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7600000005

第5章 人为自然立法(1)

鱼之乐

在《庄子》外篇《秋水》结尾处有篇寓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这段文字虽短却蕴涵着深刻丰富的含义,展现了庄惠两人的思想差异以及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和人生观。

首先,来说庄子这则寓言体现的思想。在庄子看来,在得道的境界中,天人、万物是合一的。所以庄子说“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并非从一般认识意义上说的,而是一种潜意识的直觉,是作为存在者与存在的合一,是在这种境界中对宇宙万物的直接体验。鱼的“出游从容”是直接领会得来的,“鱼之乐”也是直接显现在心境中的。并非由观察鱼之“出游从容”而推出“鱼之乐”。至于是否有这种境界可能是另一个问题,但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偶尔也会有这种体验,即在某一时刻感到万物都在心中、我们在一瞬间与世界合为一体。这种体验不是任何知识能够说明的,也是不需要知识说明的,它切实存在并独立着,这种存在:不能用语言表达、不能用逻辑说明,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知道”。

其次,体现出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拘泥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的人生态度。庄子作为得道之人并非离世独居、不与人处,在《庄子》中,庄子与人交往的记载绝非罕见。

在这则寓言中虽然庄惠二人观点不一,但并非在辩论,也没有试图说服对方,而更像在陈述各自的观点:庄子认为鱼是乐的,这不需要去证明、不需要靠认识去把握,只需涤除玄览、以道观之即可;而惠子则认为鱼乐与否是难以知道的,除非人能为鱼。在这里,庄子的意图并非要指责惠子不承认鱼乐,也不是要证明鱼乐是如何可知的,仅仅是要告诉惠子有这样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中可以直接领会万物、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在庄子的思想中,人生境界是有高低之分的。庄子追求的是对道的体会,他要防止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而在庄子看来,惠子只关注具体的事物而不去体会万物背后的“大道”,与人辩论不是要宣扬“大道”,而只是通过言辞来驳倒别人,只能使人口服而不能使人心服,这显然与庄子的追求相违背。

最后,我们该如何看待这场辩论的输赢呢?其实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来看庄、惠的观点,两人是没有输赢也不需要问输赢的。庄、惠显然有不同的人生观,因而有不同的看待事物方式并因此而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

天和地一样高,山和海一样低

哲学真的没有用吗?近代中国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曾借用庄子之言为哲学辩护说:哲学有“无用之用之大用”!冯先生的意思是说,哲学虽然不能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但是却可以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可以从中找到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说,可能没有什么学问比哲学更“有用”了,因为它是人对自身的诘问,可以说寄托了人生存的终极意义。说了这么多,似乎和题目没有什么关系,其实,明白了这个道理,对于我们理解像题目这样“诡异”的问题,是有帮助的,也能明白这些看似无稽的问题对哲学家而言意味着什么,对我们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题目是对一句文言文的白话翻译,原文是“天与地卑,山与泽平”,这是庄子对他的好朋友惠施的观点的转述。

惠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他同庄子是好朋友,常常在一起讨论问题,《庄子》中的很多篇章都有他的出现。“天与地卑,山与泽平”,从地平线处看,天和地是连接在一起的,所以它们一样高,而山上的湖泊和山不也是一样高的吗。“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则是万物都处在一个矛盾变化之中,一个矛盾的解决正是另一个矛盾的产生,就像太阳,当它到了正中的时候也意味着不再是正中的开始,而一个物体的产生,正伴随着另一个物体的消失。“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如果从常识看到物体有的相同,有的不同,这是“小同异”,如果从道德角度看到万物或者都相同,或者都不相同,这就是“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南方就概念上来说是没有穷尽的,但是在地理上又是有穷尽的。“今日适越而昔来”,今天去越国,但是昨天已经回来,这无法理解。“连环可解也”,连环本来是无法解开,但是如果直接敲碎,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解法。“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也”,这条一般被看成是对地球的球体形状的猜测,如果地球是球体,那燕北和越南就是可以接壤的,而球体又无所谓中心之说,任何一点都可以是中心,或者有人认为此是说惠施反对中央之说,认为根本没有中心,任何地方都可以是中心,但是也并不代表他已经意识到地球是球形了。“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这句是对上面九个命题的总结,如果以道观之,万物本就是一体的。如上所言,由于资料的缺乏,这些解释当中,很多都是一种猜测,不一定是惠施的原意,而且历代对这十点的不同解释也各不相同,挂一漏万在所难免,只是供读者参考。

