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9100000012

第12章 生活风俗(6)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在我国汉族民间传说中,茶是被炎帝神农氏尝百草发现的。我国茶的主要产地在秦岭以南的长江流域,以四川省和云贵高原为早。在云南澜沧县发现有树龄在数千年以上的茶树。汉代就有以茶作地名的,《汉书·地理志》中记有湖南东部的茶陵县,以位于茶山之阴而得名。该县至今仍盛产茶。我国开始种植茶树,并逐渐摸索总结出制茶工艺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多年。武都是今四川绵竹县北的一座山名,当时产茶。至唐代,饮茶之风更甚。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茶叶,饮茶的方法和礼仪随之传入吐蕃王国。唐代陆羽居江西茶山植茶,号“茶山御史”,正是在当时的茶文化背景下,他才得以总结种茶、制茶和饮茶的经验,写出《茶经》一书,被后世祀为茶神。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德昂族被誉为“古老的茶农”。他们以善于种茶和喜饮浓茶而闻名。在云南盈江县德昂族聚居地,有千年以上的老茶树。

茶在社交和礼仪活动中自古以来占有重要地位。最突出的表现是在待客和婚俗中。在古代议婚行聘和举行婚礼时都有受茶之礼。今天的甘肃东乡族,女方家答应男方家提亲后,男方要送给女方衣料和几包好茶,算是定了亲,俗称“订茶”,表示以后不能反悔。甘肃宁夏地区的回族,女家只要接受了男家媒人送去的茶砖或茶叶,即表示允婚。

浙江南部的畲族,娶亲日里,新娘到婆家后,要接受一位父母都健在的姑娘献上的一碗甜蛋茶,新娘要低头饮甜茶,但不能吃蛋。甘肃裕固族新婚第二天,新娘要下厨房“生新火”,“烧新茶”,烧好茶,由新郎请全家到堂屋,向新娘—一介绍,新娘则向全家老少一一献茶。云南拉祜族在男女双方确定婚期后,男方要送聘礼给女家,其中茶必不可少。

茶在社交与礼仪中的重要作用,是与茶在人们饮食生活中的功能相联系的。南方气候暑热需茶来消暑解渴,提神醒脑;牧业民族多食肉和乳品,需要茶帮助消化;伊斯兰民族吃热量大的牛羊肉,主食又多为烙烤的饼子等,茶能消食解热。茶还有健身美容防病甚至治病等许多功能,因此很受我国各族人民喜好。

各民族的饮茶、吃茶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基诺族的“凉拌茶”是以茶为菜的典型。他们将刚采来的鲜嫩茶叶揉软、搓细,放在大碗里,再加上黄果汁、酸笋、酸蚂蚁及各种调料,即做成“凉拌茶”待客。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他们喜欢喝的是酥油茶。先将砖茶揉碎在锅里或壶里煮沸,呈咖啡色时滤出茶渣,滗出茶水,再将茶水倒进打制酥油茶的茶桶里,加入核桃仁、少许盐、酥油及烧开的牛奶,拉动茶桶中的“活塞杆”,使水、乳、油交融,尔后斟入茶碗饮用,营养价值极高,又有茶饭合一的妙处。

蒙古族有喝奶茶的历史。奶茶的制法是先将茶煮酽,再在茶水中加牛奶烧开,装入茶壶中斟用。要喝咸的加盐;要喝甜的加糖。在给客人献茶的同时,桌上摆着炒米、奶皮子、肉食等,可作点心吃。喝奶茶时可抓些炒米(稷子米)泡进茶碗,若肚子饿了还可在茶中添些奶油。

我国西北的回族很讲究喝茶,较有名的是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三炮台”茶,青海一般叫盖碗茶,茶具是三件一套的细瓷,即茶碗、茶碗盖、底托碟三件得名。茶碗中放云南沱茶、冰糖、桂圆、杏干等,注入沸水稍焖一会儿便可饮用。不断续水,味淡再换新茶碗。当地的保安、东乡、撒拉等族亦有此茶道。

