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5300000014

第14章 德国现代文学大家(5)

德布林毕生站在资产阶级激进立场,反对帝国主义、***主义,反对战争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企图把东方道教、佛教与西方基督教救世说结合起来,创立一种特殊的世界观,主张通过“自由人”的自发联合达到变革现实,走向社会主义。

福伊希特万格

福伊希特万格,1884年7月7日生于慕尼黑一个犹太工厂主家庭。年轻时曾在慕尼黑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语文学、哲学和人类学。1908年创办文学月刊《明镜》,后担任过《舞台周报》剧评工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在当时法国占领的突尼斯福伊希特万格被当作故国的公民而拘押,逃回德国后,从事戏剧翻译,创作的作品大都以反战为题材。1933年希特勒执政时,他在美国讲学,却被剥夺公民权。1933~1940年他流亡法国,曾和布雷德尔、布莱希特等共同创办流亡者杂志《发言》,在莫斯科出版。1937年访问苏联。1941年起定居加利福尼亚。1958年12月21日在洛杉矶逝世。

福伊希特万格的历史小说很有名。第一部长篇小说《丑陋的女公爵马格雷特·毛尔塔施》(1923),写14世纪一个智慧超群而长相丑陋的女公爵的悲剧。长篇历史小说《犹太人徐斯》(1925)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希特勒统治时期,他的创作都以反***为主题。1936年写的长篇历史小说《伪皇尼禄》,意在讽刺希特勒一伙,必将遭到可耻的下场。这时期写的历史小说《约瑟夫斯》3部曲,包括《犹太人的战争》(1932)、《儿子们》(1935)和《这一天即将到来》(1942),通过写犹太血统的罗马史学家约瑟夫斯·弗拉维乌斯的故事,激励人民反抗希特勒的统治。从侧面对***以沉重的打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历史小说的题材多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文化名人的斗争生活,如:写西班牙画家戈雅充当5年的宫廷画家以后离开宫廷,以艺术为被压迫人民服务的《戈雅》(1951,又名《认识的艰难道路》);歌颂卢梭的《愚人的智慧》(1952,又名《让·雅克·卢梭之死及其思想的发扬光大》);歌颂北美独立战争的《葡萄园里的狐狸》(1953,原名《支援美国的武器》)。

他在逝世前两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托莱多的犹太女人》(1955),探讨战争与和平同人类发展的关系问题;《耶弗他和他的女儿》描写公元前13~10世纪约旦河流域以色列人的历史,借以阐述人民在为和平和自由斗争中的统一问题。

福伊希特万格描写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候车室》3部曲,从**的形成和发展写到它的统治,具有更深刻的教育意义。包括《成功》(1930)、《奥倍曼兄妹》(1933)和《流亡》(1942)。它的写作几乎与《约瑟夫斯》同时,同样3部曲集中表现了反***的主题思想,这部作品作者用“候车室”象征“这个等待和过渡的恶劣时期”。

3部曲中最杰出的是《成功》,被认为是第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反***主义的作品。它通过德国20年代初期发生的一件冤案和不同的人物对这一案件的态度,展现了***取得政权前德国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和政治形势,让人们看到了***势力崛起的危险。小说出版后引起广泛注意,成为福伊希特万格的代表作,奠定了他在德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奥倍曼兄妹》写柏林一个犹太作家在**当政前后全家所遭到的迫害。《流亡》描写一个德国音乐家,他流亡到巴黎从亲身经历中认识到艺术应该是为人类的进步事业服务的。此外还有长篇小说《劳腾萨克兄弟》(1944)和《西蒙》(1945),后者写一个法国少女与德国侵略军英勇斗争的事迹,歌颂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凛然正气,揭露法国一些民族败类为虎作伥、认贼作父的可耻罪行。

