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6700000011

第11章 彰显“纯散文”之大器:湖北散文的中坚(5)

对于华姿的散文形式的转型,她自己说:“我只是要表达,表达本身的需要超过了一切,写作只是我表达的一种方式而已。而诗歌写作因为形式上的必须,它对我的表达无疑有一种阻碍。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就从诗歌写作中退场了。”自然而然的转化,对于华姿的散文创作有益而无弊,90年代的女性散文创作,大多沉溺于对于个人私人生活的私语话描写,“小女人”散文创作日益兴盛了起来,在此背景之下,华姿依旧坚持自己的创作立场,不拘泥于对自身的关注中,而把这种关注扩大于整个社会,整个自然,整个存在,将宗教性渗入自身的写作中,以一种宁静的状态进行思考。

华姿散文的宗教性从她的《自洁的洗濯》中就可以看出来,在这部随笔散文集中,此岸,彼岸,河流,神,美,爱,母亲,真理成为了关键词。对于宗教,以及宗教在文中的表达,华姿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她认为自己信奉的并非是一种宗教信徒式的宗教,而是一种理性选择的宗教,她是从一个拥有宗教式思维的理性人的角度进行思考,是怀疑的,甚至是拒绝的,是以宗教与理性融合的方式来表达自身的。当然,在她的作品中,宗教被多次提及,但这种宗教并不狭隘,不是迷信,而是一种美善,光明和温暖。华姿小说给我的阅读感就是澄澈,明净,安宁与智慧。

宗教与理性的融合。从对此岸彼岸的抒写中,河流代表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永不放弃,执着于未来,关注于现在,过程的精神,而毫不留意两岸的诱惑,有着基督徒般的执着。不仅如此,水在华姿这一作品的意象中也是很珍贵的,以清浊两类水做比较,提出了一种美的哲学,抛弃了功利主义的哲学:“我们生活在一个浊世上,因此,大宁河是不可少的。”“‘水至情则无鱼’是纯粹功利主义的哲学。当我们被安排在一种流逝之中时,清放弃功利的思考,只凝视美,只悦纳美。”这种爱不是放纵的爱,而是独立思考的爱,是有节制的爱:“当它被放纵时,它就是一种灾难,足以毁灭一个女人独立在世的坚守。一个女人的独立,必须是思想的独立,是意志和行为的坚守。”对于宗教的上帝,在华姿的笔下真正的深刻并丰富了它的内涵,事事无常,对于人事的变换,没有一个信仰,是无从手进行分析的,世界充满了矛盾与疑惑。喜悦,痛苦,是人生存的两种基本的表情,都来自于神的创造,而诗人,哲人,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唯有饮这造物主由爱而造的痛苦的水,喜悦的水,流逝的水,才是丰富了生活,我感到了阅读的障碍,哲理性的灵光处处闪现“诗人饮水,水却流逝。”“水总是要从我们的杯中流失,只有流失本身具有永恒的意义。”“只有彼时是永恒的,因为它具有流逝的意义。”(《对一个彼时的人说话》)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不信任思考的思想者,一个不停息地寻找着星光的旅人,只有不停地寻找,不停地向前,过程和目的才有意义,从这个层面来说,对于任何一个阅读她作品的读者来说是起着积极的作用的。

宗教与爱。对于华姿作品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她创作的终极指向一个字“爱”,华姿对爱的抒写是具体的,在《自洁的洗濯》中,几乎每个篇章都有关于爱的成份,爱是什么呢?“爱就是爱,它是人类情感的核心;它不是别的。在这个世代,并不缺少多愁善感的爱,我们缺少的是仁慈、怜悯、宽恕、忍耐、体恤、给予。”“爱不应只是怜悯的心情和眼泪,它应该是一个行动,哪怕只是一个举手的行动。手所蕴含的奇异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幸福就是神的手,爱也是神的手。”(《只能是爱,不能是别的》)这一主题的表达包括了她所写的自然之爱,女性之爱,以及贯穿于她整个作品中的宗教之爱。提到爱,我们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关键词,那就是真理。在记者对华姿的采访中,华姿说,真理就是爱,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而是基督在十字架上启示给我们的那种绝对之爱。也就是对于存在的爱,只有人本身才能解除人类的不幸。在谈到爱的语言时,在《寻找的果仁》里,华姿写到:“沉默是最好的表达。但沉默的表达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悖论——如果沉默是最好的表达,那么,声音的意义是什么呢?”一系列矛盾凸显了出来,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深刻的道理,我们无从回答,她也没有给出答案,但她唯一肯定的是爱与美,爱与真理:“爱使我达到美,美使我认识真理。而在某些时候,美就是真理。”

