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2500000029

第29章 宋朝(2)

当宋朝的统治者在应对不断加深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时,另一个少数民族势力——女真族悄然崛起。女真族原名黑水,居住在黑龙江一带。唐朝时,隶属于渤海国,辽建立后,臣服于辽。辽为了方便统治把一部分女真人迁到辽阳以南过定居生活,他们被称为“熟女真”。其他的仍生活在原处继续过着渔猎生活,被称为“生女真”。10世纪时,生女真的完颜部逐渐强大。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都会宁(今属黑龙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大金。

当女真的势力逐渐强大时,北宋却迎来了它统治最为黑暗、腐朽的时期。1100年正月赵佶即位,是为宋徽宗。宋徽宗有着极高的艺术天赋,他擅长书法丹青,喜爱古玩花石,对音乐也有颇高的鉴赏力,然而,这一切并不能成为他治国的才能。他身边的一些奸佞之辈便投其所好,使徽宗整日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不理政事。当时,最为奸佞的有六人:蔡京、王黼、朱勔、李彦、童贯和梁师成,号称“六贼”。

蔡京为相长达17年之久,倡导“丰亨豫大”,使宋徽宗生活在极度的奢侈中。崇宁元年(1102)徽宗命童贯在苏杭设立造作局,专门为其打造一些奢侈品。崇宁四年(1105)徽宗又命朱勔在苏州设立应缝局,专门搜罗东南地区的奇花异石,然后运回开封。这种专门运送花石的船队,每十条编为一纲,称为“花石纲”。花石纲危害百姓二十年,致使民不聊生,民怨四起。北宋末年先后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方腊起义和宋江起义,两次起义虽然都被镇压下去,但却使宋朝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当金逐渐强大时,开始进行抗辽斗争。1120年,金、宋两国签订了“海上之盟”,商定共同攻辽。盟约规定:金军攻取辽的中京大定府(今属内蒙古),宋军攻取辽的南京析津府(今属北京)和西京大同府(今属山西)。宋答应灭辽后,将原来输给辽的岁币转输给金;金则答应将燕蓟还于宋。1125年,金灭辽。辽灭亡后,金不但没能兑现自己签订“海上之盟”时的承诺,反而把进攻的矛头直接指向北宋。1126年,金军直逼开封城下,宋徽宗忙将皇位传于太子赵桓,自己却逃亡到南方。桓为宋钦宗,改元靖康。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军虏获徽、钦二帝及后妃、大臣、宗亲等3000余人北撤,同时带走了大量珍宝,如浑天仪、皇室礼器、针灸铜人等。北宋就此灭亡,史称“靖康之难”或“靖康之变”。

金军在撤离开封以前,册立原北宋宰相张邦昌为“大楚”皇帝,统治黄河以南地区,但遭到北宋旧臣的极力反对,被迫退位。1127年5月,宋徽宗的另一个儿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属河南)即位,改元建炎,后又迁都临安(今属浙江)。这个重建的宋王朝史称南宋,赵构即宋高宗。

南宋基本上延续了北宋后期吏治腐败的局面。高宗时,有秦桧专权,秦桧独相17年。在此期间,他打击政敌、排除异己,扶持自己的亲党势力。在对金的态度上,他与宋高宗狼狈为奸,向金乞和,迫害主战将领。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桧死,高宗在朝臣的舆论压力之下,罢黜了一批秦桧的亲党,同时也平反了一些冤案,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南宋的吏治状况。

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宋高宗禅位于宋孝宗,自己当起了太上皇。宋孝宗在位27年,是南宋政治比较稳定的时期,他吸取秦桧专权的教训,采取措施限制了宰相的权力。同时为岳飞平反,并启用一些坚持抗金的大臣。虽然孝宗的举措使北宋社会较之以前有起色,但他的北伐还是以失败告终。孝宗以后,南宋政局一片混乱。先后有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等人专权。另一方面,民间的起义此起彼伏。冲击着南宋一直都不稳固的统治。

