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1000000020

第20章 最后的准备(1)

为了提高组织指挥的效率,艾森豪威尔把指挥部从伦敦市中心转移到泰晤士河上金斯吞附近的布舍公园。但他经常抽出一切可能的时间离开指挥所,到前线去,到士兵中间去。这样,他最能了解部队的准备情况。在盟军登陆前的短短4个月里,艾森豪威尔将军视察了26个师,24个机场,5艘战舰,他到过的仓库、工场、医院和其他设施,已经无法统计了……一天,他同艾森豪威尔将军一起经过一个城镇时,下车步行,在欢呼的人群中走了两个街区。人们热情地拥挤在他们周围,许多人激动得泪流满面。

一、屯兵英伦岛

到1944年2月,美国在英国开辟了众多的海军基地。

两栖训练中心:

罗斯尼斯——1943年8月20日作为两栖训练中心重新使用,同时也是接收站,还有消防、炮火支援学校和4个敌港管理组(管理夺自敌人的港口)。1944年2月14日共有官兵6,329名。

普利茅斯——位于德文郡,建于1943年11月3日。从1944年1月3日开始是霍尔的舰上司令部和威尔克斯的登陆舰艇与基地勤务欧洲司令部的所在地。有维修军舰艇的设备和人员,也是一个主要的上船港,共有军官90名,士兵1,495名。

法耳默思——位于康沃尔半岛,建于1943年9月。10月28日,第一艘坦克登陆舰(30号坦克登陆舰)从美国到达该处,在甲板上带来了一艘坦克登陆艇。

达特默思——位于德文郡,建于1943年11月,是一个两栖前进基地,也是第11两栖部队训练中心所在地。该基地的主要任务是修理和保养登陆舰艇。人员增加到2,000多名,一度有4,000名水兵在达特默思搭帐篷宿营。

萨尔库姆——位于德文郡,建于1943年10月,是两栖训练中心。特别是训练步兵登陆艇的中心,也是坦克登陆艇的维修基地。

阿普尔多尔和因斯托——位于北德文郡,建于1943年7月29日。训练登陆舰艇人员,并协助陆军训练士兵们习惯于船上作业。到1943年11月,有60名军官和700名士兵。

米耳福德港和佩纳思——位于南威尔士,建于1943年11月,是两栖训练中心和维修基地,负责训练各型舰上水兵,并担任紧急修理工作。

延默思——位于德文郡,建于1943年11月,负责训练和修理机械化登陆艇,于1944年4月迁到韦默思。

两栖训练小型前进基地:

圣莫斯——位于康沃尔半岛,建于1943年9月7日,用以集结、维修和管理一个登陆艇支队,并对艇员进行高级的训练。1944年2月,共有军官70名、士兵596名。

福韦——位于康沃尔半岛,1943年10月25日建立,主要用于训练小艇人员。1944年3月,开办了一所医务训练学校,主要训练坦克登陆舰的医务人员。(“海王”作战中,许多美国坦克登陆舰除将车辆、坦克等运往诺曼底之外,还兼作医院船运回伤员。舰上配有专门的急救设备、治疗设备、甚至外科器械。每舰有2名海军尉级军医、1名陆军外科军医、2名陆军手术室技师和40名海军医务兵)。到“D日”前,共培训了150名军医和2,850名医务兵。第6敌港管理组的130名军官和1,005名士兵也是在这里接受训练的。

考尔斯托克和萨尔塔施——位于康沃尔半岛,是两个维修小艇和扫雷舰艇的小型修理基地。

补给仓库和修理基地:

埃克塞特——位于德文郡,建于1943年10月,是美国海军大型两栖补给基地,到“D日”已有军官200名,士兵2,600名。

朗斯顿——位于康沃尔半岛,建于1943年9月6日,是备用零件补给仓库,备有坦克登陆舰、辅助摩托扫雷艇、

扫雷舰、木壳猎潜艇和钢壳猎潜艇的全部主机零件和所有两栖舰艇上的器材。

蒂弗顿——位于德文郡,1943年9月建立,是海军帆缆器材和备用零件的小型仓库。

布格尔——位于康沃尔半岛,1944年2月在废弃的采石场上建立,是海军弹药仓库。

赫奇思德和勒格歇尔——位于戚尔特郡,1943年10月建立,是柴油机翻修基地,与美国陆军共同使用。

各种辅助基地:

内特利——位于汉普郡,1944年4月1日建立,是美国第12海军医院基地,位于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内。1944年6、7、8月间有500多名伤病员,其中54%是在战斗中负伤的,除美国陆军、海军、海岸警卫队和商船上的伤员外,也有英国、加拿大和法国的伤员。

德普特福德——位于伦敦稍东的泰晤士河南岸,1944年2月建立,是两栖前进维修基地,主要维修从地中海前来参加“海王”作战、供英国第二梯队使用的那些坦克登陆舰和其他登陆舰艇。到5月1日,有25名军官和2,425名士兵。由于它靠近伦敦,经常遭到敌人的轰炸,但在6月1日,它还汇报说配属给“L”编队(英军登陆地段的第二梯队)的38艘美国坦克登陆舰百分之百地可以作战。从6月13日开始,它成了德国V一1飞弹的主要攻击目标。7月8日,并靠在一起的312号和384号两艘坦克登陆舰被飞弹直接命中,遭到严重毁坏,14人被炸死,11人受重伤。

威尔克斯负责所有登陆舰艇的战备和训练,并负责召集部队参加霍尔组织的多次演练。威尔克斯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例如,1944年4月需要对登陆舰艇进行广泛的改装:安装新式无线电设备,改装艇首门和安装供两舷装载用的舷墙门等等,以及给每艘坦克登陆舰增加大量高炮。

1944年1月4日,霍尔登上陆两栖部队旗舰“安康”号,然后到达普利茅斯港。积极的训练开始了。他是职务最多的登陆编队司令官,不仅要指挥第11两栖部队,而且在3月1日以前,也就是登陆编组开始生效以前,还要一直兼管“U”编队和他自己指挥的“O”编队的舰船训练。所有美国火力支援舰都向他报到,并在他指挥下实施对岸射击训练。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霍尔在欧洲战区实施两栖突击的比其他任何海军将领都要丰富。

在德黑兰会议结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横渡英吉利海峡的进攻准备工作在英国加快地进行着。为此伦敦乃至整个英伦岛南部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简直成了大兵营。

在乡间到处是待命登陆的美国部队的营房和临时搭起的活动房屋。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看到美国军人,美军的车辆把公路挤得水泄不通。从美国运来的第一批武器装备,在北大西洋成功地避开了**潜艇的袭击,安全抵达了英国。虽然,实行“狼群”战术的德国潜艇更加疯狂地在大西洋海域活动,但是,盟国的海军源源不断地获得德军潜艇出没活动的情况,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敌人的进攻,从而使盟军庞大的供给舰队避免了重大损失,海上交通线恢复了。

与此同时,英美两国几乎所有报纸都在头版头条连篇累牍地登载文章,呼吁盟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援助俄国军人。

所有的民用舰只都被动员起来,军队也不做任何解释,这些船只就被源源不断地送到基地接受军事训练。

在英国的城市和乡村,到处都可以听到美国口音的英语。美国士兵穿梭在布卡迪利大街和索和区,他们的人数超过了出没在这一地区的妓女人数。

随时都可以听到牢骚话,人人都在抱怨工作效率太低,到处都能看到准备工作的繁忙场面。这对于前几年一切都死气沉沉的局面来说,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美国在英国大量集结部队的速度很快。1944年1月底,在英国的美军总共为937,308人,补给品与装备为3,497,761吨。而到了5月30日,即登陆发起前夕,在英国的美军总数已达1,526,965人,补给品与装备达5,297,306吨。

由于美军部队都是在英国的西部各港上岸,他们便驻扎在英国的西部和西南部,而英国和加拿大的部队则集结在英国的东部和东南部各郡。正因为如此,美国陆军就担任整个盟军登陆部队的西翼。

从某一方面来看,即将开始的诺曼底登陆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任何其他两栖作战不同。

在太平洋各岛屿的登陆和在地中海的登陆中,登陆突击部队和少量预备队的海上航渡,就构成为达到目的的主要渡海运动,守备部队、补给品和维修物资是以后才运到的,并且大部分军队都用于登陆突击。

