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0400000201

第201章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2]。玉勒雕鞍游冶处[3],楼高不见章台路[4]。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5]。

【注释】[1]蝶恋花:关于这首词的作者曾有不同意见。但宋人李清照、黄异等人一致认为是欧阳修作品,应可相信。[2]帘幕无重数:帘幕重重数不清楚。[3]玉勒雕鞍游冶处:游冶的地方放满了富豪贵族的车马。玉勒雕鞍,镶玉的马笼头,雕花的马鞍,指华贵的马车。游冶处:歌楼妓院。首句“庭院”当指此等处所。[4]楼高不见章台路:在高楼上也看不见丈夫寻欢作乐的游冶之所。章台路,汉代长安有章台街在章台下,为歌伎聚居之听。后常以章台代指妓女集中的游冶之所。[5]乱红:零乱落花。

【鉴赏】这首词重点突出了“闺怨”的主题。同时也,通过对上层妇女苦闷的描述,表现了诗人个人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感慨。张惠言在《词选》中认为:“庭院深深,闺中既以邃远也;楼高不见,哲王又不悟也。章台游冶,小人之径。雨横风狂,政令暴急也。乱红飞去,斥逐者非一人而已。”黄蓼园在《蓼园词选》中说:“首阕因杨柳烟多,若帘幕之重重者,庭院之深以此,即下句章台不见,亦以此。总以见柳絮之迷人,加之雨横风狂,即拟闭门,而春已去矣,不见乱红之尽飞乎?语意如此,通首诋斥,看来必有所指。”上阕通过写景为“闺怨”作了铺垫、蓄势。起句叠用三个“深”字写尽怨妇所居庭院的幽深寂寥,独到奇妙而又贴训自然,曾受李清照赞赏,称“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同时,起句以“深几许”设问,继以形象准确的描述作答,写出“深闺”的压抑和幽深的具体特征——“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无重数”与“深几许”隔句互答,相映成趣,表达效果奇佳。“玉勒”二句写“怨妇”的对方(处于上层社会的丈夫)寻欢作乐的情景,与寂寞痛苦的怨妇的处境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怨妇之“怨”在“楼高不见章台路”句昭然若揭。

下阕重在抒情言志。雨横风狂,青春易逝,如同囚徒般被困在深闺中的女主人公留春无计、以泪洗面,无限的悲哀、无限的苦痛溢于言表。“泪眼”二句是本词最为历代词评家和读者赞赏、推崇的名句。毛先舒在《古今词论引》中赞曰:“词家意欲层深,语欲浑成。作词者大抵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两难兼也。或欲举其似,偶拈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竞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孙麟趾在《词径》中亦赞赏有加:“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皆以浑厚见长者也。词至浑,功候十分矣。”对这两句中的“秋千”这一意象应留意,它是童年好时光的承载物与见证物,故“乱红飞过秋千去”在幽怨中平添一份迟暮的苍凉,令人扼腕。

同类推荐
  • 回望点滴

    回望点滴

    读想读的书,听想听的课,学想学的知识,做想做的事,成为想成为的人。我希望学习、修身、养性,我希望心安理得、快乐自得、问心无愧。
  • 跟青年谈鲁迅

    跟青年谈鲁迅

    《跟青年谈鲁迅》是作者跟青年谈论鲁迅的文章,从鲁迅的少年时代、鲁迅在日本、辛亥革命与鲁迅、鲁迅的第一篇小说、分析“阿Q正传”、鲁迅怎样写杂感、鲁迅的杂文、鲁迅与现实主义传统、鲁迅对文学形式和文学语言的贡献、鲁迅的艺术特点、鲁迅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和民族心态进行讲解。鲁迅在他的青年时代,受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的影响非常大,他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文章,对于当时一切进步的知识分子,影响非常之大,让大家真真感到中国给封建统治太久了,封建道德是吃人的东西,非推翻它不可。作者简介: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师从周作人,曾为语丝社成员,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将六朝文、唐诗、宋词以及现代派等观念熔于一炉,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美。《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第一本小说集,长篇小说有《莫须有先生传》《桥》《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桥》与《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皆未完成),以及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若干。
  • 哥们儿心态好极了

    哥们儿心态好极了

    最年轻的“金话筒奖”获奖主持人海阳首次出版的随笔作品,呈现了一位优质暖男对于生活、情感、时事等诸多社会问题的态度。文笔温暖亲切,既诙谐幽默又犀利深沉,颇富哲理,仿佛在与你促膝交谈,让读者在开怀一笑的同时,又能引起共鸣。具有健康正能量!
  • 张中行散文:生活卷

    张中行散文:生活卷

    张中行思维方式很像一位道人,许多事都被他定位在广阔的文化背景和充满亲情的人生趣味里。他以平常心待事,又以学者的视角思索生活,让人在不急不躁、不冷不热中悟出许多道理,它让人清醒、让人回味,让人从世俗中猛然转向静谧、超然的境地。
  • 思想的乡愁:百年乡土文学与知识者的精神图像(羊城学术文库·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

