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500000009

第9章 论语卷之四 (1)

述而第七此篇多记圣人谦己诲人之辞及其容貌行事之实。凡三十七章。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好,去声。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故作非圣人不能,而述则贤者可及。窃比,尊之之辞。我,亲之之辞。老彭,商贤大夫,见《大戴礼》,盖信古而传述者也。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故其自言如此。盖不惟不敢当作者之圣,而亦不敢显然自附于古之贤人,盖其德愈盛而心愈下,不自知其辞之谦也。然当是时,作者略备,夫子盖集群圣之大成而折衷之。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此又不可不知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识,音志,又如字。识,记也。默识,谓不言而存诸心也。一说,识,知也,不言而心解也。前说近是。何有于我?言何者能有于我也。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也。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尹氏曰:“德必修而后成,学必讲而后明,见善能徙,改过不吝。此四者,日新之要也。苟未能之,圣人犹忧,况学者乎?”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燕居,闲暇无事之时。杨氏曰:“申申,其容舒也。夭夭,其色愉也。”程子曰:“此弟子善形容圣人处也,为申申字说不尽,故更著夭夭字。今人燕居之时,不怠惰放肆,必太严厉。严厉时著此四字不得,怠惰放肆时亦著此四字不得。惟圣人便自有中和之气。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复,扶又反。孔子盛时,志欲行周公之道,故梦寐之间如或见之。至其老而不能行也,则无复是心,而亦无复是梦矣:故因此而自叹其衰之甚也。程子曰:“孔子盛时,寤寐常存行周公之道。及其老也,则志虑衰而不可以有为矣。盖存道者心,无老少之异,而行道者身,老则衰也。

子曰:“志于道,志者,心之所之之谓。道,则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是也。知此而心必之焉,则所适者正,而无他歧之惑矣。据于德,据,音倨。据者,执守之意。德则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得之于心而守之不失,则终始惟一,而有日新之功矣。依于仁,依者,不违之谓。仁则私欲尽去而心德之全也。功夫至此,而无终食之违,则存养之熟,无适而非天理之流行矣。游于艺。”游者,玩物适情之谓。艺则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可阙者也。朝夕游焉,以博其义理之趣,则应务有余而心亦无所放矣。此章言人之为学当如是也。盖学莫先于立志。志道,则心存于正而不他;据德,则道得于心而不失,依仁,则德性常用而物欲不行,游艺,则小物不遗而动息有养。学者于此有以不失其先后之序、轻重之伦焉,则本末兼该、内外交养,日用之间无少间隙,而涵泳从容,忽不自知其入于圣贤之域矣。

子曰:“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脯也。十?为束。古者相见,必执贽以为礼,束,其至薄者。盖人之有生,同具此理,故圣人之于人,无不欲其入于善。但不知来学,则无往教之礼,故苟以礼来,则无不有以教之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房粉反。悱,芳匪反。复,扶又反。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上章已言圣人诲人不倦之意,因并记此,欲学者勉于用力,以为受教之地也。程子曰:“愤悱,诚意之见于色辞者也。待其诚意而后告之,既告之,又必待其自得,乃复告尔。”又曰:“不待愤悱而发,则知之不能坚固,待其愤悱而后发,则沛然矣。”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临丧哀,不能甘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哭,谓吊哭。一日之内,余哀未忘,自不能歌也。谢氏曰:“学者于此二者,可见圣人情性之正也,能识圣人之情性,然后可以学道。”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舍,上声。夫,音扶。尹氏曰:“用舍无与于己,行藏安于所遇,命不足道也。颜子几于圣人,故亦能之。”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大国三军。子路见孔子独美颜渊,自负其勇,意夫子若行三军,必与己同。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冯,皮冰反。好,去声。暴虎,徒搏。冯河,徒涉。惧,谓敬其事。成,谓成其谋。言此皆以抑其勇而教之。然行师之要,实不外此。子路盖不知也。谢氏曰:“圣人于行藏之间,无意无必。其行非贪位,其藏非独善也。若有欲心,则不用而求行,舍之而不藏矣。是以惟颜子为可以与于比。子路虽非有欲心者,然未能无固必也。至以行三军为问,则其论益卑矣。夫子之言,盖因其失而救之。夫不谋无成,不惧必败。小事尚然,而况于行三军乎。”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好,去声。执鞭,贱者之事。设言富若可求,则虽身为贱役以求之,亦所不辞。然有命焉,非求之可得也,则安于义理而已矣,何必徒取辱哉?苏氏曰:“圣人未尝有意于求富也,岂问其可不可哉。为此语者,特以明其决不可求尔。”杨氏曰:“君子非恶富贵而不求,以其在天,无可求之道也。”

