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5300000016

第16章 德国现代文学大家(7)

1928年,西格斯加入德国共产党。同年她发表小说《圣巴巴拉的渔民起义》,获克莱斯特奖金。1933年开始流亡生活,先在巴黎参加反***书刊编辑工作,努力促进反***作家统一战线的形成。1940年经法国马赛逃往墨西哥,在那里任《自由德国》杂志编辑和“海涅俱乐部”主席。1947年回到东柏林。1952年起担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作家协会主席,1978年5月改任名誉主席。1951年获国际和平奖金,并于1951、1959和1971年3次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奖金。

西格斯的创作以现实生活与斗争为题材。他的短篇小说《到美国大使馆去的路上》(1930)和长篇小说《战友们》(1932),描述匈牙利、保加利亚、波兰、意大利和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从1919~1929年间反抗反革命暴政的英勇斗争。

西格斯在流亡期间完成的5部长篇和一些中、短篇小说,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反***这一主题。《人头悬赏》(1933)描写一个青年工人被警察悬赏缉拿的经过,反映了***取得政权前夕德国农村的真实生活,揭示了***残酷的性质。《二月之路》(1935)描写维也纳无产阶级于1934年2月反抗**傀儡道尔弗斯的起义和失败,总结了革命的经验教训,揭示建立革命领导和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拯救》(1937)反映世界经济危机时期德国工人的生活与斗争,说明斗争是人们获得“拯救”的出路。《过境》(1944年英文版;1948年德文版)描写1940年希特勒军队入侵法国后,欧洲各国成千上万流亡者涌入马赛争取出境时的不安和痛苦。在《已故少女们的郊游》(1946)里,西格斯把现实、梦幻和回忆交织在一起,描写了她当年的女友们在**统治时期的不同境遇。

《第七个十字架》(1942,1944年在美国拍成电影)是西格斯的重要作品,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说写***统治时期一个集中营7个囚徒越狱逃跑的故事。***在营内竖起7个十字架,扬言要在短期内把他们抓回处死。其中的6人先后遇难,格奥尔格·海斯勒在反***战士们的掩护下,终于成功地逃出国境。永远竖着的第7个十字架,象征**残酷统治的虚弱和必然灭亡。作者广泛描写各个阶层和各种政治倾向的人物,勾画了一幅***专政初年的德国现实图景。

西格斯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死者青春常在》(1949,1968年拍成电影)概括了德国1918年十一月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形象地展现了两大敌对阶级生死搏斗的情景。描写从共产党员埃尔温惨遭白卫军杀害开始,凶手们及其幕后牵线人物为一方,同以埃尔温的亲友和同志们之间的斗争,揭示了社会和时代的基本矛盾。

西格斯回国后的创作主要是描写大战后东德的现实社会问题。长篇小说《抉择》(1959)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立前后社会发展情况为题材,作品中的人物都面临着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作出抉择。小说通过3个一起参加过西班牙解放斗争的老战友的回忆,揭示目前斗争同过去斗争的连贯性。《信任》(1968)是《抉择》的姐妹篇,情节相衔接。

西格斯还写了大量中、短篇小说,如《蜂房》(2卷,1953)、《加勒比海故事集》(1962)、《弱者的力量》(1965)、《渡航》(1971)和《奇遇》(1973)等。她的论现实主义和文学创作的论文,表现了坚定的社会主义倾向性和提倡艺术创新的勇敢精神。

西格斯早在1932年就写了长篇小说《战友们》,反映中国的革命斗争。她还写了随笔《计秒表》、轶事《驾驶执照》和报告文学《杨树浦五一节》。《计秒表》写中国游击队配合红军作战,击溃国民党军队的第3次围剿。《驾驶执照》描写一个中国司机将车上3名日本军官的汽车开进长江的事迹,表现中国人民坚定的抗日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她还发表《向南方局递送新纲领》(1949),歌颂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和中央苏区的土地政策。游记《在新中国》是西格斯在1951年访问中国后,回国后发表的。

布雷德尔

布雷德尔,1901年6月2日生于汉堡一工人家庭,15岁小学毕业,进工厂当学徒,加入社会民主主义工人青年团。当时德国已进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年,国内民穷财竭,工人生活艰苦,使他体验到资本主义剥削和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

