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44800000005

第5章 协商民主及政党协商在中国的缘起及历史演进(2)

面对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为实现民主革命的奋斗目标,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阶级联盟和政党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党派合作理念产生后,中国共产党就开始对协商民主和政党协商进行初步探索。中共三大于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是具有开启国共合作关系的重要文件,遵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中共三大从思想上、组织上完成与国民党合作的必要准备,决定中共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和原则实现国共联合,决议还规定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共事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具体事项和策略方针,保持中共党员在国民党组织中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

在苏联、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出席开幕式的代表共198人,其中中共党员24人,包括***、瞿秋白、谭平山等人,会议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组织国民政府之必要提案》等一系列议案,经过激烈争论还通过了中共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一大选举产生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在当选的41位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中,包括中共党员***、毛泽东、瞿秋白等7人。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原则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和政治基础。国共两党在国民党一大议程及领导机构中开诚布公,精诚合作,以平等地位展开政治对话,中国共产党在某些重大政治问题上与主持政权的国民党进行富有成效的民主协商,实际就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协商民主的机制,体现了国共协商合作的民主精神。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首次政治合作的实现。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大批优秀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加入到国民党组织中来。虽然首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以合作党身份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但还是保持相当的独立性。国共政治合作关系建立后,双方的组织队伍迅速发展,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促进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在协商基础上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在创办和发展黄埔军校、建立广东革命政府、平定广州商团叛乱、支持“五卅”运动、两次东征陈炯明、平定粤桂地方军阀、部署国民革命军北伐、推动冯玉祥倒戈等重大问题上进行卓有成效的协商,广泛的协商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正是由于国共两党协商合作的巨大优势,北伐战争才能取得阶段性成果,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部分权益,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两大军阀,奠定北伐战争胜利的大局。

第一次国共政治合作共事,两党的地位是平等的,中国共产党早在三大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就将国共联合的关系定性为“合作”,并非领导与被领导。在国共实际的合作过程中,由于两党对革命问题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存在分歧,因此党际关系呈现出既有合作又有斗争的特点,难以实现绝对的平等,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是国民党右派压制中国共产党的典型,尤其是“整理党务案”使两党关系发生剧变,合作中的裂痕日益显著,王若飞后来认定该事件是“由容共到联共,党内合作到党外合作”。

实际上,在国共两党合作关系的酝酿、形成和发展阶段,成分复杂的国民党内部始终存在着反共势力,“这股反共势力集中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右翼在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中的动摇和妥协,是干扰国共合作关系发展的破坏性因素,也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最终走向破裂的根本原因”。从戴季陶主义到西山会议派,国民党右派势力日益嚣张,中共中央领导人却在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中盲目妥协退让。受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支持,国民党右派代表人物蒋介石在政治、军事权力得到巩固之后,立即暴露出反革命的面目,在南京发动“清党”的“四一二”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并于4月18日建立南京国民政府。至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事变,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建立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彻底破裂。

在国共合作的三年时间,国民革命取得丰硕成果,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充分证明政党合作和阶级联合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必要性。中国共产党试图维持与国民党长久稳定的协商合作关系,虽推动国民运动和民主革命的高涨,但面对国民党右派破坏革命的行径,并未采取必要措施引导国民党向阶级联盟方向发展。政党协商刚刚起步即遭遇挫折,首次国共合作的革命实践给中国共产党留下政党协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并存。

