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73000000005

第5章 讲究礼节

一般来说,中国人和东方人的礼节问题,可以从两个截然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其一是赞赏,其二是批评。我们时常夸耀自己,盎格鲁——撤克逊人具备许多美德,而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内刚,外柔则无关紧要。因此,当我们来到东方的时候,发现如此多的亚洲人在调解人际关系的技巧方面,竟远胜于我们,内心就禁不住肃然起敬,就跟一事无成的人对无事不能的人所产生的那种敬意一样。即使最刁钻的西方批评家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已经把礼节升华到一个完美的高度,这是西方人闻所未闻的,且在身临其境前会觉得是不可思议、难以臆断的。

我们知道,中国典籍上素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之说,即礼仪准则300条,行为准则3000条。一个民族在繁文缛节的重压下,竟能很好地繁衍生存下去,似乎是难以想象的。不过,我们很快发现,中国人早就把恪守礼节变成一种先天的内在本能,而不用后天去刻意学习,这跟他们对待教育的方式如出一辙。中华民族的先贤们,早已将繁文缛节潜移默化到中国人的日常交际中,而对于西方来说,礼节通常只适用于宫廷和外交往来。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会被这些繁文缛节所束缚,而是说这些礼节要合乎时宜。如同每逢节日需要穿上盛装,中国人全凭一种准确的本能,就可以判断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应该用到礼节。在一个需要用到礼节的场合,如果一个中国人不知道怎样做,那么他就会像一个受过教育的西方人偶然忘记9乘以9是多少一样,令人感到荒谬可笑。

西方人之所以难于接受中国的礼节,是因为我们心中早就有这样一个概念,即“礼节是某种善意的诚挚表达”。在西方,但凡是文明人,都会认同“个人的幸福就是全体的幸福”这一观念,但中国人的礼节却推翻了这个观念。像所有的技艺表演一样,中国人表示礼节时并非发自内心,而是出于整个复杂心态的个体部分的需要。他们制定和使用礼貌用语,完全是为了维护既定的尊卑关系。在西方人看来,这样做即使不令人发疯,也会令人不知所措;而在中国人看来,这样做不仅对维护社会秩序至关重要,还对调解人际关系起到了润滑的作用。上有其下,下有其上,上下有序,这样才能各就其位,万事亨通。这好比下棋,先走棋子的人说:“在下先走一步!”对方则说:“在下也走一步!”当一方要赢得一步棋的时候,会预先告知另一方说:“在下的士要吃掉兄台的卒,走到九宫中的象位。”这就是下棋,尽管一局棋的输赢不会因双方说了几句客套话而受到影响,但如果下棋的人不事先说出下一步棋的走向,就会使自己显得荒唐可笑。同样,如果下棋的一方不按照礼节回应另一方的棋路,也会被人们贻笑大方。对中国人来说,客套就等同于下棋,不懂得说客套话就等同于不会下棋。

同时,中国人讲究礼节的程度,会因为城乡分化而有所不同。一个乡下人,虽然他知道必须遵守礼节,但并不意味着他必须像城里人那样在礼节上有过细的讲究。即便如此,我们也必须承认,就算有很少一部分中国人不懂得怎样使用礼节,他们也比最有教养的外国人礼貌得多。在讲究礼节方面,外国人与中国人相比就如同襁褓中的婴儿。一般来说,外国人要想像中国人那样恪守礼节,除非他在中国有过长期的体验,并且要时刻谨言慎行,以防暴露自己的浅薄无知。正是由于西方人无法适应中国人礼节中的那些规矩,因而受过教育的中国人才会毫不掩饰地用轻蔑的目光看待这些“野蛮人”。就算西方人学会了中国那些辞藻美丽的礼貌用语,也依然表现得顽固无礼、麻木无知。

