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1200000023

第23章 三观易碎“洗脑术”(2)

人类的祖先在早期的生活中,资源和黑猩猩一样匮乏,没有电灯、电话、房子,甚至没有自己的牲畜—牛、羊、鸡、鸭、鱼。既没人替他们干活,也没有稳定的食物来源,甚至不懂耕种。怎么办?大家联合啊!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吧!今天我的猎物多,分给你;明天你的猎物多,分给我。就这样“群居”的黑猩猩平均分配收获的猎物,“分享”也是人类的老祖先最先学会的能力!

反观另一些黑猩猩,它们也许独自生活,但只是因为一次偶然的食物匮乏就会死去!饿上三四天,没有伙伴支援猎物,于是饿死的黑猩猩基因就此消失,而群居的黑猩猩基因得以保存。这一局,群居者胜!

(2)以“安全”为例

在原始森林,任何生物都有“天敌”,黑猩猩当然也不例外!除了吃饱以外,还得学会保护自己!试想某日,外出觅食,偶遇一森林猛虎,能有几只黑猩猩敢拿出“酒后武松”的胆儿来跟老虎死磕的?

大部分黑猩猩都很识趣,只有自己一个的时候,肯定敌不过,怎么办?找同伙!在面对危险时,一群黑猩猩存活概率当然更高,单打独斗的会被干掉,以此类推,那些携带“不合群基因(在基因学上或许有更恰当的分类,为方便理解,暂以此命名)”的猩猩们也就很少流传下来了。这一局,群居者又胜!

诸多事实指向一点:群居并形成群体,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本能”。作为人类,你遵从人类进化规则,也必然遵从人类心理属性:合群、从众。因此,接受群体的影响就成了一种必然!

心理学如何解释和看待“从众”行为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学者阿希曾进行过从众心理实验—阿希实验,这是证明从众行为最经典的实验,研究人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进行明显错误的判断。

实验结果是:测试人群中仅有1/4—1/3的被试者保持了独立性,没有发生从众行为。但换个场合这剩下的1/4—1/3或许会成为另一群体的服从者。结论通俗地说,你总是属于某个圈子的。

你,微信了吗?你,被朋友圈了吗

回到现实中来,大家都用MSN的时候,你也用。大家都用QQ了,没人跟你对话,你的MSN基本就放弃了。等大家都开始用微信了,你还没有朋友圈,那可就真是落伍了。这也是为什么商家一开始许多服务都是免费让大家来用的,因为用的人多了,卷入的人多了,从众慢慢形成,就会成为一种潮流把余下的少数人全部卷带进来!

不从众,没人带你玩!

回到进化心理学的观念上来,试想你是一只并非首领或处于权威地位的大猩猩,你跟一群大猩猩混生活,你却总是跟大家意见不一,时间久了谁还会继续带你玩呢?

社会心理学家分析了从众行为的三个基本动因:

(1)渴望获得正确的信息—我选A,大家都选B,也许正确答案是B?

(2)为了被喜欢和接受—集体活动大家一起去,总是不去蛮奇怪的……

(3)为减缓群体压力—公司内选副总,大部分人首先选了自己的老大,你敢不选?

即便没有动机,“我”仍无法阻止自己不生活在“人群”中;存在于人群中,必然遵守“群体法则”从众;“群体法则”下“我”将可能变成“另外一个我”。

所以,“我”,注定会被改变!

四、群体,并非全面悲观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众”既可能导致杀人、放火、作奸犯科,也可能导致英勇、无私、积极向上。“从众”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是人极有可能受到群体影响。

可悲的群体智商!

勒庞曾经很明确地指出:群体的一大重要特征“去个体化”容易导致走向“智商低下”,群体智力也不是全部个体智商之和!

