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2300000040

第40章 后汉高祖皇后垂帘听政一月被迫交权(3)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盛年去世,后周不得不推出七岁的孩子柴宗训即位。一年以后,赵匡胤通过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被将士拥戴为皇帝,国号为“宋”,年号建隆。封杜氏为皇太后。赵匡胤从此开始了他十六年的皇帝生涯。

陈桥兵变的故事几近妇孺皆知,无须赘述。但是,有关赵匡胤在兵变前是否有精神准备或者说故弄玄虚,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赵匡胤是有精神准备的,甚至还做了相当细致的物质和其他准备。在兵发陈桥前,也就是说赵匡胤在率军出城迎战敌军之前,为了防止意外,他已经把自己的家眷转移了,母亲杜氏和他的夫人王氏在秘密的状态下被安置到僧寺定力院里。

这是一个特殊的信号,因为作为军人,尤其是五代十国的军事将领,由于社会动荡,战事频繁,赵匡胤出征的次数非常之多,但每次他都希望自己亲爱的母亲和家眷留在京城,恨不得躲在皇宫里才觉得安全,而且每每家眷与皇室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不断受到皇室在生活上的关照。可这一次,情况大为不同。赵匡胤在将家眷转移后,特意叮嘱了家属保守秘密,同时果断地切断了家眷和皇室的联系,并且留下不少亲兵保护。更重要的是,赵匡胤始终保持着与家眷的通信联系。

据说,他不断派信马往返,与自己家属接触的次数甚至于超过了与皇室的联系。尤其是在他黄袍加身成功后,赵匡胤立即派兵保护他的家眷,以防后周其他军事将领把家眷当人质。不仅如此,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还积极参与了这件事情。史书记载,杜氏也是知道的。

据说,在赵匡胤安置好家属率兵出发后,杜氏便在定力院焚香拜佛。如果说这还不足以证明她知晓她的儿子黄袍加身的事情,只是像一位佛教徒那样为自己的儿子祈祷的话,那么,赵匡胤黄袍加身后杜氏的种种表现,则完全可以证明了一切。

兵变成功后,赵匡胤的正妻王氏“欣喜地紧张”。而杜氏则从容不迫,说:“我的儿子平生奇异,胸有大志,能享受富贵。”除了一份母以子贵的自信外,我们从中看到了她知情的一面。

同时,她还和王氏总结了后周政权的利弊,在赵匡胤上任后,作为历史的经验,曾反复和儿子说,希望他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巩固好不容易得来的江山。可是对外人,她则做出了另一副姿态。

当赵匡胤上任后,一些大臣来向杜氏祝贺。杜氏表现得没有任何欣喜,甚至还流露出一丝的忧伤。大臣问道:“自古就是母以子贵,您的儿子贵为天子,这是您的齐天洪福,太后为何闷闷不乐?”

杜氏回答说:“我只听说,治理国家有方的皇帝会受到民众的爱戴;如果皇帝做不好,恐怕连普通百姓都不如。”

群臣都对她钦佩不已。赵匡胤知道,这是母后对他的教诲。

在赵匡胤成为太祖以后,杜氏经常就很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开始的时候为了树立赵匡胤的执政威信,大多是从善意的愿望出发的。随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杜氏干预朝政的意图越来越清晰。如,事关赵光义的职位安排等等,杜氏甚至已经完全进入了皇太后的角色,有时候甚至把赵匡胤当成了未成年的小皇帝,动辄指手画脚。

《宋史》记载,在封杜氏成为皇太后之后,她曾多次“高坐朝堂”,直接参与重大决策。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杜氏教子有方,赵匡胤和赵光义等孩子至死都非常尊重她,对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即使觉得无法完成,也不当面理论或者反驳,这实际上助长了杜氏干预朝政这种“不正之风”,甚至导致了“烛影斧声”事件的发生。这不能不说是赵匡胤的悲剧,同时也是杜氏本人的悲剧。

当然,杜氏最重要的建议,就是改变了中国皇帝父传子的秩序,命令赵匡胤将皇权传给弟弟赵光义,还计划说,赵光义百年后,再把帝位传给弟弟赵光美,然后再传回给赵匡胤的儿子德昭。