南宋与金的对峙

宋高宗即位之初,任用李纲为相,摆出一副抗金的姿态。然而不久,他就逐渐倒向主和派黄潜善、汪伯彦等人,向金乞和,李纲随即被罢免。1128年,金军南下攻宋,宋高宗逃到海上,金军追踪失利,被迫北撤。在经建康(今属江苏)附近的黄天荡时,遭遇韩世忠部水师的阻击,双方相持40余天,金军才最终得以撤归。1140年,完颜宗弼再次大举南侵,南宋军民奋起反抗,先后有刘琦指挥的“八字军”取得“顺昌之役”的胜利和岳家军取得的郾城大捷。正当形势对宋朝十分有利之时,宋高宗却仍坚持向金妥协的政策,下令撤兵。岳飞被迫班师回朝,不久就以“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杀害。1141年宋金两国签订“绍兴议和”,主要内容是:宋向金称臣,宋每年向金输银25万两,绢25万匹;宋、金东以淮河中流,西以大散关(今属陕西)为界,并割让唐、邓二州以及商、秦二州的大半给金。

孝宗即位后发动北伐,然又遭失败。1164年,宋、金两国再次签订合约,内容为:宋、金两国的关系由君臣之国改为叔侄之国;每年宋向金输银20万两,绢20万匹,两国疆界不变,史称“隆兴议和”。与“绍兴议和”相比,在“隆兴议和”中,宋的地位有所提高。

“隆兴议和”之后,宋、金之间保持和平40余年。到了宁宗朝,权臣韩侂胄又积极谋划北伐。开禧二年(1206)北伐开始,最后的结局仍是失败。嘉定元年(1208)宋、金再次重订合约:宋金由叔侄之国改为伯侄之国;岁币增至银30万两,绢30万匹,另付给金军“犒军费”300万两,史称“嘉定议和”。当宋、金两国不断开战时,蒙古族在漠北草原迅速崛起壮大,并开始南侵。1234年宋蒙联军攻破蔡州,金朝灭亡。

经济发展

两宋在政治上虽然软弱可欺,但经济却高度发达,令许多史学家称奇。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对外贸易在两宋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在两宋时期,中国最终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以后中国经济格局的基调。

1.农业

经过了五代十国的动乱,北宋基本上统一了中国。虽然宋与辽、西夏、金等之间都有战争,但总的来说政治还较为稳定,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北宋年间,宋朝人口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从宋太宗至道年间的413万户增至宋仁宗天圣年间的1000多万户,到了宋徽宗崇宁元年,则达到了一个顶峰——2026万户。南宋时期由于战乱,人口相对北宋有所减少。但从整体上来看大体与北宋中期相当,并无人口锐减的迹象。宋朝人口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在经济重心彻底南移以后,长江流域的浙江、福建等地的人口密度已超过了北方地区,甚至已超过了京畿地区。

人口的增长势必造成对农产品需求的增加,进而推动耕地面积的增加。北宋初期,由于年年战乱,土地荒芜的现象十分严重。为了巩固统治,增加税收,宋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安抚流民,刺激垦荒。966年,宋太祖颁布《劝栽植开垦诏》规定:“自今百姓有能广植桑枣、开垦荒地者,并令只纳旧租,永不通检。”994年,太宗又下诏规定:“凡州县矿土,许民请佃为永业,蠲三岁租。”政府的鼓励性措施大大激发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宋朝的耕地面积最多时是在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达到了5.25亿亩。但由于宋朝土地隐漏现象严重,许多学者认为宋朝的实际耕地面积比5.25亿亩这个数字要大得多。

宋朝农具的改进与耕作技术的完善与其大力垦荒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才会有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水车是一种灌溉用的运水器,宋之前较为少见,甚至在唐朝,关乎水车的记载也寥寥无几。到了宋朝,水车已经非常普及。除了有人力运转的龙骨车,还出现了借水力运转的筒车。水车的普及大大增加了农民抵御旱灾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作物的丰收。

在王桢的《农书》里记载着一种宋朝农民创造的水田农具——秧马。秧马的形状像只小船,农民骑在上面用两腿在泥中撑行,插秧时既省时又省力,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曲辕犁在唐朝就有使用,到了宋朝更为普及。它是将以前的直长辕改为短曲辕,故称曲辕犁。它的特点是轻便、灵活、省力,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曲辕犁在形状和功能上都跟现在的犁相似,是我国古代农民的一大杰出贡献。此外,宋朝还有平整农具耖,整地农具踏犁、耥,中耕农具耘爪,收割农具推镰等农具。