四、协商民主及政党协商的顿挫

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捕杀,中国共产党以“八一”南昌起义作为回应,失败后在汉口紧急召开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运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完成全国形式上的统一后,加紧“围剿”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并严厉打击、迫害民主党派和国民党内进步人士,企图建立和巩固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政权。国民党以执政党的身份和地位排除异己,反革命的国民党与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政党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中国政党协商陷于顿挫状态。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反动派极力推行一党独裁统治,残酷镇压和迫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反革命的国民党和革命性政党对立严重,这种对立局面为革命阵营内部实行政党合作提供某些可能性。为争取自身的合法地位,反对日本侵略和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逐步走上抗日反蒋的合作道路。1928年3月,中华革命党(又称“第三党”)在上海召开成立大会,该党既不支持通过暴力革命建立苏维埃政府的中国共产党,同时也不赞成“杀尽共产党就是实行三民主义”的国民党,而是在这两者之外形成第三种势力和第三条救国出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因此中华革命党也被称为“第三党”。同年6月,谭平山在上海召集中华革命党负责人会议,讨论通过的《中华革命党宣言草案》阐述了国内党派关系的基本情况,认为国民党是中国革命的对象和中华革命党的敌人,愿意与下层被压迫的阶级和民众合作,表达对中国共产党“愿与之合作”的政治倾向。“《中华革命党宣言草案》是鲜明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表明中华革命党属于革命的政党,它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与中共基本一致,这就为其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和中国共产党的配合与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政治基础”。

邓演达于1930年8月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他设想要同中国共产党政治合作,认为在江西开展武装起义的有利条件就是“能赢得适当时机,与红军作政治谈判”,“如果失败,则拉队伍上山,进行武装斗争,上山后还可能与共产党重新合作”。邓演达曾派代表前往鄂豫皖根据地谈判合作反蒋,结果遭根据地领导人拒绝。周恩来曾指出,第三党“在思想上瓦解我们这一点应该反对和批评,但在反蒋问题上仍是可以与他们合作的”。虽然当时由于中共中央受“左”倾关门主义路线困扰,第三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协商合作并未真正实现,但双方彼此的协商愿望是显而易见的。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社会各界民主人士强烈要求国民政府提前结束训政,联合发起“宪政运动”,呼吁开放党禁,允许政党合法存在并参与政治活动,实施民主政治,以便“集中全国人才,组织国防政府”。中国致公党对政治目标作出调整,于1931年10月在香港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提出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和日本侵略,谴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取消党治,以团结各党各派共组抗战政府”,积极募捐支持国内各种抗日救亡运动,致公党团结各党派建立抗战政府的主张是对政党协商的初步认识。

在各党各派和社会民主人士关于结束训政、接触党禁、实施宪政强烈呼吁的压力下,国民政府于1932年4月在洛阳召开为期六天的“国难会议”,邀请400多名非国民党籍的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会议以一致御侮和救济国难为主题,讨论内容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为国民政府提出诸多价值较高的建议,尤其是“取消党治,实施宪政”的政治诉求。然而,国民党最终还是将这些民主要求予以否定。虽然“国难会议”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但这是首次以政府名义召集,各党各派民主人士参与的国是咨询会议,充分体现了协商议政的精神,为此后的国防参议会、国民参政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提供了程序范例。

在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对此却作出截然不同的反应,蒋介石对日妥协退让,极力推行“攘外先安内政策”的不抵抗政策,督师“围剿”南方革命根据地红军。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宣言,揭露并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随后发布的《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的中心任务是“抓住广大的群众对于国民党的失望和愤怒,而组织他们引导他们走向消灭国民党统治的斗争”。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告全国民众书》中号召“要打倒帝国主义,必须打倒帝国主义在华的走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为目前时局告同志书》再次提出“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的口号。这些决议和宣言表明中国共产党实行“抗日反蒋”的方针,既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又反对卖国不抵抗的国民党。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联盟,但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排除在外,国共两党对立严重,协商合作也就无从谈起。

1935年11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蒋介石讲演对外方针时提出“和平未到完全绝望之时,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绝不轻言牺牲。以个人牺牲事小,国家之牺牲事大,个人之生命有限,民族之生命无穷故也”。会议通过了若干项国难决议案,主要内容是从政治、经济、军事诸多方面进行战争准备,国民党对日政策开始发生显著变化,由妥协退让逐渐变为强硬。