自然的爱,无处消失。在目前人们与自然的关系中,华姿提出了一种新的伦理,即自然伦理,也就是一种对于自然新的道德关系,通过这种伦理,达到与自然的和谐,那自然之美也就显现了出来,那不曾消失的自然之爱也就能够深深的被我们所感知。“人类如何才能和自然建立一种新的伦理关系或新的道德关系?一种亲情关系。这种关系越深刻,人与自然的休戚与共就越长久。”除此之外,自然的热爱也是宗教的一种表达,是一种博爱,“如果你不能理解一粒种子在田野上经历的秋冬春夏,不能理解一个生命的全然完成,你就很难理解田野的那种神秘、美和力量,那个在更高的背景下远远高于人的神圣法则。你就更难理解那种只有在田野上才能产生的感恩和喜悦。它散发着阳光的清香,泥土的清香,草木庄稼的清香,河流湖泊的清香,风的清香以及四季的清香。”

作为女性,华姿是睿智的,她也有过关于情感的纠葛,有过关于爱情的惶惑,但她终以一种独立的姿态来分析男女之爱,以一种神性的眼光来分析爱与性,爱与婚姻。对于男人,华姿表现了她的无可奈何“过去了很久,女人回头看时,才发现,她爱过的人,或者爱过她的人,无论看起来多么地不同——外表、职业、身份,甚至性格,但在本质上,他们其实是同一种类型的人。”“因此,我如果爱,我一定是爱一个人,而不是爱一个男人。”(《寻找的果仁》),她指出要给爱单独的空间,女人要为自己而活“不是为个人的自己,而是为这个性别。为爱情活着的女人,实际上是为那个理想,那个完美——那个无限后退着的美好极限活着。”分析了爱者与情人的不同,“爱者不求回报,他是自在自为的,是独立的个人的。而情人只是一种关系。它的关系性决定了它的依附性——男女的彼此依附。”甚至提出了一个很独特的观点,这就是“事实上,男人对女人的依附胜过了女人对男人的依附,它是男性本质的一部分,它深刻而无法清理。”

在说到爱和性的关系时,华姿肯定了只有爱和性的完全统一才能完美。对于性的阐释,她赋予了它以宗教的意义,因为性的存在,所以它本身是神圣纯粹的,“爱是神的创造物,性也是神的创造物。”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性的纯粹,无法接受性的神圣呢?关键在于我们的感受,我们的听,如何地来感知它,接受它呢?“接受性的神性与接受神的存在是一样的。全然地接受神给予我们的东西,就是对神的最高感激,赞美的尊崇,就是对存在的大爱。”不仅如此,还要打开生命,倾听来自神的声音,只有接受性,才能够使性达到美,她说“爱可以使性达到美,而性却不能。”(《怎样在爱上诗意地栖居》)即性本身来源于美而非欲望或者其他的东西。

关于爱与婚姻。婚姻并不是爱的必然归宿,如今,婚姻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职业,一种死亡的爱,而与之相比的爱则是永恒的,但是解决婚姻的死亡,就是要让婚姻有爱,要让婚姻中的人爱家人,“家是你爱人的起点,也是你爱神的起点。”在此中的母爱则是一切爱的源头“因为它以母爱为核心,然后辐射出其他的爱。如果这爱是光,那么,母爱就是光源。”华姿提出了一种母性品格,而这种品格也最接近宗教品格,是博爱,是宽容,是感恩,是幸福,当然这种品格跟性别并不多大关系,是一种内含的。