在耕作技术上,宋朝人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地形、水土等条件选择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举措就是推广种植占城稻。占城稻原产越南,具有耐旱、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等特点。1012年,江淮、两浙遭遇旱灾,宋真宗下令让当地农民试种占城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于是占城稻在江淮、两浙地区迅速推广。随着占城稻的推广,农民把它与当地的稻种相搭配结合,逐渐培育并推广双季稻和三季稻。在施肥上,宋人不仅用人畜粪便做肥料,还以河泥为肥,并且懂得适时适量地施肥。这一切措施都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特别是在长江下游地区,粮食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大量地销往外地。于是“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便广为流传。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且自然灾害频发,因此农田水利的兴修在历朝历代都很受统治者的重视,宋朝当然也不例外。《宋大诏令集》中记载:“修利堤防,国家之岁事。”由此足见宋朝统治者对农田水利事业的关注。北宋时,政府对北方的一些农田水利工程做了修缮,如至道年间修关中的郑、白二渠,使灌溉面积达到一万多公顷。此外,宋太宗还命人在雄、莫、霸、沧等州修筑堤堰,引水溉田,使大面积的旱田变成了水田。宋神宗时,在福建莆田修建了木兰陂,可以算作是北宋水利兴修的一个代表。木兰陂不但能蓄水,而且具有抵御海潮的功能。它的修建使受益农田达到万余顷,粮食增产颇多。

宋朝的农田水利工程虽然主要是为了解决灌溉问题,但也不乏其他类型。江南地区雨量充沛,但有些地区地势较低,雨水聚集便形成沼泽,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宋朝统治者便以太湖流域为中心,挖出许多排水沟渠,逐渐形成了一个水田灌溉网,使许多的沼泽地不但能种粮产粮,而且产量还相当高。也就在那时,江南的苏州、常州、湖州等地成了宋朝著名的粮仓。

宋朝农作物的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茶叶、甘蔗、蚕桑、果树等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茶原产于云南,到宋朝时茶已经成了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两宋时期,茶叶的种植面积较之前代有了进一步的增加,福建、浙江、四川、云南、安徽、湖北都广植茶树。宋朝的茶不但产量高,而且品种多,著名的有:四川的蒙顶茶、湖州的紫笋茶、绍兴的日铸茶等。宋朝统治者还在产茶区设立官茶园,征收茶税。茶税在当时成为国家税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甘蔗原产中国,起初人们主要是生食,到了隋唐人们开始用甘蔗制糖。随着制糖业的兴起,宋朝的甘蔗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福建、浙江四明(今属浙江)、番禺(今属广东)以及四川的广汉、遂宁等地都以产甘蔗著名,其中以遂宁为最。

桑蚕业在宋朝备受统治者的青睐。在产桑之地,宋政府禁止砍伐桑树,若有违反者,酌情处理,最重可至死刑,于是许多地方官员鼓励百姓广植蚕桑。据《宋史》记载,范仲淹在襄城上任时“劝使植桑,有罪而情轻者,视所植多寡除其罪,民益赖幕,后呼为‘著作林’”。除了以上的经济作物外,宋朝的果树和花卉种植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如:柑橘、荔枝、香蕉;牡丹、菊花、芍药等有广泛的种植,大大丰富了宋人的日常生活。

2.纺织业

宋朝纺织业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其表现之一是生产规模的扩大。为了供应皇室和国家的需要,宋朝政府在许多产地都设置了丝织作坊,其中规模最大的是967年冬在汴京设立的绫锦院。绫锦院规模最大时有工匠千余人,织机400余张,主要出产锦、罗、绫等高级丝织品,专供皇家服饰之用。

1104年,宋徽宗又设文绣院,有绣工300多人。皇城北边还有一个后苑作坊,作坊内分有缂丝作、织罗作、绣作、染作、绦作等部门,专门生产皇室衣物以及皇室婚嫁所需之物。除了中央政府设立的丝织作坊外,宋朝还有许多地方政府建造的作坊。最为出名的应属1083年建立的成都机院,主要出产四种蜀锦:土贡锦、官告锦、臣僚衣天子锦和广西锦。

