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0000000004

第4章 带露拾花(3)

看花之余,杨君从家中带来的《花镜》一书,我们私下传阅,为的是多识“草木虫鱼鸟兽之名”。同时借来郭沫若的新诗集《百花齐放》,亦叹他写这百首咏花诗的不易!更领悟“百花齐放”是个很高的艺术的理想境界。我们能拾摘几朵小花,就非常不容易了……二上时,没了写作课,我们几位知友,互相传看着习作,有诗有散文。晚间散步时,就是我们交流品评的时机。走出校园去湖艺美术系,也是一条路径。通过同学关系,认识了学版画的万学道,谈诗论画,其乐融融。一次,同冯君去见万学道,一进门一股浓香扑鼻,几欲醉倒,万兄说:“这是夜来香。”我心中自此就对夜来香敬而远之,怕她醉倒了我。寻访花事的路程越来越远。曾有一次同杨君、黎笙去沙湖散步,走出昙华林穿过螃蟹岬的铁路孔,就是沙湖边,湖边是一片藕塘。当季的荷花是我们必摘的……到结了莲蓬时,那就没我们这些过客的份了……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三日,杨君过生日,相邀我,佘君,刘君四人说:“我们办一个刊,行吗?”此事以前议过,一拍即合。借着青春的激情,一时兴起,说干就干,上午凑齐稿子,拟定发刊词,由刘君佘君二人抄正。下午去万学道处,寻得几幀木刻,选了一幅“西双版纳傣族女担担子”作刊头,另有几幅小的作尾花。听说我们要办刊,万学道十分热情,一下子全部搞定。晚餐寿星请我们外出喝酒。酒后踱步进校园,佘君吟起:“曾忆起我离家的那一年,那一年的春天,那时是杨柳初绿,”这首蒋光慈的《写给母亲》是我们都很喜爱的。便一起应下去:“草儿初青,野花儿初露脸,在一个清醒明媚的朝晨,你送我一程又一程,我说:母亲回去吧!你说:儿啊,你几时才回来?”诗意、酒兴令我们开怀大笑。啊!好尽兴的青春大笑……第二天早晨,《拾花》刊诞生了。上墙后,刊物的整体效果就出来了,且不说佘君和刘君的书法已臻一流,加上木刻刊头和尾花的清新,真正达到了我们“唯美”的标准。一时门庭若市,熟识者纷纷打听“拾花社何许人也?”同学吴君说:“‘四平方’终于干出一点事了……”(我们四人全是近视,故为眼睛之平方也。而教过我班写作的殷杰老师则称我们为‘四进士近视’,有趣!)更热闹的是,有人给我们贴大字报了,说我们有倾向问题,原因在于这期刊登的诗文均是写女性题材的,便说这是小资情调,首当其冲的是高班署名为“卫生门”的大字报。而班上寝室里背后议论者更多……于是我们立即应对。主要的一张大字报中我还杜撰了一段话:“一个哲人说过:忘记了女人,就忽视了这世界的一半!”紧接着,在12月8日,我们推出了《拾花一二?九增刊》,纪念“12?9”爱国学生运动。文章主要有,刘君大一时写的一篇作文《桂子飘香的时候》,这是一篇写老革命斗争的故事,文笔优美曾当作范文被讲评过。我急急草就一篇诗歌《前进的歌》,还有一篇“拾花社”言论,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其目的在于堵一些人的嘴。增刊贴出后,次日我们贴出一张拾花社声明:我们不再答复任何质疑,全凭刊物文章说话,并告“卫生门”诸君,以后好好读完刊物再评论,云云。佘君毛笔书法使得这张大字报成为一个艺术品,加上,他刻了一个“百花齐放”和拾花社的两方“官印”,印在宣纸上,再剪贴于报尾,真令人赏心悦目。我想:在此,那些鬼画胡涂的文字怎可攀比?此文一出,《拾花》刊前,顿时平静下来(究其原因,还因为文华楼又出现一个刊物《碧桃》,成为一个新的焦点)。《拾花》刊后来又出过一期墙报版一期油印版,一九六三年四月二日,编排了《拾花》刊最后一期。万学道的套色木刻始终是我们的美术支撑,为拾花增色多多。

