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7500000012

第12章 “莫言”莫可言

假设他不是出生在山东高密这样一个有着灿烂深厚的文化积淀的古齐之地,他笔下的文气和风骨就可能是别一种样态;

假设他不是在贫困动乱的乡村度过无欢少爱的童年少年,他就不可能对农民命运有着如此感同身受的亲知,刻骨铭心的关切和凄婉动人的真情;

假设他没有一颗天真烂漫而又骚动不安的童心,一副忧郁甚至变态的眼光,寡言而又敏感多情,自卑而又孤僻冷傲,内向而又耽于幻想的气质与个性,他和大自然就不可能这样亲密无间,恍如天人合一,也就不可能有尖锐细敏奇诡多变的超人艺术感觉;

假设他不是在少年辍学之后,一方面借助读大学文科的大哥的教材走完了一条自学道路,一方面沉溺于“非典籍文化”(包括山川风物、社俗乡情、民间艺术,等等)之中兼收并蓄,他就不可能有“天马行空”般的“大荒原精神”,也就难以创造出一种鲜活、潇洒,甚至有点儿辉煌的,然而又是反规范的,甚至有点儿“野蛮”的语言文体;

假设他入伍后所在地区那家小小的《莲池》没有慧眼和热情接二连三地发表了他五个短篇,他至今或许还在默默无闻和心安理得地从事着别的某一项工作;

假设1984年春天解放军艺术学院首届文学系招生报名截止之后,他没有带着作品自荐上门,并且被系主任徐怀中一眼相中,我们也就不可能看到1985年春天的《透明的红萝卜》和1986年春天的《红高粱》……

所幸,一切假设都不过是假设。与此相反—毋庸置疑的现实使一切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他仿佛一夜之间横空出世,以数十部中短篇在近两年的中国文坛上,刮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莫言旋风”。

当然,尽管我们可以在上述种种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又不乏偶然的机缘和条件中,对他的成功作出这样或那样的解释。但是,当我们将一个仅有七年学历(小学五年加文学系两年)和十八年农村生活、两年临时工再加十年兵龄的普通青年军人,与一组庞大而又独特的作品群摆在一起时,我们仍然不得不时时陷入一种困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尤其是当我本人在这种困惑的诱惑下,对他进行了一年多跟踪研味并长长短短地写过一些文章之后,更加容易弥漫起一种莫可名状的心绪。

因此,我毫不企望在这样一篇短文里来作什么规律性的概括与分析—那只是徒劳,我想,我还是拉拉杂杂地来谈点别的。

那年秋天,文学系刚开学,面对一个个声名显赫、才气照人的知名同学,我一边暗暗庆幸:混进这儿来可真他妈不易!一边不得不丧气地自惭形秽,明智地在讨论以外的场合一律保持沉默。但仅过三天,我发现有一个人比我更加阴郁寡言,不仅他从不与人搭腔,而且几乎也没有人主动和他说话。不论人们如何睿智焕发地高谈阔论,他不是埋头看书,便是坐在一旁,半眯一双小三角眼,苍白浮肿的脸上笼罩一种与人们恍若隔世的表情,似睡非睡,如梦如烟,如观音打坐,如老僧入禅,在大家震耳欲聋或前仰后合的笑声与笑姿里无动于衷—此公的内心一定痛苦非凡。我在脑子里自以为是地捉摸了一番之后,便暗暗地和他同病相怜了。

谁料想,没过几天,徐怀中主任来给全系同学讲话,谈到大家的报考作品时,极力推崇一篇题为《民间音乐》的短篇,甚至认为这篇小说不在全国获奖水准之下。其时,我惊讶地连连觑他,他却依然如故,半眯小眼,似睡非睡,如梦如烟。联想他连日来的种种行状,顿觉其名恰如其分,大有深意,甚至从他那古怪的目光和神情里,也渐渐读出了一点玄妙的意味。

又过了些天,系里组织讨论李存葆同学发表的小说《山中,那十九座坟茔》。他突然开口了,且大有石破天惊之势—他费劲地、咬文嚼字地运用一口翻腔走板的山东普通话,当着作者的面慷慨激昂,其批评率直和大胆,用词尖刻和偏激,都足以使全体与会者猝不及防,乃至他说完之后,全场一片沉默,主持人不得不宣布暂时休会……

好小子!太狂了,太邪门了,太有性格了,太……人们对他的关注和议论开始与日俱增。他却回报以三倍的沉默。此后一连数月,课余时间里除了吃饭,几乎见不到他的影子。他玩命般写开了,夜间常常躲进教室写到凌晨……再以后,便到了翌年春天,以《透明的红萝卜》发轫,由十数部中篇组成的第一个浪头便如春潮拔闸,汗漫而出。

