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2700000031

第31章 宋代土地制度变革:王安石变法(1)

宋朝是一个看起来比较奇怪的王朝。职业军人起家的王朝,经济也空前繁荣,可是,政府却积弱积贫,靠纳岁币而偏安于一隅。

到宋神宗时期,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王安石主持了一场变法。传统观点认为,王安石变法,除了要改变北宋的“积贫积弱”外,抑制土地兼并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我认为,王安石变法,无关土地兼并,如方田均税法,其实有利于土地交换,实现规模经营,亦即一些学者所谓的“兼并”。实际上,北宋的土地兼并程度并不严重,一定程度的土地兼并反而促进了宋朝经济发展。

现在看来,王安石的与土地相关的变法措施,没有涉及根本的行政体制,在土地制度上也没有提出或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但是,这些措施大多有利于经济发展。如方田均税法的目的在于整理地籍、确定百姓地权。它通过清丈土地,分等定级,然后发给官契,作为产权的证明和官府征税的依据。土地交易之时,官契可作为农民产权的凭证,这其实是减少争讼(交易成本)的一种举措。至于农田水利法,不仅治理水患,提高土地质量,还增加了就业,促进了经济发展。当然,最值得称道的是,农田水利工程征地拆迁的补偿制度,与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征地制度相比,毫不逊色。

难怪,清朝翰林、获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的陈焕章(1880—1933)说,“如果他的整个计划能够得以实现,中国在一千年前就进入社会主义了”。

宋朝:积弱与经济繁荣并存

唐代后期,藩镇割据问题未解决,结果形成五代十国的分裂战乱局面。五代各政权不是并存,而是一个吃掉一个,如公元907年建立的后梁,于公元923年被后唐取代;后唐又于公元936年被后晋取代;公元947年,后晋被后汉取代;公元951年,后汉被后周取代。

这十国,除了刘崇在太原建立的北汉属于北方,其余九国均在南方。这些小国同时并存,呈现出一种独立发展的趋势。

公元960年,经由“陈桥兵变”,后周的禁军主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开封建立了北宋。

北宋在建立后的第四年就开始进行统一全国的军事行动。赵匡胤认为,当时对辽朝还没有取胜的把握,只能在边境上采取守势;而南方割据政权统治区域大都是物产丰富的地区,这些政权的实力又较为薄弱。因此,其统一战略部署是先消灭南方的割据政权,然后北上削平北汉以及收复幽云地区,即所谓“先南后北”的战略。

赵匡胤派王全斌、曹彬、潘美等大将陆续灭掉了荆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国。公元976年10月,赵匡胤突然死去,其弟赵光义(即赵匡义)即位,即宋太宗。

公元979年,赵光义亲征北汉获得胜利,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除辽、西夏外,中国基本实现统一。至此,北宋继承了五代十国的版图。北有辽国、幽云十六州未收复;西有西夏,不属于宋朝;西南的大理国也与宋朝关系松弛(宋挥玉斧,以大渡河为界),北宋较汉唐的版图小一些。

北宋统治下,经济比较自由,土地买卖和民间借贷很接近自由竞争模型,基本上不抑制土地兼并。诚如司马光所说,贫富由“勤惰不同”、“才性愚智不同”决定,强调藏富于民,以为国家缓急之待。

由于宽松的政策,宋朝的经济空前繁荣。德国经济史学家弗兰克在1999年出版的《白银资本》一书中表示:“宋代中国在重要技术、生产、商业发展方面和总的经济发展方面尤为突出。麦克尼尔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莫德尔斯基和汤普森把他们所考察的从公元930年开始的大约50年一循环的康德拉捷夫周期的最初4个周期都放在中国。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计量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一书中,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估算认为:“中国从宋朝开始就奠定了世界经济第一大国的地位”。他估计出在公元960年到1300年期间中国的人均GDP(按1990年美元的购买力平价计算)从450美元提高到600美元。

中国人民大学李世安教授认为:“正是宋朝特有的农工商政策,致使当时宋朝的农业、工商业与汉唐相比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GDP占到其时全球经济总量的50%。”也有人认为当时的GDP占全球经济的80%以上。

