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700000027

第27章 女友 (1)

第八章 女友 (1)

旅程的终点

虽然克利斯朵夫在法国以外小有名气,但这并没有使两个朋友的境况得到多少好转。隔一段时间,日子总会艰难得让他们吃不饱,但是,有了钱,就总免不了暴食一番,以慰劳一下自己的胃。不消说,这种暴饮暴食的习惯,很伤身体。

此刻,他们又陷入穷困。头天晚上,克利斯朵夫熬了整整一夜,替哀区脱完成了一份无聊工作。到天亮时,才得以上床;他倒头便睡以便补回那无眠的一宿。奥里维大清早就赶往巴黎城的另一头去上课。大概是八点左右,送信上楼的门房打铃了,若平时,摁铃不应,他就干脆把信塞到门下。可这天早上,他却颇有耐心地继续敲门。克利斯朵夫睡眠朦胧地打开门,却没注意到门房异乎寻常地微笑着,正在絮絮叨叨地跟他讲报上的一篇报导,他拿了信,看都没看一眼,便把门一推,也不管是否关严,就爬上床,又睡着了。

过了一个小时,他又被惊醒了;他看见床前站着一个陌生人,正在对他郑重地行礼,他不禁吃了一惊。克利斯朵夫愤愤地跳下床来,冲他嚷道:“你怎么进来了?”原来,那是个新闻记者,敲门不应,见大门开着,便不客气地走了进来。

他抓过枕头去砸客人,客人躲开了,急忙说明来意,自称是《民族报》的记者,因《大日报》上的一篇什么文章而专程来访克拉夫脱先生的。

“什么?”

“先生您没看一看吗?”记者说着,便急切地把那文章讲给克利斯朵夫。

克利斯朵夫重又躺下,要不是实在太困,他早就把来客给轰出去了;他实在懒得再爬起来,他便钻入被窝,试图继续睡觉。很有可能,他便会这样睡过去,可来客固执地高声念那篇文章了。听完最初几行,克利斯朵夫就清醒过来,因为人家竟然把他——克拉夫脱先生说成是当世第一音乐天才。克利斯朵夫睡意全消了,他惊奇地诅咒一句,从床上坐起,说道:“难道他们全见鬼了吗?”

记者趁机停下来,他向克利斯朵夫提了一大堆问题,克利斯朵夫想都不想就回答了。之后,克利斯朵夫捡起那篇文章不胜惊讶地看到了自己的照片。还没来得及细看文字部分,又来了第二个记者。这一回克利斯朵夫可气坏了,他命令他们俩出去,可是他们决不会照办的,除非他们把室内的布置,墙上的照片,艺术家的相貌等都记载下来了,克利斯朵夫觉得好笑又很生气,衣服也顾不得穿好,便把他们推出击了。

可这一天,命中注定他不得安宁。他还未梳洗完毕,便又有人来敲门了,而且用只有朋友才知道的方式敲。克利斯朵夫出来开门,但还是不认识这个人,他想痛快地打发来人走,可不料,来者说他是那篇文章的作者,对一个赞誉你的人,你又怎能失礼呢?克利斯朵夫十分懊恼,却不得不领受他的崇拜者的热诚。他不知道名声是怎样凭空而降的,难道某年某月某日他曾给别人演奏过什么连自己也不知道的杰作?顾不上这些了。那记者也不管他愿意与否,就特意来拉他出去,说是著名的阿赛纳?伽玛希正在报馆等他,汽车都已经停在楼下了等等。克利斯朵夫本想推辞但又推不掉,只好被他拉走。

十分钟后,他被引见给无冕之王——阿赛纳?伽玛希。那是个五十岁上下的强壮的男子:身材矮小,但很肥胖,脑袋又圆又大,有一头灰色的头发;脸红红的,声音粗浊,惯用命令式语句,且常常会滔滔不绝地来一大番议论。他很会做生意,也很会利用人,又自私又奸猾,热情又自负,他自认为自己的事业跟法国的,甚至全人类的事业同样重要。他一口咬定他的利益,他的报业的发达,关系到公众的福利;损害他就是损害法兰西。为了打倒一个敌人,他不惜反对政府。另外,他度量宽宏,与一酒醉饭饱之徒一样,有理想,喜欢扮演上帝的角色,时不时地从社会的底层中提拔几个可怜的穷人上来,以表现他的权势伟大得可以造就名人。他神通广大,只要他高兴,也能制造一个天才。

