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100000012

第12章 (1)

祭公谏征犬戎《国语·周语上》

穆王将征犬戎。西戎也。欲征其不享之罪。祭债公谋父甫○祭,畿内之国,谋父所封,时为王卿士。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贯兵。耀,明也。观,示也。○一句领起全篇。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戢,聚也。时动,如三时务农、一时讲武之谓。威,可畏也。观则玩,玩则无震。玩,黩也。震,惧也。○四句,一正一反。以申明不可观兵之意。是故周文公之《颂》曰:文,周公之谥。《颂》,时迈之诗,周公所作。‘载戢干戈,载高弓矢。载,用也。,韬也。言武王既定天下,则收敛其干戈,韬藏其弓矢,示不复用也。○引证“不观兵”。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肆,陈也。时,是也。中国曰夏。允,信也。

言武王常求懿美之德,以布陈于中国,信乎王之能保天命也。○引证“耀德”。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茂,勉也。正德者,父慈子孝,兄爱弟恭,夫义妇顺,所以正民之德也。如此而民之情性未有不归于厚者。阜其财求,阜,大也。大其财求,使之衣帛食肉,不饥不寒,所以厚民之生也。而利其器用,如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所以利民之用也。○三句,兼教养在内。明利害之乡,如字。○得教养为利,失教养为害。乡,犹言所在也。明利害之所在,是耀德之实。以文修之,一句,包下修意五句。是不观兵之实。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滋,益也。此言耀德不观兵之效。作一顿。下乃转入周世也。

“昔我先世后稷,后稷,舜时农官。父子相继曰世。谓弃与不以服事虞夏;谓弃为舜,后稷、不继之于夏启也。及夏之衰也,谓启子太康。弃稷弗务。弃,废也,废稷之官,不复务农。我先王不质○弃之子,周礻帝礻合,必先不,故通谓之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尧封弃于邰,至不失官,去夏而迁于。西接戎,北近翟。不敢怠业,业,农业也。时序其德,纂同缵修其绪,修其训典;序,布也。纂,继也。绪,事也。训,教也。典,法也。三“其”字,指弃而言。朝夕恪勤,守以笃,奉以忠信;三句,承上三句,极写其不敢怠业。奕世载德,不忝前人。奕世,累世也。载,承也。忝,辱也。自不以后至文王,皆继其德而弗坠。○已上言周家累世耀德。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武王亦只是耀德。商王帝辛,大恶乌故切于民,辛,纣名也。大恶,大为民所恶。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商牧,商郊牧野。○着“庶民弗忍”四字,便见武王不得已而用兵。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恤,忧也。隐,痛也。非务武,即不观兵之谓。勤恤民隐,即耀德之谓。○已上言武王并不观兵,下乃述邦制,以转入征犬戎之非。

“夫先王之制:一句直贯到底。邦内甸服,邦内,天子畿内。甸,田也。服,事也。以皆田赋之事,故谓之甸服。王城之外,四面皆五百里也。邦外侯服,邦外,邦畿之外。侯服者,侯国之服。甸服外四面,又各五百里也。侯、卫宾服,侯,侯圻。卫,卫圻。中国之界也。谓之宾者,渐远王畿,而取宾见之义。侯服外四面,又各五百里也。夷、蛮要平声服。夷蛮去王畿已远。谓之要者,取要约之义,特羁縻之而已。宾服外四面,又各五百里也。戎、翟荒服。戎翟去王畿益远。以其荒野,故谓之荒服。要服外四面,又各五百里也。○一层,详五服之地。甸服者祭,祭于祖考。侯服者祀,祀于高曾,宾服者享。享于二祧。要服者贡,贡于坛墠。荒服者王。王,入朝也。世一见。各以其所贵者为贽。○此言五服佐天子宗庙之供者不同。○二层,详五服之职。日祭,祭以日至。月祀,祀以月至。时享,享以时至。岁贡,贡以岁至。终王,王以终世至。谓朝嗣王,及即位而来见。

