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12900000028

第28章 批评也要注意分寸(2)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为什么相同的话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味道就不一样了呢?有的忠言我们愿意听而且愿意改,而有的却听着别扭改着费劲。

一位老师在讲课时,发现两个同学在打瞌睡。于是,他停了下来,先把两个同学叫醒,接着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听说有一只小企鹅,在跟它的师傅学筑巢时,总爱把头和长长的脖子贴到地面去待一会儿。师傅问:“你这是什么意思?”小企鹅回答:“我这是对师傅的礼貌。”由此,我深受启发。有的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总喜欢把头贴到桌子上,可能这也是对老师的礼貌吧?老师说完,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那两个睡觉的同学满脸羞愧,上课再也不打瞌睡了。

有一天,某机关王主任对女打字员说:“你打字的速度真是越来越快了。”那位打字员突然听到主任对她这样夸奖,受宠若惊,脸孔都红起来了。王主任接下去又说道:“可是,我希望你今后打字的时候,对标点符号应该注意一些才好。”

王主任没有直接指出打字员标点的问题,而是通过夸奖她的打字速度委婉地指出,避免了打字员的尴尬,同时还避免了对方的抵触情绪。如果王主任不这么说,而直接对打字员说,叫她对标点符号要特别注意,她心里就会觉得今天受到了上司的责备,并感到十分羞愧,也许为此会好几天都不愉快。她也许还要为自己辩护,说她自己是很小心的,因为原稿上有错误或是不太清楚的地方,所以她不能负这个错误的全部责任。

人们对于他人批评的态度也是不同的。也许有的人狠狠地批评了我们但是我们愿意接受;而有的人并未伤我们毫发我们却暴跳如雷。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我们更喜欢那些了解我们的人,他们的话我们听着也更舒服。

从理论上说,任何一种批评,对批评者和被批评者都存在着这样的悖论现象:

批评者:善意的批评动机与担心伤害对方的矛盾。

被批评者:希望得到他人赐教与唯恐遭受批评的矛盾。

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在二者的利益上寻求最佳的平衡点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批评他人的时候,也能做到小心谨慎。

如果说赞美是生命的阳光,那么,批评则是人生的雨露,两者犹如促人前行的两轮,催人奋飞的两翼。它们异能同功,殊途同归,共同推动人的进步和发展。

要想使忠言易于接受,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批评用做鼓励是最佳的批评模式

英国18世纪著名评论家亚迪森曾经说过:“真正懂得批评的人看重的是‘正’,而不是‘误’。”这里所说的“正”,实际上就是隐恶扬善,从正面来加以鼓励,也就是一种含蓄的批评,能使批评对象自觉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换批评错误的做法为鼓励正确的做法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这样无异于变压力为动力,使人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改进。

(2)批评他人看场合讲方式

被别人指出错误或缺点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所以在批评人时也要视场合而定。

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难于当面启齿批评对方。有时是怕打击、报复,更多的是为了顾全大局,从有利于工作出发,既要使对方知道其缺点、过失,又要维护其尊严、威信。这时,不妨以自责来促使对方深思反省,以自我批评的方式达到委婉、含蓄地批评对方的目的。

而对于那些一向以老大自居、盛气凌人的人,批评他们时却要先在气势上压倒他。对于这种人,首先就要以正压邪,理直气壮地指出:“你就是错了!”在对方稍稍消气之后再加以耐心地劝解与教育。在严厉的批评之后,还应加以耐心的说服工作,最后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批评。这种批评,即使有点“苦”,也像嚼橄榄一样,先苦后甜。

上面讲到的几种因素都要在批评时综合考虑,结合相应的措施说出真正易于接受的忠言。

6.批评不妨下场“及时雨”

生活中的很多不如意往往都是我们没有及时处理矛盾造成的。出现了矛盾我们抱着侥幸心理,以为过一段时间就会自动化解。谁知这样做更易适得其反,矛盾往往随着时间的积累而严重,最后更加难以化解。