子之所慎,齐、战、疾。齐,侧皆反。齐之为言齐也,将祭而齐其思虑之不齐者,以交于神明也。诚之至与不至,神之飨与不飨,皆决于此。战,则众之死生、国之存亡系焉。疾,又吾身之所以死生存亡者。皆不可以不谨也。尹氏曰:“夫子无所不谨,弟子记其大者耳。”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史记》“三月”上有“学之”二字。不知肉味,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也。曰不意舜之作乐,至于如此之美,则有以极其情文之备,而不觉其叹息之深也。盖非圣人不足以及此。范氏曰:“《韶》,尽美又尽善,乐之无以加此也。故学之三月,不知肉味,而叹美之如此。诚之至,感之深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为,去声。为,犹助也。卫君,出公辄也。灵公逐其世子蒯?,公薨,而国人立蒯?之子辄。于是晋纳蒯?,而辄拒之。时孔子居卫,卫人以蒯?得罪于父,而辄嫡孙当立,故冉有疑而问之。诺,应辞也。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其父将死,遗命立叔齐。父卒,叔齐逊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其后武王伐纣,夷、齐扣马而谏。武王灭商,夷、齐耻食周粟,去隐于首阳山,遂饿而死。怨,犹悔也。君子居是邦,不非其大夫,况其君乎。故子贡不斥卫君,而以夷、齐为问。夫子告之如此,则其不为卫君可知矣。盖伯夷以父命为尊,叔齐以天伦为重。其逊国也,皆求所以合乎天理之正,而即乎人心之安。既而各得其志焉,则视弃其国犹敝镃尔,何怨之有。若卫辄之据国拒父而唯恐失之,其不可同年而语明矣。程子曰:“伯夷、叔齐逊国而逃,谏伐而饿,终无怨悔,夫子以为贤,故知其不与辄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符晚反。食,音嗣。枕,去声。乐,音洛。饭,食之也,疏食,粗饭也。圣人之心,浑然天理,虽处困极,而乐亦无不在焉。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程子曰:“非乐疏食饮水也。虽疏食饮水,不能改其乐也,不义之富贵,视之轻如浮云然。”又曰:“须知所乐者何事。”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刘聘君见元城刘忠定公,自言尝读他《论》加作“假”,五十作“卒”。盖“加”、“假”声相近而误读,“卒”与“五十”字相似而误分也。愚按:此章之言,《史记》作“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加”正作“假”,而无“五十”字。盖是时孔子年已几七十矣,“五十”字误,无疑也。学《易》则明乎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故可以无大过。盖圣人深见《易》道之无穷,而言此以教人,使知其不可不学,而又不可以易而学也。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雅,常也。执,守也。《诗》,以理情性;《书》,以道政事;礼,以谨节文。皆切于日用之实,故常言之。礼独言执者,以人所执守而言,非徒诵说而已也。程子曰:“孔子雅素之言,止于如此,若性与天道,则有不可得而闻者,要在默而识之也。”谢氏曰:“此因学《易》之语而类记之。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叶,舒涉反。叶公,楚叶县尹沈诸梁,字子高,僭称公也。叶公不知孔子,必有非所问而问者,故子路不对,抑亦以圣人之德,实有未易名言者与?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未得,则发愤而忘食,已得,则乐之而忘忧。以是二者,俯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但自言其好学之笃耳。然深味之,则见其全体至极,纯亦不已之妙,有非圣人不能及者。盖凡夫子之自言类如此,学者宜致思焉。

同类推荐
  • 孽海花

    孽海花

    《孽海花》以苏州状元金汮和名妓傅彩云的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同治初年至甲午战争这三十年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历史变迁。书中笔墨最为集中也最成功的是对封建知识分子与官僚士大夫的刻画,写他们的虚伪造作,写他们面对西方文明冲突时的庸腐无能。和其他三部谴责小说相比,本书突出的特点是所写大都影射真人真事,书中的人物可以和近代一些名人一一对应,如金汮指洪钧,傅彩云指赛金花,翁叔平指翁同龢,梁超如指梁启超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 诗传通释

    诗传通释

    本书收录现存元代诗经类文献。在文献整理中,选择一个好的底本,旁搜现寻各种版本进行校勘、标点,同时撰写成各个著述的内容提要,对该著述作者、著作内容、特点及在《诗经》研究史上的地位,做全面的介绍。本套丛书是收录现存元代经部文献的大型丛书,有助于推进元代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学术研究,以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等不同专门史的研究。
  • 三言二拍精编(第一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一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国藩作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自近代以来,就是中国青年争相学习的楷模。梁启超先生一生对曾文正公推崇备至,对其遗著更是“一日三复”,故从曾氏文集中摘录出此《曾文正公嘉言钞》, 以飨国人。本书为文白对照,对疑难的地方多加以注释,翻译精准简洁,将曾文正公的思想与心迹都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人以之为师为范,提升自己
  • 开心学国学(科教卷)

