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6700000029

第29章 越界的笔致——湖北小说家散文(1)

小说家的散文往往是打开他们精神家园的钥匙,因着散文文体特征的关系,它们更率真直白、更随意自由,却更贴近作者的现实生活,也更能直达作者的灵魂,湖北的这一批知名小说家的散文创作自然也不例外。同受楚地的文化浸润和同为小说家的身份让他们的散文呈现出某些趋同的特征:首先,他们的散文与小说的艺术特色呈现出某种一脉相承的契合,刘醒龙的朴实真挚、方方的厚重壮美、池莉的世俗平淡、陈应松的诗意反省或是邓一光的历史激情都是他们无论从事何种文体创作的底色。其次,无论是回望乡土、历史,还是展望城市、当下,对个体生活感悟的描摹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都让他们的散文呈现一份难得的真实与真诚。再次,他们的遣词行文也呈现传统散文之风,没有时尚讨巧的炫技,也并不刻意追求陌生化的语言。

然而楚文化本身的丰富多面、作者个体阅历和艺术偏好的相异以及对“散文”这种文体的不同把握,又让他们的散文折射出斑驳的色彩。如刘醒龙和池莉都笃定于平民文学立场,都有着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细腻真实的情感,却一个注重反思过去、探讨本源,一个忠实当下、珍视日常;方方和陈应松都坚守知识分子立场的深度写作,却也一个钟情于以辩证的哲理高度激情的述说历史,一个以知识分子的良知来反省和批判当下社会;再如同样将乡土作为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地的刘醒龙和陈应松,一个能以宽容的心去欣赏城市中的乡土味,一个却永远让乡村和城市势不两立。总体说来,无论是刘醒龙真挚呼唤精神还乡,方方肃穆挖掘历史哲思,池莉平淡述说生活点滴,还是陈应松用诗意乡土来反思当下社会,邓一光激情描绘生命的力度,无疑都给湖北散文创作添上了一抹亮色。

一世言心语——方方散文论

湖北文学界,论及方方,更多的可能是她作为一个小说家的形象,亦或是“新写实”小说创作代表之一。这其实是不详尽的,方方的散文主要收录在《当代名家散文随笔系列——雅兴》《阅读武汉》《到庐山看老别墅》《汉口的沧桑往事》等集子中,忽视她的这些散文,我们只能说了解了其创作的一部分。方方的散文创作粗略地可以划分为历史散文和非历史散文,上面提及的后两部可谓历史散文,前两部则可谓非历史散文。