即将开始的诺曼底登陆则不同,登陆场也就是屯兵场。在突击部队的后面,其他战斗部队必须按预定的速度接送而来,以便使盟国军队在法国增加兵力的速度,超过德国人调动其预备队的速度。为此,集结在英国作为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兵力,仅美军就有150多万,其中包括20个作战师。为了使这些部队连同其补给和装备能够井井有序地开赴法国,准备工作本身就是一次大规模的作战,它的密码代号是“包列罗”。

到1944年6月6日登陆作战时,在英国已准备好了大量的军队、飞机和舰只。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共计有33个陆军师,另有美军40多个师要源源运来,各型飞机1.3万多架,战列舰6艘,低舷重炮舰2艘,巡洋舰22艘,驱逐舰93艘,小型战斗舰159艘,扫雷艇255艘,各类登陆艇1,000多艘,连同运输船只总数达6,000余艘。盟军陆海空三军官兵总数达287万多人。

“霸王”作战所需要的一切都已具备。

二、精心的准备

战役进入了细致的准备过程中,任何一个细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带来重大的损失。盟军不敢带一点儿大意到战役的准备工作中,他们不但付出汗水,还要随时付出生命……

1944年1月某日。

这是一个没有月色的茫茫黑夜,英吉利海峡浪涛阵阵。一艘英国造袖珍潜艇在水下悄悄越过英吉利海峡潜行至诺曼底海岸处。

通过潜望镜,海水下10米处的潜水艇艇长已依稀辨别出高低不平的远处海岸了……艇长关上目镜的盖子,命令潜艇减速前进。

坐在潜艇舱中的是两位没有佩带肩章的人,透过土黄色的战斗服空白的缝线处可以清楚地看出,原来装钉在这个部位的是标志英国突击队的紫色徽章。这两人一位是中尉乔治·雷恩,另一位是中尉罗伊·伍德伦吉。这是他们第二次来到诺曼底海岸了,第一次是几周前,他们被输送到这里去仔细测量海岸的坡度,和从浅水海滩到岸上的反登陆障碍物的种类和结构。

这一次的任务则是采集海岸沙滩的标本,具体说,是挖取海滩上的泥沙,带回英国进行化验,看看该地域泥沙弹性如何,试验能否经得住装甲车辆的重压,这一任务靠航空摄影照片是辨别不出的。

潜艇慢慢接近海岸,海岸上每隔不远便有敌军的碉堡和观察哨,艇长再次从潜望镜中观察,当潜艇潜行至两个观察哨之间的一块海域后,便命令停止前进,上浮。

这会儿,两位突击队员已穿好潜水服,佩上手枪和短剑,拿上工具,随着潜艇露出水面,便打开舱门,走出潜艇,毫无声息地滑入冰冷的海水中,向500米外的岸边游去。

几分钟后,这两人已到达布有障碍物的海边浅滩了,他们俩人小心翼翼地绕过这些障碍,悄悄上了岸。

四周寂静无声,远处碉堡不时透出一点点红的光点,在夜色下格外显眼,那可能是放哨的士兵耐不住寂寞和瞌睡,在靠香烟提神。

就在岗哨的眼皮底下,这两位受过特殊训练的突击队员,不慌不忙,一前一后静静地向前运动着,前面的人用剑轻插海滩上的沙土。探测是否埋有地雷;后面的人则从登陆起点处将系有软绳的铁针插到岸滩上,然后跟着前面的往下放绳,每隔30米把绳上已缚好的铁针插到海滩上固定住钢绳,不使之发生移动。之所以如此,是为了在返回时,沿着钢绳走,以避免触雷。后面的人在插铁针的同时,顺势拎一些沙土。按标号放入袋中,准备带回去进行化验。

很快,口袋里的标本泥沙已经装满,该回去了。后边的人打了个手势,前边的人向后折返。突然,远处传来人走沙滩的沙沙声,这两人急速卧倒,抬头仔细观察,夜色中,一个德军岗哨似乎听到了什么动静、出来查看究竟,两人屏住气息,一动不动。那个岗哨,观察了一阵,毫无动静,既没发现不远处的突击队员,也没发现那条钢绳,便打个哈欠,伸伸懒腰,悠闲地回到碉堡。