    开心学国学(科教卷)

    本册从科学发明、数学成就、天文历法、农业科技、中医科学、纺织科技、教育科举、古代学校等几个方面入手,详细地阐述了中国的科教知识,多角度地展示了科教的精华,语言简练,通俗易懂,是入门级的科普读物。
热门推荐
  • 你的猫系女友已到请签收

    你的猫系女友已到请签收

    女孩一夜之间从一只软萌可爱的喵变成人,然后就变成了主人的妹妹,女孩表示可以,有钱花还有人收拾烂摊子,但是!身为哥哥,擅自把她的男神赶走,女孩愤怒的表示哥哥我不要了男人勾唇一笑,扯了扯领带,看来,自己很有必要重振一下夫纲了,免得有人被惯的连自己老公都不认识了
  • 毒妃难谋

    毒妃难谋

    沐慕曰:我天生尖酸刻薄,恶毒至极,我不好过,你们也别想快活。沐慕曰:我可以笑着给你们讲道理,也可以翻脸告诉你们什么叫规矩。沐慕曰:给你们脸是客气,不给你们脸是道理。沐慕曰:我话少,我冷漠,因为我没必要对你们有说有笑。身负异能穿越而来的沐慕,在忍无可忍的某天毒哑了沐府上下一百多口人,潇洒离去,从此归隐山野,销声匿迹。从此再无沐家,再无沐家五小姐沐倾云,只有毒医慕公子。云深自出生就被封了逍遥王,谁让摄政王是他爹,护国王妃是他娘,义兄乃是这世上最最尊贵的人。顺风顺水了二十多载,云深觉得他除了感情,一切都是上天的宠儿。父王母后恩爱相守,一生一世一双人,他却被一群心怀鬼胎的女人围绕着,不是图他的貌,就是图他的财势。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特别的,这女人却挥挥手晕蒙了他,狠心离去,对他的示好视若无睹。原本过一天算一天的某王爷从此踏上了一条谋妻不归路。云深曰:我就喜欢你嫉恶如仇的样子。云深曰:我的规矩就是你说的都对。云深曰:沐沐,我只想要你的爱。云深曰:沐沐,你只要对我一个人有说有笑就行。1V1双洁爽文
  • 乡间炊事

    乡间炊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张家村里的一个叫张小胖的故事,
  • 遇险自救全攻略

    遇险自救全攻略

    人生在世,谁都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得平平安安、幸福快乐。但是,往往天有不测风云,在现实生活当中,随时都会有意外事件发生,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我们的安全。紧急关头,求神拜佛、呼叫求救往往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最可靠的应对之道便是自己救自己。
  • 大耳博士的房间

    大耳博士的房间

    西京路上开了一家小旅店,主人是大耳博士。周小唐对旅店一直很好奇,通过对于大耳博士神奇旅店的探索和追踪,他最终发现了关于大耳博士的惊天秘密。
  • 蜀山魔门正宗

    蜀山魔门正宗

    蜀山有玄门正宗,一家独大。主角修炼的是魔门正宗。…………群号:紫云宫22117110。
  • 闪婚娇妻惹人怜

    闪婚娇妻惹人怜

    赢了一个大案子,沈欢一高兴多喝了两杯,巧遇继妹沈沐,沈沐看她喝醉了还搀扶了她一把。她当时还奇怪沈沐怎么这么好心,却原是为了算计她毁她清白!一觉醒来,眼前鼻息相对的,便是一张陌生又英俊的脸……
  • 无界一初阳的新生

    无界一初阳的新生

    没人可以阻挡我们的,对吗?本作品为西方幻想,第一次写这种类型,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尽管提
  • 娇妻在上:总裁老公太强势

    娇妻在上:总裁老公太强势

    婚后,她受尽羞辱,终于盼到了净身出户机会。就在她以为自己真的能结束那荒唐的生活时候,那个男人却紧追不舍的粘了上来。她费尽心思的反抗,却又忍不住一步步走向他强势的牢笼里。这种感情让她仓皇而逃,但还未等她挣脱他的束缚,男人阴沉的嗓音就在她耳边呢喃:“除非我死了,不然这辈子你都别想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纸成书一念成文

    一纸成书一念成文

    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在最后还是选择了傅成文。也许是因为我们兜兜转转之后还是对方更适合自己,也许是因为还没等我们出生,这段感情就已经写好了结局。人生终究无常,无论是出于习惯,还是出于命运,我都要感谢,这个陪伴了我整个前半生,并且即将再与我一起共度后半生的男人。傅先生,谢谢你,愿意娶我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