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72500000006

第6章 自我解压,轻松上阵会走得更快

过多的目标让你累

正确而合适的目标促使人前进,并给予人无穷的力量。但是,如果你的目标太多,太混乱了,反而会让你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曾共同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表明:选项愈多反而愈可能造成负面结果。而不像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有选择好,选择愈多愈好。

科学家们曾经做了一系列实验,其中有一个实验让一组被测试者在6种巧克力中选择自己想买的,另外一组被测试者在30种巧克力中选择。结果,后一组中有更多人感到所选的巧克力不大好吃,对自己的选择有点后悔。

另一个实验是在加州斯坦福大学附近的一个以食品种类繁多闻名的超市进行的。工作人员在超市里设置了两个小吃摊,一个有6种口味,另一个有24种口味。结果显示有24种口味的摊位吸引的顾客较多:242位经过的客人中,60%会停下试吃;而260个经过6种口味的摊位的客人中,停下试吃的只有40%。不过最终的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的:在有6种口味的摊位前停下的顾客30%都至少买了一瓶果酱,而在有24种口味摊们前的试吃者中只有3%的人购买东西。

有许多人以为定许多目标能够产生巨大的动力,也是挑战自我能力的好方法。然而遗憾的是,这样的做法除了让自己备感压力外,有可能还会落得什么也得不到的结局。

真正的智者只会定一个方向的目标,而非要把自己训练成多面手的超人。生活上的事实是“两手抓”的同时,多半不能“两手硬”,还有可能一无是处。

有一个农夫,既有房子也有地,生活十分富裕。有一次,他花钱雇了一条狗,帮他防止流浪的乞丐闯进院子,还要帮他烘烤面包,天天给他浇灌和收拾菜园。

那狗谋得了职业,尽力想把工作干好。

这天,农夫去赶集,等他回家一看,菜园没有收拾,面包也没有烘烤,而更叫他恼火的是,小偷爬进了院子,把仓房偷了个精光。

农夫哇啦哇啦地痛骂那狗儿。对于每一桩过失,那狗儿都有一番辩解:为了收拾白菜的苗床,它把烤面包的事放下了;收拾菜园吧,可是又到了看守院子的时候了;至于错过小偷的那一刻,正好赶上它想去烤面包。

我们也常常听到“多目标等于无目标”这样的话,但明白道理是一回事,做起来却又是另一番风景,尤其是比较诱人的选择摆在面前时更是让人举棋不定。经常见到一些优秀的年轻人会有疑惑,我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世界第一流的学府深造,比如耶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之类;另一个则是一份高薪的工作,留在著名的企业里,比如IBM、MS(微软)等。过多的选择与目标反而让他们无所适从,既想做学术研究,又想进企业施展才华,但同时追赶两只兔子的人,最后会一只也抓不到。

成功的秘诀在哪里?成功在于选择,天才往往就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路。但成功的第一步则在于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人生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无论如何,你必须做出一个选择。

当帕瓦罗蒂还是个孩子时,他的父亲,一个面包师,就开始教他学习歌唱。父亲鼓励他刻苦练习,培养嗓子的功底。后来,在他的家乡意大利的蒙得纳市,一位名叫阿利戈·波拉的专业歌手收帕瓦罗蒂做他的学生,那时,帕瓦罗蒂还在一所师范学院上学。毕业时,他问父亲:“我应该怎么办?是当教师还是成为一个歌唱家?”父亲这样回答他:“卢西亚诺,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会掉到两个椅子之间的地上。在生活中,你应该选定一把椅子。”他选择了。忍住失败的痛苦,经过7年的学习,他终于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此后他又用了7年的时间,才得以进入大都会剧院。

“现在我的看法是:不论是砌砖工人,还是作家,不管我们选择何种职业,都应有一种献身精神。坚持不懈是关键。选定一把椅子吧。”这是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卢西亚诺·帕瓦罗蒂回顾自己成功之路时所说的一段话,是不是对我们有所启迪呢?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愿做三件事——第一是别人不愿做的事,第二是别人不敢做的事,第三是别人做不到的事。要成功就一定要下定决心问问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没有?

成功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定义。无论做什么都要踏踏实实地做,立许多目标的做法一定要排除。

无数成功的例子和失败的教训都在向我们展示一个永恒的道理:与其让过多的目标累坏身心,不如放弃它们,专攻一座城池,才会有所收获。

比上不足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凡事都要争做第一的思想,但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就如同总统也只有一个一样。在得不到“第一名”的时候,人就会有失落感,压力就此而产生。其实,做第二名又有何不好呢?生活毕竟是自己的,不是活给别人看的。幸福与否,个中滋味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才清楚。

在《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一书里,有一段发人深省的情节。

Mitch回忆说,1979年,校园的体育场正在进行篮球赛。他们的校队打得不错,学生拉拉队开始有韵律地喊着:

“我们第一名!我们第一名!”

Morrie就坐在一旁,他对这加油声似乎颇感不解,就在学生们还喊着“我们第一名”时,他站起来大吼一声:

“第二名又有什么不好!”

学生们惊讶地望着他,停止了加油声。Morrie坐了下来,脸带微笑,状甚得意。

是的,第二名又有什么不好?然而,我们一生努力争取的,却是第一名。

第一,也不过是短暂的胜利。重要的不是你得到第几名,而是你从中学到一些什么。我们要有赢的决心,却也要有输的豁达。尽了力的第二名或倒数第一,比侥幸得来的第一名更有意义。

就是因为凡事都要和别人比较,才会让自己深深地感到压力。

有句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其实人比人并不会气死人,如果可以客观地比较的话,结果肯定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如此,而会气死人的只是因为拿自己的缺点跟别人的优点比较,却忽略了自己的优点。把比别人差的地方看得很重,比别人好的地方觉得很普通,甚至忽略看不到。

人生短暂的几十年,还是应该好好为自己的心生活,快乐是自己的,放弃不必要的比较,你会发现生活其实很轻松。

嫉妒他人的成就

嫉妒是人心灵的毒瘤,害人害己,然而却根植在很多人心中,不为人所重视。嫉妒的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嫉妒他人的财富、地位、权力、名誉,甚至美貌。但无论内容有多大的变化,表现的方式却很相似,妒火中烧的人自己感到痛苦,也会带给别人不幸。

1986年秋末,在德国发生了一件惨案,杀人者叫米埃尔·霍尔巴哈,当时61岁,被害者叫阿莱库桑德拉·克尔迪斯,是杀人者的妻子。是什么原因使这位丈夫动刀动枪,杀害了自己的妻子呢?