这一天,他是来“制造”克利斯朵夫的。

而这件事是奥里维无意中发动的。

从不为自己钻营的奥里维,向来避新闻界如避蛇蝎。但为了他的朋友,他却改变了一贯的想法与作法。他就像是那些温柔的妈妈,骨子里明明是老实巴交的小布尔乔亚,一个贞节的妇人,为了挽救孩子,竟不惜出卖色相。

他在杂志上写文章时,只要接触到批评家及音乐爱好者,就刻意提起克利斯朵夫;而他奇怪地发觉,不知从何时起就开始有人在认真听他的话,周围似乎在隐秘地传说,这种传说正在文学集团与上流社会中传布。这是怎么回事呢?是最近英德两国演奏了克利斯朵夫的作品而法国艺术界有所惊动吗?其中原因谁也说不清。而巴黎有帮善观气色的人,比圣?雅各街的气象台预测得都准。一个新秀的光芒盖过了别人,沙龙里流行的话题,不知何时,就会宣布在一篇广告式的文章里,那些终日聒噪的喇叭会把新偶像的名字送进一双双麻木的耳朵里。这种喧闹往往会吓坏偶像最好的朋友,尽管这种情形是他们造成的。

故奥里维与那篇《大日报》的文章有很大关联。他利用人家对克利斯朵夫的关切,巧妙地稍稍露点口风。为免成为众人笑料,他不让克利斯朵夫与新闻记者发生直接的联系,但他依着大日报馆的请求,暗中安排一位记者见了见克利斯朵夫。而这些举动引起了人家的好奇心,使克利斯朵夫变得更加神秘,奥里维从未与新闻界打过正面交道,不想却开动了那架可怕的机器——一旦拨动,便无法控制或减速。

奥里维在上课的路上读到《大日报》的文章,不禁唬了一跳。出乎意料!他以为报社一定要了解清楚后,才会动笔。这么想太天真,假如一份报纸肯费这么多工夫,那一定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加上有同行的竞争,因此它得快,而不管是否了解这位新人物,而被捧的人自是不会有怨言,更不会考虑这些了。

《大日报》先是细细地描述了克利斯朵夫清贫的生活,说他是德国的专制政府的牺牲品,崇尚自由,被迫流亡,躲到自由灵魂的庇护所——法兰西——来,然后又对他的天才极尽吹捧之能事。虽然对这个天才,作者并不了解,只知道他早期的部分创作,而那正是克利斯朵夫深以为耻而意欲烧毁的东西。可是尽管如此,那位记者还自吹是知道克利斯朵夫的创作用意的——他所强加给克利斯朵夫的创作用意。从克利斯朵夫、奥里维,甚至对鼓吹知之甚详的古耶等人嘴里,零零碎碎地听来的几句话,为让记者制造出一个“共和国政治的天才——民主主义的大音乐家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提供了足够的材料。他又乘机诋毁当代的一些法国音乐家,尤其是最有特色、最自由的音乐家。只有一两个作曲家除外,因为他们在选区里颇有声望但他们的音乐又不如他们的政治活动得人心。不过,这只是小节问题。更主要是为了批评那些人,而不是为了赞颂谁。故在巴黎,当你读到一篇满是颂扬的文章时,要是聪明的话则最好向相反的方向想想:“这是在骂谁呢?”

奥里维一边看报,一边羞得满脸通红,自言自语道:“看我做的好事!”

好不容易上完了课,他便匆忙往家赶。一听到说克利斯朵夫已经和一个新闻记者出去了,他简直呆了。他等克利斯朵夫回来吃午饭,可克利斯朵夫没有回来。一小时一小时过去了,奥里维越来越焦急,心想:“他们会让他说出多少傻话啊!”三点左右,克利斯朵夫兴高采烈地回来了。他和阿赛纳?伽玛希一同吃过午饭,被香槟酒灌得头重脚轻,丝毫不懂奥里维为何担忧,不懂他为什么不放心地追问他说过什么。

“我做过什么?大吃一顿。我可很久没这样大吃大嚼过了。”

他开始列举那些菜名:“还有酒……什么颜色的我都喝。”

奥里维打断他的话,问他谁同他一起吃。

“同席的?……我不知道。有伽玛希,那矮胖子为人爽快;还有那写那文章的格劳杜米,一个挺可爱的小青年;还有三四个人我不大认识。他们都很快活,又客气又殷勤,都是一些最好不过的好人。”

奥里维将信将疑。克利斯朵夫感觉他有些古怪,便问道:

“你没看过那篇文章吗?”

