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3300000009

第9章 新解读(1)

在我看来,散文应是一种相对宽泛的文学形式,我把基本所有的杂文、随笔、评论、演讲都列入大散文的范畴,这恐怕会让习惯传统分类的读者产生一些不太好的感受。为了调和激进和保守,我取了杂文和随笔部分,评论、演讲部分暂时不选。

本编选入的四篇文章,各有侧重,但都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神话传说等内容着眼,涉及各种传统文学和文化知识。

一篇是阿城的“谈鬼”,很具纵深感,而且视野极其开阔。

二篇是朱大可重新解读“嫦娥奔月”的神话,得出的结论出乎意料。

三篇是李淼用现代宇宙学的角度来观察中国上古神话,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四篇是网络高手轩辕孤坟分析《西游记》的文章,角度独特,猜想有趣。

这四篇作品风格各异,而且作者身份相差很大,带来的文章视角更加丰富独特。阅读这些作品,起码要得到一个领悟:原来书还可以这样读,原来文章还可以这样写。

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的一个后果,是现代生活经验和经典时代被彻底割裂——本来有机会弥补和修正,但随着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内战、抗战等历史大动荡,我们失去了整理、反思和激活传统文化的机会,就像欧洲文艺复兴那样——当年胡适等人在推动文化运动的时候,初衷也是像欧洲文艺复兴那样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激活传统文化中的有价值部分。很可惜,旧文化被“破”了,但缺乏有效的反思而导致新文化没有在旧文化的精华中立起来,反而是沐浴在旧文化中的糟粕中。各种时机都错过了,上一代文化留下来的文化大师也已经凋零殆尽,令人十分感慨。

并不是说现代人不读古典作品,而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和经验都被新文化运动割裂了,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成为“无用”物。简单地说,古希腊、罗马的神话资源因为文艺复兴的激活,一直在被西方当代文化有效地运用着,而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被“封印”了,贴一个“旧”字,被打入冷宫。到20世纪60年代“破四旧”,传统文化被破坏一空。而在闭关自守30年,国家重新开放之后,狂飙突进的紧急建设也掩盖了文化的苍白。

当我们重新开始阅读、反思传统文化时,首先是那些“糟粕”被鼓吹成了“国学”,在这顶大帽子下,传统文化中那些非人性的、强求自上而下尊卑秩序和顺从的蒙学书籍被推进到中小学教育中,而对儒家典籍的过分推崇,也掩盖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

这些,都有待学者和读者的不断反思。

阿城,1949年生,本名钟阿城,中学还没有结束即到山西插队,后学画为到草原写生而去内蒙古插队,后又去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农场落户。“文革”结束后,《世界图书》破格录用阿城为编辑,1979年30岁时返回北京。1984年,35岁时发表中篇小说《棋王》,获当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阿城是当代作家中有传统名士风格的少数人,小说文字也有浓重的传统讲说色彩,随意散淡而意味隽永。阿城创作量不大,但影响很大,中篇小说“三王”享有盛名,《棋王》被电影导演滕文骥拍成同名电影,由谢园主演;《孩子王》被陈凯歌拍成电影,也由谢园主演。

阿城的散文角度独特,叙事古雅中有鲜活,意味独特绵长。

魂与魄与鬼及孔子

阿城

读中国小说,很久很久读不到一种有趣的东西了,就是鬼。这大概是要求文学取现实主义的结果吧。

可鬼也是现实。我的意思是,我们心里有鬼。这是心理现实,加上主义,当然可以,没有什么不可以。

不少人可能记得六十年代初有过一个“不怕鬼”的运动,可能不是运动,但我当时年纪小,觉得是大人又在搞运动,而且出了一本书,叫《不怕鬼的故事》。这本书我看过,看过之后很失望,无趣,还是去听鬼故事,怕鬼其实是很有趣的。后来长大了,不是不怕鬼,而是不信鬼了,我这个人就变得有些无趣了。

分析

三段话,有三层意思。

怕鬼的人内心总有稚嫩之处,其实这正是有救赎可能之处。中国的鬼故事,教化的功能很强并且确实能够教化,道理也在这里。不过教化是双刃剑,既可以安天下,醇风俗,又可以“天翻地覆慨而慷”,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能够发动,有一个原因是不少人真的听信“资产阶级上台,千百万颗人头落地”,怕千百万当中有一颗是自己的。结果呢,结果是不落地的头现在有十二亿颗了。