宋朝不仅官方丝织作坊遍布全国各地,民间的纺织业水平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在北方主要是河北路和京东路;南方则有成都府、梓州(今属四川)、两浙地区,出现了南北并进之势。据记载,宋朝在1050年左右,政府的绢帛丝绵收入为8745535匹,到了1086年,这一数字达到了2445万匹,为唐朝最高纪录的三倍多,足以说明宋朝纺织业生产规模之大。

宋朝纺织业发展的表现之二是丝织工艺的提高。在宋朝,丝织品仍然是纺织品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宋朝政府征收赋税的十种布帛中有八种是丝织品。在当时,蜀锦和“东绢”(出产于京东路的绢)并列为天下第一,极负盛名。宋朝的丝织品有“细、密、轻薄”的特点。单州成武县的纱“修广合于官度,而重才百铢,望之若雾”。陆游对亳州轻纱则叹道:“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明朝文震哼等人则评论:“唐绢粗而厚,宋绢细而薄,元绢与宋绢相似而稍不匀净。”由此可见宋朝丝织工艺的高超。

宋朝的劳动人民创造了一种新的工艺——缂丝。缂丝大体分为花、素两种,但因各地的织法不同又种类繁多。明朝张应文在《清秘藏》中向我们展现了宋朝缂丝工艺水平高超的程度:“宋人缂丝,不论山水人物花鸟,每痕割断,所以生意浑成,不为机经掣制,如妇人一衣终岁方成,亦如宋绣有极工巧者,元刻迥不如宋也。”

宋朝纺织业发展的表现之三是棉花种植的推广和棉纺织工艺的发展。入宋以来,中国南方的广东、福建种棉者逐渐增多,后又发展到江浙地区。彭乘的《墨客挥犀》中说道:“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竞植之,有至数至千株者。”宋人赵汝适在《诸番志》中也记载道:“吉贝,数类小桑,萼类芙蓉,絮长半寸许,宛如鹅毳。有子数十,南人取其茸絮,以铁筋碾去其子,即以半握茸就纺,不烦缉绩,以之为布。最厚者谓之兜罗锦,次曰木棉,又次之曰吉布。”1975年,浙江兰溪出土了一条长2.51米,宽1.16米的棉毯,成为宋朝棉纺业发展的有力实证。

同类推荐
  • 国学知识全知道

    国学知识全知道

    “国学”一说,最早见于近代思想家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顾名思义,“国学”就是中国之学,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文化。国学堪称中国人的性命之学,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固本之学,是增加传统文化素养的学问。已故有名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曾提出“大国学”的概念,他说:“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广义的“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是中华各民族很好传统文化学术思想的总称。国学汇通思想学术、典籍制度、百行百艺、礼仪民俗,蕴含国脉、国魂、国本,是中国人的根基所在、尊严所在。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学热再次兴起,如今方兴未艾。
  • 论语一日一读

    论语一日一读

    本书以随笔和札记的形式来解读论语,针对当前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人处世、工作求学、人与人的关系、生命的目标和价值等等,提出了源自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解决方法和参考思路。
  • 中国织绣

    中国织绣

    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黄龙自然保护区,因黄龙沟内有一条蜿蜒的形似黄龙的钙华体隆起而得名,历来被誉为“人间瑶池”与“人间天堂”。彩池、雪山、峡谷和森林谓之黄龙“四绝”。黄龙奇、绝、秀、幽的自然风光蜚声中外,藏族、羌族和回族的民族风情也令人心驰神往。看罢此书,赞叹的不止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 民间信仰史话(中国史话·思想学术系列)

    民间信仰史话(中国史话·思想学术系列)

    中国民间信仰是一个奇特而玄妙的世界,要想揭开千百年来遮盖在她上面的层层面纱,惟有步入民众的心灵世界,展开永不停歇的探索与发现之旅。于是,您就会发现,这里不仅有万物有灵的观念,而且还有世代沿袭的祖先崇拜,乐生恶死的生活态度,受神秘心理驱动的各式禳解,更有女神崇拜、多神信仰等色彩斑斓的内容。您在不知不觉中,也会改变中国人缺乏宗教信仰的传统认知,增进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民间信仰的了解。为此,本书资料翔实,体系完整,内容丰富,语言生动,论从史出,寓学术性于通俗性之中。
热门推荐
  • 他挡住了人山人海

