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4800000031

第31章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与中国的儒家道家学说的关系(3)

孔子的人的可完善性的观点是基于他的性善论。孔子的言论“性相近也”表明每个人都有共同的人性。换句话说,普通人的人性与圣人、仁人的人性是同一的,普通人与圣人仁人有共同的内在本质。孔子的人性论进一步阐明:每个人都具有成为圣人仁人的内在人性根据。可见,孔子的人性理论充分肯定了普通人可以达到圣人、仁人所达到的境界。孔子认为每一个人都是有可能达到圣人、仁人所达到的境界。那么,什么样的人在孔子的心中才称得上是圣人仁人呢?在孔子看来,圣人仁人就是那些在思想上、道德上以及行动上都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的人。孔子认为,每个人都是“求仁”的主体,“求仁”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天生本质。正如孔子所言: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仁远乎哉?吾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在孔子看来,人自始至终都含有一种主体的能动性。显然,孔子的人性论命题“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高度概括出人性的同一性和人性的可塑性。

(二)爱默生的“人性观”思想

爱默生的人性思想是同他的“上帝普遍存在于人性”的观点密切相关的。在爱默生看来,人的道德源于上帝这个道德本身,人与上帝能够融为一体,那么人的本性就应该是与上帝的本性相一致的。爱默生因此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并进一步深化为这一观点:人拥有无限的潜能,人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1. 爱默生的人性论

爱默生认为,上帝具有至善的德性,是绝对的善的化身。在爱默生看来,既然上帝普遍存在于人心,那么人性在本质上应该是善的。正如爱默生在《神学院致辞》中所言:“一个人如果在本质上是正义的,那么他便会因此成为上帝。上帝的安全,上帝的不朽,上帝的权威都随着正义进入他的身体。”这样,善就成了个体与生俱来的一种内在的力量。在《神学院致辞》中,爱默生写道:“凭此(凭借这种力量) ,人使自己成了自己的上帝,并施善于善,添恶于罪。”在爱默生看来,既然善性存在于人的身上,那么“求善”就成为个体的内在欲求。爱默生在《神学院致辞》中写道: “善良是肯定的,而邪恶是否定的,不是绝对的:这正如冷是由于缺乏热。一切罪恶充其量就是死亡或虚无。”在爱默生看来,所有的善的源泉存在于自己的身上。爱默生因此肯定了人生而善良。在“论超灵”中,爱默生写道:“一个人是一座寺庙的外观,一切智慧和一切善都住在里面。”可见,爱默生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2. 爱默生的人的可完善性的观点

爱默生相信人性本善,因此坚信每个人只要努力都会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对爱默生而言,人拥有无限的潜能,可以在自己的良心的指导下不断地完善自己。爱默生在《论自然》中写道: “谁能限制人的各种可能性呢?吸一次上层的空气,被准许看一看公正和真理的绝对性,我们便领略到人已经接近了造物主的全心,并且本身成为有限的创造者了。”爱默生因此相信:每个人都有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完美境界。在《论自然》中,爱默生写道: “亚当所有的一切,恺撒所做到的一切,你也都有,你也都做得到。亚当以天和地作为自己的房子,恺撒以罗马作为自己的房子; ……虽然你的领地没有好听的名字,但每一寸、每一点都与他们同样伟大。因此,建造你自己的世界吧。尽快使你自己的生活顺应你内心的纯粹观念,这样世界就会表现出自己的大部分来。事物方面发生的相应的革命会汇入精神的潮流的。”显然,爱默生认为人的本性和上帝的善性是同一的,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达到和他心中的上帝一样的完满。爱默生关于人的可完善性的观点必然导致他对教育和修身的重视。对爱默生来说,教育可以使人突破内心的限制并不断完善自己。爱默生非常重视教育因而提倡普及教育。在《美国学者》中,爱默生说道:“世上一切伟大而光辉的事业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人的教育”、“世界微不足道,可人才是一切。”在爱默生看来,人应该通过内省进行自修。爱默生非常重视修身因而提倡人的“自化”(self - culture) 。爱默生的“人的自化”主张终生的教育、内省的求知和精神的启迪。可见,爱默生的“人的教育”和“人的自化”思想促进了美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创新。