原来,这对夫妻都是很有名气的文学家,是文学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最初是丈夫先出的名,他的处女作被翻译成18种文字,在各国出版发行。然而,丈夫嫉妒心特别强,后来当他看到妻子的名望越来越大并超过了自己,便无法忍受,夫妻感情由此开始破裂。他开始酗酒,酒后便毒打妻子,使妻子不敢在家只能躲到外面去借宿。后来,二人几乎同时出版了一部新作品,丈夫的新作品只发行了几千册,而妻子的新书却发行了几十万册。这使丈夫的嫉妒心达到了极点,他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在酒后拔枪射死了妻子,然后又把枪口对准了自己。

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说:“嫉妒是一种恨,这种恨使人对他人的幸福感到痛苦,对他人的灾难感到快乐。”

巴尔扎克说:“嫉妒者受到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都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以恨人开始,以害己而告终。”

伯特兰·罗素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在其《快乐哲学》一书中谈到嫉妒时说:“嫉妒尽管是一种罪恶,它的作用尽管可怕,但并非完全是一个恶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种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现。人们在黑夜里盲目地摸索,也许走向一个更好的归宿,也许只是走向死亡与毁灭。要摆脱这种绝望,寻找康庄大道,文明人必须像他已经扩展了他的大脑一样,扩展他的心胸。他必须学会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学得像宇宙万物那样逍遥自在。”

弗朗西斯·培根说过:“犹如老鼠毁掉麦子一样,嫉妒这恶魔总是暗地里,悄悄地毁掉人间美好的东西!”

何谓嫉妒呢?心理学家认为,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是情绪的负性体验,是心胸狭窄的共同心理。黑格尔说:“嫉妒乃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

嫉妒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嫉妒有三个心理活动阶段:嫉羡——嫉忧——嫉恨。这三个阶段都有嫉妒的成分,而且是从少到多。嫉羡中羡慕为主,嫉妒为辅;嫉忧中嫉妒的成分增多,已经到了怕别人威胁自己的地步了;嫉恨则把嫉妒之火已熊熊燃烧到了难以消除的地步。这把嫉恨之火,没有燃向别人,而是炙烤着自己的心,使自己没有片刻宁静,于是便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去诋毁别人,这就使他形神两亏了。嫉妒实质上是用别人的成绩进行自我折磨,别人并不因此有任何逊色,自己却因此痛苦不堪,有的甚至采用极端行为走向犯罪深渊。据某公安部门调查,每年因嫉妒造成犯罪案件的占整个刑事案件的10%。近年来在一些高等学府里,因嫉妒而投毒、写匿名信的已屡见不鲜。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天赋曾被誉为18世纪的奇迹。他的死,据说就是因为被人嫉妒造成的恶果。当时宫廷作曲家萨利埃里看到莫扎特的才华远在自己之上,便挖空心思阻止莫扎特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乘莫扎特贫困之机,先以一笔可观的报酬诱使莫扎特写作,后又将交稿期一再提前。莫扎特被迫日夜挥笔拼命工作,以致积劳成疾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终年还不到36岁。

实际上莫扎特并不会因为卑劣的嫉妒而销声匿迹,萨利埃里也并不因为卑劣的嫉妒而成为天才。如果萨利埃里具有仁爱之心,以宽大的胸怀帮助莫扎特的音乐事业,那么历史上将又会演绎一首萨利埃里爱才惜才的动人赞歌了。

要想消除嫉妒,应当首先具有仁爱之心。《尚书·秦誓》中说,假如有一个人,虽然他没有什么别的才能,但他的心地善良,有宽广的胸怀:别人有才能,就好像自己有才能;对别人的美德,他总是真诚的赞慕。这种人具有以天下为公的胸怀,是真正能容纳别人才德的人。

不用嫉妒他人的成就,否则只会令自己倍感压力与痛苦。与莫扎特相比,肖邦则算是非常幸运的人了。

19世纪初,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当时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蜚声乐坛,而肖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却深为赞赏,怎样才能使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呢?李斯特想了个妙法:那时候在钢琴演奏时,往往要把灯熄灭,使剧场一片黑暗,以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李斯特坐在钢琴面前,灯一灭,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观众被美妙的钢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亮了,人们既为出现了这位钢琴演奏的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推荐新秀的行为深表钦佩。如果李斯特嫉妒肖邦的才华,他就会成为历史上的丑角,就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李斯特并没有因为帮助肖邦而使自己受损,相反,他那人性的高尚品格的高贵一直让人们敬仰。

成功的人从来不用和别人比,也不用嫉妒他人的成就,他们只会跟自己比。敞开自己的心灵吧,心胸狭隘只会把自己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期望值过高

一个人若给自己定了太过的目标,对自己的期望过于不符合实际情况,当实现不了既定的目标时,就会产生巨大的思想落差,压力也就随之而来。

有一位留学美国的博士,毕业后想在美国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他拿着自己的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跑了许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公司录用他。

最后,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历证明,到一家跨国大企业去申请做“程序录入员”。面谈后,当即便被部门主管拍板录用。

这份工作,对于攻读到博士的人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但在简单的工作中,他仍然干得一丝不苟,十分投入。不久,主管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录入员可比,不禁感到奇怪。

在询问之下,他亮出了自己的学士学位证书。部门主管大吃一惊,感到让他干程序录入员实在太屈才了,便报告老板,提出给他换一个更好的职位。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这位博士依然干得兢兢业业,并拥有了更多与老板接触的机会。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一些颇有价值的建议,比一般大学生要高明很多。于是,老板想弄清楚他与众不同的原因,便邀请他单独谈话。

