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4800000002

第2章 珞珈山常青

张中良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1982年2月初,我从冰天雪地的东辽河畔,来到满目青翠的珞珈山。细柔的雨丝轻拂着面庞,让人感受到南国的春意。

第一次见到陆先生,是在中文系导师与研究生集体见面会上,哪位领导主持,印象已经淡漠,但陆先生的几句话让我记忆犹新:“研究生年轻敏感,上学期间某个方面可能会超过老师,但要整体上超越,还需要几年积累、磨砺。”年轻人好不容易闯过了考试关,进入名校,很容易沾沾自喜,先生当年的提醒,不仅对于我,而且对于今天的年轻学子也同样适用。

我本科是七七级,即文革结束以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我们那一届的优势在于社会阅历丰富,压抑多年的上学愿望得以实现,学习异常刻苦。但是,一则中学阶段闹文革,没有学到多少知识,二则思想解放刚刚起步,教材、图书的开放尚有种种局限,自己的知识积累与学术训练多有不足。研究生考试中有一道题——“如何评价老舍早期三部长篇小说”,我那时尚未读过老舍《骆驼祥子》之前的作品,连《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与《二马》的篇名也记不完全,这道15分的大题一字未答,一分未得,知识水平可见一斑。考试在老舍这里马失前蹄,入学以后,我便从老舍早期小说读起,写的第一篇“论文”,是探讨老舍早期小说人物的结局,题目是《你往哪里逃?》。我只是注意到作品中的一种现象,就此提出问题,而缺少深入的分析。先生看后自然不会满意,但也没有批评,只是表示,要加强写作训练。我顺嘴说在本科时上过写作课,先生回应说,只上写作课怕是学不会写论文。

从1974年起,我在省报等媒体发表过二人转、散文、报道、通讯、理论文章等,总共有几十篇,但学术论文怎么写,本科阶段还懵懵懂懂,有了明确的论文意识是从珞珈山开始的。我和马俊山兄是武汉大学中文系招收的第一届现代文学硕士生。当时合署招生的是毕奂午先生与陆耀东先生,关于现代文学史问题的讨论课在毕先生家里上,20年代诗歌流派课在陆先生家里上,平常的学习与毕业论文的指导则全由陆先生负责。从如何查阅第一手资料,到怎样锤炼思路、形成论文,直至语汇的选择、标点的斟酌,陆先生真说得上把手指教。几经修改,我终于写出了一篇算得上论文的论文——《浅谈老舍〈离婚〉的喜剧特色》,经陆先生推荐,发表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4年第2期,这是我第一次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欣喜之情难以言表。接到两本刊物,我自己留下一本,呈给先生一本,用了王勃《滕王阁序》里的典,题字“喜托龙门之念”,用以表达我的感恩之心。第二篇论文《论茅盾五四时期的文艺思想特色》,论题是陆先生拟订的,我写出之后,先生的批语是“还可以”,推荐发表于《茅盾研究》第2辑。

陆先生对我们要求很严格,轻易不表扬,最高评价是“还可以”。先生对我的内向、木讷大概有些不以为然,入学不久,先生说那么多考生都迫不及待地写信打听录取消息,你是最后一个来信的。有一次,先生看着我与俊山说,你们俩若是加在一块就好了。说完,先生笑了,我们也惭愧地笑了。等到毕业时,研究生院评选先进,我与俊山都发表了两篇论文,不相上下,不好定哪一个优秀,最后,现代文学专业被评为优秀专业。一天晚上,我从学校展示研究生培养成果的橱窗前路过,灯光下,看见我与俊山的论文名列其中,橱窗的一角还有两只小壁虎顽皮地眨动着亮晶晶的眼睛,当时我特别希望陆先生也从那里经过,想象着若是看到同样的场景,先生也许要会心一笑吧。

