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52600000030

第30章 幕府才盛(2)

“总督大人息怒,我是个商人,与长毛做过生意,怕大人加罪于我。”容闳一口广东官话说得不熟练,他有意放慢点,好让人听懂。

“我三番两次叫人,而且叫你的朋友写信请你来,我难道会加罪于你吗?我知道你曾向长毛上过书,你的那份上书我已看过,我不认为你是勾通长毛,倒觉得有爱国之心。我明白告诉你,你给长毛建议的七条,除以《圣经》为主课这一条外,其他六条我都能接受。”

容闳大为惊讶。两年前,他和两个美国传教士一起到太平天国考察,在苏州、常州等地,他亲眼见太平军军纪好,人民安居乐业,对太平天国的印象是好的。一进天京,与太平天国的高级官员接触交谈后,他失望了。他发觉那些天国要员们一个个观念陈腐,见识鄙陋,且争权夺利,结党营私,容闳断定这批人成不了事。其中稍有点头脑的是干王洪仁玕,容闳在香港时就认识他,算是天国最高领导层中最有新思想的人了。容闳向他提出七点建议:一、组建良好军队;二、办武备学堂;三、建海军学校;四、建人才政府;五、创办银行;六、以《圣经》为主课;七、设立各种实业学校。这七点建议,干王未给他任何明确答复,却送给他一个黄缎小包袱。容闳打开一看,是一颗四寸长、一寸宽的印,上刻“太平天国卫天义容闳”九个字。容闳对此哭笑不得,便把印依旧包好,放在客房里,悄悄离开了天京。以后,他在江西、安徽一带做茶叶生意,不管是官方还是太平天国,只要有生意他就做。李善兰、华蘅芳、徐寿早闻其名,多次向曾国藩推荐。一直到第三封信上,容闳感其诚,遂来拜访。他不曾料到,这个号称理学名臣的两江总督,对自己这套从西方搬来的设想竟然赞同!

“洋人的轮船枪炮的确比我们厉害,这是事实,我们要向洋人学习。你提出办学校,这是个好主意。我们今后还要派出更多的人到外国去学习,学成后归国,把我们自己的国家也慢慢建设得富强起来。容先生,听说你就是从小出的洋?你在外国住了多少年?”

“我七岁时便在澳门跟随英国传教士古特拉富夫人读书,十九岁时到美国,在耶鲁大学学习,在美国住了八年。”容闳答。

“你是个人才。”曾国藩的脸上开始露出笑容,“国家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你愿意在我手下当一名将官吗?”

“在大人麾下当个军官,当然是很荣耀的。”容闳起身,笔挺笔挺地站着,“不过,我从未经过军旅之事,也没学过军事学,不能胜任。”

曾国藩对容闳刚才这个举动甚为满意,湘军中没有这样素质的将领:“我看你的长相必定是个将材,因为你的目光威棱,一望便知是个有胆有识之人,一定能发号施令,驾驭士卒。不过,既然你不乐意,我也不勉强。你今年多大了,授室了吗?”

“我今年三十四岁,已娶妻生子。”容闳答。

“你愿意在我的幕府里做点别的事吗?”曾国藩的语气不知不觉地和蔼多了。

“这要看总督大人安排我什么样的差事。”

凡到总督衙门里来的人,无论才高才低,莫不卑辞谦容,像容闳这样讨价还价的还没有过。曾国藩反倒喜欢他这种不曲意逢迎的性格,心想这大概是洋人教育的结果。一时想不出适当的差事,于是转而问:“容先生,依你之见,今日欲为中国谋最有益最重要的事情,当从何着手?”