中国文学中,魏晋开始的志怪小说,到唐的传奇,都有笔记的随记随奇,一派天真。鬼故事而天真,很不容易,后来的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虽然也写鬼怪,却少了天真。

分析

对“鬼”及“鬼故事”的归纳:一派天真,少了天真。这是“唐传奇”和“聊斋”的精妙判断。

我曾因此在《闲话闲说》里感叹到莫言:

莫言也是山东人,说和写鬼怪,当代中国一绝,在他的家乡高密,鬼怪就是当地世俗构成,像我这类四九年后城里长大的,只知道“阶级敌人”,哪里就写过他了?我听莫言讲鬼怪,格调情怀是唐以前的,语言却是现在的,心里喜欢,明白他是大才。

八六年夏天我和莫言在辽宁大连,他讲起有一次回家乡山东高密,晚上进到村子,村前有个芦苇荡,于是卷起裤腿涉水过去。不料人一搅动,水中立起无数小红孩儿,连说吵死了吵死了,莫言只好退回岸上,水里复归平静。但这水总是要过的,否则如何回家?家又就近在眼前,于是再涉到水里,小红孩儿们则又从水中立起,连说吵死了吵死了。反复了几次之后,莫言只好在岸上蹲了一夜,天亮才涉水回家。

这是我自小以来听到的最好的一个鬼故事,因此高兴了很久,好像将童年的恐怖洗净,重为天真。

分析

引入莫言的故事,“重为天真”。

中国文学中最著名的鬼怪故事集应该是《聊斋志异》,不过也因此让不少人只读《聊斋志异》,甚至只读《聊斋志异》精选,其他的就不读或很少读了,比如同是清代的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不同。《聊斋志异》标明全是听来的,传说蒲松龄自备茶水,请人讲,他记录下来,整理之后,加“异史氏曰”。我们常常不记得“异史氏”曰了些什么,但是记住了故事。这也不妨是个小警示,小说中的议论,读者一般都会略过。读者如逛街的人,他们看的是货色,吆喝不大听的。

《阅微草堂笔记》则是记录所见所闻,你若问这是真的吗?纪晓岚会说,我也嘀咕呢,可我就是听人这么说的,见到的就是这样。所以纪晓岚常常标明讲述者、目击的地点与时间。鲁迅先生常常看《阅微草堂笔记》,我小时候不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懂了。《阅微草堂笔记》的细节是非文学性的,老老实实也结结实实。汪曾祺先生的小说、散文、杂文都有这个特征,所以汪先生的文字几乎是当代中国文字中仅有的没有文艺腔的文字。

分析

这些见解都很精妙。

明清笔记中多是这样。这就是一笔财富了。我们来看看是怎么样的一笔财富。

《阅微草堂笔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乾隆年间,户部员外郎长泰公家里有个仆人,仆人有个老婆二十多岁,有一天突然中风,晚上就死了。第二天要入殓的时候,尸体突然活动,而且坐了起来,问这什么地方?

死而复活,大家当然高兴,但是看活过来的她的言行做态,却像个男人,看到自己的丈夫也不认识,而且不会自己梳头。据她自己说,她本是个男子,前几天死后,魂去了阴间,阎王却说他阳寿未尽,但须转为女身,于是借了个女尸还魂。

大家不免问他以前的姓名籍贯,她却不肯泄露,说事已至此,何必再辱及前世。

最初的时候,她不肯和丈夫同床,后来实在没有理由,勉强行房,每每垂泪至天明。有人听到过她说自己读书二十年,做官三十年,现在竟要受奴仆的羞辱。她的丈夫也听她讲梦话说积累了那么多财富,都给儿女们享受了,钱多又有什么用?

长泰公讨厌怪力乱神,所以严禁家人将此事外传。过了三年多,仆人的死而复活的老婆郁郁成疾,终于死了,但大家一直不知道她是谁来附身。

用白话文复述这个故事最大的困难在于“她”与“他”的分别,不过我们可以用“他”来指说魂,用“她”来指说魄。魂是精气神,魄是软皮囊,所以“魂飞魄散”,一个可以飞,一个有的散。

分析

借魄还魂的故事,也是“讲鬼”了,属于“怪力乱神”中的一种。但《阅微草堂笔记》用“老老实实也结结实实”的方式来写。

清朝的吴炽昌在《客窗闲话》里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有个翩翩少年公子,随上任做县官的父亲去四川。不料过险路时马惊了,少年人坠落崖底,魂却一路飘到山东历城县的一个村子,落到这个村子一个刚死的男人的尸体里,大叫一声:“摔死我啦!”