谈话之中,他不失时机地亮出了自己的硕士学位证书,马上又获得了提升。

再过一段时间后,老板觉得他还是和别人不一样,便再次“质问”。此时,他才亮出了博士学位证书。因老板对他的水平已经有了清楚、全面的认识,便毫不犹豫地对他委以重任,使他拥有了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和大好机会。

当然,我们不必效仿他,但是必须了解有希望是好事,但期望值过高就不是理智、明智了,有时甚至会酿成生活的悲剧。

李颖是“马家军”老弟子、退役队员。她于1988年入选辽宁省女子中长跑队,是马俊仁从鞍山带出来的最早的4名女弟子之一。1991年和1992年,李颖先后获得了全国长跑冠、亚军。1994年初,随着新弟子的崛起,她退役了,于1996年分配到沈阳市沈河区公安分局热闹路派出所当了民警。李颖爱好广泛,充满幻想,她的理想很多:想当一名优秀警官,想做一名让人尊敬的记者,还想当一名出色的体育教练,她还想出国深造……然而,她所期望的一切“美好”的愿望没有一项变为现实,她的心情一直很沉重。她常为自己未能取得像王军霞、曲云霞等师姐妹那样令世人瞩目的优异成绩而自卑;她也常为自己未能给至今还是贫寒的家庭带来更多的财富而自责;她又常为陷入忙碌、平淡工作而苦恼;她更为自己好高骛远的追求难以兑现而烦躁……李颖最终选择了投湖自杀,结束了自己才25岁的年轻生命。

应该说,李颖头脑中的那些期望值太高了,如脱离实际的“理想”、不准确的人生坐标、不平衡的价值观念、超越现实的人生观……她的内心世界过于丰富,她期望达到的目的又离现实太远,她所企求的幻想一个个相继破灭,而她的心理承受能力又过于脆弱,她经不起失败的精神重压,最终选择了死亡。假如她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把人生的“标杆”放低一些,或者在她绝望的时候懂得放松自己紧绷的弦,也许就不会走上绝路。

与李颖相似的人很多,期望值过高带给了许多人无尽的烦恼与压力感。

28岁的王先生是一家台资企业的副经理,年薪10万,可谓春风得意。他还常接到“猎头公司”的电话,请他另谋高就。王某见“高就”的薪水并不比眼下高出多少,便不予理睬。

可是好景不长,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同样冲击着这家台资企业,公司大批裁员,王先生也不幸被列入裁员名单之中。虽说他领到了一笔“遣散金”,但却真正成了无业人员。

王先生不得不重新去寻找新的职业。高工资难谋,低收入难就。他只好去找“猎头公司”。对方笑道:“你当时在位,身价也高,如今下岗待业,我们只能削价处理了。”王先生受了一番奚落,只好被人“削价处理”,谋了一个年薪只有3万元的差事。

从原先的10万年薪降到眼下的3万,那种今不如昔的不平衡心理时时折磨着王先生,使他愁眉不展,心烦意乱,动不动就发火。在他善解人意的妻子的劝导下,他终于重新认识到自己的地位与身份,并及时摆正心态,迈上一条重塑辉煌的道路。

放弃过高的期望值吧,何苦要让自己生活得那么苦,那么累呢?

焦虑的习惯

有些人整日觉得自己头痛却找不到原因,吃药也不行;还有一些人关键时刻掉链子——平时考试很好,一到大考就发挥不出水平。

凡此种种皆是焦虑惹的祸。

石油公司的一些运货员偷偷扣下了给客户的油量,卖给了其他人,而老板却毫不知情。有一天,来自政府的一个稽查员来找老板,说他掌握了老板的员工贩卖不法石油的证据,要检举他们。但是,如果老板贿赂他,给他一点钱,他就会放他们一马。老板不能认同他的行为及态度。一方面老板觉得这是那些盗卖石油的员工的问题,与自己无关;但另一方面,法律又有规定“公司应该为员工的行为负责”。另外,万一案子上了法庭,就会有媒体来炒作,名声传出去会毁了公司的生意。老板焦虑极了,开始生病,三天三夜无法入睡,一直在想:我到底应该怎么做才好呢?给那个人钱呢?还是不理他,随便他怎么做?

老板决定不了,每天都在担心。于是,他问自己:如果不付钱的话,最坏的后果是什么呢?答案是:他的公司会垮,事业被毁,但是他不会被关起来。然后呢?他也许要找个工作,其实也不坏。有些公司可能乐意雇用他,因为他很懂石油。至此,很有意思的是,他的焦虑开始减轻,然后,他开始思考解决的办法:除了上告或给他金钱之外,有没有其他的路?找律师呀,他可能有更好的点子。

第二天,老板就去见了律师。当天晚上他睡了个好觉。隔了几天,律师叫他去见地方检察官,并将整个情况告诉他。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当老板讲完后,那个检察官说,我知道这件事,那个自称政府稽查员的人是一个通缉犯。老板心中的大石头落了下来。这次经历使他永难忘怀。此后,每当他开始焦虑担心的时候,他就用此经验来帮助自己跳出焦虑。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阿奎那说:“心情焦虑的人总是怕失去什么,但焦虑会使你失去更多。”另一位名叫波普尔的教授则称“焦虑堵塞一个人的心智,损害一个人的健康,是进攻心灵和身体的多面杀手。”

三国时诸葛亮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只有他的内心保持宁静,才能奔溢出智慧之源。

焦虑是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警觉度,充分调动身心潜能。但如果焦虑过度,则会妨碍你去应付、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你的日常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焦虑:在你面临一次重要的考试时,在你第一次和某位姑娘约会之前,在你的老板大发脾气的时候,在你知道孩子得了某种疾病的时候,你都会感到焦虑。焦虑并不一定是坏事,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勇气,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焦虑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但是,如果你有太多的焦虑,以至于患上焦虑症,这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情绪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它会妨碍你应付、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你的日常生活。如果你得了焦虑症,你可能在大多数时候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就会感到焦虑;你会觉得你的焦虑将你的生活搞得一塌糊涂,事实上你什么都干不了。焦虑症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障碍,在女性中的发病率比男性要高。研究表明,城市人口中大约有4.1%~6.6%的人群,在他们的一生中患有焦虑症。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转变你的心情。发生一件事,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变它;改不了,那么接受它。改变观念,你就能接受它。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吃不好饭,睡不着觉,满脸忧愁的神色。

他的一个朋友为他担忧,关切地问:“你有什么忧愁的事吗?”