1918年,布雷德尔加入罗莎·卢森堡和卡尔·李卜克内西领导的斯巴达克团。是年这个团改组为德国共产党,他也是最早的党员。1923年他参加汉堡工人起义,被捕下狱,在狱中写成《玛拉——人民的朋友》(1924)。获释后,在一条航行地中海的船上当机匠助手,到过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北非等地。经过一年半海上生涯回到汉堡,进“N和K机器厂”当车工,并由台尔曼介绍在汉堡《人民日报》当工人通讯员。他在通讯中流露出的革命信念,触怒了反动当局,于1930年因一次对制造防毒面具的报道,被魏玛共和国法庭以“文艺叛国罪”判处两年监禁。他在狱中写成反映无产阶级日常生活的长篇小说《N和K机器厂》(1931),深得著名的共产主义作家路德维希·雷思的赞许,立即付印。因此他在监禁中又写了一部表现汉堡工人的长篇小说《罗森霍夫大街》(1931)。这两部反映20年代德国工人革命斗争的作品使他进入了安娜·西格斯、弗里德里希·沃尔夫等无产阶级革命作家的行列。他的另一部讥嘲“**纲领”的小说《财产条款》,因为原文纸版落到**手里,只有俄文和乌克兰文译本流传。

1933年**没收和焚毁他的作品,并把他关进集中营。13个月后获释,流亡到布拉格。他根据这段经历写了长篇小说《考验》(1934)。

1934年他和贝希尔到莫斯科,列席了作家大会,并见到高尔基。会后留居莫斯科,和贝希尔一同从事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工作。

1936年,他和布莱希特、福伊希特万格合编文艺月刊《发言》。

1937年他以党员地下活动为主题的长篇小说《你的不认识的弟兄》出版。同年去马德里出席反***保卫文化代表大会,并参加支援西班牙人民的国际反***志愿军,被任为台尔曼营的政委。在巴黎写成中篇小说《埃布罗河上的遭遇》(1938),并研究法国革命史,写成供青年阅读的历史小说《莱茵河上的委员》(1940)。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已去苏联,写成《亲戚和朋友》3部曲的第1部《父亲们》(1941)、第2部《儿子们》(1949~1952)脱稿前,他回到了解放了的祖国。《孙子们》发表于1953年。3部曲的故事从主人公华德于1901年诞生起到1945年柏林解放止,通过华德的外祖父哈特柯夫的回忆,又追溯到30年前普法战争末期,从一个家庭反映了这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作者在这里想说明德国工人阶级这80年的斗争是有成果的,他们的血汗没有白流。

1941年10月希特勒军队接近莫斯科时,布雷德尔和魏纳特到前线去草拟传单,用扩音器喊话。他把这时的经历写成中篇小说《一个德国兵的遗嘱》(1942)和《特派员》(1944)。1945年5月,他回祖国参加重建工作,写成中篇小说《沉默的村庄》(1949)和《五十天》(1950)。前者揭发一些村民想用沉默来忘掉助**为虐的罪行,后者是一部报告文学,记述劳动人民在50天内重建一个被洪水毁坏的村庄。

布雷德尔回国后,先后担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主席,主编过《今天和明天》、《新德意志文学》等刊物,同黑尔合写电影脚本《台尔曼——他那阶级的儿子》(1954)。1955年春,他来中国访问,在延安毛泽东故居参加过一次宴会,他把听到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故事写成《枣园的宴会》(1956)。1959年发表《新的一章》,1964年续出它的二集和三集。1954年他被选为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和艺术科学院副院长,1962年为院长。1964年,他到匈牙利和南斯拉夫访问,返德不久,在艺术科学院1月27日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因突患心肌梗塞症去世。

布雷德尔在创作上力求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塑造他们正面和反面的种种性格,描写他们的“内心抽搐和斗争”。他的语言也同他的为人一样地朴质而富有感情。他是中国人民熟悉和欢迎的作家。

威廉·豪夫

威廉·豪夫,1902年生于斯图加特一个官员家庭,青年时代他曾在图宾根神学院求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当了家庭教师,同时也为孩子们写童话。他曾游历法国等地,1927年任《有教养阶层晨报》编辑。

豪夫从小就有讲故事的才能,晚上常讲故事给他两个妹妹以及另外的女孩子们听。这些故事有的是他从学校里听来的,有的是他自己编的,这种讲故事的天赋为他日后的童话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24年10月到1826年初,他在参谋总长许格尔家当家庭教师,课余常给孩子们讲故事。这些故事娓娓动听,连许格尔夫人也很欣赏,她鼓励豪夫把这些故事写下来公开发表。豪夫接受了她的建议,创作了内容连贯的4组童话,即《穿年鉴外衣的童话》、《商队》、《亚历山大教长和他的奴隶们》、《施佩萨尔特客店》,后来出版时书名题为《童话年鉴》。