“总督大人,你提的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尚未很好考虑。”容闳重新坐下,思考片刻,说,“当今最重要最有益的事,我想莫过于仿照洋人的办法建一个机器厂。”

“我看最好建一个机器母厂。”杨国栋插话,“由这个母厂再制造各种各样的机器,然后用这些机器去造枪炮子弹、战船战车。”

“对,这位老爷说得对!”容闳高兴地说,“我的想法正是这样,犹如母鸡生蛋似的,有了这样一个母机厂,过了十年八年,中国就可在全国各地建造许许多多的工厂。如此,中国就会跟外国一样强大了。”

“容先生,你的建议很好!你就住我这儿,不要再做茶叶生意了,和壬叔、雪村、若汀等人细细筹办此事。大致规划一下,建造一个这样的机器厂,要买些什么样的机器,需要多少银子。商量好了,我请你再到美国、英国去辛苦一趟,带着银票去,把母机买回来。”曾国藩替容闳想到了一个差事。

曾国藩的这番话简直使容闳震惊!今天是他归国七年来最兴奋的一天。他似乎觉得,多少年来在异国他乡所设想的富国强兵的计划,正在迈开最关键的第一步。

你还记得初次见我的情景吗

几天后,兵部火票递来一份明发上谕:“浙江按察使着李元度补授。”曾国藩接到这份上谕后甚是恼火。

原来,李元度祁门请罪不赦之后,一气之下,从粮台索回欠饷,将平江勇解散,径直回湖南去了。不久,圣旨下达,李元度被革去徽宁池太广道员职。曾国藩期望李无度闭门思过一段时期后再来找他。谁知李元度却又跟王有龄联系上了,他募集八千人,号称“安越军”,浩浩荡荡地由湖南开拔,经江西进浙江,沿途又在义宁、奉新、瑞州一带打了几场胜仗。江西巡抚毓科向皇上请功,皇上赏他布政使衔。进入浙江后,王有龄为长期留住这支军队,又竭力向皇上保荐,于是有了这道上谕。李元度不服管束,不讲交情,三番两次明目张胆地背叛湘军,投入一贯对湘军怀着敌意的何桂清集团,这种以中行待老友,以智伯待怨仇的行为,使曾国藩由恼而怒,由怒而恨,过去患难与共多年的友谊已不复存在了,结儿女亲家的答谢诺言也不必兑现了,这两三年逐渐压抑下去的偏激性情又乘隙而生。他不要幕僚代笔,亲拟一份奏章,给李元度列举三条罪状:一为革职后不静候审讯,擅自回籍;二为义宁、奉新、瑞州无贼情,亦无接仗,系冒禀邀功;三为赴浙途中节节逗留,贻误战机。并承认自己用人不明,保举有误,请皇上将李元度交部严处,永不录用。

曾国藩由此想起李鸿章为李元度说情之事。为失地将领说情固然不对,但李鸿章离开祁门一年多来,袁甲三、胜保、德兴阿、王有龄等人多次邀请他,许以重保,李鸿章都不为之动心,宁愿在江西赋闲,宛如那年在建昌旅馆候见时一样。与李元度的见异思迁比起来,李鸿章的一片忠心是多么难能可贵,何况其才其谊又都在李元度之上!曾国藩想到这里,立即派彭寿颐带着他的亲笔信,前去饶州府接李鸿章来安庆。

李鸿章来了。他对恩师的认识,比恩师对他的认识还要深一层。他知道,恩师虽以理学名臣誉满朝野,但绝不是一个迂腐的理学先生,既深谙历代权臣的用人之术,又有自己一套识别、考察、培育、驾驭、笼络人才的办法,被训斥而改换门庭的人会令其恨之入骨;相反,疏远之后仍忠心不改的人,则会获其加倍的重用。曾国藩的这一手,果然被李鸿章看准了。年家子、受业生,再加上精明、才情和忠心,使李鸿章重入曾国藩幕后,受到了这位权绾四省的恩师的格外垂青。