爱与宗教,宗教是什么呢?“真正的宗教重视生命,拥抱生命,它不反对生命。而一种规避生命轻视生命的宗教,它恰恰是反宗教的。”因此,有爱的宗教才是真正的宗教,“一个以爱为基础的宗教可以点亮你,同时可以打开你,是那种全然的打开。”“除了通过爱的宗教,我们不可能还有别的方式,可以全然地深入存在。”宗教的核心是给予爱,让人感受爱,接受爱,当然要有一颗善于接纳的心“你有多大的爱,你就会给爱多大的空间。”(《只能是爱,不能是别的》)要有爱,才会感受到来自其他地方的爱。华姿作品中的宗教品格,是与“神”和“神性”相连,表达出对一种灵性精神的向往,一种无所不在的统摄力量,成为她整个身心的支撑,帮她向善向美,完成自身的洗濯。用华姿自己的话来说,这种宗教情怀“就是爱。爱上帝,也爱世人;爱每一种生命,也爱自己。倘若你真能去爱的话,你的生命自然就会结出这样的果子:仁爱、喜悦、和平、忍耐、宽恕、善良、忠诚、温柔、节制。”很美的一句话“由于我的心中开着一朵百合,我便看见人们的心里都开着一朵百合。由于我心中被太阳照耀着,我看世界便是一片光明。”

华姿的散文充满了灵性,充满了美,充满了爱,只有心中怀有感激,怀有爱的人才能如此深刻的体会基督,体会教义,我们也可以看出她的犹疑,矛盾,她不断地肯定着自己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否定着自己,只有在这种过程中,对于一切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才更能够了解十字架上的基督的心情到底如何,才能清楚为了减轻世人的罪恶,耶稣所受的苦,以及为了回报主,为了达到和谐,世人要存有的感激之心。华姿的诗人的创作背景,令她的散文文字优美,富有感染力,散落的文字碎片,跳跃,灵动,令作品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由于幼时在乡村度过,让她对自然有着一种本能的亲近,在她的作品中,我们能闻到花的清香,听到水的流淌,甚至看到清冽的小河里鱼儿欢唱地游走;加之她的基督教的信仰,我们能感知文字的虔诚,爱无限的丰富性,以及对人事的宽容。

华姿认真的创作态度,诗意的散文化抒写把她与众多其他的散文家区别了开来,近期她越来越关注于宗教对于人生活的指导作用,不仅与2005年上半年出版了宗教散文诗《花满朝圣路》,还于2005年末撰写了《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2010年出版了散文集《在爱中学会爱》,将神行之爱与人性之爱交织思考,她期盼的,正是耶稣曾经在加利利奔走呼告过的那个单纯、完善的“人”。

六当追问与沉思相遇——任蒙散文论

任蒙不是一个纯粹的散文作家,他早年以诗歌进入文学写作,后来又写过大量的杂文和文学评论,特别是诗歌语言的敏感训练,构建了他散文语言的经纬,逐渐形成了他那追问与沉思相伴,性灵与至情相随的散文写作特色。在当下散文姿态各异、手法多元、意蕴杂陈、审美奇崛,令人目不暇接的写作态势中,任蒙的散文可以说为散文写作注入了一股清新剂。任蒙散文思维的多向度、创作的多元性、审美的层重化和艺术的诗意化,使他的散文蕴含了较高的文化品位和审美内涵。

任蒙的散文写作历时十数年,曾尝试多种散文类型的写作——历史散文、游记散文、艺术散文与散文诗等,在散文的创作实践方面不断尝试、不停探索、不懈追求,显示了一个诗意的思想追问者的理性沉思与境界达悟。任蒙的散文从写作对象的选择来看,主要包含这样几个方面:梦里乡关、生活走笔、游迹萍踪和历史沉思。他用散文展示了一个虔诚的写作者勤勉、谨慎、郑重、稳健的创作步履。