华北事变使民族危机急剧加深,国内形势和国民党的内外政策都有所变化,中国共产党经过深思熟虑,也随之改变对蒋策略。1936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实现由“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的转变,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在斗争策略上的重大变化,以联合国民政府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全国之力共同抗日救国。

福建事变和“七君子事件”成为土地革命时期促成各党各派深入合作共事的重要契机。1933年11月福建事变发生后,致公党多个海外组织通电拥护福建人民革命政府,与其联合反蒋抗日,第三党帮助蔡廷锴积极联络中国共产党,他们还吸收其他反蒋组织合作组建生产人民党。1936年救国会“七君子事件”发生后,美洲致公党成员联名发出《旅美华侨告海外同胞书》,明确指出救国会“主张民族联合抗战,主张党派联合,主张停止一切内战,主张停止剿共内战,均为全国人民之公意,亦复兴民族之大道。今日非抗日无以救亡,非联合无以抗日,其理至明”。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沈章诸氏被起诉宣言》,谴责国民党“此种极端错误之举措,实为全国团结一致抗日之重大障碍”。

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又称“民族革命大同盟”或“大同盟”)于1935年在香港举行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华民族革命同盟成立宣言》和《政治纲领》。《政治纲领》要求建立反日联合战线,为实现联合战线必须联共,“联共为统一救国之关键”、“联共又为统一建国之枢纽”,一切政策以抗日为中心,号召中国人民应“自动团结,自动武装。各党派分子,只有以民族利益为前提,捐除一切成见站在民众的最前线”。陈铭枢、王礼锡等六位大同盟成员于1936年春访问苏联,同中国共产党驻莫斯科代表团进行商谈,讨论双方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事宜,同年9月,陈铭枢在巴黎举行的全欧华侨救国联合会大会上,发表题为《国共两党及一切抗日党派联合抗日为救国之第一步》的演说。

为将分散的抗日救亡力量联合起来,宋庆龄、马相伯、沈钧儒等人于1936年初成立上海市各界救国联合会,负责组织上海的抗日救国活动,随后,北平、南京、武汉、天津等地也相继成立了救国会。在各地救国会的积极筹备下,1936年5月31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上海举行成立大会,通过了《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章程》等文件。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以团结全国救国力量,统一救国方策,保障领土完整,图谋民族解放为宗旨”,呼吁“全国各实力派即日停止一切自相残杀消耗国力的内战”,实现各党各派彻底团结共同抗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是抗日救亡团体在形式上的全国性领导机构,加强了抗日力量的协商合作,在政治上、组织上巩固和扩大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阵地。

同类推荐
  • 老挝:在革新中腾飞(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老挝:在革新中腾飞(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老挝人民革命党在苏东剧变后是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革新路线、不断加强党的建没、全面推进老挝革新开放和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20多年来,老挝以发展经济和扶贫减贫为工作重点,不断调整经济政策,改革管理体制,重视民主法制和党的建没,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经济社会发生了喜人变化,其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老挝的社会主义理论。
  • 治国之镜:诗词镜鉴历代改革家

    治国之镜:诗词镜鉴历代改革家

    本书选取了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到清末的33位改革家,用诗词形式概述了他们的事迹,摘取了他们的主要改革言论数篇,并对他们的生平事迹、改革思想和实践、历史影响及其作用等进行了述评,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了他们的改革成就及其历史地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不涉及政治敏感话题,不需报备。达到了出版水平,可以出版。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这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终于最后完稿了。跨越了三度寒暑、数易其稿的历程,当画上本书最后一个句号时,我们的心情是难以言说的,既有一些欣慰,更有许多遗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实在还有太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应当深入探究的问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有些章节风格上难以完全统一。但是,这本书的问世,毕竟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的一次努力,同时也为以后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这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设计、分工写作、统一定稿的产物。
  • 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全国政协21日上午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 澜湄合作的方向、路径与云南的参与(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智库报告)

    澜湄合作的方向、路径与云南的参与(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智库报告)

