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2700000014

第14章 LE BOUCHON——没有中文菜单的法国乡村餐厅

名叫“瓶塞”的法国小酒馆

在繁华热闹的上海,武定西路只是一条不起眼的、甚至安静得有些落寞的马路。灰蒙蒙的楼房一幢接着一幢,一直走一直走,总算看到一片较为热闹的奶黄色,虽然那奶黄已经在风吹雨打中变得陈旧。抬头看,1455号,LE BOUCHON。

走上两级台阶,推开黑色雕花铁门,迎面就是一棵大树。紧靠树干,延展出一个奶黄空间。半截树腰上已然抽出嫩绿新芽,在用竹条拼出的黄色墙面上肆意铺张。

向右转,再上两级黑白间隔的台阶,推门,迎面是一个简陋的柜子,上面堆放了许多免费杂志。抬头,两堵墙上四个大镜框,镶满来客照片。左手边是一个硕大木头酒桶,据说在法国几个盛产葡萄酒的小镇,每年都会举办一次滚酒桶大赛,第一个把酒桶滚到终点的人,就能得到一瓶当地产的陈年佳酿。这只酒桶当年从法国空运过来,算是不远千山万水,等到酒喝完了,却只孤零零地留下做了个摆设。

与上海其他几家有美丽水晶吊灯、有摇曳烛光、有各式晶亮刀叉的法国餐厅相比,这里的装修水准只能说是家常。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就有些诧异,但想想,真正的法国人也不可能每天都去“红磨坊”用餐喝酒看歌舞吧?当然了,“红磨坊”是法国餐饮的一种文化,但肯定不是全部。事实上,就和我们路边红火的“辣肉面大王”总能吸引一溜吃客一样,法国许多附带餐厅的小酒馆才是法国人日常生活中最常消费并且消费得起的地方。后来看到一些巴黎小酒馆的图片,从外表看来,它们与私人住宅的区别仅仅在于门上有块招牌。在那样的一些地方,装饰只是一种气氛,如果食物不好,是不会有客人愿意常常光顾的。

LE BOUCHON最初就是这样一个带有露天花园的小酒馆,那时还是1998年,时年38岁的法国人Vincent来到上海工作,一眼看中此处。16岁就进入餐饮行业的他不仅喜欢这一行,同时具有独特慧眼,“其他地方很贵,不可能做很多很特别的东西,把钱花在那上面不值。”

最终他如愿从别人手里得到了它。他将这个总面积45平方的空间全部封闭,按照法国乡村酒吧的风格改建成了一个小酒馆。从法国运来的酒柜有着严格的调温系统,贮藏40余种来自法国各地的葡萄酒。酒价一般都在200至1000元人民币之间。酒馆的名字就叫Le Bonchon,很容易记住。这个单词在法文里,是“瓶塞”的意思。而在法国,叫Le Bonchon的小酒馆简直数不胜数。

南面是市三女中,对面是广播交响乐团,在这样一条马路上,Le Bonchon实在非常不同,有好奇的酒客看到了,忍不住进来一探究竟,于是口口相传,就连法国大使也几次亲临,媒体也跟着自动寻上门。转天,杂志上出现了“雅量啤酒屋”的介绍,老板却是一头雾水,他竟不知道,究竟是谁为他将店名译成了“雅量”?

室内用了大面积的黄、绿铺陈,十分轻快。粗糙的小木桌一张挨着一张,并不怎么讲究距离之美。在这里看不到优雅也看不到矜持,盛装前往的美丽中国女孩更是少见。有几回晚上九十点钟过去,发现法国人同样热爱大声喧哗。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但是常常可以看到他们互相举一举酒杯,有些夸张的表情。

葡萄死于果子,活于酒

法国人对葡萄酒是很有感情的,一次大战中,法国报纸上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有趣的观点:我们的将军之所以英明、士兵之所以勇敢,都是畅饮葡萄酒的结果。

“葡萄死于果子而活于酒”,法国人是把酒抬到生命的鲜活高度了。同样一瓶葡萄酒,捧到他们面前,就有了一种仪式感。先是“望”,查看标签,确认酒牌、产地、年份,是自己要的那一种了就点点头,然后服务生才会“嘭”地一声拔出酒瓶上的木塞。一开始倒酒,也只倒上少许,端起酒杯轻轻摇动,微微倾斜送到鼻子尖前闻闻。说实在的,我如法炮制过,但是闻来闻去,酒香似乎都差不多,到底不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品酒专家。下一步才是尝,要把酒含在嘴里细细品味,然后再缓缓咽下。

虽然法国有句谚语,说喝葡萄酒的人是最快乐的人,但比起品种繁多的葡萄酒,我倒更偏爱用蒸馏酒与茴香油配制而成的茴香酒,至少,茴香酒是可以漫不经心喝的。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茴香酒是源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别处没有的。不过我第一次喝茴香酒,却是在一间土耳其餐厅,侍者会在酒杯里倒进少量的水,然后就有一丝丝的乳白 渐晕渐染开。茴香酒的香气果真就是茴香的味道,虽然有40%的酒精含量,但入口并不辛辣,甚至有些温润。

