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4200000011

第11章

就达米·赫斯特的作品而言,如浸泡在福尔马林中的动物、医学试验用药柜和玻璃水箱等,这些作品都涉及到视觉艺术与生命、器物的关系问题,而这又远远超出了传统艺术表现所关涉的范围,他把曾经被忽视而渐趋边缘化的问题带入了艺术。从传统的审美文化来看,艺术的创作与鉴赏都必须遵循其原则,即视觉上合乎审美标准,并由此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与愉悦。但当我们把与古典艺术相关的审美观照,移植到现、当代艺术中去时却遇到了问题。

基于古典艺术的传统审美标准与文化,往往经由一系列的审美范畴与概念而得到规定与表征。如主题明确、色彩匀称、比例和谐等。古典艺术都是与优美、典雅相关的艺术,此外还有崇高、壮美等。

不同于古典艺术,现代主义艺术强调了艺术的自律。“在格林伯格看来,绘画在现代主义中无可否认的主导地位归因于这种绝对自制和自我约束所取得的成就,归因于绘画对其媒介的绝对依赖。”([英]史蒂文·康纳:《后现代主义文化——当代理论导引》,商务印书馆,2002,第124页。)但这种自制、约束,以及对媒介的依赖,在当代艺术中却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这表征为自律性的丧失与媒介的变革。英国艺术曾经所特有的崇高感、怪异感,虽然在“英国青年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中仍可见其存在的痕迹,但在所用材料、创作方法等方面,他们与传统艺术家却有了显著的不同。同时,艺术生成的语境也发生了诸多的变化。

古典与近代艺术的审美诉求与倾向,是与近代哲学认识论及其文化相关的,但这种认识论及其文化在当代不再具有规定性。这里所说的审美文化,指与美、审美、美学密切相关的文化,也是文化对艺术创作、鉴赏与批评及其审美经验的一种阐释。基于近代艺术的审美文化,遇到了认识论及其所带来的根本困境。

在“小小的死亡”(2001)里,山姆·泰勒—伍德表现了生物生命的短暂与观看者面对死亡的状态。显然,这是难以用传统的审美文化加以阐释的。同时,“对于善于操作媒体的YBA来说,大众媒体和商业产品与他们的艺术创作和观念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联。”(邵亦杨:《后现代之后——后前卫视觉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第109—110页。)经由图像化,视觉文化把传统的审美文化,拓展到更为宽泛的反审美文化的领域,虽然他们并不像波普艺术那样把大众媒体当作艺术的主题。但是,他们并不是简单地利用媒体,而是将媒体融入其创作过程之中。

到了现代,艺术的创作与表现不再局限于经典美学所诉求的审美尺度,尤其是对当代艺术而言就更是如此。通过作品“对逃亡的后天无能”(1992),达米·赫斯特暗示人不能生活在贫瘠的、人造的,被简化得只有功能性的环境里。而实际上,这些当代艺术品,也不能再为我们提供愉悦的审美经验,给我们带来的却是看似平常实则陌生的心灵与文化遭遇。

在这里,反审美指的是对于传统审美方式的自觉的反抗与消解,它反对的是传统审美的固定化和权威化,并力图以各种个人的方式重新表达对美的感受和经验。“不同的语境,如绘画的、个人的以及社会的语境的数量如果根据任何一幅绘画可以被观看的上下文来说,则是开放的,所以不可能存在对它的最终知觉或判断。不同人在不同语境中观看绘画,都会有着不同的经验。”([英]尼吉尔·温特沃斯:《绘画现象学》,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第263页。)在这里,艺术的开放性为多元性提供了可能性。

存在的不仅仅是,当代的语境不同于现代的语境,而且,各个不同的艺术样式的语境,甚至任何个别作品的语境,彼此之间都是不同的。当然,当代的视觉艺术向艺术的自律提出了挑战,把艺术放置在当代视觉文化的广阔视域中去观照,而且也并不回避艺术与性、道德、政治之间的诸多关联。如在“悲惨的人体”(1996)等作品中,查普曼兄弟以其粗犷的风格,对恐怖和卑贱的道德边缘进行了探索。

