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31200000005

第5章 认识我们的地球(4)

空气在远古时代曾被认为是很简单的物质。直到梅猷曾在1699年根据蜡烛燃烧的实验,推断出空气有较为复杂的组成。德国科学家史达尔于1700年提出了一个普遍的化学理论,即“燃素学说”。他认为,在我们周围有一种看不见的存在于可燃物质内的所谓的燃素,比如蜡烛燃烧时燃素逸去,慢慢变小下塌并化为灰烬。据此他认为,燃烧失去燃素现象,即:蜡烛-燃素=灰烬。

然而,自然界变化中有一些现象终究不能用“燃素学说”进行解释,这种学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比如“燃素”的存在从未有人人见过;另外,既然金属燃烧后的质量有所增加,那么“燃素”就必然有负的质量,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直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于1774年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才将燃素学说否定。在进行铅、汞等金属的燃烧实验过程中,拉瓦锡发现有一部分金属变为有色的粉末,空气在钟罩内体积与原体积相比,减少了1/5,余下的空气不能支持燃烧,动物在其中会窒息。他把剩下的4/5气体叫做氮气(原文意思是不支持生命),在他证明了普利斯特里和舍勒从氧化汞分解制备出来的气体是氧气以后,才将氮和氧确定为空气的组成成分。

空气中的氧气若按体积计算,约占21%;若按重量计算,约占23%。在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按体积计算可占78%,按重量计算可占75.5%。另外,空气中还有水蒸气、二氧化碳、氩、氖等气体。空气在标准状态下,每升重约1.29克,且举例地面越高么,空气越稀薄。

空气是怎样形成的

空气既然如此重要,那它最初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根据天文学家推测,行星的形成源自于一些巨大的气体和尘埃的旋转,而构成这些气尘云的各种元素比例,一般等同于它们通常在宇宙中占有的百分比。在行星中,约有90%的原子都是氢,还有9%是氦,剩下的则包括氖、氧、碳、氮、氩、硫、硅、镁、铁和铝等其他所有元素。

地球的固态球体本身就是各种岩石的混合物,其组成成分是通过化学力结合成紧密分子的镁、铁、铝的硅酸盐以及硫化物等。多余的铁会慢慢沉到岩层以下,形成炽热的金属核心。当地球上的这些固体成分汇聚于一起时,也会捕捉到一些气态物质,这些气体往往会在固体微粒之间存在,或和固体形成松散的化学结合。这些气体中有不会与其他元素化合的氮、氖、氩的原子,此外还存氢原子,氢可以与自身结合成氢分子(H2),也可与其他原子化合,比如与氧化合生成水(H2O),与氮化合生成氨(NH3),或与碳化合生成甲烷(CH4)。

地球的压力随着构成地球物质的不断堆积会越来越大,火山的喷发也会愈发猛烈。此时,这些气体就会被挤压出来。而氢、氦和氖的分子由于太轻,不能被地球留住而得以迅速地逃逸掉。剩下来的气体,如水蒸汽、氨、甲烷等,还有一点儿氖,就组成了大气。水蒸汽的大部分(不是全部)冷凝下来,就形成了地球上的海洋。

行星诸如木星和土星等也具有这种大气,只不过由于它们具有相当大的质量,所以能把氢、氦和氖等都保留下来。但是,内行星的大气层已经开始进入化学进化阶段了,来自距离很近太阳紫外线,就会把水蒸汽的分子破坏成氢和氧的分子。氢逃逸掉了,氧就留了下来并越聚越多,与氨和甲烷发生化合。氧与氨化合时,生成的是氮和水;氧与甲烷化合时,生成的是二氧化碳和水。,内行星大气层的成分久而久之就从氨和甲烷变成了氮和二氧化碳。今天,火星和金星仍具有这种氮和二氧化碳的大气层,据此推测,在几十亿年前,地球开始有生命出现之时,这种大气层一定也存在。

相对来说,这种大气很稳定,一旦它形成,总有聚集起一部分当紫外线分解水蒸汽时生成的自由氧(其分子成为O2)。而且,这种氧还会被紫外线进一步变为臭氧(其分子式为O3)。臭氧将紫外线吸收并截住,使它几乎不能穿过臭氧层进入上层大气层去分解下层的水分子。因此,大气层的化学进化就逐渐终止了,直到后来又有新情况出现为止。

这种新情况在地球上已经出现过了。有一些生命在在偶然情况下得以萌发,它们可以利用可见光来对水分子进行分解。而臭氧层对可见光的通过并不阻挡,因此上述过程(即光合作用)就会无限地进行下去。在光合作用下,二氧化碳被吸收,氧气得以释放,这大概始于5亿年前。从那时起,大气层就被转变为今天这种氮气加氧气的结构了。