1927年,豪夫因病逝世,年仅25岁。他的作品大多是他逝世前一两年写成的,《小矮子穆克》、《仙鹤哈里发的故事》、《年轻的英国人》等等早已家喻户晓,《冷酷的心》更是德国最美的童话,成为歌剧、绘画的题材。

豪夫的《童话年鉴》模仿《一千零一夜》的形式,通过卷首引线,讲出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这些故事套故事的形式是豪夫童话特有的风格,故事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惊险神奇,可以清楚地看到民间童话和东方童话《一千零一夜》对他的影响。

豪夫的童话虽然取材于民间故事和传说,但融入了社会现实的内容和作家的生活体验。他通过童话的形式,揭露当时德国庸俗的社会现实,批判和讽刺统治阶级的愚蠢和贪婪。

豪夫的童话在德国广泛流传,备受人们的喜爱,曾以多种语言、各种版本一版再版。他的童话思想内容深刻,故事情节生动,受到读者的喜爱,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瑰宝。

施特里马特

施特里马特,1912年8月14日生于施普伦贝格。父亲是面包师。曾当过饭店服务员、饲养员、司机和辅助工人,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二战期间他被征入伍,战争快结束时离开军队,漂泊他乡。1945年回到家乡,在土地改革中分得土地。1947年任当地7个小村的联合村长,后任森夫滕贝格地方报纸的编辑,不久成为专业作家。他一直和农民在农村一起生活。1959~1961年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作家协会第一书记,多次获国家奖金和其他奖金。

施特里马特的作品以农村生活为主。第一部长篇小说《赶牛车的人》(1950)描写农村无产阶级的生活,展示了德国从威廉时代到***上台这半个世纪的农村阶级关系。短篇小说集《一堵墙倒塌了》(1953)共收8篇短篇小说和速写,作者以朴实真切的语言描绘了农民因农村变革而引起的变化。《猫儿沟》(1954)是他的第一部剧作,是一出4幕诗体喜剧,1953年由布莱希特领导的柏林剧团上演,博得好评,获国家奖金。剧本以农村一条新的公路线索,展开了富农及其追随者与进步力量之间的冲突,反映了土地改革后农村阶级斗争的新面貌。

5年后,施特里马特又加写了一场《19年的猫儿沟》(1958),以表现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进展。剧本《荷兰人的未婚妻》(1960年演出,1961年出版),写一个农村雇工的女儿在战争结束前后3年内爱情上的遭遇,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与阶级问题密切相关,政治上的选择与私生活的处理常常是不可分割的。剧中虽然描写了对抗性矛盾,但女主人公汉娜与她的同志、朋友之间的矛盾却占了重要地位。这出戏被认为是东德60年代戏剧发展的序幕。剧本发表后,曾在文艺界引起争论。

施特里马特的主要成就是长篇小说,获1955年国家奖金的《丁柯》(1954)是他的代表作。小说以1948~1949年土地改革后的下劳西茨农村为背景,通过主人公丁柯的观察,揭示了土地改革后各种矛盾之间的斗争。丁柯的祖父、翻身农民克拉斯凯摆脱不掉旧生产方式的影响,一心走个人发家致富道路,丁柯的父亲思斯特发生了矛盾。老克拉斯凯无法适应新的生产方式,不但没有成为土地的主人,反而成了土地的奴隶,终于劳累致死。他的死既象征着旧思想的必然灭亡,也预示着合作化是农民应走的道路。小说形式新颖,引人入胜,1957年被改编成电影。

施特里马特的长篇小说3部曲《创奇迹的人》继承了德国“发展小说”的传统。第1卷(1957)叙述贫苦的农村青年施坦尼斯劳斯·比德纳从1909~1943年***灭亡前夕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此时,德国社会对小资产阶级的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作者把现实主义的描写同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描绘了一幅幅生活气息十分浓郁的画面。第2卷(1973)继续叙述施坦尼斯劳斯的发展道路,在直接描写之中穿插着许多回忆。第3卷于1980年出版后,因对生活带有强烈的批评性,引起争论。

施特里马特的另一部长篇小说《奥勒·毕恩科普》(1963)围绕奥勒·毕恩科普的遭遇,表现了1951~1959年间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复杂的斗争。主人公奥勒·毕恩科普是农村中的基层干部,他在带领农民实现合作化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力,但他不畏艰阻,持之以恒,击败敌人取得胜利。