出生于书香门第、知识分子家庭的方方,自始至终就是坚持其知识分子立场的,其散文亦是,从来不做无病之呻吟,空发一通感慨,到是可见其难得的一份清醒,也不是风花雪月、浅吟低唱的私人空间的描摹。日常的生活琐事不是其所关注的,知识分子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柴米油盐酱醋”,“茶”却是我们理应高歌的对象,酒足饭饱之后,精神的需求才更见人生的意义:罐头酒肉之余,我们还应该,拧掉电灯,点燃蜡烛,放上一曲音乐,不要让粗俗的生活,磨灭了我们对雅致生活的追求(《情调》);书是知识分子审美需求难得而又必须的精神源泉,它甚至高于生理食欲需求(《买书心态》);声色迷离,觥筹交错的生活究竟意味着什么,投身于古典文学的雅致之中,倒可以获得一份难得的宁静(《雅兴》);搬家是一件好的事情,但是在这种流动之中,我们也将丢失一些前辈遗留给我们东西,尊重前人,善待前人留给我们的记忆,也是尊重历史,善待我们自己的当下(《搬家》)……放眼社会,带着你的皮鞭,这是知识分子时时应该操守的立场:两个人缔结姻缘本来是件好事,麻烦的行政程序却如此的扰人忧愁,他们的工作究竟是为了使人过得幸福,还是作为绊脚石而存活于世(《结婚的故事》);一个原本朴实无华的农民,历史的洪流却硬是将他塞到副总理的职务之上,是他的幸运,还是历史的悲哀(《由陈永贵所想到》);有点样板式的架式的湖北省落梅河希望小学都出现较实无工资可发的现象,中国其它的希望小学呢(《希望小学的希望》)……方方的散文创作摒弃一切平面化的叙述,更加注重的是深度写作,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章的历史感;一是文章的哲思性。历史感指向方方散文创作中总是将叙述事情放在一个大的社会、历史环境之后予以考虑,不仅历史散文,非历史散文亦是如此。哲思性指向方方对社会人生的哲思,以及文人眼中的历史哲思。“当一个人心情郁结,心里有障碍并产生不如死的念头时,是很容易同来自深不可测的江水中发出的暗示产生共鸣的,这种暗示犹如某种诱惑,控制了人的精神,使那一刹那间的人既产生一种迷醉,又产生一种彻悟,于是而身不由己”(《在桥上》)。江水本来属客观一物,但是它却以它的某种形式影响着我们,吸引着我们,向我们述说我们生命中未曾显现出来的有与无。“这些没有细节的消息,告诉我们地皮大王刘歆生的购地盖房加快了汉口繁华的步伐,但这繁华的背后,却一定深渗着失去土地的农民们的血汗和泪水。历史从来都只会用文字把这些面上的繁华都描绘得如花似玉,却将那些血泪轻易地筛漏和剔除得几无人知。”历史是双面身份出现的,文字在记载了的同时,也抹煞了一部分历史。“诺大的庐山,为什么就留不下她这一幢小小的旧居”(《宋家王朝》)。堂堂的一代国母,如此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庐山却不能留下她那几百平米的旧居,确实值得我们的追思。方方在一种辩证的哲理高度向我们激情地叙说着历史历史是流动着的,今天的一切不仅仅指向当下,它是过去的延续,也将不断地伸向将来。尊重历史,持深度写作,是方方历史散文的一大特色。《汉口的沧桑往事》所参考的文献资料达22种之多,《到庐山看老别墅》的文献资料也达到了16种之多,如此翔实的资料表现了作者严肃的历史观念,也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同样在这样详尽的文献面前,她选用了凝重的语言,让我们体会到当方方面对如此厚重的历史面前那一颗肃穆的心。

不论史是一种既定的真实,亦或是语言的真实,方方力求在历史散文中找寻史与文的统一。“质胜文则史,文胜质则野”,史是过去,我们无法修改,它是真实,不论其以何种方式流传于后,也不论你信与不信。“粤秀轮驶出珠江,进入大海。阳光下的海风湿润而柔和,让人沉醉。船上的张之洞或信步甲板闲看海上风景,或独守舱中阅读荆楚书籍,……”张之洞何年何月受命湖广总督,这是有史可考,但其自珠江而来是否如此阳光明媚,天气宜人,但方方就是这样开始了《汉口的沧桑往事》的叙说。一部铁板一块的历史就这样在艺术的重建中言说开来,既不失掉历史的真实性,与艺术的真实性结合也浑然天成。

今天来看历史,它已经成为过去,它自己的退场,只能让位于一种中介替其说话,这就是文字与建筑。方方的历史散文便是从历史遗留下来,如今依然矗立在我们生活之中的建筑物开始的。建筑物有别于文字,它是一种形象直观可感的,有质地、形状。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朝代的交替,人事的变更,物是人非,只有它们依旧安然的站在那儿,它们成了时代的见证者,做一个建筑的忠实聆听者,也便是虔诚的历史信徒。不同的文明孕育、催生出不同的建筑式样,中国人的建筑以木质为主,讲究对称、秩序;哥特式建筑尖塔高耸,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注重营造肃穆氛围;罗马科林斯柱式建筑,柱头用大量爵床叶构成的装饰,爵床叶上面成串的涡旋比爱奥尼亚柱式上的涡旋要小……“其实老建筑本身经过无数岁月的冲洗后,它作为建筑本题的意义,作为商业功能的意义都已淡化得近乎于无,而越来越突出的却是它作为文化的意义。是文化的精神,使人们在看到这些近百年的老建筑时会蓦然间凛然一振,然后会有一种本能的感动漫向身心。”(P112,《汉口的沧桑往事》)汉口各样式、风格的建筑物是其历史演进的表征,庐山顶上的老房子成了中国历史的一幅画面,这些建筑物是文化的承载着,承载着那些个历史中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和文化,是有意味的形式,抓住了它们的脉络也就理解了方方历史散文的大部分。