这时,陈玉成受苗沛霖之骗,死于胜保之手,而李秀成以苏福省为基地建设第二个小天堂的事业,则达到鼎盛时期。整个苏南,除冯子材驻扎的镇江城及上海一隅之地外,全部土地都在李秀成手里。李秀成注意发展经济,实行轻税制度,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农民作歌称赞:“毛竹笋,两头黄,农民领袖李忠王,地主见他像阎王,农民见他赛过亲娘。”苏州、常州市民纷纷建牌坊,表达他们对忠王的崇敬。李秀成又在江西铅山收容了从西征路上撤退回来的石达开部将童容海、朱衣点等二十万人,军势益发壮大,随即一举攻克杭州,王有龄被迫自杀。太平军在苏南、浙江一带如火如荼的声势,使上海日夜处在惊惶之中。

上海是中国第一富庶之城,每月仅厘金、捐输的收入就达六十万两银子,外国人麇集此地,以何桂清、薛焕为首的江浙逃亡官吏和以钱鼎铭为首的江浙逃亡士绅也都聚集在这里。洋人和官府都组织了武装力量,试图阻挡太平军向上海进攻,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人华尔指挥、全用洋枪洋炮武装的中外混合军——常胜军。但毕竟力量不足,于是公推钱鼎铭前往安庆,请曾国藩速派湘军来上海。

饷银极缺的曾国藩,绝对不能眼看上海落入太平军之手,他派人火速赶到荷叶塘,要正在家休养的九弟担负这个任务。曾国荃不答应,他的眼睛盯着江宁城。攻下安庆后,曾国荃认为自己既有攻城的本事,又是天下第一福将,打江宁非他莫属。这一点,曾国藩也有同感,见他不去,也就不勉强了。九弟不去,再派谁去呢?曾国藩将手下带兵的将领一一掂了掂:李续宜是个病夫,鲍超是个莽夫,都不能担此重任;张运兰、萧启江均非大将之才;贞干不能独当一面;至于多隆阿、韦俊,从来就不能算是心腹,这样的大事,岂能放心让他们去干;彭玉麟、杨岳斌固然适宜,但既然要成全老九的天下第一功,岂能又折他的水师辅翼!

一连几天,曾国藩为之寝食不安。这天吃完晚饭,他有意走出城外,远一点去散步。时已深秋,草木凋零,安庆城外一片萧条。曾国藩触景生情,脑子里浮起了宋玉悲秋的名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蓦地,他想起自己投笔从戎,已历八九年了。这些年来,朝廷耗资数万万两银子,调集近百万军队,从广西打到江苏,而长毛却总不能扑灭,反而闹得更红火起来。天心何时才能厌乱,百姓何时才得安宁呢?而自己未老先衰,湘军暮气已生,有生之年还能重睹太平吗?一时间,曾国藩心乱如麻,忧沮悲伤不能自已。他干脆拣了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下歇息,荆七在一旁站着侍候。

曾国藩眯起老花的眼睛,向四周无目的地张望,远远地看见两匹快马扬着灰尘,从西边山坡边奔来,一溜烟进了城门,后面有三条狂跑乱叫的黑狗在追赶。曾国藩对马上骑手的剽悍艳羡不已。

“荆七,骑马的人是谁,你看清楚了吗?”

“好像是李观察和他的弟弟昭庆,可能是从西山打猎回来。”刚才那两人的骑术,也引起了王荆七的注意,他一直目送着他们进城。

“噢!”曾国藩轻轻地应着。是的,前天李昭庆来安庆,李鸿章还带着他来请安哩!李鸿章六兄弟:瀚章、鸿章、鹤章、蕴章、凤章、昭庆,个个既秉书香门第的文雅秀美,又兼淮北民众的强悍劲气。昭庆说他和三哥鹤章,在庐州招募了一千多乡勇,护卫桑梓,大大小小也打过三四十次仗,手下也有一批能干人。说话间,少年峥嵘之色时露,曾国藩很是欣赏,一个念头在心里悄悄泛起:派李鸿章去上海如何?但眼下他无一兵一卒,能在短期内组建起一支军队吗?