一、游子与故乡——爱的心绪

农耕时代的岁月里,很多读书人一生都居住在自己的故乡,无论是山明水秀还是沟壑纵横。一种秀才不出门的心态,使他们潜心闭门读书,安享闲暇与快适;近代工业社会以来,更多人远离田园乡野,漂泊于都市、边陲,体味游子奔波的悲、喜、忧、惧。在当下这个技术高于艺术,至爱降服于机能,不朽之爱土崩瓦解的时代,基于奉献之爱的责任心益愈缺乏,人们对于故乡、亲人越来越疏离、陌生,渺茫希望。飘零在外的游子,在想象家乡时,用大脑游走在乡间的小路,伸出爱的“掠夺之手”,将一切以爱家乡、爱他人的形式,抢夺到自己的个性之中,于是出现了某种为了散文的“个性”而企图随意借助“爱的形式”的现象。作为一个漂泊于城市的乡里人,任蒙在他的散文中,依然对故乡、亲人、师者怀有一分虔敬,一分眷恋。家乡的凋敝令他哀伤;家乡的失落令他负疚;家乡的屈辱令他赧然;家乡的命运令他关注。“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同类推荐
  • 看书余记(选摘)

    看书余记(选摘)

    昨晚和白草约好到新市区旧书摊看看,然后去吃眼镜烧烤。约定六点见于宁大旁席殊书屋。我先到,发现席殊书屋有不少好书。一些古典文学方面的专著,印制很好,显得大方自信。许多书让我感到做学问的清苦和需要下笨工夫。好像是只有面壁的僧人才可以做出来。一本书即可以需要一生的劳动和心力。如此做学问,让我视为畏途。但心里也有对此等学者的敬意。觉得学者当得踏实自信,真是有不让于帝王的一面。看到好几本胡适的书,有《胡适批注红楼梦》、《胡适注诗一日一首》、《胡适选词》等,不禁对昔日学人,生出敬仰之念。
  • 岁月诗痕

    岁月诗痕

    诗歌是中国读书人的基本功,20世纪之前,属于蒙童常识。本书收录了作者的诗歌如《七绝,毕业感叹》、《浪淘沙,食堂就餐记》、《七绝,贺年片题呈双亲》、《七绝(二首),为合影题照赠翁乃勇》、《七绝,相片自题呈寄双亲》、《忆江南(四首),咏雷锋》、《七绝(三首),出差盐源县感叹》、《七律,贺罗秉林发表学术论文》、《七律,辞旧迎新感咏》、《蝶恋花,九寨沟水景》等。
  • 来自第三世界的痛苦报道:爱德华·萨义德文化随笔集

    来自第三世界的痛苦报道:爱德华·萨义德文化随笔集

    本书是美国著名公共知识分子萨义德的随笔精选集的第一部,收录了其35年来在各学刊和媒体发表的近50篇文化批评散文,内容涵盖了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政治等各个方面,其中评介了海明威、奥威尔、卢卡奇、福柯、威廉斯等文学、哲学大师和他们的作品。更为重要的是,西方人文学科近30年来一系列的核心话题和讨论,都可以在萨义德的这本随笔集中找到。爱尔兰著名文艺批评家谢默斯·迪恩称赞此书为“现代世界知识生命中的里程碑”。
  • 聪明人?傻瓜?

    聪明人?傻瓜?

    每一种能走、能呼吸,能理智处理信息的生物,都有自己不断更新的故事,故事里有着或积极或者消极,或理智或不理智的结论。我们能在生命中取得最惊人的进步,也经常灵感涌现,然而,我们也都是有缺点的凡人,被命运玩弄于股掌之间,缺乏激情,经常以满足一己私利为目的,直到我们一无所有。斯蒂芬·克拉克·布兰得利在17年时间里游历了35个国家,包括巴基斯坦、伊拉克、土耳其和西非。他就是这样一部活着历史。他是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人,他是传教士、教师、无家可归者、作家、政治家、环游世界的旅人,那个最聪明的傻瓜。
  • 青春变成鱼尾纹

    青春变成鱼尾纹

    生活已成碎片。短暂的宁静之所以能够常常回到内心,完全是因为内心还在自然地抵抗着。这样的内心自然是不够强大的,它充满了矛盾、放弃、坚守、游离、妥协。它自然无法构成一股强大的精神洪流,冲破现实的束缚和藩篱,它同样又无法退回到自己的理想国中。一个更大更久远的困惑常常将我抛上抛下:哪里是我的故乡?
热门推荐
  • 武行时代

    武行时代

    很多年前,当人们第一次意识到体内的神秘物质可以使用后,由习武者们组成的名为江湖的世界就开始渐渐有了雏形。时至今日,习武的风潮已经渗透到了大陆每个角落。习武者的大量涌现,武宗的蓬勃发展,为这个时代盖上了名为“武”的印章。
  • 掩护

