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6400000010

第10章 心智混沌

我们称“心智混沌”是中国人的一种特性,但我们并非说这种特性是中国人独有的,也并非说每个中国人都有这个特性。从总体上而言,中国人看来有能力同其他民族相抗衡。他们在智力上当然没有欠缺,连这种倾向都没有。同时,我们要记住:中国的教育只存在于很狭小的圈子里,但那些受过教育不多的人,或者那些从没受过教育的人,都很赞赏中文的结构。这种文字在律师看来,是“事前从犯”,它引诱出最显著的“心智混沌”,中国人也许应该对此有所悔愧。

现在已有不少人知道,中文的名词是没有形态变化的。完全没有“性”和“格”。汉语的形容词没有比较级。汉语的动词不受“语态”、“语气”、“时态”、“数”和“人称”的任何限制。名词、形容词、动词之间没有可辨析的区别,因为任何一个汉字都可以不加选择地用作(或不用作)这些词性,且不会引发任何疑问。我们并非抱怨说中文不能表达人类的思想,也并非说人类的许多思想很难或无法用中文表达清楚(尽管有时情况的确如此),我们只是坚持认为这样一种语言,具有这样的结构,会导致“心智混沌”,正如炎夏会导致瞌睡一样。

同一位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谈话,碰到最多的事情就是,很难弄清楚他究竟在说什么事情。他讲的话常常只有好几个谓语,混杂在一块,像穆罕默德的悬棺那样悬在半空,无所依傍。在说话人心中,省略主语没什么要紧的。他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但他从没想到过省略主语这个重要的内容之后,听他讲话的人是没法用何种本能来听明白的。值得注意的是,长期的训练已使大多数中国人成为猜谜高手,只要随意地补上原先随意略去的主语和谓语就行了。常常会这样:省略了全句最关键的词,也根本不知道省略的是哪个词。句型、说者的举止、语调和情景,都常常没有表明主语已变,但人们会发现说话人不像几分钟前那样在说他自己,而是在说他道光年间的祖父。他是怎么说过去的,又是怎么说回来的,常常是难解的谜,但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这种完美的“杂技”。对一个中国人而言,从一个话题、一个人、一个世纪,突然而又神不知鬼不觉地跳跃到另一个地方,实在平常,不足挂齿,好比看着玻璃窗上的一只小虫,便可以顺着视线望见远方山上的牛群。

中文的动词没有时态变化,没有确切的时间和地点标记,这样就无法消除一个人天生的混沌感。在这种情况下,可怜的外国佬想要保持一种形象,证明自己起码还跟着这种跳跃腾挪的思路,最好的做法就是像问答式教学法那样不断地提问,就像一位荒野中的猎人,在无路的森林中,用斧头“砍出”路来:“你现在说的这个人是谁?”明白了是谁,可能接着问:“在哪里?”“什么时候?”“他干了些什么?”“他们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的?”“后来又怎么样了?”对于每个发问,你的中国“哥们”都会用不解乃至怜悯的眼神看着你,好像在怀疑你的五官是不是有毛病。但是,这样从不同角度不断追问,就可以找到阿里阿德涅的线团,借以从没有希望的迷宫中走出来。

对于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来说,任何独立思考都令他吃惊,因为他一点儿思想准备都没有。他不懂,因为他不想弄懂,在他进入状态之前,他需要用相当的时间转动一下脑子。他的心灵就像陈年炮座上的一门锈蚀的旧滑膛炮,瞄准之前,需要下死力调整方向,但肯定还是哑炮。这样,你问他一个简单的问题,比如“你多大年纪了?”他会茫然地看着你,反问:“我?”你说:“对,是你。”他一惊,回答道:“多大年纪?”“是的,多大年纪?”他的脑子再一次转动,问:“我多大年纪?”“是的,”你说,“你多大年纪?”“五十八。”他总算准确地回答了问题。现在,他的心智开始按常规指令运作了。

心智混沌的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一种用事实本身去解释事实原因的习惯。“你为何不在馒头里放盐?”你问一个中国厨师。“我们不在馒头里放盐的。”他这样回答。“你们这个城市里有如此多的好冰,为何冬天里不用点冰,用来冷藏东西?”“不,我们城里人在冬天是不存冰块的。”一位拉丁诗人声称:“能够弄明白事情原由的人是快乐的。”他要是生活在中国,他会把这句格言改成:“想弄清楚事情原由的人是痛苦的。”