从上文的阐释中,我们可以看出:性善论给每一个人以无限的信心,人人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圣人,成为自己的上帝。孔子和爱默生都深信人性本善。对他们来说,人的存在价值就在于善良的人性。孔子强调性善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缺乏强有力的宗教规范;爱默生强调性善是为了把人从传统的宗教中解放出来。尽管他们的出发点不尽相同,但他们的目的是相同的。既然人性本善,那么人人都可以通过努力不断完善自己,两位哲人因此都相信人的可完善性。在他们看来,人应该转向自我去寻求内心的力量与真理。可见,孔子和爱默生将他们的崇拜对象(孔子的圣人和爱默生的上帝)带进了每个人的心中,人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孔子和爱默生都非常重视教育和修身。对孔子来说,教育与修身是为了培养真正的君子去“安百姓”。对爱默生来说,教育与修身是为了让真正的美国学者去改造世俗社会。一句话,孔子与爱默生的教育与修身的思想为两国文化的独立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节对爱默生思想与孔子学说的契合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通过对他们的思想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孔子与爱默生在天人思想和人性思想两方面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位哲人都坚信人的道德源于天或上帝,因而倡导天人合一或神人合一,进而导致他们的哲学思想的基点都是以人为中心。两位都坚信人性本善,因而倡导人的可完善性,进而导致对教育和修身的重视。这些契合表明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似的文化遗产。这种相似的文化遗产非常有益于促进与增强两国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换句话说,爱默生思想与孔子学说的契合表明了在全球化的今天建立一个和谐世界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第三节 爱默生思想与中国儒道思想相契合的主客观因素

爱默生作为十九世纪新英格兰杰出的超验主义思想家和实践家,其超验主义理论和思想成为美国文化和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美国文艺复兴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精神依据。以孔孟学说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以老庄学说为核心的道家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道家思想提倡顺应自然和无为而治。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共同奠定了中国哲学发展的基础,共同构成了东方文化的主干,对东方尤其是对东亚各国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儒道思想对西方哲学和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爱默生思想与儒道思想看似处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度不同文化下的产物,但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和不解之缘。本节着重探究其内在联系的主客观因素。

据统计从1936年前后,爱默生就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默生曾先后研读过包括《论语》、《孟子》以及《大学》在内的先秦儒家典籍。他在作品中也多次引用儒家典籍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儒家思想的某些因素对爱默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并成为其思想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爱默生曾经在《日记》中给予孔子很高的评价:孔子是民族的光荣,是绝对的东方圣人,是哲学中的华盛顿和仲裁人。爱默生在构建他的超验主义学说时,放眼东方,积极从中国传统儒道思想中吸取了许多有益成分。在“欧洲中心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背景之下,这种探索弥足珍贵。爱默生思想与中国儒道思想相契合的主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东西方在对待自然的观念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在中国,儒家和道家比较推崇的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古人将自然与人类看成一个生命整体,其中的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感应、相互贯通。天人合一观还把认识世界与认识人自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推出了人的情操、理想、品格与自然精神、自然规律的合一,即人道和天道的合一。老子的《道德经》通篇渗透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总体法则。“道可道,非常道”;“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道”是难以言说的,是似无而有,似有实无的东西。“道”的本性是自然无为的,能化生万物。天的处事方法就是天道。天道自然。老子认为天道是人们行为应该效法的原则。当老子把天和人放到一起研究时,发现天和人都遵循着同一原则,就是纷纭变化的事物都要回归到他们的出发点,并且是一种永恒现象,所以叫做“常”。人们应该认识“常”的存在,应该包容一切,处事公平,这样天下才会归从,才能长久。人们应该效法天道,做到包容万物,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在西方,自然和人都是上帝的造物,自然并不比人更圣,人能够征服自然。依据西方传统,宗教和伦理与其它较低的文化一样,都起到了贬低自然的作用,自然从属于精神,它们都把自然踩在脚下。爱默生所在的西方尤其是北美,其早期的殖民史就是人类征服荒原的历史,典型地代表了西方人对待自然的态度。在这种背景之下,爱默生看到东方自然观中的积极方面就不足为怪了。

第二,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个人主义,就是要确立以人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将上帝赶下神坛才能真正地确立人的核心地位。爱默生公开否定了传统基督教中那个上帝的存在,渐渐背弃了曾经在美国居于统治地位的清教及其神学加尔文教。但是,爱默生并没有停止对世界的形而上的追问,并没有否认超自然的力量的存在。爱默生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有一颗正义之心,他便因而是上帝。上帝的平安,上帝的不朽,上帝的权威随着正义进入他的身体。实际上,在爱默生看来,人本身就是上帝。爱默生心目中的上帝就是道德、伦理和正义,因而人和上帝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爱默生思想的转变是美国社会,特别是新英格兰从宗教社会转向世俗社会的一个反映,他代表了这一历史时期的转变,同时也为这一历史性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爱默生否定一个上帝的同时就否定了重新再去接受另外一个上帝的可能性。儒家思想中这种基督教式的上帝的空白以及对于人性的肯定都与他的思想是一致的,这使得爱默生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产生了天然的亲近感。关注人和现世是否定传统的上帝和来世的必然结果。据记载,爱默生曾于1832年3月29日在日记中写到:他打开了亡妻艾伦的棺椁。此时艾伦下葬已经 14 个月了。艾伦 18 岁时与爱默生结婚,但不幸的是她20岁那年死于了肺结核。爱默生夫妇的感情异常深厚,在妻子离开人世之后,爱默生几乎每日都要散步至妻子的墓前。这一天,爱默生终于难耐思念的折磨,打开了棺椁。当如此近距离地一个人直接面对妻子的遗骸时,神学的圣殿在他的思想中彻底地坍塌了。如果说爱默生的思想像骚动的岩浆在宗教的重压之下翻滚的话,那么此时此刻岩浆终于喷涌而出。加尔文教的弊病在于把来世说得完全不同于现世,乃至为了来世而丧失了对现世的准备。 当爱默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现世人生时,他的思想与儒家思想在关于神的问题上的最基本的方面取得了契合。这为他进一步了解、研究和借鉴儒家思想奠定了基础。