    思想的乡愁:百年乡土文学与知识者的精神图像(羊城学术文库·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

    本书从知识者自身的现代性体验出发,将他们看作是由传统到现代社会转型中,有着较为深刻体验的人。从而进一步探讨知识者与乡土文学之间的内在精神结构,即他们在塑造农民形象、书写乡土历史和文化时呈现的思想图像。在他们的文学世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知识者的情怀与责任,知识者与乡土、与传统、与农民之间的复杂关系及情感;也可以看到在乡村的物质与精神同处于现代境遇下,知识者做的社会及文化思考,针砭、批判,或怀想、留恋。
热门推荐
  • 洛基的游戏

    洛基的游戏

    蒋祝因遭遇车祸事故而变成植物人,在沉迷的黑暗意境中,他看到一个光边黑影:我是恶作剧之神~洛基!是来拯救你,也为娱乐我,只要你能通关我所设计的游戏,我以神的名义承诺,让你康复醒来,回到人世......
  • 蚀骨迷恋

    蚀骨迷恋

    从校服走到婚纱,顾清欢才真的相信,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没有婚礼没有任何仪式,甚至连结婚证上的照片都是ps的。她不止一次,目睹自己老公和众多女人纠缠不清。没有爱,为什么要娶她?这句质问只换来云阙歇斯底里的咆哮,他说今生没玩够之前,绝对不和顾清欢离婚!当爱已成往事,却忽然有一个人,出现在她身边,说也爱了她十年。在这件叫做爱的小事里,没有胜负,只有付出。我不能告诉她当年的真相,她知道后会恨我。我要让她在恨我之前,先爱上我。
  • 浮生若梦只爱你

    浮生若梦只爱你

    一个阳光帅气的副总,一个道貌岸然的程风,再加一个,时而高冷,时而邪魅的大BOSS,贝心宁觉得,自己的异性缘委实好了些。但她最终选择和谁谱写粉色恋曲呢?在梦幻的人生旅途中,她到底该选谁来做自己的伴侣呢?
  • 昨日不悔,明日不追

    昨日不悔,明日不追

    看到软弱,知道了什么是坚强;因为狭隘,知道了什么是广博;因为有了自私的存在,那无私如同黑绸面上的白牡丹,更鲜明地被表达出来;活在阴暗里的人,更强烈地知道光明的模样。世道纷纷乱,花儿乱乱开,这是一个二元相对的世界。脚插污泥浊水,更能助得叶头净莲开。?本书以“赤子之心”为切入点,与读者一起,重觅本心,重拾美好华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现代人没有陶渊明的幸运,不是所有人在厌倦了都市生活后,都可以有一个田园迎接自己的归来。实在没办法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心里给自己营造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田园,那里有如烟蔓草,有夕照,有落英。
  • 美丽女王的真爱

    美丽女王的真爱

    漂亮,充满魅力却美中不足的广告公司总裁,私下却是这个时代最可怕的魔女,与西餐料理家发生怎样的故事……
  • 海贼之无敌领主

    海贼之无敌领主

    穿越到海贼王世界,获得人人果实·幻兽种·恶/魔形态的罗恩,一步步的走上那无上的王座!
  • 席少爱妻入骨

    席少爱妻入骨

    三年时光,再次回国却终还是遇到了那个人。原来,他就是那个剪不断理还乱的命中注定。
  • 三国之逍遥人生

    三国之逍遥人生

    袁熙,历史系的大学生,酷爱三国游戏,意外穿越成了三国时期的袁熙。战争年代,好好活着就是一种幸福,此时正值官渡大战前夕,踌躇满志的袁绍以为可以借机消灭曹操,成为北方霸主,继而统一天下。了解历史的袁熙知道,官渡之战袁绍惨败,不仅袁绍因此病逝,自己最终也会成为辽东公孙康的刀下亡魂。为了自保,袁熙从幽州起兵,开始争夺天下
  • 无限世界图书馆

    无限世界图书馆

    一名华夏二本大学生,晚上回家,突然掉进下水道。不知不觉,就落在了一片金灿灿的大门面前。大门下还有一个缩小版的门。突然,一名老者出现在他的面前。对他说。小伙子,有没有兴趣当我我叫他管理员。对你有好处哟。今后在各个世界的冒险。展开了。《无限世界图书馆。》与《龙珠之悟天崛起。》双双开黑了。
  • The Dream

    The Dream

    Renowned for his nonfiction accounts of the historical events of which he was both an eyewitness and shaper, Churchill was also an occasional writer of fiction. This is one of his fictional works—a short story in which the ghost of his father, Randolph, pays him a visit. Churchill reveals to his father all the goings-on in the world since his death in 1985, leaving out one crucial detail—his own important part in determining the unfolding of these events.At once lyrical and nostalgic, The Dream is a fascinating foray into creative narration for Churchill—demonstrating a surprising weightiness of emotion and signific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