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6700000037

第37章 怀着乡愁寻找精神家园——湖北主题散文概览(3)

他的生命旅程也紧紧伴随着思考,在他的游记中处处都有思虑的痕迹。每当他面对严峻或深刻的生活和人生的时刻,作者就“凭着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心思,表达我对人生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进行认真而炙热的辨析,去寻觅隐含在人生风景后的生活哲理和秘密。难能可贵的是,经历过岁月和经历的冲刷和淘洗,作者的思想始终保持着质朴和乐观:“一夜的歇息,年轻人的疲劳很快恢复了过来,又继续向目的地进发……那崎岖山路上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像系着我人生历程上的一个梦——考上大学!”(《赶考记》)“在我的青春岁月,昙花林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力量,给了我理想,给了我美梦。”(《昙花林记》)甚至在山川游走间也渗透着他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黎明前的中堡岛,虽笼罩在沉沉的黝暗之中,但我此刻分明感觉到眼前有一股强大的魅力,好像看到了它的辉煌,好像有一轮朝阳从我心中冉冉升起!”(《三峡走笔》)在这行走的文字间,幽深旷远的人生前程化作生命存在中处处的“转折”与“惊奇”,而所有的旅途艰辛与身体疲惫,早已被人生的信心与勇气风吹雨打去,这些累并快乐的经历早已在这一刻凝结成一种称为永恒的回忆,去回报生命中那些经历过、跋涉过、品味过的广大世界。

应该说,李华章的作品是厚实的,因为这位从叙水河边走来的文学青年,由湘至鄂,从武汉到三峡,淌过人生的岁月,跌跌撞撞,坎坎坷坷的一路走来,一路上充盈着,积淀着,回忆早已化作生命的馈赠。他的文学又是凝重的,饱润着深情,记录了历史的昨天和今天,作者的人生经历已和梦中故乡、三峡文化紧紧地纠缠在一起,掰也掰不开。他的文学又是幸运而清新的,因为这些文字和一个伟大的时代变迁交织在一起,一脚虽然踏着昨天的沉重,另一脚却受着未来的牵引,走向新的高度。

这里要提到的一点就是,正如林非先生在《人生四季》的序言中所阐述的那样:李华章的散文在用“清新秀丽的文笔渲染出了自己心中的印象”的同时,应“进一步侧重于强调主观对客观的思索、判断,和深入地甚或是振聋发聩的阐述。”不仅游记中应该加强“独创个性的审美观照和哲理思索……从而阐述出有关大自然以及人类生存的意义”,而且在抒怀亲情与乡情的小品中也“应该尽可能地从中渗透出宽广和深邃的思想。”

如果将人生的“游”与“思”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李华章先生的散文会抵达一个崭新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将会走得更加高远……(2)吊脚楼的守望者——甘茂华的散文

甘茂华,祖籍江西高安,1947年生于湖北恩施,是个土生土长的土家族人。这位被评论界誉为“写风情的好手”和“有风格的散文家”,现居在三峡大报边上的湖北宜昌市,他是鄂西地域文化代表作家之一,被人戏称为“南方的贾平凹”。

从199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散文集《龙船调的故乡》开始,其后又分别出版了《女儿寨笔记》共约120余万字。

单从这些作品集的名字中就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特有的土家风味和地域特色,作者的笔下是一个拥有“龙船调”、“火塘”、“女儿寨”、“吊脚楼”的“鄂西”世界,时而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似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孤舟,行走在雄险秀幽的巴山楚水间:“峡道短侠,风光雄壮,舟行其中,大有在天关地窟中穿行之感。”(《鄂西风情录》);时而山清水秀,明月清风,又似曲径小溪间放一舢竹排,缓游在如歌如画的寂林山谷间:“山雨蒙蒙,浪花舒卷,江浅了,却还未浑浊,澄澈碧透,流八百里秀逸的诗篇。”(《鄂西风情录》)时而温馨恬静,古朴淳厚,浸润在风情万种的土家山寨中:“那个在河边洗衣的女人,不知她是从哪个吊脚楼出来的。……风情在她的长长的青丝上闪耀,在她的被河水溅湿的西兰卡普裙子上发出音乐的响声。”(《拥抱风情》)这是一个如梦如幻的地方,让人魂牵梦绕的土地。

作者曾充满深情描述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风物:“鄂西山区的风情融汇了土家族生命中最动人的部分,因而鄂西的民俗在风情的美丽中透逸着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芬芳。在那些杆栏式的吊脚楼和适宜情歌对唱的水杉树林的幽深处,风情像山谷的火光一样撩动了土著们清泉般的眼睛和律动的心弦。”(《拥抱风情》)他的作品就来源于这片泥土,他的作品生命力植根于这片泥土、繁衍于泥土,同时又回归到这片泥土,作者的“歌声”飞翔的很高很高,但维系着泥土的丝脉却不愿稍有损伤。

