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7200000020

第20章 芸庐纪事(7)

至于党呢?在孙先生领导下,的确创造了一个中华民国,但一起始就证明并不是孙先生所理想的中华民国。且创造了一个真正的政党,但更不是孙先生在生前感觉满意的政党。帝制的推翻,起始是用大分量的“文字”从戊戌政变以来各方面使用这个工具所引起的国民同情,和小分量的“武力”。革命党暗杀和暴动政策实行,以及一点“帮会感情”,从明末亡国遗民心血积虑下来的老本钱,综合起来,向一个卖官鬻爵的堕落腐败统治组织作战,所以在短短期间中,在当时若干人嘲笑和轻视中,就推翻了统治中国两百年的满清,产生一个民国。共和实现的轻而易举,不可不说是人类史上空前的奇迹。可是历史的悲剧性,也就因此而决定。多数党员究竟是读书人,革命成功的迅速,使得这些读书人还来不及从失败经验上学习战斗,从历史书本上学了解中国民族弱点和优点,从部分负责中学习全体政治,即来接收那么一个庞大国家的一切,管理并教育这个国家的人民。原来统治这个国家的精神和实际,既不能好好运用,又不会把那个方式和技巧改弦易辙的来运用。因之虽得到了政权,满可以放手做去,到不多久,还只好照孙先生所表示的谦虚而诚恳意见,承认事实,把政权交给那个做官从政多年又还握有北方实力的袁宫保。党中干部全盘政治既然接办不下,即以得到南方几个省分的地盘和议会若干代表为已足。一切打算都还不脱书生本色,相信一个抽象原则既能把满清统治推倒,也就必然可以在这一片土地上建设一个新的国家。自孙先生以下,党中有力分子,对于国家前途的瞻望,差不多都那么忠厚天真到令人不能相信程度。不特“未来”种种可能未想到,即近在目前的“过去”似乎也无认识的兴味。若稍微世故一点,书呆气分较少,政治野心更大,自会明白革命成功这剂药的分量,是用大量文字征服读书人的心,引起多数中层分子对明日国家重造的可能,发生了幻想,用少量热血摇动晚清官僚的意志,使他们成天只担心被刺,毫无气概准备与革命对抗,再就便拾取那个原来遗产帮会感情,使它在“华侨”和“新军”方面发生作用,出钱出力毫不踌躇——于是湖湘间新军喊一声“打”,天下大势就定了一半。然而世界革命那有这样便宜事?若当时革命分子中有心人和活动派,能够对于这种“成功”思索得深刻一点,认识得清楚一点,就会明白明日的困难,是一定比过去还要多!庆祝民国成功之际,即必然注意到如何防止失败,第一件大事即建党!这个设计若原于认识,就常理言,第一便决不会放弃文字在国民感情和信仰上所产生的惰性,不仅仅照常办办两个“机关报”为已足,会从各方面来好好使用这个工具,去取得国民的信托,并教育党中的后进。第二且在决不倚赖“武力”上不完全放下武力情形下,从在质不在量的设计上,好好研究,好好培养,并有勇气在党所据有的省分,好好试验以党治军的设计。第三就决不会尽那点帮会感情,依然用在组织中成为粘合党同志的主要力量,必放手清党,并把党好好的重新改造,取法一个比较近代化民主国家又比较与中国国情相合的政党组织,来代替那点帮会感情,免得将来在运用上发生腐化或恶化现象。

然而党的夙命悲剧正与民族历史夙命不可分。当时用笔的分子既只以为有几个机关报为议会争取多数时发表意见,即可照约法得到政权。带兵的又多数不是职业军人,自乐于轻裘绶带接迎群众不乐意用实力配合统治中国,重造中国。对于党的精神,组织,因得到帮会便利甚多,对内部比对外部还重要,更不愿意去掉那点帮会中的游侠者气分。而小组织的以个人,以地方,以学会的细胞僵化即因之而形成。因此民二的制帮会感情的抬头,也就不至于有陈炯明事变,使得孙先生受制于一个不忠实同志,十三年时更用不着他带病奔走北平,来和几个军人商量国家问题了。