礼节就像是一个气垫,虽然里面空空如也,但它却能很好地减缓颠簸。同时,客观地说,中国人对外国人以礼相待,与对自己的同胞以礼相待一样,并不是为了顾及客人的感受,而是为了向客人表明自己是知书达礼的人。比如说,你到一个中国家庭做客,你原本不想喝茶,但主人偏偏为你生火沏茶,结果你被生火产生的烟熏得直掉眼泪,喉咙还被烟火呛得像吞了一碗苦药似的。至于客人乐不乐意,那跟主人完全没有关系,起码主人已经证明了自己是个懂得待客之道的人。再比如,你在乡下租了一间条件比较差的客房,房东认为他完全有责任把客房打扫一下,并象征性地布置一番。于是,尽管你已经进入房间了,但房东仍然固执地打扫着房间。你的眼睛被满屋的飞尘迷得很难受,你恳求房东别再打扫了,但他却置之不理、依然固我。也许,这就是《礼记》上所教诲的,待客的房间必须打扫,无论客人如何厌烦都要继续打扫。请客吃饭也是如此,这通常会让初来中国的外国人感到畏惧。饭局刚刚开始的时候,主人会热情地给你准备一大堆食物,他自认为你肯定喜欢吃,而事实上你一点也不想吃,甚至觉得难以下咽。可是,如果你连碗筷都不动的话,主人就会不高兴地说,那就是你的不对。主人则认为自己待客有加,毫无失礼之处。当然,别人不会说主人有失礼之处的。如果外国人不懂得这些规则,那是他自己的问题,与主人毫不相关。

正是按照中国礼节上的规则,一位中国新娘去拜访一位外国夫人时,竟然背朝着这位夫人,往完全相反的方向行礼,以至于这位夫人既诧异又恼怒。事后,这位夫人仔细打听了才知道,原来那位新娘朝北行礼是因为中国的皇帝住在北边,她完全没有理会女主人当时正站在屋子的南面。既然这位外国夫人不清楚自己究竟应该站在哪个方位,那位新娘也就不必在乎女主人的感受了,反正她知道应该往哪个方向行礼就行了。

中国人的礼节通常体现在送礼上,在前面我们已经提过,这是给受礼人“面子”,而所送的礼物也都有固定的样式。一位外国人经常与中国人打交道,他总是收到装着油腻糕点的礼品盒。他根本不想吃这些糕点,但是送礼人却拒不收回。就算他被逼得走投无路而一再表示不愿接受,否则他只好拿去送给别人,送礼人也一样不会收回礼物。

中国人的礼节中并不反对人们“对礼物吹毛求疵”,比如受礼人经常会问购买礼物花了多少钱,而送礼人在跟主人告别时通常会说“给您添麻烦了”,“让您破费了”之类的客套话。

一位外国人应邀参加一次婚礼,看到宴席摆放着丰富多彩的糕点。婚宴进行中,有人给这位外国人端上来三块热气腾腾的糕点,可是这位外国人婉言谢绝了。令外国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行为竟然给正常婚宴投下了一片阴影。原来,按照当地的习俗,每一个参加婚宴的客人都要送出一份礼钱。但中国人认为,直接跟客人说收礼钱是不礼貌的,于是就以送热糕点为托词。参加婚宴的其他客人都知道送糕点的用意,唯独这位外国人不明就里,以至于他拒绝吃糕点后别人也不便当场拿出自己的礼钱了。后来,这位外国人又应邀参加这一家的举办的另一次婚礼。有趣的是,婚礼主持人显然吸取了上次的经验,竟然不再以送糕点当作收礼钱的托词,而是直截了当地对客人们说:“各位嘉宾,请吧,这是放礼钱的地方。”

虽然中国人的礼节中有一些令人厌烦的繁文缛节,但是在社会交往方面,我们仍有必要向中国人学习很多东西,因为他们的礼节中有一套完整的规则。如果我们能保持我们的诚实守信,抛却我们的野蛮鲁莽,并在我们坚定的独立性中融入中国人的彬彬有礼,那么我们将变得更好。然而,许多西方人根本不能以这样的观念看待事物。笔者的一位熟人在巴黎住了很多年后回到伦敦,每当他见到朋友时都会脱帽鞠躬,这是他不知不觉中从巴黎带过来的习俗。有一次,他向一位朋友鞠躬时,被朋友嘲笑说:“老家伙,仔细看清楚了,这里没有你的法国猴子可耍!”

