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4800000003

第3章 辽(1)

(一)辽太祖

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一代天骄耶律阿保机在契丹迭剌部降生了。从耶律阿保机的七世祖开始,耶律家族就掌握了契丹八部联盟的军权,连任夷离堇,地位仅次于八部联盟首领。

耶律阿保机一降生就面临着血腥的权力争夺,耶律阿保机的祖父匀德实不幸被杀了。

耶律阿保机的祖父遇难后,家人四散逃亡,襁褓中的耶律阿保机由祖母照管。祖母怕耶律阿保机被追杀者认出来,就把他的脸涂得脏脏的,整天东躲西藏。有一天,大队骑兵追踪而至,祖母急中生智,把耶律阿保机藏到另一个帐篷里才躲过一劫。

后来,耶律阿保机的伯父重掌八部军事大权,把年幼的耶律阿保机接到身边抚养。

耶律阿保机自幼聪明过人,长大后身体魁梧健壮,武功高强,胸怀大志。他身长九尺,目光射人,能开三百斤硬弓。

耶律阿保机率领侍卫亲军多次立下战功,受到伯父的赏识。伯父有意培养他,让他参与军政。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20岁的耶律阿保机迎娶14岁的表妹述律平为妻。述律平十分聪明,有胆有识。耶律阿保机有了贤内助,更是如虎添翼了。

伯父死后,耶律阿保机被推选为夷离堇,继承了伯父的职位,成为八部联盟的军事统帅,地位仅次于可汗,掌握了联盟的军事大权。

这时,耶律阿保机只有30岁,手中掌握的联盟军事大权为他建立军功、树立权威创造了有利条件。他率军四处征伐,接连攻破室韦和奚人等部落,同时南下进攻汉人聚居的地区,掠回大批的汉人和大量的牲畜,实力越来越强了。

唐朝末年,幽州(今北京一带)节度使刘仁恭多次出兵进攻契丹,契丹人深受其苦。八部大人归咎于可汗无能,要求改选可汗。耶律阿保机凭借自己强大的实力和崇高的威望,于唐哀宗天祐三年(906),也就是唐朝灭亡的前一年登上了可汗的宝座。

按照传统制度,可汗要三年改选一次。汉人谋士经常对耶律阿保机说:“中原汉人的皇帝是世袭的,从来不改选。”于是,耶律阿保机在任满三年后拒不交出大权,要像中原皇帝一样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

为了争当可汗,耶律阿保机的兄弟首先起来反对他,由此发生了契丹历史上的“诸弟之乱”。

从911年到913年,兄弟叛乱一共发生了三次。耶律阿保机不愿意手足相残,想将几个兄弟教育后释放。这时,述律平说:“可汗还想看到第四次叛乱吗?”于是,耶律阿保机狠了狠心,将参加叛乱的兄弟及他们的亲属上百人全部处死。

“诸弟之乱”平息后,另外七部贵族为了夺权,仍在暗中做着推翻耶律阿保机的准备。

后梁末帝乾化五年(915),耶律阿保机征讨室韦,胜利而归,七部贵族假装欢迎他,乘他不备时将他抓住,将刀架在他的脖子上逼他让位。面对死亡,耶律阿保机只好辞去可汗之职,带着自己的部落迁到滦河一带。

为了东山再起,耶律阿保机重用汉族知识分子。

耶律阿保机采用汉族谋士的建议,在滦河之滨建了一座城,并改变契丹的游牧习俗,大力发展农业和盐铁业。不久,耶律阿保机所部的军事实力和人口总数开始雄居契丹八部之首。

由于其他七部都要由耶律阿保机提供盐铁,耶律阿保机控制了其他七部的经济命脉。

耶律阿保机见时机成熟,便开始了扫平称帝障碍的计划。他亲赴其他七部,对七部大人说:“感谢各位大人厚待我,让我苟活至今。我特备薄酒,略表谢意,请大人光临寒舍。再者,我又新建了几个盐场,请大人们聚在一起议议新盐的分配。”

七部大人被耶律阿保机的表面诚恳所迷惑,信以为真,都准时赴宴了。宴会上,耶律阿保机谈笑风生,频频举杯劝酒。就在七部大人喝得酩酊大醉时,耶律阿保机一声令下,早已安排好的伏兵一拥而出,挥刀砍死了七部大人。耶律阿保机随即率大军杀出滦河,统一了契丹八部。

后梁末帝贞明二年(916),耶律阿保机用青牛白马祭旗,敬告先祖,登基称帝,建立了契丹国,定年号为神册,建都临潢(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称上京。耶律阿保机自称天皇帝,史称辽太祖。

