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37700000021

第21章 国学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3)

要实现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就要求社会各个要素之间必须是均衡协调的。孟子认为这是“天下之通义”,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他认为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要各行各业协调发展,而一旦做到协调平衡发展,才有各行各业人们的安居乐业,才能满足整个社会不同群体的生活需求,才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生存。

(一)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前提。社会只有在稳定的环境中,才能前进和发展。孟子提倡的和谐相处,执中有权的原则及方法,揭示了对立面之间的统一性,要不断协调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使上下级之间、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处于和谐状态。

(二)家庭的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的,孝文化是构成家庭和谐的重要内容,子女孝顺父母是家庭伦理的核心,这样家庭才会和谐。有了每一个家庭的和谐,整个社会的和谐也就能够顺利实现。

(三)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维持社会的和谐统一,孟子提出了一套对社会进行经济制约的主张。这主要包括社会分工和产品交换制度、制民恒产的土地制度、“取于民有制”和薄收赋税的财政赋税制度、优先照顾穷困的抚恤制度,这些思想在今天仍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四、孟子的天人合一思想,能够协调经济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福祉。如果我们只知道对自然进行索取,破坏自然而为了经济的增长,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孟子认为“仁民爱物”,不但人与人之间应以“仁”相待,人与万物之间也应以“仁”相待,从而达到人与人、人与万物之间的和谐发展,达到“天人合一”。因此,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建设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要有爱护自然的意识。孟子指出:君子应“仁民而爱物”。他强调人类要有广阔的胸怀和宽厚的道德,把爱人推广、扩充到爱一切人及自然万物。

(二)积极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我们知道,生态环境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向自然界的索取也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否则,人类就会使生态失去平衡,这将严重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这里,孟子曾指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的这一主张告诉我们,在生产活动中人们的捕捞、采伐要有利于鱼类、草木的生息繁殖,向自然界索取一定要有度。否则,竭泽而渔和违时采伐,都会对自然生态造成破坏。

(三)要遵循自然规律,加强对环境破坏现象的整治。孟子把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和谐整体。认为自然万物的生息变化都是与自然分不开的,而且还有一定的规律性。人类如果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就会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我们应借鉴孟子“天人合一”的思想,从自然界索取了什么,就要给自然界添补什么。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会发现,孟子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传承、弘扬、借鉴孟子思想的优秀部分,积极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增强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国学小讲堂,人生大智慧】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孔子说:“传述前人留下的知识和经验,不进行创新,相信并喜欢前人留下的知识和经验,私下里我自比于老彭。”

我们应当重视学习前人留下的宝贵经验和宝贵文化。没有丰富的历史经验,一个社会是很难发展好的。其实信古和好古就是相信前人实践的经验,将这些经验作为现在人实践的指引和参考。我们处理当前事务,首先就是要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懂得事情的历史发展趋势。

【品故事,明心志】

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古时候,有一个方丈经常带着一个小和尚到寺外的山坡上散步。时间一长,山坡的草地上就踩出了一条明晃晃的小路。

有一天,方丈忽然问小和尚:“你经常跟我出来散步,有什么发现没有?”

小和尚迷惘地摇摇头。

方丈便又开导说:“你看看我们的脚下和身后。”

小和尚低头看了看,又回头看了看,惊喜地说:“我们踩出了一条路!”

方丈就意味深长地说:“你想想看,如果我们在原有的山道上散步,还会有自己踩出的路吗?”

五、儒家的和谐思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第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思想观念

在《论语·学而》中有这样一句话:“礼之用,和为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礼的运用,最为可贵的地方就是能够保持和谐。孔子提出“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理想人格,也是为了要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孔子从“仁”者“爱人”出发,主张“和为贵”,孔子所主张的“仁”,其基本的思想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一定是“亲密”甚至达到“亲”爱,这也就是孔子所主张的抽象或者基本的人性,是人之所以称为人、人与动物相区别的一个共同的本质属性。

当今的社会,由于对利益和权力的争夺,造成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不和谐,甚至发生了战争;对金钱的过分追求,就造成了人们物质欲望的不断膨胀,这使得人与人之间总是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这样就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我们一定要学会爱,要学会爱我们的亲人和朋友,爱身边的每个人,爱地球上的每个人,只有学会爱,我们才能感受到心灵深处的温暖,感受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孔子在《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段话正是孔子对当时“和谐”社会的一种构想以及他对“和谐”理念的无限期盼。我们知道,人类的本性是善良的,我们要建设一个永远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社会,这也是社会各阶层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在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认识和理解和谐的重要性,也更加需要和谐这一思想,和谐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共识和正义的呼唤。

