥幸懒惰、自欺欺人。静不下来,专注不到一点,在裹挟别人的同时被别人裹挟,没有铸就花岗岩般的意志。

3.方法不够科学——缺乏系统、缜密、扎实的哲学思辨和科学训练,浮光掠影,零敲碎打,高不上去,深不下来,不成体系。

在发现这三大差别的同时,我看清了努力方向,也明确了自己为什么学,要学什么,要怎样学。

首先,我发现立定明确的目标对于学习是何等的神奇:我的目标是“通过教育革命改变人们的命运”,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我发现在人类历史上,在东方西方,在我这个时代的不同空间,有无数和我一样在思考这个问题的人。他们中有的是我心中不可企及的伟人,有的是根本不相识的陌生人。然而,当我一头扎进教育之海时,这一切人都与我联通了,一切事都在我眼前鲜活了,我的思维方式、精神状态、生活工作内涵和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态度悄然而变,我感到了兴奋,感到了神圣,感到了源源不绝的能量——你可以想象,当一个人意识到历史是由他、也是为他创造的时候,那是何等的颤栗和担当。

其次,我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已经发现,“开卷有益”只有在目标明确后才显得正确,否则就是片面的;而“知识就是力量”也只有在“着眼于创造”中才是可取的,因为个体知识的价值不取决于量的多少而在于有效地应用。我意识到,杂乱无章、随性而为的阅读是学习的烟幕弹,它对自己的心灵和别人都暗示自己好像一直都在学习,实则只会使人心智涣散、软弱麻痹。这种“安慰型”“消遣型”“门面型”的学习,让人表面上装腔作势、装潢门面,一副手不释卷、很有修养涵养的样子,实际于学者本身来说,在内炼不就一颗磐石心,经不起一点风吹浪打;在外长不了什么真本事,于国于民毫无用处,最是欺人欺心、欺世盗名。轻则使人“玩书丧志”、消极自闭,重则败坏士林风气,使读书人真的成了“十有九人遭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如此学习,倒不如索性丢开书本,当一个朴实的劳动者来得实在。

我自检自查,恐怕大学毕业后的大部分学习,都是这样半真半假、应时应景的过程。为了破除这种恶性循环,经反复试验,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分类学习法”:总体上把需要学习的知识分为三类:一是专业类,目标是吃透专业领域的全部相关问题,这是学习的主干,每天白天利用一切碎片时间学;二是思维科学类,目标是找到怎样构建一套理论体系的哲学方法,这是学习的提炼,每天晚上集中学(重点是理清人类精神发育史、东西方哲学史及地球史、宇宙史、世界史、人类史);第三是励志类,目标是让自己始终保持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不坠心志,从一切伟大人物的奋斗中汲取源源不竭的能量。这类书是“心灵鸡汤”,每三个月左右需要“喝上一本”——我已经发现我充一次电能够埋头苦干三个月左右,需要持续充电方能“可持续放电”。

最后,我发现,学习真是天下最孤独的事情,也是最丰富的旅行。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当你开始学习的时候,当你尝试改变的时候,你周围肯定充满了各种不愿学习、不想改变的人,充斥着各种司空见惯、老生常谈的言论说辞,如果你仍然被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捆住,你就寸步难行;如果你要挣脱前行,你注定是孤独的一人,在找到志同道合的新同伴前,你必须割裂旧圈子、养成新习惯,习惯与孤独相处、与寂寞相处、与嘲讽相处、与失败相处、与痛苦相处,与一切让你不熟悉、不舒服,甚至不怀好意的环境和生态相处。挺过一个个反复期,你会发现,自己性格上的“顽症”会逐渐让步,一步步调整到你需要的状态,矢志不渝的学习会带领你走向一个更加丰富、更加高贵、更加完整、更有意义的时空。随着你能量的增强,一直包裹着你的“外壳”会逐渐不足以承载你体内充沛的能量,你会“脱壳新生”——习惯你的新生活,会主动选择去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使命,至此,你已不再是“原来的你”!