相关链接——地球磁气圈每年会带走6万吨气体

在研究地球、金星和火星的大气时,科研人员发现,地球大气层每年会有6万吨的气体损失,这些气体的流失速度都比火星和金星要快。

磁气圈是地球的磁场区域,能对地球生物起到保护作用,它可对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流形成阻碍,对太阳风的侵袭有进行效阻挡,而且能避免带电粒子流给大气层中的气体分子传输能量,从而使气体分子对地球的重力牵引无法逃离。因为地球具有较强的磁场,而火星和金星磁场弱到几乎可忽略不计,因此按照之前的观点,相对于金星和火星大气来说,地球大气应受到更多的防护。这可能意味着,地球磁场屏蔽不但不能对大气层起到防护作用,还对大气流失起到了“帮凶”作用。

太阳风爆发时所释放出的带电粒子流就是导致此种情况发生的“肇事者”。而太阳风和地球磁场发生相互作用,地球的磁气圈较地球大气层要大得多。这就意味着从太阳风中,带有磁场的行星将从中吸引更多的能量。而这些额外的能量朝向地球磁极时将呈现漏斗状,因此,电离层的分子在地球极地上空就会加速逃逸。太阳风不仅使极光现象产生,而且能使地球大气层温度升高的程度足以导致大气层气体沿磁场线逃逸,太阳风还可将逃逸的气体捕获。

对于这一点,也有研究在此之前曾发现过,欧洲宇航局恒星簇计划中显示每年逃逸,地球极地的离子数量是其他太阳行星的2倍。当我们承受于低太阳活动状态下,对年轻的地球和火星来说,强烈的太阳风在其早期大气层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经过瑞典基律纳市瑞典太空物理研究中心的斯塔斯-芭拉芭什的计算显示,地球大气层受磁气圈的影响,每年有6万吨气体损失。而这一损失量与地球大气层数千万亿吨的气体总重量对比起来,并不会对损害地球大气层。

土壤是如何形成的

在人们眼中,土壤平凡无奇,似乎随处可见。可是,土壤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又是如何组成的?如果我们将这些不起眼的东西放大数十上百倍就会发现,细小的碎石块是土壤的主要部分。此外,空气、水、微小生物等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还有一种最重要的部分,那就是腐殖质。

那么,土壤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基本来源——最细碎的石头

“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这是科学家对于土壤的定义。土壤在地球上的分布很不平衡,从数厘米至两三米厚度不等,有的地方土很厚,有的地方基本上无土。在智利安第斯山顶的岩石高台,存在一种非常诡异的现象:那里有很多食肉的植物!这样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就是因为那里的土壤层在流水的冲蚀下太薄了,植物无法从获取充足的养分。

古希腊人认为,世界由四种元素土、水、火和空气组成,那么石头的构成当然是“元素土”。实际上地球上是先有石头后有土,土是由石头变成的,对于土壤来说,一小粒一小粒的石头就是它的主要成分。因为石头在火山、地震、风吹雨打、热胀冷缩以及植物根系的作用下,会逐渐碎裂化为小颗粒,由此形成了土壤的主体。

同类推荐
  • 瞬息万变的海洋灾难

    瞬息万变的海洋灾难

    海洋——生命的摇篮,海洋为地球上生命的诞生与繁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地球上的生命诞生于海洋,海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的过去和现在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将继续影响人类社会的未来..对于海洋,人类已经做了很多:但人类做得还远远不够。海洋的无穷奥秘和未解之谜又说明人类对海洋仍是一知半解。它们只是一部浩瀚巨著的一段引子,期待人们去撰写它丰富多彩的华章。我们更希望它成为一种诱饵,吸引当代青少年,从而开拓我们民族的新视野,在21世纪刻上我们民族的海洋印记!21世纪已经降临,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也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 地理:把圆圆地球看透

    地理:把圆圆地球看透

    相传大禹治水到此,遇一水怪作乱,数载不克,后得灵龟降伏水怪,治水成功。后灵龟化为一山,即龟山。在龟山东端,有禹功矶,禹王庙,摩崖石刻等古迹;晴川阁遗址在禹功矶上,与蛇山矶头上的黄鹤楼隔江相望,“为三楚胜地,千古巨观”。龟山原名大别山,后又称鲁山,因为东吴大将鲁肃的衣冠冢在此。
  • 自然:自然的传奇力量

    自然:自然的传奇力量

    大自然是指狭义的自然界,即自然科学研究的无机界和有机界。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和自然产物赖以生长的基础。可以说,我们所见的水、空气、山脉、河流、微生物、植物、动物、地球以及宇宙等,都属于大自然的范畴。研究大自然的科学就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又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而这些科学又都有着繁杂的分支学科:如生物科学又可分为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三大学科;进而又可以分出分子生物学、细胞学、遗传学、生理学等;各学科交叉又会衍生出许多分支学科,如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结构生物学等。
  • 滑波、泥石流防范与自救

