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4800000006

第6章 师迹忆

昌切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

师迹是刻写在记忆里的。失忆的一切仿佛都不曾发生。

不记得具体的日期,却永远记得出现在《武汉晚报》上的那个显赫的标题——《邵阳出了个陆耀东》,更牢牢地记住了在陆师家提及这个标题时他那意味深长的笑意。

记得不是八七年就是八八年,在武汉大学行政楼的一个会议室里,陆师以长辈的口吻对我们一帮刚刚跨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大门,正沉迷于疯狗似的追新逐异的狂潮中的研究生说:“我赞成年轻人运用新理论、新方法。年轻人应该追求新东西。”那时的年轻人对于前辈的治学门径多持不屑一顾的态度,立意高远,意气风发,一路向西,因而经常引来一些长者的非议。陆师不在此列。陆师未必熟悉西来的种种新说,但他不排斥,主张宽容待之。观察陆师宽厚得近乎童稚的面容,揣摩陆师类似于学术掌门人的语气,便能领悟到陆师何以要出示一种高调的宽容姿态。

有一个联想记忆。两件事最为突出。一件事是八七年暑期把从北京带回来的一捆《二十年代中国各流派诗人论》交给陆师。去北京是参加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的中国现代文学讲习班。讲习班分两期,我是第一批去的。陆师托我为他取回一批样书。这批样书取自时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室主任的白烨之手。那时陆师还住在武大南三区靠近八一路的一栋楼房里。已故吴林伯先生也住在这栋楼里。吴先生退休已久,但仍在做他的《文心雕龙》研究,怕吵,想换一个清静点的住处,多次与校方交涉未能如愿。不过陆师似乎并不在意。交书是在晚上。永远忘不了进去时的情景。厅非常小,一张饭桌几把凳子一放,就占去了三分之一的空间,两三个人往那儿一立,就让人感到窒息。只见陆师上着一泛黄的白背心,下套一短裤,左手不停地摇着蒲扇,右手搭在一张饭桌上,饭桌上摊着几本翻开的书。他迅速接过书,非常高兴,连声称谢,敏捷地随手抽出一本,拿起饭桌上的笔刷刷签上名递给我。

另一件事是前年春节去陆师家里拜年。这个家安在背靠珞珈山的一座资深楼里,搬来大概已近十年。看起来比原来阔气多了,不仅大了一倍还要出头,光是一个厅就有二十多平米,而且还供有暖气,装修过得去,家具也好了许多。二十年过去,换了天地。还是那种热情,还是连声称谢,但动作明显迟缓了,不再有当年“赤膊上阵”透出的锐气。可是,一旦话题转向他那拟出三卷的《中国新诗史》,陆师就眼放灵光,说话也利索了。陆师说第一卷出来后,在北京开了研讨会,严家炎和孙玉石等老友给了很高的评价,现在第二卷也基本写完了。陆师说他不按流派写,流派往往是靠不住的,像九叶诗派就是后人的命名,原来有没有这个流派都是一个问题;按人头写,这样做最可靠。退下来六七年了,还是一天到晚关在家里做学问,实不多见,要说可比的,陆师原来同住一楼的吴先生可算一个。此后,每次与陆师谈及《中国新诗史》,我都会联想到这次谈话和二十年前送书给他的那个夜晚。