○三层,言五服之地有远近,故其供职有疏密。先王之训也。锁一句,前后照应,妙。有不祭则修意,最近者知王意也。有不祀则修言,稍近者听王言也。有不享则修文,渐近者申以号令。有不贡则修名。已远者播以仁声。有不王则修德;极远者诞敷文德。○看五“修”字,便见耀德,不是一味表暴,有反躬自治意。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序,谓上五者次序。成,既修也。刑,法也。见下文。于是乎有刑不祭,士师。伐不祀,司马。征不享,诸侯承王命往征。让不贡,告不王;行使让者责其过,告者谕以理。○此修刑之序。于是乎有刑罚之辟,辟,怯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此修刑之具。○一意写作两层,却不嫌其重复,故妙。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单承“要”、“荒”二服。言远国非近者可比,唯有益自修德,不可加兵,致劳吾民也。是以近无不听,甸侯宾无不至。远无不服。要荒无不至。○已上结完先王无观兵于远国之事,下方说到穆王身上。

“今自大毕、伯仕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大毕、伯仕,犬戎氏之二君。世终来王,荒服之职也。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享,宾服之礼。以责犬戎,且示之以兵威。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顿,坏也。既废先王待荒服之训,恐终王之礼亦自此坏矣。吾闻夫犬戎树能帅同率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树,立也。,厚也。帅,盾也。纯,专也。固,一也。言犬戎立心厚,能率循其先人之德而守国,终于专一,有拒我之备矣。○废先王之训,则不可伐。有以御我,则不能伐。是极谏意。

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所获止此,果有以御我矣。自是荒服者不至。终王之礼,果自此坏。

耀德不观兵,是一篇主脑。回环往复,不出此意。穆王车辙马迹遍天下,其中侈然有自大之心,不过观兵犬戎以示雄武耳。乃仅得狼鹿以归。不但不能耀德,并不成观兵矣。结出“荒服不至”一语,煞有深意。

召公谏厉王止谤《国语·周语上》

厉王虐,国人谤王。谤,诽也。召邵公召康公之后,穆公虎也,为王卿士。告曰:“民不堪命矣!”命虐,故不堪。○危言悚激。王怒,怒谤者。得卫巫,使监平声谤者,巫,祝也。卫巫,卫国之巫。监,察也。以巫有神灵,有谤辄知之。以告,则杀之。以谤者告,即杀之。○写虐命尤不堪。国人莫敢言,非但不敢谤也,深一层说。道路以目。以目相盼而已。○四字妙甚,极写莫敢言之状,不堪命之极也。

王喜,“喜”字,与上“怒”字相对。告召公曰:“吾能弭米谤矣,弭,止也。○监谤弭谤,写尽昏主作用。乃不敢言。”如此四字,极写能弭谤伎俩,痴人声口如画。召公曰:“是障之也。障,防也。非民无言,是障之使不得宣也。○断一句,便注定“川”字。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不可防,而口尤甚。○以民比川。川壅而溃会,伤人必多,壅,障也。溃,水势横暴而四出也。○写防川。民亦如之。写防民。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为,治也。导,通也。宣,犹放也。○合写川民。○“宣之使言”一句,是一篇主意。下俱是“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一句领起。使“使”字直贯到底,根上两“使”字来。公卿至于列士献诗,陈其美刺。瞽献典,瞽,乐师也。典,乐典。陈其邪正。史献书,史,外史。书,三皇五帝之书。有关治体。师箴针,○师,小师也箴刺王阙,以正得失。瞍赋,无眸子曰瞍。赋,所献之诗。目蒙诵,有眸子而无见曰目蒙。诵,典书箴刺之语。百工谏,工,执艺事以谏。庶人传语,庶人卑贱,见政事之得失,不能自达,相传语以闻于王。

