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500000018

第18章 论语卷之七 (2)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恒,胡登反。夫,音扶。南人,南国之人。恒,常久也。巫,所以交鬼神;医,所以寄死生,故虽贱役,而尤不可以无常。孔子称其言而善之。“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此《易·恒卦》九三爻辞。承,进也。子曰:“不占而已矣。”复加“子曰”,以别《易》文也。其义未详。杨氏曰:“君子于《易》,苟玩其占,则知无常之取羞矣。其为无常也,盖亦不占而已矣。”意亦略通。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尹氏曰:“君子尚义,故有不同,小人尚利,安得而和?”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好、恶,并去声。一乡之人,宜有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也,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其有苟合之行;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易,去声。说,音悦。器之,谓随其材器而使之也。君子之心公而恕,小人之心私而刻。天理人欲之间,每相反而已矣。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循理,故安舒而不矜肆;小人逞欲,故反是。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程子曰:“木者质朴,讷者迟钝,四者质之近乎仁者也。杨氏曰:“刚、毅,则不屈于物欲,木、讷,则不至于外驰,故近仁。”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兄弟怡怡。”胡氏曰:“切切,恳到也,,详勉也,怡怡,和悦也,皆子路所不足,故告之。又恐其混于所施,则兄弟有贼恩之祸,朋友有善柔之损,故又别而言之。”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教民者,教之以孝弟忠信之行、务农讲武之法。即,就也。戎,兵也。民知亲其上,死其长,故可以即戎。程子曰:“七年云者,圣人度其时可矣。如云期月、三年、百年、一世、大国五年小国七年之类,皆当思其作为如何乃有益。”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以,用也。言用不教之民以战,必有败亡之祸,是弃其民也。

