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6100000021

第21章 姚崇

初次为相

姚崇(650-721),字元之。本名元崇。陕州硖石(今约南三门峡市)人。唐高宗永徽元年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父亲姚懿,在贞观年间做过巂(xī)州都督。姚崇年少时不拘小节,长大后好学不倦,后经科举入任,始授濮州司仓参军,后又任司刑丞,此时正值武则天天授年间,严刑峻法横行,姚崇理案刑狱,执法公正,把很多人从冤狱中救出来。他的才能引起了上司的重视,连连晋升,不久任夏官郎中,成为兵部的一名要员。

武则天是个重视人才的女皇帝,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了姚崇。其时,契丹举兵攻陷河北数州,情况相当危急。姚崇上书提出应急对策,武则天见他的上书剖析周密,论理精到,便破格升为兵部侍郎。

武则天前期执政,奖励告密,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闹得满朝文武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姚崇以自身和全家人性命担保,恳求武则天,今后收到告发谋反状子,把它收起来,不再追究。假如以后发现证据,真的有人谋反,他甘愿承受知而不告之罪。武则天听了很高兴,说:“以前宰相什么事都表示顺从可办,使朕陷于滥施刑罚的境地,现在听到你的话,很合朕的心意。”特赏给姚崇白银千两。

圣历三年(700),武则天提升姚崇以夏宫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不久,又兼相王府长史,姚崇以母亲年老解职侍奉,下诏以相王长史侍疾。过了一个多月,复兼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姚崇建议:“臣事相王(李旦),而夏官本是管理兵马的职守,臣不宜典兵马,不是臣爱惜性命,只是这样做对相王没有好处。”武则天认为姚崇的意见有道理,于是下诏尽改为春官(礼部)尚书。姚崇为官刚正不阿,不畏权势。当时,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倚仗武则天,横行朝中。长安四年(704),张易之要把京城的十个和尚派往自己修造的河北定州的佛寺。此事本来是件小事,但为了遏制遏(è)制:制止、控制。张易之的气焰,姚崇就是不同意这些和尚去定州,张易之几次请求照顾,姚崇就是不答应。这一来,张易之记恨在心,暗中在武则天面前说姚崇的坏话,武则天就借突厥犯边的机会,把姚崇调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后又改任灵道安抚大使。虽然姚崇还是凤阁鸾台三品,但其实已是徒有官名,并无实权。赴任前,武则天要姚崇荐举宰相人才,姚崇继狄仁杰后,再次推荐张柬之,认为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武则天才于长安四年(704)任命张柬之为秋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做了宰相。

二次为相

张柬之做宰相后,对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在朝中跋扈横行,包藏祸心,深感不满。同时朝臣们又多次上书,要求惩治二张,更使张柬之下定决心,要收拾他们。由于武则天袒护,二张始终在宫中逍遥法外。神龙元年(705)正月,武则天病重,张柬之认为时机已到,着手谋划诛杀二张。正好姚崇正从驻地灵武回京,这无疑是来了一个好帮手,张柬之十分高兴,经过姚崇与张柬之密谋,率五百羽林兵,直接进入玄武门,杀死了这两个不法恶徒。随后,又对武则天施加压力,迫使武则天将帝位让给太子李显。

李显复位后,以姚崇、张柬之为宰相,又因为姚崇有功、加封他为梁县侯,食邑二百户。武则天迁居上阳宫,中宗李显率百官问候起居。王公群臣相互庆贺,唯独姚崇呜咽流泪。张柬之对姚崇说:“今日难道是您流泣之时,恐怕你灾难就要从此开始了。”姚崇说:“近来与您等诛杀二张,不足以言功,但奉事武后为时已久,突然离别旧主而悲泣,这是做人臣的常情,由此获罪也是心甘情愿的。”中宗李显听到姚崇的这些,便将姚崇调离京城,出任毫州刺史。姚崇的悲泣固然有留恋君臣的私情,也由于他清醒地看到,张易之兄弟虽已被杀,武则天也已让位给太子,但中宗昏庸,武氏家族的势力很大,将来一定会有一场激烈的斗争,他不愿遭到武氏势力的暗算,因而才以一哭远离京城。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年,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在中宗的支持下,削了张柬之等五人的实权,五人在流放中被害,而姚崇独得以免死。