诗、词、文、史、图的有机搭配亦为方方历史散文的一大特色。诗、词是方方借用古人、近代人对史实、历史样貌的描绘,这种文法的使用使方方的散文更添另外一种雅致。图片的使用在方方散文中亦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的,主要可以概括为:建筑图片、人物图片、风景图片和地理图片。图片的直观性、可感性,与诗、词、文的结合相得益彰,给人的感官多层面的熏染。下面我们将摘录《到庐山看老别墅——夏都传说》中的相关文字:文章开篇是一幅脂红路蒋介石别墅图;下面即为史书记载“十八日:牯岭于昨夜大风骤雨,气候变若严冬。连日山民谈话者,皆以主席夫妇何日离开为资料。离山路线如何,尤为争论主题。——《庐山叙志稿?国民政府主席蒋公驻山起居日录》”;另配玉渊风景图片一张,下面援引大诗人苏轼《栖贤桥》一首“弯弯飞桥出,潋潋半月彀。玉渊神龙津,孕育乱晴昼。”;“山上一热闹,各方来人就更多了,光是闻讯来看热闹或是看风景的人,也比以往多得多。庐山进入了它历史上最为喧嚣的岁月。”读罢,看罢,吟咏罢,浑觉诗、文、图、史融合在一起,不知何者解释何者,或者就是在它们四者的相互协成之中而言说者一个什么。

应该说,方方在其历史散文的创作中是非常注重章法的,各章各节合而构成一个整体,使其散文严整、全面。《一个人和一座城市》:受清政府的委派,张之洞出任湖广总督,武汉开始向世人“开放”;《红楼前的革命》:革命的仁人志士与武汉一起打响了推翻清王朝政府的第一枪,“红楼的光芒照亮中国”;《北岸的桅杆》《都市的乐园》《南洋兄弟大楼》,讲述了中国民族资本家对汉口的建设,从宗关水厂,汉口新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如今的民众乐园),到南洋烟草的筚路蓝缕;《西风烈》《巴公房子等等》,西方宗教文化在汉口的传播,洋人与汉口的商业贸易;《詹天佑故居》《大智门火车站》,一代著名的高级建筑工程师詹天佑与中国的铁路建设,火车站的修建意味着汉口将以另外的姿态矗立在世人的面前,其历史也将因火车站的修成而演进得愈来愈快;《江汉关》,历史总是悖论式的向前推移,“江汉关的建立使得武汉这座新兴的都市一举打破自己闭关自守的形象,展现给世界一种开放的姿态”,但它也是一种隐蔽着的耻辱的建筑符号记录;《依山傍水的大学》,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武汉大学修建落成,自它落成之日起,它似乎成了这座城市的文化摇篮……如此,方方的历史散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来对汉口这样的一座城市进行了新的诠释。《阅读武汉》依然,《武汉这个地方》《有趣的武汉人》《武汉的零零碎碎》《我就住在武汉》四个大的分章描述共同构建了《阅读武汉》这样一个大的乐章。对城市的理解是全面渗透的,于文章的经纬则又是自成体系的。