云南喝烤茶的少数民族有好几个,其中以白族和拉祜族最讲究。白族的三道茶很有情趣。客人进门主人先烧开水,同时将一小砂罐预热,适时将茶叶加进砂罐中快速抖动颠簸,茶叶色呈微黄,冒出清香时注少量沸水入砂罐,随着一声脆响,清绿色的茶泡沫涌向罐口,茶香四溢满屋芬芳。泡沫沉落,再加沸水于罐中斟入茶杯献客。每盅只有少许色如琥珀的“茶精”

,再兑些开水方可饮用。砂罐中再添开水煨,煨一次,斟一轮。如此三番,称三道茶。三道茶“头苦二甜三回味”。有些地方在二道茶里放入核桃仁红糖或蜂蜜与几粒花椒。

还有一些地方甚至加入乳扇(一种薄如红的羊乳制食品)。第三道茶的茶水中有肉桂和姜片。

滇西北的纳西族有种叫“龙虎斗”的饮茶方式。先将茶叶放在小陶罐中烤至焦黄,再冲入开水稍煮,尔后将茶水倒进盛有半杯白酒的茶杯,杯中发出悦耳的响声之后,由少女捧杯献客。这种茶道是茶酒合一,据说可发汗解热,防治感冒。滇西南的布朗族在野外劳作休息时常饮“青竹茶”。砍一节粗壮的鲜竹装入泉水和干茶叶,架在火堆上煮沸,再倒进稍细些的鲜竹杯中饮用。茶香竹香沁人心脾,纯真的自然兴味乃城市难觅。傣族的“竹筒茶”与此相类。布朗族民间还有吃酸茶的习惯,即把鲜茶叶采来后,依腌酸菜的方法制作加工而嚼食,生津止渴。畲族的“惠明茶”、“宝塔茶”,哈尼族的“土锅茶”,彝族撒尼人的“铜壶茶”,佤族的“烧茶”,傈僳族的“油盐茶”,基诺族的“煮茶”,蒙古族新近生产的“奶茶粉”等等都为少数民族茶文化添色增彩。

饮食名目的由来

涮羊肉相传忽必烈率领大军南征,一天,经过一场激战,人饥马乏。忽必烈下令宰羊烧水,准备吃饭。就在此时,忽然探马来报,敌军大队人马冲上来了!忽必烈饥饿难忍,一面命令部队迎战,一面大喊“羊肉、羊肉!”这时候做清炖羊肉已经来不及了,厨子急中生智,飞快地把羊肉切成薄片,放在开水锅里搅拌几下,等肉的颜色一变,就捞在碗里,撒上盐、葱花、姜末。忽必烈一尝,觉得味道不错,于是大口吃起来,直吃得遍体冒汗,浑身热乎乎的。

吃饭后,忽必烈精神抖擞上马迎敌,旗开得胜。到了清代,清宫膳食单上已有“羊肉片火锅”,名列众肴之首。

烤全羊

烤全羊(蒙语“晤本”)是蒙古族接待贵客的一道名菜。色、香、味、形俱全,别有风味。烤全羊源于蒙古族。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很远。《元史》记载12世纪时期蒙古人“掘地为坎以燎肉”。到了13世纪即元朝时期,肉食方法和饮膳都已有了极大改进。《朴通事·柳蒸羊》,对烤羊肉作了较详细的记载:“元代有柳蒸羊,于地作炉三尺,周围以火烧,令全通赤,用铁箅盛羊,上用柳子盖覆土封,以熟为度。”不但制作复杂讲究,而且用了专门的烤炉。至清代各地蒙古族王府几乎都以烤全羊待上宾,其名贵列入礼节。康熙、乾隆年间,北京的“罗王府”(罗卜藏多尔济)中的烤全羊,遐迩京师,名气很大,甚至连厨师嗄如迪(蒙古族)也很出名。清末民初直至解放初,各地王府中还有烤全羊。解放后,不但恢复了这道名菜,而且有了许多改进。