曾国藩回到衙门,将这个想法与赵烈文商量。赵烈文完全同意,并说出两个更为重要的理由来:一是曾家门第太盛,军权太大,要谨防谤讟,预留后路。趁着现在兴旺时期,让李鸿章出来建一支淮军,名为另立门户,实为一家。万一今后曾家有不测,湘军有不测,只要李鸿章在,淮军在,大局则不会破裂;二是河南、皖北捻军势力很大,江宁克复后,主要的敌人便是它了。仗打得久,军营习气必然滋生,且湘军不服北方水土,今后平捻,还得靠由皖北招募的淮军。赵烈文这两个理由一说出,曾国藩不由得心悦诚服,为自己身边有如此远见卓识的人才而高兴。尽管作为自己的传人,李鸿章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权衡利弊,只有他最为合适了。曾国藩不再犹豫,他要为目前的救上海之危,更要为以后的百年大计,把李鸿章全力扶植起来。

听说要由自己去招募淮军,援救上海,李鸿章比当年中进士点翰林还要兴奋。他十分懂得乱世年头,有枪便是草头王的道理。上海一个月光厘捐就是六十万,拿出一半来,就可以养五万精兵了;手中有五万精兵,谁还奈何得了!

李鸿章兴冲冲地将招五万淮军的计划向曾国藩禀报时,却遭到当头一盆冷水:“少荃,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这条古训你都忘记了?”曾国藩严肃地说,“一次招募五万,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必然正经人少,无赖之徒多。你看长毛,动辄十万二十万,有时甚至号称百万,其实都是乌合之众,稍一遇挫,便四散逃走了。这样的兵,再多有什么用!徒靡费粮饷罢了。你这次回庐州募勇,一定要以我和罗山先生过去招募湘勇的办法,募那些有根有底、朴实勤苦的种田人,油滑的市井游民,纵然聪明伶俐也不可要。”

“恩师指教得是。”李鸿章忙点头不迭,“那我先招两万。”

“两万也多了。”曾国藩摇摇头。

“一万何如?”

“先招五千。”曾国藩伸出一只巴掌。

“好,我就先招五千!”乖觉的李鸿章忙点头应允。心里想:到了上海,有了银子,打开了局面后,招多少还不由我!

“恩师,大家都说您会相人识人,门生想请您传授一点识别兵勇的办法。这次回去,好多挑选些有出息的官兵来。”

“相人识人,奥妙甚多,复杂得很,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的,有些还不能言传只能意会,关键在相者识者的阅历。我曾经编过几句口诀,念给你听听。”曾国藩微笑着说,“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李鸿章轻轻地背诵了一遍,说:“这几句口诀简明扼要,只是门生愚陋,觉得空泛了些,好比说真假看嘴唇,究竟什么样的嘴唇是真,什么样的嘴唇是假呢?”

曾国藩大笑起来:“这就难说了。方才我讲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是指的这些,要靠自己去揣摩。东坡说世上有许多事,只可了于心,不可达于笔,这相人识人一事最是如此。不过,你问的是识别兵勇,这是相人术中最简单的,我就跟你细说几句吧!”曾国藩捋着已变花白的长胡须,正色道,“第一看五官,以双目神不外散,鼻梁直,嘴唇厚为最好;第二看皮肤,以肤色粗黑,双手茧多为最好;第三看说话,以木讷寡言为最好。主要是这三条,其他都是次要的。”

曾国藩的三条相勇标准,给李鸿章很大的启发。他恭恭敬敬地说:“门生一定按恩师所教的,挑选五千精壮淮军前来。”

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官至刑部督捕司郎中,记名御史,他和哥哥瀚章又在外面做官,故李家在庐州颇著威望,加以鹤章、昭庆这几年在家办团练,与其他团练首领交往很多,当李鸿章振臂一呼时,便应者云集,没有几天,应招的乡勇就达到五六万。李鸿章不敢违背老师的意志,按照那三条相勇标准,从中精选了五千人,组建成十营,由李家多年的好友张树声、张树珊、张树屏三兄弟和周盛波、周盛传两兄弟及刘铭传、潘鼎新、吴长庆、鹤章、昭庆十人为营官,依次命名为树字一营二营三营、盛字一营二营、铭字营、鼎字营、庆字营、鹤字营、昭字营。二十天后,李鸿章便带着五千淮军齐齐整整地开进了安庆,在金保门外操兵场上,接受了两江总督的检阅。