当然,方方的散文也是还有一些瑕疵的,壮美过多,但少了一份优美。

二世俗生活的激情与珍视——池莉散文论

作为以小说为主要创作样式的作家,应该说池莉的散文在其创作之中是不占多大比例的。或许正因为少,兼具“散文随笔这种散漫随意和率真的文体形式。它使我不必将每一句想说的话都非得借别人的口说出来”,又“不是依靠散文安身立命,寄托理想,所以我从来没绷着脸,鼓着劲,托着腮,查着典,内里十分在乎地操作这种外表满不在乎的文体。因此它们更其真实和本然”,所以“从感情上我更真实这些散文随笔。”这是池莉写在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池莉文集四的《说与读者》中的一些话。

池莉的散文主要是以自传体为主的散文。她当过知青,农村小学教师,在武钢职工医院当了护士,后来为人妻、为人母,终于如愿以偿成了专业文学创作者。池莉的人生道路对于她,一路走来,可以说是风风雨雨,坎坷多歧路。同样生活的波折,人生艰辛,使得池莉对待自己,他人,社会和自然有了自己独特的生命感受,透过她的散文话语,我们将能深层地进入其散文精神世界之中。

池莉的散文主要收集在《真实的日子》(《池莉文集4》江苏文艺出版社),《老武汉》(图文集,江苏美术出版社)和《给你一轮新太阳》(经济日报出版社)等三部集子里面。从这些散文集子的阅读,可以看见池莉散文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对人生世态的看法、对家庭和女儿的爱、对些许文人朋友的介绍、对自己生活创作和思想的剖析以及对武汉的言说。

对生命的热爱与珍视是池莉散文中的主题、主旋律。“我想我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对终极来说可能是一个消极主义者,对人类总之来说是比较悲观的。所以可能会贯穿到很多小说中。”这是池莉做客新浪对答网友的一句话。如果说池莉在小说中处处流动的是理想的消极主义,那么其散文则正好是对现实生活的歌唱,散文与小说更是相得益彰。个人的生活经历使其是一个“理想的消极主义者”,不相信理想,只承认现实,池莉散文中表现出了对此岸生活的较多地关注,申说对当下生活的激情、真情。“原来世界是个圆的!”“我没有目的地。我热爱永无止境。”(《冈巴拉之悟》)不存在一个最终的目的,终极的意义,那些都是属于不可知的,我们唯其能做的无非是把握好、诠释好当下的生活,过去与未来只能在当下生存状态中得到延伸、言说。她的散文中从来未曾有过宗教的寄托,也不曾耽于幻想的生活,全在于对当下真实的肯定。

同类推荐
  • 胡适日记:离开大陆这些年

    胡适日记:离开大陆这些年

    胡适的日记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记录,也涉及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本书收录了胡适离开中国大陆至离世前(1950—1962)十二年间的日记。选编的大部分内容,反映了胡适在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文字学等学术领域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学问之广博、治学之严谨、方法之科学。这样的内容,极具研究价值,可资借鉴。
  • 大风歌:风之碎

    大风歌:风之碎

    该诗丛诗歌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宏阔的人文架构是诗歌的精神脉络,散步在民间的信仰、宗教,以及政治、哲学与人学范畴的诸种题材,是本诗丛所涉及的广阔范围。
  • 大家小书:晚明思想史论

    大家小书:晚明思想史论

    本书充满激情,纵横捭阖,论及佛学的兴起,西学东渐等,视野宏阔。附录《十七世纪中国思想史概论》,两书合观,包括其思想背景、治学方法、民族思想、哲学思想、历史思想、政治思想,均一一缕析,创见频现,引人入胜。
  • 一个人的故乡

    一个人的故乡

    散文集《一个人的故乡》不仅为我们讲述了一系列关于故乡的话题,贯穿着作者全部的故乡情结和人生际遇,还让我们领略了关于故乡那份悠远的情感、那份炽热的情怀、那份纯情的寄托。
  • 趁我还年轻,趁我还爱你

    趁我还年轻,趁我还爱你

    人,很容易老去。我很想知道,有生之年,我爱的你,会过得好吗?我们风尘仆仆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再简单不过,不论生活给予什么,遇见了谁,坦然地接受便是,这是内心最美的姿态。
热门推荐
  • 锦绣田园农家小地主