叫化鸡叫化鸡又名“煨鸡”,其名虽不雅,却是蜚声海内外的一道名菜。

相传明末清初,在常熟虞山底下有一个叫化子。这天,这个叫化子偶然得到一只鸡,但他没有炊具和调料,他苦思良久,忽然灵机一动,便将鸡宰了,除去内脏,连毛一起裹上泥巴。他又找了一些枯树枝,点成一个火堆,将鸡放进火中煨烤,等到泥烧得干裂了,敲去泥壳,鸡毛也随着泥壳脱落下来。鸡是又香又烂,叫化子大喜,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正在这个时候,削职隐居在虞山的明朝大学士钱牧斋,正好散步路过这里,闻到奇异的香味,从树隙中看到叫化子正在大吃鸡肉,便命家人上前询问鸡的做法,并取了块鸡肉品尝,发觉味道的确独特。回到家后,大学士命家人稍加调料,如法炮制了一番。

过了几日,江南名妓柳如是从松江专程来钱府相亲。钱牧斋设宴款待,其中就有一道叫化鸡,酥烂脱骨,香气四溢,宾客赞许不止。钱牧斋满面春风地问柳如是:“虞山的风味怎么样?”柳氏用象牙筷指着叫化鸡说:“宁食终身虞山鸡,不吃一日松江鱼。”问明缘由,当场命名“叫化鸡”。

糊涂烤鸡糊涂烤鸡,在北京花市快餐厅的西式菜谱上确有这么一道菜。据说,这道菜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呢。“糊涂烤鸡”的“发明者”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厨师。他年轻时在北京一家外国人办的饭店里干活。在那儿,他从一个意大利人那里学会了一道菜,叫烤燕,即烤野味。

老厨师退休后被花市快餐厅请去。一天,他想来想去要做一道特殊的菜。于是,他就用烤燕的方法烤了一只鸡,请经理们品尝。经理们吃后顿觉妙不可言,颇为欣喜,马上要为烤鸡取个响亮的名字。起什么好?经理问:“这鸡是如何烤出来的?”老厨师挠挠头道:“谁知道呢?好像就这么糊里糊涂地做了出来。”经理灵机一动:“郑板桥有‘难得糊涂’一说,干脆,就叫它‘糊涂烤鸡’吧!”

纸包鸡纸包鸡是广西梧州的一道名菜,至今已有近八十年的历史,系梧州“同园酒家”厨师崔树根首创。此菜式以嘴黄、脚黄、毛黄的“三黄鸡”为原料,尤以广西贺县信都鸡最为上乘。所用的调味有生抽、胡椒粉、桂末、双蒸酒、姜汁、葱、白糖。一只光鸡去其头、颈、脚之后,用调料将鸡腌好,分成12份,再用福建长汀或广东南雄所产玉扣纸包好(玉扣纸包鸡前要过油镬,使其变硬变腻,不易溶烂),用上等花生油起镬,文火适度,炸至纸皮膨胀,色泽呈焦黄色后上碟,再用筷子把纸慢慢扒开,此时鸡香扑鼻,入口确是鲜美异常。

相传,有一年,因西江河水上涨,时值六月炎夏,原定运往广东的两船鸡受阻,有发生鸡瘟的可能。货主为免受损失,请厨师设法帮忙,才制作出纸包鸡。

武昌鱼

武昌鱼并不产于武昌,而产于鄂城。鄂城古称武昌。武昌鱼之得名,据说是三国时,吴主孙皓从建业迁都武昌,百姓怨声载道。有人引当时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上疏谏阻。于是武昌鱼始有其名。在此以前,则叫“缩顶鳊”。到宋朝,更是闻名天下。当代则因毛泽东同志的诗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更使武昌鱼声名远播。

