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500000016

第16章 论语卷之六 (3)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訫,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訫,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谮,庄荫反。訫,苏路反。浸润,如水之浸灌滋润,渐渍而不骤也。谮,毁人之行也。肤受,谓肌肤所受,利害切身,如《易》所谓“剥床以肤,切近灾”者也。訫,訫己之冤也。毁人者渐渍而不骤,则听者不觉其入而信之深矣。訫冤者急迫而切身,则听者不及致详而发之暴矣。二者难察,而能察之则可见其心之明,而不蔽于近矣。此亦必因子张之失而告之,故其辞繁而不杀,以致丁宁之意云。杨氏曰:“骤而语之,与利害不切于身者,不行焉,有不待明者能之也。故浸润之谮、肤受之訫不行,然后谓之明,而又谓之远。远则明之至也,《书》曰‘视远惟明’。”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言仓廪实而武备修,然后教化行,而民信于我,不离叛也。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去,上声,下同。言食足而信孚,则无兵而守固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而不失信于我也。程子曰:“孔门弟子善问,直穷到底。如此章者,非子贡不能问,非圣人不能答也。”愚谓以人情而言,则兵食足而后吾之信可以孚于民,以民德而言,则信本人之所固有,非兵食所得而先也。是以为政者,当身率其民,而以死守之,不以危急而可弃也。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棘子成,卫大夫,疾时人文胜,故为此言。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言子成之言乃君子之意,然言出于舌,则驷马不能追之,又惜其失言也。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鱡犹犬羊之鱡。”鱡,其郭反。鱡,皮去毛者也。言文质等耳,不可相无。若心尽去其文而独存其质,则君子小人无以辨矣。夫棘子成矫当时之弊,固失之过,而子贡矫子成之弊,又无本末轻重之差,胥失之矣。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称有若者,君臣之辞。用,谓国用。公意盖欲加赋以足用也。