举个例子,比如你原计划和女友出游,但女友想拉另一对伴侣进来,虽然不是很熟悉,但你觉得也不错!四个人在决定要去哪里或不去哪里而争执不下的时候,你发现已经错过了机票优惠时间;他们选的酒店也不是你想要的那家,整个行程性价比不是最高的;你严格按照计划到预订的那家饭店吃饭,但对方兄弟看到一家特色大排档想拉你过去;最后你手机里的若干团购券就此过期。结束了四个人糊里糊涂的“结对”旅行,你对此次旅行非常不满,于是你和女友起了争执,女朋友说:“都说旅行能够看懂一个人,通过这次旅行我才知道,你是如此固执,还好发现得早,咱们先分开一段时间吧!”假期剩下的最后一天,你带着一肚子委屈,宅在屋里玩了一天游戏,并宣布就此重启单身生活……

这不过是个小例子,试想如果是极端疯狂的邪教群体,所有人都说话一个音,一切听从最高领导指挥,这时,你还想指望“群体智商”会比“个人智商”高到哪里去?史上发生的各种邪教组织集体自杀就是最好的证明。很多人一开始入教并非要走向人生绝路,但后来却不可避免地成了集体愚蠢行为的牺牲品,这事儿我不说你也许不相信!可是你一定想说:公司培训都说“团队”力量大啊,要teamwork啊!难道这也错了吗?

成功企业背后的秘密

别急,团队智商“可能”低于集体之和,不等同于“绝对”。近年来心理学家发现,群体智商并非都如此悲观。下面的内容无助于解释“洗脑”行为,却更像是替满身污泥的“洗脑术”说几句好话。既然“洗脑”无处不在,从众行为极易发生,那怎样才能让它走向更好的地方?

心理tips:群体智力

耶鲁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以及从事群体效率研究的研究生温迪·威廉姆斯提出了“群体智力”一说。群体智力即群体成员体现出来的才能与技能。但它不是群体成员智力简单地相加。如勒庞所言,群体智力不一定大于所有群体成员才能总和。

两位学者揭示:群体智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群体成员的“平均智商”,而是群体成员的“情绪智力”,高群体智力的关键是并非表面化的“和谐关系”。(摘自《情商》)

人们为了完成一项任务组建团队,团队个人都具备一定的才能或技术专长。就像组建一家公司,各种人才都有,好的领导玩得转,不好的领导则会玩死一家公司。区别是什么?

什么情况下,“群体智商”大于“个人智商”

(1)团队和谐有助于成员充分发挥才能。

(2)对成员的才能、专长和岗位进行最优化安排。

以上意味着建立跨部门合作的能力很强,而这正是事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分布式管理”,也即公司内部运作中,跨部门、跨职能、跨机构的合作是推动公司大幅进步的关键!

什么情况下,“群体智商”小于“个人智商”

如果群体成员无法共享才能与智慧,群体智力有可能小于成员才能总和。

比如,一个人或者性子急,或者自视甚高,不愿合作,不论智商多么优秀,他都不适合这个团队。但这不能否认他的能力,或许他该找个更适合自己智商,更意气相投的团队去发展才是正道!

当然,这种情况也发生在“绝对权威”的团队中,就是我们所说的“一言堂”。“一言堂”体现出来的智力基本上就是领导“一人智力”,您所见到的“传销团体”是典型的“一个声音”说了算!传销组织,绝对不允许出现诋毁的情绪与个人,一有发现不是惩罚就是驱逐!

所有这一切都只是“洗脑”开始的前奏,它解释了“‘洗脑’门槛之低”。正因为门槛低,也就使得“洗脑”行为“容易”发生,但“容易”还不等于“必然”!

(第三节)“洗脑”改变世界!

何谓“洗脑”

“洗脑”,目前尚不从属于某个学科领域,只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定义,所以并没有精准的研究系统。就维基百科的解释而言,“洗脑”与少数人的影响大体别无二致。维基百科有解释:利用暴力等外部压力,向别人灌输异于一般价值观的特殊思想,来符合操纵者的意愿,一连串的手法与过程,称为“洗脑”。经常被应用到政治、宗教、商业活动上。“洗脑”与宣传的不同之处在于,“洗脑”具有强制性、长期性、批判性等特点。

首先,关于“暴力”,前面观点已经明确,真正“高级”的所谓“洗脑”,甚至无须使用“暴力”。

其次,对于“强制性、长期性、批判性”这三点,你很难给“强制性的程度、长期性到底是多长,以及为批判性建立标准答案”,这三点其实都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故此,这里所指的“洗脑”着重于“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影响力”,集中在心理学明确支持的部分。

“洗脑”,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影响力

还记得开篇关于判断是否属于“洗脑”行为的18个选择题吗?