鱼丸

据说秦始皇每餐必有鱼。但这位性情急躁、暴戾的皇帝十分讨厌鱼刺,好几个厨师为此丧生。有一次轮到三楚名厨做菜,他洗好鱼后,想到自己的小命可能就要完了,就狠狠地用刀背向鱼砸去,鱼砸烂了,鱼刺露了出来。这时,太监来请膳,厨师急中生智,顺手将鱼肉在汤里汆成丸子。秦始皇吃了丸子后,十分高兴,便给它取了个美妙的名称:“皇统无疆风珠余”,即现在所说的鱼丸。

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是风味独特的中国传统菜,其特点是外焦里嫩,肥而不腻,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现已被公认为国际名菜。关于烤鸭的由来有三种说法:

一、北京烤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代,当时辽国贵族游猎时,常把捕获的白色鸭子带回放养,视为吉祥之物,这就是北京鸭的祖先。北京鸭喜冷怕热,北京地区春秋冬三季较冷,夏秋的溪流河渠中水食丰富。当地人民创造了人工填鸭法,终于培养出了肉质肥嫩的北京填鸭。

北京烤鸭,就是以这种肉质肥嫩的北京填鸭烤制的。

二、烤鸭最早创始于南京。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都南京。宫廷御厨用鸭烹制菜肴,采用炭火烘烤,使鸭子酥香味美,肥而不腻,被皇府取名为“烤鸭”。朱元璋死后,他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夺取了帝位,并迁都北京,这样,烤鸭技术也随着带到北京。

三、北京烤鸭始于便宜坊。据清代《都门琐记》所述,当时北京城宴会“席中必以全鸭为主菜,著名为便宜坊。”便宜坊开业于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最初,在宣武门外米市胡同。清末京城有七八家烤鸭店,并都以便宜坊为名。最初的烤鸭来自南方的江苏、浙江一带,那时称烧鸭或炙鸭,从业人员也是江南人。后来烤鸭传到北京后,才臻于完善。

南京板鸭

相传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在位,建都城于建康(即今南京)。公元548年,大将侯景起兵叛乱,围困台城(今南京鸡鸣山南)。战斗十分激烈,梁朝士兵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当时,正值中秋,肥鸭上市,妇女们便将鸭子洗刷干净,加上佐料煮熟,用荷叶包好送上战场。有时干脆将几十只鸭子捆扎在一起,抬上阵地。士兵们打开成捆的干鸭,用水一煮,咸淡适宜,香气扑鼻。都夸奖板鸭好吃。

后来,台城百姓为了纪念那次战斗,便把挤压成板状的鸭子称为“板鸭”。制作的一套方法也沿袭了下来,而且越做越好。

烤羊肉串

烤羊肉串是一种美味。能够做烤肉串的不只限于牛肉与羊肉。汉代墓葬中出土的记载葬品的《遗策》上,就常常有牛炙、犬炙、豕炙、鹿炙和鸡炙等字样。山东诸城凉台东汉孙琼墓曾出土一块画像,刻有杀牲、劈柴、烧火、汲水、酿造等图形。最引人注目的是,画面右上部还有一副生动烤肉串图。画中刻有四个男子,一个串肉,一个烤肉,另二人在旁边等待取食肉串。烤肉者跪在炭槽前,左手翻动肉串,右手扇动扇子。现在我国新疆的烤羊肉串最为有名。

烤乳猪

烤乳猪是粤系名菜之一,其特点是皮脆而薄,瘦肉多,又鲜又嫩,入口奇香。烤乳猪的方法早在公元前成书的《礼记》中便有记载。周朝,烤猪(炮豚)是“八珍”(八种珍贵食物)之一。因烤乳猪较名贵,故民间所食甚少,现有文献记载亦不多。直至清朝灭亡前,烤全猪还是筵席中的“上上品”。烤乳猪的发明还有一个传说:一次,一户人家失火,几头小猪活活被火烧死,主人在收拾现场时,无意中接触到了被烤熟的小猪,手上沾上了小猪的皮和肉,这些油腻妨碍他劳动,他便伸出舌头打算将这些东西舔去,一舔使他尝到了从未尝过的奇香,他高兴得几乎忘了遭受火灾的事,因为他无意中创造了一道名菜——烤乳猪。