《拾花》刊前前后后几期,引起一些风波,也受到一些干预,分团委找我谈话,希望我们注意政治方向,……我说:《拾花》就是一个文科大学生的习作园地,是一个交友的平台。因为《拾花》,我们在没有写作课后,仍然不停地写作;因为《拾花》,我们的文章得到写作老师,高低年级同学的关注,指点……因为《拾花》,我们结交了一些高低年级的文友……谈话虽说没什么结论,但意思我们知道,拾花社该停了。后来,班上准备出《红雨》刊,庆祝“五一”,几位班干部分别对我们“四平方”说,可以把文章给《红雨》。

“拾花”停刊后,同寝室的×君在门上贴了一张小字报,抗议刘君和佘君屡屡串门。我气愤地用粉笔在上面写下“休息时,欢迎来访”;杨君写下“内容怪诞,文辞粗鲁”,接下去,幸好室长干涉,矛盾没有升级……自此后,我们拾花同人之间,互相传阅自己的作品,互相评点诗文,形成一种默契。其实“拾花社”名义是四个人,但却有冯君,万学道等人都是“拾花之友”,更有上下几个年级的朋友,都是可以一起讨论文学的……延续到一九六四年,下去搞“社教”和“四清”前,我把自己的诗作抄订成册,斯大题写封面“志祥诗稿”,我们几个人私下传阅,最后,我挑了大家认可的一首《给你一面非洲鼓》,寄给了《湖北日报》。过了大半年,这首诗发表于一九六五年二月二十一日《湖北日报》“东湖”副刊之上。当时,我们正在孝感搞“四清”运动。在公社办公室看到自己诗歌的“处女作”,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接下来的几天分别收到天帆、道希诸友来信及剪报,信中都同样地写下一句话:“鼓敲响了”:

《给你一面非洲鼓》

【徐臻】

来呵,远隔重洋的战友,请来天安门前看东方日出。

来呵,远阻关山的同志,我愿送你一面非洲鼓。

春暖花开日,风催红旗舞,非洲的弟兄留下这面鼓。

敲响它,震三山,荡五湖,声声讲起呵,它的身世苦。

一次,殖民者围住了整个部族,有个勇士,烈火中夺出这面鼓。

殖民者没有得到它,鼓声时时鸣响在林间山谷……击鼓隆隆,似雷鸣,如风吼,是勇士们锤击着不屈的胸脯。

达姆达姆,催火山熔岩喷吐,达姆达姆,非洲在申诉愤怒。

阵阵鼓声劝告非洲人擦干泪珠,阵阵鼓声击破非洲的层层夜幕。

如今,非洲的山山水水又把它,送到我的家乡——光明的国度。

托我转送给远方的弟兄,只要那儿的人民还在受苦;托我转送给远方的山河,只要那儿战斗着革命的队伍……今天,我把这面鼓送给你,——南越密林中战斗的农妇。

今天,我把这面鼓送给你,——巴西咖啡园里的黑奴。

一面鼓响遍亚非拉,鼓浪冲垮帝国主义的朽屋。

鼓声在劳动者面前宣告:只有斗争才有幸福。

这首诗我们以为可算是“拾花昙华林”的一个小结,哎,我们的青春的诗终于得到社会的认可了!“四清”尚未结束,我们要毕业了,就回到了昙华林。一日,同学盛君给我们拍下一张照片:背景是图书馆,有刘继馥、李富生(黎笙)、张国伟、杨昌庆、佘斯大、冯锡锳、徐志祥、万学道。这张照片可算是“拾花”社成员与“拾花”之友比较完备的一张合影了。