行文至此,读者不难发现,宋朝的文治武功毫不逊色:赵匡胤是职业军人出身,开国之初,用兵统一了南部和北方的大部分,不能说宋朝的军事虚弱;宋朝的经济空前繁荣,是当时的全球第一经济大国(注:麦迪森、弗兰克等人的测算未必符合实际,但可供参考),不存在“落后必然挨打”的问题。

然而,现实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就是这样一个职业军人起家的、强盛的国家,政府积弱积贫,依靠对外称臣,纳岁币,偏安于一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大致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国防缺失而以岁币政策换和平

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建都,多在政治根据地,并能够控制经济重心(基本经济区或核心经济区)。如,都城位于交通枢纽处,这样既有利于对全国的政治控制,同时又保证对首都的经济供应。

唐朝以前,经济重心在华北,多建都在西安一带。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对山东地区(即崤山以东黄河下游地区)而言是居高临下,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而这一地区又有四塞之固的地理优势,即使控制不了东方,也能据天险保守独立。

然而,长期的建都与破坏,西安难以再承受重压。陕西中部和山西南部的森林绝大多数在战国时受到破坏;秦汉魏晋南北朝,关中平原上基本上已经没有林区可言;隋唐时期,森林的破坏开始移向更远的山区。

由于关陇集团的根据地在西安,而且唐中期以后,江南经济优势逐步显露,加上隋唐大运河的便利,武则天定都洛阳,不但对全国行政管理十分有利,而且各地贡赋的调集,商贸上的往来也处于有利地位。

北宋建立之初,也并非立即决定建都于开封。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到洛阳巡幸,打算以之为都,但其弟赵光义与群臣都力谏阻止。赵匡胤退一步说,如果洛阳不行,想到长安建都。赵光义问为什么?赵匡胤说,想“据山河之胜,以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赵光义等人还是坚决反对,认为应该回到开封才是正理。

建都开封,在当时是不得已的选择。前文说过,黄河流域由于长期的垦殖,加上战争破坏,西安残破,已经不堪重负,而且北方还有相当一部分领土被敌国占领。而宋朝初期制定的战略是“先南后北”。要收复幽云十六州,就要保障军队给养,这需要靠长江流域。隋唐的大运河,直接连到洛阳,但宋代开国时,漕运只能到达开封,开封到洛阳的汴渠已坏。所以,暂时定都开封。

开封处在一片开阔的平原上,北有辽朝,幽云十六州未收复;西有西夏,不属宋朝。这样的都城,毫无屏障,易攻难守。所以,钱穆说:“宋朝开国是没有国防的。”

赵匡胤当然知道这一点。他当时就说过,将来国家太平时,国都要西迁。毕竟,洛阳三面依山——嵩山、熊耳山、崤山环抱,北据黄河和中条山,比起汴梁的国防,地理形势要优越得多。

公元979年,宋太宗灭北汉后,为了收复幽云十六州,两度出兵征辽,企图把契丹势力驱逐出长城。但高梁河、歧沟关之战以后,宋太宗中箭负伤,回都城之后不久死亡。

宋太宗北伐战略的失败,使宋朝丧失了黄河以北的战略空间,北宋被迫从进攻转为防守。

这种战略选择,也有前面所说的北宋缺乏天然防守屏障的因素,还有战争资源短缺的因素。要收复燕云十六州等战略要地,就要打得过骁勇善战的辽国骑兵,那么,北宋也要拥有骑兵,还需要良好的兵器。可是,当时最好的产马之地,一个是蓟北,一个是甘凉河套一带。而这两个地区,一个被辽国控制,一个被西夏占领。至于精良的铁矿,亦在塞外。

于是,后来,和辽夏的战争,总以北宋赔钱物而告终。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与辽签《澶渊之盟》:宋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叫作“岁币”,方划界讲和。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与西夏签《庆历和约》:宋每年给夏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为“岁赐”,换得元昊取消帝号。由此加大了财政开支,影响了军队士气,也加重了“积贫积弱”问题。