小到一则小广告,名片上的logo,大到二战时令人瞠目结舌的集中营、大屠杀、屠城再到独裁和国家战争!“洗脑”影响何其之广,那18个选项全部都在“洗脑”范畴之内。如果你觉得夸张,也许是因为你并未意识到—原来这就是“洗脑”!这也就是一开始我们所说的“少数人改变多数人意见”的行为。

这一章,我们就“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影响力”展开讨论。

现在才说“影响力”是怕误导你,“影响力”实在是个被用滥了的词儿!

为什么18个选项全是“洗脑术”

前头提到过,“洗脑”这一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影响,是团体中少数人影响多数人的行为或信念的情况。无非就是一小撮人,影响一大撮人嘛!这么来理解,“洗脑”的步骤其实很简单:

第一阶段:一开始,少数人对多数人施加影响,改变了一些人的行为;

第二阶段:逐渐地,少数人变得不少了,少数人逐渐变得多起来,甚至变成了相对“多数”;

第三阶段:到后来,“相对多数”对“相对少数”施加影响,称之为“说服”。如果是一个人主动接受影响,那就是“从众”。

这是个有趣的过程,一开始总是少数人影响多数人,然后少数人变成了多数人,再去不断影响另外的人。

请注意几个关键词:影响、说服、从众

这18个选项或潜移默化,或明明白白,或干净利落,或隔山打虎地“改变”你对一件事,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信息,一个商品,一家公司等方面的“态度”,进而影响你的“行为”。按照之前的理解,这些就属于“洗脑”范畴!

哦……那他们是怎么干的?

18个选项的共同点

(1)希特勒的独裁统治—希特勒影响纳粹组织乃至一个国家的人对别国进行侵略和摧毁,甚至做毒气实验,集体屠杀,灭绝种族!

(2)疯狂传销演讲者—名为卖产品,实为“推销梦想”,最后让你从圈外人变成圈内人,帮他卖产品!一开始你跟他没关系,后来你“买”产品,再后来你“卖”产品,甚至成了下一个为别人推销梦想的人!

(3)总统选举演讲、电视广告—历届总统选举的核心之举就是不断重复口号:“请支持我,我是未来的希望!”看看每一次精彩的演讲,再看看未来新总统不断飙升的支持率,你就知道答案了!

以上是少数人“施加影响”到多数人身上,改变行为的典型!

影响力指数—

(4)香烟口号的拟人化—“山高人为先,红塔集团”—彰显身份;“鹤舞白沙,我心飞翔”—彰显气质。

(5)明星代言产品广告—我喜欢她,所以也希望用她代言的产品,好像我们是一类人。

(6)时尚杂志性感拉风的封面—又一次半包式出镜,封面此格调,内容还会差?买下再说!

(7)足球先生贝克汉姆参与公益活动—人有魅力,还有善心,推荐的产品肯定也没错!

(8)健身会所的VIP会员制—储值可获VIP身份,优先享有专属优惠!

(9)香烟广告中明示“吸烟有害健康”—你觉得这行字,有用吗?够大吗?醒目吗?

以上广告,会对一些人产生决策和态度的偏好与影响!

影响力指数—

(10)公司评选优秀员工—谁是榜样,看这里!

(11)正式工作前的试用期—试用期过了这机会才给啊,抓住机会,好好表现!

(12)印有公司logo的名片—工作场合,我就是公司的形象,我代表公司文化!

(13)上班时穿职业装并佩工号—工作场合,我就该是职业形象,我不代表多愁善感,我代表使命必达!