作为领导,当你对某一名下属的工作很不满意且必须指出来又不便当面批评他时,你该如何做呢?你首先应低调一点,先尝试改变他的态度,可以直接告诉他你心目中的要求,但不要说:“你们这样做根本不对!”“这样做绝对不行。”你可以说:“我希望你能……”,“我认为你能做的更好”,“这样做好像没真正发挥你的水平”,用此类提醒的口吻和对方说更好。

在处理与下属的关系时切忌搞人身攻击。像“你这个态度,我很不欣赏”。或“为什么你总那么主观,你不能客观点”等等,这些话都是不能说的。这样说会使双方的关系尖锐对立,对解决问题一点帮助也没有。在对下属提出批评时,预先想清楚要说什么话,大前提应该是对事不对人。

发现下属的错误之后要及时处理,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不要拖着,以为过几天就会好了。如果总是想过几天再说吧,这样,对方就会想:“我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怎么你过去就没意见呢?”这容易让对方产生种种猜测,以为是另有原因,产生了不必要的隔阂,而为今后的工作带来阻力。

同时,这种消极的处理方式也会使你在同事之间留下不好的印象。长时间拖着很可能使你忘了这件事,而过后想起来再提的话效果也不会很好。

批评下属要及时,并不是说要不加选择地即时批评。下属的错误有时是因为对工作缺乏热情与干劲,这时调动他的激情就成为了工作的重点。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暗示他要努力,并且肯定他在工作上的成绩,这些都是说话的艺术。

7.转换方式,使批评更易于接受

批评的话也许你已经说了,但是接受与否却是别人的事。怎样使你的建议被别人接受?那就是改变你的态度。

迪肯斯经常在他家附近的一处公园内散步和骑马。他非常喜欢橡树,因此在看到许多橡树被无情的大火烧毁时他很心痛。这些火是一些来公园里野炊的孩子无意中引起的。他们没有注意到公园的一个偏僻角落里的牌子:“任何人在公园内生火,必将受罚或被拘留。”他们尽情地享受着烧烤带来的快乐。开始迪肯斯骑着大马在公园里溜达,看到有孩子点火就去制止,或者警告说,他们可能会因为在公园内生火,而被关进监牢去。并以权威的口气命令他们把火扑灭;如果他们拒绝,就威胁说叫人把他们逮捕起来。结果呢?那些孩子虽然服从了,但心不甘情不愿。等迪肯斯骑马跑过山丘之后,他们很可能又把火点燃了,并且极想把整个公园烧光。

迪肯斯严厉的批评方式显然没有起到任何的效果,于是,他不再下命令,他改变了自己说话的方式。他走到这些孩子们面前,说:“玩得痛快吗?孩子们,你们晚餐想煮些什么?……我小时候也很喜欢生火——现在还是很喜欢。但你们应该知道,在公园内生火是十分危险的。我知道你们这几位会很小心,但其他人可就不这么小心了。他们来了,看到你们生起了一堆火,因此他们也生了火,而后来回家时却又不把火弄熄,结果火烧到枯叶,蔓延起来,把树木都烧死了。如果我们不多加小心,以后我们这儿连一棵树都没有了。你们生起这堆火,就会被关入监牢内。但我不想太啰嗦,扫了你们的兴。我很高兴看到你们玩得十分痛快,但能不能请你们现在立刻把火堆旁边的枯叶子全部拨开,而在你们离开之前,用泥土,很多的泥土,把火堆掩盖起来,你们愿不愿意呢?下一次,如果你们还想玩火,能不能麻烦你们改到山丘的那一头,就在沙坑里生火。在那生火,就不会造成任何损害……真谢谢你们,孩子们,祝你们玩得痛快。”

迪肯斯的这个建议被孩子们接受了,他们不再生火了,或者最后把火熄灭。看看,讲究说话的方式是多么的重要。

8.变直接批评为暗示

有时直接批评别人的错误会使他反感,这时变直接批评为间接暗示也许效果会更好。

玛莉是一名商场的销售主管,她每天都要在商场里巡视。一天,她在例行巡视时看到一位顾客站在柜台外面,面前却没有售货员招待她。原来售货员们都在不远的地方说笑,没有注意到这位顾客。玛莉没有责怪售货员,而是默默走到顾客面前招待起她来。玛莉的这种做法使那些售货员注意到了自己的失职,她们马上过来积极地招待顾客。