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社会中有不同种族的人,不同国籍的人,还有性别、贫弱及文化的差别,即使是同一个种族与同一个国家的人群,也会存在着某些“不同”。孔子的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构想,不仅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而且还具有当代的现实意义。孔子对世界和平的展望,希望能够建设一个永远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团结起来,一起努力,所以,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有着光明而现实的发展前景。我们只有建设和谐世界,人类才能够避免社会的混乱和独裁的威胁,每一个人才能够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是,这个“和谐”是充满矛盾、瞬息万变、是变化发展着的“和谐”,它需要当代人的聪明才智,勤奋认真地观察人类社会和大千世界的风云变化;又根据变化发展了的社会和世界的客观形势,适时地把握住客观,给出恰当的解决方案,重新实现社会与世界的和谐。由于我们现在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所以必须坚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念。

第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思想观念

孔子在《中庸》中指出:“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也就是说环境和各种生物、非生物之间只要能协调万物与环境的关系,就会形成“万物育也”的有利形势,所谓“中和”孔子认为就是和谐与协调。万物虽然各有各自的规律性,但这些规律都是可以相互兼容的,也就是能够使“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因为众多规律性的相互协调必然会导致客观世界的和谐,从而达到“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由于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更要尊重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和客观规律,并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所以人类既要改造自然,又应该顺应自然,既不能屈从自然,更不能破坏自然。

孔子在古代就已经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密切联系,这在今天也是十分先进的思想,但是它却出现在两千多年前,不能不认为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0世纪,可以说它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纪,是一个对人类的财富有巨大积累的世纪;但是,它同时又是一个使人类遭受到深重苦难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使得几千万人甚至可能是上亿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方便了人类,但是同样也对自然造成了破坏、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如果我们能够合理的利用自然,一定会为人类走出生态危机与资源危机找到正确的道路。我们经常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实最重要的在于我们怎么使用它。剑既可用来为真理与正义而战,也可作为行凶与犯罪的凶器。人不能没有火,但火也能烧毁财产与夺走生命,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些都告诉我们运用科技一定是要遵守自然规律。

科学必须在已经取得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追求进一步的发展,而这一过程中需要保持万物之间的和谐与平衡状态。如今的科学已经面临从分散走向综合,从技术走向规划的巨大转变,而要实现这个转变,就需要建立协调平衡的指导思想,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当今社会,弊端丛生,人类一方面对大自然索取无度,另一方面又奉行科学万能、科学至上主义,肆无忌惮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其实我们应该知道,人类仅仅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最终我们要达到的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第三,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思想观念

《论语·尧曰》:“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这句话,不但给我们讲明了“中”的思想源远流长,而且进一步强调了它的重要性。尧传舜,舜传禹的时候都只是交代了一句话,就是“允执其中”,并认为如此便可“天禄永终”,可见这个“中”是多么的重要。很多人都说舜是有大智慧的人,为什么说舜有大智慧呢?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舜能够“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这也进一步说明“中”的重要以及“中”的难能可贵。

关于“中”的含义,孔子的解释为“过犹不及”、“执两用中”、“中立不倚”。在处理他人与自我关系的和谐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允中”、“执中”。“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方法和一种修养的境界。所谓“中”,就是指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个适当的“度”,超过这个“度”,就是“过”;没有达到一定的“度”,就是“不及”,只有掌握好这个“度”,才能最终达到和谐的状态。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利益结构不断调整,生活节奏逐步加快,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利益要求日益多元化,选择性、自主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我的关系就显得更加重要。我们要懂得善待自己,让自我处在适度、适时、适当的和谐、健康状态,坚持“允中”、“执中”,做事不能偏激、不走极端,着力维护整体利益,这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无疑有着积极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几千年的漫长岁月里,长治久安的太平盛世虽然很多,但是周期性的社会动荡和农民起义也屡见不鲜,社会不和谐与社会动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既要从正面弘扬孔子文化的精华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还要认真地从反面探讨中国历史上社会出现不和谐的原因。弘扬孔子的儒家传统优秀文化精神,用孔子伟大的思想作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增强民族的团结,确认民族的尊贵,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国学小讲堂,人生大智慧】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对颜渊说:“能被起用,就能干出成绩,实现主张;不能被起用,就可以退而归隐,只有我和你能做到这一点吧!”子路说:“如果您要统帅三军,那让谁跟从您呢?”孔子说:“徒手搏虎,徒步过河,到死都不知道后悔的人,我是不会让他跟从的。一定是遇到事情能够谨慎处理,善于谋划,敢于决断的人。”