“啊,看到了,看了才不放心。你仔细看过了吗?”

“看过的……扫了一眼,我当时没有时间。”

“那么你去仔细念一念吧。”

克利斯朵夫念了开头几行就乐岔了气:“嗬!净胡说!”

他笑得直不起腰来:“嗬!批评家全是这路货色,什么也不懂。”

可是念完,他就真生气了:胡闹!简直把他搞得面目全非,不成体统,说什么他是“一个共和国政治的音乐家”,这是什么!……除了这种笑话,他们还拿他“共和的”艺术去攻击前辈大师——实际上他很尊重这些伟大的心灵——不像话!那还像话吗?……

“什么东西!他们以为我是白痴了!……”

而且在提及他克利斯朵夫时,何必去批评那些颇有天分的法国音乐家呢?对这些音乐家,他还是有点好感,他们可都很努力。而最最可恶的还不止于此,他们硬说他对他的祖国十分仇恨……那可是他最受不了的……

“我要写信警告他们。”克利斯朵夫说。

奥里维劝道:“不,现在别写!你太激动了。等明天,等冷静下来再写也不迟……”

克利斯朵夫根本不听。只要有话要说,他就要说出来,只答应会把信先给奥里维过目。这一点非常要紧,信稿对文章进行了严密的修正,要点是更正他对国家的看法。然后,克利斯朵夫立马拿起信,奔向邮局。

“这样,”克利斯朵夫回来后说,“总算没全部搞砸,明天,我的信会被登出来。”

奥里维担心地摇了摇头,随后,他仍然用不放心的目光注视着克利斯朵夫,问他:“吃午饭的时候,你没说出什么傻话来吧?”

“没有啊。”克利斯朵夫笑答。

“真的?”

“当然是真的,胆小鬼。”

奥里维稍稍放了心,可克利斯朵夫却担心起来,他想起自己确实说了许多放肆的话。当时他太快活了,对人一见如故,毫无戒心;他觉得他们那么诚恳地待他!当时克利斯朵夫又兴致高昂,进而带动了别人的兴致。他那亲热、随便的态度,活泼的谈吐,豪爽的吃喝,很对伽玛希的胃口;因为伽玛希也是个饭桌上的高手,结实、粗野,胃口健康的他,最讨厌又娇又弱,既不敢吃也不敢喝的巴黎人了,因此也就格外地赏识克利斯朵夫。他在饭桌上对克利斯朵夫提议,将他的《卡冈都亚》改编成歌剧。听完这怪念头,克利斯朵夫哈哈大笑,好不容易才把要打电话给歌剧院或美术院的报馆经理给拦住。(据伽玛希透露,那些人都听他的。

)这个提议让克利斯朵夫想起那时改编《大卫》的事,便脱口说出众议员罗孙为捧情妇专门给她办了一场演出。这让罗孙素有宿怨的伽玛希十分高兴。克利斯朵夫酒喝多了,看见大家都听他讲话,无意中又透露了一些轶事,除了他别人都记住了。此刻奥里维问起,克利斯朵夫全想起来了,吓得直打寒噤,因为他能预料到事情的后果。现在,他酒意已全消,也就看得更加清楚,清楚得好像事情业已发生:经过一番渲染,那些冒失的故事刊登在专攻人隐私的报纸上,而他那些有关艺术的论调也被用来作抨击他人的利箭。至于他的那封信,他和奥里维都知道得很清楚:答复一个新闻记者无异于浪费笔墨;做盖棺定论,说最后一句话的人永远不是你。

果然不出所料,他所泄漏的私事发表了,更正的信件则如泥牛入海。伽玛希只捎过话来,说他知道克利斯朵夫胸襟宽广,这种精神着实令人钦佩;但伽玛希会为他保守这个秘密;而硬加在克利斯朵夫头上的意见却在继续传播,在巴黎的报上,在德国的报上,在德国引起了一阵尖刻的批评,因为作为一个德国艺术家,对祖国竟怀有这样的恶意,必然是会引起公愤的。

克利斯朵夫自作聪明,当别的报社的记者访问时,声明自己拥护德国政府,他说在德国同样自由。——却不想那是保守党的报纸的记者,而那记者却趁机编了一套反对共和的言论加在他头上。

“好戏上演了!”克利斯朵夫说,“唉,我的音乐跟政治又有何干呢?”