    他挡住了人山人海

    平行世界/亡者复活/众叛亲离。如果这个世界突然变得黑白颠倒,你会怎么做?凌娅晗经历了一次车祸之后,身边的人性情大变,死者也莫名其妙复活,一切由此开始,她把自己画地为牢,走不出困境。她问:许顾之,我什么时候才可以离开?他答: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黑暗并不可怕,黑暗总会过去,如果有什么值得紧握,那就是你温暖的掌心……
  • 嘿!拿下那个野土匪

    嘿!拿下那个野土匪

    “你们抓错人啦!”“错不了!方圆百里就没有比你更彪悍的娘们儿了!”出嫁前夜,庞九被五花大绑地送上了山大王的身边……“抓我来干啥?”“压寨。”“您为老不尊还好意思对年轻人下手,可是我……我对您老着实下不去手啊。”庞九一脸的欲言又止,“真的不是嫌您又老又丑,纯属心理障碍!”山大王冷笑三声,动手揭下人皮面具:“现在还有障碍吗?”“这还有啥可说的?”山大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朱子年谱考异

    朱子年谱考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悍妻惹不得

    悍妻惹不得

    上一世,她在痛苦生产,他却正与自己姐姐拜堂成亲,不曾想没了孩子,还丢了命,含着怨恨离世。许是老天爷都看不过去让自己得已重生,这一生她定要那对狗男女不得好死!人美心善庶姐姐?我呸!我看是人丑心恶,天天想着怎么设计别人,抢别人夫君的蛇蝎心肠杜小三吧!。贤良淑德的姨娘?呵,知道自己是二房就好,别真以为人给你点阳光你就是太阳了,所以说做人要现实点,不要有事没事总想着做夫人。这一次我就让你们知道知道谁才是穆相府的嫡千金!谁才是活该低人一等的庶出小姐。“小姐,不好了,整个帝都在在传,穆府千金横行霸道,彪悍无理,无人敢娶,说、说小姐是、是没人要的大龄剩女!”“大龄剩女?”嘴角勾起一丝冷笑,好,好极了!他是战无不胜的银面战神,放着皇位不做,偏偏爱当摄政王,性格孤僻,不曾娶妻纳妾,据说是断袖之癖。“皇上说,让你嫁给我,看你没人要,我做个好事,收了你。”……我TM谢谢你嘞。
  • 无冕帝君

    无冕帝君

    皇族本就是一个充满话题的存在,可就在那一天,皇族天才沦为废柴这一话题,瞬间引起了整个大陆的关注。可令世人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眼中的废柴,却成为了一个他们穷极一生也无法瞻仰的传说。
  • 笑靥千秋

    笑靥千秋

    这一场清宫里的美丽战争,始于欲念,终于孽缘。披挂上阵的红粉佳人,她们为出人头地、为复仇、为报恩、为自保,最简单的世俗欲望,恰是最强大的斗争动力。紫禁城里的困兽之斗,就是这班后宫女人的终极命题。
  • 鬼谷子(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鬼谷子(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儿童趣味脑筋急转弯

    儿童趣味脑筋急转弯

    本书精选了近千条适合孩子阅读的脑筋急转弯,选条注重健康、趣味、巧妙,同时每页还设有幽默有趣的小拦目,让你在紧张的挑战中得到快乐与智慧的双重收获。
  • 俏汉农妻的逆袭之路

    俏汉农妻的逆袭之路

    (书名改了,原书名《俏汉宠农妻:这个娘子好辣》)杨初夏穿越了,穿到一个被后奶奶打死的小农女身上,这还不算,后奶奶竟连她尸体都要卖了,这怎么能忍?哼,我管你是后奶奶还是大伯二叔的,只要是极品,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打一双。只是打完极品,看看面黄肌瘦穿着破烂的爹娘弟妹,再看看贫穷落后的村落。杨初夏怒了,指天狂吼:我定要将这里发扬光大,到时让你冬天开花你不敢夏天,让你给我找男人你不敢给我找女人。某男默默的道,“娘子,我本来就是男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