50年后,2011年9月,我们六一级校友重返昙华林,旧地勾起我的几句诗,当时曾以手机短信发给诸同学:

近百年的法桐理应记得我们,她的一圈年轮必定录下,我们夜看昙花开放的影像……体育馆那“自强不息”的石匾,仍对映着古罗马建筑式的教堂,——那空旷出来的老图书馆,哦!正好装我们忆旧的青春篇章……可惜没了文华楼、院中我们可拾摘的桂花和玉兰,还有那口井……但我们心里依旧儲存有文学的历史和理想。

在我的人生中,昙华林文华楼的“拾花”之旅,培育了我心中的永不败谢的文学之花!

2012年6月29日于珞珈山

(徐志祥,笔名徐臻,1961年入中文系。武汉大学教授。曾任湖北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昙华林里赏昙花

【陈东成】

1958年秋——1962年夏,我就读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在武昌昙华林度过了四年的青春岁月。

于今,我虽然已是年近八旬的老叟,但对那段美妙而奇特的时光仍然记忆犹新。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的眼前常常浮现出这个曾经是洋人办过教堂、学校、书院和育婴堂的地方,那一幢幢别有风味的中西合璧的楼舍,耳畔也时时回荡着从文华楼里传来的欢歌笑语和琅琅读书声。

我还清楚地记得,在大跃进年代,师生们在这里联合上演的红专大辩论、火烧教学、拔白旗插红旗、大编教材、大办钢铁、大放“卫星”等一幕幕活剧。

我也忘不了,在“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人民知识化”进程中,同学们冒着酷暑严寒筑路、运木、修水库等一个个战天斗地的场面;忘不了同学们在三年困难时期喝“三合粉”糊糊,唱“洪湖水浪打浪”的情景;忘不了复课后方步瀛、石声淮、高庆赐等教授讲课时的风采;忘不了师生间、同学间的深情厚谊。

这一切,在我人生旅途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其中的得与失、苦与乐、是与非值得我一辈子去回味和思考,不是三言两语所能穷尽的。

这里,只讲我记忆中的一件小事。

那大约是进校后第二年夏秋之交的一个晚上,9时左右,同学们刚下自习,突然听到院广播站传来一串清脆的声音:“同学们,昙花马上就要开放了,请大家快去操场观看。”听到这个消息,同学们异常兴奋,纷纷向操场奔去。我也一样。心想,以前只听说过“昙花一现”的话,却从未见过昙花是个什么样子,“一现”又是怎样的光景。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好好见识见识。于是加快了脚步。

一进操场,我就远远看见月光下的运动台上摆放着一盆鲜花,便急忙挤进人群,贴近台沿,仔细观看。只见这株花茎粗枝壮,叶片青翠。花苞从枝枒间挺出,洁白晶莹,姣小玲珑,含羞带笑,煞是可爱。徐而,雪片似的花瓣,由内到外缓缓伸展,花苞由紧到松,慢慢散开。不知不觉中,形成一个漏斗形的大而圆的花朵,玉洁冰清,潇洒飘逸,清香四溢,光彩照人,如同白衣仙女下凡,令人心驰神往。未几,花瓣渐渐收缩,花冠徐徐闭合,逐渐枯萎。此时,时间已过深夜12点半,昙花从开到谢,大约持续了三个半小时。

我回到宿舍,躺在床上,睡意全无。刚才那精彩的一幕,引起了我诸多联想,似乎有所感悟。以前,人们总把“昙花一现”与“生命短促”、“半途而废”、“好景不长”等不祥、不屑之语相提并论,我也从不怀疑。现在却不敢苟同了。我认为,昙花虽然只是倏然一现,但她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是永恒的。那一瞬间的灿烂,释放了她全部生命力,散发出永不磨灭的光辉;而她的安然离去,又显示出她回归自然、从容不迫的精神境界。由此,我领悟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对生与死、美与丑、有限与无限、瞬间与永恒的辩证关系,有了新的理解。