二、行政机构复杂,“冗官”泛滥

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为了防止别人效仿,除了“杯酒释兵权”之外,还采用“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赵匡胤认为,纵使文人犯法,亦不过是贪污舞弊,为祸远不及谋朝夺位的武人严重。

为了防止官员专权,就改革官制:“分化事权”和“官与职分”。“分化事权”即极力割裂官僚机构,广泛增设文官武将,以此缩小官职的权限范围,削弱各级官僚的权力。“官与职分”,即本官不治本司之政,别遣他官主判。由此造成北宋政府两套系统并存的状况,十分混乱。其官员芜杂,可想而知。

官职多,自然需要授官。既然“重文轻武”,自然主要采用科举的途径取官。此外,大官僚的子孙、亲属、门客还可以以“恩荫”受官。

北宋所辖疆域仅为盛唐疆域的二分之一,但机构和官员远远超过唐朝。唐太宗时曾将中央政府官员从2000多减至634人,宋仁宗时代中央内外属官已超过17000人;唐代每届取进士三四十人,宋朝动辄四五百人。公元991年,朝廷取士总计竟达17300人。

三、兵制弊端导致“冗兵”

钱穆说:“宋代兵制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兵制”。这是有深刻原因的。

宋朝采用“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对军将防范过分,导致武力软弱;又由于兵制,导致“冗兵”。

宋朝的军队主要为禁兵、厢兵。厢兵,并非要用来上阵打仗,只是驻扎各地,当差做些杂役的。其中不少是因为犯罪而流放的人,例如《水浒传》中常见的“配军”。

由此,政府又建立禁军。禁军的调动权归枢密院掌管。枢密院直接由皇帝指挥,只有皇帝才能派遣禁军,调动兵马。禁军外出作战,由皇帝派遣将帅,并由皇帝亲自制定作战方略,指示将领,甚至授以阵图。皇帝将一切部署都予以包揽,替代将官思考,难免造成军官积弱的颓势。

禁军半数居京师,其余分驻各地,边境地区禁军很少,“守内虚外”。禁军驻守地点每隔几年变一次,而将领原地不动,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师”,不能合谋起事。这固然有利于中央政权的稳固,但也导致军队战斗力的削弱。

为何禁军半数居京师?前文说过,开封的战略位置缺失,国防大门洞开。所以,为保卫首都,宋朝不得不布置精锐军队于首都。这日益形成尾大不掉的弊端。禁军由于待遇优厚而缺乏战斗力,只能继续增兵,结果禁军逐年增加日渐庞大。约在王安石变法前20年,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4),当时北宋有军队118万人,其中禁军82万人。

综上所述,科举、恩萌加之官职差遣,虚实相间,领俸禄的官员增多。开国百年时官员“十倍于国初”,是“冗官”。禁军、厢军(非正规军)初37万,由于“更戍”等原因在开国百年时达116万,是“冗兵”。官俸、军费开支日趋庞大,尤其军费占开支十之六七,宋仁宗时年收13000万贯,支15000万贯,是为“冗费”。加上宋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叫作“岁币”;宋每年给夏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为“岁赐”。

由此导致财政匮乏、军力国势衰微,是为积贫积弱。在王安石变法的前一年,宋神宗对文彦博说:“当今管理财政是最紧急的事务,养兵守备边防,国库不可不丰盈,大臣应当共同留意节约用度。”

但与此同时,百姓的税负并不轻。宋代田制分为民田(私田)与官田(公田)两类,仍沿用两税法,一般按每亩年纳一斗,江南等地每亩年纳三斗。两税之外,又有丁钱与徭役,还有名目繁多的田赋附加税,主要的有头子钱、义仓税、农器税、牛革筋角税、进际税、蚕盐钱、曲引钱、市例钱等。

王安石变法内容检视

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当然,他影响最大的,还是那场众所周知的变法。

王安石22岁时考中进士,以后就在地方上做官。27岁那年被任命为鄞县(今浙江宁波市)知县。这一年,鄞县大丰收。王安石劝导农民兴修水利,疏通河道,修筑通衢,把鄞县治理得有条有理。第二年,在青黄不接的春季,他把官仓的存粮借给农民,秋收后让农民按官定的利息偿还官府。后来王安石变法的青苗法,就是从这里孕育的。