白马不是马

白马不是马,这话乍一看上去似乎让人摸不着头脑,白马怎么能不是马呢?对于一般人,说“白马是马”就如同说“张三是人”一样,清楚明白,准确无误。怎么可能“白马非马”呢?公孙龙是先秦时期名家(逻辑学)的代表人物,十分擅长辩论,他就是用这种看似有违常识的论断,来说明一个逻辑命题。让我们看看公孙龙是怎么说的。

公孙龙的理由主要有三个,第一,“马这个词,是用来称呼形体的,白这个词,是用来称呼颜色的。称呼颜色的不是称呼形体的,二者泾渭分明,所以白马不是马。”第二,“如果你想要一匹马,黄马、黑马都可以;如果你想要一匹白马,黄马、黑马就都不可以算数。”这样,显然白马不等于马。第三,有白马是有马,但有白马不是有黄马,这证明马和黄马是不同的。既然黄马不是马,同理可得白马非马。

其实公孙龙的理由包含着三个理由,第一个理由主要是说明定义颜色的概念和定义形体的概念不能混淆,也就是说“白”和“马”是具有不同属性的两个概念,所以“白马”强调的是具有白色颜色的马,而“马”可以是任何一种颜色的马,这两者是不同的。第二个理由很容易理解,我们可以说“张三是人”而不能说“人是张三”,这是因为“人”和“张三”这两个概念包含的范围是不同的。因此,“白马”也不等于“马”。第三个理由则是运用反证法,因为如果白马等于马,那黄马等于马也是成立的,而得出的结论就是白马等于黄马。这显然是违背常识的,所以白马不等于马。

公孙龙“白马非马”命题的主要意义在于指出:人们不论是通过写文章还是通过言说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意思,都要讲究一点逻辑,如果犯了逻辑错误,就有可能引发误会。白是一种颜色,马是一种动物,这是两种性质,两种性质之和(白马)与一种性质(马)之间肯定不能画等号,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在有些情况下,人们根据生活常识,能够从这些不符合逻辑的言语中理解到说话者的本意;但是,如果常识不足或者没有常识的情况下,逻辑的表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是一定要注意的。

当然,“白马非马”被批评为诡辩论也不是没有理由的,主要在于怎么理解“非”这个字的意义。如果把“非”理解为“不属于”、“不是”,那么这个命题很显然是违背常识的,在逻辑上也很难得到合理的解释。但如果把“非”理解为“不等于”,那就没有问题了。

不管怎么理解,都不会影响“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魅力,而哲学常识的魅力也正是可以有很多种理解的可能,每个命题都是开放的,存在着多种解读,哲学就是在这不同解读的争论中前进的。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人心”与“道心”的关系是中国哲学探讨的主题之一,特别是在宋明理学中,关于“人心”、“道心”的问题几乎成为核心。而“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这一命题则出自中国最古老的著作——《尚书》,其原文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从字面上理解,它的意思是道义之心微而难明,众人之心危而难安,只有精一而不杂,才能持中而不偏,这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

虽然这一命题在宋明理学中显得比较突出,但最早将其明确引入哲学的则是隋末儒者,文中子王通。在《文中子中说·问易》中,他首次提出: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言道之难进也。”这里王通基本上继承了《尚书》

中的原意,正是因为,“人心”容易被外界所诱惑而把持不定,而“道心”则常常隐而不显,在现实中宣讲“道”是很困难的。因此,王通紧接着就提出君子应该反思各种可能的过失并且预防它们,保持自我在道德良知中的一种警惕。于是,这自然引发了两个问题,那就是“人心”与“道心”的区别,以及二者如何统一。

其实无论是“人心”还是“道心”,其发源都是“心”。

“心”在中国哲学中的意义多指人的知觉与思考能力,并且是人一切行为的主导因素。“心”的价值取向直接决定了人作为道德主体的实现程度。因此,也就有了“人心”与“道心”之说。这里的“人心”可以理解为人们与外在事物接触的感性知觉,而道心则可以理解为人们对事物的理性分析能力,特别是在伦理价值层面上的分析和认识。这其实解释了人们在认识世界并形成价值判断时的两种倾向:一种是出于“饥寒痛痒”等诸多直观感觉而形成的价值,另一种是出于“是非善恶”等义理而形成的价值。

