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48600000015

第15章 无状之状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1];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2],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3],故混而为一[4]。其上不[5],其下不昧[6],绳绳不可名[7],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形,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8],能知古始,是谓道纪[9]。

【注释】

[1]夷:连同下文中的“希”和“微”,都是老子描述“道”的不可感知的本性的专门用语。

[2]搏:触摸的意思。

[3]致诘:追问。

[4]混:混同。

[5]皦:明亮。

[6]昧:晦暗。

[7]绳绳:渺茫之义。

[8]执:根据,把握。御:驾驭,利用。

[9]纪:纲纪,规律。

【今译】

看它却看不见,这叫做“夷”;听它却听不到,这叫做“希”;摸它却摸不着,这叫做“微”。这三者,无法进一步追究,因此它们是浑然一体的。它的上面并不明亮,它的下面也并不晦暗,渺渺茫茫不可名状,又回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叫做无状之形、无物之象,叫做若有若无的“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跟着它,也见不到它的尾。把握早已存在的“道”,可以用来驾驭当前的一切,也能够了解最为古远的开始,这就是“道”的规律。

解析

神秘不可捉摸的道

在这一章,老子继续描述了大道的玄妙之状:“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夷”、“希”、“微”,都是老子为了描述“道”的样态而采取的专用名词。总而言之,这三句指出,“道”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举个例子来说,我们能看得见日月星辰的运转,但是,对支配它们运行的内在规律是看不见的,这就是简单的“夷”;我们可以听到莫扎特、贝多芬的美妙音乐,但是,对音乐之所以美妙的内在原因是听不到的,这就是简单的“希”;我们可以触摸到桌椅器物,但是,对于它们内在的原子结构是摸不着的,这就是简单的“微”。老子描述的“道”,更在这些简单规律之上,它是世界的本源,包容着万事万物,是超越所有运行规律的最大规律,所以,更是看不见、听不到和摸不着的。接下来,老子说:“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意思是,“夷”、“希”、“微”这三者,无法进一步追究,因此它们是浑然一体的。这实际上指出,“道”乃一体之“道”,却又能够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变化都是本源于“道”的。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这是在接着描述“道”,它的上面并不明亮,它的下面也并不晦暗,渺渺茫茫不可名状,又回到无形无象的原始状态。而“无状之形,无物之象,是谓惚恍。”我们现在将模糊不清的状态称作“恍惚”,即源出于此,只是字序变换了一下。这个“惚恍”,与前面所提到的“夷”、“希”、“微”,名号不同,但所指为一,说的都是“道”的不可感知的特点。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老子接着说,“道”啊,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跟着它,也见不到它的尾。孔子见老子之后,就对他的学生们说:“我知道鸟能飞,鱼能游,兽能跑。飞着的鸟能够用箭去射它,游着的鱼可以用线去钓它,跑着的兽能用网去捉它。如果说到龙,我就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对付了,因为龙是乘风腾云上天的。我今天看到了老子,才知道他大概就是龙啊。”孔子对老子的看法,与老子对“道”的看法颇为类似。也就是说,道就像神龙一样,首尾都不可见。至于把握运用它,那就更难了。

上面所有这些描述可以总括为一句话,那就是,“道”是神秘莫测而不可形见的。这与老子在前面的章节中所言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湛兮似或存,无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以及后面的章节中所言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等提法都是一脉贯穿的。

那么,老子为什么如此反复地强调“道”的玄秘色彩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道”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一个概念,而“道”之所以如此重要,就在于“道”是具有超越性的,这从开篇的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之中就已经表现出来。正是因为“道”具有着超越性,它才能够涵盖世间的一切,才能够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本法则,也才能够在道家的学说范畴中占居至高无上的位置。可以说,“道”的玄秘特质是老子学说的根本,老子所阐说的整个哲学体系都是以此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所以,老子不惜在短短五千言的《道德经》中颇费笔墨,大书特书,“道”是如何的玄妙,是如何的不可知解。

其实,老子反复言说道的神秘性,运用各种事物来打比喻加以说明,正是想让后来者深刻体察道的本质,全面理解道的无所不在,广泛认识道在万事万物中的具体体现。目的只有一个,让后人理解道,循道而为,获得解决问题的高度智慧和圆满幸福的人生。

把握大道,驾驭一切

对“道”的玄秘尽情地描述了一番之后,老子说出了本章最为重要的一句:“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这句话的意思是,把握早已存在的“道”,可以用来驾驭当前的一切,也能够了解最为古远的开始,这就叫做“道”的规律。

老子刚刚说过,“道”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可是这会儿却又提起“执古之道”,“执”,也就是把握的意思,既然“道”是无形无象的,又如何来把握呢?在下一章,老子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所谓“善为士者”,也就是“善为道者”,“道”是不可感知的,但是它能够从“善为道者”的身上得以体现,“道”既无形无象,却又无所不在,它不能够通过感官来认知,但却能够通过心智来体悟,若非如此,“道”也就无从讲起了。