五四文学革命,书呆子用文字当成工具来使用,在群众中既引起广泛的作用,社会解放国家改造的理想,从文字中浸润流注重新燃起年青人的信心。加之西北接壤一个邻邦,国家重造的试验,约略见出一种稳定趋势。因之孙先生方想起改造党。因之黄埔学校方能吸引国内各方面的年青读书人。既有计划的参考旁的国家组织,来吸收各方面的力量,争取多数的信仰,所以尽管这点武力在当时和北方军阀实力比较,相形之下,如何薄弱,然而文字却在继续燃烧到一切年青人的感情,所以北伐一到两湖时,局面即不大相同。极不幸的就是文字的运用,从五四起并不是国民党来提纲挈领,完全是一廿个大小书呆子各凭所见所信,形成的一种重造憧憬,就眼目所及一些书籍和国际流行出版物,参考学习,铺敷个人的信念。而且一切进行,如谈解放中的“非孝”,“非孔”,动机与基础,又差不多都建立在一个天真稚气直觉情感上,正等于从一片新开垦或竟仅仅自由圈定的黑土上,毫无计量随意将“否认过去和当前”的种子撒去。年青人的纯洁脑子,正唯其像东北黑土,凡是撒下去的种子都无不在阳光雨露交替中向上生长。因之到了一个相当时期,就见出野草怒生的情形。想运用这片土地的书呆子,对此郁郁葱葱景象即不免有点茫然自失。俨然看到年青人脑子都解放了,从积习痴呆状态中解放了,但解放后的发疯使性处,怎么样来运用它,用什么方式来消耗它,节制它,融解它,转换它,使它粘合起来成为一种具体力量,表现到有计划的破坏和有阶段的建设,就不是若干书生可能办的事了。它的分裂和恶化,都是自然的结果。若遵从文字使用自然倾向,破坏否定的情感漫无所归,于是衍化而为幽默,为谐谑。至于归纳到政治倾向上的所形成的分裂,自更是民十八到如今年青人和国内壮丁国家财力大规模牺牲的前因。这一切说来都只是播种者的无经验,便不能在发展中有计划作有效的控制,末了到收成时,蒺藜和浆果当然不免同在手中。而且不到收成时,书呆子辈即已退回到版本、收藏、考据、音韵、玩照相、听京戏生活中娱乐他们四十岁以后生命,不再作领导前路的人了。适之先生对于文学运动就不免有“但开风气不为师”解嘲。陈独秀先生虽始终不放弃他社会重造的幻想,但已经就见出无力领导无可奈何的情形。孙先生看清楚了这一点,把一部分青年转移到手边来,造党建军,双管齐下。但这片黑土既然是从民八起开始即撒下了种,民十三方来接收,自然即埋伏下了民十八以后的纠纷。北伐前广东一隅局面小,还不大看得出毛病所在。一到北伐成功,自然就有了问题,对于“未来”各人有各人的梦,实现这梦各人又有各人预定的方式,分裂自是迟早间事。一到分裂时,终于就不能不用年青人的血涂染了长江中部几个省分每一片土地。(这种悲剧发展不特超过了原来几个书呆子的想象以外,即最聪明敏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来负责处理这个国家民族命运的人,当时也一定料不到会有如此一回!)多数人神智情感在某一时既陷入纷乱,各方面长时期的杀戮,自然便成为国民革命过程中一种历史夙命。即以江西一隅最后二年情况而言,包围圈日益缩小,内部困难已到捉襟见肘,然而清除自己同道时,一动手也照例是在一个数目后带上四个或五个零。此外在陇海线上的蒋冯战争,在广州长沙的相互焚杀,无一不证明这个集群性的“歇司迭里”的继续,除了消耗到疲乏程度,方可望平衡稳定,其余一切明智的努力,都俨若无可补救。纷乱情感既已带着传染性似的南北对流,所以更多书呆子、专门的、和比较有头脑的政治家的意见,高尚庄严的理想,都暂时失去了意义,代替而来的只是由于相互对立所产生的负气和仇恨,“解决当前”成为推动群众的唯一方式。若把这一页已成过去的历史,加以冷静的分析,就可知除了留给十岁以上对民族将来有远虑的中国人,一个可怕的印象,一种悲痛的教训,此外就最好不用提了。这点过去若以后历史家想把它胡胡涂涂交给一个“人”或一种“政见”去负责,是只能更增加后人胡涂的。这原本虽由于某几个人某几种主张相激相荡而产生,但一到杀戮死亡普遍而广泛的进行时,我们就只见到那个仇恨纷乱情感,培植在一段时间中,渐渐增加残忍和疯狂,所不可免的一种倾向罢了。这点过去若值得负责者疚心,每一个政治家和专家都有它应当疚心忏悔的一分。任何庄严辩词都依然掩饰不了那种国力浪费的失计。正因为它不是一个人或一种主张的过失,所以也不会是另外一个人或一种主张的光荣业绩。

