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6700000037

第37章 互文性对中国的影响及其研究现状反思(4)

在具体的互文手法上,《孔子》中常将民歌、神话传说、文学故事进行改头换面。例如,他将描写卫夫人庄姜绝美仙姿的《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转化为“卫国是一个不易治理的国家,那里民风淫荡。在它的民歌中,常常会将女性赤裸裸地从眉毛脖子一直描绘到手指尖肚脐眼”。将远古的神话传说嵌入文本,“如我们周人的始祖姜氏女无意踩中了巨人的脚印訇然受孕那样,我也为某种奇特而巨大的力量所击中”。李冯以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戏谑口吻转述历史上一个又一个有名的故事。例如:“吴王夫差正处在他一生的巅峰,他刚刚击败了老对手越王勾践,俘获了越国最美丽的女子西施,而他犯下的那个致命错误——释放了勾践——的恶果也尚未显现出来。他正处于成功之后的精神空虚中……”又如:“在我的印象中,我们不少圣人或神明在世上诞生时,往往都伴随着某种奇迹,通常,都是以无父而孕的方式,例如商人的始祖契,他母亲生他是因为无意中吞下了一只燕子蛋,还有我们周人的先祖后稷,他母亲受孕则是由于在野外踏中了一位巨人的足印。这似乎说明了伟人的诞生不可能通过简单的性交而只能由神来创造,但使我迷惑的是,我的老师就完全是父母普通的结晶了。我老师的父亲曾经是鲁国著名的武士,由于性急,这位父亲没能等到正式结婚便在户外与我老师的母亲结合。哦,这或许是唯一的征兆,是我老师日后将自我放逐的征兆。……他一开始不过是个私生子,他长得头大,头顶向内凹,像是有些畸形。哦,他那位父亲似乎就善于生畸形儿,在他之前,还和他母亲给他生过一个瘸腿的哥哥。”

在《孔子》中甚至提到了历史文本《大诰》、《立政》、《无逸》、《嘉禾》的诞生背景。李冯以一种轻松揶揄的口气谈论着历史上那些著名的传说,并将诸多传说糅合为一个。他写道:“据说皇帝通晓阴阳五行变化,有上天赐予的宝鼎与蓍草;他向百姓传授五谷种植之法,他的妻子嫘祖则教会人们养蚕;他封的官职都以云的色彩来命名,他建立的军队也叫‘云师’。那时候,就已经有战争了。为了争夺中原,黄帝与同部族姜水的炎帝开过三仗。后来,又遇上了另一个劲敌蚩尤。蚩尤能呼风唤雨,但黄帝训练了熊罴貔貅虎六种猛兽协同作战,在涿鹿豹杀死了蚩尤。黄帝把帝位传给了颛顼,颛顼传给了喾,然后喾又传给了尧,尧再交给了舜。这便是传说中的‘五帝’。尧是‘五帝’中最仁慈的一位,头戴黄帽,身穿黄衣,乘着白马拉的红车。他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划分季节,制定历法,安排民众适时耕种和鸟兽交尾生育,还设置了闰月。尧在位七十年,然后寻找起接班人来。他找到了一位单身舜。舜的父亲是个瞎子,后母爱说人坏话,异母弟弟残忍傲慢。舜对他们一直都很恭顺,可这三个人都想杀掉舜。尧花了二十年来考察舜。他让舜在宫廷门口接待来访的宾客,舜对人的态度庄重肃穆;他叫舜进密林大泽办事,途中遇上了暴风雨,舜也镇定自若。尧又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成为了天子的女婿,舜更加谦逊了。他在历山耕种,在历山的人都互让田界;他在雷泽捕鱼,雷泽的百姓都互让居所;他在黄河边制陶,件件陶器都质地精良。他住过的地方一年成了村庄,两年成了镇邑,三年便成了都市。尧于是赐给了舜细葛布衣同一把琴,替他筑了一座粮仓,还送了他牛和羊;可与此同时,舜家人除掉他的欲望越来越难以遏止了,舜在家中不得不经历了一连串惊险的谋杀。他的瞎子父亲叫舜登上谷仓顶去抹泥,自己却在下头纵火。舜往头上浇了泡尿,用两顶斗笠护住身体,跳出了火海。另一回,他与弟弟一道掘井。异母弟弟让舜凿到最深处,便同父亲在上头倒土。这回,他们认为这位勤快的富翁总算是给埋掉了。他们高兴地瓜分起了舜的财产。父母分到了儿子的牛和羊。弟弟则要求得到哥哥的琴和老婆。他当即搬到了舜的屋中,不顾两位嫂子的哭泣,快活地弹着琴,准备同她们做爱,但舜浑身泥巴及时地出现在了门口。‘妈的!天哪!’弟弟几乎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你看,我这正弹着琴,挂念着你呢!’他狡猾地掩饰道。‘哦,我也挂念着爹娘和你们。’刚刚挖了一条地道脱身,舜疲乏得说不成话,但他的语气依然和缓谦卑。舜接替了尧,在这个位置上干了三十九年。他任用了二十二位精明的大臣,遇上了一次罕见的大洪水,又派一名叫大禹的部下治服了它。舜后来死在了去南方视察的途中,葬在苍梧的九嶷山。他两位妻子的泪水化作了‘湘妃竹’。大禹接替了舜。于是,我们历史中才出现了第一个私人王朝:夏。”