同类推荐
  • 感天动地的时刻

    感天动地的时刻

    古往今来,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积极思考:摆脱负能量,拥抱新自我

    积极思考:摆脱负能量,拥抱新自我

    你的身边总免不了有些充满负能量的事物或人,也或者你自己就是负能量的制造者,这本小书能帮助你摆脱那些负面情绪,以积极正面的思维拥抱全新的自我,现在就开启积极思考之旅吧。
  • 相信梦想的力量

    相信梦想的力量

    伴随互联网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服务的不断延伸,一大批创业者投身互联网大潮。本书是速途网编辑部根据2012——2013年期间采访的500位创业者故事精选出其中100位而来,这批创业者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已经深刻的影响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龚海燕辞职世纪佳缘CEO外出创业有哪些幕后的故事、80后代表茅侃侃再次创业遇到哪些苦乐酸甜?陈华如何把唱吧做成一款明星APP?邢山虎的《我叫MT》火爆互联网背后的逻辑在哪?100tvCEO刘述尧创业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摇摇招车王炜建走过了怎样的创业心路历程?本书将一一为大家进行首次全景揭秘!
  • 好好活着(做最有品质的自己)

    好好活着(做最有品质的自己)

    《好好活着:做最有品质的自己》是一部讲人怎样才能活得好一点儿的书,这是一部讲人怎样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的书,是一部讲人怎样在职场上努力进取的书。
  • 舍与得人生经营课

    舍与得人生经营课

    舍得既是一种生活的哲学,更是一种处世与做人的艺术,是东方禅意中的超然状态。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生,存于心间,存于微妙的细节,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达到和谐,达到统一。要得便须舍,有舍才有得。
热门推荐
  • 你在为谁工作

    你在为谁工作

    从表面上看我们是在为公司工作,为老板工作,但实质上,我们更是在为自己工作,为我们的梦想工作,为我们自己的美好明天工作。因为你的付出不仅使公司获得了利益,而且你也从中获得了相应的报酬,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同时在工作中也获得了成长。通过工作,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从而使我们自己变得更有价值。新的工作能拓展我们的知识和眼界;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协调能力;与客户的交流能锻炼我们的沟通能力等等。因此,在工作中受益多的是我们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都是在为自己工作。
  • 新宠难逃:犬系总裁请自重

    新宠难逃:犬系总裁请自重

    一纸婚约使这个霸道而又温存的男人成了她生命中的一道光。一纸婚约他将这个痴迷深爱的女人牢牢绑在身边!在契约婚姻下,刚刚萌芽的夫妻,却遭遇了万恶的前任女友来袭!他的一时失策,将她推远!五年后再相遇,她身边有萌女娃,他手中有未婚妻!这遭遇战,该怎么打?
  • 黄金狼窝

    黄金狼窝

    被医生诊断为脑残的蒋未生,穿越八十年代,救了曾被害的漂亮女老师,回到当下,突生狼眼,成刑侦高手,抱得美人归,后得一夜明珠,这夜明珠可以让女人重返青春,不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敬斋古今黈

    敬斋古今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中国的法律体系如何逐步健全;金融改革如何能走得更远;重大民生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行政性调控如何淡出,市场化调控如何跟进;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想要什么样的世界,世界想要什么样的中国……复活风云激荡的过往事件,重现载沉载浮的财经人物,总结中国十余年来在政治经济诸多领域所取得的重大进步,激发人们继续前行的勇气……新闻本身是易碎的,但新闻记者对于永恒性的追求是始终不渝的。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之向反派送上软妹

    快穿之向反派送上软妹

    强推新书《男主总是对我心怀不轨》主角:芝芝x完颜霾(苏雾之子)苏雾作为一只没见过世面的旱魃,被学渣系统成功拐带了。系统:真命天子知道是什么吗?苏雾摇头晃脑:“不知道。”系统:正经点,别卖萌,吾可不吃你那一套!苏雾:“???”后来……系统:呜呜呜女鹅真可爱,麻麻爱你。苏雾:我也爱你~笔芯芯各种妖魔鬼怪身份的大反派转了转手里的九阴钩爪,阴恻恻一笑:“小阿雾再说一句——你爱谁?”
  • 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

    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

    《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是针对广大从事基层农村社区工作者编写的一本培训教材。《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主要介绍了有关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依据、基本常识和操作规范,重点阐述了我们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原则和内容,并对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实践中突出的成功模式、典型案例做了分析说明。《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在介绍相关知识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希望对广大从事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者能提供借鉴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