陆师是为学术而生的,学术是他在世的生命象征。

可能陆师并不知道近些年来伪劣学术泛滥成灾的环境,也不知道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翻烧饼和追逐海外新说的状况。外面的世界在变,陆师家里的世界却没有变。他不可能关心他那样做合不合时宜,成算几何,他只顾按着自己的路子走。材料,对,材料,一切都要服从材料。相信每一个了解陆师的人都会知道,他所掌握的中国新诗的材料之多,在国内几乎无人能出其右。这也是他引以为自豪的。好几次去陆师家,他都拿出装订很好的手抄本,说是以前在北京一字一字抄下来的。陆师论四十年代的叙事诗,材料之富赡,论述之细致,都令人叹服。他谨守论从史出的原则,强调学术研究的“水磨工夫”。虽然他不喜欢言之无据的高论,但是他喜欢持之有故的创新。他引用过宋人戴复古的诗句:“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他说,一篇文章,哪怕有百分二十的新意,也比那些四平八稳的文章强。当然,他有他的原则和套路。时代大背景,诗人小背景,内容形式二分,每个诗人都得分享他给出的这几大要素的文字,不同之处只在于大诗人多些文字,小诗人少些文字。陆师坚信政治不能代替也代替不了艺术,但他论及艺术却常常牵连政治,会使用左、右之类的断语。

只要听陆师谈《中国新诗史》,我就会想到五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五六十年代是他们那一代学者治学的成型期,而八十年代则成就了他们那一代学者的辉煌。由政治而艺术,或由艺术而政治,这是他们那一代人运思的惯性。五十年代陆师参与《狂人日记》的论争,写分析狂人形象的文章,既顾及作品虚化的艺术特点,更关注狂人形象实载的政治意蕴。陆师大学毕业留校后曾前往北京工作过一段时间,在那里写了不少政治味极浓的文学评论。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段在他们那一代学者身上刻写的印记,不是谁想抹去就能轻易抹去的,不抹去反而更能彰显其学术成就和成色。八十年代是陆师的黄金时代。为“拨乱反正”,一面研究鲁迅等作家,一面研究中国新诗,双管齐下,陆师很快便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举足轻重的地位。思路还是原来的,只是政治判断倒过来了,换了个方向。他清理鲁迅论述尼采的线索,探讨鲁迅与“拉普”的关系,他评析冯至的诗作,毫无疑问,其着眼点都在政治上的“拨乱反正”。他的《徐志摩评传》出得早,适得其时,影响也不小,在推翻强加在徐志摩身上的种种不实之词的同时,重新勾勒了徐志摩的人生和艺术轨迹。运思的工具仍然是阶级之类的概念,既看取其人其诗所含有的民主思想在“五四”时代的积极意义,也看取其人其诗所含有的情感迷惘在二十年代末的消极作用。与茅盾一样,“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被陆师做了政治上的解读,阶级理性控制了陆师的运思,迷醉于“梦”里的爱情和“梦”破所生的“悲哀”,被陆师看成了小资产阶级的幻灭情调。

一代有一代之学术。陆师那一代学者的学术是政治学术、革命学术或阶级学术。离开政治、革命或阶级,离开政治等统辖下的如左、右,如进步、反动,如小资产阶级、小农经济之类的概念,我们将想象不出他们究竟还能做什么,我们将找不到“同情”的对象,将无法理解他们的学术命运和价值。否定历史是蛮横粗暴的,毫无意义。必须承认,陆师是他们那一代学者中的佼佼者。陆师在严格限制的思维空间里所做出来的成绩相当可观。他持续约三十年的中国新诗研究,历史地看,怎么说都是十分出色的。既然知书明理,陆师当然明白知有所限的道理,感觉他也做过跳出旧框框的尝试。他反复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未尝不可解释为一种自我印证的方式。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近几年来,陆师不知多少次对我提到好诗的话题,说好诗极少,有超越性,形式完美,富有艺术魅力……说实话,就师承而言,从陆师问学,我所得到的并不是他的那些观点,也不是他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我最佩服的是他持之以恒对待学问的那份真诚、严谨、执著和勤奋。那是非常可贵的一种精神。我想,在八七年暑期的那个夜晚,在零七年春节的那次拜年中,我所见证的便是这种精神。在“文革”后醒悟过来的陆师那里,学术不再是政治的应声虫,更不是好玩的游戏,甚至不是生存的手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存本身。现在回想起来,与陆师接触了二十多年,却完全不知道除了学问他还有其他什么特长。有嗜好但不多,也就是每天喝点酒,有时看看足球,偶尔跳跳舞而已。平时与陆师聊天,不管在哪里,聊不上两句就会被他硬扯到学术上去。而一旦上了学术的路,他的眼睛便随之生动,神情便随之专注,劲头便随之增大,态度便随之认真,语言便随之流畅,此时即使有九头牛,也休想把他拉回来。