姚崇罢相后,先后在毫州、宋州、常州、越州、许州等地当刺史,远离京城,没有参与朝廷内部的斗争。此时朝廷已为武三思和韦后所掌握,中宗只是傀儡。太子李重俊对武、韦早已积恨在心,于景龙元年(707)七月,率领羽林军,杀死武三思及党羽十余人,昏庸的中宗在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的包围、逼迫下,发兵杀了太子李重俊。韦后和安乐公主野心越来越大,两人又再次合谋,毒死了中宗。朝中大权完全掌握在她们手中。韦后一心想走武则天的道路。然而,好梦不长。李隆基策动禁军又一次发动政变,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相王李旦在儿子李隆基以及妹妹太平公主的扶持下,恢复帝位。李旦立李隆基为太子。睿宗李旦即位后,于景云元年(710)六月,拜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姚崇第二次当了宰相。

渭川陈策

姚崇虽任宰相,但掌握朝中实际权力却是武则天的亲生女儿睿宗的妹妹太平公主。她干预朝政,也想走其母武则天的道路。为了防患于未然,姚崇和宋璟联名上奏,建议把太平公主安置在东都洛阳,其余掌握兵权的诸王派往各州当刺史,以确保李隆基的东宫地位。昏庸的睿宗,如实将姚、宋的建议转告给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大怒,李隆基也害怕极了,为争取主动,李隆基就抢先指控姚崇等挑拨皇上兄妹之间关系,应加严惩。于是,姚被贬为申州刺史。以后,又先后任扬州刺史,淮南按察史,在地方官任上,为官清廉公正,颇受百姓爱戴,后调任同州刺史。

先天元年(712),睿宗让位于太子李隆基,是为玄宗。当时,太平公主已感到了李隆基对她的威胁,遂决定发动政变。但玄宗事先得到手下密告,决定先发制人,于开元元年(713)七月,出动羽林军一举把太平公主的党羽消灭,太平公主也被玄宗赐死。从此,宫廷的内乱平息了。唐玄宗的地位得到了巩固。

唐玄宗是个励精图治,想使国家振兴的君主。他决定起用姚崇为相。先天二年(713),玄宗在新来驿讲武,按照旧例规定,皇帝出巡,方圆三百里内的州长官,必须到行在拜见。玄宗密召姚崇前来。姚崇到时,玄宗正在渭河边打猎。玄宗立即召见。玄宗问他会不会打猎,他说:“少年时练习过。臣二十岁时,住在广成泽,以呼唤鹰犬追逐兽类为乐。张憬藏说臣长大后应当辅佐天子,不要自暴自弃,所以决心读书,后来才成了将相。但是少时常带了一些人打猎,老了还可以应付。”于是姚崇便和玄宗呼鹰放犬,十分熟练。玄宗十分喜欢,猎后,征求他对国事的意见。姚崇侃侃而谈侃侃(kǎn)而谈:形容从容不迫、理直气壮地谈论。,不知疲倦。玄宗就要拜姚崇为相。姚崇就此提出十条意见,希望得到玄宗的同意。这十项建议是姚崇针对武则天以来的弊政和经验教训提出的,是他挽救政治衰败的革新纲领。

这十条改革内容有:

一、垂拱年间以来,朝廷以严刑峻法治理臣民,臣希望今后施政,当以仁恕为先;二、先朝高宗,征伐吐蕃,兵败青海,臣希望陛下不要贪求边功;三、近来奸佞之徒触犯国法,而这些奸佞之徒,皆受宠幸而免罪,臣希望守法从近臣开始;四、武后临朝,传达旨意的重任出自宦官之口,臣希望今后宦官不得干预朝政;五、豪门贵戚,为了媚上,贡献财物珍宝,随意征缴苛捐杂税,搜刮百姓,公卿方镇也多效法。臣希望除国家的租庸赋税以外,杜绝一切苛捐杂税;六、皇亲国戚争权,朝廷内乱,政权不稳,臣希望皇亲国威以后不要担任台省要职;七、先朝对群臣轻慢无礼,有失君臣之敬,臣希望君主对大臣须待之以礼;八、先朝擅杀忠臣,使净臣灰心丧志,臣希望敢于犯颜直谏,批逆鳞,犯忌讳;九、武后建造福先寺,上皇建造金山、玉真二观,工程浩大,耗费百万,臣请以后杜绝营造佛寺道观;十、汉朝外戚吕禄、王莽等横行不法,乱了天下,坏了国家,臣请以此为鉴,作为后世万代吸取的教训。