传统的审美文化曾经在视觉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并起着规定性的作用。如果说,古典艺术与美学还与理性有着密切关联的话,那么现代艺术则与存在密切相关,这种存在经验及其在作品中的彰显,成为了现代艺术表征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当代艺术更是把存在的文本化推向了极端,而且,这种文本化还是在图像化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

对当代而言,艺术存在的遮蔽与显现都发生在文本的世界里。艺术存在及其文本经验的话语与生成,成为了当代视觉艺术的重要规定。在本性上,这种规定也是生成性的。“比如说,为了研究不同文化用这些专有名词理解什么时,视觉文化的分析和解释本身不需要对文化、艺术和美学作出客观而中性的阐述;同样,为了分析和解释不同文化所运用的不同方式方法,它也不需要这样的阐述。”([英]马尔科姆·巴纳德:《艺术、设计与视觉文化》,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第131页。)视觉艺术文本的分析与阐释,既需要同时也带来了对认识论及其客观性的解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审美也是一种另类审美,它既是对传统审美及其标准的突破,同时也把审美拓展并将其与存在、文本相关联。当代艺术所提供的审美经验既是一种存在的经验,更是一种欲望及其话语表征的文本经验,这也决定了当代视觉文化的独特意味及其对当代艺术的阐释。

3.艺术与大众视觉文化的趋同与反离

视觉文化是大众文化极其重要的方面,当代文化正在成为一种视觉文化。大众文化使视觉文化向日常生活的渗透成为可能。同时,当代艺术与大众文化在趋同时又发生反离。当代艺术与媒体已发生日益密切的关联,并在大众文化的语境里彰显艺术通俗性的一面。同时,传媒与大众文化也是相互生成的,进而把当代艺术置于大众生活的语境之中。

“作为后现代主义消费者的第一代,英国青年艺术家们提前掌握了先进的图像制作物理知识,在孩提时代就受到流行音乐、广告和电视的熏陶,……”(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余震:英国当代艺术展1990—2006》,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第18页。)如在“60分钟的沉默”(1996)等作品中,吉莉安·韦英通过记录性摄影、电影与电视技术,敞开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忧虑、言语与行为。当然,当代视觉文化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供了当代艺术发生的语境与经验。在此,一般的决定论、因果论都不可能对艺术与文化给出有意义的阐释。

正因为这样,生成论才可能有所作为。传统艺术主要诉诸于人们的静观,它并不依赖于欣赏者行为的参与,也没有把审美观照建立在艺术家与大众的互动上。然而,当代艺术及其审美、鉴赏,不可能离开媒介与大众文化的语境及其互动,这种互动已成为艺术生成的一种重要的前提。

当时“感性”展览的开幕,就引发了公众的狂热和媒体的追捧,伦敦万人空巷排队来参观这场展出,媒体用大篇幅来报道、评论展览里面极具争议的作品形象。现代艺术史表明,“先锋派想要废除自律的艺术,由此表明艺术向生活实践的融入。”(Peter Bürger,Theory of the Avant—Garde,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4,53—54.)为此,先锋派以其实验性的方式,背离传统艺术进而标新立异。但先锋总是曾经的、历史性的,当代艺术的先锋性以某种回归的意向,不同于现代的先锋艺术。在当代,精英文化的神圣地位被消解,视觉文化已步入了其大众化的时代。

这种大众的视觉文化把艺术从圣殿推向了大众与民间,并引起了市民社会的普遍关注。作为英国新文化意识的象征,“他们富有争议的作品、几乎一夜成名的效应以及他们与媒体和时尚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像新工党一样,逐渐代表着一种新秩序——这被直接认为是社会和文化变革的动因。”(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余震:英国当代艺术展1990—2006》,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第14页。)艺术自身的高低等次、界限消失殆尽,并表现出对日常琐碎生活的关注。

大众文化与生存需要、生活经验是密切相关的,并显现出商业性、制作性与参与性等特质。在这里,互动、参与和去魅成为了当代艺术生成的重要形式。尧斯的接受美学曾经强调,只有阅读才能促成作品的真正完成,进而重视读者的积极参与性、接受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其实,“英国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也许并不属于那些干净洁白的画廊,而是属于伦敦东部那些简陋的仓库。