这里有似乎一对矛盾,老子强调道是神秘而难以知晓的,但他又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言下之意,道是可知的。其实,二者并不矛盾,难知不等于不可知。说道难知,旨在强调感知道、体悟道、把握道是有条件的,它需要人们一方面体察万物,在实践中总结客观规律;另一方面要深入修道,在静思中进行超越性思维。

要想把握大道,应该有对社会全面的观察和深入实践的精神。所谓看破红尘,首先应该从红尘中滚过;能视金钱如粪土,必须自己曾经拥有过。没有观察实践,很难超越与超脱。古人云: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也就是说,在人的一生中有苦也有乐,只有在苦与乐交替的反复磨练中得来的幸福才能长久;在求知修道中既要有确凿的信念,也要有敢于怀疑的精神,遇到值得怀疑的事就要去仔细求证,只有这样,才能悟得真道与大道。

悟道要有超越性思维,它要求我们要保持平淡天真的心态。庄子和东郭子探讨过有关道的问题,庄子说:“道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让我们顺任变化,无为而处吧。恬淡而宁静,漠然而清虚,安豫而闲适。我心志寂寥,不知去向哪里,也不知返归何处,来去都不知道哪里才是归宿。驰骋在虚旷广漠的境界里,不知何处是终极。大道与万物是没有界限的。万事万物之间虽有区别,那也只是具体事物之间的差异;万物之间,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区别的。这些有界限的事物中,包含了无界限的道。至于说到充盈空虚,衰败灭亡。是道使万物有充盈空虚,而道自己则无盈虚;是道使万物有衰败灭亡,而道自己却无衰亡;道使万物有始有终,而自己则无始终。道使万物有聚合有离散,而道自己则无聚散。”

修道悟道,要静心沉思。明朝的洪应明也曾说过:“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希处,识心体之本然。”意思是一个人在宁静平淡的安定环境中,才能发现人生的真正境界;一个人在粗茶淡饭的清贫生活中,才能体会到人性的真实面目。他还说:“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说人只有在宁静中才会心绪像清澈之水,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本源;人在安详、闲暇的气度中才会发现人的真正灵魂;人在淡泊之中内心才会平静安适,才能获得人生的真正乐趣。由此可知,要想观察和体悟真正的世界大道和人生正道,静、闲、淡是最好的方法。风花之潇洒,雪月之空清,只有那些心情恬静的人能够欣赏到;水涨水消,草木荣枯,只有那些有闲情逸致的人才能掌握其中规律。江河流水,白云出岫,在这种景观里,人们才能悟出从有我进入无我境界中的玄机。修道也是如此,大道无处不在,关键就在于我们能不能去发掘和领略。而人心往往会妄动,妄动则会失真。只有摒弃所有杂念,静坐凝思,才可以体会到真正的妙境,感悟到道的真正妙机。

老子认为,“道”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如果能够把握这原本就存在的“道”,就能够用来驾驭当今的一切。不是有句话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的事儿”吗?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看似新事物层出不穷,可那些无非是表象的、形式的变化,而其内容、其实质,则是相当稳定的,因此,人类历史是可以进行前后观照的,“以史为鉴”的说法就是源出于此,而人们研究历史的根本意义,也正在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同类推荐
  • 礼记(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礼记(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礼记》初时据说有一百多篇,后为汉朝学者戴德简化为85篇,世人称之为《大戴礼记》。后来,戴德之侄戴圣在《大戴礼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行简化,终为49篇(原本应该为46篇,但因《典礼》《檀弓》《杂记》三篇过长,市面上大多版本将其分为上下篇,故有49篇之说),称之为《小戴礼记》。《大戴礼记》现已佚失多数,而市面上常见的《礼记》版本一般为《小戴礼记》。在编撰过程中,考虑到现实的阅读需求,我们从权威版本中筛选出极为经典、实用,且具有文学价值的28个篇章,将其编辑成册。同时,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与理解,我们将每篇分为诸多小节,每个小节分为三部分:原文、注释与译文。整本书结构严谨,言简意赅,意蕴深远。
  • 中华家训3

