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3300000023

第23章 读书乐(2)

呆人常自作聪明,吴宓自编年谱中,大言不惭承认《学衡》杂志总编辑一职,是“毅然自取得之”,又在年谱的前几页,明白地说自己应聘东南大学,是因为:“拟由我等编辑杂志(月出一期)名曰《学衡》,而由中华书局印刷发行。此杂志之总编辑,尤非宓归来担任不可。”在日记中,吴宓屡屡自我表扬,言过其实,这种流露正是“呆”之所在,只是不可恶,反而有些可爱。一九二四年七月,吴宓去上海拜见中华书局大老板陆费逵,明明是恳求对方开恩继续办《学衡》,但是日记上只说他“痛陈《学衡》之声名、实在之价值及将来前途之远大”,对方“意颇活动,谓与局中间人细商后再缓复”。毕竟是从美国回来,吴宓深知宣传的重要,而宣传就是说大话。自从建立民国,中国人不论文武,都明白洋人支持的重要。当军阀,不依靠日本,就是借助英美,文化人也不能避开此俗例。《学衡》创刊之后,吴宓不仅增入英文目录,而且不忘将刊物寄往国外的知名图书馆,赠送西方名牌大学的汉学家。在吴宓拟定的赠刊名单中,可以看到诸如“巴黎大学东方学院”“牛津大学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哈佛大学图书馆”。欧风盛行的年代里,《学衡》如果有来自西方汉学家的支持,对新派人士无疑将是最有力的打击。

《学衡》并不像吹嘘的那么出色,这一点吴宓心里很明白,也很无奈。事实上,这根本不是一本能实现心中理想的刊物。前几年,吴宓成了出土文物,着实热了一阵,有关的书甚至成了畅销书,他也因此和陈寅恪一样,罩上了通今博古的光环,有人甚至趁机为《学衡》翻案。以学术成就论,吴宓比不上陈寅恪和胡适,也比不上他的学生钱锺书。吴宓的失算在于知其不可为而硬为,像编《学衡》这样的杂务,陈寅恪、钱锺书绝对不会去干,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耽误。吴宓的旧学根底较弱,刚回国那阵,他跟着胡先和邵祖平学写过江西诗派风格的旧诗。老实说,不仅新派看不上,旧派同人也不把他放在眼里,所谓“敌笑亲讥无一可”。梅光迪就对外人说过《学衡》越办越坏,原因当然是吴宓不行。吴宓不擅长训诂音韵,也不屑于做考据一类的文字,《学衡》发表谈甲骨文的文章,引起外国学者的注意,很认真地写信来请教,这让吴宓感到很恼火,因为他理想中的《学衡》,应该是“有关国事与时局”,应该担负维护中国文化优秀传统之大任,而不是旧派学人的自留地,整日来几首小诗几篇游记,玩点考证索引,大谈文章义法。旧的沼泽地里折腾不出新名堂,玩物丧志是吴宓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学衡》给读者留下太深的陈旧印象,真发表了有观点的好文章,实际上也没什么人愿意读。

分析

吴宓和他主编的《学衡》曾经一度广受赞誉,但叶兆言在这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这种赞誉并不恰当——《学衡》并不像吹嘘的那么出色。这点吴宓心里很明白,也很无奈。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让一个复杂的理想主义者变成空想主义者。

一百年前,一个美国学者预测未来的发展,认定中国会发生激烈的革命,古老文化传统很可能被毁灭,孔子的偶像将不复存在。这个忧心忡忡的美国佬就是吴宓的恩师白璧德,他的焦虑传染给了他的学生,结果吴宓的一生都取保守姿态,以维护中国文化传统为己任。除了保守,吴宓信奉好好主义,对人类的一切文化遗产都敬若神明。他画了一个简图,把苏格拉底、耶稣犹太、佛陀印度,以及中国孔子,概括为人类文化的精华。世界的文明大厦靠这四根柱子支撑,缺了任何一根都可能倾斜,基于这样的观点,吴宓打算写出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书。这本书没有写出来,也不可能完成,因为基本的观点并非吴宓独创,他志大才疏,充其量只是一个好学生,一生都在宣传老师的观点。