近臣尽规,左右近臣,各尽规谏。亲戚补察。父兄子弟,补过察政。瞽、史教诲,瞽,太师,掌乐。史,太史,掌礼。相与教诲。耆、艾修之,耆、艾,师傅也。合众职而修治之。而后王斟酌焉,斟,取也。酌,行也。是以事行而不悖。所行之事,皆合于理。○历举古天子听言求治,句句与弭谤使不敢言相反。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习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土,地也。其,指土而言。广平曰原。下湿曰隰。下平曰衍。有溉曰沃。山川原隰衍沃,所以宣地气而出财用、生衣食。○一喻写作两层,妙。上以防川喻止谤,此以山川原隰衍沃喻宣言。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跌出正意。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民所善者行之,其所恶者改之。阜,厚也。厚财用衣食,与山川原隰衍沃一般。○正意喻意,又夹写一笔,错落入妙。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民素筹之于心,而后发之于言。当成其美而见之施行,岂可壅塞?若壅塞焉,其与我者能有几何哉!言败亡即至也。○三“壅”字,呼应。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莫敢言”,作章法。三年,乃流王于彘。流,放也。彘,晋地。

文只是中间一段正讲,前后俱是设喻。前喻防民口有大害,后喻宣民言有大利。妙在将正意喻意夹和成文,笔意纵横,不可端倪。

襄王不许请隧《国语·周语中》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夹,○襄王后母惠后生叔带,因翟人立为王,襄王出奔郑,晋文公纳王,诛叔带。郏,洛邑,王城之地。王劳去声之以地,王赏之以阳樊、温原攒茅之田。辞,不受。请隧焉。掘地通路曰隧。天子葬礼。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开口便正大。规方千里,以为甸服,规,画也。甸服,畿内之地。以皆田赋之事,故谓之甸服。王城之外,四面皆五百里也。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百姓,百官有世功者。不庭,不来朝之国也。不虞,意外之变也。○着“以供”、“以备”、“以待”等字,见先王有此许多费用。其余,甸服之外。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宁,安也。宇,居也。亦使有供祭、备用、待患之资,所以能顺天地而无灾害也。○着“均分”二字,见先王之土地亦有限。先王岂有赖焉?赖,利也。○一句结上起下。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足以供给神祗宫而已,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九御,即九嫔。

九品,即九卿。嫔与卿主祭祀。厌,安也。纵,肆也。度,法也。○着“不过”“足以”“而已”“岂敢”等字,见先王并无一点奢用。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临长掌百姓而轻重布之,隧为死之服物,“生”字带说。采章,采色文章也。轻重布,言贵贱有等。○“亦唯是”,妙,始入正题也。上文许多说话。只要逼出“亦唯是”三字。王何异之有?葬礼外,王鲜有异。○只数语,说得“隧”字十分郑重。下乃反复写其不许之意。今天降祸灾于周室,谓叔带之乱。余一人仅亦守府,仅守故府遗文,不能有为。又不佞以勤叔父,不佞,不才也。勤,劳也。天子称同姓诸侯曰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班,分也大物,隧也。私德,指纳王而言。其叔父实应平声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也?应,受也。憎,恶也。爱,吝也。言汝虽受私赏,心中未尝不憎恶之,以非余行赏之不当,余岂敢吝而弗与也。○反如此说转来,婉妙。下则纯是刀砍斧截之语。先民有言曰:先民,前人也。‘改玉改行。’玉,佩玉。所以饰行步。

君臣尊卑,各有其节,故曰改。○直贯至“大物未可改”句。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平声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余一人其流辟于裔异土,何辞之与有?更姓,易姓也。改物,改正朔、易服色也。创,造也。庸,用也。谓为天子创造制度,自显用于天下。缩,收也。备物,谓死生之服物采章。流,放也。辟,戮也。裔,远也。○逆振一段,紧峭。若犹是姬姓也,未更姓。尚将列为公侯,以复先王之职,未改物。大物其未可改也。不曰“不可改”,而曰“未可改”,冷隽。○直说出晋文请隧之非。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将自至。物,隧也。○又逆振一笔,紧峭。余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与百姓何!何政令之为也?私劳,即私德。在襄王为德,在晋文为劳。大章,即服物采章。忝,辱也。先王唯是服物采章,以临长百姓,而余变易之,其如先王百姓何哉!既无以对先王百姓,何政令之为也?○直说出不许行隧之意。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若晋文自制为隧,余安能禁止,不待请也。○仍用逆笔作收,章法愈紧。