他醒来后看到周围都是不认识的人,一个老太婆摸着他说:“我儿,你说什么摔死我了?”公子说:“你是什么人敢叫我是你儿子?”周围的人说:“这是你娘你都不认得了?”并且指着个丑女人说“这是你老婆”,又指着个小孩说“这是你儿子”。

公子说:“别瞎说了!我随我父亲去四川上任,在蜀道上落马掉到崖底。我还没有娶妻,哪里来的老婆?更别说儿子了!而且我母亲是皇上敕封的孺人,怎么会是这个老太婆?”

周围的人说:“你别说昏话了,拿镜子自己照照吧!”公子一照,看到自己居然是个四十多岁的麻子,就摔了镜子哭起来:“我不要活了!”大家听了是好气又好笑。

公子饿了,丑老婆拿糠饼来给他吃,公子觉得难以下咽,于是掉眼泪。丑老婆说:“我和婆婆吃树皮吃野菜,舍了脸皮才向人讨了块糠饼子给你吃,你还要怎么着呢?”公子将她骂出门外,看屋内又破又脏,想到自己一向华屋美食,恨不得死了才好。晚上老婆领着小孩进来睡觉,公子又把他们骂出去。婆婆只好叫母子两个同她睡。

第二天,一个老头来劝公子,说:“我和你是老哥们儿了,你现在变成这样,我看乡里不能容你这种不孝不义之人,你可怎么办呢?”公子哭着说:“你听我的声音,是你朋友的声音吗?”老头说:“声音是不一样了,可人还是一样啊。我知道你是借尸还魂,可你现在既然是这个人,就要做这个人该做的事,就好像做官,从高官降为低官,难道你还要做高官的事吗?”

公子明白是这么回事,就请教以后该如何办。老头说:“将他的母亲作你的母亲待,将他的儿子当你的儿子养,自食其力,了此身躯。”公子说自己过去只会读书,怎么养家糊口?老头就想出一个办法,说麻子原来不识字,死而复生居然会吟诗作文,宣扬出去,来看的人会很多,办法就有了。

公子按着去做,果然来看怪事的人很多。公子趁机引经据典,很有学问的样子,结果就有人到他这里来读书。公子能开馆教书,收入不错,足以养家,只是他借住在庙里,不再回家,家里人既得温饱,也就随他。

后来公子考了秀才,正好有个人要到四川去,他就写一封信托人带去给父亲。公子的父亲见了信,觉得奇怪,但还是寄了旅费让公子来见一见。

公子到了四川家里,父母见他完全是另一个人,不愿意认他,两个哥哥也说他是冒牌的。公子细述以前家里的一应细节,父亲倒动了心,可是母亲和两个哥哥执意要赶他走。父亲想,这样的话即使留下来,家里也是摆不平,只好偷偷给了他两千两银子,要他回山东去。

分析

用1100多字来转述《客窗闲话》里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阅微草堂笔记》那个故事的升级版,内容更加详细、丰富。严格上讲,这不算鬼故事,而是有关灵魂。后面,阿城很快就会说到“灵魂”。

从世俗现实来说,看来我们中国人看肉身重,待灵魂轻。再进一步则是“只重衣冠不重人”,连肉身都不重要了,灵魂更无价值。上面两个灵魂附错体的故事,让我们的司空见惯尖锐了一下。说起来,公子还是幸运的,到底附了个男身,不但可以骂老婆,还考了个秀才有了功名,而那个不肯说出前生的男魂,因为附了女身,糟糕透顶,可见不管有没有灵魂,只要是女身,在一个男性社会里就严重到“辱及前世”,还要“每每垂泪到天明”。纪晓岚的这则笔记,女性或女权主义者可以拿去用,不过不妨看了下面一则笔记再说。

清代大学者俞樾在《右台仙馆笔记》里录了个故事,说中牟县有兄弟俩同时病死,后来弟弟又活了,却是哥哥的魂附体。弟弟的老婆高兴得不得了,要带丈夫回房间。丈夫认为不可以,要去哥哥的房间,嫂子却挡住房门不让他进。附了哥哥的魂的弟弟只好搬到另外的地方住,先调养好病体再说。