佛手点心

佛手点心是一种形状似手的糕点食品。据宋人野史记载,北宋太后被金兵放归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后,宋高宗赵构与秦桧来大内拜见。太后因在北方体察了民间疾苦,已能辨别忠奸,开口便问:“如雷贯耳的‘大小眼将军’怎么没有来?”大小眼将军即名将岳飞,是太后对他的爱称。赵构一听,连忙遮掩:“岳鹏举两眼大小不一,面目粗俗,不足以代表我大宋天朝之威仪!”话音未落,太后变色道:“吾囚北国之时,常听北国将士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鹏举乃国家之栋梁,岂能以相貌取舍?”赵构只好说:“岳飞父子妄图谋反篡位,朕已令秦桧诛之矣。”太后勃然大怒:“昏君!奸贼!你们杀害忠良,误国害民,将来以何面目见列祖列宗于九泉之下?”她越说越气,便随手抓起碗中的豆沙包,狠狠地砸了过去,秦桧眼尖,向旁边一闪,包子打在红漆柱子上,弹回来,又落在赵构的手背上。善于吹牛拍马的秦桧连忙打圆场:“这是龙手得食,佛手!佛手!”恰于此刻,一位湖北武昌籍的宫廷厨师送菜入内闻之,后归故里,在漕园光华堂附近开一“佛手馆”,将豆沙包改称“佛手”。后经演变,便成了今天的“佛手”形糕点。

皮蛋

皮蛋也叫松花蛋、胡彩蛋。

相传几百年前,在鸭群云集的太湖之滨,有一家李姓夫妻开了个小茶馆,兼营一些小菜、卤蛋之类。夫妻俩膝下无儿,只有一女,名唤秀娟。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游湖人陡然增多,茶馆也宾客盈门,把一家人忙得手脚不停。忙乱中,秀娟没看到手头有两个鸭蛋滚到了灶灰里。

一个月后,被一位前来借灰种菜的邻居发现了,唤来东家嗑破一瞧,蛋白不仅不流,而且还凝结在一起,露出一种透明的光彩,丢进嘴一尝,又香又绵,有种说不出的味道。每人尝了一块,无不啧啧称赞。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对于自我民族性格的审视是近代才开始的。之前的中国一直是东亚的政治文化中心,向来是输出文明。直至十九世纪下半叶与西方列强的数次战争,中国才发现与正视这个世界中还存在与中国性格迥异的强大文明这个事实,中国人不得不面对差异,分析差异,并试图改变民族性格,以救亡图存。与此同时,涌入中国的外国人也对这个传说般的古国睁大了观察的眼睛,他们发现不仅他们的武力和商品征服不了中国,他们的科学与宗教也对中国人影响甚微,从此中国人的性格成为近代中国改革和外国人研究中国颇为核心的一个论题,此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文化思潮虽然以政治、文化为主题,其深处却一直涌动着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性格的肯定或否定、保留与改变的矛盾,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今天。
  • 风从何处来