先生对学生付出多少心血,言语岂能道尽!等到后来我自己也指导学生时,才有了深切的体味。先生总是那么忙碌,为学科建设,为学术研究,也为了培养学生。每次去先生家里,他总是在工作状态之中起身。1984年春,先生为了给《中国文学家传略》写传去北京访问冯至先生,我们一路同行,看到即使在列车行进中,先生也在紧张地校对一份校样。在我的印象中,先生总是那么忙碌,连走路都像一阵风。只有如此辛勤忙碌,才会有鲁迅研究、《徐志摩评传》、《冯至传》、《二十年代中国各流派诗人论》、《中国新诗史》等丰硕的成果吧。

毕业以后,虽然见面的机会不多,但总是能够感受到先生的关心。1986年,在北京出席鲁迅研讨会,正好赶上出版社售书,我看见有陆先生的《徐志摩评传》,赶紧买了一本,不巧被先生发现,非得从钱包里掏出书款给我,然后在书的扉页题字见赠。1998年太原年会,我被安排大会发言。休息时,先生婉转地批评我发言不看正面。我着实惭愧,第一次在百余人的学术会议上发言,有点紧张,再则陆先生就在会场中央坐着,我下意识地回避先生的眼光。2006年大连年会,看了我在会上的表现,陆先生笑着对我说:“现在放得开了,成熟了。”会议期间,在老虎滩散步时,先生借用归有光《文章指南》的“先放后收”,希望我适当集中精力,收缩战线。先生早年从鲁迅研究起步,同时也做新诗研究,后来在新诗研究方面取得了更多的重要成果。在校时,先生对我们说,研究要有一个点,但面不能太窄,太窄了将来转型有难度。我想,这是先生的经验之谈。现在,先生大概看我放得太宽了,又希望我适当地收一收,这的确是中肯的建议。90年代初,我在北京完成博士学业,又去日本留学一年,归国后为了有一间宿舍安身,便找了一份行政工作,白天上班,晚上才能做一点自己喜欢的学术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有几年接了一些合作项目,或是率性而为,写一点自己想写的文章。这样一来,面铺得很宽,除了先前做过的老舍研究、杂文研究之外,又涉猎过弗洛伊德、日本文学、比较文学、现代文学图志与小说研究等,还写了不少文化评论、散文随笔。这种状况,到了90年代末进文学所之后已经有所改观。但先生一定是对我前几年的“摊大饼”印象很深,所以才会提醒我要适当地“收”。转瞬间,我已经到了当年陆先生送我们毕业时的年龄,人生苦短,一个人一辈子能够做好一两件事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我的确应该集中精力做一点有个性的深度研究了,否则,在现代文学学术长廊上,哪里有我的一席之地?

陆先生对弟子学术上要求严格,但生活上却十分体贴。记得入学之初,陆先生在家里款待我们,谢韵梅老师亲自下厨,那是我第一次吃腊肉。可是,我是多么的不懂事,当师母问我是否吃得惯南方饮食时,我没有说腊肉多么好吃,反而说湖北的大米不如东北的大米可口。我后来想,先生与师母心里一定会哂笑我这个不省事的学生吧。毕业前夕,先生在家中设宴送别,我想到三年来先生的细心指教,心中充满了感激,不胜酒力的我竟然喝出了轻功了得的感觉。

我在珞珈山的怀抱里度过了三年愉快的时光。三月里陶醉于老斋舍前樱花的烂漫,八月间饱享着窗前的桂花浓香,盛夏时自有满山的高大乔木遮荫,冬日里到户外享受着温煦的阳光。春雨潇潇中报到,冬雪飘飘中辞行,无论走到哪里,我的心中都永远矗立着郁郁葱葱的珞珈山,满山青翠中透射出陆先生严厉而慈祥的目光。

2009年3月4日起笔,3月26日改定于北京

同类推荐
  • 背影

    背影

    文中,作者对父爱节制又沉郁的书写,至真至爱至美,让它成为反刍率最高的经典散文名作之一,值得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反复去品读、去体会。本书不仅收录了代表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背影》、《绿》、《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航船里的文明》等脍炙人口的名篇,还收录了其在欧洲、伦敦的旅行游记散文以及日常随笔等。这些文章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有的包含着作者对社会时事的思索,有的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
  • 林徽因诗选