吴宓出过一本诗集,自恃很高,给学生上课,常以自己诗歌为例。他成不了哲人,也算不上一个优秀诗人,中国旧诗太伟大,出人头地十分困难。吴宓的弟子郑朝宗先生曾说吴宓的诗,“限于天赋,造诣并不甚高”,但是他的诗集长短都收,优劣并存,还配有插图,加上注,更像一部有韵自传,拜伦《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就是这种风格。吴宓一生并不满足于诗人称号,他更大的理想是当一名小说家,写一本能和《红楼梦》媲美的小说《新旧因缘》。在吴宓日记中,常提到某人某事可入《新旧因缘》,毛彦文和朱君毅分手,把自己的一大摞情书奉送给了吴宓,供他日后写小说参考。可惜这部小说压根没动过笔,他总是说要写,或许计划太庞大,结果也就是说说而已。

分析

吴宓自恃甚高,总有各种计划,但他志大才疏,缺乏把这些事情完成的恒心和能力——也许除了坚持记日记之外。

吴宓一生,为女人耗费了太多心血,无论潇洒的新派作家,还是风流的旧派文人,在花心方面都无法和他相比。他一生都在强烈追求异性的爱,和死心蹋地维护旧道德一样,这种过分的冲动,很容易被人造成误解。况且,保守和浪漫本来就尖锐对立,很难想象两者会如此有机地结合在他一个人的身上。一九二一年八月,留学归来的吴宓没休息两天,便匆匆赶往杭州见陈心一。自订年谱中,他又对这次见面,做了一番极具戏剧性的描述。到了陈家,稍坐,从未谋面的陈心一被引出来相见,大家默默相对,“至多十五分钟以后”,毛彦文来了,“神采飞扬,态度活泼”,说要去北京上学,正好路过,没想到遇上了他。吴宓在年谱中,故意淡化了陈心一,说那天她无多言语,主要是毛彦文在说话。下午四点钟,毛告辞,吴宓紧接着也告辞,当天就返回上海。十三天以后,吴宓和陈心一结婚。

这是一部爱情小说的开始,两位女主角初次亮相,同时出场。陈心一和毛彦文是吴宓生命中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的女人,陈为吴宓生了三个女儿,毛则是他至死不渝的情人。知道吴宓身世的人,读到这段文字,肯定会有所感叹。不过,这文字做了手脚,事实是,吴宓当天并没有离开杭州,而是留了下来,一待就是三天。根据吴宓日记的记载,他五日回国抵达上海,找了一家旅馆住下,次日回家看父母,八日去了杭州。日记中和陈心一的见面是这么写的:

最后心一出,与宓一见如故,一若久已识面者然。宓殊欣慰,坐谈久之……四时,岳丈命心一至西湖游览。并肩坐小艇中,荡漾湖中。景至清幽,殊快适。

在“一见如故”和“殊欣慰”下面,吴宓都加点表示注重。第二天,两人一起游了西湖,乘小艇,湖中一日,涉历名胜地方多处,吃茶数次,又在壶春楼吃午饭,并且“一切均由心一作东”。

是日之游,较昨日之游尤乐。家国身世友朋之事,随意所倾,无所不谈……此日之清福,为十余年来所未数得者矣。

分析

吴宓的复杂爱情关系,是他学术与人生都比较混乱的一个因素。

吴宓日记中,此三日无一字谈到毛彦文。根据他的风格,如此重要之事不会不记,因此毛在自编年谱中的出现,很可能是杜撰。吴宓一生中,最喜欢和别人诉说与毛彦文的爱情故事,说多了,难免加工,临了,自己也会被加工的东西所蒙蔽。吴宓一生都在唱爱情高调,稍不仔细,就会上他的当。以今天的观点看,吴宓当年的婚姻态度很有问题,既迫不及待,又敷衍了事。一九一九年三月,正在美国留学的吴宓,因为看见玻璃橱窗上的裸体美人招牌,和陈寅恪等一起“共论西洋风俗之坏”,谈到“巴黎之裸体美人戏园”,第一次听说“秘室之中,云雨之事,任人观览。至于男与男交,女与女交,人与犬交,穷形尽相”。这番议论,当然带着批判,然而内心深处对异性的渴望,也跃然纸上。当天的日记中,经过批判,吴宓笔锋一转,振振有词地写道:

盖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大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夫情欲如河水,无所宣泄,则必泛滥溃决。如以不婚为教,则其结果,普通人趋于逾闲荡检,肆无忌惮。即高明之人,亦流于乖僻郁愁,abnormalperversion……