对于个体的人而言,外在事物不仅是直观的,而且是丰富的,这些事物对感官的刺激所引发的欲望也较为直接和强烈。因此,人心就往往被这些直观感觉所迷惑,从而导向一种对欲望的执迷。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人心具有危险性。这种危险性并不是针对他人而言,而是针对自身而言。一旦欲望充斥于人心,人就失去了理性的判断能力,更失去了正确的伦理价值取向,人性就会被迷失。因此,人生活于世间,就必须重视“惟微”的道心,即价值理性与道德良知。说“道心惟微”,就是因为关于是非善恶的义理并不是那么直观与明显的,它们往往要依靠人自身不断地反省、总结,并且克服欲望的引诱才能真正体会到。可见,相对于人心而言,道心是必须经由伦理教化与自我的道德修养才可以实现的,但它是稳定且持久的。在大多数中国哲学家看来,这才是人性的真正体现。因此,以“道心”来控制“人心”,使作为身之主宰的“心”居于安而免于危,就成为中国哲学在现实中的一个主要作用。

和实生物

如今“和”字当头,处处可见“和谐”的标语。其实不仅在古希腊哲学中有关于“和”的理论,和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由来已久,“尚中贵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核和本质特征。现在从源头上来理解“和”的本义,探讨“和实生物”思想的含义,我想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本是西周末年由史伯提出的一种关于世界起源的朴素辩证法观点,意思是指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但“和”这个概念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哲学概念之一,对整个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以“和而不同”表达“和谐”的本质,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主张多样,二是主张平衡。这种和谐秩序是整体的、动态的和谐,正是这种整体的、动态的和谐,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历史的进步与发展。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主干的儒释道三家都有丰富的“和”的思想。例如,儒家以推己及人、推人及邦(国)、推人及物及宇宙的递进式道德思维,形成了以“和”为核心的价值观。孔子吸收殷周“尚中贵和”的文化传统与春秋时期的中道思想,首次提出中庸理论。

孔子的中庸理论是以天人合一的仁学为核心,主张居中不倚,执两用中,无过无不及。

佛家主张“长养慈心,勿伤物命”,“万念归一,清心涤虑”,“少欲而知足,知足而长乐”。以此来劝诫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其“和”的思想的出发点是理欲关系、身心关系,追求的是人自身内部的和谐,突出人性、人格、人的价值、人的自我觉悟,表现为人的内在世界的和谐与平衡。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认为和谐的机理在于事物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统一,即依“道”而行。《易传》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的矛盾运动即构成了道自身的规定。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而“道”的重要特征即是“和”。《道德经》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意思是事物的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经过矛盾运动和斗争达到和谐统一,并且可以互相转化。继承老子思想的庄子也提出:“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以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实现人与自然万物的共存并生、协调发展。

此外,传统中国的许多思想家或学派也都阐述了“和谐”思想。如墨家提倡“兼爱”、“非攻”,法家主张建立一套法制体系,维护社会的秩序稳定等。可见,和谐绝不是一时的时尚,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也是中华文明的精髓。

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阿基里斯是希腊传说中跑得最快的英雄,他怎么会追不上一只乌龟呢?

可这却是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的著名悖论。他是这样论证的:如果乌龟在前阿基里斯在后同时起跑,阿基里斯要追上乌龟,必须首先到达乌龟的起点处,但当他到达乌龟起点处时,乌龟却已跑到另一地点,而当阿基里斯到达这一地点时,乌龟已到达另一新地点。如此类推下去,以至无穷。阿基里斯永远也别想追上乌龟。在这里,芝诺借助推理的方法,提出了时间和空间可以无限分割的问题。他推理的前提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要通过无穷个点是不可能的。他的推理过程是:阿基里斯要追上乌龟,首先必须到达乌龟的起点处A,而当阿基里斯赶到A点时,乌龟已向前跑了一段路S1,到了B点;当阿基里斯跑完S1这段路程到达B点时,乌龟又向前跑了一段路S2到达C点;当阿基里斯赶到C点时,乌龟又向前跑了一段路S3到达D点,如此下去,虽然S2比S1小,S3比S2小,但总是还有一段距离存在。Sn会越来越小,但由于时空是无限可分的,所以总有比Sn更小的Sn+Sn+1存在,那么点与点的距离虽然不断缩小,但永远不会重合。所以,阿基里斯虽然健步如飞,日行千里,但在他前面却永远有着新的Sn+x等待着他去超越,阿基里斯永远也别想追上乌龟。