这一年是五代后梁贞明二年,比宋太祖建立宋朝要早三十四年。

称帝之后,耶律阿保机继续扩张领土。这时,漠北的游牧部落和契丹比起来势力都很小,东边的渤海国和高丽国已经衰落,南边的后梁也在走下坡路。这种形势对耶律阿保机开疆拓土十分有利,他想建立一个南到黄河,北至漠北的北方大国。

契丹天赞五年(926),耶律阿保机灭了渤海国,将渤海国改为东丹国,意即东契丹国,让皇太子耶律倍担任东丹王,管理东丹事务。

回师途中,耶律阿保机病逝于扶余城(今吉林农安),终年55岁。

耶律阿保机统一了中国北方,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为我国北部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作出了贡献。

耶律阿保机在与中原和西部各国的交往中,能够融汇众长,卓有成效地促进了契丹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的迅速发展。

(二)辽太宗

耶律阿保机死后,述律

平摄政,杀了政敌数百人。契丹天显元年(927)十一月,在述律平的支持下,次子耶律德光即位,史称辽太宗。

耶律阿保机死后,契丹皇族内部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政治主张。太子耶律倍是汉族封建文明的向往者,述律太后和辽太宗则极力发展奴隶制。耶律倍温文尔雅,能作辽、汉文章,通音律,善绘画,在东丹国建立制度时全用汉法。契丹天显六年(932),耶律倍南逃后唐,辽太宗统一了契丹。

辽太宗继承辽太祖的事业,在他统治契丹的二十年间一再率军南侵。

契丹天显十年(936),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派使者持信拜见辽太宗,以称儿、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乞求辽太宗出兵援救,共击后唐大军。

辽太宗见信后,非常高兴,回信说:“等秋高马肥时,当出动全国军队南下。”

九月,天高云淡,辽太宗亲自率领五万骑兵,号称三十万,自扬武谷南下,旌旗蔽日,绵延五十余里。

辽太宗抵达晋阳后,石敬瑭派出军队前去夹击后唐军,后唐军大败。

这天晚上,石敬瑭出晋阳北门拜见辽太宗。辽太宗握着石敬瑭的手说:“真是相见恨晚。我看你相貌气度,真是中原之主啊!我想立你为天子。”石敬瑭再三推辞,但将吏都劝他答应下来,他只得同意了。于是,辽太宗写好册立文书,封石敬瑭为皇帝,建立晋国,史称后晋。辽太宗脱下自己的衣冠给石敬瑭,让他在柳林筑坛登基。石敬瑭称辽太宗为父亲,做了儿皇帝。其实,辽太宗比石敬瑭还小十一岁。

接着,双方乘胜南下,后唐灭亡,石敬瑭统一了黄河流域。

后晋天福七年(942)六月,石敬瑭病逝,其子石重贵即位。

接着,朝廷上讨论如何向契丹告哀,掌握禁军的景延广说:“不必用奏章,只写封信就行了。而且只称‘孙’,不要称‘臣’。”大臣李崧反对说:“这恐怕不妥!为了国家委屈自己并不羞耻。陛下如果不肯委屈,势必同契丹开战,那时就后悔莫及了。”但景延广坚持己见,石重贵接受了景延广的意见。

果然,辽太宗见信大怒,派使节质问说:“为什么不先来报准就私自即位?”

景延广执笔回信,措辞十分强硬。

景延广是武夫出身,功夫过人,瞧不起北方落后的少数民族。石重贵对他的信任超过其他宰相,让他掌握禁军,无人敢跟他争辩。

辽太宗见了回信,心中大怒,立即亲率契丹大军南下,石重贵这才有些害怕了。他派使者求和,想恢复友好关系,辽太宗说:“创伤已深,无法愈合了。”

不久,契丹攻入开封。

后晋天福十二年(947)正月初一,后晋大臣穿着素衣,戴着纱帽,到开封城北迎接辽太宗。他们一个个跪在地上,以额触地,不敢仰视。辽太宗头戴貂皮帽,身穿貂皮袍,内服轻甲,在高冈上勒缰停马,命降臣起身改穿常服,然后慰问一番。

石重贵率皇族到封丘门外去迎接辽太宗,辽太宗推辞不见,从封丘门进开封城。百姓见了辽兵,都惊叫逃走,辽太宗登上城楼对百姓说:“我也同样是人,你们不要怕!不久我就会叫你们过上太平日子。我根本无心南来,是你们汉人引我到这里来的。”