宓更掬诚以告我国中之少年男女,曰公等而欲完贞德而求乐生也,则毋采邪说,及时婚嫁,用情于正道。一与之齐,终身不改。离婚断不可为训。自由结婚,本无此物,而不婚与迟婚,欺人行事,志廉耻,更不可慕名强效。

日记中的洋文是“性反常行为”,吴宓虽然是外国文学教授,日记中的洋文并不多见。他不可能像郁达夫那样直露地表达性的苦闷,爱情这两个字,也暂时想不到。有朋友寄照片来,托他在留学生中寻找佳婿,他竟然自荐,吓得对方连声说不,觉得他“思想甚多谬误,望速自检查身心”。这个细节说明了身在异乡的吴宓魂不守舍,这种心情下,也是留美的陈心一弟弟为其姐择婿找到他时,他显得有些心急,好友一番“回国后,可恣意选择对象”的劝阻也顾不上,毫不犹豫答应下来。成为爱情至上主义者是后来的事情,此时的吴宓对婚姻听天由命。一方面,他慎重地转托友人朱君毅的未婚妻毛彦文在国内打听陈心一的情况,毛和陈是同校同学,当时并非知友,毛很认真地探听了消息,对陈进行了一番考察,然后通过未婚夫向吴宓汇报,大致意思是人还不错,交朋友可以,贸然订婚则没有这种必要。另一方面,吴宓又很草率地决定先订婚,好友陈寅恪的观点似乎影响了他的婚姻态度。陈寅恪觉得一个男人,学问不如人,这是很可耻的;大丈夫娶妻不如人,又有什么难为情。

既然如此,不就是找个老婆,何苦顶真。吴宓评价自己,小事聪明,大事糊涂。结婚七年以后,吴宓突然忽发奇想,开始大谈爱情,他决定和陈心一离婚,开始对毛彦文的漫长追逐。毛是他朋友的未婚妻,是妻子的同学兼好友,吴宓和陈心一结婚以后,毛是他家的常客。朱君毅和毛彦文后来闹翻了,死活不肯和毛成为夫妻,给毛造成了很大痛苦,吴宓最初作为中间人,往返于两人之间,本来只是救火,临了,却引火烧身,把自己烧得半死。吴宓是在一种很尴尬的状态下离婚的。陈心一不能接受娥皇女英的暗示,这种大小老婆的如意算盘,也不可能为毛彦文所接受,在一开始,毛只是一位被动的第三者,吴宓郑重其事地表达了爱意,毛毫不含糊地一口拒绝。在男女问题上,吴宓始终自以为是,改不了一厢情愿的老毛病。他的离婚和结婚一样草率,也许内心深处真的是不太爱陈心一,他感到委屈,不是自己好端端的家庭被拆散,而是这种拆散之后,毛彦文仍然不肯老老实实就范。吴宓对毛的追逐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一场伟大的爱情马拉松,中间包含了太多的故事,这些故事全是写小说的好材料。

分析

吴宓和毛彦文的关系,是最有名的爱情故事,但这段故事在叶兆言先生笔下被剖析得很透彻。这就是一种奇怪的追逐——“吴宓对毛的追逐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一场伟大的爱情马拉松,中间包含了太多的故事,这些故事全是写小说的好材料”。

吴宓给人留下了一个严谨的学者印象,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印象很可能成为一种定评。三十年代初,吴宓去欧洲进修,临行前,同人为他饯行,朱自清喝得大醉,席间就呕吐不止,吴宓于是感叹,觉得自己为人太拘谨,喝酒从不敢过分,颇羡慕别人能有一醉方休的豪情。我所以提到朱先生,是因为朱也是有定评的严谨学人,如果就此推断吴宓为人更古板严肃,毫无浪漫情调,则大错特错。事实上,吴宓是一个地道的“好色之徒”,他的不安分,陈寅恪看得最透彻,说他本性浪漫,不过为旧礼教旧道德所“拘系”,感情不得发抒,积久而濒于破裂,因此“犹壶水受热而沸腾,揭盖以出汽,比之任壶炸裂,殊为胜过”。

吴宓和陈心一离婚,让许多人感到震惊,《学衡》同人一致谴责,其父怒斥他“无情无礼无法无天,以维持旧礼教者而倒行逆施”。吴宓的尴尬在于,老派的娶妾,新派的离婚,偏偏他不新也不旧。像吴宓这么浪漫的人,注定不应该有婚姻,解除婚姻的束缚,犹如“揭盖以出汽”,和陈心一离婚以后,吴宓有过无数次婚姻机会,他不断地向别人求爱,别人也做好准备和他结婚,仅仅和毛彦文就起码有两次机会,然而关键时刻,都鬼使神差,成了泡影。吴宓一生都在追求毛彦文,这是事实,毛真准备嫁给他,他又犹豫,活生生地把到手的幸福耽误了,这也是事实。