陆师已入耄耋之年。去年就少见他出来散步了。今年春节去拜年,见陆师说话也不如原来连贯了。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他念兹在兹的仍然是他那部未竟的《中国新诗史》。正所谓心存“念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我相信,诗史可缀,师脉可续,师迹可存。

2009。2。23

同类推荐
  •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所谓成语,是汉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绝大部分由四个字组成。成语大都是从古代寓言、俗语、古诗文、历史事件和名人名言中产生的,其中一些成语还有美丽动听的故事。从宏观意义上说,成语是中华文明中璀璨不朽的瑰宝,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以自身的言简意赅而成为了构建汉语言大厦中强有力的栋梁。
  • 艰难的心路历程

    艰难的心路历程

    1949年7月,45岁已入中年之秋的巴金写了一篇题为《我是来学习的》文章。这篇文章给人一种印象,写了20多年小说的他,走进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会场,好像一下找不到创作的感觉了。这个夏天使巴金有了要“变”的预感。来自国统区和解放区的作家齐刷刷地坐在中南海怀仁堂的台下,其中不少是面孔熟悉的老朋友,但解放区作家们意气风发和自信的神情却令他多少有些陌生:“我看见人怎样把艺术跟生活糅在一块儿,把文字和血汗调在一块儿,创造出一些美丽、健康而且有力量的作品,新中国的灵魂就从它们中间放射出光芒来。”
  • 旅者行吟

    旅者行吟

    《旅者行吟》主要内容包括离家——调寄《减字木兰花》;秋收——调寄《鹧鸪天》;知青小屋——调寄《桃源忆故人》;春播——调寄《卜算子》;夏忙——调寄《渔家傲》;大会战——调寄《浣溪沙》;冬闲——调寄《西江月》等。
  • 空杯

    空杯

    《空杯》由张宗子著。注满前的杯子空虚无物,饮后的杯子,仍然是空。空是完成,空是期待,空是两次充盈之间的短暂休息,一头连着往事的回味,一头连着未来的希望。中流容与,前瞻后顾,是犹豫,是彷徨,又是逐渐引满的弓,在无限的敬畏中蓄势待发。
  • 我的银红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的银红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主要收录了季羡林在德国留学十年生活的文章,包括当时留学热的时代背景、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生活、选择梵文专业的前情后果,并对其倾注近十年的热情和辛劳,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还回顾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人的生活状态,着力描写自己在轰炸和饥饿的交相压迫下坚持完成学业,以及遭遇美好的情愫并怀念德国师友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娱乐圈暖萌言情(套装共4册)

    娱乐圈暖萌言情(套装共4册)