宪问第十四

胡氏曰:“此篇疑原宪所记。”凡四十七章。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宪,原思名。谷,禄也。邦有道,不能有为,邦无道,不能独善,而但知食禄,皆可耻也。宪之狷介,其于“邦无道,谷”之可耻,固知之矣,至于“邦有道,谷”之可耻,则未必知也,故夫子因其问而并言之,以广其志,使知所以自勉,而进于有为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此亦原宪以其所能而问也。克,好胜。伐,自矜。怨,忿恨。欲,贪欲。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有是四者,而能制之,使不得行,可谓难矣。仁则天理浑然,自无四者之累,不行不足以言之也。程子曰:“人而无克、伐、怨、欲,惟仁者能之。有之而能制其情使不行,斯亦难能也,谓之仁则未也。此圣人开示之深,惜乎宪之不能再问也。或曰:“四者不行,固不得为仁矣。然亦岂非所谓克己之事,求仁之方乎?’曰:‘克去己私以复乎礼,则私欲不留,而天理之本然者得矣。若但制而不行,则是未有拔去病根之意,而容其潜藏隐伏于胸中也,岂克己求仁之谓哉?学者察于二者之间,则其所以求仁之功,益亲切而无渗漏矣。’”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居,谓意所便安处也。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行、孙,皆去声。危,高峻也。孙,卑顺也。尹氏曰:“君子之持身不可变也,至于言,则有时而不敢尽,以避祸也。然则为国者使士言孙,岂不殆哉?”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有德者,和顺积中,英华发外,能言者,或便佞口给而已。仁者,心无私累,见义必为;勇者,或血气之强而已。尹氏曰:“有德者必有言,徒能言者,未必有德也。仁者志必勇,徒能勇者,未必有仁也。”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适,古活反。羿,音诣。?,五报反。荡,土浪反。南宫适,即南容也。羿,有穷之君,善射,灭夏后相而篡其位,其臣寒浞,又杀羿而代之。?,《春秋传》作“浇”,浞之子也,力能陆地行舟,后为夏后少康所诛。禹平水土暨稷播种,身亲稼穑之事。禹受舜禅而有天下,稷之后至周武王亦有天下。适之意盖以羿、?比当世之有权力者,而以禹、稷比孔子也。故孔子不答。然适之言如此,可谓君子之人,而有尚德之心矣,不可以不与,故俟其出而赞美之。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夫,音扶。谢氏曰:“君子志于仁矣,然毫忽之间,心不在焉,则未免为不仁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苏氏曰:“爱而勿劳,禽犊之爱也,忠而勿诲,妇寺之忠也。爱而知劳之,则其为爱也深矣;忠而知诲之,则其为忠也大矣。”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裨,婢之反。谌,时林反。裨谌以下四人,皆郑大夫。草,略也。创,造也,谓造为草藁也。世叔,游吉也,《春秋传》作“子太叔”。讨,寻究也。论,讲议也。行人,掌使之官。子羽,公孙挥也。修饰,谓增损之。东里,地名,子产所居也。润色,谓加以文采也。郑国之为辞命,必更此四贤之手而成,详审精密,各尽所长,是以应对诸侯,鲜有败事。孔子言此,盖善之也。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子产之政,不专于宽,然其心则一以爱人为主,故孔子以为惠人,盖举其重而言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子西,楚公子申,能逊楚国,立昭王,而改纪其政,亦贤大夫也。然不能革其覼王之号。昭王欲用孔子,又沮止之。其后卒召白公以致祸乱,则其为人可知矣。彼哉者,外之之辞。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人也,犹言此人也。伯氏,齐大夫。骈邑,地名。齿,年也。盖桓公夺伯氏之邑以与管仲,伯氏自知己罪,而心服管仲之功,故穷约以终身,而无怨言,荀卿所谓“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拒”者,即此事也。或问:“管仲子产孰优?”曰:“管仲之德,不胜其才,子产之才,不胜其德。然于圣人之学,则概乎其未有闻也。”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易,去声。处贫难,处富易,人之常情。然人当勉其难,而不可忽其易也。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公绰,鲁大夫。赵、魏,晋卿之家。老,家臣之长。大家势重,而无诸侯之事,家老望尊,而无官守之责。优,有余也。滕、薛,二国名。大夫,任国政者。滕、薛国小政繁,大夫位高责重。然则公绰盖廉静寡欲,而短于才者也。杨氏曰:“知之弗豫,枉其才而用之,则为弃人矣。此君子所以患不知人也,言此则孔子之用人可知矣。”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知,去声。成人,犹言全人。武仲,鲁大夫,名纥。庄子,鲁卞邑大夫。言兼此四子之长,则知足以穷理,廉足以养心,勇足以力行,艺足以泛应,而又节之以礼,和之以乐,使德成于内,而文见乎外,则材全德备,浑然不见一善成名之迹,中正和乐,粹然无复偏倚驳杂之蔽,而其为人也亦成矣。然“亦”之为言,非其至者,盖就子路之所可及而语之也。若论其至,则非圣人之尽人道,不足以语此。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复加“曰”字者,既答而复言也。