有若对曰:“盍彻乎?”彻,通也,均也。周制,一夫受田百亩,而与同沟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计亩均收,大率民得其九,公取其一,故谓之彻。鲁自宣公税亩,又逐亩什取其一,则为什而取二矣。故有若请但专行彻法,欲公节用以厚民也。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二,即所谓什二也。公以有若不喻其旨,故言此以示加赋之意。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杨氏曰:“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正,而后井地均,谷禄平,而军国之需皆量是以为出焉。故一彻而百度举矣,上下宁忧不足乎?以二犹不足,而教之彻,疑若迂矣,然什一,天下之中正,多则桀,寡则貉,不可改也。后世不究其本而唯末之图,故征敛无艺,费出无经,而上下困矣。又恶知‘盍彻’之当务而不为迂乎。”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主忠信,则本立;徙义,则日新。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恶,去声。爱恶,人之常情也,然人之生死有命,非可得而欲也。以爱恶而欲其生死,则惑矣。既欲其生,又欲其死,则惑之甚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此《诗·小雅·我行其野》之词也。旧说,夫子引之,以明欲其生死者,不能使之生死,如此《诗》所言,不足以致富,而适足以取异也。程子曰:“此错简,当在第十六篇齐景公有马千驷之上,因此下文亦有齐景公字而误也。”杨氏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则非诚善补过、不蔽于私者,故告之如此。”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齐景公,名杵臼。鲁昭公末年,孔子适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人道之大经,政事之根本也。是时景公失政,而大夫陈氏厚施于国,景公又多内嬖,而不立太子,其君臣、父子之间皆失其道,故夫子告之以此。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景公善孔子之言而不能用,其后果以继嗣不定,启陈氏弑君篡国之祸。杨氏曰:“君之所以君,臣之所以臣,父之所以父,子之所以子,是必有道矣。景公知善夫子之言,而不知反求其所以然,盖悦而绎者,齐之所以卒于乱也。”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折,之舌反。与,平声。片言,半言。折,断也。子路忠信明决,故言出而人信服之,不待其辞之毕也。子路无宿诺。宿,留也,犹宿怨之“宿”。急于践言,不留其诺也。记者因夫子之言而记此,以见子路之所以取信于人者,由其养之有素也。尹氏曰:“小邾射以句绎奔鲁,曰:“使季路要我,吾无盟矣。’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路之一言,其见信于人可知矣。一言而折狱者,信在言前,人自信之故也。不留诺,所以全其信也。”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范氏曰:“听讼者,治其末,塞其流也。正其本,清其源,则无讼矣。”杨氏曰:“子路片言可以折狱,而不知以礼逊为国,则未能使民无讼者也,故又记孔子之言,以见圣人不以听讼为难,而以使民无讼为贵。”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居,谓存诸心。无倦,则始终如一。行,谓发于事。以忠,则表里如一。程子曰:“子张少仁,无诚心爱民,则必倦而不尽心,故告之以此。”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重出。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成者,诱掖奖劝,以成其事也。君子小人,所存既有厚薄之殊,而其所好,又有善恶之异,故其用心不同如此。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范氏曰:“未有己不正而能正人者。”胡氏曰:“鲁自中叶,政由大夫,家臣效尤,据邑背叛,不正甚矣,故孔子以是告之,欲康子以正自克,而改三家之故,惜乎康子之溺于利欲而不能也。”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言子不贪欲,则虽赏民使之为盗,民亦知耻而不窃。胡氏曰:“季氏窃柄,康子夺嫡,民之为盗,固其所也,盍亦反其本耶?孔子以不欲启之,其旨深矣。”夺嫡事见《春秋传》。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焉,于虔反。为政者,民所视效,何以杀为?欲善,则民善矣。上,一作“尚”,加也。偃,仆也。尹氏曰:“杀之为言,岂为人上之语哉。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而况于杀乎?”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达者,德孚于人而行无不得之谓。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务外,夫子盖已知其发问之意,故反诘之,将以发其病而药之也。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言名誉著闻也。子曰:“是闻也,非达也。闻与达相似而不同,乃诚伪之所以分,学者不可不审也。故夫子既明辨之,下文又详言之。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音扶,下同。好、下,皆去声。内主忠信而所行合宜,审于接物而卑以自牧,皆自修于内、不求人知之事。然德修于己,而人信之,则所行自无窒碍矣。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行,去声。善其颜色以取于仁而行实背之,又自以为是而无所忌惮,此不务实而专务求名者,故虚誉虽隆而实德则病矣。程子曰:“学者须是务实,不要近名。有意近名,大本已失,更学何事?为名而学,则是伪也。今之学者,大抵为名。为名与为利,虽清浊不同,然其利心则一也。”尹氏曰:“子张之学,病在乎不务实。故孔子告之,皆笃实之事,充乎内而发乎外者也。当时门人亲受圣人之教,而差失有如此者,况后世乎。”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慝,吐得反。胡氏曰:“慝之字从心从匿,盖恶之匿于心者。修者,治而去之。”子曰:“善哉问。善其切于为己。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与,平声。先事后得,犹言先难后获为。为所当为而不计其功,则德日积而不自知矣,专于治己而不责人,则己之恶无所匿矣,知一朝之忿为甚微,而祸及其亲为甚大,则有以辨惑而惩其忿矣。樊迟粗鄙近利,故告之以此。三者,皆所以救其失也。范氏曰:“先事后得,上义而下利也。人惟有利欲之心,故德不崇,惟不自省己过,而知人之过,故慝不修,感物而易动者莫如忿,忘其身以及其亲,惑之甚者也。惑之甚者,必起于细微,能辨之于早,则不至于大惑矣,故惩忿所以辨惑也。”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上“知”去声,下如字。爱人,仁之施。知人,知之务。樊迟未达。曾氏曰:“迟之意,盖以爱欲其周,而知有所择,故疑二者之相悖尔。”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举直错枉者,知也。使枉者直,则仁矣。如此则二者不惟不相悖,而反相为用矣。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乡,去声。见,贤遍反。迟以夫子之言,专为知者之事。又未达所以能使枉者直之理。子夏曰:“富哉言乎,叹其所包者广,不止言知。