笔者要说的是,如果人们能够将东西方的精华融为一炉,能够在布满荆棘的中庸之道上安然前行,那该是多么的幸福啊。

同类推荐
  • 实用经济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经济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介绍了经济文书的种类及写作方法,主要包括:计划与总结、商品说明书与投标书、广告企划方案、企业经营计划、企业销售人员管理文书等。
  • 可爱的80后

    可爱的80后

    所谓80后,是指出生在1980~1989年的人群。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80后的实质意义远远超过80后的字面含义。因为,80后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变迁,代表着这一群体的喜怒哀乐。其性质与60后、70后一样,具有深深的时代印痕。其实,所有的80后,就像我们的小弟小妹一样,有着成长时的幼稚、有着不被理解的苦恼、有着桀骜不驯的叛逆。我们无需担心,也无需责怪,80后就是80后,他们将是民族的脊梁,将是时代的砥柱,必将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勇立潮头!
  • 媒介形象

    媒介形象

    事物的形象往往比事物本身还要重要。媒介形象就是一种延续历史、承载当下,更指向未来的力量。全书首次提出了媒介形象系统的设想,分析了媒介形象的内涵和认知规律,探讨了媒介形象的结构和功能,打通了“媒介的形象”和“在媒介上再现的形象”。给读者提供了媒介形象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可以帮助一些读者深刻理解媒介及媒介再现问题。
  • 国际传播史

    国际传播史

    国际传播是国家间的信息传递,是人类社会信息传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开始对传播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注意。国际传播空间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分哪些层次?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传播分哪些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哪些特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中国的国际传播史该如何认识?《国际传播史》从国际、国家和媒体的不同角度对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与分析,做出了自己的回答,颇具可读性与启发性。《国际传播史》由刘笑盈和何兰主编。
  • 杨敬芝论文选集

    杨敬芝论文选集

    《杨敬芝论文选集》是杨敬芝在从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三十余年中,紧贴时代主旋律,以匍匐的姿态体验、见证以及思考、研究、探讨和总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时间与发展的成果,折射了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的基层公共文化情态,可供相关学者和文化管理者思考。
热门推荐
  • 美漫里的国术强者

    美漫里的国术强者

    “中国功夫?不过是耍杂技的罢了,来来来,我站在这里让你打,看看你能不能蹭破我的皮!哈哈哈哈!”憎恶戏谑的眼神,用着嘲讽的语气对着挡在面前的亚裔青年说道。“好啊!那就让你看看国术到底是不是耍杂!”八极——撼山岳!青年衣衫无风自动,气罡透体,竟在身后形成五米高的金刚之相。一击恍若陨石天降,憎恶,卒。这,是一个国术强者重生后孜孜不倦追求武道巅峰的故事。时间线、具体设定以本书为主,谢谢! 书友群:811517507
  • 神弑之心月不归

    神弑之心月不归

    一个被上天诅咒的孩童,却偏偏不甘向命运低头,决心逆天改命。机缘下,他窥探到了天机,从此,以邪载道,奋勇前行!上古神器中盘根错节着不可逾越的宿命,阴差阳错中早已注定了浩劫的无情降临……然而,宿命的纠缠可否划清,几世的情缘能否再续?乱世中的英雄,又可否弑神灭圣?
  • 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人文与社会译丛)

    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人文与社会译丛)

    《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人文与社会译丛)》是20世纪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第一部分是生动通俗的民族志的深度描写,第二部分是精辟透彻的理论分析。作者通过展现一个工业城镇里12个出身工人阶级家庭的男孩从毕业前18个月到工作后半年这段时期内的学习生活经历,向我们解释了工人阶级子弟之所以继承父业,不仅是社会结构性因素再生产的结果,更是他们对学校主流文化做出反叛的一种反讽新文化生产的结果。
  • 丹梅竟成霸王花