过去的业已成为过去了,或有人自为践踏先知血迹前进,或有人又被别人认为穿着愚人笨重套鞋而行,总之恩怨是非都完了。然而“过去”的幽灵,恐怕还依然紧紧的附在一部分人的观念上,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企图上,而又必然还要影响到这个民族将来发展的命运上。

大先生坐在火炉旁拨火画灰,对着水壶下爆烈小小火星的炽热炭火,追想起本身寄托这个国家近二十五年来的种种,如何形成当前的命运,痛苦中不知不觉也燃起了自己的一点希望和信心。

“只要兵役制度能逐渐在法规中进行,我们还有的是年青人!只要是对外,正在长成的还可望从炮火教训中慢慢的长成,得到竞争生存经验的!……不过这些经验,是要和那个过去的夙命缠缚在一起,形成明日的困难?还是能够完全摆脱过去,单独在忧患中新生,一切向光明迈进的新生?”

想到这里时,大先生觉得已超过了自己小小头脑所能思考的范围以外。恰恰如像一个人在大海中游泳,兴之所至,手足并用,不知不觉间已离岸很远——离他日常生活那个充满螺蚌苔沙的海岸边一切都太远。这件事对他说来实在不习惯。所以向前望去,俨然无涯无际,只看到天际线上一点紫烟,即那个“过去”遗留下的残余。回头望去,原来那个生息寄托的边岸,俨然也在渺茫中了。因之不免有点惶恐,有点茫然失措。即使如此,本性中的那点幽默依然并未失去,于是又自言自语聊以解嘲的说:

“我的大先生,你是怎么的?你难道也要做大文学家了吗?家里有二老一个,已经给自己和社会够麻烦了。铁打的头脑,终日不思不想,还可磕山核桃用。至于长年来思索人的事情,想去想来找寻不出个好结论时,又从而烦恼,气得个头眼昏花,算做什么?你即因这个气翘了辫子,也没有用!何况那些讨厌你的,政治意见不合的,在生时还会造出许多下流谣言,死后无凭据,岂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好?”

幸好水壶中的水已开始沸腾了起来,大先生赶忙注了一杯茶。把茶喝过后,看看小表已五点,快天明了,就忙匆匆的走下楼到外院耳房去叫看门的厨子老宋。把个手电筒在窗口上只是晃。这原是大先生家法之一。厨子老宋虽还恋床,不乐意即离开暖暖和和的棉被,也不能不赶即起来,故意将棉被用力抽打,表示业已离床正在整理被盖。大先生瞎眼不瞎心,明白这个下人的用意,在窗前半笑半骂的说:

“老宋,老宋,把戏够了,怎么还不起来,简直是筹赈委员,有名无实!一个人那么懒,终不成的!常言道,屎吃头一节,凡事要勤快点!这是打仗的时候,那能落伍?一落后,你赶不上的。‘大拉隔山,小拉隔湾’,你但倒逍遥自在。说你还不认账,牙巴骨脆酥酥的,这样那样,湾里坳上,可不是昨天到航空母舰上出了花样,淘得虚飘飘的,才爬不起床?”

“大老爷,你的新名词真多。我起来了!天还不亮,您早哩。”厨子老宋又轻轻的说,“大老爷,不打仗你也早。同你一比,我就只好甘拜下风了。”

“我早哩。‘莫道行人早,还有早行人。’我早什么。不是有事情,我还不知道蒙在被窝里梦周公?团长今天要回来,你还不赶紧预备预备。我昨天告你做的事,够你忙个半天!打扫院子,买菜,买鱼,叫马夫把那匹马洗好从三都庙牵回来,再动手做饭。吃过饭,跟我过河去接团长,挑行李。你等等记着换件干净衣裳,不要老是那个花子相,团长见了生气骂人!”自己也轻轻自嘲说,“家里有一个花子就够了,不是花子窝!人家还以为我是标准‘老枪’,用黑饭过日子的!告他们家中只有黑面包,还不相信!”

那瘦个子大司务从耳房钻出来时,被屋外寒气一逼,打了个喷嚏,一面搓手一面尽吓吓吓的,“大老爷,好冷天气,亏团长他们在前线打仗!”