这几条建议,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治诸方面,可谓切中时弊,为救世之良方。这对急于振兴国家的唐玄宗,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对每一项建议,玄宗欣然表示赞同,—一采纳。在渭川他就拜任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姚崇第三次当了宰相。

“救时之相”

当上了宰相的姚崇,得到了玄宗的充分信任。举凡军国要事,玄宗都一一要和宰相商议。唐玄宗为姚崇施展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宰相张说和姚崇不和,玄宗就把张说派到地方任职当了刺史,另一宰相刘幽求也主动调任闲职。于是,当朝的宰相只有卢怀慎和姚崇,而姚崇无疑处于支配的地方。他既掌相权,又掌军权,在开元年间是大刀阔斧革故鼎新革故鼎新: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多指重大事件的新旧变换。的政治家和行政长官。

开元初年,局势混乱,动荡不安。姚崇首先从整顿吏治入手。他看到武后末年以来,皇亲国戚多居台省要职,诸王又掌握指挥禁军大权。为了争权夺利,他们勾结朝官,迭相为乱,多次发生政变。自武则天以来,短短的八、九年间,就接连发生了五次政变。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姚崇协助玄宗,在开元二年,把诸王改任外州刺史,并规定诸王“不任以职事”,从此诸王只享有爵位,不再掌握军政大权,因而失去了兴风作浪的资本。

姚崇还规谏唐玄宗,“戚属不任台省”。所以,开元初没有大封皇亲国戚。王皇后之父王仁皎,仅历任将作大监、太仆卿等职。姚崇还设法抑制功臣权势的膨胀,把一些官高势盛,居功自傲的功臣贬到地方做州刺史,这些措施,像釜底抽薪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样,消除了中央政局动乱的隐患,结束了多年来动荡不安的局面,姚崇“救时之相”的称誉也由此而来。

姚崇在整顿吏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宗以来,卖官鬻爵,官吏增多,机构庞大,全国除正员外,置员外官二千人。一些富商大贾只要花钱就可以做官。官多俸多,国家开支入不敷出入不敷出:收入不够支出。于是,开元初年,姚崇大量裁减冗员冗(rǒnɡ)员:指机关中超过工作需要的人员。,罢免了员外官、试官、检校官,并申明这三种官,今后如果没有政绩和战功,不经皇帝特别诏令,吏部和兵部不得录用。同时,还撤消了一些闲散诸司、监、署十余所机构。规定内外文武正员一万八千八百零五人,大大地减少了冗员,从而也减轻了国库的负担。

开元初年还规定了中央官和地方官相互的流动制度。京官有才识者,可出任都督、刺史;都督、刺史有政绩者,可入选京官。这样一来,长期存在的重内官轻外官的弊端就得到了纠正。县令是地方的基层长官,长期不予重视,为避免滥用,开元四年(716),玄宗亲自对新任命的县令进行殿试,其中成绩卓著者一人擢升,四十五人不合格,回家读书、修养。

姚崇荐官取士,以品德才能为主要。他所推荐的广州都督宋璟,刚正不阿,为官清廉,是唐代的四大贤相之一。姚崇大力整顿吏治,严格铨选铨(quán)选:旧时称量才授官,选拔官吏。制度,罢免了以前的“斜封官”。“斜封官”“用钱三十万”,因为由皇帝直接颁下敕书,用斜封交付中书省执行而得名。任人唯贤,量材录用,是姚崇吏治的主要做法。开元二年,申王李成义未经有关部门,私自奏请玄宗,把府中的阎楚珪(ɡuī)由录事提拔为参军,这次私自请托而任官,玄宗虽已表同意,但却遭到姚崇上疏反对,他据理力争,玄宗不得已收回敕命。

姚崇重视用法治来约束官吏,对违法乱纪者,即便是皇亲国戚,也一视同仁,决不宽赦。开元二年正月,薛王李业的舅舅王仙童倚仗权势,欺凌百姓,受到御史的弹劾,将依法治罪。薛王到玄宗那里求情。玄宗下令重新审查,意欲宽免。姚崇上书玄宗说:“仙童罪状明白,御史所言正确,不可赦免。”由于姚崇的大力整顿,开元初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灭蝗抑佛