十多天后,弟弟觉得病好了,就兴冲冲地回家去。不料老婆和嫂子都避开了,这个附了哥哥魂的人只好出家做了和尚。

分析

灵魂和肉身,到底哪一个为“真实”?这是一个大问题,但中国人很少深入思考灵魂问题。似乎虚无和轻飘飘的灵魂不应在俗世里思考,而只能如文中附了哥哥魂的人“只好出家做了和尚”。

上举三则笔记都太沉重了些,这里有个笑里藏“道”的。也是清朝人的梁恭辰在《池上草堂笔记》里有一则笔记,说李二的老婆死了,托梦给李二,讲自己转世投了牛胎,托生为母牛,如果李二还顾念夫妻情分,就把她买回家。李二于是按指点去买了这头母牛回来,养在家中后院。但是这头母牛却常常跑回去,在大庭广众之中与邻居的公牛交配,李二也只好眼睁睁地瞧着。

民间如此,官方怎么样呢?史中记载,大定十三年,尚书省奏,宛平县人张孝善有个儿子叫张合得,大定十二年三月里的一天得病死亡,不料晚上又活过来。活了的张合得说自己是良乡人王建的儿子王喜儿。勘查后,良乡确有个王建,儿子王喜儿三年前就死了。官府于是让王建与张合得对质,发现张合得对王家的事知道得颇详细,看来是王喜儿借尸还魂,于是准备判张合得为王建的儿子。但事情超乎常理,于是层层上报到金世宗,由最高统治者定夺。

金世宗完颜雍的决定是:张合得判给王建,那么以后就会有人借这个判例作伪,用借尸还魂来搅乱人伦。因此将张合得判给张孝善才妥善。

分析

这两个故事体现了一种“俗世”的思考:俗世最高裁判金世宗的决定不无道理,但“灵魂”之事只能不管。

这让我不禁想起孔子的“不语怪力乱神”。我小时候凭这一句话认为孔子真是一个有科学精神的人,大了以后,才懂得孔子因为社会的稳定才实用性地“不语怪力乱神”。《论语》里的孔子是有怪力乱神的事迹的,但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实用态度最为肯定。“敬鬼神而远之”,话说得老老实实;“未知生,焉知死”,虽然可商榷,但话说得很噎人。

《孔子家语》里记载子贡问孔子“死了的人,有知觉还是没有”?孔子的学生里除了颜回,其他人常常刁难他们的老师,有时候甚至咄咄逼人,我们现在如果认为孔子的学生问起话来必然恭恭敬敬,实在是不理解春秋时代社会的混乱。孔子的几次称赞颜回,都透着对其他学生的无奈而小有感慨。大概除了颜回,孔子的学生们与社会的联系相当紧密,随便就可以拎出个流行问题难为一下老师。这可比一九七六年后考入大学的老三届,手上有一大把早有了自己的答案的问题,问得老师心惊肉跳。

子贡的这一问,显然是社会中怪力乱神多得不得了,而孔子又不语怪力乱神,于是子贡换了个角度来敲打老师。

同类推荐
  • 经济法(第二版)

    经济法(第二版)

    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合伙企业法》于2006年修订,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扩大了合伙人的范围,允许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设立合伙企业,并扩大了合伙企业的种类,分为普通合伙企业、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企业。
  • 励志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励志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防火与安全常识手册(校园安全常识手册)

    防火与安全常识手册(校园安全常识手册)

    防火与安全常识手册是校园安全常识手册系列之一:校园本应是一个幽雅、舒适、宁静、安全的教育场所。但是意外事故、校园暴力、两性问题、偷窃等问题却层出不穷地发生在各个校园角落中,这些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去深思、探讨。《校园安全常识手册》通过简单易懂的图解,使《校园安全常识手册》更加通俗易懂,增加了趣味性,是《校园安全常识手册》更加生动形象。
  •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梁衡说:“与大自然的雄浑博大、深奥无穷一样,人也是永远探究不完的课题。人的精神世界其广阔、博大、复杂,决不亚于自然世界。人是另外一个宇宙。在山水散文之后,梁衡开始写作人物散文,他将笔触伸入到人的灵魂深处,精辟地阐释了古今中外许多名人伟人的精神品质和人格内涵。梁衡不是像写作一般人物散文那样,通过记叙人物的语言行状去表现他们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而是透过人物的遭际和命运去寻找他们的人格结构,透过世事沧桑去阐释他们的处世逻辑,透过历史的云烟去勾画他们的心灵轨迹。
  • 中考英语词汇考点手册