心智混沌的另一个标志是,一般一个中国人,不能不变样地把一个想法告诉别人。叫某甲去告诉某乙,以便让某丙检点自己的行为,这在中国是最傻的作法。要么这个信息根本没传送,因为三方不清楚这是个重要信息;要么传到某丙时,已经有点变样,以至于他弄不懂究竟是怎么回事;要么就是与原话完全不同了。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机器里,指望三个齿轮会吻合默契,丝毫不会因为磨擦而导致机器停止运转,这种想法很不切实际。即使是那些智力优良的人,也会感到在听到与复述一个想法时,不添点什么、不减点什么,是困难的,就像斜插在清水之中的一根直棍,注定会发生折射现象,从水面看上去,木棍就像是折弯了。

一个观察敏锐的外国人,会经常碰到下面的情况:“为何要这样干?”你对一种古怪的行为发问。“就是这样的。”对方简洁地回答。总是用那么几个词,来使这种含混的回答更显混乱。“多少”表示疑问,“几个”表示肯定。“你来这里多少天了?”你问。“是的,我来了好几天了。”对方这样回答。中文中一切有歧义的词语中,歧义最大的便是人称(或非人称)代词“ta”,不分男女地表示“他”或者“她”,乃至“它”。说话人有时只是模糊地朝着他所评论的主语的住所方向指一指,或者朝着最近听说的这个人的方向指一指。然而,这个单音节的“ta”更经常地是指一个关系代词,或者指一个指示代词,或者指一个限定性的形容词。在这些情况下,一位中国人的谈话,就好比英国法庭上这样一位证人的证词,这位证人是这样来描述一场斗殴的:“他有一根棍子,他也有一根棍子,他狠命打他,他也狠命打他,要是他打他打得像他打他那样狠,他就会杀了他,而不是他杀他了。”

“刚才叫你,你为何不来?”你突然地问一个特别糟糕的仆人。“不为什么。”他直接回应道。同样的心智混沌也会导致许多令人口瞪目呆的行为,常常惹恼做事极讲条理的西方人。厨师总是随手把一种作料几乎用完,这已成了一种习惯,到做下一顿饭时,他这种必需的作料省略掉。你问他怎么回事,他会坦承那玩艺没多的了。“那你为何先前不及时添加一点呢?”“我没有要添加一点。”这就是他自感满意的解释。你同某人结一笔账,很麻烦地打开保险箱,细心地算好付给他的零钱,然后,坐下来聊了一通杂事,这时,他才淡定地说:“我还有一笔账没结呢。”“但刚才保险箱开着的时候,你为何不告诉我,那样就可以一次付清了。”“哦,我想这两笔账不是一回事。”同样的情况:一家诊所里的一位病人已经花了医生不少时间,回到候诊室,再推门进来。医生告诉他,他的病已经看完了,他却轻松而简洁地对医生说:“我还有一个病没看!”

我们看来最愚的事,就是延误病情的治疗。这是中国人的普遍习惯,原因是病人太忙,或者是看病得花钱。人们常常认为,忍受高烧反复折磨,要比花上十个铜钱——约合一美分——买一剂特效的奎宁划算。我们无数次地看到,仅仅是为了省时,病情有时被拖到可能无可救药的程度,而花上这点时间去看病,病就一定能治好。

有一个人,住在离一家外国医院大约半英里的地方,外出时染上了某种眼病,回家之后忍痛熬了两周多才去看病,在此期间,他天天希望疼痛会止住,但结果却是一只眼睛角膜烂了,完全失明。

另外一名病人,每天都去医院治疗他脖子上一块严重的溃烂,但直到第十八天才向医生诉说他的腿疼得让他无法睡觉。检查发现,他腿上的溃烂又大又深,就像一只茶杯!原来他是打算治好脖子之后,才说他的腿!

