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0000000041

第41章 书斋内外(3)

我们生活学习的那个四合院里有两株桂花(木犀)树,它和我们朝夕相伴,它带给我们芳香和快乐。不开花的时节,我们也没有冷落它,大家常在树下打井水,洗脸,洗澡,洗衣物。有炫耀体质的男生,从井里打了水,从头上往下淋。带着体味的水缓缓地浸入桂花的根部,滋润着它。一到开花时节,满树金灿灿的。每朵粒米大小的花,都倾尽全力地喷射香味,太阳出来了,香气浓郁;月光之下,香气悠悠的;上课时,香气透着窗子和门楣,飘进课堂和老师争人气。睡觉时,那香气也一阵阵钻入鼻孔,扰人清梦。桂花在花卉稀缺的中秋时节,独步一时。

昙华林里树木花草自然是很多的,但我对那强势的夹竹桃,霸道的梧桐树和护道的女贞子,都印象不深了。唯独不忘昙花、银杏、桂花。古人讲格物致知,我没有那么高深,我不过是一种联想罢了。象昙花,仅仅“一现”,而遗香久远。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不追求生命的长度,而追求生命的亮度,哪怕只是一瞬。这是怎么一种生命形态,是怎样一种壮美啊!

银杏呢,它悠然、恬然、淡然,面对一切,是个体的形态,更是族种的形态,经受了远古的天崩地裂,经受新生代的雪封水淹直到现代,处惊不变,延续着生命,延续着族种,傲然挺立。这是怎样一种深沉!这是怎样一种智慧!

桂花是我们熟悉的花卉,很少思考它的生命形态,它以朵为单位,但朵却极少用来计量桂花,一朵根本算不得什么,成簇、成团,满树,一片林却形成了冲天香阵,给人间送芳芬。我只觉得自己便是其中的某一朵,融入社会,融入群体,尽粒米之力,个人微不足道,但无怨无悔地不遗余力地奉献足矣!

我的校园——昙华林,花木布局形成了浓浓书院气息,花木的灵气透露出哲学的深邃。

二、难忘的老师、温馨的课堂

在昙华林,我认识了很多我仰慕的老师,他们在温馨的课堂上用知识的甘露滋润我们。使我们终生难忘。在我刚入学时,高庆赐教授、方步灜教授、石声淮教授、王凌云教授、杨潜斋教授、万立丰教授等是早已是杏坛名宿,而邢福义、汪文汉、王庆生、刘兴策等实力派也已崭露头角。在昙华林听课很多时候是一种高尚的享受。

王凌云老师讲课声情并茂,他讲《诗经》说:“《诗经》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国风”,“风”就是民歌,政府派人下去搜集民歌叫“采风”,是了解民情的一种方式。“风是可以唱的。”于是他开始唱:“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字正,腔并不怎么圆。于是课堂粲然,师生同乐。

高庆赐教授讲课神情严肃,一上课就直奔主题:“这堂课讲古汉语的几种特殊句式。”接着板书授课的内容重点。或先讲后板书,板书是结论;或先板书后讲解,讲解是对板书典型例句的解说。一节课下来,绝对地是刚好讲完一个完整的知识点。他的每节课堪称示范课。还有一点是他的板书都是精心设计的,板书的内容都是授课的重点-是必考的内容。他上课准时到,下课准时走,从不和同学们交淡。消息灵通的同学说他是司徒雷登的学生,在政治运动中受过伤害,所以有些自我封闭。

听石声淮老师讲课很轻松,他乐哈哈的,他讲汉字“六书”很透彻,举例看似很随意,实际上又恰到好处。他随手写一个“休”字,然后又写一个篆字的“休”,说:“人靠在木下,就是休息吧。”又举出“束”、“旦”、“刄”等讲古人造字的道理。不过后来听说在文革中被人冤枉,说他讲“母”字,耍流氓。实在是太离谱了。“流氓”与这位年高德劭的老先生真是沾不上边的。

杨潜斋老师讲语言学,如天马行空。从斯大林的见解,讲到索绪尔的见解,又讲到他对契诃巴娃的不认同,再纵谈自己对语言学的主张。我资质愚钝,常常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好在有教材,下课自学。

