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1000000007

第7章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3)

又过了三个年头,到了748年,鉴真等人再次从扬州崇福寺出发,顺利地通过了长江口和舟山群岛。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海上航行,遇上了强烈的东北大风,使船改变了航向,失去控制,凭任漂流,经过了半个多月,漂泊到了海南岛的崖州。当地的官员知道了消息,把鉴真接到了城中。在崖州住了一年多,鉴真执意要回扬州。但是在回扬州的途中,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先是一直与他患难与共的日本僧人荣叡,行走在端州(今广州肇庆)的时候,身染重病死去了。鉴真大师悲痛万分,放声恸哭,加之天气炎热,心火上攻,一夜之间眼睛突然失明。但他继续北行,到了江西境内,一直追随他的弟子祥彦也染疾去世。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年已63岁的鉴真大师身体情况骤然变坏,几乎到了不能支撑的地步了。但是他意志十分坚定,经过了三年多的艰难跋涉,终于回到了扬州。

鉴真大师为了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历经了五次失败,而且一次比一次惨重,但是这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东渡的意志。鉴真大师东渡的举动,惊动了朝野。唐朝皇帝李隆基对他也倍加赞扬。日本遣唐使头领藤原清河很受感动,他和一同归国的阿倍仲麻吕一同到扬州拜谒了鉴真大师,劝说鉴真大师同他们一同东渡日本。鉴真大师虽已66岁,而且双目失明,但东渡的决心并没有改变。经过几天的准备,鉴真大师跟随藤原清河和阿倍仲麻吕由扬州乘船到苏州,登上了遣唐使团回国的大船。

这次鉴真大师带领的弟子和能工巧匠共23人,还带了许多物品,如佛经、医药书籍等。753年,日本四艘大船扬帆出海,结果藤原清河与阿倍仲麻吕乘的第一条船,遭风遇险后又返回中国。鉴真乘坐的第二条船,也遭风暴,但漂到了日本的冲绳岛,终于抵达日本。鉴真大师历经十二年、六次航行才算成功,使他夙愿得偿。

鉴真大师到了日本都城奈良的时候,日本天皇派专使迎接,受到了各界人士的欢迎,被安排在东大寺。时隔不久,天皇授予鉴真大师传灯大师位,委托他立坛授戒。鉴真先后为太上皇圣武天皇、皇太后、皇子及四百多位僧侣受了戒。同年五月,天皇又任命鉴真大师为大都僧。在东大寺建立了唐禅院。鉴真大师71岁的时候,天皇让他专门从事僧侣的教育事业,赐给他一大片土地,建立了唐招提寺。

鉴真大师在日本生活了十年,在这十年间,他勤勤恳恳,孜孜不倦地工作,以他百科全书一样的丰富知识,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宗教方面,他使日本佛教纳入了正规授戒的轨道,开展了佛经的演剧,开创了律宗派,另外他还校正了当时日本流行的错误的佛经经典,加强了佛学教育。在建筑方面,对日本的寺院建筑起了很大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在书法方面,鉴真大师把带来的书法大家王羲之父子的书画真迹,献给了日本天皇,对日本的书法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医药方面,鉴真大师也有很高的造诣,他凭着鼻嗅、口尝、手摸就能鉴别中草药,为日本的药物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他还经常为人治病,疗效显著。至今在日本出售的中草药袋上还印有鉴真的头像。除此之外,鉴真大师的徒弟和带去的那些能工巧匠们,都施展才华,在文学、汉语普及和养蚕种麻纺纱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763年的春天,历经十二年六次东渡才告成功,饱经忧患、历经沧桑的著名高僧鉴真大师,圆寂于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当鉴真大师去世的消息在第二年的秋天传到中国扬州的时候,扬州各寺的僧众,身穿丧服,东望大海,举哀三日,以示祷念之情。

鉴真大师在中日邦交史上,是一个赫然显耀的人物。他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精神,足为后世的楷模,他为中日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日本人称他为“日本文化的恩人”“日本律宗太祖”等等,并且把他的形象展现在画屏上,搬上舞台和银幕。千百年来,鉴真大师以中日友好的形象永驻中日两国人民的心中。1963年,当鉴真大师逝世一千二百周年的时候,郭沫若先生用四句诗赞颂他:“鉴真盲目渡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五)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这场发生在15世纪初的航海盛事,以其规模之庞大、航迹之广远而称雄于古,蜚声于今,是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

1402年,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变”中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位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帝王之一的明成祖,在对外关系上,发挥了比治理内政更非凡的才干。他不像他的父亲明太祖朱元璋那样消极和保守,果敢地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对外政策。在他统治的22年间,可以说是有明一代最活跃的时期。朱棣以燕王身份在北京度过青年时代,这个富有浓厚国际色彩的都市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能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伟大的抱负,并非偶然。