很多人认为,这种皇权传承的安排有杜氏的特殊考虑,主要是后周的直接经验教训起作用,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说,赵匡胤不是三岁孩子,在成人的状态下,由母亲出面安排传承,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的。

(2)皇太后导致“烛影斧声”

宋太祖赵匡胤苦心经营了十六年,最终将唐朝后期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扭转了过来,天下最终趋于统一。宋太祖励精图治,使宋朝百废俱兴,国家也开始强盛起来。正当国家需要他大展宏图的时候,赵匡胤却病倒了。开宝九年(976)十月二十日晚上,卧床不起的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突然去世,这一年他刚好五十岁。

宋太祖死后的第二天,他的弟弟赵光义继承了皇位,即历史上的宋太宗。对于宋太祖的死,《宋史·太祖本纪》上只有一段简略的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但宋代的笔记野史上却有一些颇为离奇的记载。如文莹和尚的《续湘山野录》详细记载了赵匡胤之死。

宋太祖赵匡胤在黄袍加身之前,曾经结识了一位道士。这位道士无姓无名,没人知道他的身世,可是却是个异人,他有能变金子。

赵匡胤、赵光义曾和道士多次一同出外游玩。每逢赵家兄弟把钱都花光了的时候,道士就从怀里拿出一个空口袋。伸手在里面掏啊掏,一块块亮闪闪的金子就被他从空袋里掏出来了!想掏多少就有多少,十分神妙。

这位道士常爱与太祖、太宗饮酒。有一天,三人在关河游玩时,都喝到了量,醉意朦胧的时候,赵氏兄弟听那个道士唱起了歌,听着像是《步虚》曲。还说了一句话:“猴年正月四,晴空龙腾;鼠年十月二十,阴晦蛟去。”

这句没头没脑的话,说两兄弟感觉很奇怪,就问旁边的人听到没有。可身边的随从却茫然地说:“没听到道士唱歌,更没听到他说话啊!”

赵氏兄弟更奇怪了,一时间,酒也醒了大半,就问说的是什么,道士却连连否认了。

后来,宋太祖赵匡胤被手下黄袍加身,登基称了帝,坐稳了龙椅后,太祖猛然惊觉,自己称帝的时间正是在猴年正月初四,应验了道士所说的那句话啊!于是,他马上下诏在全国找寻这位怪道士。可是却怎么也找不到。

十六年后,有一天,太祖出宫祭祀,仪式完毕后,在回宫途中,他忽然看见那个道士醉醺醺地躺在道边的树荫下,还笑着向太祖问好。太祖急忙命人将道士请到了皇宫的后殿,安置在后花苑信,还让人好生侍奉着,自己上朝后就马上过来看他。两人像以前同游关河一样,开怀畅饮,纵情谈笑。太祖对道士非常热情。

然而,侍奉道士的人告诉太祖说,道士每天不住在房间里,却住进树梢的鸟巢中,举止行为很怪。过了几天,太祖散朝后来找道士,却发现道士竟神秘地不见了。

公元976年,农历是鼠年。这年的冬天,太祖突然得了大病,卧床不起。因为留意了道士的话,所以太祖的心情很紧张。阴历十月二十日夜间,天气很晴朗,太祖这才松了口气,心中一阵暗喜,病情也好了大半,可以起床下地了。可是没多长时间,天气却突然变了,风卷残云,雪雹交加。太祖叹了口气,当夜就召赵光义进宫。在寝宫里,他叫宦官和宫女全部都退下去,只留下赵光义,两兄弟对饮畅谈。

两人到底说了什么,现在已不得而知。宦官和宫女在远处侍奉着,依稀望见烛光之下,赵光义不时地站起来避席,似乎不胜酒力。

直到过了三更,兄弟二人才喝罢了酒。这时,殿前的积雪已有数寸厚了。太祖就拿起斧子砍殿前的雪,边砍边回头盯着赵光义说:“好做!好做!”后来就没有声音了。过一会,他就回殿里解衣入睡,鼾声如雷。

这一夜由于夜已深了,赵光义也就留宿在了禁宫之中。到天明之时,宫人们发现太祖早已驾崩!赵光义便于灵柩前接受遗诏,继承了皇位。

上述这段记载,出于《续湘山野录》。因为语气隐约,文辞闪烁,引发了后人无限猜测,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迷。

对于以上事件,史学家司马光在《竦水记闻》中是这样记载的:太祖驾崩时已经四更。发现太祖驾崩后,宋皇后立即派宦官王继隆快去叫太祖的儿子赵德芳入宫。没想到,王继隆却径直去了赵光义的府邸。

宋皇后听到脚步声,忙问:“是德芳吗?”