这个人叹了口气说:“唉!我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地会突然陷下去,我的身体到哪里去躲藏呢?”

他的朋友就开导他说:“这天,不过是一团气积聚起来的,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伸展身体、俯仰、呼吸,每时每刻都在天中活动,你为什么还担忧天会塌下来呢?”

这个人又说:“这天如果真的是一团气积聚起来的,那天上的日月星辰,不是都要掉下来了吗?”

他的朋友又劝导说:“日月星辰,只是那一团气体中有光耀的一部分,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人的。”

这个人又追问:“那么,地陷了,人又怎么办呢?”

他的朋友又说:“这地,也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块,它塞满了四面八方所有空虚的地方,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土块,你跨步、跳跃,每时每刻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忧地会陷下去呢?”

这便是著名的杞人忧天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会暗暗地为他的焦虑而发笑,可是一不小心自己却又成为了一个现代“杞人”。

“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广为人知,“杯弓蛇影”的故事也颇令人发笑。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为一些小事总是焦虑不已,其实这是没有一点好处的。焦虑只是徒增烦恼,折磨自己,最终只能是庸人自扰;焦虑既不能延长今日,也不能换回昨天,更不能使明天美好。

以下步骤可以帮助你勇敢面对焦虑:

第一步:评估。

我怕什么(或是我焦虑什么)?

我为什么怕(或是我为什么会焦虑)?

要对这些作直截了当地的探索,越具体越好,最好拿出纸笔来,清楚地写下来,问题才会明朗,仅用头脑想是不够的。

第二步:理解。

纵然我所怕的事情真的发生了,或是最坏的结果发生了,是否真的是那么可怕?

他人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遭遇?他们是不是就完蛋了?

如果真的发生了,我就无法再活下去了吗?

评估及理解是很重要的消除焦虑的两大步骤,因为只有面对可能发生的最坏后果,我们才能从容地面对现在。有句话说:“人死不过如此,就算砍头也不过碗大的疤,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连死都不怕了,还焦虑什么呢?人需要看破看透,才能放得下,只有放下人的欲念,才有自信。

第三步:再次评估现在的情况。

现在的真正问题是什么?(例如担心高考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可能物理不好,所以会担心高考失败。)

问题的起因是什么了(学不好的原因是什么?是物理的力学不好,还是物理光学不好?)

解决的办法有哪些?(再加强物理学习、请家教……)

我决定用哪种办法?(请家教)

什么时候开始?(明天就开始)

第四步:方法的有效度评估。

目的是了解此方法有没有帮助,若没有,立刻改变。

当你感到焦虑的压力时,不妨放松自己身心,想一想解决的方法,要知道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不必苛求完美

有人认为做事精益求精就是讲究完美的心态,其实大错特错了。精益求精是一种对自己、他人、工作负责的态度,要求较高,状态是自我满意;完美有时表现得是不近乎常理,不切实际,容易产生压力。因为任何人都懂得所谓的完美其实并不存在。

有个叫伊凡的青年,读了契诃夫“要是已经活过来的那段人生,只是个草稿,有一次誊写,该有多好”这段话,十分神往,打了份报告递给上帝,请求在他的身上做个试验。

上帝沉默了一会儿,看在契诃夫的名望和伊凡的执着份上,决定让伊凡在寻找伴侣一事上试一试。

到了可婚年龄,伊凡碰上了一位绝顶漂亮的姑娘,姑娘也倾心于他,伊凡感到非常理想,他们很快结成夫妻。

不久伊凡发觉姑娘虽然漂亮,可她一说话就“豁边”,一做事就“翻船”,两人心灵无法沟通,他把这一次婚姻作为草稿抹了。

伊凡第二次的婚姻对象,除了绝顶漂亮以外,又加上绝顶能干和绝顶聪明。可是也没多久,他发现这个女人脾气很坏,个性极强,聪明成了她讽刺伊凡的“利器”,能干成了她捉弄伊凡的手段,他不像她的丈夫,倒像她的牛马、她的工具。伊凡无法忍受这种折磨,他祈求上帝,既然人生允许有草稿,请准予三稿。

上帝笑了笑,也允了。

伊凡第三次成婚时,他妻子的优点,又加上了脾气特好一条,婚后两人和睦亲热,都很满意。半年下来,不料娇妻患上重病,卧床不起,一张病态黄脸很快抹去了年轻和漂亮,能干如水中之月,聪明也一无是处,只剩下了毫无魅力可言的好脾气。

从道义角度看,伊凡应与她厮守终生;但从生活角度看,无疑是相当不幸的。人生只有一次,一次无比珍贵,他试探能否再给他一次“草稿”和“誊写”。上帝面有愠色,但想到试点,最后还是宽容他再作修改。

伊凡经历了这几次折腾,个性已成熟,交际也老练,最后终于选到了一位年轻漂亮能干温顺健康要怎么就怎么好的“天使”女郎。他满意透了,正想向上帝报告成功,向契诃夫称道睿智,不想“天使”竟要变卦:她了解了伊凡是一个朝三暮四、贪得无厌、连病中人也不体恤的浪荡男人,提出要解除婚约。