契丹兵押解景延广北上,正月初四路过陈桥。当晚,景延广趁卫兵不注意时用双手扼住咽喉,气绝而死。

辽太宗封石重贵为负义侯,要送他到黄龙府去安置。辽太宗派使者对石重贵的母亲李太后说:“石重贵不听你的话才有今天,你可随意去留,不必和他同行。”李太后说:“他侍奉我十分孝顺,错就错在违背父亲遗志,断绝了两国的友好关系。而今幸蒙天恩饶他不死,我做母亲的不依靠儿子还能依靠谁?”于是,她也随石重贵北上了。

正月初九,辽太宗穿戴汉人衣帽,文武百官开始照常办公。

正月二十九日这天,辽太宗对原后晋的文武百官说:“我们契丹疆域广大,有好几万里,仅大酋长就有二十七人。中原风俗与我们完全不同,我想选一个人做你们的君主,你们可有什么意见?”百官齐声说:“天无二日,民无二君,我们都拥护陛下当皇帝。”

二月一日,辽太宗头戴通天冠,身穿赤纱袍,登上金銮殿,做了汉人皇帝。为了怀柔汉人,辽太宗特地把民族色彩浓厚的“契丹国”改称“辽国”。

述律太后派使者携带美酒、肉干、水果、蔬菜到开封送给二儿子,祝贺他平灭后晋的丰功伟绩。辽太宗在永福宫大宴群臣,每次举杯时,他都站起来喝,并说:“太后所赐,不敢坐着喝。”

辽太宗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分治汉人和契丹,又改幽州为南京,云州为西京。

辽太宗虽然在开封做了皇帝,却没有站住脚。由于辽兵在中原四处抢掠,给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各地百姓纷纷起来反抗,狠狠地打击了辽军。辽太宗对大臣们说:“我不知道中原人这样难以统治!”

三月八日,辽太宗借口说:“天气渐渐热起来,这里难以住下去了,我打算暂时回北方去探望太后。我会留一个最亲信的人在这里当节度使的。”大臣们说:“何不把太后接到这里来?”辽太宗说:“太后的家族庞大,像千年老树一样,盘根错节,不能移动。”

三月十七日,辽太宗动身北上,带走了后晋官员多人,禁卫军几千人,宫女和太监几百人。国库和宫中的金银珠宝全都装车拉走了。

路上,辽太宗说:“我在北国时常常骑射打猎,真是一件乐事;到中原后整天闷得很。现在我回去了,就是死了也没有遗憾了。”但他还未走到家乡就病逝在杀胡林(今河北栾县)了。原来,他发起高烧来,将冰放在胸口、腹部和四肢,仍是受不了。接着,他又将冰含在嘴里,仍是热得不行。最后,他终于活活烧死了。

(三)辽世宗

耶律阿保机的太子耶律倍出逃后唐后,其子兀欲在契丹受封为永康王,随辽太宗南侵。辽太宗病逝后,他在宗室大臣拥戴下即位,改年号为天禄,史称辽世宗。

这时,述律太后在上京闻讯,心中大怒。原来,她想立她的爱子李胡即位。李胡曾加号天下兵马大元帅,与辽太祖在位时耶律德光的地位相当。辽世宗在镇阳(今河北栾城北)即位后,述律太后命李胡领兵讨伐,要夺取帝位。

辽世宗派遣老将迎战,李胡大败而归。辽世宗领兵北上,述律太后与李胡在潢河整兵备战,两军在潢河渡口隔岸对阵。

契丹贵族见国内大乱,都说:“如果打起来,我们父子兄弟就要互相残杀了!”述律太后向贵族耶律屋质问计,耶律屋质说:“李胡、永康王都是太祖子孙,原是一样的。耶律倍和永康王又是长子和长孙,即位有何不可?太后应从长考虑,与永康王议和。”于是,述律太后命耶律屋质去见辽世宗,辽世宗派耶律海思前来约和,往返数日,终于决定罢战。

述律太后问耶律屋质说:“和议已定,帝位究竟归谁?”耶律屋质回答说:“太后授永康王帝位,还有什么可疑?”李胡在旁厉声说:“有我在,兀欲怎能称帝!”耶律屋质回答说:“按照制度,长子如果有后,是不能传弟的。当年,太宗之立,人们尚以为非,何况是你了?现在众口一词,愿立永康王,不可更改了。”述律太后一闻此言,只好答应立永康王为帝了。