除了互文手法的运用外,《孔子》还是一部充满了多重对话、多种声音的复调小说。在作品中,除了作者与人物的对话、作品中人物与人物的对话外,还充斥着历史文本、神话传说等诸多文本之间的对话,例如《子贡》里的这段话:“有一回我迷路了。我客气地向一个老头打听老师他们的去向,可那刻薄的老头竟挖苦说我们是一群丧家犬。”读到这里,读者也许就会联系到《史记·孔子世家》的这段记载:“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为此构成一种互文阅读。而当代作家关于孔子题材的一些文本这时也可能同时汇集在读者的头脑中,与当前的文本构成一种奇趣的互文关系。

(二)李修文的《大闹天宫》及其他

对经典文本的颠覆性重构同样体现在李修文的创作中。在李修文的笔下,花木兰不再是替父从征的女英雄,而是一个“性倒错”者,她毅然从军是为了过上一种强悍的生活。李修文认为历史上的人物不像人们所认识的那样简单,在正统阐释的背后还有另外一种事实。他认为这种真实才更靠近生活,他认为花木兰的故事就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他在《心都碎了》中一反长期以来人们认识上的巨大惯性,将花木兰塑造成了一个性倒错者,正是她的变态性格导致了后来的从军命运。

在《大闹天宫》中,李修文以戏拟、反讽的笔调调侃了人们心中的既定形象,也对传统审美观提出了挑战。在一定程度上说,李修文的创作是以破坏前文本为基础的,他将孙悟空塑造成一个精神苦闷的神仙,而这种神仙日子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无忧无虑,作为天庭的大内密探的悟空始终破不了王母娘娘丢失凤冠的案件,无性别的生活也使他苦不堪言,一种精神苦闷始终伴随着他:“有一句话,我已经忍耐了很久,到今天,我实在是再也无法忍耐下去了,我一定要将它说出来,那就是:我再也活不下去了。是的,我是有过一次漫长、暗无天日、苦役般的旅行,并且因为这次旅行而声名昭著,在几千年里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地挂在嘴边谈笑风生,我留给人们最突出的印象,就是一只从石缝里蹦出的顽劣的猴子,一个身怀七十二般变化、伏魔降妖的开路先锋,同时,还是一个深受一种可怕的咒语苦苦折磨的苦行僧。在人们一厢情愿的想象中,我的所作所为几乎全都是被迫的,它完全屈从于那句令人毛骨悚然的咒语,屈从于那伸手不见的前方。现在我想告诉大家:你们都错了,你们实际上是一群傻×。……眼下,我已经在天宫中度过了五百个年头,谁能想到我过了五百年的神仙日子之后会说出‘我活不下去了’呢?”在这里,李修文极力地描述了一个为成仙迫不得已、一路苦苦追求,成功后却陷入精神苦闷、再也无法生活下去的孙悟空的形象。