方步灜老师讲《红楼梦》,让我佩服不已,他对书中人物分析,对作者曹雪芹的分析见解独到新颖。听人说他对《红楼梦》熟悉到倒背如流。我不信真能背,但还是佩服他研究得深。

最让人难忘的是刘兴策老师的那节语音课。我是从农村来的,中学读书时,教课的老师都用方言教学,我的普通话自然不过关(现在仍然没有过关),没想到刘老师在课堂点名让我读一段文章。师命难违,我只得结结巴巴的用宜城普通话读完那段文字,引得满堂大笑。我窘极了。刘老师对同学们说:“大家不要笑,他能用普通话朗读就算不错了,他的家乡方言更难懂。”接着刘老师自己讲了一句典型的宜城方言话:“把牛娃子拴在树娃子上。”他说:“宜城人读“牛”为“油”,读“子”像俄语中的颤音“P”,“拴”读成“翻”,“树”读成“富”。他学得惟妙惟肖,连我也忍不住的笑了。刘老师又让另外几个方言较重的同学读指定的文句。读完后他又分析各地区方言的发音特点:如,天沔一带读“面”如“命”,黄陂人说“八月十五吃月饼,越吃越喝越有味”,他们将“月”“越”读得像“热”。刘老师最后总结说:“这些同学都来自湖北省不同的地区,都在一个省,方言的读音差别就如此之大,彼此言语交流会有不少困难”。比如咸宁人请你吃饭,他说:“你掐,你掐!”你敢动筷子吗?你到北京买鞋子,说成“买孩子”,那还得了,所以我们要认真学好普通话,我们将来是要当语文老师的,那就更要学好普通话了。”课堂安静了,我们不仅仅是被这些语重心长的话打动了,而且从他身上明白了什么叫敬业精神,为这节课要花费多少精力啊!

这就是我的老师在我的课堂展示的风采。

三、忘不了那一路同行的同学。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不必担心孤单,每一个阶段,总会有一些与你有缘的人与你一路同行。在大学阶段,我的华中师大中文系6102班,30多名同学便是我一路同行的最贴近的伴侣。李茂生,徐善堂,周翔等老大哥带领我们把我们班营造成了一个温馨的集体。大家如兄弟姐妹,亲密无间,丰富的感情弥补了物质的匮乏。四年的大学生活,我们其乐融融。四年的相聚,四十几年的怀念。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当时的音容笑貌至今让人难于忘怀。才华横溢的李汉元、王继超、刘子香、张德善,热情似火的毛艾伦、周宝珠、李应芝、鲁正定,助人为乐的卢淑琴、楚晋、蒋正英、殷明全,刻苦勤奋的冷治安、毛熙应、江水源、章鹤林,朴实忠厚的高则炜、温生龙、王典新、张湘娥等等同学都常常让人怀念。

我常常怀念那个给大家带来欢乐的周治清。对他,大家大多时候不叫他的大名,而叫他“红鼻子”(因为他的鼻头红红的,类似酒糟鼻)。他从不生气。“红鼻子!”“嗯!”“再讲个笑话!”“好!”这时整个宿命就充满了期待。他慢条斯理地说:“有一次,我弟弟写了一封信,清早就住县城赶,他写好信封,贴好邮票交到邮局就回家了。不曾想他刚到家门口,邮递员就叫住了他:‘喂,有你们家一封信!’他接过了一看,正是他早上寄出去的那封信。”“喂,怎么回事?”有同学问。周治清不屑看那同学一眼说:“还不明白?他把地址写反了!”于是宿舍里充满了哄笑声。这个笑话可能是他编的。但在入学之初却闹了一个真实的笑话:大家发现他上街,总是出东门,朝螃蟹岬方向走。问他为什么,他说是拉他到校的三轮车师傅说的,说这是从学校到长江大桥最近的路。他太善良了。他被骗了,被骗还深信不疑。真不知道他后来当《荆州日报》的总编是怎么混的。

善良总是好的,因善良而犯的错误都显得那么美,因善良而做了错事都可以原谅。憨厚的陈泽范曾经犯过一个“立场错误”。那是1963年社教期间,有一天早上看到一个老农民在挑水,那农民那么老弱,担一担水走得颤悠悠的。他上前,要接那担水,那老农不肯,陈泽范不由分说,抢下担子,帮人家挑回去了。下午工作队的负责人问他:“你早上是不是帮一个人挑了水?”陈泽范憨憨地谦虚道:“没什么,应该的。”“还应该?”“咋啦?”“那个人是个老地主!你这是犯了立场错误!”“我不知道啊,我……”有时候犯错误折射出高尚的品格。