王继隆回答说:“是晋王到了。”

皇后大吃一惊,一时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才哭着对赵光义说:“我母子的性命,都交给官家了。”(宋朝时俗称皇帝为官家)。

赵光义回答说:“共保富贵,不要担心。”

从这段史料记载来看,《续湘山野录》中提到的“赵光义在太祖临终时接受遗嘱”,是丝毫没有根据的。更令人怀疑的是,据史料记载,一直为太祖诊治的太医程玄德,竟然在太祖驾崩的一大早,就守在赵光义住的开封府门口,与赵光义一同入宫!若非事先知情,这个太医怎么会先去开封府等着呢?

总之,赵匡胤死得不明不白!种种迹象都表明,他的死与赵光义篡位大有关系,很可能就是死于亲兄弟赵光义的黑手。

不知是否是心虚,多年后,朝中传出了“金匾之盟”之的说法。说是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二人的母亲杜太后,曾在临终前,让太祖赵匡胤当着赵光义和赵普的面立下“传位给赵光义”的誓言。不过,“金匾之盟”却只有口头说法,没见到白纸黑字。因而,很多人认为,这只不过是宋太宗的自我掩饰罢了。另外,

宋太宗赵光义在即位的当年就急急忙忙改了年号元。这种“未逾年就改元”的做法,在宋朝时根本没有先例!

种种迹象似乎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宋太祖是非正常死亡。

然尔这些猜测都是民间传闻,并非官府文献所载。烛影斧声,也就成了千古之谜。

(3)“金匮之盟”的虚实

“金匮之盟”,指的是杜太后的一份遗嘱。据说,杜太后在临终前,要求儿子赵匡胤将皇位传给他的弟弟赵光义。

据说,杜太后病危的时候,急急召来了赵匡胤、赵普等人。太后问赵匡胤:“你明白自己是怎么做上这个龙椅的吗?”赵匡胤低头哽咽,没有说话。

杜太后又说:“我马上就死了,你哭也没有用!你快回答我!”

赵匡胤只好回答母亲说:“我是靠先祖和太后积下的功德才做了天子。”杜太后听了很生气,严厉地说:“不对!你能当天子,是因为后周的国君太小,群臣各自为政,他们的心根本不在国君身上。倘若周朝有成年的国君,还有你当上皇帝的机会吗?我们大宋朝现在的情形,和当时的后周有什么两样呢?为了防止后周的悲剧在大宋朝上演,你们现在要早做打算。你和光义都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将来,你百年之后,要传位给光义!这才能确保大宋朝的万年社稷!”

赵匡胤听了不敢反驳,一边磕头一边说:“就按母后的吩咐办。”

杜太后对宰相赵普说:“你把这些话记下来,让他们不许违背。”

于是,赵普马上把这段对话作为太后的遗嘱记了下来,并署名“臣普记”三个字。赵匡胤命人将遗嘱藏到了殿里的金匮中,并安排细心的人看管,这就是历史上的“金匮之盟”。

然而,“金匮之盟”本身就是一个幼稚园。因为它虽然在史书中有所记载,但赵匡胤在位时期,却没有被提到它,赵光义刚即位时,也没有提到,而是在赵光义称帝五年之后才出现在正史中。如果“金匮之盟”真是杜太后所留遗嘱,为什么赵光义即位之初,不拿出来赌住众人之口呢?再者,宰相赵普又是见证人,以赵普的老谋深算,怎么会在宋太祖赵匡胤生前,屡屡与赵光义唱反调呢?所以有人说,“金匮之盟”不过是是赵普被罢相后,捏造出来讨好宋太宗,以求重登相位的手段罢了。

陈桥兵变时,赵光义和赵普都是重要策划人。宋朝建立后,赵普任枢密副使,赵光义为开封府尹,兼掌管禁军,他们与宋太祖的关系都很好。后来,由于皇宫内争权夺势,三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赵光义被宋太祖赵匡胤解除了禁军职务,只命他担任开封尹。而赵普的官却越做越大,升至宰相,职务高过了赵光义。这样一来,赵普和赵光义两人的矛盾也越来越多,渐渐开始了明争暗斗,并且时有冲突。