甘茂华的散文曾被评论家认为是“像唐人弄绝句一样”的美文,但是如果没有对一片土地痛苦真切的感知和参悟,没有作为一个大地之子的幻想和浪漫,就永远不会产生那种文字。这些浸透情感的文字,宛如一壶醇厚的“苞谷酒”,或一杯清涩的“云雾茶”,温暖而又略带惆怅的诗一般的歌吟,既有浓郁的生活氛围又灵动飞扬,既有朴素的美的语言力量又才气充溢,形成独特的艺术品位。作者就像“守望吊脚楼”一样守望着他自己的精神家园。

守望是一种角度,也是一种姿态,而且“这是一种站得高看得远的生命姿态,而不仅仅是一种宗教般的虔诚”,它“代表了祖先的高度和智慧”。(《守望吊脚楼》)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不是旁观者,相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脚下土地的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所以,他们虔诚的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这片土地上人们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们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在天空和土地日益拥挤的时代,在物质与欲望日益膨胀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他们守的是人类安身立命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超凡脱俗的精神之天。

在作者守望的土地上,“所有的土家女人的生命都流淌且散发着栀子花般的纯净与绚烂,那是一种地地道道的风情的味道”(《拥抱风情》);在作者守望的土地上,“无论走多远,都不禁在牵挂的泪珠中,想到故乡山岩上的泉水,给那些疲倦远行的过路人,送去爱的滋润,将苦难消溶在它那贞节的眸子里”(《水杉树》)。在作者守望的土地上,有偏执而纯净的生命,就像《最后一个乡村诗人》《一个人和一条堤》中描写的那样;这里处处流淌着“恩施油磉墩”,“土家社饭”的香味儿;这里有“那群山的沉重,那流水的飘逸,流水上的老鸦船”,这里还有“吊脚楼融入田野的温馨,以及在古老的火塘边守望风雪夜归人的情景,特别是那些最让人牵肠挂肚的土家族女人。”(《土家情韵》)作者执着的守望着这片土地,因为他“属于这片土地,这片土地沉淀着土家人的人生和自然、民俗与风情。母亲河与女儿寨,是我心灵的守护神。哭嫁与跳丧、摆手与招魂,是我寻觅的精神家园。”(《生活在故乡的歌谣里》)作者就像所有的土家先辈一样,“就那样守着,望着,就那样过日子。”(《守望吊脚楼》)仿佛一声深情地呼唤,这片大地和生活于斯的人群就从古老典籍游动的符号中、从龙船调里优美的旋律中得以复活和苏醒,带着真实的呼吸,和未曾在时间中板结脱落的歌声。从而使作者获得创作的灵感和人生的洞察,这是大地的礼物,可遇而不可求。

同时,甘茂华的文学又是独特的,绝句般的文字早已化作浓烈的乡土情结,面对种种潮流从容而镇静,心灵的指针永远向着这片神奇的土地和淳朴的乡民,因为这里有他需要的一切。一方水土可以长成一个人的血肉,也同样可以养大一个人的灵魂。对于乡土的温情和着执拗一起滋生成长,以至于永不消逝。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这种“无形”也“不言”的“天地之美”,这片拥有“大美”的土地既是甘茂华审美意识发生和成长的根,也是其终身为之努力的目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我们行走在甘茂华文字的风景中去体悟那方山水,倘佯在三峡岁月的歌咏中去感受独特韵味时,有一股真正动人的、长久的、难以言喻的东西在左右着我们,使人怀想,让人深思。当我们借助作者的双眼凝视着那绸缎般涌动的江水,借助作者的双足行走在峡江两岸如黛的青山时,一种历史的启示叩动了心灵——行走并记录三峡,许是他文学的根柢,今生的宿命。我想,这才是他衔连历史与传统的气脉,并同生命与文字纠葛在一起,伴随着乡土的温情和执拗一起滋生成长,以至于永不消逝。

(3)元辰——人生路上的智慧寻觅

元辰,本名袁国新,出生于湖北三峡工程坝区宜昌县。他从70年代就开始业余写作,出版和发表作品有哲学论著《迈向智慧的金色通道》,随笔集《悠游人生》、《网上漫语》,中篇小说《元氏三雄》、《猫·虎·人》、《老僧》,短篇小说《1946年的柳石镇》、《灰色冬季里的蒙二》等。其中,随笔集《悠游人生》(1997年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获宜昌市第二届屈原文学创作奖。随笔集《网上漫语》2000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获宜昌市第三界屈原文学创作荣誉奖。