当代艺术的发生和存在,都不可能脱离与大众文化、传媒的互文。在这里,再也没有什么艺术的自律了,曾被奉为艺术的最终旨归与最高法则的“为艺术而艺术”,在当代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而不得不加以批判并放弃。很多时候,当代艺术的发生也离不开人们的资助。萨奇在“英国青年艺术家”的崛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他资助了达米·赫斯特的填塞的鲨鱼的创作”。(Don Thompson,The $12Million Stuffed Shark:The Curious Economics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Auction Houses,Aurum Press Ltd,2008,93.)当然,这并不是说艺术家不再为艺术而专心致志,也不意味艺术家都在一心二用,而是表明当代艺术的创作,已走出传统艺术的语境,这不仅拓宽了艺术所依凭的媒介,进而也关涉到大众文化的众多方面,如媒体、消费。后现代主义力图摆脱现代主义的焦虑感与精英情结,并经由大众文化来传播其文化观念。

不同视角与观点的融合,使艺术家、评论家与观众的区分变得更为模糊。“通俗文化中的后现代状况不是一些明显地存在于社会学和文本证据之中的现象,而是社会实践与对其形式进行组织、解释、使之合法化的理论之间关系的一种复杂结果。”([英]史蒂文·康纳:《后现代主义文化——当代理论导引》,商务印书馆,2002,第282页。)与当代艺术相关的复杂性,表明后现代已不局限于任何学科及其界限。当代艺术的去魅即去神秘化、去神圣化,它也是对艺术宏大叙事的解构与放逐,它来得比现代艺术更为彻底一些,如加里·休姆的一系列的简约的、浅色调的门的绘画等。

作为对精英文化的颠覆,大众文化具有享乐、反智与普泛的特征,它与当代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性、相似性,但当代艺术却更突显出了彻底的解构性特征,这些特征深刻地影响了当代视觉文化的生成。

关于艺术与审美的规定,一直是西方形而上学所努力探究的,但何为艺术及其审美的本性,无疑是一个极其困难的问题。进入当代,基于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不断批判,关于艺术、审美及其本质的规定,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与彻底的解构。作为形而上学在艺术存在中的一种样式,艺术形而上学同样受到了不断的、彻底的质疑与批判。

大众文化虽然无所不在、无孔不入,但是,这些青年艺术家们,并没有放弃对大众文化加以警惕的立场。如在名为“太空乳房”(2000)的作品里,莎拉·卢卡斯运用其特有的幽默,批判了享乐的消费主义文化。而且,当代艺术也从来没有把自身仅仅规定在大众文化的限制之中。至此,艺术越来越成为一个流变的、缺乏规定与极其开放的东西,这也是艺术与传媒、大众如此密切相关的重要原因。

4.当下的艺术观念与视觉文化的沉淀

同类推荐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者卷(上卷)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者卷(上卷)

    本书是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书中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
  • 前世今生(全集)

    前世今生(全集)

    《前世今生:生命轮回的启示》这是一本神奇的书,描写的是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真实事件:一位普通病人凯瑟琳因焦躁来到魏斯医生处治疗,却在被催眠后惊现86次生命轮回!这一事实不仅改变了病人,也让心理催眠师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此后,信奉科学的医生甘冒职业风险,记录此书,透露生命的不朽与真义。《前世今生2:总有奇迹降临》魏斯和他的女儿艾米跟我们共同分享了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不同寻常的故事,为我们揭示了前世回溯即通往灵性目标的神秘之处。
  • 当代中国的智慧论:冯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贡献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当代中国的智慧论:冯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贡献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的内容在于述评我国哲学家与哲学史家、智慧说的创立者冯契的哲学思想,以及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方面的贡献,资料详实、论证严谨、表达顺畅、层次架构安排合理,体例格式也较为规范,是了解并研究冯契哲学的较好读本。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白沙心学