最难忘陈褔章的那一盒糖精。有一次,吃早餐时,陈褔章拿出一个小铁盒,说:“哪位想吃甜的,我这里有糖精。”于是大家蜂拥而上。陈褔章挨个给一点点。有个同学不耐烦了,抢过去自己用筷子粘。有人粘多了,不甜反而苦,陈褔章说:“别搞多了,搞多了苦。”“不早说,苦死了!”一会儿,那盒糖精便遭了孔乙己的茴香豆的命运。陈褔章拿回盒子一看,有人不失机宜地问:“多乎哉?”陈褔章回答:“不多也!我已经不多了。”那个早餐是大家吃到的最甜的一个早餐了。

和谐的集体也遇到过不和谐的时刻。一次大家看完《耕云播雨》都谈论李双双。好像是陈世卫说了一句:“李双双,你双双,我单单!”被老大哥李茂生听到了,问:“你今年多大了?”“我二十一了,怎么啦?”“怎么啦,年纪轻轻不学好,还‘我单单'!”大家看到陈世卫一副无辜的样子,个个都乐不可支。

我们班同学关系都很好,班级工作很好开展,我当体育委员,开展活动时,一声吆喝,大家都去了。学习委员说要办墙报,不几天,《树人》,《苗圃》等图文并茂的墙报上墙了。只有毛艾论这个文艺委员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有一次,她说下午扫舞盲,下午到男生宿舍一看,空空如也,都溜了。有一个人没溜,他就是邹少卿,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邹少卿同学,去跳舞嘛!”“不去!”“去嘛!去嘛!”“不去!不去!”“你是老大哥,你就去嘛!”“不去!不去!不去!”毛艾伦向李茂生告状。李茂生说:“他倔,谁也拿他没办法,他是个有故事的人。”邹少卿的故事耐人寻味。邹少卿入学前几年,也就是大跃进年代,他当大队长,公社要各大队报粮食单产计划。第一次他报了单产1000斤,别人早已是双千斤、5000斤了。公社书记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大家要敢想敢干,回去想好了再重新报。”第二次,别人已经上万斤了。报纸上报道了麻城有中稻单产52000斤了。郭沫若有诗写道:“麻城中稻五万二,超过繁昌四万三,长江后浪推前浪,惊人产量次第传。”他反倒死活只肯报八百斤。书记当场发怒:“你人最年轻,思想最保守。”他也当场火了:“我没这个本事,我不干了。”后来他还真不干了。公社到处找他,只差下通缉令了。他挨批之后,又去读书。后来考入华师。邹少卿倔得可爱。有时候,倔和坚持真理之间是等号。

这就是我的同学,我的班。

四十几年过去,很多事淡忘了,但昙华林的那段时光,那些花草树木,那些可敬的老师,那些可爱的同学,时常让人想起。我知道,人和人的相逢都是偶然的,人和人的分离是必然的,但人对人的怀念却是有选择的。怀念美好的物,美好的事,美好的人可提高幸福的指数。于是我常常想到昙华林里浓浓的书院气、浓浓的师生谊、浓浓的同学情。

(骆道书,1961年入中文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

往事并非昙花一现

【伍明万】

在昙华林百年沧桑的历史中,我们华师中文系61级只是这历史长河中的一道波浪,在华师百年孕育的一代又一代学子中,我们只是这文脉传承中的一辈人,也许因为20世纪六十年代那段历史的厚重特殊,我们在昙华林度过的四个春秋,一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给我们的人生留下难忘的记忆,给我们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学子的人格在昙华林深厚的文化中熏陶,我们的执著从文学肥沃的土壤中生长,虽然一别昙华林五十年,但昙华林怀抱中的眷恋深情,学友朝夕相处的感情,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真情,任时间冲刷、风雨吹打,依然保鲜浓烈。每接到老学友打来的一个电话,他在那头,我在这头,却心有灵犀一点通,从对方的第一个音符传来,就可以神奇般地呈现那段岁月的情景,一下子就回到了昙华林那个天地,文华楼那个小院子,寝室那个温暖的窝子,在我们充满朝气和活力、形成人格精神的时期,我们正是在昙华林经历那感情的纯真、学习的切磋、生活的关爱、困难的相帮,凝聚成人间最宝贵的友情,成为我们人生记忆中宝贵的精神财富。昙华林往事并非昙花一现,而是弥久不衰,在心中永驻!