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此情此景依然不断在我的梦中显现,我也常常用这些辩关系来端详世态、品味人生、反思自我,心胸也日渐开朗了。

昙华林里赏昙花,使我受益匪浅。

感谢昙华林为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感谢“昙花一现”给予我深刻的启迪。

(陈东成,1958年入中文系。曾任湖北省文联执行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听昙花

【张玉权】

提起校园生活,半个世纪前的关于昙花的一次美好记忆,立即在我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出来。

那是1962年的夏秋之交。当时我在华师读书,由于教育系心理专业下马,我离开了钟爱的心理学,转到中文系学习中文。那时中文系不在本部桂子山,而在分部昙华林。

同类推荐
  • 世界因我而美好一点

    世界因我而美好一点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两年发表的美文作品90篇,分为“闲语:走错路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情语:幸福家庭的姿态”;“世语:成为美好的一部分”;“物语:一只拟人化的狗”等四辑。有感人亲情,也有生命感悟;有人生哲理,也有借物抒怀。文字朴实,而意境深远。
  • 刘半农作品集(二)

    刘半农作品集(二)

    本文主要包括骂瞎了眼的文学史家、重印《何典》序、与顾颉刚先生论《静女》篇、致钱玄同、王芷章《腔调考原》序等内容。
  • 闲人诗稿:熊召政旧体诗词精选

    闲人诗稿:熊召政旧体诗词精选

    本书为熊召政的旧体诗集。他的诗有的充满恬淡与闲适;有的富有禅境和禅机;有的则表露了诗人在投身商海后“爱钱偏又爱清高,避席常固浊气豪。还是去当闲士好,清风明月自逍遥”的矛盾心情。
  • 新视野下的文化与世界

    新视野下的文化与世界

    此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文学观察”,主要对当前文学界的重要问题做出探讨,并分析了一些具体的作品;第二部分为“影视评论”,对具体影视作品及相关影视现象做出了观察与思考,提出了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第三部分为“思想管窥”,对当代知识界的话题与人物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全书试图用一种新的思想视野对当代文化进行关照,在当前语境中回应热点与前沿问题,并昭示一种新的想象与新的未来。
  • 每天进步一点点(唯美阅读)

    每天进步一点点(唯美阅读)

    本书中的故事短小精炼,却包含着深刻的生活内涵和无穷的人生智慧,能点燃人们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让人见微知著。每则故事后还附有画龙点睛的哲理启示,帮助读者拨开理论的迷雾,直人心灵,获得人生感悟,找到幸福和成功的答案。本书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气氛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一则故事改变一生,本书会给青少年带来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热门推荐
  • 想要当武林盟主怎么办

    想要当武林盟主怎么办

    鬼畜师傅教出的傻白徒弟,下山之后,听说武林盟主很厉害?可以端掉我师傅吗!如果不行,让我当盟主也是可以的,于是就是一个打怪升级的套路
  • 知青路

    知青路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通过接受带队革命干部和广大工人、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汲取了许许多多的正能量:革命干部艰苦朴素、无私奉献为革命事业奋斗一生的精神;工人阶级吃苦耐劳、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贫下中农勤劳勇敢、诚实善良、勇于拼搏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主人公,使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积攒了无穷的力量,成长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 唯念你心