作为积极的对外政策的一环,朱棣首先筹划进行的便是向海外诸国派遣使节。其目的在于“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借以树立中国在海外诸国中的威望,并进而发展与海外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济往来,以“共享太平之福”。明成祖朱棣大张旗鼓地开展海外邦交活动,主要是通过派遣郑和使团下西洋来付诸实现的。郑和是曾到麦加朝圣的马哈只的次子。他从小在昆明湖边长大,12岁时,明军攻取云南,他被带到了北京燕王藩邸。然而,他得到朱棣的赏识与倚信,是在“靖难之变”中因“出入战阵,多建奇功”得到的机会。朱棣即位后,赐他姓郑,擢升为宦官的最高官职:内宫监太监。在选拔下西洋的指挥官时,郑和以“姿貌才智,内侍中无与比者”入选,被特任为出使船队的最高统帅。

下西洋的筹备工作,于永乐二年(1404年)便着手进行了。朱棣令福建等地建造巨船,到闽、浙一带招募水手、火长,在沿海各卫所抽调从征将士,以及预备各种应用物件等等,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待到一应准备均已就绪,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朱棣诏令出使。一支由领导人员、辅佐人员、技术人员和官军等二万七千余人组成的使团,驾着最大长44丈、宽18丈的数十艘宝船,从苏州刘家港起航,驻泊福建长乐太平港,于十月后,乘着东北信风扬帆出海,揭开了这场历史性大航海的帷幕。

虽然记录这场伟大航海的档案材料于明代中叶遭毁,给后人了解其详细过程造成了困难,但是,留存至今的长乐《天妃之神灵应记》等碑刻和马欢的《瀛涯胜览》等纪行著作,以及散见于各种正史稗乘中的零星材料,仍能为我们勾画出郑和七下西洋的梗概。

这支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庞硕的船队,自福建五虎门出发,首先入港占城,接着沿印度支那半岛而下,过渤泥岛西侧,顺风二十昼夜,抵达爪哇。在那里作短暂停留后,又向西穿过邦加海峡,到了旧港。之后,取西北航路,访问了满剌加、阿鲁、苏门答腊,再西航赴锡兰岛,最后到达印度西南海岸的古里(今科泽科特)。古里,是第一次航行的终点。为了纪念首次远航,他们在这里立碑勒石。完成了使命的郑和,于1407年六七月间归国。随同来华的,还有爪哇、满剌加、苏门答腊、古里等国的使节。

这次出使发生了一件值得记述的事情:在东西海上交通的要冲——旧港,有一伙海盗横行海上,掠夺过往客商的财物,劫持各国来华使节,商旅贡使均苦于其害。这伙海盗的头目叫陈祖义,原是广东人,洪武年间因犯事遭缉,遂举家迁居于此。他啸聚盗党,竟也有五千余人。郑和到后,得知此事,遂出兵围歼,一鼓成擒,将陈祖义活捉归国伏诛。肃清海盗,航路清宁,遂使中国与海外诸国间的友好往来得到了保障。

永乐五年(1407年)九月,朱棣再次命归国不久的郑和出使西洋。这年冬,郑和率师出发,最终目的地仍是古里。这次航行途中,在锡兰停留时,郑和曾到加勒的寺院祈祷、布施,并立了一座石碑,以记其事。加勒是锡兰的主要贸易港口,也是中国商船经常出入的口岸。郑和于1409年立下的石碑在1911年被发现,至今仍存于斯里兰卡科伦坡博物馆。这块用汉语、泰米尔语、波斯语三种文字镌刻的碑石,其汉文部分记载着郑和等为感谢航海无恙,祈保来日安全向神奉献供品的情况,并列记了布施物品的名类。泰米尔语和波斯语,过去因磨损难于辨认,一向被认为是汉字碑文的译文。后来,这两种文字被识解了,原来所记的内容并非汉语的译文,而是分别表达了对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颂扬。这块石碑,体现了明王朝使节对所到国及其宗教信仰的尊重。在加勒立下石碑后,郑和率船离开锡兰,踏上归途,于1409年夏天回到祖国。

当郑和的船队还在归途,1408年正月,明成祖朱棣已经确定了第三次出使的计划。他命令建造海船,以备再下西洋。待到郑和第二次航海归来,他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便与同僚王景弘集结舟师于长乐,伺风起航。1409年,郑和统领由四十八艘宝船和二万七千余名人员组成的船队,离开五虎门,开始了第三次远航。与前两次一样,这次的航迹也没有到达古里以远的地方。1411年,郑和归国后,往使诸国均遣使入贡,满剌加国王则亲自来访中国。