说来真有点儿不可思议,就像他的另外一些事一样让人百思莫解。譬如而今人们都说他多有借鉴马尔克斯和福克纳,他本人也承认恨不得跪在这两个小老头面前喊一声老祖宗。然而即便如此,他却迄今没有从头到尾读完一本马尔克斯或福克纳的书。他好采取一种不求甚解的浏览法,这儿翻翻,那儿瞅瞅,不定从哪几页哪几行的哪几个字眼里找到一种记忆,一种情绪,一种感觉,立即便急急慌慌地丢开书,抓过稿纸写开了自己的小说。又譬如,课堂上他手中常拿一本庞德或波特莱尔什么人的诗集,勾勾画画,摆头晃脑,看其模样,必定获益匪浅。再譬如,他的小说灵感、意象、情境,常常得自梦中,且往往十分美妙。在文学这个世界里,他真是有点神神鬼鬼,遂被同学们呼之为“小说怪才”。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出了文学的世界,他的灵光立即黯淡失色,甚至于笨不可及。譬如在普及交谊舞的那场热潮中,愚顽如我者都可以很快地混进去跳个“金梭银梭”什么的,而他却在训练走步子的第一关中就过不去,怎么也踩不到点子上。又譬如上体育课学太极剑,几十个人撒开半个操场,听着口令,跟着老师照葫芦画瓢,原本是极好蒙混的。可他偏偏不行,不是正反颠倒,便是左右错乱,往往触目惊心地在数十米外被老师一眼逮住。逮住之后“单兵教练”,他那副龇牙咧嘴、弓腰驼背的情景就更加让人惨不忍睹了。

于今,他算得是饮誉文坛。但他丝毫没有功成名就的满足感,依然时时被一种不可抑制的创造激情所熬煎。此外,他还得应付那些耳聪目明、足捷手快,伶牙俐齿、苦口婆心的编辑诸君。为此不得不躲躲藏藏地写,匆匆忙忙地写,有些东西便难免失之于粗糙,不能实现当初的艺术构想。《红高粱》系列的后几篇就多少给人一些重复感和模式感,以至有人隐隐担忧:《红高粱》该不会是他的艺术顶峰吧?

就在几天前,他从故乡重返京城,带来几部中短篇手稿,旋即被几家刊物索去。《人民文学》三天内答复:中篇《中学生浪漫曲·欢乐》拟用明年第一期头题。这部中篇6万余字的主体部分从头至尾整个就是一段。好坏且不论,这种强烈的创新意识着实让人感叹。看来,人们的担忧有些多余。他不仅充分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超越自我的艰难,而且已经为之作了并将继续作着艰苦的奋斗。他说他明年至少还要拿出五个以上有点新鲜意思的中篇—这我相信。可我寄予更大期望的还是他将于明年以后渐次展开的“高密东北乡”的系列长篇—因为,那才是他决心倾其毕生精力营构的一方“邮票”,他要从那邮票大小的故乡本土走向世界。

当我正给这篇即将收尾的短文搜索题目时,恰逢停电。仅过一分钟,他来敲门要蜡烛。我留他小坐,以当休息。才抽半支烟,他便起身回屋要去赶稿。想起他桌上形形色色的药品和他那多次出血的胃,我赶忙叮嘱一句:“当心身体。”他却头也没回地应道:“写死拉倒!”便从门外把一个长长的身影投在了屋内,也把一个莫可言状的困惑和诱惑再次扔给了我。

我在黑暗中倏地觅见了差强人意的标题—“莫言”莫可言。

(原载《昆仑》1987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史海远航:章开沅传

    史海远航:章开沅传

    本书作为一本名人传记是大家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此本传记的主人公章开沅是我国著名的史学研究大家、光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文学家、教育家、艺术家。作为一名当代有名的大家章开沅的一生有着太多的闪光点,少年时的风雨飘摇与天涯浪迹赋予了他无比坚韧的性格;青年时的投笔从戎和支援抗战赐予了他无比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决然的拿起教鞭奋战在为祖国发展而培养人才的教育第一线,将一腔热血和美好的青春无私的奉献给了祖国的新苗。他潜心钻研史学,为中国的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国际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生活的逆境并没有将他摧垮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在潜心著述多年后他担任了华中师大的校长。
  • 多情爱因斯坦

    多情爱因斯坦

    本书本着不“为尊者讳”的出发点,带你走进爱因斯坦鲜为人知的情感世界,客观、公正与生动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血肉丰满的爱因斯坦。正如有句话所说的那样:“你不会因为大师的走下神坛而否认他的价值,反倒会因为他的真实而更加热爱他”。三开情窦,两次婚姻,N次情感走失、多场黄昏恋,特别是近期随着一批爱因斯坦私人信件的公开,终于掀开了相传已久的M夫人神秘的面纱;揭秘了爱因斯坦与前苏联女间谍码加丽塔及“末代女友”——普林斯顿大学图书管理员范图娃不为人知的地下情。
  • 汤一介传(增订版)

    汤一介传(增订版)