上帝很为难,但为了确保伊凡的试点,未允。

“天使”说,我们许多人被伊凡做了草稿,如果试验是为了推广,难道我们就不能有一次草稿和誊写的机会?满腹狐疑的伊凡,正在人生路上踟蹰,忽见前方新竖一杆路标,是契诃夫二世写的:“完美是种理想,允许你修改10次也不会没有遗憾!”过分苛求完美只能带给自己终身遗憾,人的内心对一些事物、一些人总感觉无法满足,感到不够完美,殊不知,缺憾美正是人生的主旋律。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写了男主角佟振保的爱恋,同时也一针见血地道破了男人的心理,以及完美之梦的破灭:白玫瑰有如圣洁的恋人,红玫瑰则是热烈的情人。娶了白玫瑰,久而久之,变作了胸口的一粒白米饭,而红玫瑰则有如胸口的痧痣;娶了红玫瑰,年复一年,则变成蚊帐上的一抹蚊子血,而白玫瑰则仿佛是床前明月光。

类似的“情商”哲学,还有一则关于苏格拉底弟子择偶故事:

古希腊哲学导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完美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是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支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事实是,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最大最美”,人们要学会不对自己、他人苛求完美。或许我们都应该学着欣赏缺憾美,否则将被完美主义累坏了身心。

一个圆环被切掉了一块,圆环想使自己重新完整起来,于是就到处去寻找丢失的那一块。由于它不完整,因此滚得很慢,它欣赏路边的花儿,它与虫儿聊天,它享受阳光。它发现了许多不同的小块,可没有一块适合它。于是它继续寻找着。

终于有一天,圆环找到了非常适合的小块,它高兴极了,将那小块装上,然后滚了起来,它终于成为完美的圆环了。它滚得很快,以致无暇注意花儿或和虫儿聊天。当它发现飞快的滚动使得它的世界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时,它停住了,把那一小块又放回到路边,缓慢地向前滚去。

人要懂得给自己解压,在繁忙的工作中,不懂得释放自我的人都会活得太累。享受生活的轻松,才能更好地上阵拼杀,为自己赢得一份专属于自己的胜利。

抛开不必要的面子

或许总喊累的人该明白一个事实:让你累的不是繁重的家务,也不是忙碌的工作,而是一个有名无形的“面子”。

来美国的一些亚洲新贵们,很快就发现他们身边少了一份熟悉的羡慕,多了一份失落。于是,他们随时分发印有董事长头衔的名片,以增加自己的面子,但并不管用。于是,又一掷千金,买下华屋名车,往脸上贴金。可气的是,竟然连那些居斗室、开破车的美国佬也“我自岿然不动”,不肯景仰擦身而过的奔驰老总。

当然更不会有人注意到他们袖口或领口的名牌商标。在美国,高薪、华屋、名车的群众号召力没有在新富国家那样大。

很多美国人身为工薪阶层,也是心满意足。当你出入豪华宾馆时,为你叫车的男孩不卑不亢,礼貌周到,绝没有不好意思的表情,反而会让你感到他的自信。他未必羡慕你选择的道路。千千万万的美国人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职业,选择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活出了一份自信。于是,让那些在本国高高在上的贵人们到了美国就傲气顿失。

一个访美的亚洲官员讲:我在国内时别人见我就点头哈腰,可是在美国连有些捡破烂的人腰板都挺得直直的。

俊原来工作的办公室里有个维护计算机系统的老美,大学毕业,工作10年了,很平常的一个人。相处久了,他们每天见面时也侃几句。一天,俊开导他:“你为什么不去微软公司工作呢?几年下来股票上就发了。”他说:“我不喜欢微软,这儿挺好。”

后来俊发现他有一张合影照片,他、他姐姐、姐夫、比尔·盖茨。才知道他姐姐是早年跟比尔·盖茨打下微软江山的功臣,现担任微软公司的副总裁,也是亿万身家了。一问,办公室里有人知道,却没人跟他套近乎,大家都把他支来支去。他不求致富,有一份淡泊的安详。

古老的中国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自小每个人就了解面子的重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然而在不违背道德的情况下,何不让我们生活得滋润一些?

或许有一天我们会悲哀地发现:我们的一生原来都在为别人而活!一个孩子要说想当个小丑,中国的老师和家长会说:“真没出息!”美国的老师与家长则会说:“这真是个伟大的梦想,你将会因为你的表演而带给他人欢乐!”

周黎曾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他总爱在夜晚跑到一个酒吧找人聊聊。时间久了,便和那里的调酒师认识了。周黎从内心里对他投过一丝同情,问调酒师:“如果将来你失业了,怎么办?”调酒师愣了一会儿,答道:“那或许我只有重新回到华尔街做个金融家了!”这一次轮到周黎纳闷了:一个普通的调酒师怎么能够做体面的金融家?!但事实却令他更加瞠目结舌:原来调酒师就是厌倦了华尔街的生活才来做调酒师的!

他对自己的目前状态很满意,他认为看到客人在品尝他调出的美酒时有特别的成就感,而这种幸福甚至华尔街的体面也不能给予!

调酒师的经历,向压力之下的我们昭示一个轻松的出口:活出自己的风采,而不必在意面子!

有舍才有得

备感压力的人大多是有点“贪心”的人,什么都想紧紧攥在手里,唯恐放弃了就失去所有。然而,许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做出选择,“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当我们在选择的时候也是在放弃不被选择的事物。

一个青年向一个富翁请教成功之道,富翁却拿了三块大小不一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选哪块?”

“当然是最大的那块!”青年毫不犹豫地回答。

富翁一笑:“那好,请吧!”富翁把那块最大的西瓜递给青年,而自己却吃起了最小的那块。

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随后拿起桌上的最后一块西瓜得意地在青年面前晃了晃,大口吃起来。

青年马上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瓜虽无青年的瓜大,却比青年吃得多。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占有的利益自然比青年多。

吃完西瓜,富翁对青年说:“要想成功,就要学会放弃,只有放弃眼前利益,才能获取长远大利,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个人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生命有限,因此我们学会选择还必须学会放弃。懂得放弃,是一种聪慧与超脱;懂得放弃,是摆脱困境、另觅通途的简化选择,也是寻回自我、重获自由,为自己创造重新选择的又一次机会。

苦苦地挽留夕阳,是傻子;久久地感伤春光,是蠢人。生活中,我们必须放弃并远离某些东西。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常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