以上做法,促使你对公司产生“认同”倾向于“一致和服从”。

影响力指数—

(14)脑白金广告语—“今年过节不收礼呀,收礼只收脑白金,脑白金!(秘诀:重复三次)

(15)1号店“商品搜索框”中预设的商品关键词:

搜索框:月光行动黄金周0元免费领

热门搜索:茶叶、进口牛奶、大闸蟹券、阳澄湖蟹、汽车用品、葡萄酒、办公室下午茶。

正愁过节不知道送啥呢,这下可真够全的!

(16)工作场合的日光灯—办公室,永远“日光”状态,光照也是一种影响,好好干活!

(17)宜家出口处的两元冰淇淋—哈,冰淇淋真便宜,宜家—就是便宜!

(18)宜家著名的迷宫式线路图—走进宜家,你必须走遍整个商场才能抵达终点,几乎所有的商品都会在你的眼帘里播放一遍,而一般的超市与摊位,你则会跳过一些“灰暗地段”,男士们则更是直奔主题,买啥找啥,不买瞎逛啥!

以上的做法和行为,利用你的感官与潜意识,在你“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影响你的态度!

并且你还会说—什么?不会吧!

影响力指数—

在越来越接近核心的部分,我需要强调几点:

第一,没事儿干了写“洗脑”?是想害人吗?

如今的科技和文化已经非常开明,如同人类生活脱离不开“地心引力”,大部分颇具“神秘感”的现象也都有其背后的科学依据(虽然科学还未能解释一切想象)。写这一章是不希望大家对“洗脑”抱有“过于神秘”的态度!因为“神秘感”容易被利用,轻的用来牟利,重的用来愚弄心智甚至害人。只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真相,明辨是非,才有可能在旋涡中心多有几个保持“相对清醒”的人。

第二,本文中所谓的“洗脑”,就具体事实而言,既有好的,也有坏的。我们对“洗脑”和“影响力”本身并不给予正面或者负面的评价,具体到某件事情却有分别。

“洗脑”的关键要素

“洗脑”看起来像是一个表面毫无惊奇,后果却令人瞠目结舌的“魔术”。魔术的真谛则是只向你展示该展示的!它的真正神奇之处,不是你看到的,而是那些你根本不曾看到和注意到的!为什么希望广布人群的传销机构,也有门槛?为什么有些人注定被拒绝?

嘿,你就是那个幸运儿!

《如何拉进一个新朋友—七天日记》中特别提到,有些人可以被邀请,有些人则不能:

不能被邀请:满足现状、在校学生、公务员、没有金钱欲望的、有疾病的、教师等。

可以被邀约:有时间观念,做人成功,曾经风光现在落魄,你帮过他或他帮过你。

就好像在对你的朋友说:“嘿,你是经过挑选的幸运儿,可不是谁都能进来的哟!”

门槛,具有吸引力!

高明的“洗脑”者懂得“门槛”的力量,并不是谁来都欢迎,他会故意设立门槛。门槛让你体验“区别对待”,使你感到“我比他强”,“你看,我进来了,他没进来”。

心理tips:人际吸引与认同的秘密

人际吸引是每个人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肯定。

我们究竟喜欢谁,有一些基本原则:

(1)强化原则:我们喜欢能给予我们奖励的人。

回到传销现场,相比那些被拒绝的,我是“受赏识”的,参加完讲座还给我拿了一些试用品回去,好开心啊!

(2)联结原则:我们喜欢那些与美好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厌恶与不愉快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

我喜欢漂亮赏心悦目的淑女,身上还有栀子花的香气。

我讨厌事业心太强,迟到都没有歉意的女强人。啊,原来上次她还跟我抢出租车!