    中华家训3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追述了酿酒的发展历史,中卷和下卷介绍了酿酒的具体技艺。《北山酒经》虽为酿酒技艺的专著,实则却渗透着酒文化的浓重缩影,为饮而酿,酿则必饮,可谓关乎酒之品质的重要著作。
  •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是一部关于历史、文化、艺术、哲学、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笔记小说,以考证、评论、记事为主要写作内容,书中既有夏商周三代以来的一些历史事实、政治杂谈和文坛轶事,更有对宋代典章制度、官场见闻、社会风尚的记述。本书的特点是内容丰富、评论精彩、考证严谨,其价值远远超过同类书籍,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该书通俗易懂,作者从小处入笔,写出人间沧桑,喻道理于点滴之中。阅读《白话容斋随笔精选》,可以让人消除疑虑,明白事理;可以让人心存感恩,摒弃丑恶;更可以让人增长见识,澄清谬误。
  • 道德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道德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历代学者都将研读《道德经》作为必修功课。《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为“道经”与“德经”两大部分。《道德经》五千言,篇幅不长而论述精辟,其中含义深远,思想广博。其内容从多方面论述宇宙的本体、万物之源、自然规律等等,并将其意义融入到现实自然、社会、国家、民生等众多方面。大致分为:论道、治国、修身、砭时、养生、议兵六大方向。本书《道德经》原文遵照中华书局发行的通行版本,每一章以原文开头,之后有“注释”和“译文”两个板块,对字词的注释简明扼要,对原文的翻译精妙准确,同时融入通俗易懂的解读思想。另外,本书除了常有的字词注释和译文之外,还加入了“河上公”对道德经的注解,希望这位黄老学派的集大成者的见解,能为读者们抛砖引玉,以其为伴为镜,协助自我来更好地阅读并理解《道德经》的主旨思想。
热门推荐
  • 元谭

    元谭

    黑珠:“你是逆天之子”幕晨:“你个糟老头坏的很!我才不信你!我最多就一普普通通的平凡人!”黑珠:“少年这样吧!老夫手中有一本天际功法!你拿去炫耀吧!”幕晨:“你个糟老头不说功法我都差点忘了!那日你赐予我的那本天际功法就一坑人之物!害我没能泡妞成功!”黑珠:“咳咳!往事不谈!做我弟子吧!”黑珠:“你注定为王!这是不可抗逆的!谁让你身怀特异!”……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把悲伤过尽,才能重见欢颜:林徽因诗文精选

    把悲伤过尽,才能重见欢颜:林徽因诗文精选

    民国女神林徽因,用灵魂书写爱与希望,见证绚丽的生命传奇。她一生著述不多,但均属佳作,而本书几乎精选了她所有的诗歌、散文、小说和书信等经典文学作品,比如诗歌《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激昂》,散文《悼志摩》《一片阳光》,小说《九十九度中》《模影零篇》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内容含量大且丰富,一本书即可了解全部的林徽因。其散文成就颇大,虽然数量不多,但风格独特,知识性强。诗歌尤多,其诗作融入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唯美派的一些表现手法,每篇文章都是她灵动思绪和满腹才华的凝结。
  • 歌后不好惹

    歌后不好惹

    十八岁的青春,她却经历了灭门之灾,花样的年纪,瞬间变得灰蒙。她毅然选择出国深造回来复仇。五年后归来的楚歌,已经是一个歌后,也签约了亚洲发展最好的公司。而她回来的目的依然只有一个,就是复仇,找到当年的人,将他绳之以法。看着这个复仇路上冒出来的男人,楚歌实在是无可奈何,况且这货还是自己老板,楚歌更没法动手了。但她的目标很坚定,就是复仇。“你有没有想过你复仇结束了怎么做?”“不知道。”楚歌真的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她都活在当初的那场噩梦中,也在无时无刻地提醒她复仇。“复仇结束后不如与我好好谈一场恋爱,怎么样?”“好。”她答应了。于是,她虐渣,他撑场;她复仇,他处处帮衬。(要甜的,加点甜的,不甜不要钱的那种。)
  • 名人传记丛书:孔子

    名人传记丛书:孔子

    名人传记丛书——孔子——“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核变星球

    核变星球

    银河系外某处,空间遭受重击,宛如玻璃般破碎,破碎的黑洞中穿出来的冲击波带着类似核辐射的污染打破了太阳系的平衡。太阳活动加剧,地球被打翻。末世来临,顽强的人类在灾难中建立起庇护区,在未知的危险中探求出路,找寻能救赎自我的方法。
  • 天宝唐风

    天宝唐风

    天宝之年,一个诗与剑的国度,正迎来一场血与火的涅槃。当是时,李隆基沉醉梨园,杨玉环舞动天下,安禄山狼心虎视。布衣李苍玉,一剑动京师!【书友QQ群:129399679】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天武界域

    天武界域

    我不甘平凡,我也出身不凡。可我站在这个世界最顶峰之时,俯视众生。众人崇拜。回首一看,原来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局,而我只是其中的一枚棋子,我不甘成为棋子。我要成为人上人,我要成为执棋者。
  • 山川河流尽在眼底

    山川河流尽在眼底

    小时候的沈迟对仙女一样的林姝姝一见钟情。长大后,网吧偶遇,一眼就看见了她。本以为追妻之路十分漫长,却没想林姝姝早已动心。林姝姝抱着他:“快说,你是什么时候喜欢上我的?”沈迟意味深长地说:“我一直都喜欢。”已知世事的林姝姝反应过来,红着脸嗔怪他不正经。……那天看向你,山川河流尽在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