一天,一位年轻人上山砍柴。没想到草丛中藏匿的一条毒蛇像箭一样,“唰”的一声扑向他,狠狠地在他脚上咬了一口。年轻人痛苦不堪,满头大汗,被咬的那个脚趾迅即肿了起来,变得乌黑。

就在此时,年轻人咬咬牙,果断地用柴刀剁断了这个脚趾,接着草草地包扎了一下伤口,慢慢走下山去。医生后来说,那条蛇有剧毒,如果他当初没有及时处理,他的命可能就保不住了。

量力而行

一只鹰从高岩上飞过,以非常优美的姿势急速俯冲而下,把一只羊羔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能这样去抓一只羊,就不用天天吃腐烂的食物了,那该多好呀!于是它就反复练习鹰俯冲的姿势,也希望像鹰一样去抓一只羊。

一天,这只乌鸦觉得练习得差不多了,就呼啦啦地从山崖上急速俯冲而下,猛扑到一只羊身上,狠命地想把它带走。尽管它不断地使劲拍打翅膀,但仍飞不起来。它想放弃羊飞走,然而它的脚爪却被羊毛缠住了,无论如何都拔不出来。牧羊人看到后,跑过去将它一把抓住,剪去了他翅膀上的羽毛。傍晚,他带着乌鸦回家,交给他的孩子们玩。孩子们问是什么鸟,牧羊人回答说:“这确确实实是一只乌鸦,可是它却想充当老鹰。”

故事中那只悲惨的乌鸦做事完全不顾是否可行,不自量力的结果只能是惨败。

许多人认为压力无处不在,其实有许多压力来源于做事不是“量力而行”。俗话说“是多大人穿多大的衣”,我们在做事时首先要考虑到自己能否胜任,而不要被炫目的外表与光明的前景所迷惑。

美国黑人大都喜欢用佛雷公司的化妆品,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黑人化妆品市场曾被佛雷化妆品公司独占。

就在佛雷化妆品公司的鼎盛时期,该公司的一名供销员乔治约翰从公司辞职了。乔治独立门户,创建了约翰黑人化妆品公司,他有很强烈的愿望要超越佛雷公司。

开始创业的时候,他遇到了大多数创业者同样的问题,缺乏人力、财力。他只有区区500美元资金,员工也只有寥寥几名,而当时的佛雷化妆品公司,已经是声名远扬的大企业了。如此差距,不要说超越,就是要立足都是很困难的。

乔治利用了“集中战略”,集中有限财力,经营专一的产品,服务于特定的市场。他选择了生产一种粉质化妆品。

他打出的广告也是匪夷所思的:

“当你使用佛雷公司的产品化妆之后,再擦上一点约翰的粉质膏,你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不是给竞争对手打广告吗?谁这么犯傻啊?同事们都对他很不理解,说他这哪里是在和佛雷公司抗衡,简直就是在帮佛雷公司嘛。还有人说他这样只会让佛雷公司越来越火,而自己不会有什么起色。总之,支持的声音没有听到,反对的声音一大片。

但是约翰不认为他的做法有误,他认真地向同事们解释:“你们想想看,现在知道我叫约翰的人很少,要是我能想办法站在美国总统身边的话,我的名字很快就会家喻户晓。同样的道理,在黑人化妆品市场中,佛雷公司的化妆品就好比是美国总统,如果我们的产品能和它们的名字一起出现,明里是捧佛雷公司,实际上却抬高了我们自己的身价。这是目前我们所处的状况决定的,我很清楚我们的实力,所以这个广告是量力而行的结果。我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果然,约翰的化妆品公司很快成为佛雷公司的竞争对手,生产的产品家喻户晓,并在短短的几年里成功地超越了佛雷公司,成为美国最著名的黑人化妆品公司之一。

量力而行让约翰的营销策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占有了很大的黑人化妆品市场。遗憾的是有些人做事情从来不考虑自己是否力所能及,就作出了不切实际的决定,不是遭到失败就是弄出荒谬可笑的事情来。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事,我们可一步步来开展工作,不必急躁,因为事情不会一蹴而就。

长江之水从高原流下,由西向东,东海口的一条鱼逆流而上。它的游技很精湛,因而游得很精彩,一会儿冲过浅滩,一会儿划过激流,它穿过了湖泊中的层层渔网,也躲过无数水鸟的追逐。它不停地游,最后穿过山涧,挤过石隙,游上了高原。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却冻成了冰。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高原的冰块中发现了它,它还保持着游动的姿势。有人认出这是东海口的鱼。一个年轻人感叹说:这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行了那么远那么长那么久。另一个年轻人却为之叹息,说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方向,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勇气固然重要,但凡事应该量力而行。

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有梦想。梦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但梦想也需要切合实际。一些不成功的人容易陷入好高骛远的泥潭里。

好高骛远者往往把自己的目标设计得高入云端,而根本不知道应该把理想与自己的实际力量在一定范围内联系起来。

量力而行容易取得实际的成效,并因此而增强自信心。同时,量力而行也不会使人因达不到既定目标而垂头丧气。

人们在制定计划与行事之前,应把自己的实际能力与当时状况考虑进去。否则,不顾一切只会带来挫折。

宠辱不惊

日本有个白隐禅师,他的故事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其中台湾著名作家林新居撰写的《就是这样吗?》颇为感人。

有一对夫妇,在住处的附近开了一家食品店,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无意间,夫妇俩竟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地大起来。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异常!在父母的一再逼问下,她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白隐”两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是若无其事地答道:“就是这样吗?”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白隐。此时,他的名誉虽已扫地,但他并不以为然,只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常常横遭白眼,或是冷嘲热讽,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般。

事隔一年后,这位没有结婚的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在鱼市工作的一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向他道歉,请他原谅,并将孩子带回。

白隐仍然是淡然如水,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事;即使有,也只像微风吹过耳畔,霎时即逝。

白隐为了给邻居的女儿以生存的机会和空间,代人受过,牺牲了为自己洗刷清白的机会,受到人们的冷嘲热讽。但是他始终处之泰然,“就是这样吗?”这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就是对“宠辱不惊”最好的解释,反映了白隐的修养之高,道德之美。