《短剧集》(1905~1906)是福伊希特万格早期曾根据《圣经》故事创作的。剧本《托马斯·文特》(1919)描写一个担负领导工作的作家在对付反动派时不负所望,是十一月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其他剧作有《疯狂,又名波士顿的恶魔》(1948)和《寡妇卡佩》(1956)。

福伊希特万格的作品情节富有戏剧性,笔调幽默,善于通过艺术形象体现思想。此外,语言精炼,议论较少,富有感情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作品的又一特点。

A·茨韦格

A·茨韦格,出生在西里西亚的大格洛高地方一个犹太家庭。1907年起他先后在布雷斯劳、慕尼黑、柏林、格廷根和罗斯托克等大学学习语言学、哲学、艺术史、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

1915~1918年茨韦格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亲身体验到帝国主义战争的虚伪性和残酷性,后来创作的一系列作品,表达了他反对战争、争取世界和平的愿望。1933年希特勒攫取政权后,被迫流亡捷克、瑞士和法国,在流亡期间,始终和德国反***战士保持密切联系,参加了《新世界舞台》(布拉格)、《发言》(莫斯科)、《德意志人民报》(巴黎)等反***报刊的工作。1948年回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继续从事创作。1951年获国家奖金,1958年获列宁和平奖金。1968年11月26日在柏林逝世。

茨韦格在大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早期比较著名的描写有教养的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生活的小说有,小说《关于克洛卜夫一家的札记》(1911)、《关于克劳迪妞的小说》(1912),剧本《匈牙利尚礼血案》(1914)是一出写排犹问题的5幕悲剧。此后发表的作品如剧本《关于格里沙中士的戏》(1921),小说《庞特和安娜》(1928),散文《莱辛、克莱斯特、毕希纳》(1925)、《对德国犹太人的清算》(1933)等,继续探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问题的特性。

茨韦格创作中突出的成就是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白种人大战》,它反映了德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程,按照内容先后次序如下:第1部《时机成熟》(1957),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情况。第2部《1914年的青年妇女》(1931),写一个资产阶级女青年为了追求幸福而与家庭、传统作斗争,后来成了战争的反对者。第3部《凡尔登的教育》(1935),以德国****开始走下坡路的凡尔登战役为背景,通过德军内部的一起贪污与谋杀案,写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战争中的见闻和痛苦的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战争性质的怀疑。第4部《格里沙中士案件》(1927),描写被德军关押的俄国战俘格里沙越狱逃跑,中途被抓回枪杀,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本质和根源,在这组小说中这是最著名的一部。第5部《停火》(1954),写德国统治集团反对苏联的和平倡议。第6部《国王登位》(1937),写德国失败前夕统治集团中为争夺立陶宛王位而进行的斗争。贯串这一组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作家贝尔廷。他在战争中思想上的转变反映了作者思想的发展——对和平的渴望与对人道主义理想的追求。已译成中文的有《凡尔登的教育》、《格里沙中士案件》。

茨韦格早期的作品带有印象主义色彩,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现实主义的成分增强。他擅长描写各种不同类型知识分子复杂的性格和内心活动。他对德国****的揭露是冷静而严酷的,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批判则带着轻微的冷嘲和同情。

贝希尔

贝希尔,1891年5月22日生于慕尼黑。父亲是高级法官。他先后在柏林、慕尼黑和耶拿攻读医学、文学和哲学。早在大学期间就发表作品,1912年参与编辑《行动》杂志。

他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拥护俄国十月革命,是斯巴达克团的积极分子。1919年加入德国共产党。1925年魏玛共和国当局指控他犯有准备“叛国罪”,后因国内外的声援才免于受审。1928年他筹建“德国无产阶级革命作家联盟”,并当选为主席。1933年希特勒攫取政权后,贝希尔流亡捷克、法国,1935年到苏联,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苏联期间,担任《国际文学》(德文版)主编。1945年回到德国苏军占领区。1954年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文化部长。1958年10月11日在柏林逝世。