同类推荐
  • 财富的创造

    财富的创造

    创业投资不走歪门邪道,只有傻瓜才拿自己的钱去发财,借来东风好赚钱,成功者都有一套借力的本领。
  • 公司因你而不同

    公司因你而不同

    “公司因你而不同”,是微软和IBM等公司成功的秘诀,也是我们在工作中十分值得提倡的一种职业理念。《公司因你而不同》通过这个理念,帮你激发工作潜能,提升工作价值,实现人企双赢。
  • 哈佛送给青少年的礼物

    哈佛送给青少年的礼物

    《哈佛送给青少年的礼物》总结哈佛大学办学300多年来的择生标准、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发展规律,向青少年展现世界一流大学里认可的人才标准,同时也鼓励那些不能进入哈佛深造的学生可以有目标,有方向地自我培养,自我成长起来。每一条规律就像一样帮助孩子成长成才的礼物,是以为书名。
  • 成大事必备的148个成功法则(下)

    成大事必备的148个成功法则(下)

    由于所处环境和生活背景的不同,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也各不相同,然而殊途同归,目标都是一样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本书收集了大量中外成功人士的例子,并对他们的成功经验加以分析研究,从而总结出了确保你人生成功的148个法则。遵照这些法则,一步一步完善自我,你就会逐渐实现你的成功之梦。
  • 行动的哲学:助你成功与幸福的智慧

    行动的哲学:助你成功与幸福的智慧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取得成功,每个人都企盼自己获得幸福。无论是成功还是幸福的获取,都不是上天的眷顾,而是行动智慧的结果。俗话说得好:“天上不会掉下馅饼”,一切成功与幸福,都要靠我们自己去争取。行动,是到达成功与幸福彼岸的航船。然而,行动要顺利,行动要成功,就不能鲁莽,就不能乱来;就要遵循规律,就要有智慧。行动的智慧,包含四大环节:决策的诀窍、价值的选择、时机的把握、方法的得当。而行动的智慧突出地反映在行动的方法上。主要的方法有:矛盾方法、统筹方法、重点方法、试点方法、协作方法、精神方法、中庸方法、扬弃方法、创新方法等。
热门推荐
  • 桑道夫伯爵

    桑道夫伯爵

    该书为作者向大仲马致敬之作,被称为又一部精彩的《基督山伯爵》,同样想象丰富、新颖奇妙、引人入胜。小说以19世纪60年代匈牙利人为摆脱奥地利统治者所进行的自治运动为背景。匈牙利贵族桑道夫伯爵领导的起义因被人告密而失败,他历经艰险才得以越狱逃生。从此,桑道夫伯爵隐姓埋名开始了报恩复仇伸张正义的事业,几经周折终于严惩了告密者。最终完成了匈牙利人民的解放。
  • 下堂妇

    下堂妇

    第一卷人生若只如初见一次意外,来到里朝,成为荆家四小姐。为了荆家女子的责任,为了荆家女子的一世荣华,被迫参与东方无涯的选妻宴。面对东方无涯的鄙夷,东方无涯的厌恶,不以为然。受到东方老爷的喜爱,成为东方家的未来主母,却惹来三姐猜疑,四姨娘的报复。幸而东方无涯的医术,才能化险为夷,也有了心动。大姐夫欧阳风的暧昧,为以后的种种埋下种子……第二卷花逝明明知道东方无涯心有所爱,却仍然是失了心、动了情。初入东方府,东方府遭遇敌对商贾的打击,被下人在背后说我是扫把星,他却会帮我谴责下人,难道他也开始心动了吗……痛失孩子,庄启昇的安慰,又意味着什么?轻烟的到来,对我的种种刁难,在东方无涯眼中,成为了默认。轻烟差点流产,为了给孩子名分,一纸休书,我被休弃……难道,我终究逃不过背叛的命运吗?我认了命,从此淡然生存。却没想到,死于东方无涯之手……第三卷蓦然回首重生,忘记自己的身份,快乐的生活,遇见欧阳风,逐渐想起以前种种。我要复仇,我对自己说……为我那未出生的孩子,为了我曾经的生命,我不介意化身恶魔,搅乱一切!在复仇过后,面对东方无涯的悔恨,欧阳风的默默支持,庄启昇的深情,我又该如何选择?第四卷结局篇东方家的家破,鲜血在庄府别院开始蔓延看着满目疮痍,我只觉得有些荒凉这样的结果,当真是我要的吗?
  • 魔法冒险家