授命,言不爱其生,持以与人也。久要,旧约也。平生,平日也。有是忠信之实,则虽其才知礼乐有所未备,亦可以为成人之次也。程子曰:“知之明,信之笃,行之果,天下之达德也。若孔子所谓‘成人’,亦不出此三者。武仲,知也,公绰,仁也,卞庄子,勇也,冉求,艺也。须是合此四人之能,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然而论其大成,则不止于此。若今之成人,有忠信而不及于礼乐,则又其次者也。”又曰:“臧武仲之知非正也,若文之以礼乐,则无不正矣。”又曰:“语成人之名,非圣人孰能之?孟子曰:‘唯圣人然后可以践形’,知此方可以称成人之名。”胡氏曰:“‘今之成人’以下,乃子路之言。盖不复‘闻斯行之’之勇,而有‘终身诵之’之固矣。”未详是否?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叔文子,卫大夫公孙拔也。公明,姓,贾,名。亦卫人。文子为人,其详不可知,然必廉静之士,故当时以三者称之。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厌者,苦其多而恶之之辞。事适其可,则人不厌,而不觉其有是矣,是以称之或过,而以为不言、不笑、不取也。然此言也,非礼义充溢于中,得时措之宜者不能。文子虽贤,疑未及此,但君子与人为善,不欲正言其非也,故曰“其然,岂其然乎”,盖疑之也。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要,平声。防,地名,武仲所封邑也。要,有挟而求也。武仲得罪奔邾,自邾如防,使请立后而避邑,以示若不得请,则将据邑以叛,是要君也。范氏曰:“要君者无上,罪之大者也。武仲之邑,受之于君,得罪出奔,则立后在君,非己所得专也。而据邑以请,由其好知而不好学也。”杨氏曰:“武仲卑辞请后,其迹非要君者,而意实要之。夫子之言,亦《春秋》诛意之法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谲,古穴反。晋文公,名重耳。齐桓公,名小白。谲,诡也。二公皆诸侯盟主,攘夷狄以尊周室者也。虽其以力假仁,心皆不正。然桓公伐楚,仗义执言,不由诡道,犹为彼善于此;文公则伐卫以致楚,而阴谋以取胜,其谲甚矣。二君他事,亦多类此。故夫子言此以发其隐。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纠,居黝反。召,音邵。按《春秋传》,齐襄公无道,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及无知弑襄公,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鲁人纳之,未克,而小白入,是为桓公。使鲁杀子纠而请管、召,召忽死之,管仲请囚,鲍叔牙言于桓公以为相。子路疑管仲忘君事仇,忍心害理,不得为仁也。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九,《春秋传》作“纠”,督也,古字通用。不以兵车,言不假威力也。如其仁,言谁如其仁者,又再言以深许之。盖管仲虽未得为仁人,而其利泽及人,则有仁之功矣。

同类推荐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在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中,影响最巨、传播最广者,无过于《梦溪笔谈》一书了,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辩证、乐律……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 道德经

    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历代学者都将研读《道德经》作为必修功课。《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为“道经”与“德经”两大部分。《道德经》五千言,篇幅不长而论述精辟,其中含义深远,思想广博。其内容从多方面论述宇宙的本体、万物之源、自然规律等,并将其意义融入到现实自然、社会、国家、民生等众多方面。大致分为:论道、治国、修身、砭时、养生、议兵六大方向。本书《道德经》原文遵照中华书局发行的通行版本,每一章以原文开头,之后有“注释”和“译文”两个板块,对字词的注释简明扼要,对原文的翻译精妙准确,同时融入通俗易懂的解读思想。另外,本书除了常有的字词注释和译文之外,还加入了“河上公”对道德经的注解,希望这位黄老学派的集大成者的见解,能为读者们抛砖引玉,以其为伴为镜,协助自我来更好地阅读并理解《道德经》的主旨思想。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四种被广泛认为最具有代表性、最优秀的蒙学读物。这些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经典教材,主要学习内容是识字背诵,培养识字书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历史上发挥了普及文化知识、加强道德教育建设的重要作用。本书广泛参考、借鉴了国内新近出版的蒙学类著作,吸取众家之长,每篇蒙学经籍前都加有导读说明,便于读者了解该典籍的文化背景与主旨。内容兼有实用性和典藏性,适合国人借鉴学习。
  • 秦约诗文集:外三种

    秦约诗文集:外三种

    本书收入四种崇明地方名人著作。《秦约诗文集》是辑录了秦约的诗文作品;《海运奏疏》收录了沈廷扬关于开海运的多封奏疏;《求己堂诗文集》是清末崇明诗人施彦士的作品,乃合《求己堂诗集》与《求己堂文集》而成;《沈汝梅诗文集》则是辑录了民国著名教育家沈汝梅散见于地方报刊的诗文作品。四种著作并收入了辑录的相关生平传记资料。
  • 庄子大智慧全集

    庄子大智慧全集

    庄子需要理解,但又有几个人能写到庄子心里去泥。我们只能去近似地理解庄子,以求更多地走近庄子的内心。天下滔滔,人为名利所趋,为世事而求索奔忙,从来不问何处有净土可退。生活有时一叶障目,耽于眼前物欲,我们便不知道也不相信有“至德之世”的美妙意境。而即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也需要庄子的浓墨重彩、美仑美奂的理想王国。
热门推荐
  • 阿塞勒涅之泪

