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6300000003

第3章 藏府经络先后病脉(1)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

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必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馀”,是其义也。馀藏准此。

注曰:医中有大关目,不可专指一病者。仲景于首卷,特揭数十端,以定治疗之法。此则论五行相克之理,必以次传,而病亦当预备,以防其传也。问古云“上工治未病”,岂真毫无所病而先治之乎?谓五行相克之理,每传于所胜。假如见肝之病,肝木胜脾土,故知必传脾,而先务实脾,脾未病,而先实之,所谓治未病也。然四季土旺,旺不受邪,即勿补之,恐实实也。其中工不晓此理,不预为脾计,则专治肝,以脾为未病而不治,逮既病而治之,则已晚矣。其实脾之法如何?谓肝之病倘在,宜补,则本藏虚,喜本藏之味,酸先入肝,故为补。心火为肝之子,苦先入心,子能令母实,故焦苦为助。脾则肝所胜者也,用甘味益之,似无谓,不知脾土能制肾水,肾水弱,心无所制,心火能制肺金,而肺为火所伤。至于肺伤而肝木荣,何也?金者,木之仇也,金伤而木盛矣,故曰“肝自愈”。此理甚微,故曰“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然弱肾纵心伤肺,原非美事,但因肝虚,故取矫枉而得其平,不得已中之妙法也。倘肝有实邪,方将泻肝不暇,可补助之又委曲以益之乎。故曰“实则不必用之”。此法即经所谓“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馀”之义。诸藏皆然,不独肝也,故曰他藏准此。

论曰:肝木虚,正宜资于肾水。今曰肝之病,补用酸,助用苦,益用甘,甘者扶土制水,使火盛而伤仇木之肺金也。将必肺之病,补用辛,助用盐,益用酸,扶木制土,使水盛而伤仇金之心火。心之病,补用苦,助用甘,益用辛,扶金制木,使土盛而伤仇火之肾水。肾之病,补用盐,助用酸,益用苦,扶火制金,使木盛而伤仇水之脾土。脾之病,补用甘,助用辛,益用盐,扶水制火,使金盛而伤仇土之肝木。是一概扶我所胜而制我所不胜,反伤其生我者而助我所生者,岂虚则补其母之义乎?不知此处立论,只重救受传之藏,故曰“治未病”。谓病之所以迁延不愈者,不忧本藏之虚,而忧相传不已,则病乃深,如木必克土之类。故以必先实脾,为治肝之要妙,即为治诸藏之总法也。是故补母不若直补本藏之切而又助其子。子能令母实,则本藏更旺,乃又扶肝木所克之脾土,委曲以制其仇木之肺金,谓既虚不堪再损,故以安其仇为急。若但执补母之说,滋水以生木,则子能令母实,肾水得助,而肺金实,其为损肝,当何如?若虚则补其母,别有说也。假如肝病虚,而四季土旺,实脾之说,既不可用,即非四季土旺,而其人脾土素强,可再益脾,以使乘肝乎?即须滋肾水,以润肝水矣。故曰虚则补其母,诸藏亦如是耳。

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多尽。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藏府之文理也。

注曰:此段言病之变态虽多,而因则唯三,以示浅者不得深治,深者不得浅治也。谓人秉阴阳五行之全,而殊于异类,其生而长,则实由风与气,盖非八风则无以动荡而协和,非六气无以变易而长养。故《内经》曰:风生木,木生肝。又曰:神在天为风。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又曰:阳化气,阴成形。然有正气,即有恶气。有和风,即有狂风。其生物、害物,并出一机,故有浮舟、覆舟之喻。于是就有形言之,则有五藏。从无形言之,则为元真。风与气,皆流行之物,人之藏府应之,故通畅,则安和。四时正气为主气,不正恶气为客气。养物之风为正风,害物之风为邪风。其生物有力,则害物亦有力,所以中人多死。然风有轻重,病有浅深。人身只一内外,故约言之“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邪从经络[入]藏府,发自内而深,为内所因;二者病从四肢、九窍、皮肤,沿流血脉而浅,为外所因;三者病从王法、房室、金刃、虫兽而生,虽渐及经络,而非经络之谓,虽害于皮肤,而非皮肤之谓,为不内外因,所谓病之由也。人于此慎养,不令风寒异气干忤经络,则无病。适中经络,未入藏府,可汗、吐或和解而愈。或入内,稍浅下之可愈,所谓医治之也。此应前内因一段。若六淫之邪,仅感皮肤,流传九窍、血脉,所入浅,但吐纳导引,如修真之类;针灸膏摩,如外科之法,则重滞通快,而闭塞无由。此应前外因一段。更不犯王法、灾伤,则无非意之侮。又虽有房室,而不令竭乏,则内实不虚。此应前房室一段。若“服食”数句,合言服食起居,无所不慎也。腠理云者,谓凡病纠缠于身,不止经络、血脉,势必充满腠理,故必慎之,使无由入。腠者,三焦与骨节相贯之处,此血气所往来,故曰元真通会。理者,合皮肤、藏府,内外皆有。其理细而不紊,故曰“文理”。