同类推荐
  • 爱情课

    爱情课

    身为私企老总,人到中年的刘建成收入稳定,却坚决要和发妻李菊花离婚。一番挣扎以后,李菊花和老公签了六个月的协议,试图给自己的婚姻一个缓冲期。她认为十八年都过去了,不在乎这六个月,刘建成也答应了。这六个月,他们依然在一个屋檐下,睡同一张床,吃同一锅饭。这六个月,双方依然各尽其责,而且绝对不能出轨。李菊花开始交高价学费、出入找老公培训班,希望能彻底改变自己。最终,她是否如愿?李菊花的弟弟李磊是海员,30多岁才开始初恋,这场恋爱折腾得他体无完肤,他是否沉醉其中不能自拔?谁能拯救他走出苦海?
  • 异人

    异人

    七十年代,北坪的人用煤,都要到四十里外的双江岭煤矿去挑。煤是碎片煤,矿里做次品处理的,一箩筐一块钱。你可以虚虚地装上,也可以把煤踩得贴紧,反正都是这个价——就看你能挑多少。十五岁那年,我自觉劲力已足,嚷着帮家里去挑煤。爸爸蹲在坪角上,慢慢地扭过头来,看了我一眼,没做声,又转了回去。这一眼看得我热血上冲,叫得更加坚决。娘说,石头子,你能行么?我几乎跳了起来,把胳膊屈起,努力让那点可怜的肌肉聚集成型。不忍打掉我的兴头,娘对爸爸说,石头子也有这大了,长饭都吃了两年,让他去试试。
  • 我的酒史

    我的酒史

    从未爱过恋过,从未怨过恨过。只在,心冷时,化冰渍为流水,呵一气,吮一滴,吐纳芳芬,乐见小草醉伏……——题记。一支牙骨筷子,往酒盅里垂直而下,半没筷子的一端,寸许,旋而出离,酒液淋漓而下。小小的孩子的嘴,将仿待哺雏鸟张开,郑重地接上去。于是,那滴酒落下来。孩子一噎,哈!什么味儿?哈哈……什么味?要用一生回答。在我的家族里,这是一种累试不爽的“仪式”。不知道它的含义所在。在三岁,也许只岁半,大体上是家宴的场面,爬上父亲的膝头,自动领受这并不庄严倒有几分噱趣的“洗礼”,是家风。
  • 密杀令之谜

    密杀令之谜

    黄昏。米店。已上了门板。“汤家米店”四字横匾象刚刚被血水洗过,在残阳中闪烁着淡淡的红光。一个衣衫褴褛、满面泥垢的乞丐来到米店门前,向四外张望了一下。一条石街,两排茅屋,三株败柳。一个多余的人也没有。兵荒马乱,没事谁愿到街上闲逛?乞丐仰起脸,望了望米店的横匾,伸出脏兮兮的手掌,在门板上很有节奏地拍了拍:砰!砰砰!砰!“谁?”屋里传出主人的问话。“粮食“粮食。
  •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是一部仅次于《西游记》的家喻户晓的神魔小说,作者许仲琳运用丰富的想像力以及广博的道教知识,将民间流传的封神故事整理成一部伟大的神话巨著。《封神演义》叙述了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宠信妲己,四方诸侯纷纷起而反抗暴政的故事。众多人物栩栩如生,如足智多谋的姜子牙,敢爱敢恨的哪吒,残暴的纣王,阴险的妲己,狡诈的公孙豹……无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热门推荐
  • 白色婚纱的蛊惑:日租新娘