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王安石被调到京城任三司度支判官,执掌财政大权。自从当了京官以后,他接触的官员多了,对朝廷的症结看得更清楚了。王安石产生了变革政治的想法。他向宋仁宗赵祯上了近万言的奏疏,即有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了变法的主张。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没有引起宋仁宗的重视。宋英宗继位后,欣赏王安石,但受太后牵制,无能为力。

宋神宗赵顼是一个有抱负的皇帝,有些治国的想法和王安石接近,因此他起用王安石辅佐自己实现富国强兵的抱负。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二月,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内容有10项。

(1)青苗法。此法源自王安石的经验,陕西转运使李参也曾实施过。州府每年二、五月放贷,帮农民度荒耕种,半年后偿还时加二分利息,以抑制民间高利贷(利息二、三倍)。为保证农民有偿还能力,借贷时官府按户等(资产)多少为据,户高多贷,户低少贷,15贯至1.5贯为限。

(2)募役法。改亲身应役为纳钱物代役。差役按户等高下出钱,官府用此钱雇人。原有差役负担的纳“免役钱”,有免役特权者纳“助役钱”,较普通民户减半。所收役钱加二分备水旱,称为“宽剩钱”。此法只限差役,职役和夫役大都不适用。

(3)市易法。利用行政力量调节物价,稳定市场,抑制富商大贾的暴利。在开封设“市易务”,中央用100万贯平价收购商贩滞销的货物,到市场缺货时再按稍低于时价的价格卖出,商贩也可到市易务内赊货代卖。该法后推行至杭州、扬州、成都等大城市,既稳定了市场,也增加了财政收入。

(4)方田均税法。以“方”为单位丈量土地,以均平地租负担,检查漏登田亩,增加收入。清丈后将各户土地的亩数统一造册。但该税法仅在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等地推行。

(5)农田水利法。政府组织兴修水利,令民户按户等高下出钱,国家也放贷资助,修大水利工程万余处,可灌农田36万顷。

(6)均输法。调改政府收买官物的办法,减少浪费。朝廷每年须从各地买些物品运往开封,在东南等地设“发运使”。发运使按章办事,不管物价高低,定时定点购买,结果造成极大浪费。王安石令发运使参照各地物价高低,“徙贵就贱,用近易远”,以节省物价和运费。

同类推荐
  • 古代职业技术学院

    古代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理工科学霸,手工达人一朝穿越成为古代王朝小山村的一个小婴儿。不想走科举的独木桥,转而开始把自己家的学堂开成了古代版的技术学院,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农学家,科学家,军事家,甚至还有美食家。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青山学堂教不到的。当然在事业创举的过程中,少不了美人相伴。自己网恋的小姐姐竟然也穿越过来,成为自己青梅竹马,指腹为婚的小妻子。两人各展所长,共同掀起了大宣王朝的教育新篇章。
  • 卫氏风云

    卫氏风云

    汉武帝末年,虽然不再波澜壮阔,却是暗流涌动。随着大将军卫青的逝世,皇后卫子夫的失宠,曾经风光无限的卫家已经风光不再。卫风,长公主最溺爱的幼子,卫青寄托了最大希望而又最不放心的儿子,带着不知从何而来的奇思怪想,懵懵懂懂的闯入了这个充斥着阴谋与阳谋、卑鄙与高尚并存的世界。他是将卫氏推向败亡的深渊,还是重铸卫氏的辉煌?
  • 三国大气象师

    三国大气象师

    穿越汉末荆州一名出身低微的寒门少年,内有名门世族轻视排挤,外有天下大乱,战祸将至,生死难料。那又如何!我有超级量子气象系统在手,翻云覆雨,天崩地裂,尽在我一念之间。看我如何崛起于寒微,搅动风云,与天下群雄争锋!周瑜:阿西巴!怎么东南风变成西北风了?糟糕,特么的火船反烧回来啦!曹操:我火烧乌巢,眼看就要烧尽袁绍粮草,怎么晴空万里突降大雨,贼老天啊,你坑我的吧!刘备:这六月酷暑为何天降大雪,冻死我也,云长翼德,咱兄弟三儿快来抱团取暖啊!孔明,速去暖床!苏哲一脸茫然:我昨晚就是做了香艳的美梦而已,怎么一觉醒来,十八路反苏联军就都不见了?众红颜知己:夫君,昨夜天降大雨,他们都被冲到海里喂鱼去啦!
  • 混在大明当老师