完成了三次远航的郑和,这时又接受了新的使命:将要出访印度洋以西的诸国。从此,郑和的航海活动,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明成祖朱棣在世的六次下西洋中,第三次与第四次间隔时间最长,几近两年半光景。1413年冬,顺着东北吹来的季风,郑和的船队又出发了。船队到达苏门答腊后,从这里分开行走:本队越过阿拉伯海,航抵波斯湾口的要冲忽鲁谟斯;分队则朝印度洋一路西进,顺着至溜山国,再驶向非洲东岸的木骨都束、卜剌哇、麻林,接着北上抵阿拉伯半岛的阿丹、剌撒、祖法儿,再到达忽鲁谟斯,绕印度洋沿岸各国返航。本队于1415年夏天返回,分队则迟了一年。派使节随同船队到中国访问的国家,其范围扩大到了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东岸。

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是1416年底决定的。这一次的主要任务是陪送各国来华使节归国,并回访这些国家,于1417年秋离开了中国。同上次一样,郑和率领的本队在到忽鲁谟斯之后便返航了。到溜山国的分队则再次访问了东非和阿拉伯半岛沿岸诸国。

第六次下西洋依旧是短促的。从1421年正月出发,第二年郑和便返航了。而由李兴、周满指挥的分队则到1423年夏天才回国。过了两年,明成祖驾崩了。明宣宗即位后的宣德五年(1430年),年逾花甲的郑和又奉命第七次率师远航。史料详细记载了这次航行的规模。自1431年冬出五虎门,至1433年夏进太仓刘家港,往使国家二十余个。在郑和历次航海中起过重要作用的马欢、费信等人都参加了这次航行。以洪保为指挥的分队还访问了伊斯兰教圣地——麦加。那块至今尚存的记述了七次下西洋重要史料的崇祭天妃海神的碑刻,就是这次航海出发之际,在驻泊港长乐立下的。

当郑和完成了出使任务,从忽鲁谟斯返航途中,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不幸于古里逝世,远葬于爪哇三宝垄。他把毕生精力贡献于航海,最后也于海上结束了他半生的航海生涯。人们誉他为“海的儿子”,他是无愧于此的。从1405年到1433年的29年间,他遍访亚非三十余国,活跃在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红海,直至非洲东岸的广阔舞台。

郑和所完成的航海事业,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壮阔的海上活动,也是到他那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上活动。当欧洲的商船队在郑和舟师活动过的海域露出帆影时,那已是八九十年之后了。郑和下西洋是成功的,它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传统友好关系。在元末明初这种友好关系几乎陷于中断之后,中外关系再度恢复融洽,使海上丝绸之路再度呈现出盛极一时的景象。

郑和下西洋也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虽然郑和的出使,从贸易上讲是一种“朝贡贸易”,但它毕竟沟通了在海禁政策下中断了的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通商往来。郑和实际上既是明王朝的政治使节,又是明政府的通商代表。郑和在亚非国家“颁中华正朔,宣敷文教”,对于改变一些国家落后的习俗及典章制度起过一定的作用。郑和的航海,还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中国先进的制瓷、纺织、建筑等技术传入海外各地,而西方诸国的佛教艺术、珍奇动植物的驯养与栽培技术也被带到了中国。

郑和在海上活动了近三十年。他的活动,加深了中国人民与亚非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为发展人民间的友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海外各地至今还保存着许多有关郑和的古迹,如爪哇的“三宝神庙”等等;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民间传说,如泰国的“三宝斗法”等等,这些都表明了人民对郑和的追思之情。郑和,是值得称颂和纪念的,同他一起完成了这一系列航海壮举的知名的、不知名的人们,也是值得赞颂的。

同类推荐
  • 丝路要冲:嘉峪关(文化之美)

    丝路要冲:嘉峪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这里,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战争的历史话题;这里,流传着无数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的故事……
  • 不舍论语

    不舍论语

    《不舍论语》是作者重温《论语》的心得笔记。其书取朱熹《论语集注》、黎靖德《朱子语类》、杨树达《论语疏证》,偶及其馀,系以宋学为宗,兼摄汉学,并重经史。每条释读仅二百馀言,却深入浅出,高妙隽雅,与《论语》原文一样值得细细品味。
  • 尚书:追寻永恒的天命