与经典文本《西游记》中的乐天、自由、无所不能的悟空相比,李修文笔下的孙悟空是一个抑郁症患者,拥有现代人类的精神苦闷,处处流露出对生活的无望和无奈。没有性别身份的他苦闷地说:“我还想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那就是:我一直都没有生殖器,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都没有,都——没——有!这也正是我当年一贯为非作歹的原因,不用说,这还是我一生中最大的痛苦之一。”他想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出身却不容许,无父无母,从石缝里蹦出来,没有性别,更为重要的是他没有生殖器,因而不能行男女之事,不能享受常人的快乐。这就决定了他即使作为神仙也无法摆脱一种无归属的痛苦,在他竭尽全力仍然破不了玉帝交给他办的王母娘娘七星凤冠失窃案时,极度的苦闷再一次压来,一种关于性别的焦虑像闪电般又一次触动了他敏感的神经:“……别人如果处在这样和我一样的痛苦的时刻还可以用手淫打发时光,而我却连玩弄自己身体的机会都没有,这充分说明了即使在人人都向往的天庭中也依然存在着强烈的不公……”一种无性别、无理想、无追求、无趣、无味、无聊的生活状态悄然兵临城下,一种前所未有的寂寥感、无助感、无望感也顷刻如暴雨般倾覆了下来。

而作为天庭战神的二郎神被描写成同性恋,不但一失往日的战斗精神,而且行为萎缩,做事极为娘娘腔。他在自己漂亮的白袍上绣上充满女性象征的蝴蝶和荷花,将自己的指甲涂上豆蔻的颜色,还写情诗给猴哥:“假如你是那个含泪的射手,我就是那个下定决心不再躲藏的小白鸟,当你那一箭破空而来,刺中我早已破碎的心房……”赤脚大仙则被描写成仰慕广寒宫的老美人嫦娥的单恋者。被万人崇敬的玉皇大帝则是一个在深夜鬼鬼祟祟地与人在蟠桃树下媾和的偷情汉。

一些经典诗句、流行歌曲、普希金的著名小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被镶嵌在文本之中,而李清照悲秋名作《声声慢》中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成了嫦娥翩翩起舞时口中的缠绵唱词,而《声声慢》中描写的凄凉境界也成了嫦娥处境的最好阐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周邦彦《过秦楼》中的“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成了嫦娥寂寞心境下传达心声的良好媒介,每当月残星稀的时候,她的朗朗诗声便会划破长空。苏轼著名的悼亡诗被戏仿为孙悟空出狱时的憔悴模样:“纵是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除了对古典文学的引用外,流行歌曲甚至出现在嫦娥的口中:“水面的落花慢慢流,水底的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他!”甚至将一种学术论文的论证模式也嵌入文本:“因此——综上所述,可以证明:我得出的神仙往往比凡夫俗子更好糊弄的结论是完全成立的!”

一种中国式新闻报道的特有口吻出现在海力洪对李修文《大闹天宫》的回应上:“前大内密探孙悟空在天宫里制造的一系列破坏、杀戮,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并使我们天宫中的每一位神仙都感到痛心。暴行发生后,他潜入凡间,化名李修文,写下上面那篇自供……我认为他道出了天宫的根本性质,天宫的神圣和不可侵犯。……最高准则……孙悟空大闹天宫,犯上作乱,不仅贻害天宫,也必将流毒人间。愿天界诛之,人界诛之,直让他遗臭万年。……”这无疑是戏仿了新闻报道的模式化,以一种解构戏谑的口吻重写经典文本。

最后,从《母本的衍生》的文本形式上看,这一文本集中了作者、读者、批评家,由李修文、张生、李冯、海力洪四人共同参与而成,李修文作为作者开始以古典文本《西游记》为母本进行互文性的再创作。李修文的《大闹天宫》是对传统四大名著之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西游记》的颠覆。海力洪撰写的《在天宫与李修文同生共死》则是对李修文的《西游记》的颠覆,在文中他指出了玉帝不是李修文笔下的好色之徒,而是一个英明的、宽容的、对古典诗词造诣很深,并且懂印度语和英语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作者李修文的名字也出现在这个虚构的文本中,显然,这种写法有别于传统,不是传统小说,但是有谁会偏执地认为小说必须符合传统呢?在这一文本中,作家创作的文本与文本最初的构思、他人的评论和回应交织在一起,文本中充满了参与者思想碰撞后而产生的巧妙构思与特殊趣味。