198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在一次关键的电视辩论中,竞选对手卡特抓住里根当演员时的生活作风问题,发起了蓄意攻击。

里根丝毫没有愤怒的表示,只是微微一笑,冷静而又诙谐地调侃说:“你又来这一套了。”

一时间,听众哈哈大笑,为里根的精彩回答鼓起掌来。这样,卡特反而陷入了尴尬的境地,里根则为自己赢得了更多选民的信赖和支持,并最终获得了大选的胜利。

宠辱不惊是智者为人处世的一种境界,同样也是胸怀宽广之人才有的气魄。面对羞辱能够气定神闲,这需要很大的自控力,而在成功之时的谨慎与不得意忘形更需要超人的自制力。

19世纪中叶美国有个叫菲尔德的实业家,率领工程人员,要用海底电缆把“欧美两个大陆连接起来”。为此,他成为美国当时最受尊敬的人,被誉为“两个世界的统一者”。在盛大的接通典礼上,刚被接通的电缆传送信号突然中断,人们的欢呼声变为愤怒的狂涛,都骂他是“骗子”、“白痴”。可是菲尔德对于这些只是淡淡地一笑。他不做解释,只管埋头苦干,经过6年的努力,最终通过海底电缆架起了欧美大陆之桥。在庆典会上,他没上贵宾台,只远远地站在人群中观看。

菲尔德不仅是“两个世界的统一者”,而且是一个理性的胜利者。当他遇到难以接受的厄运时,通过自我心理调节,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在实际行为上显示出强大的意志力和自持力,这就是一种理性的自我完善。

世上有许多事情的确是难以预料的,成功常常与失败相伴。人的一生,有如簇簇繁花,既有红火耀眼之时,也有暗淡萧条之日。面对成功或荣誉,要像菲尔德那样,不要狂喜,也不要盛气凌人,把功名利禄看轻些,看淡些,这样,面对挫折或失败,也就不会像《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一样,中了举却惹出祸端。

人要有经受成功、战胜失败的精神防线。成功了要时时记住,世上的任何一样成功或荣誉,都依赖周围的其他因素,绝非你一个人的功劳。失败了不要一蹶不振,只要奋斗了、拼搏了,就可以无愧地对自己说:“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样就会赢得一个广阔的心灵空间,得而不喜,失而不忧,把握自我,超越自我。

佛经云: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能把虚空宇宙都包容在心中,那么你的心胸自然就能如同天空一样广大。无论荣辱悲喜,成败冷暖,只要心胸放大,自然能做到风雨无惊。

胸怀宽广

时常有压力感的人群中,有一部分是由于胸怀不够宽广造成的。对待他人不够宽厚,或睚眦必报,都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伤害,包括负疚感。人生在世,何不尝试原谅他人,把心胸放得更宽广一点呢?

唐代娄师德,器量超人,当遇到无知的人指名辱骂时,就装着没有听到。有人转告他,他却说:“恐怕是骂别人吧!”那人又说:“他明明喊你的名字骂!”他说:“天下难道没有同姓同名的人?”有人还是不平,仍替他说话,他说:“他们骂我而你叙述,等于重骂我,我真不想劳动你来告诉我。”有一天入朝时,因身体肥胖,行动缓慢,同行的人说他:“好似老农田舍翁!”娄师德笑着说:“我不当田舍翁,谁当呢?”

清代中期,当朝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廷玉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

有这样一个人,他住在荒僻的山区,每星期用六天的时间工作,第七天他就去当传教士,向邻近的一些山民传道,而他所得到的惟一回报便是山民的奉献。有一次,他带6岁的小女儿去做礼拜,在他讲道的小教堂门口摆着一张桌子,走进教堂时,这个小女孩看见桌上放着一只奉献袋,她父亲伸手从衣袋里掏出五毛钱,放进奉献袋里,这时还没有一个山民到。礼拜做完之后,山民一一离开了,传道者和他女儿最后离开。走到门口,父女俩都很想看看听众今天共奉献了多少钱,结果呢,从奉献袋拿出来的,只有他所放进去的5毛钱。

“爸爸,你知道吗?”一阵短暂的沉默后,传道者的女儿说,“如果你能多放进去一点,你现在就能多拿到一点了。”

胸怀宽广的人把别人的错误淡忘,只记得他人的善行,并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一个拥有宽容之心的人,能“饶恕”一切冒犯的人,还有什么会比这个更能彰显心胸的广博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有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战士来自同一个小镇。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仍未与部队联系上。这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地度过了几天。也许是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他们都以为他们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天知道他们是怎么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战士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对我开枪?但当晚我就宽容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此后30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我宽容了他。”

多一点宽恕,心灵便会多一份宁静,与崇高相伴,我们也就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都说一个没有大胸襟的人不会成大事,确实如此。

如果一个人整天只对鸡毛蒜皮计较,那他心里还有什么地方能放得下伟大与卓越呢?

活在当下

有一个制造各式各样成衣的商人,由于经济不景气的波及,生意大受影响,因此他整天心情郁闷,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

妻子见他愁眉不展的样子十分担心,就建议他去找心理医生看看,于是他前往医院去看心理医生。

医生见他双眼布满血丝,便问他说:“怎么了,是不是受失眠所苦?”成衣商人说:“可不是吗!”心理医生开导他说:“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回去后如果睡不着就数数绵羊吧!”成衣商人道谢后离去了。

过了一个星期,他又来找心理医生。他双眼又红又肿,精神更加不振了,心理医生非常吃惊地说:“你是照我的话去做的吗?”成衣商人委屈地回答说:“当然是呀!还数到3万多头呢!”心理医生又问:“数了这么多,难道还没有一点睡意?”成衣商人答:“本来是困极了,但一想到3万多头绵羊有多少毛呀,不剪岂不可惜?”心理医生于是说:“那剪完不就可以睡了?”成衣商人叹了口气说:“但头疼的问题来了,这3万头羊毛所制成的毛衣,现在要去哪儿找买主呀!一想到这儿,我就又睡不着了!”