    掩护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娇妻难为:总裁先生难伺候

    娇妻难为:总裁先生难伺候

    他是Z国最权势滔天的男人,性格冷漠,暴戾,两任妻子无故身亡。她只是一个名不见转的小女人,有深爱的男人,热衷的事业。姐姐因为承受不住痛苦的婚姻逃走,她不得不以同样的容貌,靠近那个恶魔——楚南城。他彻底将她摧毁,而她得知姐姐身亡的噩耗,复仇的种子也自此埋藏心底。
  • 娇妻难撩:老婆,乖一点!

    娇妻难撩:老婆,乖一点!

    三年前,他搞大了她妹妹的肚子,还一尸两命。她嫁给了他,作天作地无所不用其极,只为了将他搞垮稿臭!三年后,她终于抓住了机会将他的罪行公之于众,可是,原本早就已经死去的妹妹突然出现,告诉她:一切都是假的……
  • 水润珠华点绛心

    水润珠华点绛心

    且说迎春被孙绍祖接回去之后,邢夫人不觉得怎样,总是不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无关痛痒。倒是王夫人忍不住掉了几滴眼泪。宝玉再王夫人身边坐了一会儿说了些没用的气话被王夫人教训了一番,便闷闷的往潇湘馆来。刚进了门,便放声大哭起来。黛玉正在梳洗才毕,见宝玉这个光景,倒吓了一跳,问:“是怎么了?和谁怄了气了?”连问几声。宝玉低着头,伏在桌子上,呜呜咽咽,哭的说不出话来。……
  • 萌鬼出没:九爷求放过

    萌鬼出没:九爷求放过

    身为一只地府都不收的小鬼,楚湘已经绝望了好几年了。可是遇到墨九之后,她才知道她原来的生活是是多么的惬意!墨九——高冷帅气的总裁兼学霸。可是你见过一个整天跟在她身后跟移动监控似得霸道总裁or高冷学霸吗?楚湘——乖巧听话小鬼兼学渣。可是你见过一只时不时玩失踪,还时不时把学校乃至整个城市闹的鸡飞鬼跳的“听话小鬼”吗?所以,既然地府不收,墨九就勉强自己把她收了,免得祸害人间。“雪儿,我给你介绍个男朋友,就传说中的墨九,人帅,多金,还是个学霸,前途无量,钻石单身哦!”楚湘表示要跳出火坑,把好闺蜜换进去!“声明一下,楚湘是我未婚妻。”第二天的校园广播就传来了墨九毫无人性的声音。楚湘:“阿姨我跟你说,我不是人,是鬼!所以我不可能是你儿媳妇的……”周梦云:“哎哟!真巧我也不是人!”楚湘:“……”灵异学院频频出事,是楚湘的锅,得背!灵师一族被诅咒,也是楚湘的锅,也得背!某知名校花暗恋校草被吓疯,还是楚湘的锅,还得背!楚湘内心:九爷,求放过啊!———————-本文高甜,身心干净【1V1】,略带悬疑,敬请入坑。
  • 生活自立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生活自立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美德是“1”,任何名誉、财富等都是“0”,只有写好了前面的“1”,后面才可以有无数个“0”,否则一切都只是“0”。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美德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老师和儿童,为中国培育有品格的下一代而努力。
  • 骑士少年:十字架的约定

    骑士少年:十字架的约定

    她本是只自由的小麻雀,却被圈进了金笼子里的成了金凤凰,她拥有别人仰慕的一切,却不能拥有自己最渴望的自由。尹楚陌对她说:“我可以等你到十八岁,十八岁那天,你会成为我真正的女人。”以为一切都是宿命时,她却认识了无忧无虑的季歌,宿命与渴望的纠缠,梦中的那个骑士,究竟是谁?
  • 武道修罗

    武道修罗

    昔日天才被逐出师门,废掉经脉,难道就此沦为废物?一部神秘的修魔功法,若是修至大乘,注定要屠尽万千生灵,脚踏无尽枯骨……且看少年如何强势证明自己,为追求那巅峰强者之路,愿以一颗武道之心,成我修罗之名!
  • 南窗纪谈

    南窗纪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