在Le Bonchon再次看到茴香酒,很是兴奋,招手就要了一杯。老板居然阻止我,用蹩脚的英语沟通了半天,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他看来,我去的冬末初春时节并不是喝茴香酒的理想天气,那是属于阳光下的饮料,所以应该等到天气再热一些时品尝。是的,彼利·梅尔在《永远的普罗旺斯》里就写过,“一定得在天气暖热,阳光充溢,想象力奔腾,可以幻觉时光停止的情境下喝它。一定要在普罗旺斯喝……”可我这辈子都不一定会去普罗旺斯啊,于是我反问,你的店里可是一年四季都有这酒吧?而且还不止一种牌子。

他摇摇头,还是为我倒上了,奇怪的是,这次加了水后,酒的颜色并没有变成乳白,而是类似于琥珀的颜色,有着明亮的光泽。限于语言障碍,没能问出个中原由,也是遗憾,但这并不妨碍我仍旧一口接一口,老板很惊喜,对身边一个女孩服务生直嚷嚷:啊,她喜欢,她真的喜欢。

那天晚上出了酒馆,我一个人在上海的夜色下走了许多许多路,全身被一种温暖柔柔地包裹着,似乎带着我脚不沾地一直往前。后来看《低俗小说》,文森特吸完毒出来,开车在隧道里那一段,音乐一响起来,我就想起了在“雅量”喝下好几杯茴香酒的事儿。

没有任何中国的东西

因为生意越来越好,常客越来越多,最早只想专心做酒吧的Vincent于是改了主意,聘请了法国厨师Pascal经营起法式西餐来。健谈友善的Pascal1999年从法国到吉隆坡定居,烹调正宗法国菜已有30年。他从不盲目追求创新或是迎合眼下流行的混合菜潮流,一门心思专注在经典传统的法国菜中钻研改良,多年功夫下来,自然做出一手无人能挑剔的美食。这其中,仍是以鹅肝酱和蜗牛为主打。问老板有何与众不同之处?老板笑着摇头,“每个厨师都不一样,酱不一样,所以味道就不一样。”自然,酱料配方需要保密。

“这里有最正宗最真实的法国菜。你在这里,就像在法国一样。”

确实,除了味蕾感觉,更有语言环境上的疑在异乡。整间餐厅,除了进门右手边一张法国葡萄酒产区分布图外,没有一个中文字;四处可见大大小小的黑板,上面用法文写着各种酒的名字;就连餐厅最重要的菜单也只有法、英两种语言。

“这里没有任何中国的东西,因为我不需要。我的客人不会法语也没任何关系,我会用英语把我的食品介绍给他们,解释给他们听每道菜里有什么。”

每天晚上6点,Vincent都会准时出现在餐厅,站在吧台边,像个侍应生一样对每一个进门的人大声打招呼、点菜、上菜……他自豪地告诉我们,“我可以做任何事情!”一个人装修、一个人刷墙、一个人设计菜单与名片……

问他餐厅装修花了多长时间,他说,五年。确实,现在的Le Bouchon已不是记忆中最早亮相时的那个样子,但是Le Bouchon是不断改变不断变化的,正如他所说,“就像你有了一个孩子,只要你看到有一样东西适合他的,都会给他买下来一样。”

虽然呆在这样的小酒馆里,“既不是在家里,也不在空气新鲜的露天”,但它仍然是日常生活中意料之中的一些小小乐趣。事实上,倘若你和我一样爱酒,你就会明白,人生乐趣之一,就是由你自己去搜寻你所喜欢的小酒馆。

同类推荐
  • 为了逝去的青春

    为了逝去的青春

    闵凡利著的《为了逝去的青春/中国当代名家精品必读散文》中这些散文作品情感饱满,视角独特,想像开阔,内涵深邃。在这些作品中,对生活的感悟和描述绵细而稠密,对情绪的挥洒和开拓激烈而诗意。每一篇作品不光有着音乐的亲和力,而且还有着文学的高倍纯度。
  • 驿路尘花

    驿路尘花

    《驿路尘花》之所以动人,之所以吸引人读下去,就是因为作者聪明地抓住了人性中最柔软的“情”。亲情、友情、爱情、对底层人的同情、怜悯之情,让人生朵朵尘花都溢满温馨、爱意!
  • 我用古典的方式爱过你

    我用古典的方式爱过你

    《我用古典的方式爱过你》是美国传奇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经典诗歌集,中英双语版,由知名译者赖杰威、董恒秀倾情翻译,并获得哈佛大学出版社正式授权。此书精选了艾米莉·狄金森毕生珍爱的64首诗歌作品,包括《我为美殉身》《我居住在可能里》《一个钟停了》等,除完整的中英文原诗之外,还对作品进行了深度品评,还原一个真实的艾米莉·狄金森。跨越时间和语言,遇见狄金森其诗其人。
  • 爱让我们更好了