中国人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情,令人想起查尔斯·里德的一部小说,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类不乏聪慧,但有个毛病——他们缺心眼。”

对待受教育者,中国的教育,从不让他们明确地、真实地把握对象。西方人中有这样一个流布甚广的谣传:存在这样一些传教士,即使经文书上布满天花,他们在布道时,也不会染上这种病毒。在中国也存在同样的荒唐之事。中国的狗群不是按常理去追捕狼群,要是你看到一条狗在一条狼后面跑,你不会看到这样的情景:狗和狼将会跑向同一方向。实际上,它们不是往相反方向在跑,起码就是彼此斜刺穿插。与这种躲闪玩耍的追逐相似,中国人在追逐某个特定话题时也是如此。他常常能闻到这个话题的气味,不时地也快追上了,但他终究还是后退了,弄得双方筋疲力尽,却没有在整个谈话过程中“死咬住”这个话题。

中国这个地方反差太大:巨富与赤贫,教育高深的人与完全蒙昧的人,都生活在一起。有几百万的贫困无知,这样的命运,使他们目光狭隘,心智也就必然混沌。他们的处境只不过是井底之蛙,对他们而言,天空,只是无尽浓黑中一小片稍微亮一点的黑暗。他们中的许多人从来没有离家走远到十英里之外的地方。除了自己周围的人,他们对别人的生活状况没有一点了解。一切民族都普遍具有本能的好奇心,而他们中的许多人看起来,心智沉入泥沼或者枯干无力了。许多中国人知道离家不到一英里的地方,住着一个外国人,但从来没有想过要打听一下:他从哪里来,他是谁,他想干什么?他们只知道尽力活着。除此之外,他们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否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有三个灵魂,还是一个灵魂,还是没有灵魂。由于这事与粮价无关,他们也就没有看出什么价值。他们坚信坏人来世会变成狗或虫子,他们也坚信自己死后,肉体为尘,而灵魂——要是有的话——也会消散在空中。造就了西方所谓“实惠人”的种种力量,最终造就了他们这种人,他们的生活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胃囊,一个是钱包。这样的人是真正的现实主义者,因为他无法理解自己没见过、没听过的东西,对这样的东西,自然就没有看法了。生活,对他而言,只不过是一系列的事实,绝大多数还是烦恼的事实。对于事实之外的东西,他马上就成了一个无神论者、多神论者和不可知论者。偶然地拜拜他并不相信的神,或者施舍点吃的给那些陌生人,就满足了他的寻求终极依靠的本能。不过,这种本能是否需要这种表现形式,则主要取决于他的周围环境。对他来说,人类生活的物质因素,能完全排除心理和精神因素,可以单独“培养”发展。将这种人从麻木状态中拯救出来的唯一办法,便是输入一种新生活。新生活会向他们传达由基督教早期主教揭示的崇高真理:“人是有一个灵魂的。”正因为如此,“神的启示才会给他们智慧。”

同类推荐
  • 中华神秘文化:占梦文化

    中华神秘文化:占梦文化

    为了让人们能够更正确地认识生活中的梦与占梦,我们特意为读者奉上这本总结中国梦文化的读物。本书包括了梦文化发展渊源、占梦历史、占梦方法、占梦故事、梦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古代帝王及政治家对梦的利用、占梦家们的解梦理论和事例等内容。在本书中,我们力求从唯物主义观念出发,拨开覆盖在梦和占梦文化之上的封建迷信尘埃,去伪存真,对占梦的本质、特点进行客观的解释与评述,并科学分析占梦的影响和作用,借此也希望人们能够通过此书全面科学地了解神秘的中华占梦文化。中华梦文化,蕴含着极为深厚的中国哲学思想,表现出中华民族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执着追求。
  • 衣的现象学

    衣的现象学

    人人都要穿衣服,可你是否想过,人为什么要穿衣服?选择衣服,就是选择理想中的自己衣服,是生活中确定自我的手段——“我”是谁?是男是女?是大人还是孩子?有什么样的性格?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有着什么样的爱好?性别、职业、年龄、生活方式……衣服就这样演绎着我们的性别属性及社会属性,逐步地、具体地塑造出每个人的人格。穿衣服,界定着我们在社会中的位置——有人着装低调朴素,有人偏爱奇装异服;有时我们希望通过衣服让自己备受瞩目,有时却希望隐身于人海之中。对衣服的选择,折射着他人眼中自我的形象,又体现着自我与他人的距离。某种程度上,衣服就代表着人本身。
  • 菊与刀

    菊与刀

    本书是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为美国政府提供对日决策而作的研究报告,但出版后,却引起轰动,被译成30多种语言,行销100多个国家,成为现代日本学的开山鼻祖。是了解日本人的最佳读本,解析日本民族根性的权威著作,全球人销量超过3000万册,历任美国总统的必读之书。《菊与刀》 解析日本民族根性的权威著作,历任美国总统的必读之书。
  •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如果读者对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还有质疑,那么就请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开始--翻开第一页,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对余秋雨散文作品零星片语的撷取中,用心去鉴赏、去品味、去感悟,去摸索知识以外的文化内涵,细细体悟这份绵延不尽的文化“余味”。
  • 管子(精粹)