既想和毛成为夫妻,又担心婚后会不和谐,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使吴宓成为一个十分矛盾的人。矛盾是人之常情,但是矛盾尖锐到吴宓这样的,实在少见。一九九〇年出版的《回忆吴宓先生》,因为是多人的纪念集,提到吴宓和毛彦文的情事,大多采取吴为了毛离婚,毛失约另嫁,吴于是终身不娶。这一说法是把吴宓的爱情故事,描绘成一场伟大的柏拉图之恋,真相却和事实相去甚远。吴宓一生最喜欢和别人谈他和毛的情事,吴宓日记中,屡屡提到和谁谁谁“说彦”,粗粗估计,不会少于一百次。任何一个与吴宓打过交道的人,只要乐意听,吴宓就会讲述不同版本的故事。这些故事是他博得女人好感的有效武器,女人生来就容易被爱情故事打动。

吴宓的柏拉图之恋在一开始就自欺欺人,离婚前有娥皇女英之戏语,离婚后,他索性撕下脸来,死缠着毛嫁给他。吴宓的胡搅蛮缠还是有效的,因为骨子里,女人总喜欢被爱,尤其喜欢吴宓那种全力以赴的爱,而且女人的爱是希望有婚姻做保障。事实是,吴宓并不是只爱毛一个人,离婚不久,他就同时爱上了另外一个人,在日记中不断地比较她们的优劣,为究竟娶谁而心猿意马。在后来的岁月中,吴宓成了大观园里的贾宝玉,除了毛彦文,马不停蹄地爱别的女人,其中有结过婚的,有离了婚的,有美国人,有法国人,正所谓,见一个爱一个,年龄差距也越拉越大,从几岁到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甚至几十岁。

分析

作为一名严谨学者形象的吴宓背后,是不怎么严谨的生活与爱情态度。

对异性如饥似渴,对婚姻胆战心惊,吴宓变得让人难以捉摸。一九三一年一月,吴宓拜访了艾略特,与其大谈白璧德,然后一起散步,去大都会饭店午餐。是谁付钞尚待考证,吴宓只随手记下来两件事:艾的女秘书很漂亮,艾为他介绍了多名英法文化名人,这些文化名人成为日后讲学的重要资本。到欧洲的时间很短,但是在西风的劲吹下,他迅速欧化。首先是对毛彦文的态度开始强硬,他拍电报去美国,让毛放弃学业,迅速赶到欧洲结婚,否则从此拉倒。他动辄就向毛发出最后通牒,甚至十分恶毒地称毛为“Doginthemanger”(占着马槽的狗),这俗语正好与一句中文对应,所谓“占着茅坑不拉屎”。此时的吴宓充满了单身贵族的潇洒,一头一脸大丈夫何患无妻的气概,除了和毛彦文纠缠,他还写信回国,向一位叫贤的女人示爱,同时又和一位在法留学的美国女人H打得火热。

同类推荐
  • 中学生读名家:海燕

    中学生读名家:海燕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郑振铎迅速发表了《街血洗去后》《六月一日》等大义凛然的愤激之作。他在抗战时期写的《“野有饿殍”》《从“轧”米到“踏”米》《鹈鹕与鱼》《我的邻居们》《最后一课》等文,俨然是一组抗战沦陷区的全景图。他的文字平淡而见新意,章法轻松而见严谨,既歌颂真善美,又深具学识,展现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翻开这些文章,感受郑振铎犹如当面倾吐般的真挚,体察其内心洋溢着的一派爱国情怀。
  • 企业物流管理实务

    企业物流管理实务

    本书按照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教程” 方式重点突出企业物流管理的操作技能知识,以实际工作“案例”和“问题” 介绍企业采购与供应物流管理、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企业销售物流管理等基本技能知识,为学习企业物流管理知识和掌握企业物流管理技能提供有力支撑。
  • 中华人文自然百科:文学卷

    中华人文自然百科:文学卷

    本书以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四大文体为版块,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分条目地介绍和评价中华文学方面的有关知识,以期青少年朋友们通过阅读本书,比较清晰地了解我国文学发生、演变的基本流程,从中获得美好的精神感受,增强民族自信心,并由此借鉴前贤艺术经验,发扬光大中华文学优秀传统。
  • 生命魅力中的暗恋