开元四年(716)山东等地连续发生严重的蝗灾,人们认为这是“天灾”,只好坐以待毙坐以待毙:坐着等死。指遇到危险或困难时,不采取积极措施。,只好求上天显灵禳(ránɡ)灾,眼睁睁地“坐视食苗不敢扑”。在满朝文武一筹莫展之际,姚崇上疏玄宗,主张应想尽办法扑杀蝗虫。他说:“田地都有主人,使自救其地,不会害怕劳苦。”他提具体灭蝗措施:“夜中设火,火边挖坑,且焚且塞,除之可尽。”他认为“古代有除不尽的,主要是人不用命”。

当时朝议纷纷,都“以驱蝗为不可”。姚崇力排众议,消除唐玄宗的疑虑,坚定他灭蝗的决心。

于是,姚崇排除了干扰,下令扑蝗。他特派遣御史,取名“扑蝗使”,分赴各地,督促扑蝗。仅汴州一地就扑获蝗虫14万石,而入汴渠顺流而下的不计其数。因为山东人民的奋力扑杀,山东地区免遭了一场大灾难。

唐代佛教、道教盛行,上自皇帝、皇后、达官贵人,下至豪绅富户,都信佛道并从中牟利。他们耗费巨资,大量建造佛寺。道观,占用大量土地。而这些寺院享有特权,不向国家交纳赋税和服役,各地寺院纷纷度人为僧。由于佛道人数的增多,造成国家财政日益枯竭。开元二年(714)姚崇上疏玄宗,请求裁减和尚。他列举了历代由于只知信佛而导致身死国破的事例,说明信佛道之不可取。玄宗采纳了这一建议,下令裁僧尼三万人,令他们还俗从事生产。玄宗还下令,禁止百官和僧尼道士往来,禁止铸造佛像,传写经书,禁止建造佛寺。即使修缮旧寺,也要报请批准。这些措施无疑对抑制寺院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开元四年(716),姚崇辞去宰相之位,朝廷授于他开府仪同之司。虽然不在相位,但有关军国大事,玄宗还是经常听取他的意见。开元五年(717)春,玄宗将巡幸东都洛阳,太庙突然倒塌。玄宗询问身边大臣,大臣回答说:“三年之丧没有满,不可以行幸。太庙圮(pǐ)圮:倒塌。坏的变故,是上天的教戒,陛下应停止东巡,修身养性以谢上天的谴责。”玄宗召姚崇询问此事,姚崇劝玄宗,巡幸东都已准备就绪,不可误期。他主张重新建造太庙,准时东行。玄宗听从了姚崇的意见。

开元九年(721)九月,姚崇病逝,终年七十二岁。病危之时,还嘱子孙不要信佛,并嘱薄葬。

唐玄宗对姚崇的逝世,十分悲哀,下令为姚崇撰写碑文,赞誉姚崇。

同类推荐
  • 石油母亲

    石油母亲

    韦庄一条很深的巷子,两边是参差不齐而又十分简陋的土坯房。土墙上依稀可见已经褪色的“农业学大寨”的标语。 一个穿着短袖花格子上衣、身材壮实的农村中年妇女一边急速奔跑,一边扯着嗓子大喊:“陈小艺家电话!陈小艺家电话!”声音回荡在村庄的上空,妇女身后的尘土很快将她淹没。
  • 王石传

    王石传

    1951年1月,王石出生在广西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一个军人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名老红军,母亲是锡伯族。王石承袭了父亲军人血液中好胜的本性与母亲锡伯族能征善战的特征,天生骨子里就带着一种野性。
  •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精选了爱因斯坦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李自成第八卷:崇祯皇帝之死

    李自成第八卷:崇祯皇帝之死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毛泽东历史瞬间

    毛泽东历史瞬间

    本书是以人生历程关键瞬间为结点对伟大领袖的一身进行系统全新的解读,以一个篇章、一个线索、一段历史,来展现时代风云的来龙去脉;以独特的视角,客观、翔实的史料,再现伟大领袖的心灵轨迹和贯穿其中的作用。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诸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热门推荐
  • 无宠弃后金灿灿