同类推荐
  •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文学故事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文学故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汤姆大伯的小屋,汤·姆索亚历险记,百万英磅,麦琪的礼物,老人与海,麦田里的守望者,少年维特的烦恼,堂吉诃德,一千零一夜,伊利亚特,奥德赛,大力士和车夫,罗密欧与朱丽叶,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
  • 孩子一定要知道的50个世界科学奇迹

    孩子一定要知道的50个世界科学奇迹

    本书从古今中外遴选了50个科学发明与科学发现,比如古代中国的火药、指南针的发明,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现代疫苗、克隆、杂交技术的发现……虽然,我们不能回到科学发明与科学发现的那个时代感受奇迹的魅力,但却可以感受这些科学奇迹带给人类的变化,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更精彩的科学奇迹。
  • 拯救天才之扁鹊篇

    拯救天才之扁鹊篇

    麦可、乔乔和木乙乘坐时光机来到法国巴黎,从斩首机下救出了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在分头行动拯救库克船长和扁鹊的行动中,木乙在战国意外失踪。麦可和乔乔赶到战国时期,发现木乙失去记忆,而扁鹊早在十多年前已经过世,拯救行动变成令人头痛的一团乱麻。为了唤回木乙记忆,两个小伙伴展开调查,秦武王、太医李醯、秦始皇等历史人物相继卷入其中。扁鹊能透视人体的秘密、心脏手术的传说、秦王照骨镜究竟为何物……小伙伴们能否在重重迷雾中寻找到答案?在这次冒险中他们又收获到了什么?
  • 金刚战士

    金刚战士

    在一座古老的城堡里,生活着三个可爱的小伙伴,一个是长着一对翅膀的小精灵公主丽君,一个是可爱聪明的丢丢鼠,另一个就是充满侠义心肠,可是老惹出笑话的贝蒂猫。它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所无人知晓的神秘城堡里,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 冒险小王子24:塌陷的地坑

    冒险小王子24:塌陷的地坑

    《冒险小王子》系列书是一套优秀的儿童小说读物。故事中的主人公包小龙,天生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他和小伙伴汤诺、于萌萌等人,来到了与人类社会相互依存的纳尤古精灵国度,和小精灵们一起对抗力量强大的邪恶精灵师,挫败了邪恶精灵师一个又一个险恶的阴谋。此系列书刻画了一群智慧、勇敢,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优秀儿童人物形象。
热门推荐
  • 微冥录

    微冥录

    少女天生不喜走寻常路,前世被人骗死,穿越依旧死性不改,万人敬仰的药师给她当老师,她不学医学毒,并且的学的出神入化,拿着毒药去给人治病。武力冲天的武神给她当老师,好不容易练出来的介位,偏偏隐藏起来。此乃谋财害命…唯独这次的伴侣当年,她是正常的,而他……
  • 季夏浅梦

    季夏浅梦

    (女主本是王者,偏偏执意要舍去一身荣耀,自折羽翼化为青铜。)夏之蓝,一个新来的转学生,漂亮优雅的她在雅信学院掀起了轩然大波。在全校师生眼中,她是温婉从容的气质女神,成绩优异还会拉小提琴,好像没什么事能够难倒她。风靡整个雅信学院的三大王子,幽默迷人的学生会会长沐昀尧,骄傲毒舌的运动天才俞清泽,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季霖。她似乎只对季霖“情有独钟”,只是她和他之间好似总隔着一层浓厚的迷雾。越是接近他越是触动他的记忆,尘封的记忆似乎重新被打开。自从夏之蓝的到来,季霖总能梦到一名从未看清过容貌的少女,让季霖的心隐隐作痛,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雅信学院特邀了一位年轻的体育教师商裕,俊朗的外表隐隐有与三大王子比肩的趋势。素来温和的她竟然对他冷漠相待,他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一位身娇体弱的失忆少年,一位带着目的前来的优秀少女,在这季夏时节,就来谱写属于夏季的故事。*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年少不曾轻狂?(小声bb:女主能文能武颜值高,当初设定的时候差点就不要男主了……)
  •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