“这些都是我们这里的惯用伎俩!”奥里维回答说,“你看看这些关于贝多芬的论战吧。这个说他是雅各宾党的,那个说他属于教会派的,他一会儿是平民派,一会儿又是保王党。”

“哈!贝多芬真该把他们踢到一边去!”

“那么你也学贝多芬就行了。”

克利斯朵夫是想这样做,可他做不到,一想到他们曾向他表示亲热他就做不出来。而他独自在家奥里维也不放心,因为总有人不断地来访问他;而克利斯朵夫尽量小心,可依他的脾气,最终的结果还是斗不过记者。有些女记者哄骗他说出自己的恋爱经验,还有些记者则利用他来诋毁别人,每每令克利斯朵夫万分狼狈。

同类推荐
  • 总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去

    总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去

    一个出苦大力以求草间存活的女子,在浮躁的多伦多过着浮躁的生活。在城市中寻找一个不再流浪的归宿,一场如游戏般的邂逅,两段难于举棋的交融。苦等一句曾经爱过,却换来是永不相见。爱是一种让你享受欢愉和痛苦的过程。
  • 我爱张曼玉

    我爱张曼玉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戏剧人生

    戏剧人生

    私人侦探雷纳德·法尔科今年30岁,身材高大,抹了油的深棕色头发柔顺服帖地贴在英俊的脑袋上,两只眼睛锐利得像一只猎鹰。侦探事务所只有他一个人,不是请不起人,而是他相信自己一个人就能完成所有事情。事务所不大,但打理得干干净净,让人看着舒服。雷纳德穿的西装也十分考究,看来他不是那种靠调查婚外情或者寻找丢失的猫狗营生的私人侦探,而是干真正赚钱的活儿,比如调查连警方也毫无头绪的凶杀案。
  • 传信人

    传信人

    十二岁的女孩陆时雨是一位传信人,因为她能够听懂猫的心声,所以负责沟通宠物猫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帮助宠物猫们解决问题,倾听它们的烦恼。在时雨的生活里,有两个谜:一个是为她的传信人工作支付工资的神秘人的身份;另一个是江对岸那偶尔会出现的五彩斑斓、透着橘黄色灯光的建筑群,到底是她的幻觉,还是确实在某个地方存在着?有一天,一个戴着滑稽的猫脸面具、连汽车都没见过的奇怪女孩凭空出现在她的房间里。女孩自称来自江对岸的世界,因为时雨的房间恰好是两个世界之间的壁垒薄弱处,才会无意中来到这里。前来追捕女孩的黑衣人来到时雨家,在混乱打斗中,时雨跌落到异世界——梦幻大陆,开始了一趟新奇、有趣的冒险之旅,在旅途中,她收获了许多朋友,并逐渐发现了自己的身世……
  • 爱在远山

    爱在远山

    刘金富云南省大关县人,16岁辍学后打过工,当过代课教师。在《中国民族报》《湖北日报》《湖南日报》《西藏日报》《浙江工人日报》《河北科技报》《湖南邮电报》《陕西交通报》《南京晨报》《石家庄日报》《昭通日报》《民族日报》《绥化日报》《德阳日报》《怒江报》《拉萨晚报》《宜兴日报》《千岛日报》《宿迁晚报》《汕头特区晚报》《建湖日报》《躬耕》《椰城》《昭通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过作品。现供职于云南永善县文联。
热门推荐
  • 羽晴殇

    羽晴殇

    写在前面:在断空时代,在追求力量与处理感情的道路上,直到最后,活下来的人聚集在一起,看谁是最后的赢家!
  • 1日记猫与鸦

    1日记猫与鸦

    一个疯子来接我,带着蛋糕和鲜血。他微笑着亲吻我,未来不容我活着。我紧紧拥抱着他,在死来临前起舞。弱者只沉默哭泣,爱人早冰冷许久。有人冷漠着观望,有人绝望着等死。命运一直在提醒,未来不要我活着。神啊听不见祈祷,他不知何为悲悯。天使离开了人世,恶魔爬上了地表。疯子一直在说着,世界一定会美好。周日不需要高尚,这是最恶的一天。明天不需要杀戮,这是最好的时代。
  • 旧春归