    魔法冒险家

    空有魔力却不能释放魔法的魔法学徒,成长为大魔法师的冒险之路。
  • 别靠我太近

    别靠我太近

    又起雾了。每当起雾的时候,母亲总在我面前念叨:“以前你父亲总会在这个时候说,我去透透气。”我不知道父亲所说“透气”的真正含义,直到上学之后才多少对这个词有了些了解。但让我不解的是,偌大一个周庄,竟然让父亲透不过气来。真不知道他怎么会憋得这么厉害,因为父亲不是走出屋子去透气,而是一个人沿着村路走出周庄,到雾霭缭绕的村外去透气。看上去村里的雾并不很大,空气湿漉漉的,连地上也蒙了一层潮湿气,这样的潮湿气常常让我产生错觉,泥路看上去没那么硬,踩上去却硬邦邦的硌脚。雾不浓,一缕一缕的,或浓或淡,像挂起的轻纱,在风的轻抚下,起起落落。
  • 佛说无量寿大智陀罗尼

    佛说无量寿大智陀罗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数灯火选中的夜(中国好诗·第二季)

    无数灯火选中的夜(中国好诗·第二季)

    说到冯娜,作为阅读者很容易会想到——云南(出生地)、广州、少数民族、图书馆、女性、“85后”。冯娜的诗歌淡然但非寡淡,或者像她在诗歌中所说的像“偏狭的桉树”。那种俭省和留白的话语方式总是让人想起藏区的道歌。冯娜懂得放也懂得收,很多诗作的结尾仿佛一个人的手掌在有水汽的玻璃板上停留。具体来看,冯娜近期的诗歌主要分为四个空间区隔,而实际上它们彼此间又是相通的——出生地、南方、北方、精神生活的空间。从空间角度来说,冯娜的诗歌是有具体指向的,但是反过来看这些空间实际上是互相穿连、交织起来的。它们一起呈现出来,恰好又是彼此关联而又相互分开,呈现了现代性经验的复杂性与可变性。
  • 王爷偏偏看上我

    王爷偏偏看上我

    卫氏家族的旁支,到了卫玥这一辈,全是男丁。而她做为唯一的女娃,发誓要泡尽天下美男。虽然世人都不知道卫玥骨子里已经换了个灵魂,但是却对她的行径感觉到可耻。一个废柴刁蛮女,被当今太子当众距婚就算了,居然还被最有威望的王爷看中订下婚约,这下,她瞬间成了世人的眼中钉,觉得他们王爷一定是瞎了眼了。可谁想,世人眼中的无用女,因为一次重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五系魂者,天魔灵宗,让她从一个笑话变成了神话。某皇子:当初我一定瞎了眼了;某妖王:这下真的捡到宝了。卫玥:你们都滚!
  • 光与影的角逐

    光与影的角逐

    海浪冲撞岩壁,粉身碎骨,化作泡沫。每一次撞击带来每一次轰鸣,好像是在言说永恒的悲哀。破碎岩石跌滚入海……终有一天,威风凛凛的断崖绝壁会在风雨浪潮日复一日的侵蚀下归于虚无。浩瀚宇宙间最普遍的法则或是斗争的法则,光与影针锋相对,火与水誓不两立,昼与夜摈斥异己,人类的世界也深深植根于这一法则之中,无人能够从中逃脱,永远也无从逃脱。毁灭永不停息,诞生也从未休止。生生死死,轮回不止。
  • 寂寞不染半边愁

    寂寞不染半边愁

    在一个小城里发生的一些不是扯淡的故事,这不是阴谋也许是隐晦。
  • 桃之,夭夭

    桃之,夭夭

    “夭夭,夭夭……我想带你去看黄泉的彼岸花,妖族的长生树,归墟的无底海,人间的无尽烟火……只要你想去,我就带你看遍这三千世界的醉人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