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选,息恋反。陶,音遥。远,如字。伊尹,汤之相也。不仁者远,言人皆化而为仁,不见有不仁者,若其远去尔,所谓使枉者直也。子夏盖有以知夫子之兼仁知而言矣。程子曰:“圣人之语,因人而变化。虽若有浅近者,而其包含无所不尽,观于此章可见矣。非若他人之言,语近则遗远,语远则不知近也。”尹氏曰:“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如樊迟之问仁知也,夫子告之尽矣。樊迟未达,故又问焉,而犹未知其何以为之也。及退而问诸子夏,然后有以知之。使其未喻,则必将复问矣。既问于师,又辨诸友,当时学者之务实也如是。”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告,工毒反。道,去声。友所以辅仁,故尽其心以告之,善其说以道之。然以义合者也,故不可则止。若以数而见疏,则自辱矣。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讲学以会友,则道益明,取善以辅仁,则德日进。

同类推荐
  • 山海经(中华国学经典)

    山海经(中华国学经典)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我国古代的独具风格的一部奇书,有着极丰富的内容,关于我国古代地理、历史、神话、民族、动物、植物、矿物、医药、宗教等方面,均有涉猎,真可以说是包罗万象。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不详。
  • 俗语

    俗语

    本书收入的是从传世的文史典籍中搜集整理的俗语,并加以必要的注释和例句。所收俗语包括:拔出萝卜带出泥、白日做梦、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尚书

    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也是最早的一部历史典籍,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尚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 格言联璧(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格言联璧(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格言联璧》是清代学者金璎先生收集编写的一本浅近格言集,以修身、齐家、治国为目录,包含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内容,分为存养、齐家等十一篇。本书故事丰富,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并且与当下生活紧密练习,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让经典更加平易近人。
热门推荐
  • 给外星人直播异世界

    给外星人直播异世界

    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系统哥穿越了。没错了,玄幻位面,我赵立要战天战地,做这个位面的最强者。妖族?嗯,不错不错,充当我在修炼途中的磨刀石也还行,玄幻位面要是没了妖族那就少了很多乐趣啊!吱吱吱...什么鬼东西,啊?你说这玩意是虫族?也行吧,虫海战术也能理解,大不了培养我的群攻能力。嘭!星空外,一艘艘宇宙战舰重重包围了整个四神星。“四神星的人听着,限你们三天内投降,不然我们人间大炮会将你们的一切都毁灭掉!”赵立:作者,你到底想写什么啊?难道我这个主角这么强,要打这么多人?某个想130斤的作者:哈哈,没想到吧,我要写的是星际争霸,人神虫三族混战,懂了么?“毁灭,毁灭一切吧!”某个黑黢黢的生物爬上深渊后,对着苍天怒吼。“毁灭!”越来越多的黑黢黢生物爬出了深渊。赵立:作者作者,麻烦你解释下这个又是什么玩意?想130斤的作者:这这应该是恶魔族吧?赵立:应该?你他喵的不会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吧?130斤:开什么玩笑,我是那种人吗?我的大纲堆起来比你人还高呢。喂?哦,吃饭啊,我马上就来!主角你先好好打怪,我先溜了。赵立:...就这么不靠谱的作者吗?我能活到第几章啊?
  • 十牛图颂

    十牛图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极意星圣

    极意星圣

    注意了,注意了,终极恐惧来袭!!无论是自命不凡的异族强者,还是百无禁忌的虫后魔皇,负隅顽抗者打倒了填饱肚皮,举手投降者直接填饱肚皮!啥是终极恐惧?武动苍穹,斗破星河,一口一个恒星小朋友,终极吗?恐惧吗?终极恐惧吗?极意武痴和虚空恐惧的组合,必将横行星际。
  • 唯愿从没爱过你