论曰:内外因之说,仲景欲人知病之所感浅深,分别施治。

故后论中风,有邪在皮肤,邪在经络,邪在藏府之分。后论经阻,至云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则为肺痈之说,则此处内因之意,不从内伤外感为辨,而从病之浅深为辨可知。若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明指手痹、脚气、厉风、疥癞、一切痛痒小病为言。观下云才觉手足重滞,语气取其浅而易治可知。若房室,其伤在内,而反列于内因外因之外。盖仲景之论,以风气中人为主,故以从经络入藏府者,为内为深;自皮肤流血脉者,为外为浅;而房室所伤,与经络皮肤无相干涉者,为不内外因。谓病因于虚,非客气邪风中人之比也,则治宜专补其阴,而不得犯经络血脉可知。后人别用行经补血之药,治房室虚损,其误亦可知也。

又论曰:思邈常谓地水火风和合成人。凡人火气不调,举身蒸热;风气不调,全身僵直,诸毛孔闭塞;水气不调,身体浮肿,气满喘粗;土气不调,四肢不举,言无音声。火去则身冷,风止则气绝,水竭则无血,土散则身裂云。然则风之在人,相为形体,故曰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可知六气之害人,在风尤为亲切。

但五气有损无益,风则生长因之,故既曰邪风中人多死,又曰风能生万物。

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

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痓,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注曰:此段乃医家之望法也。但望法贵在神气动静之间,而此只就气色之见于面部者为问,故即《内经》明堂察法增损答之。谓明堂者,鼻也。《内经》言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藏次于中央,六府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此言五色之见,各有其色部也,然尤重于准头。故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谓鼻准属脾,青为肝色,乃肝木挟肾寒以乘土而上徵于鼻下。徵于腹,又苦冷,则为暴病而亡阳,主卒死,故曰“苦冷者死”。若鼻头色微黑,则黑虽肾色,微非沉夭,且无腹痛,但主水气而非暴病矣。若色黄乃土郁而本色见,非胸有寒饮以遏之,不能使郁,故曰“胸上有寒”。若色白,则经曰“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故曰“亡血”。然《灵枢·五色篇》谓“白为寒”,应知不见亡血症,即以寒断矣。设微赤,土得火色似相宜,不知鼻亦为肺之外候,微赤而非时,则非生土之火,而为克金之火,又主藏燥而死矣。然目又为五藏精华之所聚,神气之所生,正圆则目瞋不转而至于痓,是阴绝。产妇多痓,亦亡阴也,合之正圆,阴绝无疑,故曰“不治”。已下“又色青”数句,“承其目”句,似专言目。然《内经·五色篇》先曰“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后又言黄赤为风,青黑为痛,白为寒,黄为膏,润为脓。赤甚者为血痛,甚为挛寒,甚为皮不仁。下即云五色,各见其部,似属概言。又《五色篇》云“常候阙中,薄泽为风,冲浊为痹,在地为厥”,此其常也,各以其色言其病云云。则阙中者,眉间也;在地者,巨分也。可知五色合明堂上下而概言之矣。谓色青为痛,诸痛皆属肝也。黑为劳,劳则阳气内伐,热舍于肾,肾乘心,心先病,肾为应故黑。风为阳邪,故曰赤为风。前《内经》又曰“赤为热风”,故热也。黄则脾郁,故便难。然前既云色黄者,胸上有寒。此又云便难,要知寒遏于上,则脾郁于下也。又下经云:

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故曰色鲜明者,有留饮。若《千金》论目赤色者,病在心;白色者,病在肺;青色者,病在肝;黄色者,病在脾;黑色者,病在肾。黄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是候目另有法,此只合明堂言之为是。

师曰:语声寂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瘖瘖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

注曰:此段乃医家闻法也。《内经》谓肝木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心火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脾土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肺金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肾水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然声之所至,上中下三焦,必有殊而未详。故仲景又以声音之疾合大小,分察其病之在下、在中、在上。而曰“语声寂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谓静嘿属阴,而厥阴肝木在志为惊,在声为呼。

今寂寂而喜惊呼,知属厥阴,唯厥阴则知病必起下焦,而深入骨属筋节间矣。曰“语声瘖瘖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谓声虽有五藏之分,皆振响于肺金,故亮而不哑。今瘖瘖然不彻,是胸中大气不转,壅寒(塞)金气,故不能如空谷之音,所以知病在胸中膈间。经谓中盛藏满,气胜伤怒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其即此欤。曰“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谓肾脉本剂颈而还,乃少阴肾与太阳膀胱为表里,太阳脉上至顶,今肾气随太阳经脉达于巅顶,则肾之在声为呻者,反上彻而啾唧细长。

其气直攻于上,则为头中病也。浅而言之,头中有病,则唯恐音气之上攻,故抑小其语声,而引长发细耳。

师曰:息摇肩者,心中坚。息引胸中上气者,咳。

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

注曰:此言闻法之最细者,先于呼吸出入之气,而辨其病之在上在下,为实为虚,故就一呼一吸为一息之常理,而先分别其出气之多者三,以徵其病之在上焦也。谓息出于鼻,一呼必一吸。然呼出心,肺主之;吸入肾,肝主之;呼吸之中,脾胃主之。

所主既分,则出入之际亦宜分而详之。于是就其呼之多者,徵其息而不与吸并言。曰“息摇肩者心中坚”,谓息而出多者,火上窜也,至摇肩则甚矣。使非心中邪实,而气稍得下行,何至于此,故曰“心中坚”。曰“息引胸中上气者咳”,谓上气为逆,至息引其胸中之气上逆,则肺金收降之令不行,乃上逆而咳。曰“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谓短气虚也,张口是有涎沫阻遏,不容气返之势,则必肺气不通,而为肺痿唾沫。三者全于呼而证其病之在心肺也。然不竟言“呼”而曰“息”者,盖出气虽大,中无小还,不能大呼,故揭出“摇肩”“息引”“张口”六字,而病之在呼者宛然,然不得但言呼也。

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则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注曰:此从吸气多者,以徵其病之虚实而分治之难易也。

谓一呼一吸为平,吸多是明有使之不平,致微且数,而吸气之往返于中焦者速,故曰“其病在中焦实也”,故下之,则壅通而愈。

若非实而虚,则肝肾之本不固,其气轻浮,脱之于上,不可治矣。

然病之在上在下不同,在上焦,则因心肺之阳虚不能生阴,乃下济之阳变为厥阳,而不入于下,以心肺之道近,故吸促。在下焦,则因肝肾之阴虚,乃上交之阴变为燥火,而卒难升上,肝肾之道远,故吸迟。吸为收摄元气之主,促与迟皆因元气亏,故难治。若呼吸往来,振振动摇,直是营卫往返之气已索短期迫矣,故不治。

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假令肝王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注曰:此言医道贵因时,为色为脉,其理相应。寸口是概言两手寸关尺也,谓鼓而有力为动,因时之王而王宜也,色亦应之,即明堂察色之法也。此不独肝,姑假肝言之,则青为肝之王气,值时王而反色白,则因肝受肺克,不能随时之王也。于是色反时病也;脉反时亦病也;色反脉,脉反色,亦病也;故曰“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

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同类推荐
  •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诗歌总集:<诗经>》生动介绍了《诗经》的产生、收集与流传、周民族史诗和怨刺诗、《诗经》中的爱情诗、《诗经》的情感和思想、《诗经》的特色和地位影响等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韩非子

    韩非子

    先秦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子,秉持“以霸王之业教君”的宗旨,归纳整合出一套“凭势、用术、行法”的治国理念,中国第一个极权皇帝,欣赏他,自然也疑忌他;第一个全国的权相,畏忌他,害死他,但更贯彻、执行他的计策。汉以后历朝政治莫不阳儒阴法,于是韩非死了,而又还没有死。
  • 楚辞(精装典藏本)