    白沙心学

    白沙心学是明代著名哲学家陈白沙创立的新的心学哲学形态。白沙心学以“自得之学”为核心价值,以心与理的关系为基本内容,强调心自得于道,自得于理,形成了“心无内外,理无内外”的内外合一、心理合一的新哲学思想体系。它是明代哲学发展链条中新的心学思想路线。白沙心学“内外合一”的新“心本论”哲学思想体系超越了程朱理学“是外非内”的“理本论”思想体系与陆王心学“是内非外”的“心本论”哲学思想体系,它是对程朱理学“是外非内”的“理本论”与陆王心学“是内非外”的“心本论”的综合与创新,从根本上体现了白沙心学的本质特征和理论特色,奠定了白沙心学在明代哲学史乃至整个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热门推荐
  • 水滴的音乐

    水滴的音乐

    本书作者以“反乌托邦”名著《美丽新世界》享誉世界,人们曾为此争相阅读,激烈讨论。由于家庭背景和性之所近,他对科学、医学、心理学等均有深湛的了解,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很自然地把这些知识化成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在本书收录的散文中,题材极为广泛,视角新颖,思路开阔。他善于在轻松休闲的题材中表达深刻的思想,一些政论性随笔、关于文艺作品和人物的论说更是充满独到的见地。不时可见奇思妙想、幽默有趣之语,渊博知识自由穿插,有着超乎寻常对未来世界的预见能力;是典型的悲观的怀疑主义者,又是愤怒的理想主义者。其散文随笔,思辨色彩突出,又不乏敏锐的直觉,对西方工业社会带来的文明,对科技和集权统治至上、娱乐至死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延续了小说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无缝接合的风格,把诗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多有能载入散文史的名篇,并因此产生深远影响。
  • 暴君纪元

    暴君纪元

    坐在皇帝宝座上的,不必是明君,但一定得是强者。管理领地有贵族,处理政务有大臣,皇帝只需要带着骑士们冲锋、征服。——李昂-罗德里格斯一世
  • a w.kinglake - a biographical and literary study

    a w.kinglake - a biographical and literary stud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古诛仙神帝

    太古诛仙神帝

    少年梦中出现一本太古诛仙决,且看傲风如何越过道道难关,诛天而上。为红颜,征战沙场。为兄弟,誓死不渝。为公理,逆仙罚神。仗剑行天下,翻手灭仙神。
  • 岁月沉淀只为今生遇见

    岁月沉淀只为今生遇见

    他把狄更斯的那句话:“爱的目的是促成另外一个人的幸福,把自己隶属于另外一个人,为了增进她的幸福而竭忠尽智。”发给她,她却找借口,说她的脾气不好,个性要强,她怕耽误他。他说:“有一种直觉告诉我:本质上,你不坏,我也不坏,我们聊天时,彼此能感觉到一种安稳的感觉。才有了要在一起的想法。虽然谁都不能预料未来,但是我愿意用一年或两年的时间,来赌我一生想要的幸福。赌赢了,我幸福一生,赌输了,这两年,我心甘情愿。”她默许了,于是他们相约今生遇见。
  •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本书描写了女主人公爱玛一生的悲剧。爱玛是法国外省一个富裕农民的女儿,少年时深受宗教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长大后,她与平庸老实的医生包法利结了婚。她不满家庭生活,幻想追求理想的爱情。她涉足上流社会,对奢华生活的向往和对浪漫的追求使她走上了堕落的道路,终因债务缠身,无力解脱而服毒自尽。
  • 凉秋渐晚

    凉秋渐晚

    林千秋:你的鞋子做的很好看。萧玉燮:随便做做。不知道是谁挑灯夜战,熬了几个通宵,甚至烧了头发才做出来的。林千秋:你可以做个鞋匠。这本是随口一说,毕竟名满京城的萧世子怎么可能做个鞋匠。后来,他真的成为了一个鞋匠。专属于她的鞋匠。
  • 观心玄枢

    观心玄枢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5分钟拉伸减压纤体

    5分钟拉伸减压纤体

    随着现代人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的标志之一就是筋骨柔软度。想要增加身体的柔软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进行有规律的拉伸。几分钟拉伸可以减压、瘦身、缓解肌肉紧张和僵硬,减轻腰酸背痛,扫清久坐给身体带来的各种不适,并根据人群不同,来细分并设计出不同的拉伸动作。内容详尽、具体,极具有指导性和实操性。
  • 集诸经礼忏仪

    集诸经礼忏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