    中考英语词汇考点手册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说、读、写、译诸项技能的音养与提高,都离不开扎实的词汇基础。为了帮助中考学生突破英语词汇这一大难关,强化薄弱环节,突出重点,我们特编写了本书。
热门推荐
  • 创业,你也行(大学生创业故事精选)

    创业,你也行(大学生创业故事精选)

    时代促进创业,创业催生时代。创业作为时代发展的推进器,如今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成了时代主导的向上的潮流,成千上万的青年大学生,已经和正在成为时代创业的主体力量。本书分篇章收录时下大学生创业的多个案例,他们中有手工香皂吧店主、录音棚里的平民歌后、数码时代弄潮儿、美国的“太空中餐”男孩……
  • 横闯诸天做武神

    横闯诸天做武神

    主持人:请问主角,你的梦想是什么?吴雁祖: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网红!主持人:那你习武干嘛,习武能成网红吗?吴雁祖:习武怎么不能成为网红了,你难道没看我直播吗!主持人:……吴雁祖:算了,我这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开挂男神你们怎么可能会懂?这就是蓉城吴雁祖,一个你只能静静地看着他装逼的男人!
  • 琥珀的爱恋

    琥珀的爱恋

    你知道我喜欢满天繁星,于是你化作了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星。可是,你在天上我在地上啊,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那么遥远?我怕我永远都触碰不到你了。所以,你可以让我们的距离近一点吗?可以吗?
  • 花都牧歌

    花都牧歌

    一个看似平凡的北漂,却有着非同寻常的身世,他肩负使命,历尽千辛,寻找遗失的圣物……
  • 牛角梳子我的爱

    牛角梳子我的爱

    当我们的婚姻在于父母的观点遇到冲突时,我们该怎样选择呢?当彩礼跟爱情一起谈判时,我们站在哪一方呢?只恋爱,不结婚到底是不是在耍流氓呢?,我们8090的爱情该怎样保全呢?一部《牛角梳子我的爱》诠释了全部。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说话艺术大全集

    说话艺术大全集

    本书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炼的交流要点,对说话前的准备、说话技巧、说话尺度、说话场合、说话对象、说话语境、说话效果,如何倾听别人说话、如何说好话办好事等方面做了精辟总结,生动而具体地讲述了提高说话水平的方法和技巧。《说话艺术大全集》内容涉及同事间的说话办事,和朋友交往、与领导下属共事、与爱人或恋人相处,批评、赞美或说服别人、求人办事及维护自己的利益等方面,将最实用、最常用、最具操作性的说话技巧倾囊相授。
  • 康乾豪侠传

    康乾豪侠传

    提起清朝的历史,康雍乾盛世就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有人说这是一个盛世,也有人说这个盛世完全就是得益于明未红薯、玉米、土豆等高产量作物的引进,无论是经济、人口都没有突破明未的数字,就连科技也停滞不前,出现了大幅的倒退,这个所谓的盛世就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堡垒,一阵风吹来,就完全有可能完全坍塌,事实上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就完全证实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所谓的盛世,国里的反抗势力从没有停止过,于是关于这一个时期的野史轶事就非常得多,于是很多的小说和影视作品都是围绕这个时斯展开的,而流传最广的莫过于九王夺嫡和跟雍正换子,以及民间的反清组织天地会、红花会、日月会、天理教、洪门展开,而最让人感到热血的自然是吕四娘勇闯大内,滴血大内,雍正飞头的故事了,这个故事能让我们耳熟能详,自然是得益于那些武侠小说和影视剧,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些都被影视拍烂了的题材,甚至是被我们当成了历史,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忽略了那个年代,那是个波澜壮宽的年代,也就是那个时期,工业革命在西方各国如火如芥展开,西洋各国都开始将目光转向了东方,我们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正值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年代......
  • 末世重生之禁忌之爱

    末世重生之禁忌之爱

    黑暗笼罩大地,到处弥漫着鲜血的味道,尸骨遍地,破败萧寒的大街上,一具具丧尸在游走,她,是人人唾骂却又人人害怕的丧尸之王,而他却是至高无上的异能首领,只因那惊鸿一瞥,便再也忘不了你……
  • 傲视凌天

    傲视凌天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五域鼎立,禁地现世,魔王破封,中州圣战,书写着可歌可泣的故事。百族鼎力,争斗不断,谁将问鼎乾坤?三大神体,十大圣体依次出世,书写出一代人的辉煌。少年身负阴阳神体,踏五域,闯禁地,剑指魔族。嬉笑怒骂中高歌猛进,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不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