在元辰的作品中,十分注重生活中的智慧采集,人生旅途中遇到的桩桩件件、丝丝缕缕都可以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都可以下笔入文,都值得可思可辩,正如作者介绍的那样:“这几十篇不成文的稿子,是自己大半生歪歪倒倒的足迹,痕迹斑驳,是每一次头破血流留下的印记。形式上是作文,骨子里是做人。内容涉及读书、艺文、世事、乡情,活脱脱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包含人生许多方面的点点滴滴。”(《悠游人生·后记》)应该说,散文作家是需要这种对于生活的敏锐目光和迥异于常人的体察能力的。

元辰的散文处处留下了生活的印记,从风格上来看,即有陶渊明似的悠然,“荷锄长江边,采菊深山里,风情本无限,只作淡淡语”(《悠游人生断想篇》)又有梁实秋般的“雅舍幽默”,“我等四人,身为文人,久居文山,以文为乐,然而亦有文愿未了。一日相聚,同发虫愿,要创虫业,欲寻一方净地,共吐心语,以尽虫欢。”还有周作人般的“趣味”高扬,“闲来挥刀,乐趣无穷。抚石静思,心如石坚,情似梦长。……挥挥洒洒,洋溢洋溢,不知天之将晓,老之将至也!”(《方寸之乐》)从内容上看,既有对世俗社会的思索,如《可怕的“绿帽子”》、《道心不可无》、《拒绝浮华》等篇什,又有人生的断想,如《本不该寻觅》、《痴情的害人鼓动》、《淡淡的人生的悲哀》、《无可奈何的诉说》、《这山川与爱的深沉》等篇什;既有站在历史哲学的高度关切心灵的忧思,如《寻一块心的境地》、《心往何处》、《远行》、《关于爱》等,又有乐观积极的人生状态的颂扬,如《谈谈“战胜自己”》、《析“自己选择自己”》、《做春天的耕耘者》,此外还有关于阅读时的感触与发现,如《性与爱在文学中》、《文学批评的断想》、《追寻当代审美意识的主潮》等,还有人生中的爱好趣味,如《方寸之乐》写的是篆刻之乐,《品位问题》《玩玩而已》《送到好处》《借鸡下蛋》《歪打正着》则大谈集邮之趣。范围广泛,涵盖到生活、人生中很多方面,或多或少地摆出了一些哲学之思。

元辰的文字给人一种大智若愚的感觉。他书写,把所有的都给你拿出来,让人在阅读当中,自己去判断和理解,从不强加于人,总是以一种不紧不慢的方式,去书写周围的一切。而这一切所展现的,还是他所立足的大地和自我的生活,读起来就像历数家事、世事的倾诉者,一事一物,一点一滴,不慌不忙,细细道来,有家常话的亲切,也有诗歌的韵味。他写乡情、世事、文艺、嗜好,真实地展现了作者自己的喜怒哀乐。他打量往事和风物的视角是平和的,观察和书写人事“溶物入心”,在稳健的文风之中,呈现的是一个人对生活的用心摩挲与热爱之情,他的叙述不面面俱到,但追求特征鲜明,并且力图从那些蛛丝马迹与生活片段中找出人生与命运的轨迹,在如水岁月中捕捉到了时光的波光水影。而他生活的整个地域早已被纳入自己的血脉,紧密相连。

元辰的语言也是多变的,时而幽默,时而思辩,时而深刻冷峻,时而悠然闲雅,时而睿智多韵,时而妙趣横生,不一而足。显示了作者多方面的探索与追求,当下中国的杂文随笔类作品并不缺乏老年人的沉稳和小女子的柔媚,独独缺乏多方涵盖的包容、以及独特的风格和思想力度。如今杂文的规范化早已不存在,从他们的作品中,读者应当发现汉语随笔从未显示过的新迹象,从他们营造的词语空间里感受到他们的特有的智性力量。

作为“三峡文学”中的一员,元辰站在一片独特的土地上,渗透在他的杂文作品中,还有一种浓郁的对于地域文化的忧思,如《山野黑牡丹》、《触探民族脊梁的感慨》、《漫谈城镇建设的时代意识与审美意识》、《多一点学者风度》等文章中积极要求保存传统文化的呼号,在这些作品中,我们也可以想见作者为推动三峡文化的保存和发展所作的努力。

应该说,没有对一片土地痛苦真切的感知和参悟,没有作为一个大地之子的幻想和浪漫,就永远不会产生这种文字。在人们讨论全球化,要求打破地域界限的时代,我却期待每一片土地都孕育出这样绚烂的文学之花。