二、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影响——以陈晓明为中心

互文性进入中国以来,就开始对中国文学批评产生影响,近年来这种影响朝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大批以互文性为理论武器对中国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的评论文章。例如《在游戏中追慕崇高——〈离骚:挽歌〉的互文性解读》是用互文性方法对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小说《华人》与《离骚:挽歌》的对读,而《〈聊斋志异〉中的反暴复仇母题——蒲松龄互文性意识和古代中国向猛兽复仇故事》是从母题研究的角度对经典文本《聊斋志异》及中国古代向猛兽复仇的故事进行系统研究,也从另一方面昭示了互文性与母题研究之间的关联性;《镜像是意义的家吗?——〈情颠大圣〉的互文性解读》就是从互文性的角度来阐释《情颠大圣》、《大话西游》与经典文本《西游记》之间的戏仿关系;《认同的困惑与文本的开放——从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看后现代的互文性》考察了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对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的改写及《孙行者》的互文性创作特点;《文本与文化的浸溶——电影〈花木兰Ⅰ〉相关文本互文性分析》是对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与中国传统经典文本《木兰辞》的互文分析;用互文性理论分析民间故事的的文章也开始出现,例如有学者用互文性理论分析民间故事“游龙戏凤”及“竹子生人”等民间传说,通过对不同版本之间的互文解读来揭示各民族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对同一故事的接受差异。

同类推荐
  • 感悟人生:回味无穷的99个感动

    感悟人生:回味无穷的99个感动

    古今中外,但凡事业有建树者,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书写着人生的每一个细节,靠别人的施舍是永远不会成功的。20年以前,一位在企业界非常成功的先生将他的两个儿子送到外地上学,其中的一个就读维吉尼亚大学,另一个就读纽约的一所学院。
  • 浮生

    浮生

    本书中,作者借散文之笔,通过描写和记述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给作者带来震动与思考的事件,写出的一部用诗心对生活不懈的追问。作者疑怀世俗,却又透出对世俗无限的衷爱。病痛、孤独、乡愁、自然、田埂,哪怕是作家自己无奈中替老姑父在北京的医院高价挂号,而病人千里迢迢到来之后,专家医生又无端地休息歇班,还是作家在文中写到故里,站在村头,对田野、村落、物景、人事的点点滴滴,都有一种浓到化不开的爱,有一颗对庸常生活的感谢心。甚至作家写到这些细碎的日常,有一种不愿停笔的渴望,仿佛不画出生活落叶的筋脉,就不足以在一幅油画中表现林地树木的繁华和更替。作者的叙事十分从容,笔尖的脚步,从来都不因风雨到来而凌乱、而急迫。
  • 情书·名人·美文

    情书·名人·美文

    在北京《京报》上,女师大学生为“驱逐校长杨荫榆”而向当时的北洋政府请愿的消息刊登了出来。但“驱杨运动”的初步结果,却是,许广平等6人被校方开除,在开除令里许广平被斥为“害群之马”,从此就得了一个害马的绰号。在学校的布告里面,校方公布了这几个人表现怎么不好,并把表现不好的内容寄给六个家长。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家长误解,认为自己的女儿怎么在学校里面不守规矩,不守纪律,不知出了什么事情。于是鲁迅就和几个老师联合起来写了一个声明。《情书·名人·美文》讲述了名人生平事迹和家庭婚恋。
  • 回望两河

    回望两河

    本书是余秋雨作品的精选集。分别从余秋雨名作《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中遴选了五十八篇文章,按文章主题归为以下几卷:尼罗河畔、恒河浩叹、所罗门石柱、巴比伦悲怆、西风夕阳、神殿铭言、兴亡象牙白、小巷老门、追寻德国、牛津童话、砰然关门。本书几乎集合了余秋雨国外题材历史大散文的精华,堪称文集之佳作。
  • 白居易集

    白居易集

    《读张籍古乐府》约作于元和九年(814)前后。张籍(768?~830?)字文昌,祖籍吴郡(郡治江苏苏州),后徙和州(今安徽和县)。贞元十五年进士,授太常寺太祝,历官秘书郎、国子博士,后升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官终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因家境困苦、官职低微,了解下层疾苦,故其诗多写当时社会现实。长于乐府,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诗集》传世。同“元白”、李绅、王建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反映民生疾苦,白居易对其乐府诗评价很高。多相互赠和之作。“乐府”本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职掌搜集整理民间及文人诗歌,配以乐谱,供朝廷祭祀或宴会唱奏。
热门推荐
  • 我不配

    我不配

    短篇大神璃华首本虐心青春大长篇!这世间的所有美好,并不是得到后,就配得上拥有。八岁那年,他搬着小板凳坐在她面前,向她摊开掌心,递过去一颗糖。他说:“只要我有一颗糖,就一定会分你一半。所以,不要难过啦!呐,给你糖。”然后,牵她离开。他用他的一颗糖,甜了她整个灰蒙蒙的青春;他牵起她的手,一走就是二十年。青葱光影,他想就这么牵着她,一直牵着,一直牵到两个人都掉光牙齿,白了黑发。世界那么大,那么荒芜,有他在,她就什么都不怕。可是她不能拖累他的人生,她不配与他那样美好的人在一起,或许她爱他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走。经年之后,他独自走过她触摸过的街道,于岁月尽头泪如雨下。
  • 傻妃惹邪王!