    风从何处来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文学、电影、戏剧、文化、社会。每一部分均选取具有代表性名家,说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谈社会的现状和未来,这些文章均复杂深刻而耐看,从中你可以看出他们如何规划自己,如何看待社会,对我们所处的环境有怎样的期许和渴望。这本书里,你看不到夸夸其谈的虚伪激进,你看到的,是真挚和真诚,是如何用真诚之心直面自己、面对他人。
  •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如果有人问:阴历和阳历是怎么来的?篮球队中为什么没有1、2、3号队员?手术服为什么是绿色的?秋天的枫叶为何会变红?为什么日食发生在初一而不是十五?为什么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武则天吗?如果不是,那是谁?诸如此类的问题您能答得出来吗?也许您已经发现,这些都是常识性的问题,您所说的每一句话里都包含着文化。本书内容广泛,涵盖文学艺术、科举教育、官政典制、科技发明、风俗礼仪、衣食起居、节日节气、天文历法、宗教哲学、体育娱乐、医疗保健、建筑园林、考古文物、自然生物、地理景观、历史军事、政治经济等文化的各个层面,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一本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以开阔的思路,生动的语言,从琴棋书画、中医中药、文学艺术、民间工艺、武术、美酒、淡茶、民间杂技等方面入手,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 西口文化

    西口文化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三晋人文资;T.彼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在中华民族的煌煌文化巨著里,博大精深的三晋文化是其中极为绚丽和厚重的重要篇章。进入新世纪,山西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板应对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形势。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地球剧变时代

    地球剧变时代

    这是作者自己理解的末世概念而写的末世小说,我看了很多末世类的书,但是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所以我尝试一下写出一本自己心目中理解的末世小说,希望大家会喜欢。也希望大家多多评论提意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之寻觅

    快穿之寻觅

    千金大小姐被哥哥的一时冲动而杀死,从而与系统ZERO绑定,穿梭于各个位面,完成宿主的心愿。夜米曾疑惑,这么做的意义。是篡改历史,还是在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野史?然而,随着任务的完成,灵体值的增加,夜米却发现,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 初晨,是我故意忘记你2

    初晨,是我故意忘记你2

    少年李洛书自小无人疼爱,喜欢亲近温暖懂事的黎家姐姐初遥。当初遥弟弟初晨意外去世时,为了安慰她,他住进黎家成了她的挂名弟弟。很多年后,他终于意识到,原来他早已深深爱着她时,他却早已丧失了爱她的资格。本想就此默默守护一生,她却遭遇挚爱背叛。为了保护她,他挺身而出,差点重伤致残,却赢得了她的心。他一砖一木搭建起了新家,他说要守护她一辈子,她说会拿自己的命去爱他,她说她再也不会丢下他。却不曾想,这只是他们终其一生做过的一场美好的梦境。
  • 妃你不可

    妃你不可

    现代女孩章清婠重生在大夏朝的公侯世家,父母疼,兄长爱,本该是顺遂一生的生活,奈何萧子侑就是她顺遂人生中最大的绊脚石。那个在外人眼中英俊冷酷,不近人情的大夏朝赫赫有名的摄政王,只有在章清婠的面前才能将他不被人知的流氓特质发挥的淋漓尽致。章清婠:“我已经有钟意的人了”萧子侑:“是么?那太可惜了,看来软的不行只能来硬的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真汉:傅雷译哲理小说集

    天真汉:傅雷译哲理小说集

    本书收录了傅雷译伏尔泰作品:《査第格》《老实人》《如此世界》《天真汉》。《老实人》讲述了一个天真淳朴的爱情故事。《天真汉》讲述了一个在加拿大未开化部族中长大的法国青年。《查第格》以明哲保身为处世哲学,但灾祸总是不断降临到头上……四部小说均以滑稽的笔调,通过传奇式的故事,影射讽刺现实,阐明哲理,是傅雷先生比较成熟的译作。
  • 重瞳武圣

    重瞳武圣

    一把重现江湖的刀,牵引出一桩惊天动地的千古奇案。为了寻找父亲,少年义无反顾地追随神秘说书人的脚步,踏入兽笼般的江湖;宿命指引,丹田沧海,重瞳破极,那个震惊世人的少年从当朝者无穷无尽的压迫中杀出,大破大立,天下无敌。
  • 农家有喜之公主嫁到

    农家有喜之公主嫁到

    “第一眼看到你,就觉得你合我的胃口。”“你果然有恋童癖好”“呃,你永远是我的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