    阿塞勒涅之泪

    神秘的魔法,林立的种族,动荡的王国,蠢蠢欲动的恶魔裔种,为人称颂的众神,第三纪元时期平静了千年之久的塞加罗德大陆暗流涌动,第一纪元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罪人?英雄?没有无辜,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只野兽。这是发生在一个被放逐的贵族男孩身上的故事,他本该一直孤独地生活在被诅咒之地,直到一天神秘人的闯入打破了这片宁静,自此踏上了成为魔法师的旅途,揭开了这片大陆尘封已久的面纱……
  • 落梦夜澜

    落梦夜澜

    一朝穿越,都市白领穿越将府嫡女,被一个姨娘和庶妹欺压,打!未婚夫婿被庶妹抢走,打!爹不疼娘不爱?自己才可施展拳脚潇洒自在......“小东西,你以为你还能从我身边逃走么?”一个俊美无双的男人勾起嘴角眼神中溢出一丝戏虐、“放开!”余知艺脸颊羞红,没想到重生一世居然碰上这么个男人,看着一本正经其实一肚子坏水...
  • 中国那些年(1949-1978):你所不知道的历史真相

    中国那些年(1949-1978):你所不知道的历史真相

    《中国那些年(1949-1978):你所不知道的历史真相 》以独特视角解读过去30年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是一部别样生动的中国当代编年史。其中撷取1949至1978年最有代表性的历史瞬间——开国大典、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第一部宪法颁布、珍宝岛自卫反击战……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建国30年以来历史的发展脉络与兴衰。内容涵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既关注影响全局的重大事件,也不乏从有关档案、年谱、日记等新史料中获知的真实历史细节;既保证历史的完整性,又不乏鲜活的可读性。◇为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当代历史打开了一条宏阔而动人的路径。
  • 裴珏

    裴珏

    刺猬精灵裴珏为了守护精灵界的圣物——圣灵,被新任族长狐狸精灵齐遥掩去真身混入人类生活的地界成了一名公司的小职员。为了完成族长交给自己的使命,她草木皆兵小心翼翼所有身边人和事,在隐约弄清楚新老板莫铭的身份后,齐遥不知因为什么原因放弃了圣灵,还遣散了裴珏。一只刺猬精灵游荡在人间的无聊故事。
  • 行善

    行善

    一个关于收藏的精彩故事。你不妨将自己进行角色代入:价值连城的宝物就在那里,看看你为了得到它们,能够多大程度上牺牲尊严和道德底线。或许你会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收藏的故事。越野车喘息着,蜗牛般盘旋在山路上,萧子良眉头紧皱,眼神迷离,面无表情地望着车窗外的景物。眼前的沟壑丘陵,熟悉而又陌生,让他恍惚间有一种隔世之感。子良是从省城回家乡看望老父亲的。也许是近乡情更怯,他的脸上,看不到有丝毫的激动和喜悦。
  • 凤临天下:绝世腹黑七小姐

    凤临天下:绝世腹黑七小姐

    萧涵涵地球一名职业杀手,一次坠崖穿越到天玄大陆,故事将从此开始……
  • 还剑

    还剑

    擅长铸剑的少年剑客姜离意外卷入江湖纷争,并逐渐揭开自己身世的秘辛,在江湖、社会和朋友、爱人的影响下,成长为大侠,但最后却面临艰难的人生抉择……
  • 江湖大义

    江湖大义

    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所谓正义,不过是强势一方的一切行为,并非绝对。
  • 南越王国传奇(北望长安系列丛书 )

    南越王国传奇(北望长安系列丛书 )

    本书以南越国的建立者——赵佗作为叙述的中心,通过介绍他一生的丰功伟绩,展示了南越国从产生到壮大,最后走向灭亡的全过程。如何处理南越国与中原之间的关系是关乎南越国存亡的重要问题。在赵佗统治时期,他积极与中原地区进行交流,维护了双边长久的稳定。随着赵佗的去世,这一和平的局面被打破,最终南越国被化入了中原版图。
  • Jeremy Bentham

    Jeremy Bentha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