    无宠弃后金灿灿

    云絮会的很简单,那就是招财,敛财和散财。眨着眼睛对刺客说:“你先别杀我,你腰上的青玉翡翠卖不卖?"无辜的看着一脸黑线的皇帝道:"不好意思,你的国家我帮你卖了,比行价高了点,这是你的分红……”黄昏十分,在后宫摆了一个摊子,对妃嫔娘娘们说:“给皇上侍寝一夜三百两,有包月,团购的面谈……”无宠可以,却不能无尊。无爱可以,却不能无财………当云絮揽够大批财富的时候,皇帝还不乖乖的靠上来:“朕亲爱的皇后,借点银子救急吧?”“亲爱的夫君,你上次借的银子利息已经滚到一百倍了,这次你恐怕要拿皇位来抵了呢。”把胸前的爪子拍下去,怒道,“少来这招,色诱早就过时了……”风格轻松幽默,爱情甜蜜浪漫,小打小闹,无伤大雅。每日一更,敬请期待……
  • 所以和爱豆恋爱啦

    所以和爱豆恋爱啦

    沙雕声控粉X独宠爱豆粉可盐可甜小歌手vs可冷可暖电竞大神(我们都是青春路上追逐梦想的有志青年,直到遇见了你,才知道要一起努力,才能一切如意)当当红女歌星和电竞大神一起被采访时:记者:你喜欢的爱豆是怎样的?池卿:“帮我撕黑粉,给我买水军,带我一起打游戏…”苏暮白:“看我的每一场直播,来我的每一场比赛,和我一起打游戏…”记者:你们确定这说的不是粉丝吗?池卿&苏暮白: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家爱豆是我粉丝。
  • 花痴

    花痴

    “呜呜……”的警笛声骤然炸响,耿平触电似的从睡梦中弹了起来,一愣后,嚷了句“他妈的真该死”,就懊恼地重重倒回了被窝里。警笛还在鸣叫。三十年来,这声音就如同冲锋的号角,让耿平热血鼎沸斗志昂扬,可好汉不提当年勇,就在一星期前,因年纪到了线,他从副局长的位子上退了下来,这意味着昔日有个性的硬汉,就此成了个无所事事的人;老伴舒伏秀闻讯后是喜不自禁,就差没去买串鞭炮放一通,她再也用不着成天为耿平担心受怕了,赶紧让他将手机的铃声改过来,说一听到警笛就心惊肉跳的。
  • 明伦汇编人事典贵贱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贵贱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甜妻不好惹

    重生甜妻不好惹

    前世她被继妹所害,一生穷困潦倒。重生后,她攀上战少的高枝。一路虐渣男惩贱女,走上人生巅峰。
  • 时光往复愿你如初

    时光往复愿你如初

    一笑倾城,是我喜欢你的开始。你年少有为,我年少有你。可是,后来我才发现所有的一切不过是我的一厢情愿。黎昕:世界太大幸好遇见你,世界太小还是丢了你。初年:如果我不曾走进你的世界,时光会不会对我温柔以待。
  • 一叶笙笙

    一叶笙笙

    前路漫漫,万千人影在她的眸中皆化为空无。 宋折双,如若我选择忘却你,你可会怪我? —————————————— 他望着周围肆虐的火扬手将她推出洞外笑着轻念道:“笙笙啊,唤我折双可好?” —————————————— 世间情愁,我看得清清楚楚。我本是信命的。但那一天,我的世界彻底颠倒之时。我便明白,唯有为自己做过什么,唯有扼住命运的喉咙,我才可以无悔。原谅我以往的懦弱与逃避。你可知,我愿为了你抗争命途。
  • 行走的神明

    行走的神明

    扶苏死了,做为忠臣孝子他死了。重生后,他被灵力者们奉为神明,为了兑现前世承诺,他行走世间两千多年,只为能找到传说中的冥界入口……有日常,有逗比,有暗黑,希望大家能喜欢PS:前三章略严肃,不喜的朋友可以跳过。略慢热,越后越精彩!(神明烧聊群:831610716欢迎胖油萌的到来)
  • 风之浴

    风之浴

    马丽华是宁夏为数不多青年女作家之一,本书主要选取了马丽华的部分小说和散文。
  • 阴缘难逃

    阴缘难逃

    爷爷是个算命先生,他去世那天,傻子哥哥从他坟头背回来一具尸体,说是爷爷让他背回来给我做媳妇儿的,可这尸体竟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