贝希尔是德国当代著名诗人,他原是一个具有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反叛者,后来成为为无产阶级事业服务的革命者,在创作上,他原是一个只表现个人感受并要打破一切文学传统的表现主义诗人,后来成为反映时代重大问题并自觉地继承古典诗歌传统的革命诗人。

贝希尔最初的诗集《搏斗着的人》(1911)和《没落与胜利》(1911)是他早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号召群众革命成了他的诗歌的主题。但有些诗近于口号,而且他仍采用表现主义的手法,诗的形式不能很好表达内容。诗集《致所有的人》(1919)也号召“所有的人”起来革命。20年代初,他主要揭露帝国主义准备战争,主要作品有《王位上的尸体》(1925),长篇小说《莱维西特,或唯一正义的战争》(1926),短篇小说《银行家奔向战场》(1926)等。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他从古典文学中吸取营养,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诗集《饥饿的城市》(1927)是创作倾向转变的标志。《一切都相信的人》(1935)则是这个时期最好的作品。

随着流亡生活的开始,贝希尔的创作进入了新的时期,即创作的成熟期,大部分优秀诗篇产生于这个时期。这些诗的中心主题是对祖国的怀念、憎恨和希望。人们称这些诗为“德国诗”。主要诗集有《追求幸福的人和七大重负》(1938)、《1935至1938年十四行诗集》(1939)、《德国在呼唤》(1942)等。他还著有剧本《冬季战役》(1952)和长篇小说《告别》(1940)。《冬季战役》描写德军在莫斯科郊外的失败。《告别》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描写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展现了20世纪以来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社会的画面。

1945年,贝希尔回国,为德国有了新生的希望感到欣慰,同时对人民所遭受的浩劫和面临的困难感到忧虑。这种心情是他战后初期诗歌的主题。

50年代,他的诗表现了对德国前途的极大关注。主要诗集有《返乡》(1946)、《德国十四行诗,1952》(1952)、《世纪中叶的步伐》(1958)。此外,还创作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歌的歌词。他也致力于文学理论、特别是诗歌理论的研究,先后发表了《保卫诗歌》(1952)、《诗的信仰》(1954)、《诗的力量》(1955)、《诗的原则》(1956)等著作。

萨克斯

萨克斯原名莱奥妮·萨克斯,生于柏林一犹太工厂主家庭。她很早开始写诗,并喜好音乐、舞蹈。1921年处女作《传说与故事》出版。她早期的诗歌、戏剧、小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1933年以后,萨克斯在***排犹恐怖中隐居了7年,研究希伯来和德国的神话故事。1940年在瑞典女作家拉格洛孚的帮助下逃出**德国,流亡至瑞典。此后她定居斯德哥尔摩,加入瑞典国籍,从事瑞典现代诗歌的德文翻译工作,并继续写作。萨克斯的诗歌主要是描写欧洲犹太人在***统治下的遭遇。如《在死亡的寓所中》(1946年在柏林出版)、《星辰黯淡》(1949年在荷兰出版)。1951年出版的诗剧《艾利》,描写**士兵对波兰的蹂躏。1959年出版的《逃亡与变迁》,进一步确立了她在诗坛的地位。1966年萨克斯与以色列作家阿格农一同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犹太民族的文化传统及其悲惨命运,个人的不幸遭遇,对萨克斯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迫害、集中营、逃亡、无家可归是她诗歌的主题,诗中充满殉道精神和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晚期作品中历史性题材逐渐减少,大多表现劫后余生者的心境。她的无韵诗节奏和谐,隐喻含蓄,情调忧伤。其他重要诗集还有《无人再知晓》(1957)、《进入无尘之境》(1961)、《死亡依然在庆生》(1961)、《炽热的谜语》(1964)和《寻找生存者》(1971)。