    唯念你心

    十七岁,一个花一般的年纪,却让曲晚笙在一天之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故,从云端坠到了泥里。在双亲离世的巨大刺激下,使曲晚笙失去了过往的所有记忆,而在这样的情形下,她莫名地拥有了一位让全寒城所有女人都为之疯狂的“大哥”——顾宸轩。从此,她顾晚笙就成了顾宸轩养在私人领地的私有物,不许任何男人肖想。——婚前——顾宸轩把她逼退到墙角,用极其暧昧的姿势圈在怀里,唇角勾起一抹邪笑,唇瓣缓缓贴近。顾晚笙回神后,抬起手捂住了某男继续贴近的唇,“大哥,这样不太好!”顾宸轩似笑非笑,“所以呢?”“所以在外人看来,你僭越了。”某男:“没事,这里没有外人。”——婚后——“老婆,知道深爱是什么嘛?”“……”某女表示不想说话。“就像房间突然黑了,不是去找灯,而是来找我。”“不可能。”三秒后。“啊……老公,我怕黑。”
  • 重生异界萌萝莉

    重生异界萌萝莉

    清晨,床上的小萝莉缓缓睁开双眼......“咦?我不是死了吗?”我没死?我是谁?我在那?一脸懵逼的小萝莉突然脑内出现一阵细小的响声,紧接着出现了一个系统。在系统的各种任务之下,小萝莉走上了一条在B站当up主的不归路......(Q群:245055865欢迎来玩~)
  • 坐龙椅:明清帝王的风雨人生(下部)

    坐龙椅:明清帝王的风雨人生(下部)

    近年来,市场上兴起解读明代历史的热潮,一批史学畅销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书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以近现代思想为参照,全面论述明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文化制度,颇有史学大家的严谨风范;一类以书内外史实为依据,精细描摹明代的权谋机变、财色兴衰及人情世故,极得文学家的春秋笔法。本书讲述从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到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这大明十六帝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人生经历及心路历程,刻画人性与制度的博弈,彰显繁荣与衰落的规则,抒写朝野众生权谋机变与铁血柔情紧密交织的激昂人生篇章!本书兼具研究家的较真精神与文学家的优美笔调,让广大历史爱好者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阅读享受!
  • 今天也不想及格

    今天也不想及格

    尹溪的同桌是一位学霸,就是那种稳坐年级第二的学霸,嗯,年级第一另有其人……总之,这位同桌非常热心,每次都试图给她讲题。不可能的,理综又不会做,就只能靠稳居年级第一(倒数)才能维持形象的样子,爸爸我今天也不想及格!“呵,又是第二呢。”“这么闲,把这套卷子做了,我特意挑的。”“杜秋言做个人,谢谢。”
  • 那些年我们一同走过的时光

    那些年我们一同走过的时光

    如果说青春是个调色盘,他们几个的青春就像三原色一样注定多姿多彩。
  • 蜂巢交通

    蜂巢交通

    这是一个近未来风格的短篇历史向科幻作品,作者构思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结构的高效率交通方式。
  • 绝宠后府:神医七王妃

    绝宠后府:神医七王妃

    她是在大爆炸中丧生的军医,穿越成为懦弱的风家嫡女。从出生起她就被设计,被欺辱。哼,欺辱我的渣男,给本小姐滚到一边去!设计我的贱女,本小姐要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她会权谋,会易容,会绝世医术,她叱咤风云,扮猪吃虎,将渣男贱女踩在脚下。他是风流王爷,对女人不喜则杀,这一次居然栽到了她的手里?杀机与利用,棋逢对手。最后,谁又会,赢得谁的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梦人

    追梦人

    娄喜雨,又名娄玉启,1969年春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大龙山风景区东面的一个小村(破罡湖畔)。初中学历,靠自学走上文学道路。迄今,已在《大家》《广州文艺》《雨花》《山花》《延河》《西部》《奔流》等刊物发表了一些作品(主要是小说)。现专事文学创作。一夜。又是夜了。程水仙解开细筋取下药瓶时,孙传家正睡着。她一手拎着药瓶,一手拎起床边的便桶。待出了门,她这才知道太阳已经没入那边山里了。她将药瓶轻轻放进草堆边的旧稻箩里。——稻箩里的药瓶快要满了。这都是孙传家所吊的药瓶。一会儿,她拐入旁边的小披屋——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