对于权力和职位超然一些是比较好的,这对自己、别人、社会和国家都有好处,相信别人不一定会比自己差。当然要做到超然也不容易,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建立第二个职业兴奋点,比如除了正常的行政工作外,能不能在别的方面有所造诣,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品故事,明心志】

爱人者必爱之

范仲淹在睢阳当学官时,经常以自己的薪俸资助穷苦的读书人。

曾有个孙秀才,特意来请求他接见,范仲淹很关心他,见过以后送给他十千铜钱。第二年,这位孙秀才又来了,范仲淹又赠给了十千铜钱。范仲淹问他:“你这样辛苦地来回跑,究竟为什么?”孙秀才悲伤地回答:“因为我没有办法养活老母亲,只好这样奔波,来求得一些帮助。我每天只要能有一百铜钱的收入,就足够维持生活了。”范仲淹说:“这样辛苦奔波能得到多少资助?我帮你补一个职位,每月有三千的薪俸可供衣食之需。但有这安排以后,你能安心在学习上下功夫吗?”孙秀才特别高兴,立刻答应能做到。

于是,范仲淹安排他研习《春秋》。10年之后,天下人都知道在泰山之下有一位教授《春秋》的学者。

六、儒家思想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源泉

自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以来,特别是经过了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讲话以及中央政治局集体的两次学习,让中国人民对和谐社会这一理念有了广泛的认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中国开展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那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和谐社会呢?胡锦涛同志概括了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也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实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人民的思想理念、道德素质。我们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既要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也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来传统的、积极的伦理思想。

同类推荐
  • 普林斯顿的智慧

    普林斯顿的智慧

    “走进常春藤”系列丛书,茅于轼作序。选取了四所著名高校,与其有关的故事,从人生智慧、品性修养、风骨气质、励志精神等多方面给人们以启示,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很可贵的激励作用。抓住每所大学的特点,因此在选择上,侧重于领导力、管理能力、还有创造财富的能力。侧重人文方面的素养、心灵的诉求;侧重于领导力、创新、科学精神等。
  • 美国精神

    美国精神

    本书展示了这么一幅复杂但明晰的“美国精神”图景:美利坚民族既牢固地确立了政教分离原则,但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又依赖甚或迷恋宗教精神;它承认和甚而维护国内的价值多元和种族多元,但同时保持不免偏狭的“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WASP)主流;它宣称拒绝单一的真理,但时时表现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绝对主义和普遍主义思维方式;它的民族文化基因中有着对人性的深深怀疑和“性恶”信仰,但它又自信非凡,而且有时幻想有加,以致幼稚;
  • 游园

    游园

    本书是“悦读日本”书系之一,从日本庭园的三大形态谈到各类庭园,包括佛家庭园、武家庭园、宫廷庭园、神社庭园、商家庭园、美术馆庭园等。以庭园的发展串起了日本社会历史发展的长线,读者行于文字之间,游览于庭园山水之间,也是漫步在日本历史的长卷中。
  • 阿黑西尼摩:彝族创世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阿黑西尼摩:彝族创世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彝族创世史《阿黑西尼摩》是现存彝文典籍中一部罕见的巨著,它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创世神阿黑西尼摩的形象,展现了彝族先民对远古时代的思考与阐释。此版本译自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乡水卜龙村公所小新寨施文科毕摩和其徒弟李亮文共同收藏的抄本,包括序歌、西尼摩生万物、人类的起源、分天分地、叽依定历法、旱灾、洪水泛滥、天地的生日、长寿和死亡、婚嫁的起源和演变、祭奠的兴起等篇章。
  • 纪信故里