又呆了一会,这两人见安全了,便小心翼翼顺着细绳子返回海边,绕过水中障碍物,向远处仍在等待他们的微型潜艇游去。

第二天,这两人又来了,不过换了个地方,是紧挨这个海滩的另一个登陆地点。同样的过程又重复了一遍。

原来,这两人是应美国登陆部队司令部之需,专门调查“犹他”海滩和“奥马哈”海滩情报资料的。通过连续两个晚上的侦察,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材料,如登陆海滩的坡度大小,高低潮水位的淹没情况,水下障碍物的设置,海滩土质的构成等。

这些情报资料经专家分析后,有的放矢地提出一条条对策:如轻型活动障碍物可用巨型推土机推,固定大型障碍物可用炸药炸;根据侦察得来的障碍物的形状与结构,还可推算出需要炸药的数量。

为对付海滩上的雷区,专家们专门设计了扫雷坦克,它可以引爆海滩上的雷区,破坏人工障碍物。

为对付粘性过高的沙土,盟军专家们特别发明一种新坦克。这种坦克除有一般攻击火力外,还在坦克车头前装有一卷有一定承载力的钢板,当坦克登上海滩时,随坦克的前进,钢板不断展开,形成一条通道,使后续坦克避免陷入泥潭之中。

这种派突击队实地侦察活动是有极大风险的。不仅突击队员要冒生命危险,而且搞不好还有失密的风险。为保证不把盟军登陆地点泄露出去,每个突击队员的活动的范围都很大。光乔治·雷恩这两人要进行上述项目调查的海岸就达20余处,跨度从加莱海峡到英吉利海峡,具体哪一处是登陆地点,这些突击队员并不知道。之所以如此,是决策当局考虑到,万一哪次行动不顺利,突击队员被俘,德军从他们口中也不会得到真正的情报。上面提到的这两人,5月17日在加莱海峡侦察时,被德军抓去。

德国士兵被俘虏与盟军突击队活动的同时,在盟军最高统帅部的统一指挥下,法国地下抵抗组织也派出各种身份的间谍,对“大西洋壁垒”的结构进行调查。

在诺曼底的康城,一位名叫裘雪的法国人干得很漂亮。他本人是个油漆匠,表面看人老实、木讷,似乎还有点愚蠢,肚子里半点货也搁不住。靠这些他通过了德国盖世太保的审查,顺利加入了“大西洋壁垒”修建工程队。

在工程队中他如鱼得水,趁给修建办主任粉刷办公室的机会,他发现印有“绝密”字样的“诺曼底沿岸布防图”。

同类推荐
  • 我师伯是林正英

    我师伯是林正英

    特种兵季霸穿越僵尸道长,还成了一名道士。同样都是高危职业,前一世,无人可挡。这一世获得系统,遇妖灭妖。书友群(419278420)
  • 极品妖孽魔少

    极品妖孽魔少

    【无敌爆火!每天万字更新!】七年前,挚爱的背叛,令他家族破灭,至亲惨死,濒临绝境!七年后,他权倾天下,手段遮天,带领百万神魔部下强势归来!他是神,亦是魔,他是神魔之主!
  • 字谋天下

    字谋天下

    征战沙场,如何才能步步高升?五国纷争,为何会演变成乱世开端?一介小民,如何排除万难,争霸天下?这是一条有梦想的咸鱼在异界的奋斗史!看乱世纷争,枭雄争霸;赏江山变幻,佳人秀美。观沧海横流,谁属英雄?品成败得失,看官评定……权谋,韬略,战争,兵法是这本书的主题。慢热,请慢慢看。
  • 兵器世界:军刀传奇

    兵器世界:军刀传奇

    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向读者展现了古代军刀、军用刺刀、军用刀具的独特魅力,中国青铜剑、加勒比海盗之剑、西洋剑,中国56式刺刀、81式刺刀,Aaron Harris战术刀、SOG刀具、蜘蛛刀……各种著名军刀以及军用刀具无不包含其中。除此之外,书中还向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些刀具战术,使本书的可读性、趣味性大大提高。
  • 重庆谈判(上)

    重庆谈判(上)