    本套装包含《清风如有韵》、《幸好我们曾遇见》、《我的女神是戏精》、《爱的转角遇见谁》四本书籍。《清风如有韵》李韵韵,女,经纪人,恐婚,二十五岁还没谈过恋爱的程度。遇到唐清和之前,她从未想过结婚这件事。他高冷、腹黑,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冰山,却唯独对她百般温柔。《幸好我们曾遇见》彼时的乔小桥,是演艺圈的阳光御姐,事业爱情双丰收。机缘巧合,她先是邂逅枫国酒店总裁展锋,后又偶遇风流影帝周子安。她看似平静的感情生活,一朝风云变幻。看似蒸蒸日上的事业,竟也因这两段离奇邂逅变得危机重重。《我的女神是戏精》我站在最风光最耀眼的舞台,所有人看到的是光影变幻,天使或魔鬼,任君选择。孤独地站了太久,我渴望有一个人,与我相依为命,在最纷杂的乱世,与我同挽手臂走过一程又一程。见惯了风云骤变,聚光灯下,你与我背靠背,光与影,你是光,我是影,我们永远也是一体。《爱的转角遇见谁》他是明星,是男神,是众人眼中的优质偶像。他历经浮沉,世事通明。她是他的小粉丝,是一个平凡的小女子。她朴素淡雅,勤奋善良,不存奢望。她悄悄地走进了他的心里,却不自知……
  • 2016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2016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花城年选系列之一种。从2016年公开发表的数万篇微型小说沙里淘金,精选而成。代表了本年度微型小说的高水准,既有文坛名家作品,又有专门从事微型小说创作的作家的作品。作品的艺术手法表现形式多样,不乏构思奇异,文笔隽永之作,作品包括安勇的《我和我的两个秘密》、凸凹的《我的乡愁之山村夜话》、安石榴的《亲爱的二姑》、刘国芳的《艾叶飘香》等佳作。这也为广大微型小说爱好者提供一个的阅读和收藏选本。
  • 帝君盛宠:逆天小毒后

    帝君盛宠:逆天小毒后

    她是将军之女,被渣男渣女谋害致死。骨血被残,冷剑穿心,家破人亡。错信,错付,让她死不瞑目。重活一世,白莲装纯?男渣奸诈?她赫然冷笑,“血债血偿,定要让他们付出惨痛的代价!”某妖孽王爷看着她逆天改命,步步为营,开口,唯她独宠,“晨儿,只要你想,我便陪你掀起这满城腥风血雨!”锦千晨一震,随即傲然一笑,“那我要做这主导之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有匪嫡女

    有匪嫡女

    改文中。主角:苏晗乐白琚百里府的嫡亲外孙女从山上回来了,一身的暴躁气息,温婉端庄一点都不适合她。纵然找不到归处,也要搅和得苏家没有安定日子。过后恍然发觉,早已有人为她撑起了一亩三分地安了宅子挡了风雨。
  • 杀了你好吗

    杀了你好吗

    武侠经典,千万温迷与侠义小说爱好者不容错过。温瑞安短篇经典小说。
  • 云上九霄之君临天下

    云上九霄之君临天下

    且看主角扮猪吃老虎,低调行事专打脸,爱情修炼两不误。
  • 快穿撩神:女配又在作死

    快穿撩神:女配又在作死

    洛初记忆里,一直有一个人,面容清冷地对她道:“除非你死,我才会爱上你。”为了这句话,她开始了无数个位面的作死生涯。早作。早死。早灵魂寂灭。然后,他就会爱上自己了吧?直到有一天,男人将她紧紧抱在怀中:“洛初,你回来好不好?”(双洁!快穿!大甜小虐!)
  • Sense and Sensibility

    Sense and Sensibili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Before he Kills (A Mackenzie White Mystery—Book 1)

    Before he Kills (A Mackenzie White Mystery—Book 1)

    From #1 bestselling author Blake Pierce comes a heart-pounding new mystery series.In the cornfields of Nebraska a woman is found murdered, strung up on a pole, the victim of a deranged killer. It doesn't take long for the police to realize a serial killer is on the loose—and that his spree has just begun.Detective Mackenzie White, young, tough, smarter than the aging, chauvinistic men on her local force, finds herself called in grudgingly to help solve it. As much as the other officers hate to admit it, they need her young, brilliant mind, which has already helped crack cold cases that had left them stumped. Yet even for Mackenzie this new case proves an impossible riddle, something the likes of which she—and the local force—have ever seen.
  • 不一样的猴子

    不一样的猴子

    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逍遥山顶立一人形大石,炸裂蹦一金猴,自立逍遥王。初开天地无穷极,生来只为行自由。七尺铁棒扫不公,额前真眼净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