谁都知晓做人做事要为未来谋划,但若是你考虑得过多、过远,这倒反而成为你的压力了。

未来的事情充满太多的变数与不确定,不是完全在我们的把握之内,何苦把大量的宝贵时间浪费在为明天的忧愁之上呢?

“昨天”的事已是既定的事实,无法改变。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把握今天,做每一件“当下”该做的事。

一位女作家写道:“十八岁就应该谈恋爱。十八岁,应该是谈恋爱的时候,我错过了,后来年纪稍长,再谈恋爱,却怎么样也揣摩不出十八岁的恋人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十八岁的男女孩会说什么话,会做什么事呢。一个人到了二十八、三十八岁,才第一次谈恋爱,只怕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那年轻纯情的一面。为何没有在十八岁时去谈恋爱,我的一生,就此留下一个无法追回的遗憾。”

做今天该做的事,而不用费心想明日的午餐,你的压力就会大为减少。也许有些爱自找麻烦或杞人忧天的人会认为以上做法极其荒谬,觉得一个对未来抱着信心的人是无论如何也要为明天忧虑的。

曹操是三国时代的一位枭雄,就是这么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仍感慨人生苦短,还是要活在当下。因为“昨天”、“今天”、“明天”三者相较,永远是今天最宝贵,最有值得我们努力的价值。

活在当下是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更是明智的生活法则,活在当下是对付压力与忧虑的最佳武器。

同类推荐
  • 博弈心理学(心理学课堂01)

    博弈心理学(心理学课堂01)

    《心理学课堂》套书共5册,包括《消费心理学》、《博弈心理学》、《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价格心理学》、《销售心理学》,《心理学课堂》从多方面总结和归纳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中的心理学,并配以生动的案例,增加了阅读趣味。阅读《心理学课堂》,可以使人们清醒的认识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并加以规避,从中得到人生智慧,使生活更加积极主动。
  • 周末读点社会心理学

    周末读点社会心理学

    这是一本有关社会心理学的通俗读物,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与严肃规范的学术论述结合起来,如丟自行车与所有物自我,超女现象与同辈群体效应、剩男剩女与三分之一效应等,通过对社会现象、文娱热点、时事政治等的解读,将社会心理学的知识生活化、故事化、趣味化,使读者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有关社会心理学的著名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
  • 女人要懂心理学

    女人要懂心理学

    身为女人,需要用心理学知识来武装自己,在心理层面上来辨别自己周围的人,从而做出适当的反映,巧妙化解尴尬和危险,保护自己,避免自己身陷不利的处境。女人可以不美丽,但不能没有智慧;要知道,智慧的力量比漂亮的脸蛋儿更重要。聪明的女人在面对工作、交友、恋爱、婚姻中的种种尴尬时,会利用心理学知识,巧妙地运用各种心理策略和技巧,变不利为有利,解决那些看似复杂的难题,从烦恼女人“晋升”为幸福女人。本书正是从职场、爱情、家庭、交友4个大的生活方面入手,详细剖析了人们的各种心理,此书可以帮助女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练就一双慧眼,快速地破译成功。
  • 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精装)

    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斯坦福大学最实用的心理学课程)(精装)

    作为一名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管理压力,并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多年来,通过观察学生们是如何控制选择的,她意识到,人们关于自控的很多看法实际上妨碍了我们取得成功。例如,把自控力当作一种美德,可能会让初衷良好的目标脱离正轨。
  • 意识:从自我到自我感

    意识:从自我到自我感

    意识是一个明确的现象,也是一个复杂的议题,它是最困惑人类智力的现象之一。当代“意识研究”涉及了三个基本层次的问题:即意识的现象学问题、意识的实证科学问题和意识的形而上学问题。
热门推荐
  • 陆医生,高冷是种病

    陆医生,高冷是种病

    我一直觉得陆医生说什么都令人讨厌,唯独一句他说的令人心旷神怡,那就是:温菲菲,就算我看遍了你全身,对你也毫无兴趣。说的我像对他有兴趣似的。这个高冷的男人,坐在轮椅上,不仅是个教授,还是这家医院的大公子。他身有残疾,灵魂却完美无缺。陆医生有一天突然说,他这一生坎坷,直到遇到我,才算圆满。
  • 东原录

    东原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达塔时袋

    达塔时袋

    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这个世界是你的也是我的终归是我们的。抛弃一切演化推算之法吧,我们回家。
  • 绮途

    绮途

    假如海的女儿里,公主和人鱼互换了身体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公主沈嫣儿与鲛人荷华互换了身份,化身为鲛,从此自称鲛小璃。作为史上第一条患有深海恐惧症的人鱼,摆脱了尔虞我诈的宫斗人生,踏上游历四方的旅途。世代相争的鲛人与蛟龙两族,穿越时空的异世界少女,西方被封印的巨龙与星象魔女,抹除存在的诡异白雾与梦境中的失落古城……旅途所见所闻,慢慢揭开了身世之谜。
  • Villette(IV) 维莱特(英文版)
  • PARADISE LOST

    PARADISE LO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做有才华的穷人

    不做有才华的穷人

    本书通过企业家前辈向年轻人讲述一条条人生道理,涉及生命、爱、幸福、处事、交友等等,哲理清晰,内容广泛。通读全书你将会发现,它是一部教育年轻人适应社会的手册,是伴随年轻人成长的心灵读本。书中贯彻了企业管理的智慧,个人成长的方略。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随身必备的管理秘籍,不可不读的职场指南!管理者可从中得到管理的启示,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质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薄情总裁别纠缠

    薄情总裁别纠缠

    为救家族,她嫁入豪门,却在婚夜后,被告知新郎根本一夜未归!她脸色惨白,这才发现,昨晚和她翻云覆雨的人,竟然是丈夫的大哥!更重要的是,还是她被迫分手的“贫穷”前男友!……他如恶魔般在她耳边警告:“安羽琳,你这辈子都别想摆脱我!”她坚强以对的笑道:“但是,我已经嫁给了你弟弟……”他勾着她的下颚,笑得柔情:“那就……改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