汉斯·法拉达

汉斯·法拉达原名鲁道夫·迪芩,1893年7月21日生于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父亲是地方法官。法拉达在柏林、莱比锡上完中学,当过编辑、记者,后从事写作。他的一些作品在**时期遭查禁,面对***分子的疯狂迫害,他并未逃亡国外,而是蛰居在梅可伦堡的费尔德贝格庄园里,以淡泊名利;**政权崩溃后,法拉达移居柏林专事写作,不久便逝世。

法拉达的早期作品掺杂了大量的表现主义手法,艺术上未获成功。继而他一反初衷,深入到最平凡、最基本的生活中去,探索“小人物”,从而于1932年写出了力作《小人物,怎么办》,小说很快被译成20多种文字,并两次被搬上银幕,也使作者赢得了世界声誉。法拉达的“小人物”代表了一定的社会阶层,他们无权无势,受到命运的随意摆布,可他们往往也不堪凌辱与歧视,试图起来反抗。这一时期法拉达接连创作了好几部同类主题的长篇小说,如《用洋铁罐吃饭的人》、《小人物,大人物,阴差阳错》、《人往高处走》、《没人爱的人》等。

法拉达的后期作品具有强烈的反***主义倾向,如《狼群中的狼》、《每个人都孤独地死去》。但就艺术上的影响来说,“小人物”的塑造是法拉达所有作品中最有特色、最为成功的,因此后人在文学史上给了他一个“了不起的小人物作家”的美誉。

在德国那些最黑暗的岁月里,进步作家遭到封杀,法拉达由此转向儿童文学创作,但他的儿童文学也往往是带有哲理、隐射和讽喻性的,如《一个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录事童话》、《霍佩尔邋遢鬼,你在哪里》以及《穆尔克国的故事》等,这些作品表现出作者对善战胜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信心,其中告密者蚂蚁、凶恶的猫、憎恨人类的大老鼠等动物也成了他童话里的代表形象。当然,他也不忘记将他的“小人物的写作手法”糅合到他的童话中,而这些“小人物”在这里便成了贪婪的、好惹是生非的大老鼠、爱小偷小摸的熊等,但它们是一群决不会伤害人的“小市民”。

因为法拉达在儿童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德国文学史上也称他是“和他同时代的优秀儿童文学家丽莎·特茨纳(1894~1963)、库尔特·克莱贝尔(1897~1959)、埃里希·凯斯特纳(1896~1974)并驾齐驱”的人物。

布莱希特

布莱希特,1898年2月10日出生于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祖上是施瓦本农民,他出生的时候,父母已是这座小城里的富裕市民。

1917年他进入慕尼黑大学哲学系,次年改修医科,曾被派往奥格斯堡战地医院看护伤员。他以激进的政治态度和多才多艺赢得士兵的信赖和尊敬。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时,他被医院士兵推举为奥格斯堡士兵委员会成员,但革命很快遭到镇压。布莱希特把他对这场革命的认识和失望情绪,写进了次年春季完成的剧本《夜半鼓声》(1919)中。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家和万事兴:家风家教的艺术

    家和万事兴:家风家教的艺术

    本书主要讲述了不同时代的家庭教育,家长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着着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家教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形成了一个个家风。家庭是孩子人生路中的第一所学校,家教、家风对孩子未来发展影响深远,本书从共分为九章,第一章总的概述了中国家风思想精髓,从第二章到第九章从不同角度为各位家长阐述了教子理念,让家长能深入体会,并优化自己的家庭教育,提升家风素养。
  •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指南:学习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指南:学习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

    该书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阐释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对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全书共有17多万字,9章内容。第一章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第二章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快经济发展是统一的,第三章为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第四章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第五章为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第六章为治理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第七章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的生态文化,第八章为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第九章为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传媒制度研究》对亚洲部分国家传播制度与传媒政策变迁的关注,始自2001年。当时,在完成博士论文《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的过程中,我曾对中外的新闻调控与政策进行比较,特别是在分析日本和韩国的传媒发展和政府规制方面有关资料时,重点研究了它们的新闻传播制度与政策。自2002年起我在学校开设的公选课“中外传媒管理与政策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也使我在讲授这门课的同时持续地关注了亚洲主要国家不断发展分化的传媒政策走向。2004年至2005年我在韩国首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亦重点研究了这个领域的课题,特别是传媒制度领域的新趋势。
  • 德国足球风云