第三,由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爱默生思想和儒道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不同的。但爱默生主张讲求个体本位主义,在儒家和道家中也同样存在着这种倾向,只不过这种倾向常常被理想化,被认为是读书人的德行或常态。庄子视富贵如粪土,主张“无欲而天下足”。即便是注重现实功名的儒家,也从不提倡过分地追求物质利益,儒家也表现出强烈的安贫乐道的精神情操。至于孔子,爱默生也不止一次地引用《论语·述而》:“子曰,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爱默生崇尚灵魂,但它继承了清教传统,并不贬低财富。也许他真诚地欣赏到了东方文化中的安贫精神,至少他在这种语言里找到了对泛滥于他周围的物质崇拜的某种抗衡。在美国历史上,杰克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此时共和国早年以杰斐逊天然贵族理论为依据的精英统治已经让位于大众统治。民众中爆发出极大的热情,他们要争取政治权利和经济机会。以物质主义为特征的个人主义成为时尚,经济成功成了衡量一个人的标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总结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贫穷总是不方便的,但只有在美国,贫穷是耻辱”。宗教的衰落又加剧了这种世俗的倾向,爱默生对当时社会上疯狂追逐物质主义的行为和道德上的无所顾忌持强烈的批判态度。爱默生感到,“这一代人无原则和希望可言”。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就不难理解爱默生为什么要引用孔子的那些语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儒家教育理念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道家恬静的心境,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与完善,这与爱默生批判过分的物质享受和提倡超越自我、超越人世的精神是相一致的。而爱默生思想与中国传统儒道思想之间的种种契合与一致,是有其形成的主客观因素的。爱默生秉承西方文明的优秀传统,融合了东方异域文明,一方面是真理在历史中的重复,是哲人智慧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东西方思想文明与文化交流的结果。东西方思想之间的这种相似的文化遗产必然促进东西方国家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所以,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建立一个东西方达成共识的和谐世界不仅有其可能性而且有其必然性。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爱迪生

    名人传记丛书:爱迪生

    名人传记丛书——爱迪生——造福全人类的“发明大王”:“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名人传记丛书:哈代

    名人传记丛书:哈代

    名人传记丛书——哈代——于前人,他是继承和发展;于后世,他是创新和典范:“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特蕾莎修女传

    特蕾莎修女传

    特蕾莎修女,一位穷其一生为贫穷的人当中最贫穷的,孤苦的人当中最可怜的人奔波服务的伟大女性。特蕾莎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本书以丰富细腻的文笔,讲述了她传奇而伟大的一生。本书是特蕾莎修女的第一部中文传记,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调及充沛的激情,不仅真实还原了特蕾莎修女善与爱的一生,而且为读者带来了许许多多亲切温暖的心灵感动。
  • 李嘉诚布局中药港

    李嘉诚布局中药港

    李氏和记黄埔是进军中医中药产业的生力军。和黄公司加紧发展生命科技业务,马不停蹄进军内地药品、保健品市场。广州和黄健宝、同仁堂和记、上海和黄等纷纷成立,一时间战果累累。有人预测,李嘉诚与内地中药企业的结合,很可能成为中药产业领域最为成功的商业联姻。
  • 数学王国的一代天骄:丘成桐传

    数学王国的一代天骄:丘成桐传

    本书叙述了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的成长经历,内容包括丘成桐的家庭背景,他是客家人的孩子,如何进入数学王国,他在数学世界里的刻苦钻研,家庭变故使他在困境中的成长,如何得到帮助出国读书,以及在数学王国的驰骋,做出的诸多科研成果,攀登数学研究高峰,证明卡比拉猜想,后期培养数学精英,回国后,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奉献等等。
热门推荐
  • 农女福星