    尚书:追寻永恒的天命

    《尚书》可能是留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官方文字资料,收录了夏商周三代乃至上古的一系列政府文书,包括如周公、周王这样的重要人物的讲话。在商周时期,文字具有神秘的魅力,是通天地、得永生的载体。而最早那些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很大程度上是当时人必须铭记于心的人和事,是“天命”。以《酒诰》为例,在杨照的解读下,我们感受到了焦虑打败了“大邑商”的周人的焦虑,他们反复确认上帝(天)传递给他们的信息,战战兢兢地、一次又一次地告诫子孙千万不要重蹈商朝的覆辙。
  •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

    人生,不过是一段来了又走的旅程,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梁实秋一生讲究雅量,喜怒忧惧不形于色,任情不随于俗,举止不拘礼法,纵酒任性,放诞不羁,始终追求一种优雅从容的风度。他有他的生活方式,他的人生趣味,对他人概不艳羡,亦不模仿;他总是以“有趣”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即便面对令人不快的事情,他也做着愉快的文章,令人易生亲切、有趣之感。
  • 消夏集

    消夏集

    《品尚书系:消夏集》为作者谢有顺近年的散文、随笔精选,也是作者在学术研究之余的感性心语。一部分为生活记趣,或回忆,或写实,或在行旅中信笔写来,文字端庄而不失机智,多为温润之作;另一部分为精神沉思录,以读书觉悟人生,与先贤对话,从个体心灵中透视现代人的生存处境,多为有感而发的锐利之思。文字优美而有闲趣,且不乏深刻,读之可以消夏,也可清心。这种义理方正而言辞讲究的学人笔墨,提供的是一种新的阅读体验。
热门推荐
  • 重生国民男神:阎王请上榻

    重生国民男神:阎王请上榻

    薛笙的一生何其惨淡,明明是女儿身,却不得不以男性示人,一双眼睛,从出生就失明,自年幼起,她就能听到普通人听不到的声音,纵然她天赋异禀,可是,有什么用呢?玄门少主,是个瞎子,最终,薛笙死无全尸,被所谓的国家研究所,活生生地分割解剖,而夜过三更,薛笙重生九零年代,阴阳双眼,管它魑魅魍魉,收小鬼,踏地狱,阎王爷您好,今儿可有空上榻?盖棉被纯聊天那种(小说内容纯属虚构,与历史真实事件不符!)
  •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全世界的人都指责于筱筱恶毒,为了嫁给江晟宇不择手段。你有没有爱过一个人,明知道是飞蛾扑火,却还是奋不顾身。
  • 海贼行刑官

    海贼行刑官

    你是贵族?有地位?哦,没关系的,我是海贼,咱们讨论一下赎金问题?你是职业者?有实力?哦,非常不错,我是海贼,咱们研究一下入伙问题?你是公主?有姿色?哦,难得难得,我是海贼,咱们畅聊一下人生问题?你说什么?咱们是正儿八经的海贼,怎么可能去抢别人呢?我们这叫劫掠,懂不懂?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屠刀早已饥渴难耐!来吧,你就是毡板上的下一块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你是我的一眼情深

    你是我的一眼情深

    乔熙泽是韩月汐的一眼情深。她也不知道怎么就喜欢上了那样一个冷漠的男子,她只知道在她睁开眼睛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便认定了他,非他不可,只一眼便情深。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终于,在爱他的第六年,他们结婚了。婚后。乔熙泽笑的一脸淫荡:“老婆,该上床睡觉了。”韩月汐丑拒他:“没看见我在忙着吗?没空没空!”乔熙泽漫不经心:“我已经帮你请好假了。”韩月汐懵逼脸:“what?!”接下来小月兔成功被大泽狼扑倒再扑倒。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A Popular Account

    A Popular Accou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武极之无限分身

    武极之无限分身

    人族定鼎江山百万年后,被驱逐于蛮荒之地的亿万妖兽,再度蠢蠢欲动,企图重新席卷天下。第五次人兽大战一触即发,却有一个来自异世界的少年,重生于此,身怀超能异术的他,又该怎么代领人族,守护住此方文明……大千世界,我有百万分身。三十万去修炼,三十万去炼丹,三十万去布阵……至于剩下的,全都去泡妞!且看废材乞丐,如何逆天成皇!
  • 海贼之王者大船团

    海贼之王者大船团

    “什么,李白又杀了一个天龙人?”战国不安地挑了挑眉。“什么,韩信又去了因佩尔?!”战国一拍桌子站了起来。“什么,鼯鼠中将被程咬金抓走了?!”战国牙关紧咬,“被那个变态抓走的话……”突然,一只朱金色大鸟扑到了战国身上,五秒后……“后羿你这混蛋!!我真的是受不了了!!!”次日,战国辞职。 群号:85358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