    旧春归

    他,是一方巨贾,是医学圣手,拜师无量山上。她,是被流放的女囚,是大吏之后,埋名朵邑乡下。命运之手将他们聚拢,又拨离。他相思入疾,她独守三年。他白衣怒马,拔剑引弓,烈烈风雪中只为护她心切;她貌若天人,落月照花,低眉颔首,只愿一世跌进他的胸怀。天下大乱,权谋的旋涡中他为美人,只得夺江山。背负罪名的官宦之女与名动天下的燕王谋士在乱世硝烟中的生死虐恋。靖难之役,关乎天下大运,更关乎兰杜毋望的人生命运。在这一场宏大的等待之中,明月先生最终御马归来,超越生死的爱情必然开出花来。
  • 上古萌神在我家

    上古萌神在我家

    “吾乃白雪君是也!”泰央在整理收藏家爷爷的遗物时,从一张奇怪的古书帛页里蹦出了一个名为白雪的上古妖怪。这个妖怪是个皮肤非常白皙的美少年,但同时也是一个食量可怕的吃货。他能吃掉任何东西,无论是食物还是……人的喜怒哀乐情绪。而悲惨的是,对这个妖怪来说,泰央的喜怒哀乐是一种比高级点心还高级的无上美味!所以——“你要多笑哦,你现在的心情就好像白奶油一样甜呢!”“哭吧!你的眼泪就仿佛最高级的松露,味道棒棒的!”神哪,请告诉她到底该怎么办吧!
  • 他似时光深处来

    他似时光深处来

    脑洞大开配音小姐姐×分外傲娇医生小哥哥???他啊,似乎一直没走,一直站在时光深处,一直站在他们故事发生的起点。在等她,只要她稍稍有所回应,他就会毫不犹豫的从时光深处而来。一步一步,朝她走来,最后拥住她。
  • 五故事

    五故事

    本书为陀思妥耶夫斯基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内容包括别人的妻子、人之谬梦等。
  • 科技与发展

    科技与发展

    信息技术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就存在,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革。语言、文字是人类传达信息的初步方式,烽火台则是远距离传达信息的最简单手段,纸张和印刷术使信息流通范围大大扩展。自19世纪中期以后,人类学会利用电和电磁波,信息技术的变革开始大大加快。
  • 卿为我的朝朝暮暮

    卿为我的朝朝暮暮

    “浮世万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卿卿我娶你可好”慕九卿“执子之手,白首偕老。”某娃委屈:“爹爹,娘亲,那我你们不要了吗?”
  • 低原反应

    低原反应

    季涛一接到他母亲从内地打到拉萨的电话,就气不打一处来。季涛用劲将电话扔在沙发上,一屁股坐下,拿起一根香蕉,胡乱剥了一下皮,看也不看,就径直塞进了嘴巴里。不想刚咬一口,就被噎住了。他连连咳嗽,表情很是怪异。妻子卓玛看到他那付难受的神情,连忙上前,帮他拍了拍背,又递了一杯水给他。季涛接过,喝了大大的一口。水顺喉而下,季涛终于觉得好受了一些,然后,就转向了卓玛,挥舞着手里还没有咬完的那半截香蕉,说,你看,这孩子!你说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反正,我是没有一点办法了!卓玛轻轻地靠近了他一些,拿过他手里的香蕉,扔在桌上,说,你现在终于说没有办法了?
  • 豪门霸爱:厉少,来追呀

    豪门霸爱:厉少,来追呀

    “厉少!洛小姐把您一千万的合约弄毁了!”“随她。”“厉少!洛小姐说您这里百依百顺她呆腻了要出去看看!”“备专机。”“厉少!洛小姐要逃走,说您女朋友怀了您的孩子她很不满意!”“拦下!”厉夜辰立刻起身,一溜烟的追了出去。洛笙歌浅笑,却很讽刺:“你爱的,本就不是我,何必装的这么真呢?”“好,那就不装了,咱们这就做成真的。”三天三夜后,厉夜辰咂咂嘴,意犹未尽:“虽然只有六次,少说也有上百亿种子,不知道会有几颗发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