大先生把那个电筒重新在厨子脸上晃晃:“冷不死你这个真命天子,老宋。团长昨天来电话,腿打穿了,不吃不喝,躺在敞车上淋了三天雨,还不曾冷死饿死,你就怕冷!这么娇皮嫩肉,还不如早回老家去,省得吃贵米粮。早知道你这样,倒是送你上江西去受点苦吃,把筋骨也练得硬扎一点。打死了,昭忠祠有个名字。”

“团长是英雄,大老爷。还有你,也是英雄各有不同,大家公认。——”

“我看你也是英雄,只想上航空母舰!”

“咦,大老爷,你真是——天还不亮,团长这时还不会上车!从长沙到沅陵,小车子纵飞快,要下午三点半钟才到站。我们吃过饭,两点半悠悠的过河,保你不会误事也。”

“也,你也之乎者也起来也。懒人总有懒借口。不会误事,你可到保险公司保过了险?我问你。少说空话,赶快把厨房收拾干净,打扫院子。古人说:鸡鸣而起,勤能补拙;你还说读过子曰,除了爱用之乎者也,《论语》《孟子》真读到脑背后去了。”

老宋厨子抓抓脑后短头发,好像经大老爷提醒,在搜索《论语》《孟子》,顽皮的想着:“大老爷,世界上人都像你,那就好了。可是天下事那像你这么忙办得好?选燕窝,烧水,鸭毛,都不能忙,凡事得慢慢来!性急不得!”

大先生似乎完全明白老宋的心思:“一个懒人总有懒借口,或者是主义,或者是信仰,其实和那些吃X饭的一样,……一片谎话。我真看够了!”

大先生吩咐了一套后,又引出了两句古训,调笑一下厨子,就晃着那个手电筒,向厨房走去。到了厨房,见昨晚上用温水泡好的玉兰片和黑木耳,都放在碗橱里,不曾被耗子打翻。拂拭得十分清洁的灶头,有两匹花灶马正从上面跑过去。那个焦尾白猫儿,还蹲在灶门前凳子上取暖,看守悬在半空中受柴烟薰黑的香肠腊肉。猫儿见了大先生晃着电筒下厨房,知道天已快亮,照规矩过不久就有饼干吃了,于是跳下来,站在大先生身后,咪咪的叫喊,表示友谊信赖和永远追随。大先生既骂了骂厨子老宋,又眼见厨房中一切不变,情感业已回到了所习惯的环境中,和适才间想起的中国过去与未来,都渐渐离远了。和正在另外一个地方进行的战事,以及因这战事可能引起的种种烦忧,也离远了。仿佛稍微安心了一点。转回自己的房中时,便照习惯用饼干喂那个巧于贡谀、追随身后的猫儿,一面逗着这个性情温和的生物,等待天明。

同类推荐
  • 宫

    “那年你对我说,人生最难的事情是‘坚持’,你还说,如果我有灵魄,就来到你身边,生为男子就助你夺天下,生为女子就成为你的妻。这一世,我是男子,帮你得到了安稳的天下,下一世,我要成为你的妻,和你比翼双飞……”
  • 家庭

    家庭

    我们将在西默农的这组小说里看到,人们有时候会用一种只存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憎恨的眼神互相审视对方。这是一种很容易看到、也很容易感知到的强烈情感。你也许会觉得西默农的描绘非常真实,没有一丝虚构。小说《忏悔者》的内容正如题目所示,一户人家的所有成员似乎都急于为自己辩解,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在《其他人》这部小说中,作者不仅再现了整个城市的风貌,还创造了一个从失踪到归来的家庭传奇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秘密、指责、怨恨、尔虞我诈和诺言将轮番上演。西默农的女儿自杀而死。在《奥古斯特之死》中,西默农说出了他总结自己的人生时感悟到的一句话:“我太野心勃勃,因此最终一无所有。”
  • 春风沉醉的夜晚

    春风沉醉的夜晚

    阶层的鸿沟,像阴影般无处不在,深入骨髓。这是一个套中套的故事。“猎物”突然成了试探者,到底谁是猎物?谁是猎人?一我,夏秉秋,查丽丽。我们三个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两年前,柏林自由大学的一次学术会议。当时我们的关系如下:我和夏秉秋同时被邀请参加会议,夏秉秋是德籍华人,常居柏林,而我从上海坐德航经法兰克福转道柏林。我们素不相识。至于查丽丽,她是我十八岁以后的闺蜜,这样的关系已经延续了差不多另一个十八年。那一阵她正好在德国修最后的MBA课程,有个短暂的假期,于是她决定来柏林和我见面。当然,与此同时,也见到了同样素昧平生的夏秉秋。
  • 天使对我说

    天使对我说

    一年的时间,足够我们忘记一切不想忘记的,一座城市,一段经历,一个人。被过去套住,搁浅在回忆里,静静观望。
  • 海上繁华梦(二)