(3)社会交换原则:我们对于一个人的喜欢与否,是基于成本与利益所做的评价。当我们认识到从人际交往中,得到的报酬超过成本时,便会喜欢和我们交往的人。

这哥们儿好啊,出去吃饭总是他主动埋单,这样的哥们儿才够大气,讨厌小气鬼……

同类推荐
  • 实用心理学漫谈

    实用心理学漫谈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催眠术:生活中的心理诡计

    催眠术:生活中的心理诡计

    现代心理学认为,催眠术是打开人们心扉的一把万能钥匙,是一种通过影响潜意识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技术。催眠并不像普通人理解的那样神秘,掌握起来也并不困难。实际上催眠术很贴近生活,如果我们能够在生活中熟练运用催眠术、耍点小“诡计”,很多棘手的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大全集)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大全集)

    本书以生动贴切、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故事,加以科学条理性的分析,讲述了各种异常心理产生的根源及各种简单易行、具有实效的解决方法,并介绍了与你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心理及随之产生的种种行为。让你在轻松阅读中导引自己走向阳光!它具备全面性、可读性、实用性,适合作为个人闲暇或者苦闷时认识自己,永葆身心健康的心灵圣经。
  • 快乐在左 痛苦在右

    快乐在左 痛苦在右

    这不是小说,没有虚构的情节与人物,也不是把听来的故事再加工成为所谓的传奇。只想说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准确地说,是一段经历,一段让我刻骨铭心的经历。不为赚眼球,只求给与我有相同经历的朋友,特别是那些尚未走出抑郁症阴影的朋友,一个参考,一个成功的希望。
  • 前往伊斯特兰的旅程:巫士唐望的世界

    前往伊斯特兰的旅程:巫士唐望的世界

    本书是唐望系列影响最深远的一本,是一种超级文化现象的展现。记录了卡斯塔尼达在《巫士唐望的教诲》出版之后重返墨西哥,继续在唐望的指导下学习印第安文化的经历。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混乱、否定、沉溺和执着,这是我们痛苦和烦恼的来源。唐望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我们如何理清混乱,获得力量,创造全新的生活梦境。唐望告诫人们,应当像个战士那样的去生活,不畏学习的艰苦,努力成为一个不莽撞,不畏缩,尽自己全力去解开个人力量的奥秘的人。
热门推荐
  • 星陨之瞳

    星陨之瞳

    “七魂派!你们杀我满门,屠我村子!我跟你们不共戴天!”他在暴雨中跪倒在墓碑前,声嘶力竭的对天伺候,却又低头泣不成声。不知过了多久,他缓缓抬头望向天空,猩红色的双眼不知何时替代了他原本黑色的眼珠。“我用这双眼睛,看到了太多的黑暗……经历了太多的绝望……既然总会有人来改变这片大陆,那就由我来吧!”他用那沙哑的低声嘶吼,仿佛一头愤怒的野兽,令人颤栗。雨,一滴滴打落在他的脸上,顺着他脸颊上滑落下来的,不知道是泪还是雨……
  • 素手毒医:公主归来

    素手毒医:公主归来

    一个是最受争议嫉妒的荣华公主,一个是身份神秘潇洒如风的剑客。她有着最尊崇的地位,却是妖媚的容貌,步步维艰。他本该潇洒于江湖,却被一个承诺绑住了手脚,被迫留在她身边。为了他,她放下尊宠,羸弱的身躯撑起了一片天。为了她,他倾尽一生宠爱,许她一世安定长乐。
  • 夜先生和亦小姐

    夜先生和亦小姐

    一个甜盐相搭的故事。。。暗藏玄机和残酷真相。历经磨难再度相逢的两人,能否重拾起最初的勇气?会有虐,结局甜。
  • 御魔之瞳

    御魔之瞳

    福与祸就在一念之间,生与死会在一线之间。有时候会问自己,命运,到底是什么?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当你知道如何回答的时候,又会因为如何做出选择而迷茫……逃避?面对?反抗?还是顺其自然?某一天,她告诉了我关于命运的答案。“命运,只不过就是生与死的缩影,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那一丝空隙。生,便是人。死,便是尸体。而那一丝的空隙,便是我。我就是你一直在寻找的命运——灵魂!”
  • 斗破苍穹:第一诛神魔女