    纪信故里

    辉煌西充,忠义之城,将相故里,人杰地灵。扶龙纪信,紫崖王云,育恐育鞫(生于恐惧困穷之际),炳炳麟麟(光明刚直)。四位宰辅(赵彦昭、何金、何贱、徐恺),八大将军(纪信、谯登、侯瑱、王霁、马骧、袁谏、李乾德、徐占彪),百一进士,百六举人。名垂青史,雁塔题名,丰功伟业,震古烁今。
热门推荐
  • 毁灭与救赎之路

    毁灭与救赎之路

    一场海底地震,成为了唤醒创世神的最后一根稻草,大学生胡平因为一次放假回家,被卷入人与神的恩怨……
  • 异世重生:妖王别吃我

    异世重生:妖王别吃我

    鱼头精说,谁要杀你,我便杀谁!兔子精说,只要你喜欢,那就买买买!狐狸精说,娘子,你是喜欢相公穿男装还是穿女装呀~~~前有猪精鱼精兔子精,后来狐仙蛇仙黄大仙,魑魅魍魉哪里逃,且看女主异世小强生存法则。
  • 三国故事

    三国故事

    林汉达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语言文字家。他编著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是历史普及读物中的经典,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林汉达先生用丝线串珠的办法,把人事历程连接起来,既重点突出又不使中断,上勾下连,大故事套着小故事,浑然成一体。还有那带“北京味”的语言,讲起来如道家常,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引人入胜,便是这套书的必然结果。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这个皇妃有点毒

    这个皇妃有点毒

    一朝国破,她携恨而亡。“肖战天,我云瑶下辈子为鬼为畜也不愿再遇见你。”错了吗?云瑶,我逐鹿天下,不过想要与你共赏。他在她死后仰天长啸,悲声不绝于耳。再次醒来,看着陌生的面孔,她坐在镜前暗暗发誓.“我云瑶定要颠覆江山,搅乱天地。”
  • 幽幽古堡之吸血鬼传说

    幽幽古堡之吸血鬼传说

    侦探小了淘淘等人误入欧洲一个人迹罕至的古镇,进入了与世隔绝的幽幽占堡。占堡的秘门里是一座幽幽冰风暴,镇压着吸血鬼魔王。吸血鬼魔王发誓:谁将他放出来,他就听命于谁。八个被人控制的少年,破解了八块诡秘的钥匙碎片,尘封之门被打开了,蝙蝠纷飞,狼人跳跃,吸血鬼魔王在古堡里冷笑。为了阻止吸血鬼魔王到人间作乱,淘淘等人奋力战斗……
  • 日本楼市“沉没”追忆

    日本楼市“沉没”追忆

    1991年,日本房地产神话般的泡沫破灭,无情地卷走了这个国家的增长奇迹,曾经意气风发的经济巨人走进了“失落的十年”。像是击鼓传花,上世纪90年代初,与日本隔海相望的我国南方也掀起了一拨“倒房潮”,海南、北海和香港楼市泡沫泛滥。在北海,高峰时的楼价达到每平方米8000多元,低谷时每平方米却只有七八百元。英国有一个关于泡沫的理论,就是说,一旦你周围的人都在谈论某人炒楼一夜暴富的时候,也就离泡沫不远了。想必这样的故事在中国人之间早已传遍了。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北海楼市跳水,海南泡沫破裂。
  • 因情一字

    因情一字

    一个小城市,一段小故事。虽普通狗血,却也难忘情怀。
  • 封石冢

    封石冢

    买了一辆有问题的车,从此各种诡异玄奇的事出现在我身边;二舅死在车轮底下,女鬼上了我父亲的床,我自己也被盯上。为求解救之法,我不得不拜一个道士为师,背井离乡,却卷入了更大的旋窝,一个叫封石冢的地方,成为我挥之不去的梦魇。
  • 二流谋士

    二流谋士

    一枚奇怪的竹简,一个奇怪的梦,彻底颠覆了郑纶的命运,他被卷入了历史长河,来到了纷繁复杂的三国时代。关于三国:那是一个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时代,无数谋臣猛将都在充满机变混乱的时代格局中展现自己的才华。郑纶想做一名谋士借以立足,好运气总会在他身边发生,也会在不经意间溜走,对于不能把握机会的人来说,他只能算是二流。关于猛将:郑纶想巴结一些最顶尖最有名的将军,但是身份低微的他,鲜能引起别人足够的重视;退而求其次,即便是机缘巧合下结识了了不起的人物,一旦利益和立场发生转变,能经得起考验的又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