    丹梅竟成霸王花

    “我是沈府的嫡女,只要我一天不死,我就依旧是沈府的嫡女!”地牢里,未愈合的新伤旧伤布满沈倩兮的脸,脖颈之下,是受过严重酷刑的痂和疤。沈怜幽颜色逐渐阴鸷起来,“啧啧啧,瞧瞧你这幅样子……嫡女?呵,人不人鬼不鬼,我便让你死,从今以后世上再无沈府嫡女!”
  • 长颈鹿不喜思念2

    长颈鹿不喜思念2

    十七岁的青春,埋藏了许多秘密。这些秘密,在岁月中生根发芽,缠绕着彼此的生命。一场大火烧毁了整个废弃的美术室,施喜念意识消失前,迷迷糊糊地看见陆景常来到她身边,潸然泪下求着她不要死去。等她醒来时,郭梓嘉告之,陆景常为救她而死,施喜念不愿意相信。郭梓嘉花尽心思追求施喜念,耐心等待她接受这个事实,却渐渐发现,他喜欢施欢苑的心,变得不可控。他爱上了施喜念,而不是施欢苑的替身。劫后余生的施欢苑归来,发现昔日的恋人郭梓嘉移情别恋,报复悄然展开……之后,已经“死去”的陆景常也悄然回归,错综复杂的爱恨变得更揪心。青春的小世界里,如果总把自己困在过去,那么天永远也不会亮。
  • 我的人生重置了

    我的人生重置了

    新书《资本江湖的最后一个大佬》已发布重新回到1993年,十八岁的胡杨惊喜不已。重置的人生不必再负重前行,只需去享受不一样的美好与激情!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职业投资人胡杨,打算肆意的活一把......
  • 穿越位面万界

    穿越位面万界

    穿越斗罗大陆,开启诸天万界能量系统。从星斗大森林开始,操控诸天万界,成为幕后杀神。小说世界:斗罗大陆,斗破苍穹,遮天,完美世界,圣墟……现实世界:盗墓笔记,爱情公寓,铠甲勇士……动漫世界:超神学院,天行九歌,成龙历险记……仙侠世界:仙剑一三,轩辕剑,古剑,诛仙……神话世界:西游记,封神,洪荒…… 幽默型文风,不正经,喷子勿入。 企鹅读者群,群聊号码:537349552
  • 民间山野奇谈

    民间山野奇谈

    一座古墓,一条未知生物,探访出来的则是另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人们喜欢用神鬼之说来解释超自然事件,但某些事物的神奇,绝不是三言两语,便能说清道明的。这是一个默默无名之人的经历,一段早已被遗忘了的历史……
  • 阴兽

    阴兽

    《阴兽》为《江户川乱步作品集》第四卷,共收录江户川乱步的四部推理中篇,乱步在四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仅有四部中篇。《阴兽》是乱步停笔后的第一篇著作。故事的主人公为两名分属本格派和变格派的推理小说家,一个为故事的记述者“我”寒川,另一个叫大江春泥,最后一位主角是貌美的妇人,静子。有一天寒川在博物馆内认识静子。之后,两人有书信交往,几个月后,静子被春泥恐吓,向“我”求救,不久六郎被杀死亡。寒川如何推理的,到底谁是凶手,大江春泥又是谁?这是一部集色情、奇异、荒谬(大正期大众文化的特征)与推理为一体的本格推理小说的杰作。乱步代表作之一。
  • 半世追魂

    半世追魂

    她,生活在与世无争的小乡村中,天真无邪,却因为仙界不能容忍的仙凡之恋痛失亲人为接救亲人,她不得不踏上寻找七政之力的报恩之路可是一路艰险,那些她曾经信赖依靠的人,终将一个个卸下面具,而那些真心对她的人,也总有一天会被迫离开……也许,只有独自一人去面对这些,才是真正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