    斗破苍穹:第一诛神魔女

    雪雪新文已发,换了马甲,新笔名揽月公子,上云起书院,qq书城,搜《毒舌小妖女:上仙也承包》新书简介,穿越成昆虫,她得罪了高冷师伯。为了调教不听话的小小妖女,高冷师伯决定带她去人界度蜜月,哦,不,是历练。谁知,奇葩女配花式手段层出不穷,让她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人贱自有天收,装-逼自有人打,且看她如何与奇葩女配斗出新境界。这是一个酷冷仙尊师伯对上逗比小师侄的故事,一对一(揽月公子书友群375922391)
  • 梁小姐你别跑

    梁小姐你别跑

    【暖宠蜜爱:1V1双洁】 小包子篇:“粑粑~你可不可以跟妈咪离婚啊?离婚了,你就可以娶我了。” 小包子眨巴着大眼睛,两条小小的辫子,圆圆的脸白里透红,像是可以掐出水一样。言谦无奈,小心翼翼的抓住了小包子的肩膀,轻声细语,“我们乖,好不好?咱们都是男孩子,我就算是跟你的妈咪离婚了,我也娶不了你的,加上爸爸不可能跟你妈咪离婚。” “为什么呀,你看妈咪给我扎的小辫子,我不就是女孩子嘛?为什么我不是女孩子是男孩子捏?不都是一样的吗?” 言谦满头黑线,无奈望了一眼在沙发上疯狂颤抖的肩膀,旋既,温柔的目光转向小包子身上····· 推荐旧文【暖爱:顾先生晚上见】依见钟情作品 【云先生他最爱我了】妖不弃作品う云起
  • 空缺(中篇小说)

    空缺(中篇小说)

    早上只喝了点稀饭,胃就疼得厉害,游小二拿起电话,想给县医院工作的妻子说说,刚拨通说了几句,吕根本就闯了进来。吕根本说,游乡长事情麻烦了,村里有一帮人闹事,要炸掉拦水坝放水。炸药包都绑好了,说今天不给他们个答复就炸坝。游小二皱了眉说,你去找吴书记,这事由他一手抓。吕根本说,我找了,吴书记说他要调走,让我找你。游小二一惊。吴广成要升到县里的消息,在乡府已传了半年,前天吴广成还说,提升的事还没影子。昨天晚上,乡党委办公室主任于海过来,说吴书记连夜收拾整理东西,是不是上面下文了?他说不会,若有消息,吴书记怎么也要和我打声招呼。
  • 爷爷奶奶带孩子宝典

    爷爷奶奶带孩子宝典

    近年来,儿童教育专家们总结出了爷爷奶奶带孩子的两大误区:太感性和让孩子无所适从。然而,性格培养过于笼统慢热,跟不上孩子精神发展的脚步,又成为时下性格教育的盲区。爷爷奶奶们可曾想过:面对未来严峻的生存挑战,该怎样带好自己的孙辈?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品质则是革命胜利的保证。要想全面开发孩子的智力,爷爷奶奶们不妨把自己的经验和现代教育的先进知识融合起来。关注孩子的学习,不单要关注孩子的成绩,更重要的是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千万别觉得“危机意识”太晦气,没有人希望这样那样的坏事情降临到自己头上,但逃避生活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 剧作三种

    剧作三种

    乡间诊所。一张方桌,上面摆放几瓶类似酒精、碘酒、药剂的物品。两边各摆一个长条木凳。六七位候诊的病人或站或坐,有男有女,有老有小,乡下人打扮,穿着简朴甚至有些寒酸破烂。安东·契诃夫医生正弯腰给躺椅上的马车夫看喉咙。契诃夫(一手轻扶患者的头部,一手将压舌板伸进病人张开的嘴里)说“啊——啊——啊啊”……马车夫(发出一串怪声)咿——咿——哎一鸣——呀……契诃夫(身子向后退了两步,用手在鼻子前扇动)您到底喝了多少酒,我的主啊?难道您一大清早就喝酒?马车夫(一手捂着腮帮子,从椅子站了起来)我亲爱的契诃夫医生,谁规定早晨不能喝酒,难道喝酒还要挑个良辰吉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