    傻妃惹邪王!

    灵魂重生!却横遭陷害!她只想安静的过日子!却怎奈美男纠缠........
  • 仙途异类

    仙途异类

    神秘的古路亘古长存,无尽的邪祸贯穿纪元,谁在深渊之上凝望?谁在仙途闯荡?谁又能看穿雾霭背后的真相?——仙瞳
  • 妖魔搜集员

    妖魔搜集员

    以凡人之躯体,以凡人的智慧和力量行走诸,收集和研究妖魔鬼怪的力量《神探蒲松龄》:幼年树妖一只,血鸦一只《山村老尸体》:河底怨鬼一只九叔僵尸世界:中国,西洋不同年份极品僵尸若干……
  • 你离品位有多远

    你离品位有多远

    该书内设有“与品位邂逅”、“形象与品位”、“品位男人”、“品位女人”、“品位在职海泛波”以及“过有品位的生活”六个专题内容。
  • 末世重生:男神,跟我走!

    末世重生:男神,跟我走!

    《风雪同船》是一部逻辑与节操全无、爱情和男人至上的小说,比看这样的书更悲催的是穿到了书里,成了同名同姓的南含竹,此人不仅是书中第一炮灰,还是少数几个被凶残的读者们昵称为“反叛”的正常人……知道这个噩梦级消息的第一秒,南含竹恨不得以头抢地,立刻去死一死先!这个末世没有丧尸,却有更危险的变异动植物,而比动植物更危险的,是人渣!好在她觉醒了戒灵,每天打打怪,吓吓女主,灭灭人渣,只要拳头大总能活得好~
  • 背后的眼睛

    背后的眼睛

    事情发生以后,刘小水躺在看守所里反复地想着事情的前后经过。他现在有的是时间进行思考。他总是觉得吴大川的死与这事有着直接的关系。刘小水听到那一阵刺耳的警笛声时正坐在餐桌前喝最后一口牛奶,也就是说他的早餐正进行到最后阶段。当他听到那警笛由远而近一直到自己家的门前停下来时,他一时竟呆在那里不知所措,而嘴里的最后一口牛奶竟然忘记下咽,顺着他的那阔大的嘴角流下来,一直滴到他那件蓝色的圣雪绒羊毛衫上。他妻子秦芳看着他那个样子,有点吃惊地问:“小水,你怎么了?”这时脑海中一片空白的刘小水的意识里才有了颜色。
  • 周律师,恋爱吗

    周律师,恋爱吗

    初毕业步入职场,傲娇冷面周律师和坚韧可爱服装设计师陆小姐之间,阴差阳错、爆笑连连,甜蜜可爱的初恋故事!对陆知椿来说,于千千万人之中,遇见周晋琛,是命运的厚爱。如果那天她没有拉着他,硬向他推销卫生巾——京城鼎鼎有名的周律师与Y大服装设计专业大四生陆知椿,根本就不可能有交集。若不是前男友出车祸,把目击证人的她丢下不管,她不会再遇周晋琛。他们一起经历了危难时刻,为保护她,周晋深不得不带陆知椿回家,也因此见证了她追逐梦想的努力,发觉了她窘迫之外的乐观、坚韧,也察觉了她的悄悄心动,明目张胆的暗恋……
  • 神豪崛起之巅峰人生

    神豪崛起之巅峰人生

    金钱一旦作响,坏话随之戛然而止!前世含恨而死的唐风重生十二年前,并携带一个神豪辅助系统。这一世当搅动风云,扶摇直上,左手金钱。右手权势,强势登临巅峰!
  • 日本未来时

    日本未来时

    一位作家能用言语杀人。一颗核弹终于炸平了东京。代理人专帮网恋的情侣分手。少女在树海寻找自杀的父亲。寂寞的铁路通往世界尽头。孤独的毛笔遥望着百鬼夜行。从赛博朋克到和风怪谈,十三位幻想家用心描绘“日本的科幻”与“科幻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