    管子(精粹)

    《管子》一书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庞博,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管子》的成书过程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管仲在世时由于功业显赫、立言精辟,他的追随者便开始收集整理其言行,春秋中后期管仲的事迹和学说被管仲学派丰富和发展。战国时期管仲学派及其学说进一步发展,并与诸子百家争鸣交流,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学说体系,从而为《管子》一书的完成提供了坚实基础。本书从《管子》中精心遴选43篇精华篇目,并对原文逐一进行注释和翻译,力求从政治、经济、礼仪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示管仲的执政见解与措施,准确阐释管仲的伟大思想,是现代人研究先秦时期政治经济的珍贵资料。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价傻妃要爬墙

    天价傻妃要爬墙

    情痴装得再像,也逃不过本小姐的火眼金睛。一朝穿越,曾经那个为了虚情假意的挚爱,任人欺凌的傻子谢三小姐,已经彻底的死透了。如今谁敢再说她是个傻子,谁敢再说她丑得想吐,谁敢再不把她当人看?!新婚之夜,渣女算计,渣男阴险,她面不改色,以牙还牙:“王爷……新婚之夜你睡了我家狗狗,又不给名分,你这么流氓,你家皇帝老子造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能解析万物

    我能解析万物

    中午,艳阳高照。燕京最大的赌石交易市场里。方林站在其中一间小仓库中央,看着面前两……
  • 执剑破长空

    执剑破长空

    在破灭中复苏,踏足众神陨地。吾有一柄剑,足以破长空。
  • 迷失神灵

    迷失神灵

    新的诡异在慢慢接近,曾经的神灵们却早已迷失,成为了故事中的神话……
  • 舰男传说

    舰男传说

    时亦辰一个过肩摔将自寻死路的金发碧眼小伙子摔在地上,一屁股坐下去双手左右开弓,挥个不停,嘴里还嚷嚷着“Itoyoufaceyesnoyes!Iyesnoyestoyouface?”时亦辰嘴里冒出的英语惊呆了众人!吃瓜群众们表示,whtaareyou说啥嘞?家学渊博,自身精通八门外语的诸葛大小姐都懵了,直到魏时星看不下去帮忙翻译了一下。他说的是:我给你脸了是不是!我是不是给你脸了?诸葛雨涵:。。。???!!!吃过群众:。。。???!!!-----***-----***-----***-----------***-----***-----***-----------***-----***-----***------嗯,我简介实在编不下去了,其实就是一本视界线同人爽文???凑合凑合看吧啊。(只要不打脸,啥都好说。)
  • 夜行歌

    夜行歌

    那年,天山雪满,他和她在杀戮场相遇。她是弹指碎烟花的杀手,为复仇以身试毒,历经寒暑稚颜不改;他不过一介无名小卒,为了生存折节为奴,忍辱负重心事成灰。那月,他跟着她走在死一般的寂静里,歌声忽起,道尽了生之欢悦、死之静穆,却温暖得让人落泪,他愣愣望着她,终止了一切思维。从此,他的命是她的,他的心也是她的。那天,明月破出云海,万里风起,他翻身上马,一把带起她揽在身前,随即纵马而出,直奔江南。他低头轻吻风扬起的发,道:“我们,回去。”那时,他不会想到,昔日生死相托的两人有一日会境地全殊,各分天涯。说好了,一起老,一起死。百年之后我们埋在一起,坟前种上青青的树。春天开出满树的花,风一吹就像我在对你说话。好不好?
  • 灰色遗产

    灰色遗产

    很久以前,某一批特殊的人类拉开了魔法时代的序幕。八十年以后,魔法的运用渐渐走向成熟。然而,蒸汽机的发明却掀起了改革的巨浪。旧时代的魔法师们与新时代的普通人们,每一个人都被历史的车轮所裹挟,撕扯着、挣扎着、奋斗着,努力着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幻梦。
  • 逆袭绝色:傻王的穿越弃妃

    逆袭绝色:傻王的穿越弃妃

    他是一个傻王爷,而她是一个疯丫头,傻的并非傻,疯的又并非疯。
  • 五一班的女汉子

    五一班的女汉子

    小美最喜欢上的课是图画课,全神贯注去画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是很愉快的一件事。特别是上林老师的图画课,让小美更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