跨进昙华林那是1961年的七月,我,长江三峡西陵峡口的一个学子,激动地接到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录取通知,在祖国经历三年困难时期,一切都过紧日子的时代,能跨进大学的殿堂,能不感到幸运高兴吗?更何况我们崇拜的母校的老师们,有很多是华师毕业的,我的姐夫哥就是华师中文系毕业的。对华师、对昙华林,心中充满憧憬,当我坐上东方红大轮,随着大江东去,平生第一次走出三峡,来到白云黄鹤的大武汉,面对武汉关大钟奏响人生新的进行曲,武汉关码头的轮渡把我领向中华路码头,我人生的新的起点,华师五八级的一位老大哥在迎新站把我接到昙华林,开启了我在昙华林的大学生活。昙华林成了我人生字典中如同我的出生地籍贯一样重要、如同故乡老家一样亲切的关键词,五十年来,昙华林一直像磁铁石一样吸引我,今生今世永不消失!

“1961年”这是在共和国编年史上难忘的一年,这是继1958年大跃进后,接踵而来的三年困难时期的最后一年。我们是穿着家里省出来的布票赶制的新衣跨进校门,我们是怀揣着母亲从牙缝里省出来的粮票开始大学生活的。当然,我们61级是幸运的,1962年春回大地、形势好转,我们早餐那盛着“洪湖水浪打浪”的稀饭碗里开始增加内容,多了油水;接着1963年春风三月,在伟大领袖的号召下,向**同志学习掀起热潮,我们在团支部的带领下,也走上大东门公共汽车站值勤,助人为乐。那是一个政治挂帅的年代,“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是领袖的教导,也是左右我们人生航程的座标;那是一个突出政治的年代,办学指向的是投入三大革命实践,文科以社会为工厂,阶级斗争是我们的一门主课,这便决定了我们在大学四年中,走出昙华林,打起背包走向农村,在领袖教导的广阔天地里,同中国最广大的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从1963年11月14日听动员报告开始,18日出发到黄陂,我们在鲁台公社参加了第一次阶级斗争实践,历时一个多月,于12月25日返校。1964年5月,正是上大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又参加了孝感“四清”,这次政治运动将近一年,我主要抽在大队查账,同中文系黄曼君老师在一起。书生气十足的我,开始感到很紧张,黄老师的平易近人、乐观率真、实事求是的精神,为我排解了很多焦虑和不安,现在回忆起来,两次政治运动增加了我们对农民农村农业的认识和了解,增加了我们的社会知识,在政治上强化了我们的阶级斗争意识。

同类推荐
  • 老舍评传(增补本)

    老舍评传(增补本)

    本书着力于以丰富的材料和严谨的论证说明,贯穿老舍文学创作始终的,作者在吸收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饱蘸着自己对于作家的深厚感情,对于满族历史与文化的细密体认,从上述这两个方面的视点切入作家,给我们送来一份富有创见的回答。
  • 真实背后的真实

    真实背后的真实

    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发觉自己并没有多少写小说的才能之后,便转而从事现代文学人物的研究,及此类人物传记的写作。很快便发现,写作需要足够的才能,学术研究也不是说足够就足用。勉力写成《李健吾传》《徐志摩传》之后,那点稀薄的才能,更其稀薄了。好在生性爱买书,爱看书,时不时地,有点小小的发现,多少还能滋润这快要枯竭的灵性。
  • 文学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学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那些肩负着教化异教徒使命的传教士们,随身携带着笔记本和词典,承担起“白种人的使命”。东方的亚洲人也派遣使者来到西方学习,这些人不仅对政治、宗教以及文学颇有研究,而且他们还精通我们的语言,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他们国家的人民。
  • 服尔德传

    服尔德传

    服尔德,今译伏尔泰(1694-1778),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服尔德传》是传记作家莫罗阿众多传记中的一个。莫罗阿的文学成就,特别表现在他的传记创作上。他写的传记,人物生动,情节有趣,富有小说情趣。而他在传记的写法上,可以说是有革新之功,其作品被誉为法国文苑里最好的几部传记,其中就包括《服尔德传》。
  • 夏娃的花环:马季散文随笔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夏娃的花环:马季散文随笔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既有优美的文化散文,细致的作家研究,客观的网络文学现象分析,新颖的阅读心得,又有敏锐的社会观察和专业的艺术赏析。
热门推荐
  • 千金成长手册