    楚辞(精装典藏本)

    《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四库全书精编4

    四库全书精编4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热门推荐
  • 甜的有些腻

    甜的有些腻

    一章节就是一个故事各类的空间,各样的人物,美好的爱情。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 墨染心舟

    墨染心舟

    好的言论有很多,如果你把它们全部奉为准则,那么很遗憾,你的生活将是一个可以预见的圈。读一篇文章,看一句言论,都要有自己的思想。本书以情感文章为主,希望可以给读者们带来一些体会与感悟,也希望可以收到读者朋友们的反馈。
  • 剑封仙门

    剑封仙门

    这是一个奇异的修仙世界。法规至上的领域中,是机关术与符箓阵法的爆炸普及,人与妖兽不再互相仇视与屠戮,开始和谐的共存生活。崇尚武力的大陆上,一座座鲜血与枯骨铸就的城池拔地而起,刀光纵横剑影不息,至高的王座虚位以待。如雨后春笋般冒头的妖孽天骄们,预示着前所未有的大时代已然揭开序幕。这是一个无相多心的穿越者意外成长为大圣贤的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半NPC玩家

    半NPC玩家

    新书已发《我真不是魔导师》一个职业代打的网游青年,登录了一款现象级别网游《星途》,本以为自己的巅峰人生将要开始,却不料开服前惨遭暗杀,一枚神秘的棋子保住了他的性命,并让他失去肉身成为一名半NPC玩家,可以在游戏中玩家身份和NPC身份自由切换的半NPC玩家就问你怕不怕!惹了我,是你今生最大的不幸!热血的战斗,玄幻的传奇,历史的名将,你想看的这里都有!
  • 旧时光的花园

    旧时光的花园

    他人笑我太颠狂,我笑他人看不穿。特立独行,不同流俗的天真赤子。处处碰壁又如何,孤家寡人又如何,只要思我所思,为我欲为,巧作羹汤话琴瑟,心安无愧纵情天地间。在网络的沙滩上漫步时捡到一个漂流瓶,那竟是失踪多年的凯莉姑姑留下的博客。按照上面的提示来到童话般美丽的趣灵村,在破解凯莉失踪之谜的同时,结识了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和他们一起种花养草,烘焙美食,探讨生死爱恨的亘古人性,以及何为人生真谛的迷题,就此踏上一段穿越时空寻找自我收获成长的奇幻之旅。
  • 完美神豪在都市

    完美神豪在都市

    他,是人类最伟大的神豪!“钱是什么,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喜欢钱!”陈昊站在小撒的身边,看着他噘起的嘴脸不由得偷偷笑了起来,“额,开个玩笑,好了,下面说正事,我准备捐一千亿用来改善华夏贫困儿童的生活!”
  •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草原之花布木布泰传奇的一生。
  • Dombey and Son(IV)董贝父子(英文版  上册)

    Dombey and Son(IV)董贝父子(英文版 上册)

    Dombey and Son by Charles Dickens, published in monthly parts from 1 October 1846 to 1 April 1848 and in one volume in 1848. Its full title is Dealings with the Firm of Dombey and Son: Wholesale, Retail and for Exportation. The story concerns of a powerful man whose callous neglect of his family triggers his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downfall, showcases the author's gift for vivid characterization and unfailingly realistic description. As Jonathan Lethem contends in his Introduction, Dickens's &quot;genius … is at one with the genius of the form of the novel itself: Dickens willed into existence the most capacious and elastic and versatile kind of novel that could be, one big enough for his vast sentimental yearnings and for every impulse and fear and hesitation in him that countervailed those yearnings too. Never parsimonious and frequently contradictory, he always gives us everything he can, everything he's planned to give, and then more.&quot;
  •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12(两汉传奇卷4):长乐未央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12(两汉传奇卷4):长乐未央

    转眼汉朝皇帝已经是刘邦的孙子了。天下太平,百姓安康,谁都不愿意看到战争。然而此时,有一场叛乱正在酝酿之中。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呢?书魔必然会利用它制造混乱,汤小团三人组能够保护好真正的历史,寻找到第二把封印钥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