    生命魅力中的暗恋

    《生命魅力中的暗恋》如水的月光轻轻笼罩着大地,她觉得从未有过这般快意。温柔、恬静的月光是这般的恰到好处。
  • 高考大作文

    高考大作文

    “生命语文”首倡者熊芳芳继引爆语文界媒体圈的《高考微作文》一书之后的又一力作。以灵感创意、审题立意、选材内容、构思章法、语言技巧、考场策略六个方面为基本构架,紧扣作文写作的要点和高考作文的脉络,用灵动的语言、深邃的思想、丰厚的文学底蕴、鲜活的时代气息,唤醒学生的写作潜能,突破写作瓶颈,提高作文得分能力。作者的阐述大开大合,舒卷自如,游刃有余,高屋建瓴;学生的文章文思泉涌,青春激荡,个性高扬,值得借鉴。本书手把手教你写作文,更帮助你发现自己,发现文学,发现人生;是一本关于写作的书,更是中外文学精华荟萃的读本;探讨写作方法,更引导你发现文学创作审美规律;提供海量精彩原创,更注重发掘你内在创作潜质。
热门推荐
  • 向往的生活之龙套巨星

    向往的生活之龙套巨星

    【新书《从扮青衣开始的娱乐巨星》已发,喜欢的可以多多支持!】一个从地球穿越到平行世界的小小龙套,从向往的生活这档综艺节目,一步步成长为娱乐天王。陈诺忙时到处领奖,开演唱会,拍电视剧电影,闲时就回去节目组划水,种地摸鱼,体验田园生活。
  • 舞动生命

    舞动生命

    打死不做灰太狼,打不死也不娶红太郎,太悲摧……鬼面一直很神秘的舞者,黑暗精灵同样是很神秘的舞者,他们成为对手以及朋友。可是这一天,黑暗精灵的腿瘸了,这是鬼面的陷害吗?……新书《他的罪》都市黑暗类小说。。。。。。
  • 许你一生云淡风轻

    许你一生云淡风轻

    当妈的都希望女儿嫁个乘龙快婿,但心急吃不上热豆腐,好女婿难求,坑女儿倒是容易。且看林淡淡如何跳过亲妈挖的一坑接一坑,和真爱修成正果!
  • 凌叔华文集:红了的冬青

    凌叔华文集:红了的冬青

    《红了冬青》是凌叔华的一本短篇小说集。书中大部分是从小孩子的角度写的故事,关注的也是旧时小孩子的生活和趣事。这些内容丰富,感情真挚,语言幽默清新,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孩子的天真无邪、单纯善良,凌叔华走进了儿童的世界,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思想来为儿童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另有一些作品描写的是成人的生活状态和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大人生活的腐败以及社会现实的诸多不合理。
  • The Rifle and Hound in Ceylon

    The Rifle and Hound in Ceyl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选秀出身的巨星

    选秀出身的巨星

    平民宁树的生活一直很咸鱼,出生在音乐世家的他,天赋平平,只好进入了上戏编剧专业,结果直到某一天...
  • 中国历史战争大事详解:近代战争史(下)

    中国历史战争大事详解:近代战争史(下)

    该书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列强侵略和争取土地完整的主要战争,包括收复新疆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护国战争、抗击沙俄等历史事件。
  • 七方录之清淮

    七方录之清淮

    楚零穿越时空遇到楚临,他的温柔只留给她,他的霸道同样无声的侵袭。可他到底是谁?他不是楚临吗?同时她也被丢入一层迷雾。谁是新月?谁是容煜?谁是天濯?而谁,又是天清?
  • 医妃驾到:傲娇王爷哪里逃

    医妃驾到:傲娇王爷哪里逃

    死亡的滋味如何?陷入无边的黑暗,没有光亮也没有救赎。那死而复生的滋味又如何?本应开挂的人生却又重新陷入甜蜜的陷阱。即使你是蜡烛的光,我愿飞身而上。可是为什么你要让我知道那种残忍的真相。
  • 未央以成殇

    未央以成殇

    下不停的雨,忘不了的心事再见的十年,我们都难把自己还原你说,岁月不能让我们回到原点却让遗憾变得难言再见,离别的车站那场没有挽留的预演看着别人的伤感我们难免过于平淡朋友的寓意划伤终点再见变成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