    千金成长手册

    当代女演员陈虹意外落水穿越到古代,穿越到陈家小姐的身上,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小屁孩还有五个傻气又帅的哥哥
  • 圣玄龙神

    圣玄龙神

    那是无数个空间中的一个空间,在那里充满了武修,他们拥有强大的力量,甚至有些人有着毁天灭地的能力…
  • 学会感恩,拒绝抱怨

    学会感恩,拒绝抱怨

    没有人喜欢喋喋不休的抱怨者,宽容感恩的人才受欢迎。不抱怨的人是最快乐的人,没有抱怨的世界是最美好的世界。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常宽容,常分享,常知足。让这本影响世界优秀人士的心灵励志读物,席卷全球600万人的人生哲思宝典,带你逃离抱怨轮回,踏上幸福快车。
  • 哎嘿吓不到我

    哎嘿吓不到我

    某一天,年轻的漫画家洛杨被中介低价诱惑租借了一间被神秘鬼魂占领的凶宅,凶宅中不讲道理的宅宅鬼魂凡霖越以各种骚灵手段捉弄他后,却突然对洛杨的漫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达成协议一人一鬼相安无事地居住在同一屋檐下。此后,这个不大的镇子引来了众多来自四面八方的神奇客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椅子山的公务员山神,高富帅黄金狗子,害羞的驱魔少女和妖狐小姐姐,运气好到雷劫避让的女网友,直播打游戏的菜鸟鬼魂,半桶子水的萝莉鬼王,还有各种鬼怪妖魔神仙正在赶来的路上。这是一个围绕着这些形形色色的家伙们发生的欢乐日常故事。阔以加QQ群:867733061
  • 都市之最强杂兵

    都市之最强杂兵

    十年前,他被誉为最废杂兵。可就是顶着最废之名的他,却带出了一支让全世界为之闻风变色的队伍……十年前,他为活命,被逼得背井离乡,远走他国……十年后,他王者归来……谁无虎落平阳日,待我风云再起时。有朝一日龙得水,我叫长江水逆流。有朝一日虎归山,我将血染半边天。——慕云逸
  • 魔后世倾天下

    魔后世倾天下

    前世,她被心爱的人凌迟至死,受尽折磨。可怜她一代尸王,纵横一世,最后却落得个死无全尸的下场。一朝重生,身携奇异血统神秘归来。“既然全世界的人都想置我于死地,那我势必履行祸水的职责,纵横在整片大地,在这世间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却不料半途沾染上一位腹黑魔尊。某女:“小心我毁了你的天下。”某尊:“于我,你就是天下。”待看她一人执伞遮天下,与君仗剑走天涯。
  • 凤凰蛋:腹黑上神VS大白鸟

    凤凰蛋:腹黑上神VS大白鸟

    传闻白衣凤凰英勇善战,唯独掉下忘川后记性不好,见一个忘一个。传闻白衣上神只记得长的好看的美男,见一个喜欢一个。传闻……凤栖喝着酒卧在竹塌上:“咦,说的是我?我明明一千年不曾迈出栖凤山。”华莲:“上神可记得在下?”凤栖:“哦,老身记得你,你长得很好看。”华莲:“是的,你记得我,所以你爱我。”凤栖:“咦,说的是我?我明明自断情根,断情绝爱。”佛曰:花开并蒂,步步莲华。不可说啊,不可说。凤凰蛋书友群欢迎大家:398599680叩门砖:书中任意人名新书(懒仙下凡:一睹定三生)已发,木木哒
  • 问题首富黄光裕

    问题首富黄光裕

    1985年,黄光裕怀揣4000元离开潮汕,北上创业。2004年,他以105亿元财富首次成为“中国首富”。然而,在以430亿身家再次戴上“中国首富”的皇冠之后仅仅一个月,黄光裕被警方带走拘查。
  • 山村神医女婿

    山村神医女婿

    窝囊废上门女婿,受尽嘲讽耻笑,却意外获得上古传承,强势崛起。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婚,离了吧!
  • 无尽协奏曲

    无尽协奏曲

    未来的游戏高手,当年第一次进游戏差点没过新手村,打boss被按在地上摩擦。几年后,高手:我可是坚决离家出走,绝不是因为游戏好玩,我在游戏里无敌了不回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