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

同类推荐
  • 伤寒论(四库全书)

    伤寒论(四库全书)

    在中国医学史上,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著作。中国医学的肇始期可上溯几千年,至此,才理法方药大僃,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其滋养,产生了精彩纷呈的各种医学流派。《伤寒论》篇什不过十卷,然包罗宏富,精微玄妙,常读常新,帮后世彦各骋其智,祖述推演以探求仲景深意者,层出不穷,著述不下数十百家,为杏林增色不少。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
  •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被誉为“中医临床医学之祖”。
  •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故事的构架和枝叶,可以追溯到《尚书》、《吕氏春秋》、《史记》和《帝王世纪》等秦汉古籍。如《尚书》中《武成》篇有一句:“维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说周武王求助于鬼神讨伐殷纣。这已经是一种神话传说。《孟子》有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专家们且认为《武成》篇经东晋人改窜。又如《逸周书》之《克殷篇》说周武王攻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国,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九十有九,浮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这里把魔与人分说,已经具备神魔打斗的雏形。
  • 中庸大全集

    中庸大全集

    《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朱熹曾如此高度赞誉《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说,只要按照《中庸》的精义修身立业、为人处世、齐家治国,必定能达到天地万物各得其所的太平和合境界。可见,在古人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中庸》的作用多么巨大。可是,这部治国经典,对于早已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还有什么样的意义呢?现代人一谈起《中庸》,总觉得它要么高深莫测,要么不合时宜。其实,《中庸》所谈的道理是朴素的,也是永恒的。
  • 容斋随笔(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容斋随笔(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容斋随笔》共《五笔》,七十四卷,一千二百二十则。据作者自述,该书写作时问历经近三十年。其内容丰富,涉及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文翰以及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涉及领域广泛的著作;它议论精辟,评论恰当,历来受到世人的称道。其最重要的价值和贡献是考证了前朝的一些史实,对于后世研究发展意义重大。
热门推荐
  • 太古妖祖

    太古妖祖

    太古妖庭之祖被手下帝君围攻陨落,重生在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之后……他一路高歌,践踏天骄,灭杀道子,屠戮神魔……镇幽冥,霸神界,统万妖,御诸天!
  • 谭先生,动机不纯

    谭先生,动机不纯

    被表里不一的谭先生逼近表白。宋小姐火起,“我长得一般,怎入得了你的眼?”谭先生暧昧,“我更享受你的内在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辅导读本18讲

    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辅导读本18讲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习近平同志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号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目标之一,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构画了未来几年四川发展的宏伟蓝图。
  • 那些,故事

    那些,故事

    李柚是a大乃至a市公认的女神,不仅脸和身材好,家境也好,还有个门当户对温文儒雅的男朋友。原本平静的生活里突然蹦出个“讨厌鬼”,让她从名媛变成大家口中的渣女。终于,在她准备抛下一切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他却消失了……
  • 女王归来之我不是萝莉

    女王归来之我不是萝莉

    黑暗已至,神族现世,群英荟萃,天骄崛起,谁在乱世中称王?阴谋中被算计的穿越,幸福环绕中的危机四伏。有人错乱了时间,寻爱百界;有人堕入黑暗,只为守护亲情。而她却被抹去记忆在无数的沉睡中无知的等待。身世?命运!抉择。朋友、敌人?背叛、暗助。善恶难辨。看女主从中二单蠢没眼色的小白兔,到善恶难辨,心思诡谲的鬼啸萝莉。最终,成为淡看沧海,挥手桑田的幻界女王的崛起之路。
  • 古都

    古都

    诺贝尔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经典作品,余华倾情推荐。《古都》收录川端康成经典小说《古都》与《名人》。古都京都,被织锦商户收养的千重子出落成了美丽的少女。园节夜里,她遇到山村姑娘苗子,惊讶地得知两人是孪生姐妹。她们互相思念,却因身份悬殊无法相认。姐妹俩淡淡的哀愁,织入京都的四季美景……围棋高手秀哉名人隐退之前,决定以一场告别赛会棋坛。年老病弱的名人与年轻的新棋王,旧的棋道艺术和新的胜败规则,一场划时代的棋赛在举世关注下拉开帷幕……
  • 你是人间四月天