    唯愿从没爱过你

    她深爱他那么多年,到最后才知道他心里只有另一个女人。那个女人回国,他冷漠着脸,要求她让出景太太的位置,还给他的白月光。原来喜欢一个人也是可以假装的,曾经他的温柔带毒刺。后来,她阴差阳错失去了遇到他以来的记忆,甩出了一纸离婚协议书。他以为自己会如释重负。心,却慌了。直到失去,他才幡然醒悟,原来最爱的人是她……PS:短篇小虐文,又虐又爽,简介套路,正文……偏不告诉你!哎呀,别打我!溜了溜了,女主我抱走了,男主随便骂。
  • 男人要懂交际学

    男人要懂交际学

    《男人要懂交际学》(作者墨墨)是“魅力倍增丛书”之一。《男人要懂交际学》详细介绍了一些常用的交际法则。这些法则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交际法则的高手,他们善于运用这些法则处理各种矛盾,解决各种问题。
  • 中华鉴人术(大全集)

    中华鉴人术(大全集)

    鉴人是一门大智慧。中华文明的鉴人智慧之丰富,足以令世界上其他国家叹为观止。中国古代对于鉴人的经验和方法富含科学性、系统性。如今,鉴人的智慧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人力资源中,并早已走出国门,在众多国家的实践中继续得到发扬光大。《中华鉴人术大全集》由雅瑟、凡禹编著,正是在参考前人的鉴人智慧,融合古代的经典案例的基础上,精心编汇而成。从对人的客观方面的观察,如眼神、神骨、气态、容貌、谈吐等,再到主观方面分析,如性格、习惯、爱好等,详述各种识人的妙法,介绍识人的技巧,相信能为你的人生、事业增添成功的智慧!
  • 折桂令

    折桂令

    谢辞世嫁人七天,竟被诊出两个月的身孕。新婚夫郎玉面蛇心,高堂婆母助纣为虐,个个恨不得她死。为了保全性命,她不得不逃离沈家,去投靠那个曾经强迫过她的尊贵男子。数日后,京城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向来不近女色的豫王爷,竟然看上了一个七品小吏的新媳妇,还将人正经夫郎发配去了西北……
  • 长生劫之乱世归尘

    长生劫之乱世归尘

    (麻烦大家支持新书《水神世界》,谢谢!!)帝无道兮悲鸣,起乱世兮难宁,欲长生兮沉望,悯哀歌兮归尘。
  • 锦屏四部:煮豆歌

    锦屏四部:煮豆歌

    本书以锦屏县“县城-洼峪镇-马蹄庄”地理环境为轴线展开叙事,通过对上世纪70年代以来锦屏县几代人生活经历的描写,广阔地展现锦屏县半个世纪丰富的历史内容。包括《少年书》、《韶华记》、《情事录》、《煮豆歌》四卷,计约80万字。
  •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它的含义。人生在世,最难把握的也就是“舍得”这两个字了。人生有舍才有得,当你懂得了“舍”时,你就会“得”到更多。在人生漫漫长路上,会面临着很多选择,有选择就有放弃。选择什么,放弃什么,这是一门学问。人生最重要的是机遇,而正确的放弃,则是真正把握住了机遇。因为很多时候,放弃就是获得。人们常将“舍”与“得”合说成“舍得”,就是因为有“舍”才有“得”嘛!一个人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酷暑难熬,饥渴难忍。正当快撑不住时,他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屋子里居然还有一台抽水机。他兴奋地上前汲水,却怎么也抽不出半滴水来。这时,他看见抽水机旁,有一个装满了水的瓶子,瓶子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饮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怎么办?能抽出水来当然好,要是水浪费掉了而抽不出水呢?自己不是有可能死在这里吗?如果将瓶中的水喝了,还能暂时远离饥渴。这个人犹豫不决。想来想去,他还是将水倒进抽水机。不一会儿,就抽出了清冽的泉水,他不仅喝了个够,还带足了水,最终走出了沙漠。临走前,他把瓶子装满水,然后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先舍弃瓶中的水,才能得到更多的水!有一得必有一失,只有放弃一些东西,才有更多的收获。人生好比一个房间,想要搬进新的家具、电器,就得先扔掉一些东西。放弃不是失去,正确的放弃往往是一个全新的转折点,是一个脱胎换骨的再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