    澜湄合作机制正式设立于2015年11月,是中国与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等五个湄公河国家联合发起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专门研究澜湄合作的著作,主要内容包括“一带一路”与澜湄机制的战略关联、推进澜湄合作的困难与障碍、未来澜湄合作的方向和路径,以及云南参与澜湄合作建设的对策思考等。书中还收录了作者团队关于澜湄合作的一些学术成果和澜湄合作的重要文献及大事记等资料。
热门推荐
  • 太上洞玄灵宝中和经

    太上洞玄灵宝中和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时空之君王爱

    穿越时空之君王爱

    她是南诏国的公主,有倾城倾国的容貌。可因为她倾世的容颜,惹得天下大乱,狼烟四起。世间再无宁日,三界再无她立足之地。不仅因为她倾世的容颜,更因为她神秘的身份。人、魔、神三界大乱。王朝、疆域、拯救。不到最后,谁又知鹿死谁手……
  • 爆强神女之帝君的专属宝贝

    爆强神女之帝君的专属宝贝

    她,21世纪的绝世天才,一朝穿越到异世界;他,星空大陆的强者。但当他们在一起时,白莲花自觉惭愧主动让步,小绿茶自信受挫自己滚了。当她来到时,心中暗自决定,我要变强;当他遇见他时,就认定她是他的一辈子……
  • 徐志摩诗文集

    徐志摩诗文集

    被称为“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的徐志摩,是一位独抒性灵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致力于追求“爱、美、自由”,这成为他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主题。本书精选了徐志摩最具代表性的诗歌和散文,在诗情画意中感受作者那诗人的气质和文人的儒雅,尤其是那自由浓厚的浪漫气息,独具神韵的唯美意象,幽雅清逸的语言风格,读来更是让人沉醉。在欧州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徐志摩,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也是独具风格的散文家。比起诗歌,他的散文更直接、更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复杂思想和人生态度。他眼界开阔,兼收并蓄,散文更是融合了东西方散文小品的特性和风格,在中国现代散文的园地中自成一家。
  • 生命禁忌目录之再再临

    生命禁忌目录之再再临

    我从不毁灭世界,我只是给予他们选择——盲目痴愚之神。
  • 娶个蛊女做老婆

    娶个蛊女做老婆

    阴差阳错上了女友的闺蜜竟然中蛊了,之后我走向了一条逆袭之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星际机甲师

    星际机甲师

    罪恶大陆的后台果然就是军方,海跃奇他们刚刚冲出苦牢星,马上就遭到军方四艘中型宇宙战舰的围攻。关键时刻,海跃奇胸口那条一直都没有什么动静的项鍊突然发威了,居然化成一条巨大的粒子鍊,直向那四艘中型宇宙战舰扑去……连续两次反空间之旅,带给海跃奇莫大的好处,同时让他真正领会到反空间的美丽。在反空间里充足能量的帮助下,海跃奇的修为大为提升,修真境界居然一跳好几级,直接结成了元婴!
  • 炮灰逆袭:主角都是渣渣

    炮灰逆袭:主角都是渣渣

    为了找回记忆,凤央不得不穿梭于各个世界完成任务。她是铁打的炮灰,和各路主角斗得风生水起。可是,每个世界都会遇到一个对她不依不饶的男人。系统:恭喜宿主,喜提男人一枚。凤央直不起腰:你确定不是很多枚?
  • 同饮一江水

    同饮一江水

    这是一部跨文化生活的历史纪录,它高度浓缩和清晰地呈现了山水相连的黑龙江流域,中俄两国边民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生活历史画面。伴随着中俄两国关系的曲折变化,两岸人民生活中不断上演着高度戏剧化的悲喜剧,爱与恨、情与仇、个人与国家、战争与和平、忠贞与背叛,每个真实的故事背后都包含了个人命运与国际风云的交错变幻。今年6月6日至7日,俄罗斯新任总统普京首先选择访问中国,他拒绝了参加美国在戴维营举行的八国峰会而选择参加中国的上合组织峰会,足见他对俄中关系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