他于1964年第3次获国家奖金。

施特里马特的短篇小说,较著名的有《舒尔采霍夫的流水账》(1967)、《九月的一个星期二》(1969)、《一百的四分之三个小故事》(1971)等。

赫尔姆林

赫尔姆林,原名鲁道夫·莱德。1915生于开姆尼茨一个犹太人家庭。早年受到的种族歧视,使他对政治了解颇深,16岁加入德国共产主义青年联盟。**统治初期,在柏林从事地下工作。1936年起流亡国外,曾在法国参加反***抵抗运动。1945年回德国,最初在西德法兰克福电台工作,后定居苏军占领区。

赫尔姆林自幼喜爱文学,有广博的文学知识,1939年开始诗歌创作。《大城市的十二首叙事谣曲》出版于1945年,是他第一部诗集,奠定了他在德国诗坛的地位。他的作品主要描写反***的斗争生活。

同类推荐
  • 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除了田园诗人陶渊明对我的影响,让我向往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意外,大学时期我曾担任过农村的扫盲教员,上世纪60年代又曾在农村担任过两年的“驻社干部”,“文化大革……
  • 时代的精神状况(译文经典)

    时代的精神状况(译文经典)

    本书“高屋建瓴地回顾了西方人‘时代意识’的起源,分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精神原则,讨论了科技进步的文化前提及其对社会形态变迁的作用,讨论了民主政治与贵族理想之间的对立。全书以实存哲学式的反思作底线,描画了与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的精神文化的巨大震撼以及这种震撼留给当代西方人的困境。凡此种种,均探及西方文化的精神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内在冲突”。
  • 健康是生产力(修订版)

    健康是生产力(修订版)

    本书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对人的健康与生产力发展关系的分析,着重阐述了人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作用、健康与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健康与经济文明发展的关系、健康与政治文明发展的关系、健康与社会文明发展的关系、健康与科学文化发展的关系、健康与生态文明发展的关系、健康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建设“健康中国”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 实用税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税务文书写作大全

    税务登记种类和对象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具有应税收入、应税财产或应税行为的各类纳税人,都应依照有关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税务登记的内容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停复业登记、注销登记、《税务登记证》验证、换证、税收证明管理等。
  •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本书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论、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概论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概论来总结中国文学发展。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热门推荐
  • 快穿系统宿主快停下

    快穿系统宿主快停下

    莫名其妙的被一个系统绑定,还要帮它做任务。白曦表示貌似很好玩呢!^_^系统:宿主你在干什么!白曦(托腮):玩呀!^_^系统:宿主,任务不能玩!白曦:哦。系统:哦是什么鬼!#论我家宿主连男主都不要了咋整#【ps:此文纯属作者脑洞大开,不喜慎入!】甜,是不可能的。(?????)
  • 快穿作死BOSS用心宠

    快穿作死BOSS用心宠

    这是一个残疾女孩寻找自我的过程中不小心激活了一个爱作死的外星人。剧情虚幻请勿当真!
  • 我的小老板

    我的小老板

    一份稳定的工作,一群朋友,一个爱人,满屋子的家人,菜米油盐这样简单平淡的生活就是苏珺瑶所向往的,这也是苏珺瑶即将拥有的。直到有一天一切都改变了,到底是谁丧失了本心?谁又能坚持本心?
  • 太子的门客

    太子的门客

    一次醒来后居然穿越到了唐朝,而当我想尽办法也回不去的时候我不得不停留在这里生活下去
  • 英国皇家特种部队野外耐力生存手册

    英国皇家特种部队野外耐力生存手册

    本书在野外生存领域是赫赫有名的畅销书。“你如何给自己定位,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论在哪一个领域,面对挑战,你必须鼓足勇气、积极进取,努力开拓未知的领域。
  • 许你一世欢颜,换我半世流离

    许你一世欢颜,换我半世流离

    许你一世欢颜,换我半世流离。许欢颜喜欢顾流离,顾流离也喜欢许欢颜(第一次写书,有不好地方请多多关照)----四月梦谈
  • Dreams

    Drea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秘校草:天子大人,求放过

    神秘校草:天子大人,求放过

    她,是慕氏集团的千金,杀手组织的老大,拥有一双能控制人心的血眸。他,是帝氏集团的太子爷,传说中杀伐果断、狠戾、手法狠辣的阎王。数万年前,天神与恶魔相遇,最后却恶魔死,天神伤。数万年后,在这个混乱的世界,妖魔并存,而人类却毫不知情。几经轮回,象征着光明的天神与象征着黑暗的恶魔再次相遇。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样貌,他们还会认得彼此吗?(本文架空,在一个玄幻的世界里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1v1爽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恶魔的派对

    恶魔的派对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恶魔和一位天使。千万不要让恶魔支配了你!郑直以为自己是个善良而博爱的男人,然而,他却被邀请参加了一场恶魔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