当时,有个人叫冯瓒,非常有才,赵匡胤很欣赏他。有一年,赵匡胤派冯瓒前往四川任樟州知府。结果有人密告冯瓒在樟州任上受贿。

宋太祖是爱才之人,他认为冯瓒才能出众,便决定让冯瓒回京,此案由他亲自处理。冯瓒先入了京,行李等物随后慢行。赵普便抓住这个机会,暗中派人检查了冯瓒的行李,结果,发现行李中有许多包好的“金带珍玩”,贴着“送交刘赘”的封条。赵普知道,刘赘是赵光义的幕僚,很显然,这笔财宝是借刘赘之手送给赵光义的。

赵普怎么能放过这个打击赵光义的机会?他向宋太祖进言要将冯瓒处以死刑。但赵匡胤只是将冯瓒流放到了条件恶劣的沙门岛。赵光义被削弱了权力,又被折了臂膀,真是憋气又恼火。

这一事件之后,赵光义有意识地整顿了自己的幕僚,他发现幕僚中有个叫宋棋的人同赵普关系很好,他认为这个宋棋很有可能是在冯瓒事件中告密的“内奸”,因此,他执意要把这个人赶走。这样一来,赵光义与赵普的矛盾就公开化了。

此后,赵普又多次寻找机会打压赵光义。

赵匡胤执政的时候,特别是赵普任宰相期间,他总能在与赵光义的争斗中占上风。但后期,赵普位高权重受到赵匡胤的猜忌,赵光义乘机利用以谋略压倒赵普。当时有位“权谋之士”叫卢多逊,赵普被罢相,外放河阳节度使后,卢多逊多次在太祖面前挑拨离间。等到赵光义即位后,卢多逊又多次阻止重用赵普。

赵普从政多年,经验丰富,再者,他非常了解赵氏家族的人,所以,他明白,要想命运出现转机,就必须将老对头卢多逊扳倒,并且为新皇帝赵光义献上一份厚礼。

当时,许多朝廷重臣都对卢多逊的趋炎附势很看不惯。而赵普虽然离开了朝廷,但虎死余威在,他的声望和长期培植的势力还是不可小觑的。因此,赵普对于打败卢多逊很有信心。但是送给太宗什么样的礼才能算厚礼,才能打动他呢?赵普思来想去,找到了赵光义的心病,那就是赵光义以非常手段夺取帝位,天下人对此事的议论一直没有平息,因而“即位的合法性”始终是赵光义的一块心病。对赵普来说,这真是天赐良机。

赵普决定送给赵光义一份心药!于是,他杜撰了“金匮之盟”!果然,一下子就得到赵光义的欢心,当邓官复相位。

重当丞相后,赵普的第一个要做的就是置卢多逊于死地。他派人密切监视卢多逊的行踪,不久就被他抓到了卢多逊结交皇弟赵廷美的证据。

赵廷美的存在,堪称是太宗皇帝的心头大忌!同为皇弟,他最怕赵廷美成为又一个自己。但卢多逊却不懂太宗的心事,因此与赵廷美的关系密切。事发生,赵廷美被贬为涪陵县令,卢多逊则被流放幽州,这意味着,卢多逊的政治生涯就此完结。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当初,杜氏干预朝政干预理直气壮,她干预得最大的一件朝政,就是皇权传承问题,并最终导致了“烛影斧声”,害了一生尊母敬母的赵匡胤。

可惜的是,杜氏的二儿子太宗赵光义可就没那么听话了。他不仅害死了哥哥的后代,还害死了弟弟,导致了多次宫廷的互相残杀。这可能是杜氏不曾想到的。

当然,杜氏自公元960年当上皇太后之后仅仅一年,即公元961年六月便病死于滋德殿,终年六十岁,谥号“明宪”,三年后改谥号为“昭宪”,葬于安陵。

同类推荐
  • 十国传

    十国传

    穿越到十国,成为南唐一员——赵匡胤,我来了!
  • 我不说话不代表我不知道

    我不说话不代表我不知道

    当朝太子最喜欢在别人问起他宫中生存法则的时候,兴致提笔,写下四字:“言多必失”。众人扶额:殿下啊你本来就是个哑巴这样自嘲真的好吗……?=..=
  • 大明帝国的黄昏