    滑波、泥石流防范与自救

    自然灾害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能力阻止它的发生和带来的损害。大多数人在突然遭遇自然灾难时会彻底崩溃,他们或哭泣、或尖叫,却不知此时是需要迅速行动的最关键时刻。只有少数人能保持冷静,利用自己所学的灾害自救知识,并迅速采取行动脱离险境、减小损害。因此,如果幸运的你还没有亲身经历过自然灾难,请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因为我们谁也无法预料自己会在何时遇到何种灾难。
  • 哈勃望远镜20年(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哈勃望远镜20年(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从哈勃望远镜的20年了解宇宙。可观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馆,是香港第一所由政府资助的郊野研习中心,自1995年启用,一直以来致力于在香港及邻近地区推动环境教育和天文教育的工作。除了0.5米口径望远镜外,还有大量小型望远镜等天文设备,平日提供天文课程、天文观测活动、教师培训等,以推广、普及和提升地区的天文知识水平为宗旨。天文馆在2006年引进了数码立体星象馆系统,使用全天候运作的虚拟数码技术,为天文教学及星空体验提供了最佳工具,成为地区上的先驱。
热门推荐
  • 快看,陆少的老婆又重生了

    快看,陆少的老婆又重生了

    秋霓被秋羽和沈孟元乱刀刺死,灵魂散到了公司。在陆泽沉与陈老鬼的帮助下,她附着到了新的身体(白月儿)上,并承诺报恩。只是她的灵魂特殊性使阵法失败,次日重生到了秋未暖身上。下午,从母亲容珮口中得知离家十八年的秋家双胞胎回来了,谁知秋羽装成秋霓,带着沈孟元到了秋家。
  • 我家老婆又开挂了

    我家老婆又开挂了

    重生就一定能成为人生赢家?不,回到十四年前的苏千寻,就活的生不如死。她死了,但九尾狐千寻,却苏醒了。当千年前的祸国妖姬成为苏千寻,从此,欺我者,十倍奉还,辱我者,不得好死!说她胖如肥猪?减肥后亮瞎人眼,让你们知道什么叫胖子都是潜力股!笑她成绩差丢人现眼,当学渣逆袭成学霸,告诉你们什么叫智商是无法逾越的鸿沟!箭无虚发,她是为国争光的神箭手;演技爆炸,她是娱乐圈的演员教科书;引领潮流,她是时尚界的百变女王,靠脸就圈粉无数。
  • 星空脑回旋

    星空脑回旋

    穿越多维时空,找到另一个自己,回到二十年前。重回那似水流年,跃不过此间年少。
  •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

    海明威之所以被称为“文学巨匠”,在于他把读者带进一个虚构的艺术世界,让人类能够尽情地认识自己,并在生活中汲取改善人生、陶冶情操的美好愿望和力量。没有文学的世界必定是个野蛮、荒凉的世界,而海明威就以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语言表现手法赢得不朽的声誉。
  • 双龙葬天

    双龙葬天

    一次不经意,背负血海深仇的少年,被逼拜入宗门成为美女师父的弟子。
  • 修罗杀神诀

    修罗杀神诀

    看少年从有情到无情,从一爱笑的少年到嗜血修罗为兄弟屠戮苍生,他为兄弟丢掉这条性命在所不惜。愿做无心人从此无牵挂
  • 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自传

    在这部自传中,富兰克林以与儿子拉家常的方式娓娓道来,讲述着自己朴素的人生智慧和成就非凡的一生。从十岁辍学的贫困杂货店主之子到早期美国精神领袖,作者事无巨细地告诉我们他是如何成功地成为集作家、科学家、政治家于一身的“全才”的。此外,该书还是了解美国早期历史和清教徒精神的理想之窗。
  • 穿越七三之小小媳妇

    穿越七三之小小媳妇

    穿越七十年代成为小萝莉,吃不饱穿不暖,没事咱左有宠妹狂,右有青梅竹马温暖小鲜肉一枚身后还有一群小跟班,美好幸福的日子咱来了男主版:嗯哼,应该是我的小小媳妇来了
  • 愿不凡降临于你

    愿不凡降临于你

    新纪元已经开启,时代与科技将会上升到另一个层次。神造者就是从中演变而来,新纪元人类中会有极其少的人通过位面旅程来维持世界的我平衡。每一个位面旅程就是一个世界,这些世界是由上世纪的“神”所创造,顾名思义,名作品。“神”也会有失误的时候,许多位面的崩溃和不稳定都是由这些作品导致的。为了纠正这些位面和“神”的作品,封测者会以自身为代价进行“神”的救赎。第五允念作为光神系的最后一位封测者,对上暗神系的最后一位封测者,是否能够顺理保下光神系最后的传承?面对深渊主宰的无神封测者,她又应该怎样去迎面对敌?且看一代女皇如何积攒贡献度获得上古传承,与主宰无神者厮杀破九九小千世界,获得主神之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