    白色婚纱的蛊惑:日租新娘

    她的手意外碰到了柔软的东西,侧头一看大惊,这花心首席居然趁她睡着躺到她床上来了?天,不是被他吃干抹净了吧?新婚夜他不是扔给她一纸契约,说不必履行夫妻义务吗,现在他爷爷抱孙心切,她就得跟他一起造孩子?可是,看着他俊美的脸庞,她居然口是心非地开始小鹿乱撞……
  • 浩然凌霄

    浩然凌霄

    历史上似乎真有这么一群人在问道,在反抗!
  • 穿越兽世,女王万万岁

    穿越兽世,女王万万岁

    女主苏可。从前有一个特别倒霉的配角,因为天道的一个实验,沦为了万千实验当中的一个。最后她活下来了,但她不屈服于天道,因此天道不仅没收获一把利刃,还培养出了一个敌人。但是,这个倒霉的配角看上了一个神明,天道看准时机,这个倒霉的配角扑街了。因此力量被夺,记忆混乱。被冷酷无情的天道丢入了轮回。在痛苦不完整的记忆折磨下,她开始变得麻木了。有一次意外,来到兽世。遇到了那个跟记忆中神明重合的轮廓,又应该如何选择?【前文可能有点乱,女主的记忆不完整,性格古怪。】
  • 上清明鉴要经

    上清明鉴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妃的那些小心思

    王妃的那些小心思

    这是一场从不爱到深爱的故事这是一场从不爱到深爱的故事听闻将军暴躁易怒,心思敏感,杀人不眨眼。某人挑眉,“是吗?王妃明明可爱的紧”听闻将军早已心有所属,还要与那人浪迹天涯。某人咬牙“瞎说,王妃明明在本王怀里睡的安稳,只爱本王一人”听闻将军身怀珍宝可动摇天下。某人默认“王妃浑身都是宝”……爬墙头的某人揉揉鼻子,打了个喷嚏“这酒可真可好喝”墙下路过的家仆提醒“王妃,我看见王爷朝这边来了”“不慌不慌,问题不大”南絮转身坐在墙头上。看着怒气冲冲的身影走近了,将一壶酒倒了下去,某人脸瞬间变得更黑,怒喝的腔都变了调。听闻王妃性格顽劣,无人能管。某人冷笑,“本王一定好好教育王妃”夜深人静,南絮揉着屁股,“魏景淮你凭什么打我,我要跟你和离!”
  • 终极斗武

    终极斗武

    一觉醒来,杨长林发现自己穿越了,穿越到了另一个位面的地球。在这个位面,异域怪物入侵。面对这些体型最小三米,最大上百米的异域怪物,人类利用异域能量,打开身体穴位中的玄点,激发潜力。修行像仙侠小说里的招式,配合钢铁侠一般的飞行战甲,开启另类修行之道。 终极斗武书友群:646931324
  • 任教第十年

    任教第十年

    “初次相识于夏天,我是初夏!”这是一个关于从“校园”到“校园”的故事,有师生、生生、师师感情与争论,以及一个毕业生十年由教学到管理的成长史,在现今改革力度最大的年代,教育将何去何从?经历了职场十年,从一开始的默默无闻,到五年后的厚积薄发,记录下心路历程及情感挫折,最重要的是职场打拼的经历,还有就是保有做老师的初心,对学生以初心相待。
  • 尘世录之十三武林

    尘世录之十三武林

    武林纷争,争自南北。南有鬼门,北连群门。三祖共创神魔道,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武解百年纷争,一门灭天下武林。群英荟萃,共鉴尘世武林。
  • 倾城妖后:妖王的心尖宠

    倾城妖后:妖王的心尖宠

    清浅色的纱帐轻轻摇曳着,少女握着一块精美的灵玉用刻刀雕刻着什么。青桑轻轻的走进来,站在一旁,……
  •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两部散文集,《朝花夕拾》和《野草》。这是公认的。从情感和诗性的意义上说,还应该算上《两地书》。这是一册特殊的文本,它记录了鲁迅先生和他的女学生许广平从相敬到相知的心灵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