    王若飞陪着毛泽东从桂园返回红岩村的时候,但见月白风清,银光如泻。毛泽东一拍脑门,“糟糕,今天是中秋节,我答应了要带月饼回去哩!”王若飞笑起来,“大家已吃了月饼,但没有人离开小礼堂。他们就是等到天亮,也要等到主席回来……”张治中带领全家,从桂园返回复兴关中训团那座破旧狭小的院子之际,已是夜深人静时分了。两个女儿原本是在沙坪坝南开中学住读的,听说毛泽东提出来要拜望她们全家,以后父亲决定全家去拜望毛泽东的时候。她们便早早地从学校赶回来了。此刻,在家中,她们却迟迟不愿意入睡,围在父亲身旁,问长问短,没完没了。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拆迁人

    拆迁人

    拆迁,20年来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拆迁构建了一座既非城市更不是乡村的舞台,舞台上,有人比惨还惨,有人比圆满还圆满。对于拆迁,大城市和小城市,城镇和乡村,富庶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认识和期盼。有人的生活因为拆迁而改变,有人庆幸自己还未遭遇拆迁,有人则盼着拆迁落到自己脑袋上。本书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洞察力,用白描的笔法展现了拆迁之后,五户普通人家发生的巨大变化。有一夜暴富后又散尽千金的,有失去土地而觉得生活无所适从的,有依靠拆迁带来的财富一举改变人生轨迹的……雷声隐隐的故事,背后是人性的闪光和阴暗。
  • 先人祭

    先人祭

    诗剧《先人祭》是密茨凯维奇的代表作,由四部分构成,以及序诗和附诗。这部作品的创作跨越密茨凯维奇整个人生;其中的第一、二和四部是在诗人二十三岁、二十五岁左右写成的,第三部则创作于诗人移居德累斯顿的十一年后(1832)。密茨凯维奇首先设置了一个场景,这个场景展现的是村民们在每年十一月进行的一次亵渎圣灵的宗教仪式。我们能从中看到神,看到艺术家,看到许多人物个体,看到被抛弃的情人,当然,还有那些为争取自由而被迫入狱的人。它是一部不按剧目顺序创作的、没有完结的、开放性的作品。
  • 亲爱的顾先生

    亲爱的顾先生

    交往五年的男友竟为了前途攀上富家千金。而我,为了报复竟与千金的舅舅发生了关系!“简宁是吗?”“你利用我一次,我上瘾了可就戒不掉了。”
  • 孩子,为你自己读书

    孩子,为你自己读书

    读书,是一件苦差事。大多数孩子都在抱怨,读书苦、读书累,甚至常常感到迷茫。其实,孩子有这种想法,大都是不明白为什么要读书,或者说认识不到读书的重要性。在这种状态下,孩子产生厌学、叛逆的行为,从而让老师和家长头疼不已。 《孩子,你在为谁读书》针对孩子的读书问题阐述了科学的观点,告诉孩子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为你自己读书!孩子在学习上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成就明天的辉煌。《孩子,你在为谁读书》旨在从读书志向、兴趣、方法等引导孩子如何读好书。
  • 魔书:魂飞魄散

    魔书:魂飞魄散

    围绕着寻找魔书,引发了一连串离奇古怪的事件,人类与鬼界展开了斗智斗勇,最终人类战胜了鬼蜮。作品充满了现时的文学娱乐精神,极具可读性。
  • 一个后妈三个娃

    一个后妈三个娃

    悲剧的她误拣3个有尾巴的宝宝,当上后妈。3只赔钱货3天花光她所有积蓄,更招来飞禽鸟兽,从此她家沦落成动物园。为养活三只小吃货,她错嫁全城最神秘的大富豪。月圆之夜,老公大人郎性大发,吓得她连滚带爬,N次后她怒烧男人别墅。次日,男人赖上门:“亲爱的,我没地儿住,以后负责养我!”
  • 文娱之百亿人生

    文娱之百亿人生

    林洲,身家百亿,但百亿,只是一个开始。他的标签有很多:作家、编剧、导演、演员、企业家等等,不一而足。他自诩是老天爷赏饭吃,但所有人都把视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 酋长大人的绯闻女友

    酋长大人的绯闻女友

    由于本人个人原因本文暂停更新我会把后续部分继续写完,但是半年之内应该都不会再继续更新了,半年之后将后面的二十万字一次性更完后会申请完结
  • 瑜伽焰口注集纂要仪轨

    瑜伽焰口注集纂要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