辽世宗回到上京,将述律太后和李胡迁到祖州(今昭乌达盟林东镇西南)软禁后,将其同党骨干全部处死。

辽天禄三年(949),萧翰和公主阿不里联络明王耶律安端谋叛,耶律屋质报告了辽世宗。辽世宗将萧翰诛杀,阿不里则在入狱后死去。耶律安端的儿子察割很狡猾,他痛哭流涕,假装揭发父亲的罪行,骗得了辽世宗的信任。结果,辽世宗只将他的父亲安端贬到外地统领部族军队,没有处死,还把察割留在朝中,委以重任,十分宠信。

辽世宗倾慕中原风俗和政治制度,任用很多汉人担任要职,引起了旧贵族的不满。

察割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偷偷谋篡帝位。耶律屋质向辽世宗汇报,请他提防察割,辽世宗不相信察割会反。屋质再次劝他采取措施时,他摇头说:“察割舍父,大义灭亲,不会有什么事的。”

辽天禄五年(951)年初,后汉枢密使郭威推翻刘知远建立的后汉,建立了后周。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在太原重建汉国,史称北汉。

这年六月,刘崇遣使到辽国求援,愿意接受辽帝的册封,辽世宗派遣使者册封刘崇为“大汉神武皇帝”。

郭威闻讯,向北汉进兵。九月,辽世宗应北汉主刘崇之请,召集各部酋长商议出兵攻打后周。由于连年征战,民力耗尽,酋长们都不愿意南侵。但辽世宗却强令他们按期率军南下,他自己也统率本部人马于九月动身,到达祥古山,驻于火神淀。各部酋长不敢违令,只好带领人马赶到这里。晚上,辽世宗祭祀辽太宗亡灵之后,设宴招待群臣和各部酋长饮酒。辽世宗喝得酩酊大醉,被左右扶入内帐。

深夜,燕王耶律察割率领一群酋长冲入内帐,举刀砍死了沉睡中的辽世宗。

辽世宗虽然在位只有四年,但他对辽国是有贡献的,他将辽国的政治制度发展并完善了。辽世宗将后晋的一整套汉族官制带到了辽国,加上原来辽太祖时期确立的官制,终于使辽国的官制在部分汉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官制。

(四)辽穆宗

辽世宗死后,耶律屋质逃出,遣人召集诸王和侍卫合力讨伐察割。

随军出征的辽太宗之子寿安王耶律璟正在营帐,屋质对他说:“大王是太宗之子,叛贼一定不会容你,万一落到贼人手里就后悔莫及了。”于是,耶律璟和屋质整军出战,诸将相继来会,围攻察割。

察割被杀后,耶律璟即位,史称辽穆宗,改年号应历。

辽穆宗在位十九年间,皇族内部一再发生企图夺取皇权的谋反事件,还爆发了奴隶起义。为了稳定辽朝内部的统治,辽毅宗不再发动南侵战争,但也不能不管依附辽国的北汉。只要北汉与后周发生战争,辽国总是出兵援汉抗周,收复北汉被后周夺去的州县,以稳定辽国南境的局势。

后周显德元年(954),郭威病逝。柴荣即位,史称周世宗。

北汉主刘崇趁后周国丧,请契丹发兵协助,想一举消灭后周。

不料,刘崇轻敌,只让辽军观战。结果,北汉军大败,刘崇只得披上蓑衣,戴上斗笠,仅带一百余人狼狈逃回太原。

和过去大规模南侵战争不同,辽穆宗几次出兵南下,都只是为了维持现状,以攻为守。

同类推荐
  • 唐朝小文豪

    唐朝小文豪

    唐朝皇室后人穿越回到了唐朝建立伊始,武德八年,那个动荡年代。那个时候,初唐四杰还没出生,还没有律诗,还没有词,没有对联。我要成为初唐第一大文豪,归田幽居,挥毫泼墨,吟花赏月。这是他的目标。但这个动荡的年代,不会如他所愿。玄武门之变,抗击突厥,灭梁国……他从旁观,到参与,一路见证大唐的崛起。……qq群:665114328
  • 神断大周

    神断大周

    柳青捡到一本书,离奇的穿越。而且还是魂穿到一个架空朝代的县令身上。柳青醒来,接收了前身的一切,发现除了一个乱摊子等他来收拾,就别无他物。并且随着而来的还有各种离奇案件,就这样,柳青不管愿不愿意,都走上了一条神断大周的道路。
  • 三国废帝

    三国废帝

    倒霉蛋陆南穿越了,成了东汉末年最倒霉的废帝弘农王刘辩,他将如何逃脱被董卓鸩杀的命运?如何一步步成长,续写大汉辉煌……
  • 无敌极品天子

    无敌极品天子

    遇到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极品天子,满朝文武和三千后宫佳丽该何去何从?ps:孤王就不按套路来,你们又能咋的?不服气,就和孤王大战三百回合。
  • 四川袍哥史