    海上繁华梦(二)

    《海上繁华梦》以上海晚清时期的十里洋场为背景,以沪上妓院为中心,描写了十里洋场中纸醉金迷的生活,以作者自况的谢幼安与陷污泥而不染的妓女桂天香为主线,以他们变相的才子佳人的故事,牵杂着上海滩上达官贵人、纨绔子弟吃喝嫖赌、挥金如土的记述。展现了上个世纪末近代中国的历史世俗画卷,大城市畸形的繁华与发达,灯红酒绿,而农村却已无法生存,许多青年沦为几女,对比非常强烈。反映出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正摇摇欲坠,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具有形象的认识价值。
热门推荐
  • 慕伊人

    慕伊人

    有人用一种很特殊的方式告诉我:与其乞讨爱情,不如骄傲的走开我开始拼尽一生的力气向世人见证:不必等也不必追优秀的女孩从来不用低头!!!
  • 心光:尚之年古诗词楹联集

    心光:尚之年古诗词楹联集

    之年先生耗时数年,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对祖国山川之美和人杰地灵的巴蜀大地,寄予了无限的深情,并以诗词这种特殊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期盼祖国繁荣强盛的心愿。同时,之年先生对亲情、友情和爱情也作了独特的细致的描绘。
  • 爱之约定

    爱之约定

    因为一个误会,他将她抛弃,事后知道错怪她,想找她的时候,她已经消失在人海。五年后,机场意外重逢,她竟然还领着一个宝宝!“你跟孩子都是我的!”他霸道的宣誓,她却不屑的道:“先生,我们认识吗?”不认识?好!很好!既然如此,那他就让他们好好的重新认识一番吧!
  • 恰似温柔的你

    恰似温柔的你

    叶悠然上辈子太过于傻白甜,不懂身边人和眼前人皆是狼柴虎豹,害的自己惨死。这辈子重新来过回到高考前一个月,看她如何手刃白莲花手撕渣男。只不过,嘶,你这个大boos哪儿来的?
  • 风云司

    风云司

    一朝风云一朝录,一人一剑一江湖。原来一场赌博无论输赢死的只有一人而已。
  • 毒命圈子

    毒命圈子

    她,被养父母抛弃到国外,本是一身的骄傲却在一夜之间一无所有,养父母只手遮天,回国即是死,从那时起她便再也不敢回国,但是某一刻她的光出现了,他就像万丈光芒,把她的每一个角落照亮,让她知道原来还有人愿意并且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他,是堂堂大少爷,追他的人可以排到法国,腹黑冷漠是他的代名词,他以为自己永远不会付出真心,更何况是一个陌生人,但是他承认这个不算出众的面孔,却俘获了他的真心
  • 夜风

    夜风

    《夜风》是一部描写当代都市下岗职工再创业的长篇小说,作品当代都市气氛浓郁,情节生动紧凑,语言清新朴素。《夜风》获山东省第七届(2002—2003年度)精品工程奖、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文化奖”入围作品。之二《夜雨》获2005年国际文化笔会“中山图书奖”。《夜风》获山东省第七届(2002—2003年度)精品工程奖、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文化奖”入围作品。之二《夜雨》获2005年国际文化笔会“中山图书奖”。
  • 丑颜鬼妃:逆天二小姐

    丑颜鬼妃:逆天二小姐

    因调戏几位长老的弟子,长老们便与阡陌大战三百回合,阡陌不幸而亡,魂魄穿越到轩辕王朝,苏家二小姐的身上。苏若汐——既不能文又不能武,还因脸上的胎记,被世人称为鬼女,而结婚当晚,苏家二小姐却被活活的吓死。再次苏醒,她不再是那个人人可欺,人人可辱的苏若汐,害她的、欺她的、她要慢慢的奉还!凤凰逆磐,天下由她猖狂!
  • 豪门媳妇:缠绵游戏

    豪门媳妇:缠绵游戏

    要她偷取商业机密——NoProblem!但是要偷一颗心,那可不是她的强项开玩笑!她夏至欣可是卖艺不卖身的好吧。说什么她也不会为了钱出卖身体的等等!交易订金二百万美金!!!林琰一直以来都认为世上没任何事逃得过他的法眼然而在这场以继承人之争为背景的爱情游戏中会演戏的不只他,夏至欣才是该拿影后的那个人!当他发现这场戏已变了调,逐步将心交出去时这家伙竟出卖了他!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