    锦绣田园农家小地主

    宋青苑穿越了,有了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爹,好吃懒做,邋遢不讲卫生的娘。中二病的哥哥,熊孩子的弟弟。宋青苑觉得压力山大,改造包子父母?不需要,因为她的爹娘凶悍的很。分家?更糟糕,因为他们家这一房就是家里的蛀虫。且看宋青苑如何在猪队友的低端配置中,杀出一条血路,发家致富奔小康。 ps:本文反种田文套路,不分家,不断亲,发家致富的同时,改造着身边的极品亲戚。 一本书在手,天下任我走。存稿多多,亲,放心跳坑吧。
  • 某狐的妖孽生涯

    某狐的妖孽生涯

    滔天杀劫起封神,千谋百计无算。顺天改命何等难?遥想青丘国,狐肩万均担。黑毛黯鬼志逍遥,醉卧青亭玉案。昆仑喜获师友伴。莫言……前路难,恶名冲霄汉!————————一首歪词镇楼,以防进宫。(简而言之,本书古典黑暗流,一个渣狐恶狐不悔妖生,要问有多渣?有多恶?……呵呵。)
  • The Great Stone Face

    The Great Stone Fa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贵女其华

    贵女其华

    云丰二十五年,回到命运转折那一刻。本为贵女,但处处受制。诱骗她的秀才,心怀鬼胎的丫鬟。府中姨娘各怀心计,庶女长姐颐指气使,胞姐冷漠疏离,祖母爱财,唯一能庇护的母亲却是清冷。她要改变这一切。贵女之位徐徐图之。帝师外祖父本疼惜女儿。长公主干妈却豁达豪爽。她助父亲步步高升,帮哥哥赢得心爱女子,令王家显名于云丰。她意外结识穿越人士,发展商业,助世子,支持太子,又倾尽全部事业驱除外敌。当走出府门,她仍傲然于世。且看贵女如何显耀其华!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杨红樱的文学作品是滋养孩子心灵成长的精神食粮,更是蕴含丰富教育思想的教育指南。秉承苏霍姆林斯基先进的教育理念,杨红樱反对格式化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主张把快乐还给孩子,用情感温暖成长,以博识推动发展,倡导充满人性关怀和游戏精神的生命教育。解读杨红樱畅销书作中的教育智慧,自当会引发我们对儿童教育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更加积极的行动。
  • 动物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动物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本书按照动物界由低等到高道的排列顺序,详尽、生动地介绍了一千余种动物。动物学家对科学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引人入胜。本书将会带你快捷地进入动物的世界、与鹰翱翔于天空,与鱼嬉戏于大海,与豹驰聘于草原,感受它们的神奇与美丽,展现出一个蔚为大观的动物世界。
  • 重生之星际旅行家

    重生之星际旅行家

    书友群:一把四九就五爱五九。重生回到母星崛起之时,少女白若溪带着前世的遗憾而来。走上一条记忆里的长路,白若溪却发现自己似乎还是把这个世界想的太简单了。一路看着历史重演,一路改写着历史,白若溪收获了爱情,也收获着不一样的战友情谊。一个意外,白若溪走上了通往星际的旅途,她迈着步子踏上这条荆棘之路,她真的能够成为星际的女神还是女神经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BOSS绝宠复仇千金

    BOSS绝宠复仇千金

    她,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但她渴望的亲情,爱情,在一夜崩塌。仅仅半年,她遭受了陷害,被逼退学,她身败名裂,被爸妈赶出家门,最终含恨离开。再次回归,她,冷傲自信,身价亿万,当复仇女王回归,”安家?呵!它有什么资格“当碰上冰山总裁,夜小姐高傲的抬起头“我们帝都的人各个都教养极高和冷总您,确实相差很大。”当她露出软弱,他竟止不住的心疼。明知山有虎偏要往山行,且看,他们如何斗智斗勇展开一场爱的追逐!
  • 磬山牧亭朴夫拙禅师语录

    磬山牧亭朴夫拙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