    爱让我们更好了

    握一杯咖啡,在爱着/痛着/释然了/幸福着的当下读20个清清淡淡却内蕴深远的爱的故事重温初恋的温柔悸动/热恋的激情奔腾/失恋的伤痛领悟爱,终究是我们遇见过的,好的事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没有任何一段感情是浪费的,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被你真的爱错过。“我”经营着一家以“故事”为主题的咖啡馆,谁都可以走进去用一个故事跟“我”换一杯咖啡。因此,“我”听了很多很多故事后,精选出20个讲给你听。每一个故事,都让你更想热烈地去爱身边的人,爱这个并不完美却值得深爱的世界。
  • 鲁迅短篇小说选

    鲁迅短篇小说选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同志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热门推荐
  • 末日之属性加满

    末日之属性加满

    末日到来,丧尸爆发。能力强大的进化丧尸,实力不俗武器先进的进化者,古代传下的飞剑。。。这是一个不进则死的时代。(求收藏求订阅)
  • 晚风吹半醒

    晚风吹半醒

    是麦九还是顾梓鸳?每日看着铜镜上陌生的脸她在熟悉,熟悉顾梓鸳这个名字如果能换脸,她更希望是她自己是王爷还是桑怀安?看着属于自己身份的令牌他在感慨,感慨瑾王爷这个称呼如果能选择,他更希望是桑怀安若街道路有饿殍,冬日啼饥号寒若国家艰难竭蹶,百姓流离颠沛你会如何选择?黎明之前总有一段时间特别黑我踏山越水,追寻着世间光辉
  • 秘境探险王

    秘境探险王

    探险之王的秘境之旅,打开奇异世界的大门。
  • 紫藤花雪

    紫藤花雪

    醉人的恋情,依依的思念。她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公主,和他是最天造地设的一对,可是,突生的变故,朴树迷离的身世,让两人形同陌路。为爱而生,为爱而亡.....
  • 傲世嫡妃

    傲世嫡妃

    【此书完结】“木头郡主”睿王府嫡女冷夜月,因遭贼人所掳被晋王当众羞辱并写下退婚书后不惜服毒自尽以死证清白。大难不死,清澈眼中再也不见昔日呆板木讷。本想独善其身的她不仅被精于算计的祖母、狼子野心的庶母、八面玲珑的庶妹,骄纵跋扈的表妹,一个个乐此不疲的主动找上门求虐,逼着她开启打怪升级的魔女模式,还因亲爹出卖被皇上赐婚给了早已病入膏肓只能以药石续命的“鬼魅王爷”御王为妃。多年后,血雨腥风的沙场,不管化身羽扇纶巾的儒雅谋士还是飒爽英姿的豪情女将,天下人终于想起了那个曾让兴周朝风云色变的传闻——得此女者得天下!
  • “否定性辩证法”视域中的“女性”主体性重构

    “否定性辩证法”视域中的“女性”主体性重构

    这是一次女性主义的突围。在克里斯蒂娃与阿多诺的浪漫相遇中,在女性特质和男性特质的相互纠缠中,在意识与肉体的和平交往中,语言的囚牢被攻破,理性主义的皇权被废黜,主体性的定义被改写。前主体的“女性”因素重返主体,破坏了“男性”主体的统一,成就了女性特质的僭越。母性的因素取代了文化的父权(男根)基础,女性特质的书写也成为文艺创新的场所,并且走出自说自话的封闭圈,进入广阔的社会领域,成为政治颠覆的主导力量。打开这部严谨而不失可读性的哲学文本,就可以见证这场邂逅的美丽。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琴洛天下:鱼妃,不许玩暧昧

    琴洛天下:鱼妃,不许玩暧昧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她,倾国倾城,清冷深情他,君临天下,铁血无情他等待她千年前世未能相守,今生绝不相离美男们,别玩暧昧!我家男人不好惹~他最大的情敌是谁?这个么……你猜?伊琴仰望碧海蓝天,眼神深情款款,坚定的道:“洛,没有人能阻挡我们相爱,你一定要等我!”洛,我的夫,我用七魄换你我同生同死,我用三千银丝换你我一生一世,我用痴傻一回换你我缱绻千年
  • 细数江湖

    细数江湖

    一根紫萧千机,白逍逸下山了,他要去往皇城太安,顺便看一看这偌大的江湖。有老僧一气六千里,坐化时低眉浅笑。有书生游历数百载,要为后世开太平。有红衣打伞望当归,当归之人何时归。总之啊,这一座江湖,文人绝世,武人无双,有剑魁吕梁。且看这风流倜傥,且看这儿女情长
  • 飘雪的伤口

    飘雪的伤口

    我急忙点击飘雪。没有反应。再点击。仍没有反应。屏幕上跳出一个对话框,出现当场对弈结局:飘雪超时,输十分。飘雪正在下棋?查看叶老师刚才对弈的对方,对方名为“伤心的理由”,而叶老师所在的白方竟然就是飘雪。我一时反应不过来:“飘雪,飘雪在哪里呢?”叶老师拿右手掩住嘴巴,眯眼冲我微笑。我疑惑地看着叶老师:“你没有用我的名义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