    德国足球风云

    本书分日耳曼战车发韧之初,第一次夺得世界杯冠军,职业化的创立与“广告热”,“足球皇帝”出道等数章介绍德国足球运动。早在19世纪60年代,现代足球运动就传入德国,并在这片土地发展成燎原之势。1860年,“慕尼黑1860”足球俱乐部的成立,标志着这辆日耳曼战车的发韧之始。130多年来,风云际会,沧桑变幻的德国足球运动,向我们展示了日耳曼民族另一种文化积淀和价值取向。
热门推荐
  • 妖孽滚滚来:驱魔少女樱花斗

    妖孽滚滚来:驱魔少女樱花斗

    吓?!十六岁生日拜染血樱花所赐很不华丽地穿越了?啊哈?!这个世界对鬼族的定义就是黑色头发紫色眼睛?于是眼前的美少年是要替天行道灭了她吗?一只美人+一只帅锅+一只鬼族+一只狐狸=华丽丽妖孽四人组?她才不是鬼族!她是千夕家第七十七代阴阳师!因此邂逅……妖孽无数?“呜呜呜……爷爷我要回家!”【轻喜+温馨+奇幻+HappyEnd……】
  • 培养青少年高尚品德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高尚品德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世间最可敬畏的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星空的可畏是因为其神秘与无限,道德的可畏是因为其来自内心的拷问;人生在世,既要无所畏惧地面对挑战,又要敬畏于高尚的道德律条,只有这样,人才不会迷失,才不会失去奋进的动力。送给青少年最好的礼物书。品性是做人的基础,德行是处世的根本。
  • 四维命运

    四维命运

    自诸神黄昏后,神话时代结束,人类在新世界开启了新的文明。几千年后,几个仍然信奉神话时代宗教的信徒来到了华国寻找遗失的神器。主角阴差阳错救下身为教徒的女主,也因此被一群由魔法使与异能者组成的强大组织盯上。在一次次的事件与误会中,他背负了莫须有的罪名,只能远走他乡。在一次被俘后,一位疯狂的科学家对他进行了神性细胞移植,在手术成功率只有万分之一危机下,侥幸成功并获得强大身体能力。后来,他辗转各地与各种超自然力量战斗,慢慢了解到了世界的真相,人类不过是被圈养的玩物。
  • 豪门孽恋之佟门风云