    大明帝国的黄昏

    明朝开始衰败从万历皇帝始,以崇祯皇帝终,又以南明四帝为余音。在近八十年的黄昏期里,明帝国像是一个被砍掉了脑袋的巨人一样,疯狂地向悬崖边冲去。如果在帝国的黄昏期,有人,哪怕只有一个做对了那么一件事并且取得了成效,明帝国肯定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历史也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我们除了扼腕叹息,更多的是对 “事在人为”老话的一再咀嚼! 想要知道明帝国是如何“发疯”的,是如何走向悬崖、走上不归路的,大明帝国的黄昏期是如何度过的,本书将带您解读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
  • 帝伏

    帝伏

    随时面临灭亡,却又不得不在夹缝中求存的乾夏国,长期周旋于六大超级帝国争霸的混乱局势中,而其之所以周旋于内,目的只是为了成为某一帝国的藩属国,得一庇护。某一日,乾夏国境域内某座名为鳢化的小城,有个千里逃亡慌不择路的少年,一头扎进此城。此后,一石激起千层浪……
  • 党史国史上的要人大事

    党史国史上的要人大事

    两位作者从自己四十年党史、国史研究的成果中挑选了35篇文章集为本书,编为四编:大事论说,文献解读,要人评论,史著品评。这些文章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次伟大转折(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实现和活跃于其中的重要人物展开讨论。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砺炼完美人格

    砺炼完美人格

    塞缪尔·斯迈尔斯在这方面的兴趣一直被“砺炼完美人格”这一主题所吸引,他习惯于从给那些年轻人的演讲体会中做些记录,有时在几个小时的课堂后作笔记,记下阅读、观察和生活经历的结果,因为他在构思与此相关的主题。
  • 炎枪重黎

    炎枪重黎

    久居深宫,权谋之术?祸兮!王侯将相,明争暗斗?福兮?
  • 别想让我放过你

    别想让我放过你

    这起轰动全城的恶性凶杀案发生的那天晚上正好是平安夜,或者说也就是西方人那个圣诞节的凌晨了。这些年改革开放的确引进了西方不少的东西,当然,好的东西还是主流,但糟粕也不少,就连西方的节日也引进了不少,包括什么情人节呀、玫瑰节呀、男人节呀、女人节呀,还包括这个圣诞节,反倒是对我们自己的许多传统节日不那么上心和重视了。现在,我正在停车的这家名叫“圣路易”的酒吧的玻璃门和玻璃窗上,都用彩色涂料喷绘上了圣诞树、雪花的图案,门前还站立着一个电动的圣诞老人,随着音乐在不停地摇晃着那长着长长的白眉毛和长长的白胡子的脑袋向路人招手示意.
  • 婚然天成之名门宠妻

    婚然天成之名门宠妻

    她是商界的名流夫人,人前风光,人后暖床。二十九岁生日被相恋五年的男友一脚踹到剩女的大军伍当中去,因为撞破了她高贵冷艳的顶级BOS一个惊天大秘密,就被一只集纯良、腹黑、傲娇、暴走、温柔、各种矛盾体于一身的名门纯禽给拽到了已婚妇女的革命队伍中来。【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宠妻无上限的故事。
  •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学为人师的教育家(2)》本书分为吴稚晖、梅贻琦、黄现璠等部分。
  • 奇仙幻神

    奇仙幻神

    主角张浩意外获得三大神器之一困火塔,从此走上修炼之途,在修真界与接天阁,道宗两大顶尖势力展开生死角逐,一次次奇幻冒险,一场场生死战斗,最终历经艰辛闯入九天十八域。在九天十八域这片奇特的空间,张浩获得了远古凶兽吞天蛤的相助,为了替师报仇,推到剑楼,掀翻雷池,最终却引出了一个成立多年的神秘势力,而他又将如何面对。
  • 我不是合格的捉鬼人

    我不是合格的捉鬼人

    我叫白十一,现在还是一名学生,还有一个身份便是茅山第十八代传人,只不过,自我上任以来,没有见到过一只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余生各自安好

    余生各自安好

    她赌上一生只为爱他,他赌上一生只为恨她,如此矛盾又对立的两个人,最终却败给了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