    混在大明当老师

    这是弘治十三年的秋天,连绵的暴雨刚停。杜慎悲愤看着见底的米缸,为了不饿死,他只好重操旧业当个老师。可谁能解释下,老师不正经也就算了,为什么学生们也净是些祸害牲口?苍天啊,他是教书的,不是杀猪的啊!
  • 清史

    清史

    “蔡东藩中华史”系列是蔡东藩所著历史演义的白话版,全书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约609万字。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在史料的选择和运用上,蔡东藩以“正史”为主,兼采稗史、轶闻,他自称所编历史演义,“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对稗史、逸闻等史料的使用极为谨慎,往往要“几经考证”。在体裁上突出“义以载事,即以道情”的特点,并且自写正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
热门推荐
  • 我能看到属性面板

    我能看到属性面板

    花星剑穿越异界,成为即将关门大吉的宗门的少主。穿越怎么可能不带金手指?我就能看到属性面板!且看一个落魄少主带领一帮师弟师妹干翻异世界!
  • 亲爱的我还在这里

    亲爱的我还在这里

    谁也不曾去想,即便是三十多岁的大姐,也有过像他们一样美好而朝气蓬勃的青春年华。豪爽仗义的欧阳学峰,风流倜傥的背后,却是他一往情深的殇,还有他不为人知的身份,竟是大东金融的继承人。她以为自己已经将欧阳学峰放下,然而直到在黄金球边的那颗大榕树下遇见那个大男孩,她才知道唯有爱是怎样都放不下的。
  • 穿越:王的金牌宠妃

    穿越:王的金牌宠妃

    她是时尚嫩模,不料穿越千年附身在了苏府千金身上,还兼容了对方的记忆。她落入贼窝,巧舌如簧成了黑风寨大当家,凭借机智成功将黑风寨带上正道。家破人亡,血海深仇,她不曾软弱,当敌人就在剑下,她却心在滴血,咫尺天涯莫说爱......他是大唐皇帝,长得没那么帅,看起来有点傻,惊鸿一瞥注定守她一生。他爱吹牛、爱吃醋、爱臭屁,当然最爱的是她!如果杀了我,可以解你之恨,我愿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紫星学院之旁观者

    紫星学院之旁观者

    千水寒曾以为自己的一生就是这样过去的:带着自己那所谓的“命契”去报仇,带着“命契”管理宗门,带着“命契”和所有权贵对着干,然后把对方派来的杀手全扔给“命契”处理,逗逗“命契”,然后再带着“命契”报复回去,再带着“命契”和所有权贵对着干……结果十六岁那年因故昏迷之后,再醒来时已是近五年光阴过去,她还丢了整整四年的记忆。然后在亦友亦姐亦母的师傅督促下修炼着体内莫名多出来的力量,再然后,她才知道自己莫名其妙成了所谓的神位继承人……然而,最后她却止步于那神位前:她好像丢了什么……她的“命契”呢?!她那毒舌腹黑的“命契”呢?!哦,结婚了……等等!结、结婚了?!“你敢负我?!”某宗主很生气!“那你恨我吗?”某“命契”很自在。“当然恨!”“那你私自离开我,私自失忆,我就不会气吗?”“你恨我?”“当然……”某“命契”很冷淡道。某宗主已脸黑。然而下一秒――“不恨!”某“命契”画风一转,笑了。她是世上最无情无爱之人,心似已死,但却会为一人拥有心跳;他是世上最琢磨不透之人,八面玲珑,但却会为一人敞开心扉。
  • 妈咪快跑,爹地追来啦!

    妈咪快跑,爹地追来啦!