    本书游记是对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毫不留情的全面批判;尤其是对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无聊、毒辣、荒淫、贪婪、傲慢等作了酣畅淋漓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这种批判的声音在慧驷国游记中甚至达到了尖锐和偏激的程度,斯威夫特将矛头直接指向罪孽深重、愚蠢肮脏、毫无理性的整个人类。由马匹组成的慧驷国是他理想中的乌托邦,格列佛遭到智慧而理性的慧驷的流放,满怀惆怅地回到生养他而又让他厌恶的故土,只好愤怒而又无可奈何地与一帮“野胡”共度余生。
  • 从维熙文集(全14卷)

    从维熙文集(全14卷)

    本文集所收十四卷,收录从维熙自文学创作以来,纵贯文坛60余年的整个创作生涯最有价值最有力度最有思维含量的作品作品。包括小说卷10卷,纪实文学、散文4卷,是从维熙先生一生创作的集大成。在20世纪50年代的文坛,从维熙与王蒙、刘绍棠、邓友梅并称为“四只小天鹅”。
  • 八千里路追星辰

    八千里路追星辰

    明明是他先撞到了她,却成了她救了他……一次意外,他遇见了她,从死皮赖脸跟着她,到后来冷漠不爱……“明明是你先招惹的我!为什么最后却是你先离开!”
  • 七月的鞭炮声

    七月的鞭炮声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迟暮

    迟暮

    上个礼拜,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件怪事,而这件怪事的开端与所有过程都源于一面至今仍挂在我卧室里的镜子。这面镜子,与其说奇特,不如说是诡异。那面镜子好似一个梦,我看见我的身躯正在逐渐消逝,一点一滴融化在镜面的宽阔透亮中,为之牵动,为之痴迷,如同无数根扎实的线,操纵着我傀儡般的身体,一步一步迈向深渊巨口。它是我生命中的一场灾难。
  • 憨哥

    憨哥

    从乡政府所在地回来,一路上心事重重,眼前全是翻着红肚皮的死老鼠。吃了毒米的老鼠,先是慢腾腾地挪动,然后突然抽搐不已,仰面朝天,翻着红肚皮。就这么想着,想着,惴惴地跨进了家门。确切地说,是妻子樊英的家门。29岁的年前“嫁”给了39岁的樊英,心中说不清是啥滋味。大名米德贵,家居大别山南麓的一个山冲。那是个人均耕地不足四分的穷山沟,解放了四十多年,仍修不通一条直通山外的公路。年年修,年年被山洪冲毁。责任制后,村民又难召集,这公路便只是每年乡村人大代表提案上的几行字。
  • 宋词概论

    宋词概论

    从宏观的角度来论述宋词发展过程,着重探讨宋词与宋代文化生活、宋人词体观念的形成和宋词的发展趋势,对宋词演唱情况、宋代歌妓状况的研究探赜索隐,别辟蹊径。
  • 花心总裁也失眠

    花心总裁也失眠

    她是一个古怪,胆小,性格孤僻的女孩他是一个开朗,阳光,性格活泼的男子他们两个是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两个人却在一次意外的宴会上相遇了从此她就成了他的猎物可是当她死心塌地的爱上她的时候他却在他们的蜜月旅行中带上了他的情妇同行,并对她说:“周围有的是空位,你不会自己找地方坐吗?”到了酒店,本该是他们的房门口,他却搂着情妇,冷着脸递给她一张房卡道:“你的房间在那里!”搂着情妇进了房间。他以为她会一直这么委屈求全地跟他过下去却不料,他听话的小妻子居然会在某一天不吿而别,并留下一张已经签好名的离婚协议书再见她的时候她已经是名动一时的小说家“那张协议我根本没有签过字,所以我们还是夫妻!”他搂着她得意宣布她笑得如花一般道:“就算你不签字,过了这么几年,婚姻关系也自动消失了,现在你和我半毛钱关系也没有!”说完推开他就走。“可晴,我知道错了!”隔着门板,他发疯似的敲着门:“忘了我以前所有混蛋事,再给我一次机会好吗?”话音才落,房里就传出冷冷的女声:“牛牵到北京还是牛,还是牛;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成语你都没听说过吗?滚!”推荐朋友炎冰恋的文《恶魔玩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