    豪门孽恋之佟门风云

    他叫佟敬轩,大米商佟严的三儿子,佟家最富文采的三少爷,三岁入书房,四岁识千字,五岁能作诗,虽然天生身体不好,但是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看上去真是风光无比。她叫尚紫缘,化名紫萱,商贾世家尚府大小姐,同样是大户人家的孩子,却被当成棋子,然后在最不正确的时间爱上了最不正确的人,她与敬轩相爱,随着两人表露心意,却牵扯出了一场惊天大阴谋。这个惊天阴谋揭开了同样已为人父的佟严与尚世年的秘密,但是同样拥有惨痛经历的两个人却在当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轨迹,二人的选择又会给敬轩和紫缘的兄弟姐妹带入到何种境地?佟家第三代四子一女能力超群,尚家第三代二子一女聪明绝顶,佟严和尚世年二人承接了上一代的恩怨,又延续到了下一代,冤冤相报,究竟哪一家,能够取得最终胜利,还是就此两败俱伤?敬轩与紫缘两个人究竟能否放弃仇恨抛开一切在一起,还是就此沉沦,被仇恨拖下水?并不完全知情的第三代又会经历怎么样的爱恨情仇?佟家剩下的孩子又都是何种结局,尚家的孩子又是何种结局?主要情节1,有一天教书先生正在教庆轩《大学》中的句子,而敬轩就站在窗子外边聚精会神的听着,先生看见敬轩很认真也没去打扰,等到第二天给庆轩上课的时候,先生发现敬轩依然在屋子外边旁听,佟家三少爷身体不好,教书先生也是有所耳闻,看这个孩子长时间站在屋外怕他受风,于是先生就把敬轩叫到了屋子里,这个时候庆轩正在背诵《大学》中的句子,但是当庆轩背到:致知在格物。这一句的时候,后边的内容是怎么也记不起来了,就在教书先生想要提醒他的时候,只听见敬轩继续背诵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2,就在此时紫萱猛然发现了街角驿站的二楼一个房间,尚俊的面孔就在那里,看见紫萱已经到达,冷冷一笑,尚俊的脸让紫萱看了个真切,可这接下来让紫萱更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尚俊居然举起了枪对准了敬轩,一只眼睛闭上已经成瞄准姿势,紫萱这下慌了神,就在尚俊激发手枪的一瞬间,紫萱扑到了敬轩的身上,刹那间紫萱的背上血如泉涌。3,敬轩看着紫萱,但是却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他颤抖的问道:“这一切难道就是你们的计划,你从一开始就在利用我?”看着紫萱点了头,敬轩瞬间泪如泉涌,这一切原来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自己原来只是被当成了棋子,自己的付出,那些美好的景象,原来只是自己臆想出来的场景?敬轩不愿相信,也不敢相信。
  • 异世之全能领主

    异世之全能领主

    身手不凡的特工艾文融合创世神格水晶穿越异世,拯救被死灵和地狱摧残的其他种族,神裔侍女、精灵公主、兽人美女都成了不可或缺的伙伴,看他怎样成为人族领袖,联合其他种族共同对抗强大的破坏之神。这是一本可以当成动漫看的奇幻小说,逻辑严谨不脑残,不乱入不抄袭,丰富多彩的新世界等待您的探索!
  • 顾先生的独宠甜妻

    顾先生的独宠甜妻

    “顾少,小姐她逃跑了!”“跑?怎么跑也跑不出我的手掌心。”……众人皆知,凉城最有权力让无数女人膜拜的男神顾钦辞有一个独宠心尖的宝贝,却不知道,他为了她付出了多少。——强势霸宠来袭
  • 帝归

    帝归

    雪落梨花飘了三十里地,佳人冢前守了多少流年?白马青衣踏四海纵八荒,锋寒一出鞘!便是九洲动荡玄穹惊......曾几何时,有一人平四海开八荒,立九州大地创十三玄穹天。今夕几何,有一人出太荒纵天下,笑傲世间天骄惜王侯鬼雄少。传说归来的时候......这一世,亦要寻那涂山九尾,解三生红线缘。这一生,只求那自在无敌,开帝朝万古间!
  • 水浒传之谜

    水浒传之谜

    梁山好汉中为什么一个农民也没有,梁山英雄有多少真人真事,宋江究竟有没有武艺,李师师有功于梁山吗?梁山一百零八将是偶然巧合吗?“三碗不过冈”是什么酒,《水浒传》里为什么很少吃猪肉,卢俊义为什么会坐上梁山第二把交椅。
  • 二次元之桐谷和人

    二次元之桐谷和人

    熬夜打游戏太激动的桐谷和人,穿越到了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身上。有个叫做直叶的妹妹,还有两个叫做雷姆和拉姆的女仆。…………本想着过着与日常普通生活的桐谷和人,却被一次次的事情给耽误。——————————加QQ群:676156224答案:尚寂游
  • 商女帝谋

    商女帝谋

    一个商女经历种种磨难,最终成就帝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