    林徽因诗选

    本书精选了林徽因的一些耳熟能详的优美的诗歌作品,她的诗歌文字优美,具有新月派诗歌的典型特征。
  • 聊城工作纪实

    聊城工作纪实

    2013年,是聊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聊城人敢于有梦,攻坚克难,乘势而上;勇于追梦,顽强拼搏,风雨兼程;勤于圆梦,奋起直追、砥砺前行,书写出一篇又一篇壮丽辉煌的华章,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跨越赶超的奇迹,聊城市正成为齐鲁大地一颗璀璨的明珠。
  • 时间的羽翼

    时间的羽翼

    诗人郑重正是在其极度自由的诗写中,淬炼出蕴藏在自己人生坐标轴上的三个关键词---孤独、倒影与柔软。以孤独的姿态远行,寻找着相似的倒影,并最终抵达更为柔软的自己。
  • 北京时间的背针

    北京时间的背针

    对于当下有些年轻诗人来说,写作好像变成了对经验的复制和对技艺的迷恋,而不是对才华的激活,才情的释放往往被认为是青春期写作的佐证,一旦越过了这一阶段,某种更为稳固的风格,也许会被诗人们自己认领。安然诗歌的谱系,似乎并不属于这样一种写作的传统,她力图在多元的美学接受和自我训练中不断地靠近心目中的诗歌殿堂。她看似依靠才华和天赋在写作,可实际上,她仍然潜移默化地受着地域文化的影响;她迷恋词语的奇幻组合,但总有一种深情暗藏其中,似有却无,若隐若现。她是一个很难被捕捉的诗人,我们也无法在既有的范畴内给其定位,这种漂移感源于抒情者的唯美气质。
热门推荐
  • 太阳溪农场的丽贝卡

    太阳溪农场的丽贝卡

    《太阳溪农场的丽贝卡》是一本关于成长的书,丽贝卡是一个快乐的、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心的女孩,她因家境贫困,离开了童年生活的太阳溪农场,前往利佛保罗姨妈家里上学。新环境与新朋友改变着她,而她也用热情去改变周围——如饥似渴地吸收新知识,为了帮助朋友前去推销三百块肥皂,勇敢地和辱骂她朋友的米妮作斗争,为了讨得米兰达姨妈的喜欢,又努力使自己变得温柔娴静……丽贝卡就这样长大了。
  • 死誓

    死誓

    神秘消失的女童,到底是否真实存在?这是一起普通的绑架还是蓄意伤害?古老的玉石,七彩的风铃,毛绒的玩具……四个被命运抛弃的灵魂,上演着一段肮脏卑劣却又无奈的恩怨情仇。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逅来邮件

    逅来邮件

    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意义,有自己的灵魂。希望你们在阅读过程中能认真体会,有不足之处还请你们指出来,谢谢。
  • 破碎的诺言

    破碎的诺言

    许多年后的某天清晨,达尔瓦醒来,清晰地记得昨夜梦里巴尔登微笑的模样,好像是去云登仁波切处戒酒回来的路上,又像是巴尔登要出远门朝拜,她在满心欢喜地送行。起床时,达尔瓦发现自己枕了五十年的枕头磨破了,曾经厚实的白布,如今磨得只剩一层薄薄的纱了,里面的干草也早已成了细细的草屑,本来隔几年要换一次草芯,可为了留住她熟悉的味道,这五十年来她从没换过。达尔瓦把枕头放在膝上,像五十几年前一样,只是今天她不再搜寻什么了,闭上眼睛,她用粗大的指节细细抚摸,有泪悄然在皱纹间游走。
  • 中山狼传

    中山狼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子复仇记

    王子复仇记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逍遥爱情公寓

    逍遥爱情公寓

    刚毕业的张煜想要找一个好工作,然后有一个漂亮的女盆友然后在张煜的期待中张煜被自家马桶看上了,穿越到爱情公寓的世界中获得了一个逍遥系统,张煜开始努力为自己的逍遥生活努力奋斗………好吧,其实,这就是一部普通的狗粮小说(?>ω<*?)
  • 胎息抱一歌

    胎息抱一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静学文集

    静学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