这不是苛求,对土地不能苛求。

我说的只是一种乡土的企盼,一种希望……

同类推荐
  • 最是元曲销魂

    最是元曲销魂

    这个王朝的曲调比横跨欧亚的辽阔疆域更有绵长的生命力。随口吟来,莫不令人销魂,但最销魂不是心头最美的那抹朱砂,而是万缕情丝,夜深漏静,不经意辗转缠绕,便是三更无眠。曲中漫及人生感怀,世事悟道,塞北西风虽烈,却不乏江南小巷柔情。
  • 四时花朵作陪

    四时花朵作陪

    这是一个自诩城市农妇的人的生活随笔,写自己种植、打理、欣赏花花草草的过程、心得、收获,也分享自己与花友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不仅是人在料理植物,更是植物在料理人。在每一个惬意的清晨、放松的黄昏,像哺育孩子一样精心打理植物,记录每一种植物的细微变化,在姿态万千的花朵中捕捉生命的丰盈和感动。
  • 中国人的日常

    中国人的日常

    《中国人的日常》中,梁晓声以小说家的生动笔法,社会观察家的敏锐思考,记录了各色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百态,淋漓尽致地绘制了他们五光十色的精神图谱。这里有对前途命运茫然无措的打工者,视清名胜过一切的老妪,志大才疏的文学青年,猜忌心重的小老板,一心培养女儿当明星的父亲,不作为的官僚,纯洁的初恋情侣,不肯把第一次交给城里人的农村女孩,爱上自己工的女东家,以及在最最平凡的日常中,甚至是在困苦的境遇中,仍向这个世界传达善意的普通人。他们的善良与大度,忌刻与软弱,渴求与迷茫,各异的人生原则与生活哲学……诸多要素的拼接与组合,形成了这个国家的温度与性情。
  • 本质:诗十四首

    本质:诗十四首

    本书收录的作品主要包括:空气、皮肤和水、渡光阴的人、樱桃树下、本质、词,内心、词,房子、词,刀锋、纯粹的人、吕布之香、诗人无饭、一生、月落等。
  • 心生愉悦

    心生愉悦

    本书是一本行吟散文集。这些年来,作者走过很多地方。作者一路走一路看,活泼泼地借景抒情,表达着自己即时的感受,然而文字时常浸着诗意。
热门推荐
  • 局方发挥

    局方发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仙溪志

    仙溪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让 我的青春不寂寞

    让 我的青春不寂寞

    吃七分饱,留三分给舒适;种七分地,留三分给风华;得七分理,留三分给豁达。无论为人、处世、生活,或许都可以留出三分空地,植一片优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女养成指南

    神女养成指南

    这是一个悲催的故事。别人家的主角穿越后都是去养成萝莉、御姐什么的。而忘忧却成了被养成的那个。养着,养着就成了一个绝顶高手,这是什么体验?呸,你这也算是高手?一侧冷若冰霜的神女手握七寸戒尺,眼神中传来一道浓浓的不屑之意。一场由五百万引发的惨案,即将拉开序幕! ps:这是一部正儿八经的男主文,简介无力,希望各位看官将就将就
  • 别在该奋斗的时候选择安逸

    别在该奋斗的时候选择安逸

    一本充满斗志和积极向上力量的暖心读物。不仅适合初出校门踏入社会的学子阅读,更适合每位职场人士翻阅、品读、收藏。在当下,“奋斗”是一个被多次谈及的话题。如何奋斗,如何坚持奋斗,怎样的奋斗才是真正的奋斗。在每个崭新的日子里,是选择安逸且过还是积极上进,是每个活在现世的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书中用各种生动的例子讲述了这样的道理:在该奋斗的年龄,不要选择安逸。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收获更好的未来。有些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所以,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本书从不同角度,对上述观点进行了剖析和说明,旨在告诉读者:每个人,不管你的处境多么艰难,不管你的前进之路几多坎坷,只要用心努力,都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 盖世铁匠

    盖世铁匠

    一柄封葬刀,迫退万千兽人;一身伏葬枝,威慑天下无葬;无双炼金术,禁锢神言之堡;盖世玄刹技,平定四方动荡。
  • 保险大明

    保险大明

    来到崇祯十四年,山河震荡,遍地狼烟。流寇肆虐,鞑子骄横。为保一方平安,杜允志成立了一支保险队,只要加入我的保险队,按期缴纳保护费,我就可以保你平安。人来杀人,佛来杀佛!
  • 我的资格

    我的资格

    害怕听到他说分手她深夜乘船远走他乡当重逢时可有人会后悔可有人会欣慰
  • 归来风华如故

    归来风华如故

    一觉醒来,她从天堂坠入地狱。那个宠她到骨子里的男人,大手一挥毁了整个季家。为了替父还债,她做了性爱润滑剂的女销售。再次遇到他,却被打包好了丢到拍卖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