    当代国学大师汤一介生平唯一传记《汤一介传》,不仅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更受到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充分体现出国人对国学的重视程度和对国学大师汤一介的敬仰。并且本书出版不久后便进行了重印。今年9月9日晚汤一介先生逝世。随后在他的亲朋好友和众多学生的支持和鼓励下,新华出版社把汤先生自本书出版以后至逝世期间的故事增补至书里,以对汤先生的一生作一个完整的记录。
  • 法兰西学院的华人艺术家:朱德群传

    法兰西学院的华人艺术家:朱德群传

    本书讲述了法兰西学院艺术院士朱德群的童年时代、在杭州求学的经历、在巴黎获得的艺术高峰。本书讲述了法兰西学院艺术院士朱德群的童年时代、在杭州求学的经历、在巴黎获得的艺术高峰。
  • 刘邦发迹史

    刘邦发迹史

    一个一无是处的小混混,是如何在秦末的乱世中崛起并登上皇帝宝座的?他如何能打败包括项羽在内的各路豪杰,成为最后的赢家?如果你问刘邦,刘邦可能这么回答:“我没能耐,我游手好闲,但我运气好啊,我凡事看得开,我会招徕人才,能采纳别人的意见”;如果是项羽问刘邦,刘邦会说:“打仗,你行,我不行;用人,我行,你不行!畅销书作家姚尧将为读者揭秘史上最牛混混刘邦的发迹之路。
热门推荐
  • 思君盼莫忘

    思君盼莫忘

    前世的约定,来世实现。来世相遇,而你的身旁却是别人。一路谋权争斗到太子之位。前世的约定他没忘用生命保护的那人,只能许来世相见,在实现约定。找个相似的人过一生。却没想到在这世遇见了她。想要江山,更要美人。他要两者都有。
  • 兽图腾之重生

    兽图腾之重生

    当自己的女儿离开人世,傀儡老仙疯狂了,他不眠不休的研究了三年,终于让他找到了那复活女儿的重生之法,而此法随着历史转动,淹没在历史长河里。七百年后的今天,魔教复兴,凶残无度,他们占据了傀儡老仙的望颖海,似乎有什么计划。这天下,似乎又要被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 机械记忆

    机械记忆

    “不是我说,你们这种古代武器是伤不到我的。”看了看自己手中的剑?!男子默然。“感情是什么?我应该怎么理解这个词呢?”少女问到:“什么是情绪?什么是感情?什么是爱?心?那是什么?你们人类好像把位于胸腔中纵膈内的上方,两肺之间,约2/3在身体正中线的偏……的供血系统叫做心?”身边叽叽喳喳的女子说着无法理解的话,不过感觉还不赖。男子的嘴角微钩。“死亡是什么?为什么你要流泪呢,是很悲伤的事情么?”抱着女子的手在不断颤抖,即使是这样的时候女子的语气还是毫无变化。这是一个关于超智能在古代研究感情的研究类文章。(等等!!等等!把你手中的激光炮放下!!有话好好说!!!别冲动!!!!啊!!!!!!)
  • 四世同堂(全集)

    四世同堂(全集)

    《四世同堂》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近百万字,是老舍作品中最长的一部。整部作品以抗战时期的北平沦陷区为背景,描写了北平小羊圈胡同里以祁家祖孙四代为中心的十几户人家、一百多人的心理和遭遇,他们的沉浮荣辱、生死存亡、所受的精神折磨及深重苦难,再现了在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下,北平人民由惶惑苦闷、忍辱偷生到逐渐觉醒、反抗的过程,歌颂了他们可贵的民族气节以及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意志和抗战决心,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 天才宝宝特工娘亲

    天才宝宝特工娘亲

    她,冷酷绝情、狂傲自负,国情局最年轻身手最强的顶级特工。他,妖孽腹黑、阴狠毒辣,东溟国最绝情地位最高的美艳王爷。他,呆萌可爱,机智狡猾,保护娘亲绝不手软的绝世天才宝宝。当现代特工穿越到一个胆小懦弱、自卑自怜、空有绝代容颜却被弃之如敝屣的小妾身上,吐了一口老血,她决定逃离。可是抱着她腿的小娃娃又是肿么回事?原来不仅穿成人家小妾,还系统附带赠送一名儿子。
  • 三无性论

    三无性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虚皇保生神咒经

    太上虚皇保生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道名永恒

    道名永恒

    有人一心修仙,只为成仙。有仙却喝酒赏月。有魔征战天下,有魔却为爱而抛弃这天下。有妖毁天灭地,倒不如拯救苍生。……“人们心中有天,信天,尊天,所以天得以永恒。”“那我心中有我,我心不灭,是不是也可以永恒。”天翊喃喃一切,由心而生!
  • 天殊幻月

    天殊幻月

    衣阙飘飘仙衣使,两袖盈风斗法相。与人类缔结契约,相识,相知,都是为了神位,一切的感情都是……卢文安,一个人类少年,与司夜缔结契约,获得了某种特殊的能力,地球的安危,全在他一个人身上!!!“安仔,你要好好的”
  • 快穿之邹静

    快穿之邹静

    邹静自从遇见了002,就开始了苦逼的穿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