    你是人间四月天

    五年前,莫欢是陆谨言的心尖宠,五年后,陆谨言最想做的就是让这个女人跪在自己面前求饶。可是这一天终于到来的时候,他的心突然空了。我以为你是我的救赎,却没想到你却是更深的地狱!
  • 天降鬼妻

    天降鬼妻

    现今天上什么都掉,什么掉馅饼、掉王妃、掉萌宠的,怎么到了他,就掉干尸了?!沭阳术士木子李,见习道士一个,刚满二十,兼职赶尸,婚配无。某天正辛苦兼职中,一个女子由天而降砸他脑门上,容貌姣好、冰肌玉骨,可是怎么没有气息?!虽说他是一枚道士,按道理鬼怪莫敢近身,可是当一具尸体从他面前突然立起来的时候,他还是被吓得…差点失禁。而这女鬼不知怎的硬要赖上他,这可让他如何是好?孟九九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明明她刚刚还在家研究什么XX大片呢,怎么突然电脑爆炸眼前一黑自己就死了?好死不死,还顺带穿越到一具尸体身上?不是复活…她就是活生生的”女鬼”…怕阳光怕到恶心的女鬼…醒过来第一眼就见到个道士,她可被吓得不轻,怎么,又要让她再死一次?脑子飞速一转,忙抱了小道士的大腿,把以往看八点档电视剧、兼职群头的本领悉数拿了出来,泪眼朦胧装傻充愣,可一不小心喊出口的,怎么就是,“相公,你不认识奴家了吗?”让这本来清心寡欲的小道士,平白捡了个娘子回家…片段:——我是被醉酒的女鬼娘子吓住了的冷萌相公“相公,你说我怎么就觉得脑子里一片浆糊呢?之前我就全无呼吸,前几日我还发现,我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飘起来了!我好久都没飘过了,相公,我是不是鬼啊?”孟九九笑着跑到他身边,歪着脑袋一脸天真地问她夫君。木子李愣了一下,看了她一眼,深思了一会儿道,“难道娘子不知不觉中就修炼成了龟息功?娘子实在厉害!”他顿了顿,又道,“至于睡觉会飘…恩…娘子不是说你家乡女子都喜欢减肥吗,可见你最近减肥真是颇有成效。”“哈哈,相公你不会怕我对吧?”孟九九绕到木子李的身旁,酒气扑鼻,手攀上他的脖子,狡黠一笑。狂躁地揉他墨色般的长发,“相公最好了!”被摧残的某人一脸黑线。“我要是女鬼,肯定会先吃了你!”孟九九揉完木子李的头发,突然奸笑地看向他,“因为这位小相公,看起来分外可口!哈哈。”她呵呵笑起来,但是说者无意听者有意。木子李闻言身躯一抖,僵硬地慢慢转头看正笑得开心的她。而孟九九却丝毫没有察觉到什么异样,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看一看,瞧一瞧,新鲜出炉的女鬼娘子和冷萌的道士相公啊,走过路过的收藏一个吧(本文结局1V1,宠文)
  • The Perpetuation of Living Beings

    The Perpetuation of Living Being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待瘦王妃卿可撩

    待瘦王妃卿可撩

    舒清和莫王爷意外春风一度,竟就珠胎暗结、喜孕天成。震惊京城圈内外!只是……我的王妃不可能这么肥胖!莫温顾表示很忧伤!——一个首富之女第一肥,一个大周王爷第一俊,待瘦王妃,卿是撩,还是不撩?可若干年后,等她暴瘦成绝色,成为他完全所陌生的模样时,他再回首,身边再没有她的影子。兜兜转转再见时,她却冲他粲然一笑,惊艳了一池荷塘色。“我名舒清,不知公子是谁?”