    四川袍哥史

    翻开中国的史书,我们可以找到沙场的断戟,后宫的裙裾,宦官奸臣的龌龊与肮脏也屡见不鲜,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曾经翻云覆雨,浴血寝骨,令人扼腕长叹的袍哥却被淹埋在历史的烟云里。透过滚滚尘沙,才能看到他们仓皇而依稀的背影,这不能不说是史学上的一大憾事。是的,他们是遥远的江湖,他们中的一些人物及事件多以“匪”、“盗”等让人憎恶的字眼记录在清代、民国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档案里面,而他们中的多数只不过是芸芸众生,那些在刀口上舔血、在凌辱中讨生活的袍哥,甚至还来不及搞清楚发生了什么。
热门推荐
  • 还阴债,妖夫找上门

    还阴债,妖夫找上门

    算命的老太婆说,鬼孩子才用爬的方式来到人间。而我亲爹妈把我卖给人贩子结婚冲喜……
  • 到网王世界旅个游

    到网王世界旅个游

    凌涵霏的前二十多年过的平平淡淡,她以为以后的日子也就这样了。系统:不好意思打扰了凌涵霏:老天这么宠爱我了么?系统:吃,喝,睡,玩…凌涵霏:你说我要你有啥用!系统:我能带你穿越啊~偏原著向,跟着动漫剧情走,主角只是一个过客,感情线不确定,人物设定尽量不oc!第一次写文,请多关照!多谢~
  • The Art of Business

    The Art of Business

    In the traditional model, business operates in an economic flow of inputs (resources and raw materials), outputs (products and services) and processes that help get you from one to the o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 长风不隐

    长风不隐

    风云突起,楚祭依旧嬉皮笑脸。“公子长得真俊俏。”“我会对你负责的!”“那位俏公子是我娘子!”负隐风,涤荡宵小。与和自己关系不冷不热的师兄同行,重振楚氏家业,但是有一天,他突然发现……
  • 沙弥律仪要略增注

    沙弥律仪要略增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趣味哲学

    趣味哲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 去死吧系统

    去死吧系统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东西是理所应当被剥夺的。若是有外来物企图破坏、掠夺,自然会产生足以与之抗衡的存在。这是一篇卫道者的独行故事,去杀死系统吧!(本书主角走合道路线。目前已确定世界:《Schooldays》、《紫罗兰永恒花园》、《全职猎人》、《魔法禁书目录》/《某科学的超电磁炮》、以及包含了诸多世界元素的主神空间)书友群:6-8-4-4-2-7-8-2-0
  • 佞臣宠妻日常

    佞臣宠妻日常

    纳兰青桑发誓,她跟那个权倾朝野的佞臣苏羡真的不熟……虽然她前世死在了他怀里。苏羡笑得漫不经心:怎会不熟?我明明收到了你的定情信物。一只威风凛凛的白虎叼着荷包:虎证物证俱全,你就是我娘。纳兰青桑笑容一阵扭曲:都是误会,是误会,当时我才三岁。……这是一篇节奏较慢的重生宅斗虐渣文。女主三观正,智商在线,一路虐渣;男主略偏执,宠妻宠虎,超级护短;PS:烂俗的梗,不一样的新鲜,如果你也喜欢,请支持推荐呦!
  • 至极之旅

    至极之旅

    一位内心迷茫的二流作家。应朋友之约,前往南极找寻灵感以及内心的宁静。在南极展开了一场丰富多彩的经历。认识在南极的朋友,为考察站的新婚燕儿筹备婚礼,参与圣诞派对、仲冬节、T3综合征......天的蓝、山的黑、雪的白让他带你领略一场特别的南极温情之旅。
  • 萍水相逢

    萍水相逢

    “两个丑八怪”座落在圣日尔曼小广场边上。在成千上万家巴黎咖啡馆里,它上了各语种的巴黎导游书,因为它是左岸出了名的作家咖啡馆,甚至巴黎文学圈还在这里设立了一个文学奖,也叫“两个丑八怪”。其实那两个丑八怪,却是店堂里的两个木头人雕像,两个尖嘴猴腮的中国男人,穿了清朝的衣服,留了奸诈的八字胡。从前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常常去那里会朋友,读书,高谈阔论和写作,没有成名的天才在这里把自己最重要的成名作三文不值两文地卖给了出版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