    农女福星

    前世明颜是末世小说里的炮灰,父死母亡渣背叛,怒与女主同归于尽!一朝穿越,身中媚毒,未婚先孕?不怕不怕,明颜左手空间,右手异能,怀里揣着锦鲤儿子小福星!土匪们恶声恶气来打劫?明颜大展身手,土匪跪哭:大佬大佬,寨主您来当!家徒四壁没有钱,极品村民来欺负?明颜发家致富有良方,麻袋套头不能少!重生女夺身份霸爹娘灭全村?明颜背起包袱奔京城,打脸虐渣忙不停。他是名满天下的战王,自入战场,未有败绩,却被她占身偷子又偷心,怒何消?明颜扶腰喊了声:“夫君,回家。”男人回望,挑了挑眉——让她生二胎!【推荐完结作品《末世之当妈不易》身为女配,在末世里带着孩子又将何去何从?《天才召唤师:王爷请躺好》女主包养男主在丹田里?】
  • 洛克菲勒家书

    洛克菲勒家书

    本书是约翰·D·洛克菲勒给他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的私人信札的汇编,这些信札是洛克菲勒不愿意公开的,以遗嘱形式珍藏的贵重物品。信札“透露了太多洛克菲勒家族的商业秘密与经营智慧,绝对是一本培养伟大企业家的无可比拟的教材……”洛克菲勒这些信札的价值正如艾伦·格林斯潘所说:“比洛克菲勒家族富可敌国的全部财富还要宝贵。”
  • 别样青春之佳人如期

    别样青春之佳人如期

    三年前的校园初见,三年后……一场意外的见面成为了他们两个人开始心的路程。他们会走到一起吗?谈了恋爱还在坚持自己的梦想。一切都很安静。家庭的变动,爱情也面临问题她怎样做出选择?直到一天她知道他的陪伴从来都是他在帮她为她而做。她做了一个决定……没有你的幸福都与我无关!没有你的世界我已不再是我!世界上原本一对的人需要找到另一半才是真正的自己,茫茫人海中我错过了三年不会再错过余生!
  • 仙妻要休夫

    仙妻要休夫

    身为从小什么都被一手包办的废柴,突然发现能修炼了,季云晚的确很高兴。可下一秒,她就被雷劈晕了过去。并且被告知,自己肩负着巴拉巴拉......(此处省略不知道多少字)的重任。对此,季云晚只想骂人,“那么多厉害的不选,选我?谁选的?脑子......”话还没说完,一道雷就落到了她面前。季云晚:“我做,我做还不行嘛,凡事都好商量。”于是,季云晚踏上了前有妖魔鬼怪,后有雷劫的大龄修仙之路。慢慢的,季云晚发现,原来有些事情,由始至终只有她一个人被蒙在鼓里。然后,季云晚怒了!众人齐刷刷的指着某人:“不关我们的事,他是主谋。”某人:“......”季云晚:“谁帮我写一份休书,这事就算了。”某人:“......”众人:“都是被打个半死,该怎么选?” (PS:虽然书名略有脑残,但那是作者自己手哆嗦,书里男女主感情戏份并不多。)
  • 狱异行游

    狱异行游

    一个平凡的宅男,有一天……这一条路,死的人太多了
  •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教育好孩子只有一个关键,就是去赢得孩子的心。当你赢得孩子的心,那么,你的话就可以“一句顶一万句”。所以,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叛逆、挫折、学习、交往、生活,如何说话谈心就是父母最迫切需要学习的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所以,无论是赞赏或激励孩子,还是批评和拒绝孩子,爸爸妈妈都得让说的每一句话进入到孩子的心灵深处,让这些话成为孩子自己的思想,乃至愿望。教育原本是心灵的对话,爱你的孩子,与之心灵交融,它也就变得简单了。
  • 错惹妖孽男

    错惹妖孽男

    打工女皇白小桃授命搅局,致使豪门总裁求婚未遂,从此惹上妖孽总裁司如风。误打误撞,二人数度交手并发生关系,更是签下女仆合约,相处之下萌生爱意。可惜阻挠重重,前有心计蛇蝎女,后有豪门贵妇,他们如何突破阻碍,司如风如何抱得美人归,且看错惹妖孽男。
  • 十牛图颂

    十牛图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承蒙厚爱,久等了

    承蒙厚爱,久等了

    七年前,一场矿洞坍塌惨案将两个少年恋人分开。七年后,已成为律师的姜思念在一场庭审结束后遭人围攻,狼狈中与钟书重逢。前任男友不顾一切强势入侵她的生活,可他的保护落在姜思念眼里都成了预谋,只因当年她坠入深渊时,他带走了她最后一丝希望。现在,明明有家业可继承,甚至靠脸吃饭的他,偏偏要与她屈居同一间事务所!姜思念:“你到底有什么目的?”钟书:“我的目的从始至终只有一个,那就是你。”在那些无法预知的危险中,重翻多年前的旧案,当真相揭开,她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看错人。钟律师,承蒙厚爱,久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