    【文章已半价!】浪漫温馨,治愈系乖巧‘宠物’情人!女主温柔干练,成熟稳重,男主乖巧懂事,忠心专情。非复仇文,非弃妇文,非女强文,非小白文。牵扯女总裁,明星,黑道,豪门,却是不一样的故事。多元化点缀的温馨小菜一盘,有老牛吃嫩草的嫌疑。在这NP丛生的年代,本文坚持一对一!【看文前可以先看看书评~据说温馨中带点忧伤~~(╯﹏╰)b8过俺的主旨还是温馨的说--】八年前——“浩然,我怀孕了,你要做爸爸了!”“…听话,这个孩子不能要。”…“医生,你…什么意思?”“你的子宫壁太薄,以后可能很难再怀孕了…”…“我们分手吧…”“你这个狠毒的男人!你骗我…”“对不起…雨迟”“住嘴!你不配叫我!”八年后——“雨迟…我还以为你不会来。”“怎么会?祝福你们。”“这位是…”“我男人。”女人挽住身边的男人,男人绝美的双眸含着浓浓的深情,始终紧紧落在女人的身上沧海桑田……【暮雨迟】:一个历经爱情挫折,却心净如莲,沉静如水的女人。她不报复,因为她永远相信自己拥有的,比失去的多。(女主不无敌,平生有三怕。)【辛冶】:他唯一所求,不过是一个温暖的窝,哪怕只放得下一张床,床上只躺得下两个人,他,和真正爱他,在乎他的人…这辈子,就算在最幸福的时候死去,都毫无怨言。(男主不懦弱,隐藏优点多。)一个幸运到让人眼红的凤凰女,周旋在一群缺爱的孔雀男之中。带着人们各种嫉妒艳羡的目光,却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不过也只是个爱而不得,绝望后破釜沉舟的女人……她在心中划下一道无边的冰墙,阻隔与爱情沾边的一切,却无意中吸引了那么多优秀的目光。而他,却如甘露一般,以一种几近虔诚的守候,无声无息的渗入冰墙,融化严冬……命运始终不肯眷顾一些人,比如他。尘埃般的地位,浮萍般的人生。偏偏上天赐予了他俊美绝伦的样貌,究竟是福?是祸?肮脏险恶的人性,总是带着占有、鄙夷、贪婪的目光投向他。只有她,会单纯的伸出双臂,安抚他的脆弱。让他的世界充满希望和阳光,他拼命想要抓住苦苦祈求来的温暖……完全不同的人生,却在一次撞击后,奇妙的契合。他和她,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迷茫自卑的他究竟用怎样的勇气,挑战她身旁那些高高在上的男人?又是怎样用自己近乎卑微的爱情,感化她心中那扇无形的屏障……这场爱情较量里,她始走不出自己划下的牢狱,
  • 货币

    货币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但是对于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货币,我们究竟真正知道些什么?翻开钱包,为什么卡越来越多,而钱越来越少?本想在股市里大赚一把,岂料开着“宝马”进去,却骑着“毛驴”出来?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当下,为什么穷人忙存钱,而富人忙贷款?有了钱,我们真的就会幸福吗?马骁、李秀婷、陈文魁编著的《货币》将用金融学知识为您讲述货币的“细节”和“道理”,解答您日常生活中热切关注或非常困扰的关于“货币”的疑惑。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总裁霸爱成瘾

    总裁霸爱成瘾

    如果能重新选择,我宁愿被野兽强*暴,也不愿和你纠缠——柯柔只有我有权力离开你,你没有权力离开我——黑泽烈***他,是只手遮天的大亨,心中只有无限的仇恨;她,是败落的豪门孤女,温顺柔弱;***“想死?我准你死了吗?”阴冷的影子欺近,鹰眸蒙着层戾气,咬着牙,灼热的气息直接喷洒在血色尽失的精致脸蛋上。“没有我的命令,阎罗王也不会收你。嗯?那么想死?”,一把扯掉碍眼的针口,又拉下她鼻端的氧气管,他扬起嘴角,露出丝笑意,冷冷的,直达眼底。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